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节选一: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始终。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商品有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由创造商品的劳动二重·陆所决定的。由于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引起了交换的产生,这就产生了商品与商品舶矛盾。随着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出现在商品交换中又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此后,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就发展成为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资本剥削剩余劳动,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形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能否实现或全部实现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在直接生产过程中虽然把剩余价值生产出来了,但商品卖不出去,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或者,即使把商品卖出去,但价格低于其价值,只能收回成本或只取得极少量的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的实现,对于资本家来说具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所谓实现问题也就是,既要在市场上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又能买到所需要的商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即实现商品的价值,又实现其使用价值;从再生产过程看,也就是既在价值形式上得到补偿,又要在物质形式上得到补偿。如果只是价值相当,但无物质补偿,价值补偿也不能实现,这就是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使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交换,以及这两大部类内部交换的产品,不仅在价值上,而且在物质上,有一定的比例平衡。这种比例平衡,是客观存在着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客观的比例要求,只有通过平衡的不断破坏来实现。

因此,研究比例平衡关系,是一个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的问题,也是一个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问题。可见,不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都必须注意运用矛盾分析法。

以上节选出自:徐志明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09,第281页

节选二:

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各种事物的方法。矛盾分析法要求在考察事物和分析问题时,注意其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对事物种种矛盾类型、矛盾特性、矛盾形式、矛盾因素,矛盾过程、矛盾后果作出科学的分析。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坚持两点论,不搞一刀切。在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时,还要注意找出该事物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都应该以这个主要矛盾作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主要矛盾。当然,也不能忽视非主要矛盾。

科学研究实质上就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离开了对客观事物矛盾的研究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研究。任何调查研究,都是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各个矛盾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掌握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不研究各个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和发展的特殊原因,就无从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在调查中,必须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掌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在矛盾特殊性问题中,必须特别注意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在任何过程中,如果有许多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矛盾,起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

要和服从的地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然,矛盾的地位是可能起变化的,在一种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原来次要的矛盾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但是,在一个问题的某个发展阶段,只有一个主要矛盾起着领导作用。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调查研究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决不是说可以忽视次要矛盾。事物的各种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次要矛盾也会对主要矛盾发生影响。所以,在重视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研究次要矛盾,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主要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告诉我们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东西,但我们切不可以此否定次要矛盾的作用,导致片面性。

在运用矛盾分析法时,要注意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分析,即阶级分析法和经济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调查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了解各阶级的历史盛衰荣辱的情况,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分析和把握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在有阶级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在实际调查中,不仅要调查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还要调查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阶级力量,阶级意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

阶级分析法是阶级社会中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离开了阶级分析,就不可能对社会问题作出科学的结论。阶级分析方法,对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曾起过重大的作用。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运用阶级分析法的典型.目前,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社会现象中的骱级因素还是存在的,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影响还存在,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也是存在的。在调查研究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分析那些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是完全必要的。只是不要滥用罢了。这里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是把阶级分析方法普遍化,过分强调阶级因素而忽视其它因素,二是否认阶级分析方法,对本来客观存在的阶级因素视而不见。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又要防止滥用阶级分析法,把阶级分析法绝对化,简单化。

经济分析方法,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进行分析,探求事物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因素是经常起决定作用的。当然,分析具体问题时,还要注意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要绝对化。

以上节选出自:高凤歧,陆军恒编著,调查研究理论与艺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2,第153页

节选三:

一、矛盾分析法的概念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矛盾观点而形成的矛盾分析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人民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理所当然,它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方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对坚持辨证法全面性原则,加强工作的创造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防止和克服主观片性,减少或避免决策的非科学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

