化学热力学典型例题

化学热力学典型例题
化学热力学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根据盖斯定律和下列数据,计算反应①的Q 值: C 石墨)(+

21O 2(气)

= CO (气)+ Q ① C 石墨)(+ O 2(气)= CO 2(气)+ 393.5 kJ ② CO (气)+

21O 2(气)

= CO 2(气)+ 283 kJ ③ 分析:将C 石墨)(作为起始状态,CO 2(气)作为最终状态,则由C 石墨)(生成CO 2(气)有下列两种途径:

根据盖斯定律,得:Q 2 = Q 1 + Q 3 解:根据盖斯定律,② = ① + ③ 故Q 1 = 393.5 -283 = +110.5 kJ 即反应①的反应热为110.5 kJ

例2、已知:CH 4气)(+ 2O 2(气)= CO (气)+ 2H 2O (液)+ Q 1;2H 2气)(+ O 2(气)= 2H 2O 气)(+ Q 2;2H 2气)(+ O 2(气)= 2H 2O (液)+ Q 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 (已折合成标准状态),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热量为多少?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 mol CH4,燃烧放出热量为Q 1;1 mol H 2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21

Q 2,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

1Q 3。根据甲烷和氢气的体积比可计算出甲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应注意氢气燃烧放热要以生成液态水计算。

解:CH 4、H 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4.222.11 mol L L = 0.5 mol

则CH 4为0.4 mol ,H 2为0.1mol 。

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时放出热量为:0.4 Q 1 + 0.1×2

1

Q 3 = 0.4 Q 1 + 0.05 Q 3。 例3、把温度为13℃,浓度为1.0 mol ·L

-1

的盐酸和1.1 mol ·L -

1的碱溶液各50 mL

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 g ·mL -

1),轻轻搅动。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II

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数值,并回答为什么碱液过量?两组实验结果相差的原因?

分析:根据给出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酸为0.050 mol ,碱为0.055 mol ,碱是过量的,应以酸计算,算出生成0.050 mol 水放出的热量,进而算出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即可得出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数值。

解:HCl 与NaOH 反应的中和热Q 1为: Q 1:

050

.00.1)

0.138.19(1)5050(184.4?-??+? = 56.9 kJ

HCl 与NH 3·H 2O 反应的中和热Q 2为: Q 2:

050

.00.1)

0.138.19(1)5050(184.4?-???? = 52.7 kJ

碱液过量是为了提高实验准确度,因NaOH 溶液易吸收CO 2而使NaOH 浓度下降,NH 3·H 2O 则易挥发也使NH 3·H 2O 浓度下降。NaOH 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跟HCl 中和时放出热较多;NH 3·H 2O 是弱碱,只是少部分电离,中和时放热较少。

例4、由N 2和H 2合成1 mol NH 3时可放出46.2 kJ 的热量。从手册上查出N ≡N 键的键能是948.9 kJ ·mol -

1,H —H 键的键能是436.0 kJ ·mol -

1,试计算N —N 键的键能是多少?

分析: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气)( + 3H 2气)( 2N H 3气)(+ 92.4 kJ

这说明形成六个N —H 键放出的热量,比破坏一个N ≡N 键和三个H —H 键吸收的热量多92.4 kJ 。根据已知的N ≡N 键、H —H 键的键能数据和能量守恒原理,就可算出N —H 键的键能。

解:设N —H 键的键能为x ,应存在如下关系:6x -(948.9 + 436.0×3)= 46.2×2 x = 391.5 kJ ·mol -

1

因此N —H 键的键能为391.5 kJ ·mol -

1。

例5、2 mol H 2和1 mol O 2,在373K 和101.3 kPa 下反应生成2 mol 水蒸气,放出483.7 kJ 的热量。求生成1 mol 水蒸气时的△H 和△U 。

分析:该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恒压时△H = Q P 。由于△H = △U + p △V 可得 △U = △H -p △V ,p △V = p (V 2-V 1)= n 2RT -n 1RT = △nRT 。 解:由于反应2H 2(g) + O 2(g) ==2H 2O(g)是在恒压下进行的,所以 △H = Q P =

2

7.483-= -241.9kJ ·mol -

1 设V 1、n 1分别为反应物的体积与物质的量。V 2,n 2分别为生成物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所有气体均为理想气体,则pV 1 = n 1RT pV

2 = n 2RT

在反应中完成的膨胀功p△V可由下式求出:

p△V = p(V2-V1)= n2RT-n1RT = △nRT。

△n = 2 - 3 = -1 mol,R = 8.314 J·K-1·mol--1

p△V = (-1)·(8.314)·(373)= -3101 J = -3.1kJ

对生成1 mol H2O(g)来说,p△V=

2

1.3-= -1.55 kJ·mol-1

又依,△H = △U + p△V

所以△U = △H-P△V = -241.9-(-1.55) = -240.35 kJ·mol-1

例6、由生成焓数据计算氨的氧化反应的△H0

298

,并指出此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分析:查出各物质的标准生成焓△f H0

298

,m 值,代入△r H0

298

= ∑(△f H0

m

)产物-∑(△f

H0

m

)反应物即可。

解:该反应方程式为: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查出各物质的△f H0

298

,m 值:△f H0

)

)(

(3g

NH

m

= -46.19 kJ·mol-1,

△f H0

)

)(

(,g

NO

m = +90.37 kJ·mol-1,△f H0

)

)(

(,2g

O

H

m

= -241.83kJ·mol-1。

则△r H0

298= ∑(△f H0

m

)产物-∑(△f H0

m

)反应物

= [4×90.37 + 6×(-241.83)] -[4×(-46.19)+ 5×(0.00)]

=-904.74 kJ·mol-1。

△r H0

298

<0表明氨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7、由燃烧焓数据,求反应CH3COOH(l)+ CH3OH(l)→CH3COOCH3(l)+H2O(l)的△

H0

298

分析:上述反应可以设计为如下过程:

根据盖斯定律:

