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时间:2018年10月08日来源:本站点击量:465分享: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奖励在核能行业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励核能行业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核能科学技术发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同本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或)理事单位(名单见附件1,以下统称设奖者),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以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章程》有关规定,经科学技术部登记,设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核能行业和平利用核能科学

技术奖的申报、评审和授奖工作。

第三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活动,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核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促进核能事业安全高效地发展。

第四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涉。

第五条经设奖者动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同意,设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并依据本办法负责奖项的评审工作。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处设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负责评审的组织和有关日常工作。

第六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是对我国核能行业单位或个人对核能科学技术发展贡献的表彰,获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七条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项

目以及部分二等奖的优秀项目,由评委会推荐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二章奖励设置与授奖条件

第八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如下:(一)技术发明奖,奖励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核能领域做出产品、工艺、材料或方法等的重要技术发明项目。

(二)科技进步奖,包括:

1.技术开发类,奖励在核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实用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或设计项目。

2.工程建设类,奖励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大、设计和施工等有创新、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重大核能工程建设项目。

3.技术基础类,奖励科学技术水平高、对促进核能事业发展做出贡献、产生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等行业公益性项目。

4.科普项目类,奖励以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在普及核能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普作品。

(三)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奖励在实现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创新,提升我国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通过创新制度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在企业内实施的技术创新系统工程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四)创新团队奖,奖励核能领域研究方向属于重点或前沿热点问题,拥有授权并有效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优秀研究团队。

(五)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奖励45岁以下为核能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第九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项目和科技进步项目设立一、二、三等奖,奖励金额分别为8万元、4万元、2万元。其中,工程建设类奖,仅授予单位荣誉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创新团队奖和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不设等级,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和创新团队仅授予团队荣誉奖,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励金额为1万元/人。

第十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年奖励的项目总数不超过80项(不含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团队和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一等奖项目一般不超过5项,二等奖项目不超过20项。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每年奖励不超过3项。创新团队奖每年授奖团队不超过3个。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每年授奖不超过5人。评审严格标准,奖项允许空缺。

第十一条技术发明的受奖候选人应当是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技术发明的主要完成单位应是发明人的所在法人单位。

技术开发、工程建设、技术基础类科技进步受奖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做出重要贡献;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技术创新;

(三)在成果转化和实施应用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四)在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科技进步的受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设计、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单位。

第十二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对单个受奖项目的授奖人数和单位数进行限制。技术发明奖单项授奖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20人,单位不超过10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7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5个。重大工程项目仅授予单位。科普项目的奖项仅授予个人。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的奖项授予实施和完成技术创新工程的企业,一个项目只授予一个单位。创新团队奖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

第十三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授奖等级,根据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创新特点、推动行业科

技进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发明奖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对核能科技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较新颖,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核能科技进步有较大推动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有特点,技术上有明显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核能科技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科技进步奖

1.技术开发类

关键技术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有重要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关键技术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关键技术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2.重大工程建设类

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有重要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核能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有较大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核能科技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有一定工程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创新,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核能科技进步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3.技术基础类

科技创新程度高或技术难度大,学术水平或总体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程度高,取得或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科技创新程度较高或技术难度较大,学术水平或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程度较高,取得或具有较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或技术难度,学术水平或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取得或具有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核能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4.科普项目类

在表述科学技术知识的角度和方法有很大突破和实质性创新,能将理论性较强的科学技术知识,转述为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科学知识,创作编辑难度很大。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重大。对后出版的科普作品在内容、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以及对社会大众理解科技政策、规划和科学观念的示范作用或影响程度重大,可评为一等奖。

有明显突破或创新,创作编辑难度较大,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较大,普及程度较广泛,示范作用或影响程度明显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有一定的突破或创新,有一定创作编辑难度,有一定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有一定普及程度,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影响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三)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在系统性、创新性、有效性、带动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可以获奖,具体安排如下: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系统性。即围绕工程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机联系的措施。主要包括有明确的创新工程目标,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资产、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等方面采取的系统措施,以及目标、方案和措施之间的有机关联设计。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创新性。即工程的系列措施在管理和制度上具有创新性,组织实施的研发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创新,如产生了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和具有核心技术性质的创新成果,以及获得了省部级及国家级行业协会奖以上科技奖励等。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有效性。即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工程的实施,构建了能切实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了企业新的依靠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了技术水平或产品形成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如实现

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授权数量的不断增长,实现了企业与创新系统工程相关的新产品销售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了企业与工程相关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增长。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带动性。即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辐射和带动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或对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区域经济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方面有良好表现。

