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潮安区城南阳光实验学校陈楚苗

【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一首以百家姓为基础的儿歌.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姓氏.并依托儿歌识字。本课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积累。

【教材处理】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童谣问答的方式引出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并通过对汉字的拆分组合进一步区分出读音相近的姓氏;第二部分从百家姓中选取前两句.并列举了常见的复姓.同时借助童谣进行识字教学。根据这一特点把课文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及相关生字.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及相关生字。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什.么”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课文.了解常见姓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等方式多形式反复认读生字宝宝。

2.通过游戏.同桌互读.展示读.合作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借助生活经验.小组合作.理解字形组合的特点.了解常见姓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了解常见姓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常见姓氏及其组合特点;识记“姓.氏”等12个生字;书写“什.么”等7个生字宝宝。

【教学难点】

复杂生字的识记和国字框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一套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17年02月10日

【上课时间】:2017年02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姓.氏”6个生字;会写“姓.双”2个生字。

2.正确朗读6个生字和课文第一小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等方式多形式反复认读生字宝宝。

2.通过同桌互读.展示读.合作读.游戏等方式反复朗读第一小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识字.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识记“姓.氏”等6个生字;书写“在.后”2个生字宝宝;发现生字的组合特点;正确朗读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

正确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新朋友.引出“姓氏”。

创设情景.认识新朋友“胡图图”.由图图姓胡引出问题“你姓什么?”学生举手发言讨论.揭示课题“姓氏歌”.点出“姓”的识记。

二.朗读感知.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师范读.生听读.并标出小节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开展闯关游戏.识记字词

①字词大闯关

师:图图要带大家到生字王国里闯关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自读生字——小老师带读——选择喜欢的字带大家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同学们真棒.但是这一关可不是那么容易闯的.你看.词语宝宝也来凑热闹了.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生:同桌共读词语——双人火车

师:小火车开得可真溜.图图为了鼓励大家.特地给我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花灯.看谁抢得快(老师拍讲台.生听到响声后举手.举手快的读词语拿花灯)

生:举手读词语

(设计意图:从字到词.结合游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激发学习兴趣)

三.合作朗读.学习文段一

1.句子对答赛

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句子对答赛又来了.快点来参加吧!

(1)第一局:师生对答赛

组织学生自读——师生分颜色对读句子

(2)第二局:学生对答赛

组织学生自读——男女对读——分组对读——同桌对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方式在比赛中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文段.巩固生字)

2.找秘密.发现生字组合特点

①找秘密大赛

师:同学们真棒.图图奖励大家吃一碗甜甜的汤圆.还想得到更多地礼物吗?赶紧来参加我们的找秘密大赛吧!

(1)出示“木子李.弓长张”.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生字组合特点)

(2)引导学生用“张”组词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弓字旁”.并拓展带弓字旁的字

②引申发现相同特点的字

师:第一小节中还有很多生字也像他们一样.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1)学生发现“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中生字的组合特点并说一说

(2)师生.生生接龙读句子.把句子读顺

(设计意图:通过李.张两字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掌握方法.再运用方法发现其他生字的组合特点)

四.回顾文段.巩固生字

(1)男女赛读第一小节

(2)踩地雷游戏读生字

(3)同桌问答:根据课后题示范.同桌交流说话

五.写字

姓:注意左窄右宽和女字旁的书写

双:注意第一个“又”最后一笔是点

教学时注意:

1.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围绕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范写.强调写法。

3.学生描红再试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

5.学生再次练写。

六.板书

姓氏歌

七.作业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赵.钱”6个生字和走字旁.金字旁2个偏旁;会写“国.王.什.么.方”5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等方式多形式反复认读生字宝宝。

2.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合作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借助生活经验.小组合作了解常见姓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了解常见姓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识记6个生字;书写“什.么”等5个生字宝宝。

【教学难点】

生字的识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谜语猜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摘星星游戏背诵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第二小节.学习生字

