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一、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

1,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1900年)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第二个转折时期

代谢控制发酵时期(1960年~)第三个转折时期

基因工程阶段(1979~)

(1)第一个阶段(1900年以前)

产品只限于含酒精和醋

古埃及已经能酿造啤酒

17世纪能在容量为1500桶(一桶相当于110升)的木质大桶中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酿造

在1757年已应用温度计

1801年就有了原始的热交换器

18世纪中期,证实了酒精发酵中的酵母活动规律

Paster最终使科学界信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所遵循的规律

18世纪后期,Hansen在Calsberg酿造厂建立了酵母纯种培养技术

(2)第二个阶段(1900年~1940年)

主要的新产品是酵母、甘油、柠檬酸、乳酸、丁醇和丙酮

在面包酵母的生产中首先采用了分批补料培养技术

在一次大战时,Weizmann开拓了丁醇丙酮发酵,并建立了真正的无杂菌发酵技术。

(3)第三个阶段(1940年以后)

这以阶段的标志是,在纯种培养技术下,以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

解决向培养基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和高粘度培养液的搅拌问题

早期青霉素生产与溶剂发酵的不同点还在于青霉素生产能力极低,因而促进了菌株改良的进程,并对以后的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4)第四个阶段(1960年以后)

(5)第五个阶段(1979年以后)

二、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

1,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技术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并逐步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

2,生物催化合成已成为化学品合成的支柱之一

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手性化合物是国外目前生物技术的主要生产产品。

3,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有特殊功能、性能、用途或环境友好的化工新材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4,传统的发酵工业已由基因重组菌种取代或改良。许多传统的发酵工程产品如柠檬酸、青

霉素等都已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改造,大大地提高了产量。在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中,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75%左右。

三、国内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传统发酵历史悠久:白酒的起源,当在元朝以前,尚待考证。酱油的酿造,当始自周朝。在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了葡萄酒,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数千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各种微生物工业也未能充分发展。直到20世纪中期才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微生物工业。近几年来,由于生物新技术的应用,发酵工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白酒

中国的酿酒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渊源。白酒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酒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白酒的产量只有10.8万吨。

1996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总量达到801.30万吨。

目前,我国白酒的产量为400余吨。

规模较大的有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古井。

2,黄酒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早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大量生产了,并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已有6000年左右了。目前年产量为130万吨左右。

3,啤酒

1900年我国最早的啤酒厂于哈尔滨建成

1915年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建成

1949年啤酒产量仅七千余吨

1981年啤酒产量增至91万吨

2005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

4,葡萄酒

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酿酒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新型的葡萄酒酿造厂

目前我国葡萄酒工厂已有近八十家

2003年葡萄酒年产量约34万吨。

年产万吨以上的有张裕、王朝、华夏、长城、新天酒业、柳河绿源、烟台威龙、烟台中梁。5,酱油和醋

早在三千年前便已掌握了酱油和醋发酵的技术方法,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自然发酵法,直到20世纪后才开始采用纯种培养培养技术生产,目前设备及酿造方法逐步实现了现代化酱油年产量约为450万吨,已居世界首位

醋年产量约为250万吨

6,酒精

二十世纪初期,外商在东北设立哈尔滨和阿城两个酒精厂

1922年山东溥益酒精厂成立,为第一个由国人设立的酒精厂

1934年华侨投资在上海浦东设立中国酒精厂,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大型酒精厂

酒精年产量解放前仅1万吨左右。

2003年酒精产量约为250万吨左右。

7,酶制剂

1964年才在无锡建立了第一个酶制剂工厂

目前有酶制剂生产厂家40家左右,其中万吨以上,销售额2000万以上有8家,其余均在万吨以下,目前的年产量为22万吨左右

9,微生物制药

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抗生素工厂(即后来的上海第三制药厂),以生产青霉素为主。

1958年我国最大的抗生素工厂——华北制药厂亦正式投入生产。

11,基因工程产品

我国已经开发成功了21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世界上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我国已能生产8种。

四、我国发酵工业的主要进步

1.发酵产品增长快、质量明显提高,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新型发酵工业:年产量115万吨;产值150亿;利税50亿。酿酒工业(不包括酒精):年产量2000万吨左右;产值450亿;利税120亿。

2.科技进步,技术水平提高

例如:糖化酶的发酵液酶活力由7000 u/ml提高至30000-40000 u/ml;味精和柠檬酸三个主要指标:产酸率、转化率和提取率提高5%左右。

3.积极开发新产品

特鲜味精;无水柠檬酸、柠檬酸盐;高温α-淀粉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异淀粉酶等酶制剂;L-苹果酸;L-乳酸;衣康酸;黄原胶;