(四)创新团队奖

具有突出的创新成果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具备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具备较好的研发平台和条件的优秀创新团队可以获奖。具体要求如下:

具有突出的创新成果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创新团队所从事的研究在国内同行中达到领先水平,并在核能相关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行业内处于领先,认可度较高,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对核能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研究开发成果有较大的实施应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备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连续三年以上合作攻关,已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承担过一项或多项国家或省部级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团队带头人应为科研一线主要完成人,不超过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团队成员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搭配得当,不少于三分之二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核心人员,45

周岁以下人员不少于二分之一,团队成员不少于10人,不多于15人,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具备较好的研发平台和条件:建有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具备完成技术创新任务所必备的科研设施、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具有良好的技术研发工作条件和环境。

(五)青年优秀创新人物奖

45周岁以下,热爱祖国,具有优秀的科学道德、敬业精神和学术作风。有较强的求实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管理工作或科技项目的实施中,为本行业(领域)作出重要的科学技术贡献。有系列发明和创新,并曾获得过相关科技奖励,成果已被国内外引用或应用,并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一定作用。

第三章奖励的申报

第十四条下列单位可以申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二)从事核能事业科研、教育、设计、工程、产品开发、设备制造等活动的有关单位。

第十五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按下列要求进行:

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由第一完成单位申报;

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不属于但项目来源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按项目来源渠道申报。

其他单位或个人完成的核能行业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可直接向奖励办公室申报。

申报单位应当按照《申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应提交的文件材料》(附件2)的要求向奖励办公室提交申请奖励申报书,并提供有关证明、评价材料。申报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每年的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7月1日。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

(一)在知识产权、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等方面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同一技术内容已申报当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其他奖励类别的(但申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奖的,不影响其子项成果按本办法有关要求另行申报其他类别的奖励);

(三)往届参加评审未获奖,其成果无实质性新进展的;

(四)已经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单位设立的科学技术类奖的。

第四章评委会

第十七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实行三级评审:

网评、专业评审组初评和评委会终评。

第十八条评委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6人、委员若干人,常务秘书1人。评委会成员一般由设奖者以及核能行业科研、设计、生产、规划、基建等领域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

评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人选由设奖者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秘书处协商提出,报协会理事会审核确定。

评委会委员每届任期3年。任期内遇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工作需要作必要调整。

第十九条评委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每个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专家若干人,秘书1人;专业评审组组长由评委会确定,一般由评委会委员兼任。评审组其他成员实行资格聘任制,其资格由奖励办公室认定。

网评专家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中产生。

第二十条评委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

(二)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选聘评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

(三)复审或审定各专业评审组评审的一、二、三等奖项目评审结果;

(四)提名获奖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五)决定或裁定获奖项目异议处理意见;

(六)研究、解决评奖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一条专业评审组负责本专业范围内中国核能行业

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初评,向评委会报告初评结果。

第五章评审

第二十二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由

奖励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制订,报评委会批准。

第二十三条奖励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材料,奖励办公室可以要求申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正;逾期未补正或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的,不提交评审。

第二十四条经形式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通过网评系统进行预评,网上预评系统采用对单一项目进行多专家评价,网评专家的专业意见供专业评审组和评委会评审参考。预评后奖励办提交材料到相应专业评审组进行评审;专业评审组的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以记名投票表决产生评审结果。

专业评审组的评审会议由奖励办公室负责组织。

第二十五条评委会负责复审或审定专业评审组提交的评

审结果。评委会的复审或审定以会议方式进行,以记名投票表决产生复审或审定结果。

评委会有权否决专业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评委会行使否决权时应说明理由并记录存档。

第二十六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遵守

下列表决规则:

(一)评委会复审或审定、专业评审组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评委会委员或评审组专家与会,表决为有效。

(二)一等奖的初评、复审,获得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到会专家或委员同意的,为通过;

(三)二、三等奖的初评、审定或复审,获得二分之一以上(不含二分之一)到会专家或委员同意的,为通过。

(四)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创新人物初评排名前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进入复审;复审获得三分之二以上(不含三分之二)到会委员同意的,为通过;

第二十七条评审工作结束后,奖励办公室将评委会审定的获奖项目及其完成单位、完成人、获奖等级等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网站上公示30天,以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实行回

避制度。奖项的申报人不得作为评审委员或专家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与申报奖励的项目有利害关系的评审委员或专家,应当回避该项目的评审。