脑中的正确反映。一切现实的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存在,而系统和过程都充满着矛盾,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所谓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分离、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倾向。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立面的斗争是实现转化的决定力量。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决定切事物的存在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在充分背定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前提下,同时承认外部矛盾(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外部条件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绝对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相对性。就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研究矛盾问题,作重大决策时,最重要的是正确地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这一原理有如下三层含义: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定场合、另一定时间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我们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出于此要和服从低位的矛盾,则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由于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规定或影响者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解决矛盾同时,就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次要矛盾的存在,对解决主要矛盾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次要矛盾也不能忽视。还必须注意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以上节选出自:陈有礼,唐凤标,赵从钊,栗抗生主编,现代决策科学与技术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04,第294页

节选四

第六章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主义商业中的矛盾

社会主义商业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的矛盾体。其中主要是:从经营对象——商品上看,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从经营活动过程上看,有商品购,销,调、存各环节之间的矛盾,从商业部门内部商品流通上看有经营各环节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矛盾。要搞好社会主义商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

与价值的矛盾

要了解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首先要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的一般特点。

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晶具有的两种不同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由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不同于—‘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它是通过交换用以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用以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的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溉念的区别中,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和对立。这主要表现在:两者反映的关系及根据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决定的。

两者存在的方式及其变化状况不同。使用价值是以具体商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具体的、多样的、有差别的和可变的。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同一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被不断发现。而商品价值则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是通过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体现出来的,即以交换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间所存在的质上的共同的东西——一般人类劳动。…·切商品都具有这种质上相同的东西。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胪的对立还表现在商品交换中,:之换双方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既占有使用价值,又获得价值,而是二者必居其一。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得价值,但为了获取价值又必须生产出自己所不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只有先证明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价值,又需要先让渡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把商品次出去,商品生厂:者才能牢现而品的价值,消费者才能得到使州价值。

(二)‘山占人使用价值和价汫,·C同一性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订对立的一面,还有统一的一面,即同一性。两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包含,依据条件相互转化。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依赖,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已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商品的统一体中。两者缺一就构不成矛盾,就不成为商品。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成为商品的劳动产品首先是对人们有用,即有使用价值,毫无用处的废品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疽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另一方面,如果一种东西没有价值,也就失去了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也就不是商品了。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还体现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卖者(生产者)通过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而实现了自己所需的商品的价值,对于卖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成了价值,而买者(消费者)通过承认和实现实者的商品价值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对买者来说,商品的价值转化成了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就是在商品交换中不断进行转化,从而使商品的内在的这对矛盾不断得以解决。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是两者矛盾的统一体,这是一切商品的共性。但是,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性质、特点不同。因此,我们既要分析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共性,又要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个性。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因此就存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不过,这对矛盾的表现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两者既相一致,又有矛盾。

(一)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有不同刁:资本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决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完全服从于这个目的。资本家对使用价值的关心,其目的也并不在于使用价鲈本身。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方面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工人的剥削,限制劳动人民购买力的增长,从而造成市场需求赶不上商品生产的增长,使大量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不出去,价值也不能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尖锐化,并以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制度下则完全不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服务于这一目的。-—方面要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企业对生产资料消费和人民群众对生活资料消费的需要服务,使生产单位的生产耗费得到补偿i使劳动者获得消费资料,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商品的价值,收回预付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工资,获得一部分为社会的价值,使企业再生产能继续下去,并有条件实现扩大再生产。可见,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现商品的价值的根本目协都是为了生产和消费。两者在这个枞本目标一致的基础—l:统一起来。同时,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可以在全社会规模—亡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有可能在全利:会范围内组织商品生产;可以通过计划调节,自觉地、经常地保持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总平衡。从而,使人民消费需求的满足、企业增加盈利的要求、国家对增加积累的要求实现统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在根本目标上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区别于资本主义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这是由于;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计划可以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大体平衡。但其计划又不可能是无所不包的,周密的,精确的,只能实行祖线条的和有弹性的。这样,就难免使某些商品或一些商品在某个时期和阶段出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统一。

第二,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存在某些局限性,加之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有些方面缺乏适应性,因而出现生产经营-E的一定盲目性,发生局部和暂时的供求失调。