功能性发酵制品: r-亚麻酸;冬虫夏草;蘑菇、灵芝多糖; 活性肽;红曲色素, 低聚异麦芽糖、果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等等。

五、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多数工厂规模小、效益低

2,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

3,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4,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5,技术装备和检测手段落后,自动化水平低

6,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差

中国水性涂料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精心整理中国水性工业涂料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涂料企业网公众号 定义:水性涂料是指用水做溶剂或者做分散介质的涂料。水性涂料主要包括水溶性涂料、水吸湿性涂料和水分散性涂料三种。水性工业涂料是水性涂料的一种,主要应用于工业设备、交通工具等一般工业和特殊工业领域。 1、水性工业涂料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1.1国外水性工业涂料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1978年就反对使用油漆,2004年起限制中国油漆家具进入美国市场。 欧盟2004年就下令90%装修须用水漆,欧盟自2004年1月1日起,已经全面禁止在欧盟国家内生产、销售溶剂型漆,改用水性漆。 自2007年1月1日起,欧盟国家开始实施新的漆类标准《欧盟装饰涂料指导方针(2007-2010)》,溶剂型油漆被完全禁止在室内装饰中使用。欧盟涂料市场早已经是水性漆的天下,水漆使用率达到80%-90%。 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全球涂料产量达6150万吨。全球涂料细分领域中,装饰涂料占据了半壁江山,详情见下图: 图1:2015年全球涂料细分领域占比表 有数据显示,欧美等地,水性涂料占装饰涂料的98%以上;75%以上的汽车OEM涂料是水性涂料;一般工业涂料水性化率超过60%。按照此数据保守估算,欧美等地水性涂料占整个涂料行业的比例超过75%,水性工业涂料占比在65%-70%间。 1.2中国水性工业涂料行业发展概况 1.2.1中国水性工业涂料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内从60年代开始研究水性涂料,进入90年代后,水性涂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乳胶漆、电沉积漆为主的水性涂料发展迅速。然而用于金属防护的水性工业涂料少之又少。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日益加强,水性工业涂料生产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大油漆企业也纷纷宣布研发生产水性工业涂料。据悉,截止2016年底,国内有一千多家涂料企业处在“油改水”转型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处在研发阶段,应用于成品企业的产品为数不多,目前生产出来的水性工业涂料主要应用于 之间。 1.2.2 2013 1.2.3 术。水性工业涂料核心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生产企业垄断和封闭。国外企业为赚取高额利润,只卖产品不卖技术,导致国内“油改水”的企业无成熟技术可用。另外水性涂料所用设备投资大,储存条件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喷房恒定的温湿度对能耗需求非常大。而且许多老厂改建成适应水性漆工艺的难度较大,这都让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即有心生产水性涂料,但迫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而油性涂料市场又有政策的限制,最后让企业左右为难,举步维艰。

