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龙的介绍

关于恐龙的介绍
关于恐龙的介绍

关于恐龙的介绍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有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

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因为有了这么好的环境,恐龙们一般都长得巨大无比。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就是用现在最大的公共汽车也拉不动它们呢。当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龙,像细腭龙全长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们见到的鸡差不多。

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却突然很快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时间是在科学家们称为“白垩纪”的结束期。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很多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但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的骨胳变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知道过去有这样一些动物存在,并且根据这些骨胳推测描绘出了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也不妨试试,看能不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对恐龙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甚至还涉及宇宙天体的方方面面呢,怎么样,很有意思吧?下面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往下看吧。不过因为有很多好看的图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着急哟。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体形巨大的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

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目前还没有结论,也许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破解它呢。

在恐龙统治陆地的时候,海洋也同样被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占领着。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这些爬行动物多多少少长得有些像今天的鱼类,有人就认为它们是鱼变的,也有人认为今天的鱼是它们变的。这些海中巨怪也有不少种类,像我们今天有的鳗、龟、蛇、鳄等等,过去也都有相似的种类。如鳗龙,如蛇颈龙等等。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

科学家们在发掘原角龙巢穴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小型恐龙化石。它跑到原角龙的巢里去做什么?经过研究,原来它是一个专门偷吃恐龙蛋的小坏蛋。它的嘴里没有牙齿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来刺破并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恐龙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关于恐龙的及图片

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 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偷蛋龙科学家们在发掘原角龙巢穴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小型恐龙化石。它跑到 原角龙的巢里去做什么?经过研究,原来它是一个专门偷吃恐龙蛋的小坏蛋。它的嘴里没有牙齿有一根尖刺那就是它用来刺破并吸取蛋汁用的工具。? 原角龙生蛋时往往是几 只雌龙共用一个窝,大家轮流一圈一圈地产蛋。看来它们很讲团结呢。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 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有两只角,又像牛。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 栉龙的头上长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管 子,里边有细细的通道。空气经过时就会发出低沉的声音,可以用来吓跑敌人。也有人认为,那是它们在潜水时用来通气用的,究竟是做什么用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异特龙是是一种凶猛可怕 的食肉恐龙,它的一张大嘴可以 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它的牙齿全都向里弯 曲,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 来。?

介绍恐龙的作文

可怕的“恐龙” 今天我们一家去了博物馆,博物馆里有许多值得看的东西。我们先去看了徽州古建筑物,然后去看青铜器展览馆,最后我们来到了古生物馆,一进馆内我们见到了犬齿兽,在进去一点,在我眼前有一只巨大的兰伯龙,它的身长有15米,身高有3米,真是大呀,妈妈突然叫我,说:“孙世麟,你看前面有什么?”我抬头一看,“哇”,我只见头顶上有一只好大好大的大象,它的牙齿尖尖的,起码有2米长,它的身高有3米,我围绕着它转了几圈,又到了恐龙园,一进门有一只暴龙踩着一只鹦鹉龙,嘴里也叼着一只鹦鹉龙,它的身后还有一具三角龙的骨头,它发出可怕的叫声,吓得我屁滚尿流,这只“恐龙”真可怕,我再也不去恐龙园了。 篇二:恐龙复活 2666年,人类发现一群大“怪兽”在街上破坏公物,随意把路旁的植物吃掉,还把垃圾箱弄倒,地球上一片混乱,当一些动物学研究专家看见报道,大声惊叫起来:“恐龙,这是恐龙,恐龙复活了,快来啊恐龙复活了!” 但这些消息爆料出来后,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的谈话内容没有关于恐龙的。近百年来,有多少科学家妄想让恐龙复活,

