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

高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沈阳,110136)

摘要:互联网在本世纪取得了及其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

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但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适用,高速度发展,其设计

之初潜藏的局限性也日趋显著,因此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出现了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为

此,研究者及使用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出各种解决方案。本文将从网络体系结构的

角度,叙述网络体系结构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体系结构;SDN;网络覆盖

“体系结构”一词翻译自英文Architecture,美国传统词典给出的词义是“部件的有序安排;结构”。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体系结构就是指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系统的组件、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组件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则。现在,通常把网络体系结构理解为对层次划分、各层功能(协议)定义以及层间接口等的描述说明。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于互联网的设计初衷并不承载全社会信息基础设施的重任,因此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出现了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国际互联网标准组织通过不断制定新的国际标准来不断增强互联网的功能,如各种RFC(Request For Comments,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一系列备忘录)的提出,就是一种不断修补的演进方式。

另一方面,支持“Clean-slate”方式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和欧盟相继提出了FIND、GENI、FIRE,4WARD等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创新环境研究项目,以提供开放、可编程的网络环境为网络创新提供支持。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即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

1.SDN的提出

SDN的思想是通过将网络控制与网络转发解耦合,对网络进行抽象以屏蔽底层复杂度,为上层提供简单、高效的配置与管理,从而支持未来各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新型业务的创新。SDN以其开放性、高效管控性、良好的演进性、可承载其他多种网络体系结构等品质得到国际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SDN已成为网络学术界和工业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未来互联网的研究大潮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Opeti Flow技术作为SDN转发抽象的实现之一,已经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GENI和FIRE在2011年提出将采用Open Flow技术来构建下一代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创新环境。但是,Open Flow在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大规模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而目前SDN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体系结构设计、接口抽象、控制平面扩展和虚拟化管理、原型系统研制、实验平台构建、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业务支持验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启动了“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FINE)”课题。基于“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可信任互联网”以及“未来互联网”的研究成果基础,课题立足于解决制约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构建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2.基于SDN的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

FINE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FINE课题组按照“转发技术多样化、控制平面集成化、资源管理虚拟化、协议实现模块化、运行模式服务化”的设计原则,遵循“突破关键技术、研制系统软件、搭建试验平台、部署应用示范”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思想的开放和可定义的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FINE)的总体架构;研究确定的、可组装的和深度可编程的三类数据平面抽象技术及其设备;研究可扩展的网域操作系统及其开发接口;研究基于云服务模式的虚拟化平台;搭建覆盖教育、电信、广电和军队领域部分科研院所的FINE试验平台;基于试验平台进行新体系结构和IP 新协议的示范。

2.1 FINE的体系结构研究

通过分析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梳理已有网络试验平台/床的设计方法、运行模式和制约因素,我们提出基于SDN的目标设计FINE的总体架构,研究支持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的设计方法、分层结构和功能构成和运行机制,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支持各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新网络业务的开发、试验和运行。FINE的总体架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开放设备、网域操作系统、虚拟化平台、上层应用。

2.2 开放设备的数据平面抽象技术研究

通过研究当前转发平面开放方法,分析数据平面抽象能力的需求,按照转发能力的支持程度和设备部署的成本要求,以下三类数据平面抽象方法:确定的数据平面抽象技术,例如Open Flow扩展是其中的一种技术;灵活组装的数据平面抽象技术;比特级深度可编程的数据平面抽象技术。项目组与设备厂商和其他高校合作,正在研制支持上述技术的网络设备原型系统。

2.3 网络操作系统-TUNOS研究

研究网络操作系统TUNOS的体系结构、功能构成和跨域协商,实现屏蔽下层多种数据平面抽象,对开放网络设备等网络元素进行统一表示和控制,提供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统一的控制平面接口和全局网络视图,大大降低网络管控测复杂度。

2.4 提供云服务的虚拟化平台系统-VCP研究

作为网络协议的虚拟化云服务平台,VCP为APP提供一体化的服务,需研究面向用户实验网络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机制与各阶段的运行环境。

2.6 FINE创新网络试验平台建设

依托清华大学和教育网覆盖的其他院校的网络资源,以及电信、广电和军队等领域的试验网络,通过部署和升级开放网络设备及系统软件等多种方式,建立13个示范点组成的规模化、多行业、具有不同网络业务和环境的广泛代表性的创新网络试验平台。