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比较分析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 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7-24 作者简介:刘毅(1990-),男,河北邢台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 -81- 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的比较分析 刘 毅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民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珍视的核心政治价值和诉求之一。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是民主的两种主要实现形式。两种民主形式的核心问题都是解决权力分享和利益分配。直接民主的核心精神是平等,代议制民主本质是一种受控精英民主制度。 关键词: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主权在民 中图分类号: D 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081-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Direct &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LIU Y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Democracy is a core value in political arena and it is cherished by all countries. Direct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ies are two main approaches to realize democracy. The crucial issue of two democracy patterns is the share of power and interest. Equality is the essence of direct democracy while the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s by nature an observed elite democracy. Key words: direct democracy;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popular sovereignty 一、民主的价值与两种实现形式 在当代,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已得到普遍承认,实行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政府都将其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以至于几乎不会再有任何政府或组织敢公然声称拒斥民主。福山认为,民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制度,它既能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能满足人类根本的精神需求(即得到他人认可)。传统政体常带有内在矛盾问题无法于体制内解决从而崩溃,民主政体的各种矛盾却可以在内部协调化解,不必以推翻体制为代价[1]。在此意义上民主至少是一种最好的意识形态或统治合法性理论基础。达尔认为,民主有利于避免暴政、维护基本权利、保护个人利益,有利于普遍自由、道德自主、政治平等和人性培养。现代民主有利于追求和平与繁荣[2]。民主作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理性设计,适应了民众对权利和自由日益关注的要求,对政治合法性的意义不断显现。民主实现是社会公共权力分享与利益分成过程,主要外显形式是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是指人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 理和决定。直接民主实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直接管理自身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参与、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都具有直接民主因素。直接民主是一种实质民主,更能证明权力运用的理论合法性。 代议制民主即间接民主,是指人民通过自己同意来选举代表负责制定法律、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国家主权权力,代表由选举产生并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政治权力定期、和平、有规则更迭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合法行使。选举是现代民主一项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作为程序民主,实现了主人与主事的分离,同时需要一整套监督机构对人民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 二、两种民主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 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共同之处在于其所代表的民主原则体现了自由平等理念,证明了权力合法性。自由意味着自主,个体应服从自己的良心和决定[3]。 他人强加的决定只能是一种奴役。民主制度是惟一可以既建立权威又不丧失自由的制度。合法性即被统治者对权力的认同或接受,是政权存在、运行、延续的基本条件。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消弭了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复习重点 一个概念: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四个国家英法德美政体的比较 四部法律:《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时间轴 英国 中世纪的英国: 1215年贵族和国王签订《大宪章》限制王权; 1265年英国议会雏形(Parpiament:讨论之意) 17世纪初的英国: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 过程 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 2)1641年,提交《大抗议书》 3)两次内战,处死查理一世(1642~1649) 4)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实行共和政体 5)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运动” 6)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7)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的标志 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 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1781年,打败英国殖民军;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1789年第一次总统选举总统华盛顿 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民主党1828年正式成立 共和党1854年成立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德国 19世纪中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朝战争→统一(俾斯麦领导)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法国(艰难的共和之路) 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789.7 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历程(1789年~1870年) 1789 第一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人权宣言》 1791 宪法,君主立宪制 第二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八月起义) 第一共和国1792.9 处死路易十六 第三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 热月党人执政(督政府) 拿破仑的执政府 1804年,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 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 七月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 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革命 第二帝国波拿巴当选总统,逐步实现独裁 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国涂料工业发展史

中国涂料工业“跨越式”发展简史 涂料工业属于近代工业,但涂料本身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树脂作为成膜物质的涂料——大漆最早的国家。早期的画家使用的矿物颜,是水的悬浮液或是用水或清蛋白来调配的,这就是最早的水性涂料。真正懂得使用溶剂,用溶剂来溶解固体的天然树脂,制得快干的涂料是19世纪中叶才开始的。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溶剂型涂料的使用历史远没有水性涂料那么久远。最简单的水性涂料是石灰乳液,大约在一百年前就曾有人计划向其中加入乳化亚麻仁油进行改良,这恐怕就是最早的乳胶漆。 中国涂料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涂料发展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多年战争的中国大地,百废待兴。虽然我国在公元前480年就掌握了髹漆技术,但直至1948年,我国仅有约50家油漆厂,年产量不足万吨,涂料产品只有几十种,而且都是低档品种,从事涂料生产职工仅有1055人,这是新中国发展涂料工业的基础。涂料产量在新中国成立后,每10年(包括年平均产量)以大约200%的速度增加。 60年代,因为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较大破坏,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受到很大的影响,住房困难成为突出问题。在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的用量的情况下,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到了极限。 70年代,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全国经历十年桎梏的住宅建设几乎停滞的状况下。以北京为代表,住宅建设开始尝试用高层住宅技术的大批量建造生产方式。