这下可好了,恐龙自己给活了,圆了许多人的愿望,地球动物保护所赶紧把恐龙引进了白垩纪公园,可是由于恐龙太多,只好把恐龙放在郊外,给它们造一个自由场所,让它们生活。 这下可让一些非法分子长馋了眼,他们到处去偷猎恐龙,搞得恐龙们忐忑不安,跑到街道上破坏,不肯留在它们应该生活的地方。因为是26世纪,开的车都是飞的,撞死了不少恐龙,再加上一些猎人依旧捕杀恐龙,恐龙的只数变少,一些恐龙还灭绝了,全世界只剩下不到10000只的恐龙,地球动物协社、动物保护法社开始保护起来最后剩下的恐龙,但是还是难逃刽子手的魔爪。 到了2701,恐龙都死光了,没有一只剩存下来,就连一个恐龙蛋都没有,人类开始反思了: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是不是我们人类的错误,还是恐龙本身就没有活在地球上的权利? 可想而知,这些后果当然是人类的罪恶,人类为了一些钱财而去捕杀恐龙,反过来想,这不正显示了人类是“欲壑难填”,为了一些小利益而舍大益小,可谓是“愚不可及”! 篇三:恐龙 100年以后,世界上上出现了一种灭绝已久的种类——

恐龙世界(图片及资料)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有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 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因为有了这么好的环境,恐龙们一般都长得巨大无比。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就是用现在最大的公共汽车也拉不动它们呢。当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龙,像细腭龙全长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们见到的鸡差不多。 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却突然很快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时间是在科学家们称为“白垩纪”的结束期。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很多年以来人们纷纷猜测,但一直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的骨胳变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来,使我们今天知道过去有这样一些动物存在,并且根据这些骨胳推测描绘出了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恐龙感兴趣,也不妨试试,看能不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对恐龙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地质活动的状况、我们人类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等等,甚至还涉及宇宙天体的方方面面呢,怎么样,很有意思吧?下面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往下看吧。不过因为有很多好看的图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着急哟。 恐龙的种类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恐龙自我介绍

恐龙自我介绍 篇一:恐龙 《恐龙》 类别:小学语文编号: 课题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恐龙》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在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能阅读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的大意,且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教学时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知识的,以实现言语和知识在学生心理上的建构,把学得的言语、知识转化为新的言语,提高学生言语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文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20课的内容,是一篇科普性的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讲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

讲恐龙吃什么食物,最后讲恐龙如何繁衍后代。第六自然段讲恐龙后来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以前,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者分析: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且学习了略读,能粗知文章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步感知说明事物的方法,且能初步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要求用第一人称作恐龙的自我介绍,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2、借助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初步了解恐龙 1、课前准备:寻找恐龙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小提示: 你可以在图书馆或家里藏书中查阅有关书籍,如《知识百科》等,但是,请别忘了上次活动的学习收获:请出你的“宝贝”来,打开“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恐龙们“留下”的“蛛丝马迹”。 你想了解恐龙的哪些方面?你还可以阅读下面的文章,增加你对恐龙的了解。 恐龙的由来恐龙的灭绝 (1)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资料,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评一评:谁的资料找得最详细。 (3)比一比:谁是恐龙知识小专家。 2、对搜集到的恐龙资料进行分类,然后每人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恐龙,说说它的特点。 ●小资料: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胳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 (1)恐龙的资料很多,如何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呢? ●小提示: 你可以按照搜集资料的格式来分类,例如:文本、图片 你可以按照搜集资料的主题来分类,例如:恐龙的种类、恐龙的灭绝、恐龙的演变 你可以按照搜集资料的来源来分类,例如:来自报刊、来自书籍、来自网络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一种恐龙,搜集关于它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等等一些你感兴趣的方面。 (2)现在就来选择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搜集关于它特点吧。 ●小参考:

你感兴趣的龙包括它们吗?翼龙霸王龙剑龙 (3)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向大家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呢?