1.出示重点句.找出生字。

(1)创设情境.图图提问“中国的姓氏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一些?”引导学生自读第二小节.并在里面圈出认识的姓氏。

2.学习六个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读——小组合作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2)同桌合作.选择喜欢的生字说说自己怎么记住它

(3)在学生说识字法是.重点点出走字旁和金字旁(金与钱有关).所以钱是金字旁.接着再拓展相关偏旁的字。

(4)踩地雷游戏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分享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更换语境.巩固生字

(1)拍手歌:出示拍手歌.让学生多种形式边拍手边读儿歌.读准里面的生字。

(2)点名游戏: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全班一起提问姓氏.姓氏被点到的同学站起来回答。

如:谁姓王?

我姓王.王王王!

三.开展活动.熟读文段

1.小组赛读第二小节

2.摘草莓:草莓遮住生字.让学生尝试背诵.再举手比赛(四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通过语境的迁移巩固生字的学习.活学活用。

3.整体回顾

(1)尝试背诵整篇课文

(2)说说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个生字.用它说一个词语或者句子

四.写字

(1)“什.么.王”学生自己观察并书写

(2)“国.方”要进行教学指导

教学时注意:

1.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围绕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字的笔顺.关键笔画等方面进行交流。

2.教师范写.强调写法。

3.学生描红再试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反馈评价.展示写得好的字

5.学生再次练写。

五.板书

国.王.什.么.方写在田字格中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郑崇波

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课文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课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ài yánɡyīn wèi xiào yuán jīn qiūhuǒbàn zhèlǐchánɡjiānɡméi yǒu dàjiào zhǔrén 二、问答游戏玩一玩。 你姓什么?你姓什么? 我姓________,我姓________, 什么________?什么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眼(______)请(______)吃(______)件(______)很(______)清(______)叫(______)许(______) 四、选一选,填一填。 ①我②地③天④人 (1)________上有马儿在跑。 (2)________上有小鸟在飞。 (3)马路上有很多________在走。 (4)________是一名小学生。 五、拼一拼,把图片和音节连起来。

qīnɡtínɡ qìchē cǎo méi dàn ɡāo tài yánɡ pínɡɡuǒ 六、我会填。 1.“几”共有几画(),第二画是(),组词()。 2.“牙”共有几画(),第二画是(),组词()。 3.“冬”共有几画(),第三画是(),组词()。 七、课内阅读。 姓氏歌(节选)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短文中提到的姓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刚才提到的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一起看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预习生字,做字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出示课件)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交流后出示词语。(出示课件)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并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出示课件)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 (4)仔细观察,说说“雨”做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出示课件)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阝”。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教案完美版

《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采用歌谣的体裁,运用对问对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常见的一些姓氏,不但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一种识字方法——合一合(两个字合成一个新字),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课文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2.课文插图是一个古代小男孩遥望天空出现的一些姓氏,形象地告诉学生我国的姓氏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本学期学习的第二篇课文,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同样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

3.认识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仿照课后例子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姓。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教师:“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易混字音的拼读 1. PPT出示下面汉字和音节: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2018精编版)

2018年最新编辑修改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全 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新修订教材除了保留了旧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四个太阳》《小猴子下山》《咕咚》《小壁虎找尾巴》等几篇课文外,其余课文全部换成了新内容。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全书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新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本次改版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还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三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四、强调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五、强调目标意识、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最新版】