△r H0

298+ ∑(△

c

H0

298

m

)产物= ∑(△

c

H0

298

m

)反应物

△所以△r H0

298= ∑(△

c

H0

298

m

)反应物-∑(△

c

H0

298

m

)产物

解:已知:△

c H0

)

(

298乙酸

m

= -874.5kJ·mol-1,

c H0

)

(

298甲醇

m

= -726.5kJ·mol-1,

c H0

)

(

298乙酸甲酯

m

= -1594.9kJ·mol-1 代入得:

c H0

298

= ∑(△

c

H0

298

m

)反应物-∑(△

c

H0

298

m

)

产物

= [(-874.5) + (-726.5)] -[(-1594.9)+0 ] = -6.10 kJ·mol-1

例8、计算298K时,NaCl和AgCl溶解过程的△G0

,并对其溶解性解释。已知:

分析:将△H0

溶、△S0

代入△G0

=△H0

-T△S0

计算。若△G0

>0,则该盐难溶;若△

G0

<0,则该盐易溶。

解:对NaCl(s) == Na+ (aq) + Cl-(aq)

△G0

溶=△H0

-T△S0

= 3.620-298×

1000

76

.

42= -9.122 kJ·mol-1

对AgCl(s) == Ag+(aq) + Cl-(aq)

△G0

溶=△H0

-T△S0

= 65.50-298×

1000

56

.

33= 55.50 kJ·mol-1

以上两过程中,△S0

溶>0,△H0

>0。NaCl的溶解过程,熵变项的贡献使得△G0

负,从而使溶解虽然吸热但为自发。在AgCl溶解过程中,熵变的贡献不能使△G0

为负值,故难溶。此分析结果与事实符合。

【知能训练】1、25℃,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是6mol·dm-3,若将1 mol固体KNO3置于水中,则KNO3变成盐溶液过程的ΔG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ΔS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反应:

H2(g)= 2H(g)△H = +Q1 ;1/2O2(g)= O(g)△H = +Q2

2H(g)+ O(g)= H2O(g)△H = -Q3 ;H2O(g)= H2O(l)△H = -Q4 H2(g)+ 1/2O2(g)= H2O(l)△H = -Q5

试指出Q1、Q2、Q3、Q4、Q5的关系。

3、假设反应H2 (g)?→

? 2 H (g) 的内能变化ΔU与键能ΔH H-H相等,已知ΔH H-H为433.2 kJ·mol-1,则键焓ΔH是kJ·mol-1。

4、298 K 时,生成气态水的Δf G 0m = -228.6 kJ ·mol -1,Δr S 0

m

= -44.4 J ·mol -1·K -1, 则其Δf H 0m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时,将100g Zn 溶于过量稀硫酸中,反应若分别在开口烧杯和密封容器中进行,哪种情况放热较多?多出多少?

6、已知下列反应的焓变为:

H 2 (g) +2

1I 2 (s) = HI (g)

Δr H 0m = 25.9 kJ ·mol -1

21

H 2

(g) =

H (g) Δr H 0

m

= 218 kJ ·mol -1

2

1I 2

(g) = I (g) Δr H 0m = 75.7 kJ ·mol -1 I 2 (s) = I 2

(g) Δr

H 0m

= 62.3 kJ ·mol -1

计算反应 H (g) + I (g) = HI (g) 的焓变Δr

H 0m

7、100 g 铁粉在25℃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FeCl 2), (1) 这个反应在烧杯中发生;(2) 这个反应在密闭贮瓶中发生;两种情况相比, 哪个放热较多? 简述理由。

8、已知:

BaO (s )+ H 2O (l )= Ba(OH)2(s ) △H = -103 kJ·mol -1 Ba(OH)2(s) + aq = Ba 2+

(aq )+ 2OH -

(aq ) △H = -52 kJ·mol -1

Ba(OH)2·8H 2O (s )+ aq = Ba 2+

(aq )+ 2OH -

(aq )+ 8H 2O △H = + 64 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若能,给出答案;若不能,简述原因。1)能求得BaO (s )的溶解热吗(2)能求得Ba(OH)2(s )转变成Ba(OH)2·8H 2O (s )能量变化吗?(3)能求得“O 2-

”(s )+ H 2O

(l )= 2OH -

(s )的能量变化吗?(4)能求得“O 2-

”(s )+ aq = 2OH -

(s )的能量变化吗?

9、如果将10 g 金属锂置于100 g 0℃的冰块上,试确定:100℃时,由溶液中沉淀的氢氧化锂的一水合物的质量。

反应按下式进行:2 Li(s)+ 2 H 2O(l) = 2 LiOH(s)+ H 2(g);△H = -398.2 kJ·mol -1 由于跟周围的介质交换,溶解时热效应为0,冰的熔化热为330 kJ·kg -1,水的比热为4.200 kJ·kg -1·K -1,水的汽化热为2 300 kJ·kg -1,LiOH 的比热为49.58 J·mol -1·K -1,100℃时,一水合氢氧化锂的溶解度为19.1 g 。 10、反应

23H 2(g) + 2

1

N 2(g) = NH 3(g) 在298K 、101 kPa 下能否自发进行?(已知:△f G )(30298,NH m = -16.5 kJ·

mol -1) 11、通常中和热、溶解热等测定是在一种恒压绝热的量热计(又叫杜瓦瓶)中进行。已知:△f H 0)(,2l O H m = -286 kJ·mol -1,△f H 0

)(,aq OH m = -230 kJ·mol -1。欲测弱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步,量照计热容量的测定。先在杜瓦瓶中装入350 mL 0.2 mol·L -1 HCl 溶液,在另一带活塞的小储液管中装入35mL 0.2 mol·L -1 NaOH 溶液,并将储液管放入杜瓦瓶酸液中,测定反应前温度为23.20℃,然后快速拔去活塞,使碱液与酸混合并搅拌,测得反应后最高

温度为28.33℃。

第二步,以350 mL 0.2 mol·L -1 HAc 标准溶液代替盐酸,重复上述操作,测得反应前后温度分别为23.33℃和27.64℃。

(1)求HAc 与NaOH 的中和热(kJ·mol -1); (2)求HAc 的电离热(kJ·mol -1)。

12、将金属镁粉在纯氮气中加热,得到Mg 3N 2和剩余Mg 的混合物。经测定,混合物中含氮为18.73 %。在25℃、101.3 kPa 下:

①将149.5 g 混合物加到过量的稀盐酸中,放热2129.8 J ,且放出的氢气被水蒸气饱和。 ②将1.00 mol Mg 放入与①同量的稀盐酸中(也是过量),放热467.2 kJ ,放出的氢气也被水蒸气饱和;

③将1.00 mol 气态氨溶于与①同量的稀盐酸中,放热87.9 kJ 。

已知:△f H 0)(,3g NH m = -46.1 kJ·mol -1,25℃、101.3 kPa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0 mmHg ,水的摩尔蒸发热为43.93 kJ·mol -1。相对原子质量:N :14.0,Mg :24.3。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求 △f H 0)(,23s N Mg m (298 K )的值。

13、合成氨造气工段生产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其反应为:

C (s )+ H 2O (g )??

?→?kPa

3.101CO (g )+ H 2(g ) (1)设造气炉温度为1100℃,求此温度下反应的△r U 0m 、△r H 0m 。

(2)把制得的50 kg 水煤气(CO ︰H 2 = 1︰1)送进101.3 kPa 、100℃的气柜储存,求此过程中Q 、W 、△U 、△H 。已知298 K 时有关物质的热力学数据如下:

14、试判断反应:2NaHCO 3 (s)= Na 2CO 3 (s)+ CO 2 (g)+ H 2O (g) (1)298K 标态下反应的自发方向;(2)反应方向逆转的温度条件。 已知298K 时下列热力学数据:

参考答案

1、ΔG < 0 为 - ; ΔS > 0 为 +

2、 Q 5 = -Q 1-Q 2+Q 3+Q 4

3、435.7

4、-241.8 kJ·mol -1

5、在开口烧杯进行时热效应为Q p ,在密封容器中进行时热效应为Q V ,后者因不做膨胀功,故放热多,多出的部分为ΔnRT =3814J

6、待求的反应 = 反应(1) -反应(2) - 反应(3) -

2

1反应(4)按Hess 定律,有: Δr H 0m =Δr H 0

)1(m -Δr H 0)2(m -Δr H 0)3(m -Δr H 0)4(m = 25.9 kJ·mol -1- 218 kJ·mol -1 - 75.7 kJ·mol -1 - 62.3 kJ·mol -1?

2

1

= -299 kJ·mol -1 7、Q p = Q V +ΔnRT ,第(1)种情况放热量为Q p ,第(2)种情况为Q V ,因为变化过程有气体产生,Δ n 为正值。所以情况(2)放热多于(1)。

8、(1)-155 kJ·mol -1 (2)-116 kJ·mol -1 (3)不能;该热效应是拆散BaO 晶格吸能、Ba 2+

水合释能、O 2-

与水反应生成OH -

释能以及水合释能的代数和。(4)不能 理同(3)

9、10g Li 与水反应放热:Q =284.42 kJ ,消耗水:25.71 g ,生成LiOH :34.28g ,即1.43 mol ,反应所放出的热将用于:①熔冰:33 kJ ;②水由0℃升至100℃:31.20 kJ ;③LiOH 由0℃升至100℃:7.09 kJ ;因此:可蒸发水量:92.7 g 。而所剩水量仅为:74.29 g <92.7g 。故产物中无氢氧化锂的一水合物。

10、△r G 0

298,m =

)(0298,生m f

G ∑?

-)

(0

298,反m f G ∑? = -16.5-0.0 = -16.5 kJ·mol -1 计算表明,该反应的△r G 0

298,m <0,可以自发进行。 11、(1)△H = -47.05 kJ·mol -1 (2)△H = 8.95 kJ·mol -1

12、(1)Mg 3N 2+6HCl = 3MgCl 2+2NH 3 NH 3+HCl = NH 4Cl Mg+2HCl = MgCl 2+H 2↑ (2)-478.4 kJ·mol -1

13、(1)△r U 0m = 148.24 kJ·mol -1 △r H 0m = 136.82 kJ·

mol -1 (2)Q = △H = -9.665×104 kJ W = 2.771×104 kJ △U = 6.894×104 kJ

14、(1)△r G 0

298,m =

)(0298,生m f

G ∑?

-)

(0

298,反m f G ∑? = -228.59-394.36-1048+2×852 = 32.95 kJ·mol -1 >0 即表明298K 及标态下,该反应逆向自发 。