第三,企业考虑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安排生产,难免出现与社会需求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出现某些商品有时产销脱节,或者有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有的商品脱销。

第四,人们认识上缺乏全面性或急功近利出现生产和经营—匕重大轻小,多了砍,少了赶等等。也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某些商品有时产销脱节;有的商品卖不出去;有的商品脱销。这种矛盾性、对立性,是非根本的。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

消费者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的矛盾,其性质是非对抗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有机的统一调节,不断缩小两者背离的程度,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商品使用价随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虽然是非对抗的,不存在日益尖锐化的趋势,但也不能忽视,必须正确力口以解决。首先,要正确认识这一矛盾的性质,将其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矛盾性质区别开来。要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不断加以解决。其次,要坚持企业利益,消费者利敢和国家利益的统一。既要生产数量足、质量优,结构合理,品种和规格对路的商品,在使用份值方面符合人民需要,又要减少劳动消耗,降低成本,使商品价格低廉,为企业增加盈利,为国家增加积累。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再次,加强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教育,使她们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目的的正确认识。要反对社会主义要么就不要利润,要么就单纯追求利益的两种片画性错误倾向。教育他们既要面向市场,又不能完全跟着市场感觉走,而是注意市场信息反馈,注意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使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以上节选出自:罗宪祯主编,商业应用哲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08,第112-117页

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唯物辩证法二 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时时有矛盾 2、矛盾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同一事物事物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矛盾的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相互区别 ;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矛盾: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相互依赖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矛盾的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方面: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地位抓主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对立(斗争性)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相互联系统一(同一性)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①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实质:扬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①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

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键词】“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困难……;机遇…挑战;相反相成”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二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一方面,A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 另一方面,A与B也具有统一性……分析…… (3)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 例1:(2007·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D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互渗透 D.相反相成 例2:(2009·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B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20190426063830)

1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无时不有,矛 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③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的。 [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 何事物都是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 题,反对一点论。 (2)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 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具体体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顾此失彼,一硬一软,是一点论、片面性的表现。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错误倾向] 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应用举例] 辨析:矛盾的特殊性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要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 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 质。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得出承认矛盾特殊性这一点是正确的。 (2)矛盾不仅有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要和其他同类事 物具有相同之处,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世 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 (3)上述观点,只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片面的观 点。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 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 学依据。 [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答案要点: (1)原理内容:(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例如,必须坚持

简述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特点

简述回归分析的概念与特点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方差齐性 线性关系 效应累加 变量无测量误差 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观察独立 模型完整(没有包含不该进入的变量、也没有漏掉应该进入的变量) 误差项独立且服从(0,1)正态分布。 现实数据常常不能完全符合上述假定。因此,统计学家研究出许多的回归模型来解决线性回归模型假定过程的约束。 研究一个或多个随机变量Y1 ,Y2 ,…,Yi与另一些变量X1、X2,…,Xk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又称多重回归分析。通常称Y1,Y2,…,Yi为因变量,X1、X2,…,Xk为自变量。回归分析是一类数学模型,特别当因变量和自变量为线性关系时,它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模型。最简单的情形是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它们大体上有线性关系,这叫一元线性回归,即模型为Y=a+bX+ε,这里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ε是随机误差,通常假定随机误差的均值为0,方差为σ^2(σ^2大于0)σ2与X的值无关。若进一步假定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就叫做正态线性模型。一般的情形,差有k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因变量的值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即表示为自变量的函数,其中函数形式已知,但含一些未知参数;另一部分是由于其他未被考虑的因素和随机性的影响,即随机误差。当函数形式为未知参数的线性函数时,称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当函数形式为未知参数的非线性函数时,称为非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当自变量的个数大于1时称为多元回归,当因变量个数大于1时称为多重回归。 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为:①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某些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即建立数学模型并估计其中的未知参数。估计参数的常用方法是最小二乘法。②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检验。③在许多自变量共同影响着一个因变量的关系中,判断哪个(或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将影响显著的自变量选入模型中,而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通常用逐步回归、向前回归和向后回归等方法。④利用所求的关系式对某一生产过程进行预测或控制。回归分析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统计软件包使各种回归方法计算十分方便。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1、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市场期待已久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已于2010年4月3日开始在美国上市销售,美国主要媒体对iPad几乎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认为iPad功能强大,可供人们看电视、听音乐、上网,而重量只有680多克。不过,也有人批评说,iPad没有键盘和USB接口,也无法播放Flash动画,这让它的魅力大打折扣。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具有普遍性C.新事物总是弱小的,有待进步、完善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到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时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1北京)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 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