2.7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IP新协议的示范

在HNE试验环境上对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IP新协议进行示范,研究、实现、部署和运行若干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IP新协议,能够充分证明试验环境的平台承载能力和体系的融合能力。目前考虑支持的主要应用示范包括新体系结构(NDN、PTDN等)和IP新协议(IPv6域内和域间源地址验证、ILNP、二维路由等)。

目前SDN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关键技术及关键网元设备亟待研究与开发。所述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创新环境FINE,吸收了SDN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又对SDN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有其发展和超越。设计好未来网络研究的基础设施,对支持我们未来网络的技术创新和体系演进,形成我国在未来网络领域的重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3.网络覆盖

为增强移动性管理、名址服务、QoS 管理等网络能力,需对IP 网络进行能力提升。如果直接在底层网络引入这些功能,需要更换设备或者大量修改当前的底层通信协议,在性能上可能使底层网络设备负载过大,并且会带来网络设备兼容性问题,同时花费巨大,耗时过长。

3.1 网络覆盖的提出

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底层网络的情况下,实现上述功能,提升通信网络的性能。具体而言,可通过设置覆盖服务节点,节点之间采用对等P2P 网络技术,每个节点既是服务提供者也是服务使用者,同时还负责消息的路由,形成服务覆盖网络,协同完成应用服务功能。从数据转发平面上看,覆盖网属于应用层虚拟网络。服务节点间主要通过TCP 协议形成虚拟链路,通过特定的覆盖路由算法,实现覆盖网络通信功能。这种嵌套性体系结构仍属基本体系结构模型的正常应用。

从控制平面、安全平面上看,覆盖网通过增设相关功能实体,实现了对OSI 立体分层模型相关平面的功能扩展,细化了相关平面的模型描述。此外,覆盖网还增加了一个新的平面,即服务平面,涉及服务提供、服务控制、服务管理、服务发现和调用等功能。

3.2 网络覆盖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供覆盖网服务,A.Nakao 等提出了路由Underlay(衬垫层)的设想。所谓Underlay是一种基础服务覆盖层,其体系结构分为3 个子层,如图2 所示。拓扑探测内核通过网管接口或独立探测分析,获得底层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信息。服务覆盖网络通过调用路由服务库,实现针对特定应用的路由决策。

图2路由Underlay(衬垫层)结构

通过设置路由Underlay 为各种上层应用提供公共路由服务,可以减小路由探测开销,优化流量分布。其路由服务可在底层IP 网络静态的、基本联通性BGP 路由功能之上,提供QoS 属性等动态功能。这是通过覆盖网提供增强控制功能的典型例子。

此外,文献分别对覆盖网在增强DNS性能、故障路径快速倒换以增强网络可靠性、增强网络QoS 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覆盖层、衬垫层提供公共的、虚拟化的增强网络功能,也得到了产业界的重视。Cisco 公司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网络体系结构SONA(Service Oriented Network Architecture)。不过与一般覆盖网络使用独立服务节点提供统一通信、认证、虚拟化、移动性等增强网络功能不同,Cisco 将相关功能实体迁移到路由器、交换机以及用于运行和管理网络的其他专用设备上。换言之,上层应用本身将拥有更简单的架构,能够调用更适合由基于网络的服务实体执行的各种功能。另外,由于网络能够识别重要事件,然后将其传输给应用,因此,网络服务还能使应用本身得到增强。

SONA 分为网络基础层、交互应用层(也称为集成网络服务层)、应用层。SONA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网络体系结构,而是一种功能模型,能够使网络动态提供新服务,以便为企业提供能够适应流程要求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不过SONA 毕竟是厂家的标准,可能会造成网络设备不兼容、难开发。

中国移动公司提出的分布式业务网络(DSN),是一套面向移动互联网并促进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核心网体系架构和解决方案。在DSN 中,P2P 技术用于网络控制面,从而实现控制面的负载均衡、容灾、高可拓展等特性;P2P 技术也用于网络用户面,从而实现用户面的路由优化和分布式存储、内容分发等,能有效地降低服务器成本。DSN分为P2P 路由子层、控制子层、业务使能子层和应用子层。目前DSN 只是提出了基本的框架,要获得推广应用还需在交互流程、业务数据模型等方面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DAY J. Patterns in Network Architecture :a Return to Fundamen-tals[M]. Prentice Hall,

2008.

[2] ITU-T I.320, ISDN Protocol Reference Model[S]. 1993.