第二十九条评委会委员及其专业评审组专家以及有关

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保守秘密,违反规定将被取消评审资格。

第六章异议处理

第三十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接受社

会的监督,其奖励的评审实行异议制度。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评审通过的获奖项目、获奖单位和获奖人持有异议的,均可在评审结果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书面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在异议材料上签署单位和个人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逾期或匿名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异议者姓名要求保密的,应在异议材料中注明。

第三十二条对获奖项目的技术内容或申报书填写不实

等提出的异议,属实质性异议。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申报单位应协助、配合。必要时,奖励办公室可以组织评委或专家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三条对授奖项目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排序提出的

异议,属非实质性异议。非实质性异议由申报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奖励办公室审核。

第三十四条奖励办公室负责将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

见向评委会报告,提请评委会决定,并将决定意见通知异议所涉及的各方。

第七章授奖

第三十五条评委会在项目异议处理后作出的获奖项目

及其奖励等级的决议,为当年核能科学技术奖评审的最终结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负责发布奖励通报。

第三十六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负责向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发放项目获奖证书,并拨付项目奖金。

第三十七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同

时加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印章。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核能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相关材料,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级、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三十九条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励的,由奖励办公室报评委会批准后撤销其奖励,并追回获奖证书及奖金。

第四十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资金由

设奖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愿出资筹集。

第四十一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负责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获奖项目提名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有关具体事宜。

第四十二条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奖励办公室)负责组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修订,设奖者委员会审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修订稿后,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会审议。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修订后的办法经2018年4月23日召开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附件: 1.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设奖者名单

2.申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应提交的文件材料

邓稼先导学案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详细历史背景

刚刚的这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我们都知道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环境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危害。那为什么当年我们国家坚持一定要研究制造核武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去掀开历史的幕帘,去看看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什么样的情形。 同学自学文章的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惨烈的世代。我们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外敌侵略战争。课本举的例子。那时的中华民族就像砧板上一块待宰的鱼肉,被贪婪残暴的侵略者肆意分割,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之后又经历了混乱动荡的20年抗日战争,10年内战,中华人民在血与泪中遍尝艰辛争取到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但在西方列强强盗式的逻辑里,我国仍然是一个不被尊重的贫弱落后的国家,中华人民作为黄种人被西方列强所歧视、压迫。 19世纪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一天一位满清政府的领事在过桥时,身后的两个美国农民觉得这个中国官员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脑后留着长辫子十分好玩,他们打赌这个中国外交官不会游泳,于是两人一使劲就把这位官员推进了桥下的河中。之后呢?你们觉得之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什么也没发生,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一个生命在美国国土上销声匿迹,没有一个人会去关注会去重视。 而在纽约的华人区,那里的中餐馆所有的服务人员都要想来往的客人下跪服务;在南非,公交车的前排座位黄种人是没有资格做的,他们只能坐后排……这样的事例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中华人民虽然争取了民族解放但仍然没有尊严地活着。 1945年,美国率先研制出全球的第一颗原子弹。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节节胜利,美国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意识到: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所以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原子弹研究,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列强真正地意识到中国人民的必然崛起,那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让世界看到:一个饱受磨难、历经坎坷的伟大民族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踏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中国人民从任人宰割到彻底站了起来,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对这一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他就是邓稼先。 这篇课文是邓稼先逝世后他的好友杨振宁先生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人物传记。在回忆录的第一部分他以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为背景,进而退出了邓稼先先生。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一种历史的高度上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以为历史性的,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自学文章第二部分。为邓稼先制简历。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章程