(2)△r H 0

298,m = )(0298,生m f H ∑? - )(0

298,反m f H ∑?= -241.82-393.51-1130.8+2

×948 = 129.87 kJ·mol -1

△r S 0

298,m =

)(0

298,生∑m S -)(0298,反∑m S =189+214+135-2×102 = 334 J·

mol -1

·K -1

△r G 0m (T ) = △r H 0298,m - T×△r S 0

298,m = 129.87- T ×

334×10-

3 当△r G 0m (T )<0,才能使上述反应方向发生逆转,变为正向自发过程,因此有 129.87- 0.33

4 T < 0 T >

334

.087

.129 = 389 K 即标态下NaHCO 3 (s)自发分解的最低温度为389K 。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习题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组符号所代表的性质均属状态函数的是( ) A. B. C. D.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广度性质的是( ) A. 内能 B. 焓 C. 温度 D. 熵 下列各项与变化途径有关的是( ) A. 内能; B. 焓; C. 自由能; D. 功. 环境对系统作10kJ的功,且系统又从环境获得5kJ的热量,问系统内能变化是多少( ) A. -15kJ B. -5kJ C. +5kJ D. +15kJ 按通常规定,标准生成焓为零的物质为( ) A. Cl2(l) B. Br2(g) C. N2(g) (g) 下列反应中哪个是表示△H=△H(AgBr,s)的反应( ) A. Ag(aq) + Br(aq) =AgBr(s) B. 2Ag(s) + Br2(g) =2AgBr(s) C. Ag(s) + Br2(l) =1/2 AgBr(s) D. Ag(s) + 1/2 Br2(g) =AgBr(s) 已知反应 2H2(g) + 1O2(g) =2H2O(l) △H=mol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H(反应物)>H(生成物) B. H(反应物)0 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附答案)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T 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气体的状态为( C ) A. 饱和蒸汽 超临界流体 过热蒸汽 2. 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T 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3. 设Z 为x ,y 的连续函数,,根据欧拉连锁式,有( B ) A. 1x y z Z Z x x y y ?????????=- ? ? ?????????? B. 1y x Z Z x y x y Z ?????????=- ? ? ?????????? C. 1y x Z Z x y x y Z ?????????= ? ? ?????????? D. 1y Z x Z y y x x Z ?????????=- ? ? ?????????? 4. 关于偏离函数M R ,理想性质M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C ) " A. *R M M M =+ B. *2R M M M =- C. *R M M M =- D. *R M M M =+ 5.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纯物质无偏摩尔量 。 (B )任何偏摩尔性质都是T ,P 的函数。 (C )偏摩尔性质是强度性质。 (D )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 6. 关于逸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 )逸度可称为“校正压力” 。 (B )逸度可称为“有效压力” 。 (C )逸度表达了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 。 (D )逸度可代替压力,使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变为fv=nRT 。 (E )逸度就是物质从系统中逃逸趋势的量度。 7. 二元溶液,T, P 一定时,Gibbs —Duhem 方程的正确形式是 ( C ). a. X 1dlnγ1/dX 1+ X 2dlnγ2/dX 2 = 0 b. X 1dlnγ1/dX 2+ X 2 dlnγ2/dX 1 = 0 ` c. X 1dlnγ1/dX 1+ X 2dlnγ2/dX 1 = 0 d. X 1dlnγ1/dX 1– X 2 dlnγ2/dX 1 = 0 8. 关于化学势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系统的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B. 化学势是系统的强度性质 C. 系统中的任一物质都有化学势 D. 化学势大小决定物质迁移的方向 9.关于活度和活度系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E ) (A )活度是相对逸度,校正浓度,有效浓度;(B) 理想溶液活度等于其浓度。 (C )活度系数表示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D )任何纯物质的活度均为1。 (E )r i 是G E /RT 的偏摩尔量。 10.等温等压下,在A 和B 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 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B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 11.下列各式中,化学位的定义式是 ( A ) 12.混合物中组分i 的逸度的完整定义式是( A )。 A. d G ___i =RTdln f ^i , 0lim →p [f ^i /(Y i P)]=1 B. d G ___i =RTdln f ^i , 0lim →p [f ^ i /P]=1 C. dG i =RTdln f ^i , 0lim →p f i =1 ; D. d G ___i =RTdln f ^i , 0lim →p f ^ i =1 j j j j n nS T i i n T P i i n nS nV i i n nS P i i n nU d n nA c n nG b n nH a ,,,,,,,,])([.])([.])([.])([.??≡??≡??≡??≡μμμμ

(完整版)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

无机推断题复习

??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铵盐:O H NH NH 234 +↑?→?+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①? ??? ?? ???????????????????↑↑??→?↑???→??????↑↑??→?↑↑???→??????↑↑?? →?↑?? ?→?↑??→?22222222223 4 234 23 4 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②() () () ???????↑?→?↑?→?↑ ?→?++ + ------2323 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或1:1的特殊化合物有:Na 2O 、Na 2O 2类,H 2O 、H 2O 2类,CaC 2、C 2H 4、C 2H 2、C 6H 6类。 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除了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铝三角”、“铁三角”等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转化关系,例如: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制镁、铝MgCl2Mg+Cl2↑;2Al2O34Al+3O2↑ 工业制玻璃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O22SO3;SO3+H2O H2SO4 工业制粗硅SiO2+2C Si+2CO↑ 一、卤素 二、碳族元素 电解 电解 高温 高温 高温点燃 催化剂 △ 电解 高温 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 2Cl+2Ca(OH)=CaCl+Ca(ClO)+2H O ①2Fe2++Cl2=2Fe3++2Cl- ②2I-+Cl2=I2+2Cl- ③S2-+Cl2=S↓+2Cl- ④SO2+Cl2+2H2O=H2SO4+2HCl ⑤8NH3+3Cl2=N2+6NH4Cl HCl HClO (强氧化性) H+ Zn OH- NH3 CaCO H2 H2O NH4+ CO2 Cl- Ag+ MnO2 AgCl Cl2 C2H5OH C2H5Cl 取代 CH2=CH Cl 加成 CH AgNO3 Ca(OH)2 光 H+、CO2 电解 Na AgNO3 Cl2 (黄绿色 Ca(ClO)2 氧化性 KMnO4、电解 H2S、HBr、HI 还原性 化合物 金属①2Fe+3Cl2=2FeCl3 ②Cu+Cl2=CuCl2(生成高价) 非金 ①H2+Cl2=2HCl ② 自身 氧化 NaCl AgCl

化工热力学习题集(附标准答案)