[3] GREENBERG A, HJALMTYSSON G, MALTZ D, et al . A clean slate 4D approach to network

control and management[A].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C]. 2005.

[4] JING X P, RAYCHAUDHURI D. Global control plane architecture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A]. ICC[C]. 2007.

[5] 葛敬国, 钱华林. 层次式交换网络一未来Internet 的一种新框架[J].计算机科学, 2003,

30(4):1-7. GE J G, QIAN H. Switched hierarchical network-a new architecture for future internet[J]. Computer Science, 2003, 30(4):1-7.

浅谈网络经济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_刘泽波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2浅谈网络经济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刘泽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2 摘要:当前,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已初见端倪。它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本文对网络经济基本内涵、我国的网络经济的现状及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等有关问题做了初步阐述和有益探讨。 目前,网络经济发展热火朝天,不断加速,但不少人心里还有疑虑,对一些问题存在着争论。本文探讨了网络经济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经济的现状以及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求得共识,增强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自觉性。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新增长点 ;社会影响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风靡,接踵而来的是网络经济的兴起。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将会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 二、网络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经济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其迅速发展正在引起世界巨大的变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正在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雨要手段。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从而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因而,网络经济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它主要表现在: 网络经济作为当代经济活动最新的、最活跃的形式,已经在当今的经济生活、经济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根本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的上导因素、运行形式、经济内容以及经济商品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制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由于网络产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下降、质量与性能不断完善,使得我国可以用较少的钱购买和安装实际界上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使用比较成熟的软件系统,实现与发达国家存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同时,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我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以及金融、保险、贸易等行业进行改造,使这些产业较大幅度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对我国就业、收入分配和传统产业形成巨大冲击: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巨大变化,表现在不同教育水平、不同职业的就业者之间,尤其将会严重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传统产业而言,网络化必将使那些不能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的企业陷于困境或破产,在垒球生产能力过剩中失去生存空间。三是对我国制度、文化带来一定影响:网络经济使国别概念淡化,具有极强的全球化特点,这对我们已经习惯的管坪体制和政策会产生冲击。一方面,各国政府所设定的种种限制性政策,将被国际统一规则所取代。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使政府进行国家干 预的理由变得苍白。 三、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济发展的趋势.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辅助设计、制造和集成制造等,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实施着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我国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投资以及跨国生产、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 总之,网络经济具有双向信息沟通、交易手段灵活方便、交货方式便捷快速等优点,所以其发展前景看好、潜力巨大。但目前,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我国,网络经济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管理等角度,也都还存在诸多急需探索和解决的课题。但网络经济作为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它的迅速发展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极大地促进和拉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这为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成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且其优势更是无法模仿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财贸经济.2000(6) [2]刘立达,论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金融研究报告.2000(11) [3]刘骏民,论西方国家虚拟资本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1996(12) 作者简介: 刘泽波,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教师,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方。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从《知否》看网络IP剧的发展现状