70年代初,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甘肃相继开展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醋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及纯丙烯酸酯乳胶漆的研究,并于70年代中期投入小批量生产。当时的乳胶漆尚存在贮存性、耐水性、抗沾污性较差等问题,且施工性也正在探索之中。虽说少量用于建筑外墙涂装的推广应用已经开展,但未广泛地推展开来,当时占主流的仍然是油性建筑涂料。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首先研制成功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成功运用于北京饭店的装修。1979年,乙丙乳液厚涂料在北京研制成功。70年代后期,溶剂型氯化橡胶涂料在上海、广州等地指生产并应用。此时,建筑涂料被渐渐用于装修中,并开始在一线大城市市场。 80年代,居民住宅更加注重规模和环境的建设,更注重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装修的概念也开始蔓延,城镇室内装饰慢慢发展起来。此时,内墙刷涂料,外墙刮沙或镶墙砖,水泥铺地相当普遍,室内墙裙和地面的油漆装修被有经济条件的家庭追求。 80年代以聚乙烯醇(106涂料)及其改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107涂料)为主要成膜物质制成的水溶性建筑涂料风靡一时,并且现在仍旧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1984年,江苏省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研制出多彩涂料。1984年,浙江工学院郑佳宝发有了JB-240耐擦洗内墙涂料(又名水性树脂漆)。就在建筑涂料更快发展并慢慢运用于寻常百姓家时,功能性涂料也异军突起,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霉涂料、保湿涂料、标志涂料等慢慢发展起来,我国涂料工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90年代,“以人为核心”集合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以及物业管理的小康住宅小区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此类型住宅更是从起居厅、入门玄关、储存空间、成套厨卫等显示出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动静分区等功能性装修特点。这使城镇居民对建筑涂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并细分。 90年代初期,多彩内墙涂料风靡市场,所谓多彩涂料就是在水中加入各种彩色的油性涂料,即所谓“水包油”,后来技术发展,又出现“水包水”的多彩涂料。但是随着合成树脂涂料进入市场,多彩涂料也成为历史;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丙烯酸系高分子为成膜物质的内外墙乳胶漆渐渐开始成为建筑涂料市场的主流。 1990年,为解决建筑涂料抗裂问题,北京红狮涂料成功攻关弹性体建筑涂料并生产投放市场。多彩涂料在此时以其独特的装饰效果风靡一时。90年代初,我国涂料工业形成了年产10000吨的生产能力及消费市场。1995年,乳胶漆逐渐夺回内墙涂料市场,多彩涂料迅速降温。此外,仿瓷涂料、檀绒涂料、仿花岗石涂料也开始进入建筑市场。 中国全面进入了商品住宅时代。情景洋房在立面的处理方面采用了每层变化的多样性,利用简单的材料获得美的享受;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精细化和定制化的目标,产品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2010年中国涂料总产量达966.6万吨,同比增长22.8%。其中,建筑涂料总计产量约351.9万吨,同比增长23.7%,是2001年的6倍。 除2001年外,我国建筑涂料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2008年~2010年,建筑涂料产量年增长率更是连续3年高达20%以上。2010年我国人均建筑涂料使用量2.6千克,城镇人均建筑涂料使用量是5.5千克,分别是2001年的6倍、4倍。城镇人均建筑涂料使用量增速高于人均建筑涂料增速。

专题复习之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专题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安徽黄山一中汪国富 一、概念 所谓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相对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它也称间接民主。代议制最初是由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发明的,到近代才实现与民主政治的结合。 问题:为什么近现代社会要采用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式? 1、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政治理想 2、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揭露和批评。 3、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实行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实现了人民的权利,又保证了效率。 二、代议制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民主政治提供最初的依据;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纠正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偏差,确立了人的理性主题地位。 B、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了更为现实的依据和具体的政治方案。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洛克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领导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5、法律保障 代议制民主制度本质上是法制制度。因而,西方大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之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两大原则,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法制。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就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用人权和法治取代王权、神权和特权;1791年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资产阶级内部为君主制和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于1875年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通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民主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共和国的原则;而1787年宪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总统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自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布美国为“自由独立之邦”开始,美国资产阶级建立起了包括普选制、代议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并且宣布了一系列人民主权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能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正常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如果要破坏这些原则,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另建新政府。”………这一切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彻底否定,他作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的对立物,对历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议会制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大体包括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等;一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公民的自由权利。这些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一、普选制 美国普选制就是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美国的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参、众两院议员。美国的普选制度主要包括选民资格、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三方面: 1、选民资格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对选民资格的种种限制,如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税款,必须接受文化测验,妇女和黑人无选举权等等。但现在,这些限制都已取消,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都可参加投票选举。 2、总统和议员候选人资格: 有国籍、年龄、住所三种基本要求。 国籍资格:总统必须出生在美国;议员可以是移民,但必须在取得美国国籍7年(众议院)、9年(参议员)之后,才具有被选举权。 年龄资格:总统需满35岁,参议员需满30岁,众议院需满25岁。 住所资格:总统必须是在合众国居住满14年。议员当选时必须是选出州的选民。 3、选举程序 美国总统每四年改选一次(可连任一次),称为大选。国会每两年改选一次,国会选举除了一次与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外,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还要举行一次,称为中期选举。 尽管宪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党在选举中的地位,但美国目前已形成宪法正式规定和不成文习惯并存的选举制度。 议员选举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总统选举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运作和控制的。总统候选人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要想被确立为总统候选人,首先必须在党内击败其他的竞争者。作为总统候选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党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但这些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而两大政党人多势众、势力强大,这就保证了各州的选举人票落入两党手中。 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作出某些承诺。选民将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总之,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但能否当选总统是由公民选举决定的,并非由两党决定。 总统选举则具有一整套复杂的程序。它分预选和正式选举两部分。预选实际上就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本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的过程。正式选举采用的是间接选举法:即先由选民在本州投票选出“选举人”,然后由各州的选举人再投票给各党提出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为明确起见将总统选举过程列表如下: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 预选过程1、由各州基层党组织选出参加全国两党代表大会代表;2、各党全国代表大会以简单多数票推出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3、以候选人为核心开展两党在全国的竞选。 正式选举1、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总统选举人(即已明确其政党倾向的投票代表);2、各州获选举人票半数以上的党包揽本州全部选举人票(各州名额按州人口数划定),此时,此时总统实际已经确定出来:3、各州选举人票投给两党候选人; 4、全国选举人票共538张,获超过270张票的党其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当选。 美国普选制比专制制度显然是一大进步,这种方法客观上给民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意愿、选择国家领导人的机会。而且整个竞选活动既可以使选民接触了解到候选人的情况,同时也是对竞选者的思维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一大考验,并能促使竞选者更多地熟悉整个国家行政、立法、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当选执政打下基础。 二、议会制度 1、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参议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还有权审判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副总统。参议员每州2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共有议员100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连选得连任。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然议长。 众议院:众议院有权提出财政案和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总统(在总统或副总统所得选举人票未过半数时,众议院决选总统,参议员决选副总统)。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每州至少1名。按1929年《议席分配法》,将众议员总数固定为435名,并根据联邦商务部统计局每10年提供的各州人口变动情况,重新调整各州之间的议席分配。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众议院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 2. 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即正式成为法律。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若总统否决但经两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 3. 国会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权力。如: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等。批准或否决总统的下列权力:官员任免、与外缔约、驻外使节派遣。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4. 议会对行政部门的工作及行政、司法官员具有监督、查询的权力,弹劾——是监督权最引人注目的体现。所谓弹劾,