请放入协会介绍-协会章程(共4条)第1条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协会名称: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英文名称:China Nuclear Energy Association,缩写为:CNEA 第二条本协会是由与核能利用相关的核设施建设、运营、研究设计、建筑安装、设备制造、核燃料循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以及热心核能利用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第三条本协会的宗旨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国家关于核能发展的方针政策,推动核能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提高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供服务,促进核能行业的发展。 本协会的中心任务是做好政府与会员单位之间、会员单位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维护全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条本协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协会的驻地为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2号。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协会的业务范围是: 一、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核能发展的方针、政策,开展核能行业发展战略和重大课题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二、开展国内外核能利用状况的研究,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及时向会员单位通报有关信息; 三、组织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四、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开展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的同行评估;组织开展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的经验反馈活动; 五、配合政府部门组织核能行业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核能行业特殊岗位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六、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开展核能行业标准的编制; 七、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八、组织开展核能利用的公众宣传,办好会刊和网站; 九、接受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团及个人的咨询,提供信息、教育、培训和专项技术服务; 十、组织和开展同国外核能行业协会及其它机构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十一、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任务。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75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 王黎明 柯国土 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吴园园 柯国土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 毅 季松涛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汪 军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戴守通 杨文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孙 征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赵荣明 胡石林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湖南大学 吴永乐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海亮 马吉增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南华大学 曹勤剑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陈 军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无 李 航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彭建盛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湖北工学院 王新光 王国保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石油大学(华东) 刘云焰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无 李建强 何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华东地质学院 周贤明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天津大学 张继龙 李金英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唐洪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 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四川大学 周 舵 张生栋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鲜 亮 郑卫芳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无 刘巧凤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伟华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吴明宇 周培德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无 宋 维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月英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华金 张东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翟士桢 杜进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北京大学 彭 慧 罗志福 博士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叶 力 柳卫平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金孙均 王友宝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兰州大学 张奇玮 李志宏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南京大学 范 平 竺礼华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贺林峰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胡 瑞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在运核电厂已达到38台,总发电功率超过3 700万千瓦,在建 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 1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厂预期将达到 5 800万千瓦,占世界第二位。 正如中国工程院、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所写:“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潜在的领先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充分吸收了国际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并拥有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装备行业,以支撑中国核电建设。可以说,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最早引入和开发三代核电技术,遵循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满足美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和欧洲国家的“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堆芯损坏概率(CDF)小于十万分之一,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小于百万分之一。

我国率先在三门、海阳引进、建设首批4台AP10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同时在台山建设2台EPR17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包括CAP1400和“华龙一号”,其中“华龙一号”正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顺利建设,并积极准备进入英国市场。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规模化核电建设及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自主设计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满足先进压水堆核电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标准三环路设计,堆芯由177个燃料组件组成,降低堆芯比功率,满足热工安全余量大于15%的要求;2)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3)采用双层安全壳,具有抗击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能力;4)设置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包括增设稳压器卸压排放系统,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以及堆腔淹没系统,保持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5)设置湿式(文丘里)过滤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6)设计基准地面水平加速度为0.3g;7)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 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我国和国际上都在进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有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保持安全壳完整性,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导则),耐事故燃料(ATF)研究以及先进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都要求新建反应堆应满足下列安全目标: (1)必须实际消除出现堆芯熔化、导致早期或大量放射性泄露的事故;

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 (2018年修订版)通知

附件1: 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 (2018年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工程建设行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规范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活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优质工程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确认设立的工程建设领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 第三条国家优质工程奖弘扬“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国优精神,倡导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宣传和表彰设计优、质量精、管理佳、效益好、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工程项目。 第四条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工程应当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和政策要求,综合指标应当达到同时期国内领先水平。 第五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建设的工程项目(包括境外工程)均可以参与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活动。 第六条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工作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施企协)组织实施。

第二章评选范围 第七条参与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的项目应为具有独立生产能力和完整使用功能的新建、扩建和大型技改工程。 第八条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包括下列工程: (一)工业建设工程; (二)交通工程; (三)水利工程; (四)通信工程; (五)市政园林工程; (六)建筑工程。 前款工程具体评选范围见附录1。 第九条下列工程不列入评选范围: (一)国内外使、领馆工程; (二)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功能性缺陷的工程; (三)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发生过一般及以上质量事故、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工程; (四)已正式竣工验收,但还有甩项未完的工程。 第三章评选条件 第十条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建设程序合法合规,诚信守诺;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费缴纳标准与使用管理办法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费缴纳标准与使用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条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为保障协会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对会费收缴与使用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水平适度、履行义务、服务会员、以会养会”的原则,确定会费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 第三条会费收缴范围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会员。 第四条会费收缴标准 ⒈副理事长单位,每年缴纳会费10万元; ⒉常务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6万元; ⒊理事单位,每年缴纳会费3万元; ⒋一般会员单位,每年缴纳会费5000元。 第五条会费缴纳办法 ⒈本会会员经会员大会选举为理事单位,或经理事会选举为常务理事单位、副理事长单位的,即分别按照以上标准缴纳会费;当年7月1日以后批准的,可按年会费标准的50%缴纳。 ⒉每年第一季度前由协会综合管理部向会员单位发出《缴纳会费通知书》,会员单位依据通知要求及时足额将当