176 第2卷第3期 文化纵横网络IP改编剧目前已经成为影视行业内容输出的主要阵地,而网络小说又是影视IP市场的重要来源。《知否》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IP剧,本身就具有流量属性,开播便受到关注与讨论。《知否》打破了传统古装剧的叙事特点,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讲述了以盛明兰和顾廷烨为主线的爱情故事,以及盛、顾、齐等家族的兴衰与封建礼教制度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处处充满生活气息与现实启迪,体现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一、制作精良,人物刻画细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由正午阳光出品打造的古装IP剧。其出品的影视剧制作精良,无论在故事的打磨还是人物的刻画上,都追求细致独到。 《知否》云集了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等流量明星,还不乏陈瑾、曹翠芬、刘钧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每位演员在处理人物刻画中都做到了有血有肉,力求人物的饱满。一颦一笑都让观众深刻记住了每位角色性格与品性的不同。 人物的塑造,导演也尽力保持剧中人物的“非边缘化”和丰富性,通过台词、形体和表情等让观众在同一平行时空中看出每个角色的性格和人物心理的状态,体现为一种群像式的人物描写。如第十九集中,顾老侯爷去世,秦小娘露出真面目。导演为观众呈现出了舞台剧式的全景,即观众能在同一画面中看到所有人物,看到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顾廷烨说出,你们每一个人都在演戏一样地过日子时,镜头切到四叔五叔心虚的对视,小秦娘子和大哥的冷漠不语,顿时所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丰富起来,也让观众了解到了这个家族中的复杂与恩怨。 二、打磨细节还原历史风貌 为了使画面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质感,展现北宋时期的人文风光。主创团队从场景、道具入手细心打磨。根据史料记载和历史画册等资料,特意烧制了用于各大家族府邸中摆放的瓷器一千六百多件,宋式家具与内宅摆件也根据史料进行定制。剧集尊重历史风俗与传统文化,也为观众普及了历史知识。从剧集开始便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出现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如投壶、打马球、锤丸等娱乐项目。汴京城内古朴的石板街,繁荣的街市,第一酒楼樊楼等场景以及官宦人家的传统服饰、马车等也都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 在拍摄中,大量运用自然光线,尤其是夜戏中利用烛光的明灭起伏来打光,渲染这种历史质感和氛围。既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视野,也为还原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做出了更加细致的探索。 三、观照现实,关切社会议题《知否》开播至今,之所以拥有高口碑,也在于其对现实 的投射。叙事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虽未涉及现实,但笔触锋 利,直面现代社会中关切的议题。如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夫妻之间的相处,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等,能让观众在关注剧集中几大家族命运的同时,也能激起一丝感悟,引起话题讨论与时代的共鸣。 由于阶级与财富的不同所引起的个体差异也在剧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庶女出身的盛明兰,在隐忍中度日,守拙慎言,渴望父亲的疼爱,却只在盛老太太面前展露活泼聪明。盛墨兰,却在生母耳濡目染中变得恃宠而骄,嚣张跋扈,装柔弱耍心机去攀附高枝。《知否》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饱满的角色,也同样映射着社会的人生百态。 四、网台联动助力内容发酵《知否》由湖南卫视首播,后由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网络平台在台播结束后上线当天剧集,在该剧即将收官之时线上播放量已破80亿。网络平台施行VIP付费模式与台播同步,利用平台各自专区、弹幕等“亚文化圈”聚拢粉丝,营造话题。线上线下网台联动的运营方式,也在不断拓宽受众的收看方式与参与方式,实现了从网络小说到影视IP的转化,也从影视剧引流观众到原著小说的反哺。 依托互联网亚文化,网络话题在不断推进影视剧的热度。如在微博话题中,网友根据现实世界观、婚姻观等将剧中人物划分归类,有“白莲花团” “硬核奶奶团” “瞎眼男团”等,娱乐性凸显,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剧中主要人物也在微博中参与话题的讨论,如盛紘的扮演者刘钧,因剧中林小娘称其为“紘郎”,就发布了一只关于红狼的微博,随着剧情的推进,盛紘抓到女儿墨兰与人私会时的叫声被网友称为“土拨鼠叫”时,将微博头像换成了一只土拨鼠,瞬间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五、结语《知否》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网络超级IP的转化能力已趋于成熟。网络IP剧在我国影视剧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内容为导向仍然是目前必须要秉持的精神。中国影视剧要得到长足发展,必然需要一批极具匠心精神的作家、编剧认真打磨作品,谱写华夏史诗。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网络小说改编剧价值呈现与效果反思[J].电影文学,2015 (06).[2]王爽.“IP”热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15(08).[3]谢磊,王雪梅.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J].出版广角, 2018(04). [4]孙天垚.浅谈IP剧发展现状[J].科技智囊,2017(07).[5]曾一果.理性看待网络IP剧的繁荣[N].文艺报,2016.[6]邹雅婕.“5W”模式下网络IP影视作品的传播特征研究[J].传播力 研究,2017(03). 摘 要:网络IP改编剧已占据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且多由畅销网络小说改编而成。本文将以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为例,分析其叙述特点、人物塑造、内容营销等。关键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古装IP改编剧;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3-0176-01 从《知否》看网络IP剧的发展现状 巩汉曾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作者简介:巩汉曾,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孙柏转贴自: 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239更新时间:2009-6-17文章录入: admin] 越来越多的人正处在网络文化的新时代当中,而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延伸。网络作为语言的一个载体,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等不同于传统语言载体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生活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相对于我们的真实世界和生活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上用以交流的信息载体,由于其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与网络相适应的鲜明特征。 1、口语化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书面的,但其实质更接近口语。网民们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打电话",它带有口语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语气词的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随处可见,网民们在一句话的开头或结尾都常会使用语气词,有的时候还是两个语气词叠用。如: "哇噻,终于找到你了!","噢,我就说呢。"语气词的使用在日常口语中也很常见,但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与之相比似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网上交流少了面对面交流的那一份约束,网络语言常显得更加夸张,就语气词而言,不仅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还常常在后面跟上类似于"~~~"的符号,用以加强语气。