关于恐龙的资料

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下设两个类群: 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 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在生命演化史上,为众人熟知的绝灭事件莫过于白垩纪恐龙绝灭。距今6500万年前(即白垩纪—第三纪之交时),世界突然改变。在地表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如此多的物种绝灭这一事实表明,这一时期的地球是非常不适于生物生存的地方。哺乳动物不知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它们散布到了恐龙退出的生态环境,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一个特定的物种——人终于开始研究这些有遥远起源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有着丰富多样的线索,它们构成的故事似乎取决于阅读方式。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alter Alvarez和Frank Asaro在意大利亚平宁山

恐龙说明文

21.恐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有目的的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和初步掌握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既而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和掌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三、教学方法 1、问答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阅读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并按照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学习(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恐龙进行交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互动,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 1、恐龙电影片段 2、图片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唤醒旧知 1、上课开始,问题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让学生谈谈通过上一课所学后的收获。 【建构主义强调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所以复习上节课的所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让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有一个比较好的衔接。】 2、在学生谈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时,播放恐龙电影片段,出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告诉学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两亿年前的那一片原始大森林,寻找恐龙的足迹。 【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并延续至整堂课。】 3、其实我们刚刚所看的电影片段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两亿年以前”,突出很久远。 促发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呀?(使学生明白正因为当时的条件适合恐龙生存,所以恐龙的数量很多,分布范围很广。)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谁会来读好它?要读出恐龙在森林、沼泽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我们一起来试试。 (二)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交流要求:用统一的句式来回答:“我最喜欢......恐龙?因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大家交流讨论结果,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归课文进行一定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深化课文内容。 【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自主、合作、愉快、发展等新理念。通过“读—思—议—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

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资料 恐龙,中生代的一种生物。详细说明如下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 一.陨石碰撞说: 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火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

[总结范文]恐龙的介绍

[总结范文]恐龙的介绍 恐龙的介绍 恐龙的介绍(1): 恐龙的简介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路栖爬行动物。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能够见到超多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之后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齐灭绝了。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能够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2006至2012年间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其时代在约1。2亿年前。经鉴定,这种化石属于禽龙类的新种类。禽龙类是白垩纪时期十分常见的食

草恐龙。这种恐龙被命名为“诗琳通龙”。恐龙的简介 恐龙的介绍(2): 恐龙概述 从2。4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我们至今所知,最早的恐龙是黑端龙和叶字龙,是由22500万年前一种像鳄鱼的槽齿动物进化出来的。大约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最末尾时,恐龙灭绝了。各种恐龙快速地演化出不一样的特化特征,并发展出不一样的体型大小,占据着不一样的生态位,并持续生存到晚白垩纪。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 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有些恐龙以双足行走,或四足行走,或如砂龙和禽龙能够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许多恐龙的身上具有鳞甲,或是头部长有角或头冠。尽管恐龙以其巨大体型而着称,但许多恐龙的体型只有人类大小,甚至更小。 恐龙的介绍(3): 不一样种类恐龙的介绍

介绍恐龙的作文

介绍恐龙的作文 篇一: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的资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 在生命演化史上,为众人熟知的灭绝事件莫过于白垩纪恐龙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世界突然改变。在地表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如此多的物种这一事实表明,这一时期的地球是非常不适于生物生存的地方。哺乳动物不知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它们散布到了恐龙退出的生态环境,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 篇二:恐龙交流会作文 恐龙交流会作文 恐龙交流会 陈奕羽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了恐龙交流会。 第一个上台介绍的是潘佳宁,她讲的龙是厚头龙,听着她的演讲我仿佛穿越到了白垩纪:有的厚头龙喜欢和伙伴一起玩耍,有的厚头龙却喜欢一个人默默的看着它们一起玩耍,有的厚头龙喜欢光明的地方,有的厚头龙却喜欢黑暗的地方……不知不觉就轮到我上去了,我讲的是恐爪龙,它的后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呈镰刀状的趾爪,在行走时第