年会费汇至协会综合管理部。 ⒊会费发票使用民政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 ⒋新申请入会的会员单位,于批准后1个月内根据《缴纳会费通知书》缴纳会费。 第六条会费用途 ⒈全体会员大会、理事会以及各种专业会议和有关活动的经费补贴; ⒉协会业务活动经费; ⒊协会常设机构办公经费; ⒋协会常设机构工作人员工资、补贴和有关福利待遇; ⒌协会会刊、网站、编印资料及通讯经费; ⒍协会办公用房租赁费; ⒎协会的其他经费支出。 第七条会费管理 ⒈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时间收取会费。 ⒉设立专门财务人员,建立经费收支账目,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⒊成立经费管理委员会,以加强对协会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经费管理委员会对协会理事会负责,有关经费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另行规定。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核能在电力工业成功运用,为提高各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核电厂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力的历史,1994年投产大电站,1996年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二级核电站,三级核电站,随着最近广东核电厂投入,我国目前公共12组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平均用于值可达到85%,核电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本地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合作了12个核电项目,共31台机组,合作规模达到337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4台,建成规模2660万千瓦。核电作为我国新能源的主力军,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批量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引进三代核技术AP1千以及EP2顺利建成,它在中国经济快捷的发展,对核燃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减少高排放物发挥了重大的效应。 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成为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户中国。 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座建成的电站,中国将是第一个“品尝”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研究人员从AP600到AP1000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对这一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第三代技术是从第二代发展来的,其主要系统均有工程实践,只是核电站安全系统设计理念不同,AP1000使用的是非能动的方式。 作为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二代核电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安全法规设计的。其设计基准不考虑核电站严重事故(如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中国核电之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徐清致 2011302480065 摘要: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理性看待核电技术,杜绝核风险决策机制以及安全监管制度上的缺失,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培养核能领域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国;核电;未来发展 引言 中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社会能源、环境问题。能源发面,煤炭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为二百至二百二十年,中国面临煤炭枯竭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环境发面,燃用各种化石燃料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中国有必要积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给。目前,由于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别,造成水电电力不够稳定;而太阳能和风能在短期内又不可能在总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所以,核能是目前唯一达到工业应用、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而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又一次为人们敲响警钟,中国核电产业是就此止步还是继续推进?该如何推进?因此,本文从中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核电产业在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了出中国核电未来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 (一)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我国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到“推进发展”,最后确定为“积极发展”,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核电是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1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已得到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燃煤为主,致使大气污染严重,且由于大量煤炭运输导致交通运输紧张。同时,我国中长期的能源供需平衡中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缺口,特别是对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地区,这种缺口尤为突出。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运输紧张、填补能源供需矛盾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从环保角度讲,核能无疑是应对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手段。对比各种能源发电,核电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据统计,每22吨铀发电所节约的CO2量相对于100万吨煤所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二、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元勋; 2、中国原子弹之父; 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努力建设: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学部工作异常艰难。自1957年后,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健在的学部委员平均年龄达73岁。因此,增选一批新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活动的当务之急。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1980年11月,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学部委员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他写道:大家对我国人才“断层”问题深表关切和担忧。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中层,还表现在高层,例如代表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面临这种状况。6月2日,李鹏总理在办公室约见了周光召院长,就学部工作进一步听取情况汇报,进行研究。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 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推动发展: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的演讲。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1986年9月,中国科协成立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联盟工作委员会,钱三强兼任

中国核电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外部因素、特征、上下游行业

中国核电行业概况研究-行业竞争、外部因素、特征、上下游行业 (七)核电行业竞争 1、核电行业的竞争格局 由于核电行业的特殊性及核电技术的复杂性,经国务院批准,目前中国的商业化核电项目均由中广核、中国核电和国家电投三家分别或合作开发运营。

自2008 年以来,中国核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红沿河核电工程、宁德核电工程、阳江核电工程、台山核电工程、防城港核电工程、福建福清核电工程、浙江三门核电工程、海南昌江核电工程、田湾核电站3-4 号机组工程、山东海阳核电工程和石岛湾核电工程等陆续开工,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中国共有在建核电反应堆数19 座。 除中广核和中国核电外,国家电投作为投资方之一参与了秦山二核、秦山三核、江苏核电、三门核电、红沿河核电等核电项目。 2、行业内主要企业 如前述,中国现有在运核电项目,除红沿河核电项目由中广核与国家电投合作运营外,其他所有项目均由中广核或中国核电负责运营。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17 年全国核电运行情况报告》,2017 年全国核电上网电量为2,316.42 亿千瓦时;2017 年中广核管理的核电站上网电量为1,377.35 亿千瓦时。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中广核管理的在运核电机组达到20 台,总装机容量为21,468 兆瓦,占全国在运核电装机容量的59.96%;中广核管理的在建核电机组共8 台,总装机容量10,270 兆瓦,占全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46.10%。 3、行业壁垒 (1)行政准入壁垒