(2)方言词的大量使用。在网络语言中方言占据了流行的一角,并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网民的亲睐。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字典里很少有标记这一类词汇的文字(有的方言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文字书写形式)。因此,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常常利用谐音这一手段造出许多字的"新"用法。如: "麻烦介绍一下撒"(语气词,四川方言),"偶觉得还可以"("我"的意思,港台方言)。网络语言中的方言现象不仅能让操同一方言的使用者倍感亲切,有时还能利用其特殊的语音、语调造成幽默,新奇或是讽刺的效果,如下文中的例子采用谐音,就将方言普通话的腔调模仿的惟妙惟肖,例一: "亲爱滴,偶来了咯~~~",生动地表现了"小情人"间那种"粘乎乎"感觉。 (3)省音现象。网络语言中的省音现象与英语中的连读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英语中的连读只是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一起,并不因此减少一个因素。而网络语言中的这种省音现象不仅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了一起,还省去了一些因素对音节进行合并。在日常的口头交际中,由于语速过快人们有时会将两个字的音连起来发,听上去像一个字,用书面语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话,通常会还其本来面目,可是在网络语言中,这种现象却被网民们"临摹"下来了,如: "你不要老是酱紫嘛。"--"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 2、创造性 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词汇的严谨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运用者的自由,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瞠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同,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网络语言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 (1)完全创新。例如:

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一)

论我国网络经济现状与发展(一) 摘要: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对策来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认真分析了网络经济所产生的宏观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网络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对发达国家网络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网络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1当前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效应分析 1.1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正效应 (1)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①信息网络产品和信息网络服务可以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从而促进经济增长;②通过信息的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信息的价值具有多维性、间接性和累积性,一条信息被利用后会产生一连串的经济效果;③随着电子转帐系统、电子货币的出现和普及使现代社会经济由货币媒介交换方式演变成信息交换方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减少了商品资本,加速了商品资本的循环;④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有效利用率而促进经济增长,即企业将从垂直命令与控制型的科层组织向以专家为主的信息网络组织转化。 (2)提供更多就业机会:①网络经济使分工趋于深化,延长了生产过程,创造了生产过程的新领域,提高了生产的迂回程度,形成了新的门类和部门,导致新的产业-第四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社会总需求;②网络经济使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弱化,信息作为商品被开发、收集、筛选、处理,并通过网络几乎适时地传输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网络界面上。 1.2我国网络经济的宏观负效应 (1)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网络经济的“马太效应”将使国际经济的差距扩大趋势在本国地区间延伸,形成了一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同时由于网络经济本身就是知识劳动、智力和资本相结合的新产业,网络新经济对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人因不具备网络经济的某些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又因压缩传统就业岗位而被排除,面临失业,发展中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有可能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加剧,进而带来国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与变革。 (2)网络泡沫导致经济虚假繁荣:①大量过剩资金的存在使人们的投机意图有了可执行操作,加速了网络泡沫的形成过程;②大部分网络公司的经营基本上都可以用“融资”两个字来概括,网络公司的这种短视行为使它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一旦没有资金继续注入,网络泡沫就会破裂;③网络经济的概念被反复炒作,导致网络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结果产生了“风险投资的全民化”网络泡沫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和“风险投资对象的虚泛化”。 2我国网络经济现存的发展问题 2.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己建成的网络其规模及质量离“高速”的要求相距甚远,大城市之间骨干网信道只有64~8Mbps左右,局部达到155Mbps,而美国为622Mbps,局部有20Gbps之高。骨干网建设远远滞后于实际的需要。ISP对用户的接入速率也很低,表面上大多数都提供56Kbps的Modem接入,但ISP接入骨干网的带宽一般只有256~4Mbps的DDN专线,却要带数千个甚至上万个用户。 2.2金融电子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发片银行已有20多家,发片量超过1.1亿张,2007年电子货币交易额达1.74万亿元,银行信用片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增加,2007年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比之美国人均四张片、英国人均两张片,70%的家庭消费品通过信用