二趾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一般认为恐爪龙会用其镰刀爪来割伤猎物……等我讲完的时候我松了口气,因为在台上实在是太紧张了。于是我又回到座位上听别人作精彩的介绍。 我觉得今天收获挺大,因为我又认识了许多种恐龙,并且知道了许多关于恐龙的资料,真开心! ‘恐龙世界’交流会 陈昱霖 11月27日下午,在快乐三班教室举行了精彩的’恐龙世界’交流会。共有八位同学进行了恐龙知识交流。 首先,是潘佳宁同学介绍的肿头龙的别名和生活习性,简单而精彩。接着,朱家亨同学介绍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九大证据。我也上台为大家介绍了异齿龙、鸭嘴龙、小角龙等恐龙家族里的一部分恐龙。我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每当出现一副恐龙图片时,先让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龙,再具体介绍该恐龙的名称和详细资料。还有蓝翊伦等几个同学也陆续介绍了一些恐龙的相关知识。 这次交流会上最精彩的当属金天睿同学,他介绍的是’既像一只乌龟,又像一只剑龙’的埃德蒙顿甲龙。他重点描述了埃德蒙顿甲龙的身体特征:小小的头,短短的尾巴,犹如钢打铁铸的坚硬的硬刺。硬刺分别在埃德蒙顿甲龙的两侧,是它拿来攻击敌人的主要武器。他既有图片的展示,又有与同学交流互动,讲得有声有色,博得同学们一阵阵的喝彩。 本次交流会可以说是圆满成功。让大家收获了许多恐龙类知识,更让我们大开眼界。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此类活动,让我们在欢乐中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恐龙知识大讲堂 蓝翊伦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武义实验小学四(3)班开展了’恐龙知识大讲堂’活动。共有8位同学上台演讲。潘佳宁的《恐龙世界之厚头里龙》,朱家亨的《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金天睿的《埃德蒙顿甲龙》,陈昱霖的《恐龙世界》,我讲的《恐龙之最》,洪珂丰的《霸王龙》,陈奕羽的《恐爪龙》,宛秀骏的《剑龙》。

介绍恐龙范文

介绍恐龙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生物的科普读物——《进化之谜》它主要讲了地球生命史、DNA分子、蚊子,大陆漂移、化石、恐龙、鱼类、人类的演变和一些灭绝动物的介绍。 它的作者英国作家菲尔·盖茨,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个科学家。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关于生物,曾写过,《与一只恐龙的对话》、《奇妙的软体动物》,这篇读后感和他写的《进化之谜》有关。 地球生命的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作进化,这种过程已经持续到了35亿年,谁也不会知道它会继续持续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生物出现。 进化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变幻莫测的。自从35亿年前,海洋中一种化学鸡尾酒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奇怪分子,叫做“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不断进化,最早进化成细菌,后来又分别进化成原始虫、野生群体、三叶虫、广翅、两栖动物、千足虫、爬行动物、恐龙、哺乳动物、鸟、人类…… 在进化史上令我感到最难解开的谜底就要属恐龙消失之谜了。恐龙是1。35亿年前形成的爬行动物,在2。3亿年前进化成的,当时完全是恐龙的天下:空中的统治者——翼龙在空中翱翔;海上霸王——鱼龙在海底统治;陆地上就更不有说了——凶猛的霸王龙,可怕的恶魔龙称霸天下……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神秘的消失了。 恐龙为何消失?至今有4种猜测。一是:飓风把尘土卷入空中。遮住了太阳,地球变成了冬天。到了最后,恐龙全部冻死;二是:超