化工热力学习题集(附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本大题解答(用A 或B 或C 或D )请填入下表: 1. T 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气体的状态为(C ) A. 饱和蒸汽 B. 超临界流体 C. 过热蒸汽 2. T 温度下的过冷纯液体的压力P ( A ) A. >()T P s B. <()T P s C. =()T P s 3. T 温度下的过热纯蒸汽的压力P ( B ) A. >()T P s B. <()T P s C. =()T P s 4. 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T 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5. 能表达流体在临界点的P-V 等温线的正确趋势的virial 方程,必须至少用到( ) A. 第三virial 系数 B. 第二virial 系数 C. 无穷项 D. 只需要理想气体方程 6.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 A ) A. 丙烷、丁烷和少量的戊烷 B. 甲烷、乙烷 C. 正己烷 7. 立方型状态方程计算V 时如果出现三个根,则最大的根表示( B ) A. 饱和液摩尔体积 B. 饱和汽摩尔体积 C. 无物理意义 8. 偏心因子的定义式( A ) A. 0.7lg()1 s r Tr P ω==-- B. 0.8lg()1 s r Tr P ω==-- C. 1.0lg()s r Tr P ω==- 9. 设Z 为x ,y 的连续函数,,根据欧拉连锁式,有( B ) A. 1x y z Z Z x x y y ???? ?????=- ? ? ?????????? B. 1y x Z Z x y x y Z ????????? =- ? ? ?????????? C. 1y x Z Z x y x y Z ????????? = ? ? ?????????? D. 1y Z x Z y y x x Z ????????? =- ? ? ?????????? 10. 关于偏离函数M R ,理想性质M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C ) A. *R M M M =+ B. *2R M M M =- C. *R M M M =- D. *R M M M =+ 11.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纯物质无偏摩尔量 。 (B )任何偏摩尔性质都是T ,P 的函数。 (C )偏摩尔性质是强度性质。(D )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 12. 关于逸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 )逸度可称为“校正压力” 。 (B )逸度可称为“有效压力” 。 (C )逸度表达了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 。 (D )逸度可代替压力,使真实气体 的状态方程变为fv=nRT 。 (E )逸度就是物质从系统中逃逸趋势的量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言 一、是否题 1. 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能和熵都是一定值。(错。G S H U ??=?=?,,0,0但和 0不一定等于A ?,如一体积等于2V 的绝热刚性容器,被一理想的隔板一分为二,左侧状 态是T ,P 的理想气体,右侧是T 温度的真空。当隔板抽去后,由于Q =W =0, 0=U ?,0=T ?,0=H ?,故体系将在T ,2V ,0.5P 状态下达到平衡,()2ln 5.0ln R P P R S =-=?,2ln RT S T H G -=-=???,2ln RT S T U A -=-=???) 2. 封闭体系的体积为一常数。(错) 3.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对) 4.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错。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5. 封闭体系的1mol 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 初态和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则该过程的? =2 1 T T V dT C U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 等的过程有? =2 1 T T P dT C H ?。(对。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6. 自变量与独立变量是一致的,从属变量与函数是一致的。(错。有时可能不一致) 三、填空题 1.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 2. 单相区的纯物质和定组成混合物的自由度数目分别是 2 和 2 。 3. 1MPa=106Pa=10bar=9.8692atm=7500.62mmHg 。 4. 1kJ=1000J=238.10cal=9869.2atm cm 3=10000bar cm 3=1000Pa m 3。 5. 普适气体常数R =8.314MPa cm 3 mol -1 K -1=83.14bar cm 3 mol -1 K -1=8.314 J mol -1 K -1 =1.980cal mol -1 K -1。 第2章P-V-T关系和状态方程 一、是否题 1. 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错。可以通过超临界流体区。) 2. 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错。若温度也大于临界温度时,则是超临 界流体。) 3. 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则纯物质的P -V 相图上的饱和汽体系和饱和液体系曲线可知。) 4. 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的压力或温度的不同而改变。(错。纯物质的三相平衡时,体系自 由度是零,体系的状态已经确定。)

大学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集答案.doc

第一章2005-7-24 无机热力学试题集 一 . 选择题: 1.(本题 1分) 3411 体系对环境作 20 kJ 的功, 并失去 10 kJ 的热给环境, 则体系内能的变化 是 -------------------------------------------------------------( d ) (A) +30 kJ (B) +10 kJ (C) -10 kJ (D) -30kJ 2.(本题 1分) 3418 在标准压力和 373 K下, 水蒸气凝聚为液态水时体系中应是 -------( ) (A) DH= 0 (B) DS = 0 (C) DG = 0 (D) DU = 0 3.(本题 1分) 3426 某体系在失去 15 kJ 热给环境后, 体系的内能增加了 5 kJ, 则体系对环境 所作的功是 -----------------------------------------------------( ) (A) 20 kJ (B) 10 kJ (C) -10 kJ (D) -20 kJ 4.(本题 1分) 3458 一个体系从一个特定的开始状态到终止状态总是有 ---------------( ) (A) Q途径1 = Q途径2 (B) W途径1 = W途径2 (C) ( Q - W)途径1 = ( Q - W)途径2 (D) DU = 0, 与途径无关 5.(本题 1分) 3471 H2O(l, 100℃, 101.3 kPa)→ H2O(g, 100℃, 101.3 kPa),设H2O(g)为理 想气体, 则由始态到终态体系所吸收的热量 Q为 ---------------------( ) (A) > DH (B) < DH (C) = DH (D) =

化工热力学 例题 与解答(12)

第4章 非均相封闭体系热力学 一、是否题 1. 偏摩尔体积的定义可表示为{}{}i i x P T i n P T i i x V n nV V ≠≠? ??? ????=???? ???=,,,,?。 2.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溶液的组分逸度与其摩尔分数成正比。 3. 理想气体混合物就是一种理想溶液。 4. 对于理想溶液,所有的混合过程性质变化均为零。 5. 对于理想溶液所有的超额性质均为零。 6. 理想溶液中所有组分的活度系数为零。 7. 体系混合过程的性质变化与该体系相应的超额性质是相同的。 8. 对于理想溶液的某一容量性质M ,则__ i i M M =。 9. 理想气体有f=P ,而理想溶液有i i ?? =?。 10. 温度和压力相同的两种理想气体混合后,则温度和压力不变,总体积为原来两气体体积 之和,总热力学能为原两气体热力学能之和,总熵为原来两气体熵之和。 11. 温度和压力相同的两种纯物质混合成理想溶液,则混合过程的温度、压力、焓、热力学 能、吉氏函数的值不变。 12. 因为G E (或活度系数)模型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故理论上i γ与压力无关。 13. 在常温、常压下,将10cm 3的液体水与20 cm 3的液体甲醇混合后,其总体积为 30 cm 3。 14. 纯流体的汽液平衡准则为f v =f l 。