聚氨酯涂料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C S C -E .C O M C S C -E .C O M C S C -E .C O M C S C -E .C O M C S C -E . C O M 聚氨酯涂料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陈珀丽,刘经梅,张之涵,胥元达,施国萍,李金旗,方锦松 ( 拜耳材料科技 , 上海 200120) 摘 要 : 聚氨酯技术在德国兴起 , 在中国涂料行业中飞速发展。以聚氨酯为原料的涂料系统已经渗透到中国涂料行业的各个应用领域内。本文重点阐述了聚氨酯技术在汽车 OEM 涂料及修补漆、木器涂料、防腐蚀涂料、塑料涂料和建筑涂料中的应用。鉴于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对环保型和低 VOC 释放量的产品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 , 因此水性或高固含的聚氨酯涂料产品尤其令中国涂料行业关注。本文还论述了水性聚 氨酯涂料及辐射固化聚氨酯涂料的发展。 关键词 : 聚氨酯 ; 涂料 ; 发展 ; 应用 0 引 言 1937 年 , 奥托·拜耳 (Otto Bayer) 先生发明聚氨酯 , 奠定了聚氨酯化学的基础 , 开发出适合不同用途需 要的聚氨酯技术。自 1955 年以来 , 拜耳公司已把各种单体和聚合的异氰酸酯、聚酯、聚醚及丙烯酸酯应 用于聚氨酯涂料的生产中。拜耳涂料用树脂的发展历程 : 1920 早期天然树脂漆 ; 1925 年硝基漆 ; 1930 年中油度醇酸漆 Alkydal ò ( 首个合成树脂成膜物 ) ; 1937 年聚氨酯 ; 1965 年抗褪色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应用于飞机和火车机身 ; 1987 年 Bayhydrol ò 作为水性成膜物使用 ;1994 年 Bayhydur ò 和 Bayhydrol ò 作为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使用。 1 中国涂料工业的发展 当今中国正向环境友好和更高性能的涂料方向发展。在高性能与环境友好两者的相结合的竞争中 , 聚氨酯涂料成为涂料工业的原材料供应商首选产品之一。如今世界上的所有顶级涂料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基于聚氨酯的产品来服务他们多样化的市场和客户。聚氨酯在耐腐蚀性、耐候性、耐刮擦性等方面性能优异。同时具有环境友好这一特性。在中国用于涂料工业的聚氨酯技术 ( 不包括建筑涂料 ) 所占的比例超过 25% 。聚氨酯涂料在木器涂料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 占到 75% 的市场份额 , 紧接着是汽车修补漆 , 它占 40% 多 的市场份额。聚氨酯技术在防腐涂料、塑料涂料和汽车原厂漆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大 , 占 10% 的市场份 额。近来 , 聚氨酯涂料在中国涂料市场中正以 15% 的平均增长率在增长。中国的建筑工业正以显著的速率增长 , 聚氨酯涂料在以后几年中在建筑工业中有望达到 30% 左右。 2 聚氨酯的应用 2 .1 聚氨酯在汽车原厂漆和修补漆中的应用 聚氨酯清漆是指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和单组分聚氨酯改性氨基丙烯酸烘烤清漆。聚氨酯清漆市场份额超过 30% 。目前 , 聚氨酯清漆在中国年增长率 15% 。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都在使用聚氨酯改性氨基丙烯酸烘烤清漆。相对于传统的氨基丙烯酸清漆 , 聚氨酯技术清漆外观更加清澈透亮 , 耐候性更加出色。同时对于现在市场上很关心的耐洗车性能和耐酸雨性能 , 聚氨酯清漆都有很明显的优势 , 含聚氨酯链段的清漆可以明显改善清漆的耐酸雨性能和耐洗车性能。目前 , 为了减少有机挥发物的排放 , 一些汽车厂商已经开始使用水性汽车原厂漆 , 在这方面 , 聚氨酯技术有更加明显的技术优势。拜耳是最早把聚氨酯引入到修补漆中的公司之一。现在拜耳的双组分修补漆原料在全世界范围都在广泛的应用。