新星爆炸,释放出含“中微子”的有害颗粒阵雨,它使恐龙患上了绝症;三是: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引发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空中的尘土挡住太阳,恐龙因不能抗寒而死;四是:火山爆发,空气灼热,恐龙因无法生蛋而灭亡。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大部分的地球生命史,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化石、恐龙、岩石的知识,这本书以幽默的口吻,让无不再对那些古怪的术语发愁,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进化的兴趣,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进化,热爱进化! 我来向大家再介绍一次恐龙吧。 本次是先鱼龙,鱼龙引(拉丁语学名:Ichthyosauria,希腊语:ιχθυ?,“鱼”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今天的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然后是剑龙,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四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可达12公尺长和7公尺高,可重达4吨。

恐龙》公开课教案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宁县坑底中心小学陈丽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千奇百怪。 难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指板书)《恐龙》 2复习生字词 3 复习第一自然段 4过渡: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恐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相应内容。 (一)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 (1)用横线画出恐龙的名字?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恐龙的句子,想一想它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 (1)雷龙 【师】谁来告诉大家雷龙长什么样子呢? (屏显句子)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师】你真会读书,那么可以用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它?(庞然大物)板书(庞然大物) 【师】雷龙是个庞然大物,什么是庞然大物呢?(很大很大的物体) 【师】恩,很好,这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从哪些地方也可以体会到它是庞然大物? (1)“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师】比什么还重?大象!一头大象就已经够重,何况是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呢?(学生可能很吃惊)课文中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显得特别形象生动,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师】还有谁想读? 【师】读得好的:真大啊!真是庞然大物! 【师】还有哪里也让我们感受到雷龙是庞然大物? (2)“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介绍恐龙的作文

可怕的''恐龙〃 今天我们一家去了博物馆,博物馆里有许多值得看的东西。我们先去看了徽州古建筑物,然后去看青铜器展览馆,最后我们来到了古生物馆,一进馆内我们见到了犬齿兽,在进去一点,在我眼前有一只巨大的兰伯龙,它的身长有15 米,身高有3米,真是大呀,妈妈突然叫我,说: ''孙世麟, 你看前面有什么?〃我抬头一看,''哇〃,我只见头顶上有一只好大好大的大象,它的牙齿尖尖的,起码有2米长,它的身高有3米,我围绕着它转了几圈,又到了恐龙园,一进门有一只暴龙踩着一只鹦鹉龙,嘴里也叼着一只鹦鹉龙,它的身后还有一具三角龙的骨头,它发岀可怕的叫声,吓得我屁滚尿流,这只''恐龙”真可怕,我再也不去恐龙园了。 篇二:恐龙复活 2666年,人类发现一群大''怪兽〃在街上破坏公物,随意把路旁的植物吃掉,还把垃圾箱弄倒,地球上一片混乱,当一些动物学研究专家看见报道,大声惊叫起来恐龙,这是恐龙,恐龙复活了,快来啊恐龙复活了!〃 但这些消息爆料岀来后,地球上没有一个人的谈话内容没有关于恐龙的。近百年来,有多少科学家妄想让恐龙复活, 这下可好了,恐龙自己给活了,圆了许多人的愿望,地球动物保护所赶紧把

恐龙引进了白垩纪公园,可是由于恐龙太多,只好把恐龙放在郊外,给它们造一个自由场所,让它们生活。 这下可让一些非法分子长馋了眼,他们到处去偷猎恐龙,搞得恐龙们忐忑不安,跑到街道上破坏,不肯留在它们应该生活的地方。因为是26世纪,开的车都是飞的,撞死了不少恐龙,再加上一些猎人依旧捕杀恐龙,恐龙的只数变少,一些恐龙还灭绝了,全世界只剩下不到IOoOO只的恐龙,地球动物协社、动物保护法社开始保护起来最后剩下的恐龙,但是还是难逃刽子手的魔爪。 到了2701,恐龙都死光了,没有一只剩存下来,就连一个恐龙蛋都没有,人类开始反思了: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是不是我们人类的错误,还是恐龙本身就没有活在地球上的权利? 可想而知,这些后果当然是人类的罪恶,人类为了一些钱财而去捕杀恐龙,反过来想,这不正显示了人类是''欲壑难填〃,为了一些小利益而舍大益小,可谓是''愚不可及〃!篇三:恐龙100年以后,世界上上出现了一种灭绝已久的种类一一恐 龙。它是由一些废品制造的。 2109的恐龙,不仅性格温和,还可以帮人做事情呢。 瞧,有的恐龙当了邮递员,帮人们送信,虽然相隔千里,却毫不费力,而且恐龙跑起来不会有任何的震动,可以让人们平安无事。