鉴于国家对于核安全、环保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对核电项目及业主采取核准、发放许可证、执照等方式,对投资主体进入市场进行管理。其中,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选址、建造、首次装料、运行以及退役等各阶段的安全工作进行审评和监督,颁发相应的许可证件或批准文件,并实施驻厂监督;生态环境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进行审查,并对运行核电厂的辐射环境实施监督性监测。根据2004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 号)的有关规定,对于核电项目由原来的政府审批制改为现在的核准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审查其项目申请报告,并报国务院核准。 (2)技术和管理壁垒 核电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核电行业涉及核物理、化学、材料、运行、维修、性能监督、环境污染监测、辐射防护等多个领域,对于核电开发商的技术基础及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有着很高的技术壁垒。一方面,核电厂的建设,需要综合权衡安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和工程可实施性要求,符合核安全法规要求,采用成熟的技术和经过验证的技术;要符合技术经济性原则,满足造价总体控制目标;要符合总体进度要求,包括开工条件、建造周期等。另一方面,核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需要严格按照质量保证大纲执行,对于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核电行业核心骨干人员培训的时间较长,需求量很大;其中,反应堆的操纵员必须按照核安全法规的要求,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考试,才可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执照,之后才能进行反应堆的操纵。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49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 潘波竺礼华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朱庆福赵志祥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徐新星林承键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云居李志宏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郑州大学 周志波钱绍钧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玮倪邦发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海青倪邦发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西师范大学 李朝历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广西大学 王伟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郑小海侯龙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东省东营市国家安全局 (委培) 王子军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祖勇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韩文泽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刁均辉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乔雪冬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陈晓亮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袁晓明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东勋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刚直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付陟玮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宇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舒复君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同兴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林如山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四川大学 朱文彬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安世忠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樊启文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林辉肖雪夫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邱国华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委培)李国强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委培)岳维宏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茂枝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岳峰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岳会国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委培) 张利峰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蔡定勘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冯婷婷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贾兵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北大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 梁海英吕建友 硕士 应用数学西华师范大学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2010年7月1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称,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09年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较美国高出约4%,美国消费了21.70亿吨油当量. 而纵观当今中国能源的结构,2011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达到10.5亿千瓦。其中,火电7.6亿千瓦,占装机总量72.4%;水电装机2.3亿千瓦,核电装机1191万千瓦,风电装机47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27.5%。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火电为主。中国的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与1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而火电的主要燃料是煤。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匡算,只能在开采100年左右。而煤炭的形成要经过上亿年的时间,这就表示,一百年后中国的煤炭储量将消耗殆尽。 再看其他的能源。 全球天然气储量为143万亿立方米,按1991年全世界天然气消费是2.1万亿立方米估算,可供消费67年。 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13331亿桶,其中包括处于积极开发阶段的加拿大油砂储量和由委内瑞拉政府上调的本国官 方储量。以2009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45.7年。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但发展太阳能投资太大,再加上光辐射的不稳定性,以及材料的寿命限制,太阳能很难在全国普及。据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占全球总电量的比例不会超过10%。 潮汐能、地热能、风能都是新型清洁能源,但它们都受到严重地域限制,无法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 由此看来,加速发展核能并且广泛普及核能是中国应对能源危机的最好出路。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核能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甚至让人感到恐惧(也许是因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核能固然有弊有利,弊端好比成本,利益好比收益。于是,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一下,生产“核能”这种商品是赚了还是亏了。 我们先来看看核能的威力。到家都知道,核能的产生是因为铀235在裂变的时候发生了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一千克铀235完全裂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为7.68×1013焦耳。说形象一点,这个能量相当于2500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再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吧,原子弹的爆炸原理与和发电原理相同,都是通过铀235的裂变释放能量。广岛原子弹爆炸形成了10 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完成19—21题。(共9分)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除邓稼先外,上级还从几所名牌大学里调来20多个应届毕业生,共同组织研究队伍,他们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遍及全国,邓稼先他们也不例外,有时连饭也不能保证,夜晚还得加班加点工作,肚子饿了,他们就用酱油充饥。生活上的苦还好克服,苦在科技攻关上。没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直接参加,也没有国际专家指点,有的只是青年人的朝气蓬勃、执著追求。没有充足的资料,邓稼先就费尽心机地搞到了三本俄文原版书,柯朗特的《超音速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和戴维森的《中子输出原理》,然而这支队伍中除了邓稼先之外都没有学过核物理,幸好都有俄文基础,因此,不得不采取边读边译边讨论的方式。大家围着长桌,逐章逐节地读,读一句,译一句,为译得准确,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译文的句式,直到弄清楚原文的意思为止。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读书译书外,还要讲课、备课,为同事们指出正确的研究途径。他睡觉睡得很少,常常是讲完课,站在黑板前就打起瞌睡来。如此这般,像吃烤苞米,一粒一粒地嚼,吃过寒冬,到了春节,他们终于消化了这些书。在他们的心里,也多出了几双慧眼,隐约辨识出了通往核武器库秘宫的通道。 接下来的却是最为困难的数据计算,当时的计算机是每秒仅百次的乌拉尔,还得用手摇,算个除法,得分几步走,要是算个开方,还要查巴罗表。八个小时算,八个小时捉摸方案,一个月才能算出一个结果。大冷天里,手冻肿了,击键不便;肚子饿了,难转摇把,不得不趁做工间操时,跑到附近的邮电所里抱煤炉取暖。由于只有一台手摇式计算机和一台电动计算机,不得不三班倒,上机轮空的,邓稼先就让他们用计算尺和算盘辅助计算。可是,忙了大半年,九次运算得到的结果与顾问给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邓稼先纳闷了,究竟是计算方法失误,还是运算不到家?他苦苦地思索着,食不甘味,夜难成眠,像个疲惫至极的向导,明明把队伍带到了目的地,却又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后来,他们找到了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教授,请他帮忙。周光召教授历经数日,潜心验证,最后对他们九次计算的结果做出了肯定的论证。邓稼先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翌日,他郑重地签署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19.文章从生活和科技攻关两方面,写出了邓稼先等研究人员在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过