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代议制民主

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代议制民主 在西方,近代既是一个民主理论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代议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代议制的国家制度形式。西方代议制民主在早期曾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随着时代变迁,西方代议制民主也逐渐陷入了困境。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虽然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议会,但直到近代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过程中才最终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最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近代议会制度的是英国。议会最早是作为限制王权的一个咨询机构开始的,并由贵族控制逐步转为“民选”的立法机构。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法案许诺言论和选举自由;确认议会的立法权、决定征税权;承认申诉权;禁止苛刑;许诺国王无权自立军队和废除法律。这个法案和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明确地限制了君王的政治权力,确认了议会的立法、征税、建军等重大权力。从此王权衰落下去,议会权势稳步上升。直到19世纪30年代,议会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英国议会制是议会和国王长期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并成为西方代议制度的典范。随后法国、美国等西欧和北美国家及日本都普遍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代议制和君主立宪代议制。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发展和壮大,他们通过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掌握了国家的政权,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政治社会结构,在政治社会中逐渐分离出了一个市民社会。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市民社会是一种人们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是一种通过各个成员之间的互相需要而联结起来的体系。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各个个人的物质需求必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他人才能得到满足,从而人们之间的物质联系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大到足以独立地构成一个“需要的体系”。在黑格尔看来,中世纪的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是同一的,而现代社会中,二者则是分离的。在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相分离的情况下,市民社会需要一种中介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反之,政治社会也需要这一中介参与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参与政治社会的中介即是立法权,政治社会参与市民社会的中介即是行政权。与此相适应,体现立法权的议会便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社会中的全权代表,而体现行政权的官僚机关则是政治社会在市民社会中的全权代表。这样,议会作为市民社会的全权代表,就成为一个代议机关。代议机关的代表由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产生,代议机关作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代表民众行使国家权力。也就是说,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而且导致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这种分离促使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议制。在资本主义初期,政府的活动以不破坏市场的自由运行为限,政府遵守“守夜人”的角色定位。正因如此,这一时代的西方国家政治的中心不在政府,而在议会,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议会的各项职权获得了充分的发挥。这一时期,被称为代议制的“黄金时期”,议会作为宪政体系的中心,拥有广泛和强大的立法权和监督权。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的代议制,受到各方面的挑战,陷入困境之中。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度。一些国家的代议民主受到了国内外法西斯力量的巨大威胁,使代议民主出现退步。德、意、日等国的旧贵族和资产阶级右翼极端势力,利用代议民主制度的弱点,转向法西斯独裁专制政体,葬送了本国的代议民主制度,使西方代议民主陷入最深的困境。在美国,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推行了由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的纲领,即所谓的“新政”。继罗斯福新政之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单纯依靠对经济的市场调节或者放任自由,已不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解

2019年涂料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涂料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趋势 (3) 1、涂料行业将向品牌化、优质化集中,行业将进行大洗牌 (3) 2、环保水性漆和传统油性漆对垒,水性漆一跃成为行业新宠 (3) 二、公司发展战略 (4) 1、品牌推广战略 (4) 2、产品定位 (4) 三、公司经营计划 (4) 四、风险因素 (5) 1、工业经济景气度下滑的风险 (5)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5) 3、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6) 4、技术优势丧失的风险 (7) 5、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7)