统编版语文一下《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采用歌谣的体裁,运用对问对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常见的一些姓氏,不但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一种识字方法——合一合(两个字合成一个新字),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课文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2.课文插图是一个古代小男孩遥望天空出现的一些姓氏,形象地告诉学生我国的姓氏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本学期学习的第二篇课文,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同样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姓氏文化的兴趣。 3.认识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仿照课后例子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姓。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一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1.春夏秋冬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识字第 1 课《春夏秋冬》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 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 8 个词语, 8 个 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 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 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 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 2 个偏旁 ;会写“春、风”等 7 个字 .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八、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 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 (3)师适当小结指导: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就染绿了大自然;夏天是个急 性子,经常会下起暴雨;秋天天气变凉,小草和树叶上会结霜;冬爷爷送来了 雪花的礼物,小朋友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再次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齐读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识字1》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习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五、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四、背诵课文。 五、小结。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3.出示课文插图,老师这儿也有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了解短文 (三)巩固生字,写好字 (四)板书设计 1 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姓氏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姓氏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姓氏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过程与方法: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受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难点:了解姓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问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 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进“学贵有凝”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春夏秋冬 时间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识字课文《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总第1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5个生字“霜、吹、落、降、飘、”,并组词造句,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4个生字“春、冬、风、雪、”,认识2个偏旁“雨字头、双耳旁”。 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3.能主动累积关于四季的词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5个生字“霜、吹、落、降、飘、”,并组词造句,正确认读 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春、冬、风、雪、”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ppt 春夏秋冬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板书课题,领读,指导书写“春、冬”。 二、学习新词 1.依次出示四幅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用句式练习说话: 我知道图上画的是()季节,因为我看到图上画的有()。 2.依次出示四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导认读。 3.出示:吹、落、降、飘,认识1个新偏旁“双耳刀”,指导认读,交流记 字方法。 4.词语搭配练习,练习朗读短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吹、落、降、飘 5.拓展:还有哪些事物能用上“吹、落、降、飘”? 三、指导写字 1.认读:风、雪。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3.(认识新偏旁“雨字头”说说和雨字的区别) 四布置作业 观察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设计: 春夏秋冬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总第2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游、池、入”,并组词造句,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3个生字“花、飞、入”。 2.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用心观察四季美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游、池、入”,并组词造句,正确认读新词语,会 写3个生字“花、飞、入” 教学难点: 2.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原文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完整)新版一年级下语文《姓氏歌》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词语。(教师制作) 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 4、揭题:教师板书《姓氏歌》,学生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姓、氏”。 (1)组词:姓氏、姓名。 (2)识字方法交流:姓=女+生氏=纸—纟 (3)你能用“姓氏”、“姓名”这两个词语造个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3、全班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二)随文识字。 1、再次朗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什么?(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大家说的对,本首儿歌总共2节,讲的都是有关姓氏。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第一小节) 2、指生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 3、学习生字“李、张、古、吴”,认识“弓字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最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1 春夏秋冬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

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潮安区城南阳光实验学校陈楚苗 【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一首以百家姓为基础的儿歌,旨在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姓氏,并依托儿歌识字。本课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积累。 【教材处理】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童谣问答的方式引出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并通过对汉字的拆分组合进一步区分出读音相近的姓氏;第二部分从百家姓中选取前两句,并列举了常见的复姓,同时借助童谣进行识字教学。根据这一特点把课文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及相关生字,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及相关生字。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姓、氏”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什、么”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课文,了解常见姓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等方式多形式反复认读生字宝

宝。 2.通过游戏、同桌互读、展示读、合作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并借助生活经验、小组合作,理解字形组合的特点,了解常见姓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养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了解常见姓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常见姓氏及其组合特点;识记“姓、氏”等12个生字;书写“什、么”等7个生字宝宝。 【教学难点】 复杂生字的识记和国字框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一套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17年02月10日 【上课时间】:2017年02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姓、氏”6个生字;会写“姓、双”2个生字。 2.正确朗读6个生字和课文第一小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姓氏,是人根。是祖先魂,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中华姓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这篇课文皆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姓氏,了解姓氏有单姓、复姓,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教学设计按照“激发兴趣,新课导入——朗读课文,认知姓氏——生生互动,游戏内化——总结课文,延伸拓展——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的形式开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教师引言:小朋友们好,我们中华民族的姓氏有很多,你们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学生回答:张、王、李、赵……) 2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组成的,姓在前,名在后。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中华姓氏的魅力,一起来学习《姓氏歌》。 二.朗读课文,认知姓氏。 1.教师活动:课前已经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老师要求大家把课文中会认字圈出来,现在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拼读一下这些会认字。(学生活动: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拼读)) 2.教师活动:熟悉了这些会认字,下面我们来一起朗读一下课文。(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 3.教师活动: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学生回答:李、张、胡、吴、徐、许、赵、钱、孙、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4.教师点评:这些姓氏中有一个字的,有两个字的,一个字的我们称为单姓,两个字的我们称为复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全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写作背景】 《春夏秋冬》是一篇看图识字。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有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本课“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学习生字。 4.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学习词和短语。 5. 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教案