恐龙的种类及介绍

拓展阅读 恐龙的种类及介绍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骼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这只是大概的分类,根据恐龙骨骼化石的复原情况,我们发现,其实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骼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体形巨大的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

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这两种观点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目前还没有结论,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破解它。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推断出是食肉类还是食草类。曾有人估计,恐龙的种类大约在900~1200种之间,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恐龙,大约是曾存在过的恐龙种类的1/4。 恐龙是生活在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很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

关于恐龙的资料

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下设两个类群:一、蜥臀目(蜥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 (一)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二)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二、鸟臀目(鸟龙目)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 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一)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二)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三)甲龙亚目:结节龙、棘龙、甲龙等。 (四)剑龙亚目:剑龙等。 (五)钟头龙亚目:肿头龙等。 在生命演化史上,为众人熟知的绝灭事件莫过于白垩纪恐龙绝灭。距今6 500万年前(即白垩纪—第三纪之交时),世界突然改变。在地表居于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如此多的物种绝灭这一事实表明,这一时期的地球是非常不适于生物生存的地方。哺乳动物不知什么原因,度过了这一段艰难的时光,它们散布到了恐龙退出的生态环境,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一个特定的物种——人终于开始研究这些有遥远起源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有着丰富多样的线索,它们构成的故事似乎取决于阅读方式。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alter Alvarez 和Frank Asaro在意大利亚平宁山脉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沉积岩中,看到来自太空的一次巨大撞击事件的痕迹。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E.Couryillo则看到,形成印度德干暗色岩的多次巨大火山喷发是世界毁坏和污染的证据。

恐龙研究介绍

恐龙介绍 大约2亿到7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符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今天,研究恐龙是很有意义的,不仅能帮我们认识地球生物进化的过程,还可了解地球气候的变迁,以及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怎么样,很有意思吧? 一、生活环境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在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是吃植物还是吃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因为有了这么好的环境,各种各样的恐龙们繁衍生息,其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据推测,最大的恐龙有30米长,体重达40到50吨,就是用现在最大的公共汽车也拉不动它们呢。当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龙,像细腭龙全长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们见到的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二、恐龙种类

恐龙的种类很多,科学家们根据它们骨胳化石的形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鸟龙类,一类叫做蜥龙类。 1、蜥龙类 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骼骨、坐骨和耻骨三者间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爬行动物相似,即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带。下分两个亚目:(1)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跃龙、细颈龙等。 (2)蜥脚亚目: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2、鸟龙类 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骨骼结构形式与鸟类相似,耻骨指向后方,即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带,另外还具有前齿骨和颊肌。下分五个亚目: (1)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2)角龙亚目:原角龙、角龙、鹦鹉嘴龙等。

恐龙图片和资料1

恐龙图片和资料1 : 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 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 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 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

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 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 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 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身材是震龙,它的身长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达到18米!!体重达到130吨!!!也就是说,2到3条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 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而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 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这就是“震龙”一名的含义。 震龙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

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 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梁龙 雷龙