一、行业发展趋势 1、涂料行业将向品牌化、优质化集中,行业将进行大洗牌 2018年是中国涂料行业发展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随着《“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2020年底前,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涂料企业将被关停并转,原有的1万多家涂料企业,能存活下来的,只会有几百家,甚至可能只有几十家。只有哪些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品牌企业才会生存下来。在公司所在地的溧水区,18年7月前原有包括公司在内的化工企业28家,截止至18年年底,27家关停,唯独保留我司一家,目前整个南京市共有规模涂料生产企业不足10家。 2、环保水性漆和传统油性漆对垒,水性漆一跃成为行业新宠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愈加强烈,国家对环保也更加重视和严厉,2015年年初史称中国“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正式实施,从2015年2月1日起,不仅开始对相关企业征收4%的涂料消费税。而且对环保达标的企业也开出了大幅度的奖励措施,对施工状态下VOC含量≤420克/升的涂料,可免征消费税。 传统的油性涂料制品面临大幅度震荡,新型低污染的水性涂料逐渐占据市场,成为行业的新宠,作为一种低污染的绿色环保涂料,必将取代传统的油性漆成为未来世界涂料市场的主角。

浅析美国的代议制民主

浅析美国的代议制民主 发表时间:2010-10-12T09:14:31.7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王浩 [导读] 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王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北京 100872)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代议制民主是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典型形式,美国作为西方代议制民主发展的典型代表,其民主制度的特征和性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而美国民主制存在的问题和当代改革的一些思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总结。本文作者就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对其改革思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美国政治制度 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继承了古希腊民主制的本质,同时又对直接民主的城邦民主制进行了突破,通过代议制这一“中介性”原则,发展了民主制度。可以说,现代民主制度即指代议制民主。 代议制作为一种政府形式,最早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的。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出现,直接民主赖以推行的基础消失了,代议制民主成为领土庞大和人口众多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民主制的不二选择;而市民社会的出现和普选制的逐步确立为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主得以继承和现代民主得以发展的关键。无怪乎密尔认为它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现代民主制度发展最为完善和有效的国家。研究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对于全面了解美国政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其代议制民主,大体可以从它的特征、性质、现存问题及其改革思路等四个方面入手。 美国的政治文化建立在“竞争性个人主义”基础之上,因此美国形成了一种“参与型”政治文化。”1具体来说,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美国模式 “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无疑是美国的一项创举。这一模式来源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美国的开国元勋按照他所构建的理论制定了宪法并且沿用至今。根据美国宪法,“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2由此可见,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是彼此独立的。在此基础上,三大权力彼此制衡,呈现出交错重叠的特点。这种聪明的安排使美国免于暴政的危险。 二、政治竞争和权力轮替 美国代议制民主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竞争和权力轮替的制度化和稳定性。两党制的完善和美国的参与型政治文化保证了选举的实质影响。因为政治竞争和权力轮替的存在,“预期反应法则”使得政治领导人格外在意选民的态度。同时,两党之间由于竞争导致的相互监督则有力地控制了腐败。此外,两党制和美国的民主传统有力地确保了权力交接的和平方式与合法性,这使得美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三、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的原则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漏掉少数,全体就出现了空白,就不再是民主。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按比例分配”3。以权力制衡保护少数的典型就是美国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有两名参议员的制度。此外,美国建立了一个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为独立的、不受制于政权的司法系统来保护人们的权利,从而保证了在多数人决定的同时尊重少数人的权利,避免“多数暴政”的出现。 四、对民意和政治平等的重视 在美国,民意对于选举和政府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民意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又与政治平等有关。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完全意义上的普选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当然,美国的政治平等目前还并不完善,特别在公民参与竞选公职方面,仍然带有金钱、种族、宗教诸多方面的色彩,因而体制仍需要向着开放的方向发展。 五、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的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大众传媒向公民提供事实真相,提高公共意识,并使统治者保持对大众需求的回应。没有自由的、批评性的新闻,统治者就可以掩饰失误和腐败并使人民安于消极的支持。美国的大众传媒在政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决定社会的政治议事日程、影响舆论以及监督政府。正是因为美国大众传媒所具有的这些作用,人们把它称为“第四权力”。 美国的民主制度所体现出的上述特征代表着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丰硕成果。然而即使具备了这些特征,政治权力的分配也不可能达到完全平等。围绕“谁在统治美国?”这一问题的争论,引发了关于美国代议制民主性质的探讨。这一问题涉及到民主的两种理论:精英主义和多元主义。 (一)精英主义民主理论 精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政府总是由少数精英统治的,而人民通常只是附和这些精英的决定。精英主义的杰出代表,德国思想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把它称之为“寡头统治铁律”,即任何组织,不管其民主意图怎样,最终都是由少数精英来运作。因此,民主只能是由人民通过投票来决定由谁担任精英来进行统治和领导。 (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 与精英主义相反,多元主义者主张美国并非由单一的精英统治,而是由许多专门的、竞争性的集团统治。