第三章回归分析原理

第三章 回归分析原理 3·1、一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按理说,在研究某一经济现象时,应该尽量考虑到与其有关各种有影响的因素或变量。但作为理论的科学研究来说,创造性地简化是其的基本要求,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般的理论分析中,至多只包含二、三个 变量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或模型。 这里所讨论的一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是数学模型的最简单形式。当然要注意的是,这里模型讨论是在真正回归意义上来进行的,也可称之为概率意义上的线性模型。 在非确定性意义上,或概率意义上讨论问题,首先要注意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或思路问题,这就是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我们的信念是任何事物在总体上总是存在客观规律的,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观察或得到总体,严格说来,总体是无限的。而另一方面,我们只可能观察或得到的是样本,显然样本肯定是总体的一部分,但又是有限的。 实际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样本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来揭示总体的规律性,这种想法或思路显然存在重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为了寻找总体的规律或客观规律,只能通过样本来进行,因为我们只可能得到样本。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用回归的方法和思路处理非确定性问题或散点图,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亦即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回归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建立真正回归意义上建立其有效方法时,必须作出相应的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 (1)假设概率函数)|(i i X Y P 或随机变量i Y 的分布对于所有i X 值,具有相同的方差2σ ,且2σ 是一个常数,亦即)(i Y Var =)(i Var μ=2σ。 (2)假设i Y 的期望值)(i Y E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其回归直线为 )(i Y E =i X βα+ 等价于 0)(=i E μ 这个假设是最核心的假设,它实际上表明)(i Y E 与i X 之间是确定性的关系。 (3)假设随机变量i Y 是完全独立的,亦即。j i u u Cov Y Y Cov j i j i ≠==,0),(),(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警示:

2015届哲学主观题训练---矛盾观3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训练----矛盾观(三) 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试点推广类型的材料(一)典型例题 【例题1--2013安徽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例题1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的试验田,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借鉴。近年来,从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到征收房改税,再到热议的“2017全国高考改革”,无一不是从上海先开始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上海改革试验的成果为什么可以推广运用。(10分) 【例题2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海通过试点探索营改增、房改税,和“高考改革”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方法,再指导全国其他地区的改革,促进我国各项改革的发展。 (二)总结规律