15. 混合物体系达到汽液平衡时,总是有l i v i l v l i v i f f f f f f ===,,??。 16. 均相混合物的总性质与纯组分性质之间的关系总是有 ∑= i i t M n M 。 17. 对于二元混合物体系,当在某浓度范围内组分2符合Henry 规则,则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 组分1符合Lewis-Randall 规则。 18. 二元混合物,当01→x 时,1*1→γ,∞→11γγ,12→γ,∞=2*2/1γγ。 19. 理想溶液一定符合Lewis-Randall 规则和Henry 规则。 20. 符合Lewis-Randall 规则或Henry 规则的溶液一定是理想溶液。 21. 等温、等压下的N 元混合物的Gibbs-Duhem 方程的形式之一是 0ln 0 =??? ? ??∑ =i i N i i dx d x γ。(错。0ln 0 =??? ? ??∑ =j i N i i dx d x γ,N j ~1∈) 等温、等压下的二元混合物的Gibbs-Duhem 方程也可表示成0ln ln * 2 211=+γγd x d x 。 22. 二元溶液的Gibbs-Duhem 方程可以表示成 () () ?? ???????=-==? ? ? ======)1() 0()1()0(210 121111111ln x P x P E x T x T E x x T dP RT V P dT RT H dx 常数常数γγ 23. 下列方程式是成立的:(a )111 1ln ?ln f f RT G G -=-;(b) 1111ln ln γ+=-x RT G G l l ;(c)v l v l f f RT G G 1111?ln ?ln -=-;(d)???? ??=→1111?lim 1x f f x ;(e)??? ? ??=→110,1?lim 1x f H x Solvent 。 24. 因为E H H =?,所以E G G =?。 25. 二元溶液的Henry 常数只与T 、P 有关,而与组成无关,而多元溶液的Henry 常数则与T 、 P 、组成都有关。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例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 从现代物质结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对于①.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又有质子和中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得到和失去电子;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裂变和聚变。对于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它们在质量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至于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是很小的,它的直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它的体就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答案] (D ) [评述] 考查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评价科学史中的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本题还旨在提倡化学教学要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因为“史鉴使人明智”、“激励人们奋进、为科学献身”。 (理解、较容易) [例2] (1996年全国)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N +4H (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 2+C -23O +H 2 O =2HCO -3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及应: ↓=++-+3223)(463OH Al O H AlO Al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2OH —=3Cl -+ClO —+H 2O [解析] 首先根据离子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式(分子式、离子式),四个反应都正确,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用分子式,氢氧化铝、水是弱电解质也用分子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也符合。对于选项(C ),可以用离子电荷守恒判断,AI 3+与AlO -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物是电中性的Al (OH )3,因此反应中Al 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才能使反应前后离子电荷守恒。至于选项(D ),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Cl 2中的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3(3个0Cl 得3个电子转化为3个Cl —即3?→?+e Cl 30Cl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1(- +-?→?O Cl Cl e 10)。不符合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对于溶液中的 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根据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实质与可能性,结合离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作者:————————————————————————————————日期:

无机推断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一.颜色状态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H2O、H2O2、C6H6 、C2H6O 、Br2、Hg、等

化工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模拟题一 1. T 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气体的状态为( c ) A. 饱和蒸汽 B. 超临界流体 C. 过热蒸汽 2. T 温度下的过冷纯液体的压力P ( a ) A. >()T P s B. <()T P s C. =()T P s 3. T 温度下的过热纯蒸汽的压力P ( b ) A. >()T P s B. <()T P s C. =()T P s 4. 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T 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5. 能表达流体在临界点的P-V 等温线的正确趋势的virial 方程,必须至少用到( a ) A. 第三virial 系数 B. 第二virial 系数 C. 无穷项 D. 只需要理想气体方程 6.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 a ) A. 丙烷、丁烷和少量的戊烷 B. 甲烷、乙烷 C. 正己烷 7. 立方型状态方程计算V 时如果出现三个根,则最大的根表示( ) A. 饱和液摩尔体积 B. 饱和汽摩尔体积 C. 无物理意义 8. 偏心因子的定义式( ) A. 0.7lg()1s r Tr P ω==-- B. 0.8lg()1s r Tr P ω==-- C. 1.0lg()s r Tr P ω==- 9. 设Z 为x ,y 的连续函数,,根据欧拉连锁式,有( ) A. 1x y z Z Z x x y y ?????????=- ? ? ?????????? B. 1y x Z Z x y x y Z ?????????=- ? ? ?????????? C. 1y x Z Z x y x y Z ?????????= ? ? ?????????? D. 1y Z x Z y y x x Z ?????????=- ? ? ?????????? 10. 关于偏离函数M R ,理想性质M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 A. *R M M M =+ B. *2R M M M =- C. *R M M M =- D. *R M M M =+ 11.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纯物质无偏摩尔量 。 (B )任何偏摩尔性质都是T ,P 的函数。