耶鲁大学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是多元主义理论的代表,他认为,“由于利益不同,公民不能在政治问题上形成多数,也不存在可以控制一切的精英,只存在以团体为单元的相互复杂作用,政治决策是集团间的妥协过程。”4按照多元主义者的观点,利益集团是民主的大道,确保政府倾听人民的意见。很多人认为只有多元社会才是民主的。 通过上述两种理论不难看出,纯粹的精英主义者把社会看做一个单一的金字塔,其顶部是一小撮精英;纯粹的多元主义者把社会看作是相互碰撞的台球集合,它们与政府的撞击产生政策。但这两种观点都过于夸张。一个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的综合也许是一系列的金字塔,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 刘军宁 自从间接民主在近代的确立导致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之间的分野以来,这两种民主的各自拥护者之间的纷争就未曾中断过。当间接民主成功时,有人会希望它更上一层楼:升入直接民主的殿堂;当间接民主自身令人不满时,又有人希望以直接民主取而代之;当落实直接民主的企图受到重大挫折时,人们才不得不重新面对间接民主的现实。由于直接民主的理想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全面的民主,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尚有未被民主化的领域,对直接民主的追求就不会消失。或许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推动了间接民主在许多地方的成功,直接民主在近年来又呈现出回潮的迹象。在国外,从海内外新左派的政治诉求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绿宝书》(the Green Book)都可以听到呼唤直接民主的呐喊。在国内,近年来,又有人试图为已经声名狼藉的卢梭的直接民主政体学说恢复名誉。另一方面,新一波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新的通讯手段再次使许多人似乎又看到了直接民主的"海市蜃楼"。直接民主论者把这种电子时代的直接民主美称为:电子民主。本文则试图对这两种民主作一初步澄清。 一、民主:直接与间接之分野 所谓直接民主,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参与、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都具有直接民主的因素,但不够成体制上的直接民主,如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该国家的统一与独立等。直接民主有两个层次上的涵义:一种指的是在具体问题上以直接民主的方式来作出决定,但是整个国家的主导制度仍然可能是间接民主。在具体问题上的直接民主只不过是一个补充。直接民主的另一种涵义指的是整个国家在体制上的直接民主,例如雅典民主。这种体制上的直接民主的典型制度安排是,公民大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每年开会约40次,每次一整天。法定人数是6000人,另有500人会议,由10个部落中各派出50人参加,负责日常的行政事务。严格意义上的直接民主仅指的是国家体制上的直接民主。时至今日,世界上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在体制上实行直接民主,即使是瑞士也不例外。不论瑞士、美国这样的国家在地方事务,尤其是乡镇事务中公民投票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两个国家在国家体制仍然是属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指的是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所以,间接民主常常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即人民通过其代表来进行统治,而不是直接进行统治。在间接民主下,主人与主事是分离的,用约翰·穆勒的话说,人民应该是主人,但他们必须聘用比他们更能干的仆人。由于人民并不亲自主事,所以间接民主要求有一整套的监督机构来对人民的代表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进行监督和防范,以免仆人滥用权力变成主人。在本文中,间接民主即指代议民主。间接选举并不等同于间接民主,因为间接选举出来的代表未必真的有权参政议政。精英政治也未必是间接民主,因为这些精英未必是通过自由公平的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未必受到人民的监督。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凡是被公认实现了民主的国家,都是间接民主的国家。所以,即使是作为直接民主发源地的希腊今日也改行代议民主。直接民主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以代议形式存在的间接民主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应当承认,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一、概念 所谓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由自己的同意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相对于雅典的直接民主它也称间接民主。代议制最初是由中世纪欧洲君主和贵族发明的,到近代才实现与民主政治的结合。 问题:为什么近现代社会要采用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形式? 1、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政治理想 2、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揭露和批评。 3、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实行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实现了人民的权利,又保证了效率。 二、代议制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民主政治提供最初的依据;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纠正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偏差,确立了人的理性主题地位。 B、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了更为现实的依据和具体的政治方案。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政治的目的是自由”、洛克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的领导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5、法律保障 代议制民主制度本质上是法制制度。因而,西方大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之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两大原则,使英国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法制。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初就颁布《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用人权和法治取代王权、神权和特权;1791年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资产阶级内部为君主制和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于1875年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通过了《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民主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共和国的原则;而1787年宪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