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

(2)统一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同一性是相对的。 它包含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方法论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 原理内容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 方法论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一)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二)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一) 原理内容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包含三种情形: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二)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 原理内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 方法论 (1)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2)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的历史的统一。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一) 原理内容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主成分分析法概念及例题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又称:主分量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法 [编辑] 什么是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一种简化数据集的技术。它是一个线性变换。这个变换把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使得任何数据投影的第一大方差在第一个坐标(称为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方差在第二个坐标(第二主成分)上,依次类推。主成分分析经常用减少数据集的维数,同时保持数据集的对方差贡献最大的特征。这是通过保留低阶主成分,忽略高阶主成分做到的。这样低阶成分往往能够保留住数据的最重要方面。但是,这也不是一定的,要视具体应用而定。 [编辑]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这些涉及的因素一般称为指标,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也称为变量。因为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在用统计方法研究多变量问题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希望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涉及的变量较少,得到的信息量较多。主成分分析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产生的,是解决这类题的理想工具。 同样,在科普效果评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科普效果是很难具体量化的。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采用打分的方法来进行评估,故综合指标的选取是个重点和难点。如上所述,主成分分析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工具。因为评估所涉及的众多变量之间既然有一定的相关性,就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根据这一点,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的关系研究,找出影响科普效果某一要素的几个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拟合。这样,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又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就使我们在研究复杂的科普效果评估问题时,容易抓住主要矛盾。上述想法可进一步概述为:设某科普效果评估要素涉及个指标,这指标构成的维随机向量为。对作正交变换,令,其中为正交阵,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使得的各分量在某个评估要素中的作用容易解释,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削除对这一要素影响微弱的部分,通过对主分量的重点分析,达到对原始变量进行分析的目的。的各分量是原始变量线性组合,不同的分量表示原始变量之间不同的影响关系。由于这些基本关系很可能与特定的作用过程相联系,主成分分析使我们能从错综复杂的科普评估要素的众多指标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以便有效地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科普效果评估分析,使我们在研究科普效果评估问题中,可能得到深层次的一些启发,把科普效果评估研究引向深入。 例如,在对科普产品开发和利用这一要素的评估中,涉及科普创作人数百万人、科普作品发行量百万人、科普产业化(科普示范基地数百万人)等多项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最后确定个或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科普产品利用和开发的综合指标,变量数减少,并达到一定的可信度,就容易进行科普效果的评估。 [编辑]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编辑]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回归分析的概念和分析

第七章回归分折 讨论随机变量与非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称回归分析;讨论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称相关分析.关于这两种问题,或统称回归分析,或统称相关分析都能够. 然而,自然界的众多的变量间,还有另一类重要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关关系.例如,施肥量与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虽不能用函数关系来描述,但施肥量与产量有关系,这种关系确实是相关关系,又比如,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也是相关关系,尽管人的身高不能确定体重,但总的讲来,身高者,体也重些,总之,在生产斗争与科学实验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上,即使是具有确定性关系的变量间,由于实验误差的阻碍,其表现形式也具有某种的不确定性. 回归分折方法是数理统计中一个常用方法,是处理多个变量之

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它不仅提供了建立变量间关系的数学表达---通常称为经验公式的一般方法,而且还能够进行分析,从而能判明所建立的经验公式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经验公式达到预测与操纵的目的.因而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回归分析要紧涉及下列内容: (1)从一组数据动身,分析变量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建立这些变量 之间的关系式(回归方程),并对关系式的可信度进行统计检验; (2)利用回归方程式,依照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预测或操纵男一个变量的取值; (3)从阻碍某一个变量的许多变量中,推断哪些变量的阻碍是显著 的,哪些是不显著的,从而可建立更有用的回归方程, (4)依照预测和操纵所提出的要求,选择试验点,对试验进行设计. 我们在本章,重点讨论一元线性回归,对多元回归只作简单地介绍. §1 一元线性回归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要考察的是:随机变量Y与一个一般变量x之间的联系。 对有一定联系的两个变量: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高中哲学原理:矛盾观(原理+方法论)

矛盾观(对立统一、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在一定条件下,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子啊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运用:中心、关键、核心、突破口、主攻方向、重点、 首要任务) 2)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运用:围绕中心展开其他工作) 5.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运用:主流、主体、优势、本质、性质、大局、利弊、) 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 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哲学矛盾原理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含义原理方法论。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注意:这里的全面看问题是看到矛盾双方)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应用举例】通常看到“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成就和困难”等反义词;既…又…、同时…、但是…。 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注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任意夸大) 【错误倾向】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害怕困难的做法。 【应用举例】解决困难问题;迎难而上;讳疾忌医、“世外桃源、万事如意、十全十美”。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特殊性含义及其表现: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作用: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③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错误倾向】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问题;反对将理论或经验生搬硬套地应用。 【应用举例】事物之间有差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利用本地特色(特殊)资源、走中国(地方)特色道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病异治; 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方法论:(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此原理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 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

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