化工热力学试卷题库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温度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温度下的过冷纯液体的压力P (A 。参考P -V 图上的亚临界等温线。) A. >()T P s B. <()T P s C. =()T P s 3. 二元气体混合物的摩尔分数y 1=,在一定的T ,P 下,8812.0?,9381.0?21==?? ,则此时混合物的逸度系数为 。(C ) A B C D 4. 某流体在稳流装置中经历了一个不可逆绝热过程,装置所产生的功为24kJ ,则流体的熵变( A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可正可负 5. Henry 规则( C ) A 仅适用于溶剂组分 B 仅适用于溶质组分 C 适用于稀溶液的溶质组分 D 阶段适用于稀溶液的溶剂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液态水常压下从25℃加热至50℃,其等压平均热容为mol,则此过程的焓变为()J/mol 。 2. 封闭体系中的1mol 理想气体(已知ig P C ),按下列途径由T 1、P 1和V 1可逆地变化至P 2, 则,等温过程的 W =21ln P P RT -,Q =2 1 ln P P RT ,U = 0 ,H = 0 。 3. 正丁烷的偏心因子ω=,临界压力为p c =,则在Tr =时的蒸汽压为( )MPa 。 4. 温度为T 的热源与温度为T0的环境之间进行变温热量传递,其等于热容为Cp ,则ExQ 的计算式为( (1)T xQ p T T E C dT T =- ? )。 5. 指出下列物系的自由度数目,(1)水的三相点 0 ,(2)液体水与水蒸汽处于汽液平衡 状态 1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言 一、是否题 1. 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能和熵都是一定值。(错。G S H U ??=?=?,,0,0但和 0不一定等于A ?,如一体积等于2V 的绝热刚性容器,被一理想的隔板一分为二,左侧状 态是T ,P 的理想气体,右侧是T 温度的真空。当隔板抽去后,由于Q =W =0,0=U ?,0=T ?,0=H ?,故体系将在T ,2V ,状态下达到平衡,()2ln 5.0ln R P P R S =-=?,2ln RT S T H G -=-=???,2ln RT S T U A -=-=???) 2. 封闭体系的体积为一常数。(错) 3. 理想气体的焓和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对) 4.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氏函数仅是温度的函数。(错。还与压力或摩尔体积有关。) 5. 封闭体系的1mol 气体进行了某一过程,其体积总是变化着的,但是初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 初态和终态的温度分别为T 1和T 2,则该过程的? =2 1 T T V dT C U ?;同样,对于初、终态压力相 等的过程有? =2 1 T T P dT C H ?。(对。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初、终态与途径无关。) 6. 自变量与独立变量是一致的,从属变量与函数是一致的。(错。有时可能不一致) 三、填空题 1. 状态函数的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与途径无关,仅决定于初、终态 。 2. : 3. 单相区的纯物质和定组成混合物的自由度数目分别是 2 和 2 。 4. 1MPa=106Pa=10bar==。 5. 1kJ=1000J== cm 3=10000bar cm 3=1000Pa m 3。 6. 普适气体常数R = cm 3 mol -1 K -1= cm 3 mol -1 K -1= J mol -1 K -1 = mol -1 K -1。 第2章P-V-T关系和状态方程 一、是否题 1. & 2. 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错。可以通过超临界流体区。) 3. 当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纯物质就以液态存在。(错。若温度也大于临界温度时,则是超临界流体。) 4. 纯物质的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蒸汽的摩尔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对。则纯物质的P -V 相图上的饱和汽体系和饱和液体系曲线可知。)

高一化学经典好题

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 2SO 4 ,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 3 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 ] A.NO2 B.NO C.N2O D.N2O3 【例题7】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 ] 此题宜用差量法解析: 设MgCO3的质量为x MgCO3 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 应选A。 【例题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B.铁C.铝D.镁 分析:此题可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

Zn—H2↑ Fe—H2↑ 2Al—3H2↑ 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例题13】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相对平均原子质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 ] A.39∶61 B.61∶39 C.1∶1 D.39∶11 分析: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 【例题1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 A.1.4g B.2.2g C.4.4g D.在2.1g和4.4g之间 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解析过程中可运用十字交叉法:(方法一)CO与CO2总质量:27.6g-10.8g=16.8g 生成CO、CO2共0.2 mol×2=0.4 mol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附答案

化工热力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T 温度下的纯物质,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则气体的状态为( C ) A.饱和蒸汽 超临界流体 过热蒸汽 2.纯物质的第二virial 系数B ( A ) A 仅是T 的函数 B 是T 和P 的函数 C 是T 和V 的函数 D 是任何两强度性质的函数 3.设Z 为x ,y 的连续函数,,根据欧拉连锁式,有( B ) A. 1x y z Z Z x x y y ?????????=- ? ? ?????????? B. 1y x Z Z x y x y Z ?????????=- ? ? ?????????? C. 1y x Z Z x y x y Z ?????????= ? ? ?????????? D. 1y Z x Z y y x x Z ?????????=- ? ? ?????????? 4.关于偏离函数M R ,理想性质M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C ) A. *R M M M =+ B. *2R M M M =- C. *R M M M =- D. *R M M M =+ 5.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 )纯物质无偏摩尔量 。 (B )任何偏摩尔性质都是T ,P 的函数。 (C )偏摩尔性质是强度性质。 (D )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

6.关于逸度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逸度可称为“校正压力” 。(B)逸度可称为“有效压力” 。 (C)逸度表达了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D)逸度可代替压力,使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变为fv=nRT。(E)逸度就是物质从系统中逃逸趋势的量度。 7.二元溶液,T, P一定时,Gibbs—Duhem 方程的正确形式是( C ). a. X1dlnγ1/dX 1+ X2dlnγ2/dX2 = 0 b. X1dlnγ1/dX 2+ X2 dlnγ2/dX1 = 0 c. X1dlnγ1/dX 1+ X2dlnγ2/dX1 = 0 d. X1dlnγ1/dX 1– X2 dlnγ2/dX1 = 0 8.关于化学势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系统的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B. 化学势是系统的强度性质 C. 系统中的任一物质都有化学势??? D. 化学势大小决定物质迁移的方向 9.关于活度和活度系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E ) (A)活度是相对逸度,校正浓度,有效浓度;(B) 理想溶液活度等于其浓度。 (C)活度系数表示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D)任何纯物质的活度均为1。(E)r i是G E/RT的偏摩尔量。 10.等温等压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 的偏摩尔体积将(B )