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111班 030 崔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开辟了前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和市场,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反观当下网络安全现状,可以说是不容乐观。不过也正是供求的相互作用促进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网络技术同样不例外。人们已经认识到,当下及以后若要实现网络安全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相关研究分析,以更好地应对当下及以后所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现状;发展趋势;安全问题 1.网络安全的定义及特征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2.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网络安全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网络安全组织、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行体系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取得成效。首先必须有具体的人和组织来承担安全工作,并且赋予组织相应的责权;其次必须有相应的安全策略来指导和规范安全工作的开展,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按什么流程和方法来做;再次若有了安全组织、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方案来满足安全目标;最后在确定了安全组织、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后,必须通过规范的运作过程来实施安全工作,将安全组织、安全策略和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相互联系地整体,通过实际的工程运作和动态的运营维护,最终实现安全工作的目标。 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应包括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作体系.安全策略体系应包括网络安全的目标、方针、策略、规范、标准及流程等,并通过在组织内对安全策略的发布和落实来保证对网络安全的承诺与支持。安全组织体系包括安全组织结构建立、安全角色和职责划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和教育、第三方安全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鉴别和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冗余和恢复、审计和响应。安全运作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和技术实施的操作规程,实施手段和考核办法。安全运作体系提供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人员具体的实施指导,是整个安全体系的操作基础。 3.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1)计算机病毒——所谓计算机病毒实际是一段可以复制的特殊程序,主要对计算机进行破坏,病毒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可以使系统瘫痪。 (2)黑客——黑客主要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目的,利用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如,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破坏程序,窃取网上信息。采用特洛伊木马盗取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密码;窃取商业或军事机密,达到了个人目的。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 进来,网络已成为热门话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许多人认为,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正不可阻挡地步入我们的生活。本文探讨了网络经济的内涵和网络经济的特征,并论述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最后还指出了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一些具体对策。 标签:网络经济含义特征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都在谈论“网络经济”,要把握这个词汇的真正内涵非常困难,就如全球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一样。而且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过程中,它的许多特性也许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1、网络经济的含义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2、网络经济的四大特征 从目前的网络经济发展中,可以把握以下几个特性: 2.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这表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2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很多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③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9494=就是就是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 告正式版

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触网”。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县委和**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

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全县当前网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概述

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题目(中文):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04月11年2015 大连外国语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要摘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进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

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更是可观。 信息时代,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使用,应将技术保护,管理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起来,以防范有害信息的侵入,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网络隔离技术,网络行为安全监控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使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字: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发展趋势信息安全重要性信息安全技术大连外国语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录目 1 ............................................................................................................................ 引言.第一章 2 ............................................................................................ 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章 2 ........................................................................................................ 2.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 ........................................................................................................... 2.2 计算机未来前景 4 ............................................................................................................. 第三章信息安全技术 4 .................................................................................................. 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3.1 . 4 ...............................................................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 3.24 .......................................................................... . 3.2.1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3.2.2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5) 第四章总结 (6) 7 .................................................................................................................................. . 参考文献 大连外国语大学计算机导论课程报告 1 引言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文化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网络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导。本文从我国网络文化概念及特点入手,探讨了当前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网络文化意识形态和谐发展 人类在20 世纪取得的最大科技成果莫过于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价值观念。在梳理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营造积极健康 的网络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网络文化界定 一般而言,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 的总称。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总的来说,它有如下特点: 1、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囿于客观条件和诸多因素,以往文化的掌控者主要是社会精英阶层,他们人数虽少,但却牢牢把持着文化话语权。这种少数人主宰文化世界的状况,直至网络文化兴起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能够实现全民参与。 2、网络文化载体的开放性。网络文化由于几乎不设门槛,没有政党、财团、社会集团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规制,既无“把关人”之碍,又无专业身份之限,只要上手,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和想

法。 3、网络文化的集大成性。以往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具有各自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谁也代替不了谁,可是,网络文化似乎对以往所有的文化形态都发出了威胁。 二、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 1、文化形态多样化,网络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网络的包容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为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加强,网络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不但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也日益丰富起来,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网络文化功能多样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文化多功能、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途径。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使平民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看法,这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个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捷径。网络文化的形成从某一角度来说对社会和谐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产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恶搞”成时尚,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人人都可以参与,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恶搞

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

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 网络经济,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而泡沫经济是虚拟经济的过度体,只有当虚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增长,形成整个经济的虚假繁荣时,才会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地球产生了新的经济形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网络经济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首先,从经济形态上,它是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的主要形式,又称数字经济。它跨越了时空地域的限制,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络经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 其次,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 然后,网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劳动者即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