恐龙介绍

沱江龙: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 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比剑龙的背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在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你能够想象得出恐龙日光浴吗?沱江龙的背板也是用于采集阳光的。它们就像太阳能板那样,吸取热量。在这些背板中血液的温度升上来时,热量就通过血管流遍全身,就像水在暖气管道中流动一样。沱江龙的牙齿是纤弱的,不能充分地咀嚼那些粗糙的食物,因此它们可能是在吃植物时一起吞咽下一些石块,这些石块可在胃中帮助将食物捣碎。分布区域:中国四川沱江地区。体长:7米长,2米宽。食物:低冠植物。生存年代:大约1亿5000万年,侏罗纪晚期。辨认要诀:尖尖的背板和刺状的尾。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 石发现于北美洲的白垩纪晚马斯垂克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个体的身长被估计有7.9到9公尺长,高度为2.9到3公尺,重达6.1到12吨。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之一。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2公尺,可以达到整个动物身长的1/3。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可长达1公尺。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大多数其它有角盾恐龙的头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龙的头盾则是明显地坚硬。三角龙各种有结实的体型、强壮的四肢、前脚掌有五个短蹄状脚趾、后脚掌则有四个短蹄状脚趾。虽然三角龙确定是四足动物,它们的姿势长久以来处于争论中。三角龙的前肢起初被认为是从胸部往两侧伸展,以助于承担头部的重量。 异特龙:是种典型的大型兽脚类恐龙, 拥有大型头颅骨、粗壮的颈部、长尾巴、以及缩短的前肢。异特龙平均身长为10公尺,而最大型的异特龙标本的身长估计为12公尺,体重为2.3公吨。自从80年代以来,成年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已有1500公斤、1000到4000公斤、以及1010公斤等不同的数据。异特龙的牙齿都为锯齿状。这些牙齿很容易脱落,所以它们会不断地生长、替代,并成为常发现的化石。异特龙的眼睛上方拥有一对角冠,由延伸的泪骨所构成。角冠的形状与大小随者个体而不同。它们生存于

恐龙大全资料讲解

恐龙大全

霸王龙 生活在七千万年前,体长可达 17 米,站立时高达 6 米,体重有 8 吨以上。是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 嘴巴张开可咬住篮球那么大的物体,颌上有匕状的牙 齿,性情极为凶猛。 幻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四肢上有发达的蹼,能在水中游泳。颈长,可自由活动,从它的颌骨 和牙齿来看,是以捕捉鱼类为食的。

剑龙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身长有 6 米左右,头小、颈短,背部弓起,四足行走,后肢比前肢长。 背脊中央有两排交错排列的三角形骨质板,尾部有两 对长长的骨质刺棒,用来御敌。 三角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头部硕大,上面长有三只角,二长一短,是用来自卫的武器。

鹦嘴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 2 米,是早期角龙类恐龙,以两足行走,后肢较长;前肢较短,而且可像人手那样握住东西。嘴巴似鹦鹉的嘴喙,喜欢吃昆虫和果子等。 偷蛋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约 2 米,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因常常偷吃原角龙的蛋而得名。它的嘴上虽然没有牙齿,但是能够利用骨质的嘴将食物磨碎。

跃龙 生活在一亿九千五百万年前,体长可达 12 米,是最大型食肉性恐龙之一。后腿特别强壮,用来行走。 前腿较小,用来取食。 梁龙 生活在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 25 米,是已知最长的恐龙。体重约 10 吨左右。鼻 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 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肿头龙 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超过 4 米,头顶肿大,好像长着一个巨瘤,用两条粗壮的后腿走路, 是鸟脚类恐龙的一种。 禽龙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超过 8 米。后

恐龙的自我介绍

恐龙的自我介绍 篇一:恐龙 《恐龙》 类别:小学语文编号: 课题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恐龙》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在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能阅读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的大意,且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教学时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知识的,以实现言语和知识在学生心理上的建构,把学得的言语、知识转化为新的言语,提高学生言语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文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20课的内容,是一篇科普性的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 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讲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

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讲恐龙吃什么食物,最后讲恐龙如何繁衍后代。第六自然段讲恐龙后来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以前,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者分析: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且学习了略读,能粗知文章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步感知说明事物的方法,且能初步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要求用第一人称作恐龙的自我介绍,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