《姓氏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2.诵读《姓氏歌》 3.能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三百千”指什么?学生讨论交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出示《百家姓》课件)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3.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名称。 4.讲讲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其实,我们可以非常简单的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姓氏,下面我们学习《姓氏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一个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同族同宗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姓氏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比如张氏姓氏的传说: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一)游戏活动学习1——4行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第一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木+子组成“李”。“李”组词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弓+长组成“张”,认识“弓字旁”。“张”组词 (2)师生配合读 (3)同桌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 (二)学习5——6行 1.圈出这两行儿歌中的姓氏,读一读,出现了几个姓氏? 2.读好句子,读准字音,注意:胡、吴的声母不同;许、徐的声调不同。 3.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师生问答: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4.出示“徐”字,师生问答:什么徐?双人徐。说一说,介绍“徐”姓的方法与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5.拓展练习:运用“说偏旁”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何(单人何)刘(立刀刘)黄(草头黄) 6.用上“加一加”和“介绍偏旁”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三)学习后五行 1.听老师读此小节,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4.认读词卡: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认识“走字旁”、“金字旁”,并组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姓氏歌》教案

识字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走、钅”等部首。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解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姓氏文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 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举手回答)(出示《百家姓》课件) 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32个赞。(教师简单讲解《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1.背诵《百家姓》。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 诸葛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 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

3.同学评一评,哪一桌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三、朗读课文,了解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 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 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4.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学生答:李、张、胡、吴、徐、许……)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学生自由回答) 5.出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3.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 姓(xìnxìng) 氏(sìshì) 张(zhānzhāng) 孙(sūnsuēn) 官(guāngān) 钱(qiánqán)4.根据提示写姓氏。 三横()草头()6.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 (我姓李,木子李。我姓张,弓长张……) 7.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长()木子() 口天()干钩() 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国:guó,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识字 1.春夏秋冬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识字第1课《春夏秋冬》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 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 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 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 并不大。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 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 个字。 2.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 美好。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 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 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2018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2.姓氏歌(类文)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闽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锺徐丘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麹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斜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逑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百家姓(带拼音版) 赵(zhào) 钱(qián) 孙(sūn) 李(lǐ) 周(zhōu) 吴(wú) 郑(zhèng) 王(wáng)冯(féng) 陈(chén) 褚(chǔ) 卫(wèi)蒋(jiǎng) 沈(shěn) 韩(hán) 杨(yáng)朱(zhū) 秦(qín) 尤(yóu) 许(xǔ) 何(hé) 吕(lǚ) 施(shī) 张(zhāng) 孔(kǒng) 曹(cáo) 严(yán) 华(huà) 金(jīn) 魏(wèi) 陶(táo) 姜(jiāng) 戚(qī) 谢(xiè) 邹(zōu) 喻(yù) 柏(bǎi) 水(shuǐ) 窦(dòu) 章(zhāng) 云(yún) 苏(sū) 潘(pān) 葛(gě) 奚(xī) 范(fàn) 彭(pén g) 郎(láng)鲁(lǔ) 韦(wéi) 昌(chāng) 马(mǎ)苗(miáo) 凤(fèng) 花(huā) 方(fāng)俞(yú) 任(rèn) 袁(yuán) 柳(li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