05 化学热力学基础题目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化学与环境学院 班 学号 姓名 1. (0411) 下列单质的?f H m θ不等于零的是……………………………………………( ) (A) Fe(s) (B) C(石墨) (C) Ne(g) (D) Cl 2(l) 2. (0415) 在下列反应中,焓变等于AgBr(s) 的?f H m θ的反应是……………………( ) (A) Ag +(aq) + Br -(aq) = AgBr(s) (B) 2Ag(s) + Br 2(g) = 2AgBr(s) (C) Ag(s) +?Br 2(l) = AgBr(s) (D) Ag(s) +?Br 2(g) = AgBr(s) 3. (3421) 2NH 3(g) + 3Cl 2(g) = N 2(g) + 6HCl(g) ?r H m θ = -461.5 kJ ·mol -1,温度升高 50 K , 则?r H m θ应为………………………………………… ( ) (A) >> -461.5 kJ ·mol -1 (B) << -461.5 kJ ·mol -1 (C) ≈ -461.5 kJ ·mol -1 (D) = -461.5 kJ ·mol -1 4. (3456) 下列两个反应在某温度、101 kPa 时都能生成C 6H 6(g) ① 2 C(石墨) + 3H 2(g)? →?C 6H 6(g) ② C 2H 4(g) + H 2(g)? →?C 6H 6(g) 则代表C 6H 6(g) 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反应是…… ( ) (A) 反应① (B) 反应①的逆反应 (C) 反应② (D) 反应②的逆反应 5. (0433) 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 ( ) (A) Li(g) (B) Li(s) (C) LiCl ·H 2O(s) (D) Li 2CO 3(s) S(g)>>S(l)>S(s) 6. (0437) 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熵为………………………………( ) (A) 零 (B) 1 J ·mol -1·K -1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7. (3450) 在25℃、101 kPa 下发生下列反应: (1) 2H 2(g) + O 2(g) = 2H 2O(l) (2) CaO(s) + CO 2(g) = CaCO 3(s) 其熵变分别为ΔS 1和ΔS 2,则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 ΔS 1 > 0,ΔS 2 > 0 (B) ΔS 1 < 0,ΔS 2 < 0 (C) ΔS 1 < 0,ΔS 2 > 0 (D) ΔS 1 > 0,ΔS 2 < 0 8. (3454) 恒温下,下列相变中,?r S m θ最大的是………………………………( ) (A) H 2O(l)? →?H 2O(g) (B) H 2O(s)?→?H 2O(g)

化工热力学练习题2015

2010年化工热力学练习题 一 是非题 1. 纯物质由蒸汽变成液体,必须经过冷凝的相变化过程。 2. 气体混合物的virial 系数,如B ,C …,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 3. 纯物质的三相点随着所处的压力或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4. 象dU=TdS-PdV 等热力学基本方程只能用于气体,而不能用于液体或固相。 5. 一定压力下,组成相同的混合物的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不可能相同。 6. 由于剩余性质是在均相体系中引出的概念,故我们不能用剩余性质来计算汽化过程的热力学性质的变化。 7. 逸度与压力的单位是相同的。 8. 汽液两相平衡的条件是汽液两相的逸度相等。 9. 纯流体的汽液平衡准则为f V =f l 。 10. 在同一温度下,纯物质的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汽的吉氏函数相等。 11. 符合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的汽液平衡数据一定是真实可靠。 12. 对于给定体系,在一定压力下形成恒沸,恒沸组成不变。 13. 下列汽液平衡关系是错误的: i i solvent i V i i x H py *=γ? ,? 14. 从过量性质的定义可知,其数值越大,则溶液的非理想性越强。 15. 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是相同的,且等于沸点。 16. 对理想溶液来说,混合性质和过量性质是一致的。 17. 对于理想溶液,遵守Raoult 定律,等温下p-x-y 图上的p-x 线为一直线。 18. 理想溶液一定符合Lewis-Landell 规则和Henry 规则。 19. 符合Lewis-Randall 规则或Henry 规则的溶液一定是理想溶液。 20. 二元溶液的Henry 常数只与T 、P 有关,而与组成无关,而多元溶液的Henry 常数则与T 、P 、组成都有关。 21. 对于理想溶液,所有混合过程的性质变化均为零。 22. 对于理想溶液,所有的过量性质都等于零。 23.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溶液的组分逸度与其摩尔分数成正比。 24. 均相混合物的总性质与纯组分性质之间的关系总是有 ∑=i i t M n M 。 25. 液液平衡一般出现在与理想溶液有较大正偏差的溶液中。 26. 纯物质逸度的完整定义是,在等温条件下,dG=RTlnf 。 27. 当p →0时,f/p →∞。 28. 理想气体有f=p , 而理想溶液有i i ??= 。 29. 因为G E (或活度系数)模型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故理论上γi 与压力无关。 30. 孤立系统的热力学能和熵都是一定值。 31. 能量平衡关系S W Q Z g u H -=?+?+ ?2 2 1对任何系统、任何过程均适用。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熵产为零的过程,熵流也为零。 33. 一切实际过程的总熵变大于等于零。 34. 一切实际过程的能量守恒。 35. 一切实际过程的有效能守恒。 36. 能量衡算法用于过程的合理用能分析与熵分析法具有相同的功能。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 硫(一氧化碳,克)= 197.9焦耳摩尔-1克-1,硫(H2,克)= 130.6焦耳摩尔-1克-1 .(1)计算298K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2)计算 标准配置中反应自发向右进行的最低温度。 15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C(石墨)+2S(对角线)→CS2(l),△fH(S,对角线)= 0kj mol,△fH(CS2,l) =-87.9kj mol-1,S(C,石墨)= 5.7j mol-1 k-1,S(S,对角线)= 31.9j mol-1 k-1,S(CS2,l) = 151.0j mol-1 k-1。尝试计算298K时△fG(CS2,l)和反应自发发生的最低温度。 16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1)fe2o 3+3C→2Fe+3co 2(g)。 22 (2)Fe2O3(s)+3H 2(g)→2Fe(s)+3H2O(g),(Fe2O 3,s)=-824.2 kJ·mol-1,△fH (二氧化碳,克)=-393.5千焦摩尔-1,△千焦 (H2O, △fH G) =-241.8 kj mol-1,S(Fe2O3,s) = 87.4 j mol-1 k-1,S(C,石墨)= 5.7 j mol-1 k-1,S(Fe,s) = 27.3 j mol-1 k-1,S(CO2,g) = 213.7 j mol-1 k-1,S(H2,g) = 130.6 j mol-1 k-1,S(H2O,g) = 188.7 j mol-1 17当298K已知时,反应为:碳酸镁→氧化镁+二氧化碳(g),△ FH(碳酸镁,s)=-1110.0 kj·mol-1,△fHS (MgO,s)=-601.7kJ mol-1,△fH (CO2,g)=-393.5千焦摩尔-1,(氧化镁,s)= 26.9千焦摩尔-1千焦-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