同等学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附录·2006年授予硕士(同等学力)学位人员情况405 2006年授予硕士(同等学力)学位人员情况 序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名称论文题目注册时间答辩时间申请学位 1 熊伟李国华应用数学国家核应急系统 中地理信息系统 的研究与实现 2002.09 2006.6.7 硕士 2 王宝祥柳卫平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低温金属环境中 7Be半衰期的研 究和15O次级束 的产生 2003.09 2006. 7. 3 硕士 3 王涛峰夏海鸿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Bi、Mo样品共振 区中子全截面实 验测量和共振参 数分析 2003.09 2006.7.11 硕士 4 鲍杰周祖英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中子积分实验— —9Be板状样品 中子泄漏能谱的 测量 1999.09 2006.7.21 硕士 5 李霞周祖英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使用HI-13进行 keV共振能区中 子全截面测量的 方法研究 2001.09 2006.7.21 硕士 6 谈树苹吴继宗分析化学影响UO22+荧光 特性的主要因素 研究 2001.09 2006.8.4 硕士 7 董碧波陆道纲核能科学 与工程 中国实验快堆高 温钠管道的蠕变 分析的方法研究 2001.09 2006.7.8 硕士 8 顾剑峰张东辉核能科学 与工程 基于主元分析的 CEFR蒸汽发生 器的故障诊断技 术研究 2003.09 2006.7.20 硕士 9 李海龙陆道纲核能科学 与工程 快堆堆芯抗震模 型的研究 2003.09 2006.7.8 硕士 10 杨长江李吉根核能科学 与工程 CARR堆芯三维 流场和温场数值 模拟研究 2001.09 2006.7.19 硕士 11 徐长江陈海燕核能科学 与工程 ADS液态靶系统 流场可视化研究 及数值模拟分析 2001.09 2006.7.7 硕士 12 刘桂娟段天英核能科学 与工程 CEFR功率调节 系统的研究与设 计 2002.09 2006.7.21 硕士 13 朱庆福史永谦核能科学 与工程 中子源倍增方法 的外中子源影响 效应研究 2000.09 2006.7.13 硕士 14 吕征柯国土核能科学 与工程 潜艇用热电直接 转换核动力装置 可行性研究 2001.09 2006.8.2 硕士 15 孙志勇柯国土核能科学基于Monte Carlo2001.09 2006.8.2 硕士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截止2010年) 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 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氧化锆氧量分析仪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1) 2 仪器测量原理 (2) 3 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3) 4 仪器简介 (3) 4.1 仪器组成 (3) 4.2 各部分简介 (4) 4.2.1 探头简介 (4) 4.2.2 变送器简介 (4) 4.2.2.1 基本结构 (4) 4.2.2.2 基本操作 (5) 4.2.2.3 基本设臵 (6) 5 仪器检验 (6) 6 仪器安装 (8) 6.1 安装前的准备 (8) 6.1.1 探头安装位臵的选择 (8) 6.1.2 炉体法兰的焊接 (9) 6.1.3 现场布线 (9) 6.2 安装 (10) 6.2.1 变送器的安装 (10) 6.2.2 探头的安装 (10) 6.3 现场连线 (11) 7 仪器校准 (11) 7.1 校准前的准备 (11) 7.2 校准方法 (11) 8 仪器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 (13) 8.1 仪器日常维护 (13) 8.2 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13)

1 概述 氧化锆氧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锅炉烟气中的氧分压即氧气的体积百分数含量(简称氧含量或氧量),对于保障锅炉运行安全、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将起到重要作用。其应用场所主要有: ●火电厂锅炉; ●炼油厂加热炉和输油管道加热炉; ●冶炼厂加热炉和均热炉; ●化工、轻纺、食品加工、制药、水泥和采暖等企业的工业锅炉。 燃料燃烧效率与空气过剩系数密切相关。在燃烧过程中,当空气过剩系数太小即氧量不足时,由于燃料未充分燃烧而导致热效率降低,且排出的未完全燃烧气体也将对导致环境污染;而当空气过剩系数太大即氧量过多时,虽然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但过剩空气带走的热量多,也导致热效率降低,同时过量氧气使烟气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增大,同样导致环境污染。因此,通过安装氧化锆氧分析仪,在线实时监测烟气中的氧含量,调节空气和燃料的最佳配比,实现优化燃烧,在节能减排与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以核科学为主、多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大型科研基地,是我国“两弹一艇”事业的摇篮。氧化锆开发研究室是院下属的集科研、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从事氧化锆测氧技术的研究已30余年,编写了国内本行业第一本专著:《氧离子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与测氧技术》。该技术曾先后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及部科技成果奖。在这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ZO系列氧化锆氧分析仪。该产品曾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同类产品最高质量奖,并在全国氧化锆氧分析仪行业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1年,该产品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此后,我院开发并推出了防硫型、高温型等多种型号的氧化锆氧分析仪,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7.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文件资料要求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文件资料要求 申请鉴定时所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按以下顺序编写与装订: 一、鉴定文件资料要求 1、资料目录印在鉴定资料首页; 2、文件顺序按“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资料目录”对应项目鉴定性质所列的技术资料目录的顺序编排,并标明页码。 鉴定大纲 鉴定大纲是代鉴定委员会拟定的,其编制单位为:鉴定委员会。是作为鉴定的原则、依据、要求及鉴定的程序,鉴定时是按鉴定大纲来进行的。 应包括: 1、项目(或产品)名称(包括研制开发单位) 2、鉴定性质: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技术鉴定;新产品鉴定(具有完整的生产线和检验检测手段); 3、鉴定依据(指产品的国标、行标或参考的国际标准、企业标准等); 4、鉴定组织形式: 鉴定组织单位: 鉴定主持单位: 会议鉴定(或函审鉴定) 5、鉴定内容: 包括: (1)是否全面达到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的各项指标; (2)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能否指导生产; (3)对产品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作出评价; (4)对产品的应用价值、推广前景及经济效益作出评价;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6)作出鉴定结论,形成鉴定证书。 6、鉴定会程序: 宣布开会;

宣布对申请鉴定项目的复函; 宣布鉴定委员会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 鉴定委员会主任主持会议; 研制、开发、生产单位作研制总结、技术经济分析报告、试验检测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用户报告、产品质量控制情况及条件等; 专家质疑; 鉴定委员会讨论(被鉴定单位退场)形成并通过鉴定意见; 宣布鉴定意见; 被鉴定单位致答谢词; 会议小结; 宣布会议结束。 7、提供审查的技术文件目录: 要求列出全部提交的文件目录,顺序和申请表中的目录,及鉴定文件首页文件目录的顺序,应保持一致,并注明文件编制的单位。 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 应包括: 1、任务来源; 2、执行标准; 3、技术参数; 4、性能指标; 5、技术要求; 6、工艺要求; 7、技术经济分析; 8、研制计划进度、经费预算、人员分工。 编写时间:按实际的文件形成时间打印。 (三)技术研究报告或研制总结报告 应包括技术方案论证、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解决的主要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关键问题、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