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

第一节前置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

一、前置放大器

1.前置放大器的功能与主要性能

在歌舞厅、会堂以及家庭等场合,广泛使用的放大器分为音频放大器(亦称声频放大器)TAV放大器(视听放大器)两类。音频放大器又分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两种,它们只接收、放大、处理音频信号;而AV放大器可以接收、放大、处理音频和视频信号。在音频放大器中,前置放大器(又称电压放大器、控制放大器)的作用是对它的输入各种音频节目源信号进行选择和放大,并调整输入信号的频响、幅度等,以美化音质。功率放大器则是将前置放大器送来的信号进行无失真的单纯功率放大,以推动扬声器放音。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可以独立装成两台机器,也可以组装在一台机器内。组装在一起的称为综合功率放大器或综合放大器港台或市场上则称为合并式功放,而把分开做成两台机器的有时又称为前级和后级功放。

①对各种节目源信号(如激光唱机、电唱机、调谐器、录音机或传声器)进行选择与处理;

②将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到0.5-1V,以推动后续的功率放大器;

③进行各种音质控制、以美化音色。

因此它的控制旋钮多、性能高,对改善整个音响系统的性能,提高音质、音色,以高保真的指标对音频信号进行切换、放大、处理并传递到功放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地位和重要性相当于调音台,因为它的输入接自各种节目源信号,它的输出传输给功放和扬声器放大器也可以说是整个音响系统的控制中心。显然,在设计和选用音响系统设备时,采用前置放大器就不必再用调音台,或者反之,采用了调音台就不必选用前置放大器。从结构、能以及功能来说,前置放大器要比调音台简单些。

2.前置放大器的主要性能

前置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失真度、信噪比、频率响应、转换速率(SR)、输入阻抗和动态范围等。

①失真度。失真包括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等,当然其值越小越好。作为高保真前置放大的最低要求,其谐波失真应≤0.5%。目前,前置放大器的指标可做得很高。谐波失真一般能做到小于0.01%,瞬态互调失真大多在0.05%以下。

②信噪比。其值越大越好。作为高保真前置放大器对宽带信噪比的最低要求为≥50dB,现在做到90dB以上也不难了。

③频率响应。作为高保真前置放大器对频响的最低要求为40-1600Hz,允差≤±1.5dB,现在一般能做到20-20000Hz、通带内平直、正负不超过0,1%。

④其他要求。除了以上三个最主要指标外,还有许多指标,如要求转换速率(SR)快、动态范围大、各控制电路特性好、整机对电源和温度的变化影响小、工作稳定等。对于输入阻抗,目前国内外都有规定,以实现输入阻抗的匹配。

二、功率放大器种类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前置放大器输出的音频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推动后接的扬声器发声。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分类有:

1.按其输出级与扬声器的连接方式分为:

①变压器耦合输出电路:这种力式由于效率低、失真大等,在高保真功放中已极少使用,大都使用如下的几种无输出变压器方式。

②0TL电路:0TL是英文Output Transf0mer Less的缩写,它是一种输出级与扬声器之间采用电容耦合的无输出变压器方式。

③OCL电路:OCL是英文Output Capacitor Less的缩写,是一种输出级与扬声器之间不用电容而直接耦合的方式。

④BTL电路:BTL是英文Balancel Transf0mer Less的缩写,称为平衡式无输出变压器电路,或称为桥式推挽功率放大电器,其输出级与扬声器之间以电桥方式连接。

2.按功率管的偏置或工作状态分

①甲类:又称A类,是在输入正弦波电压信号的整个周期中,功率管都导通的一种工作状其特点是失真小,但效率低、耗电。

②乙类:又称B类,管子只导通半个周期,另一半周期截止。其特点是输出功率大,效率高但,失真较大,故不大适合对失真要求高的场合。

③甲乙类:又称AB类,即管子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但不足一个周期,有一小段时间截对于乙类或甲乙类功率放大器,为取得不失真的信号输出,必须采用由两只管子组成的推大电路形式。

④丙类和丁类,丙类是管子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大部分时间截止的工作状态;丁类又称开关式工作状态,即管子工作饱和导通和完全截止的两种开关状态。

⑤其他新方式:为了让功率放大器兼有甲类放大的低失真和乙类放大的高效率,除了甲乙类外,近来还出现一些新型功率放大电路。例如:“甲”类”(A+类)电路、“新甲类”(新A 类)电路、“超甲类”(超A类)电路等。这些电路的称呼不同,但所采取措施的目的,一是设法使晶体管不工作在截止状态(即没有开关过程)以减小失真,二是设法使晶体管的工作点随信号大小滑动(即动态偏置)以提高效率。

3.按所用的放大器件可分

①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②晶体管功率放大器(包括场效应管功率放大器)。

③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包括厚膜集成功率放大器)。

现在,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的功率放大器占有主导地位,但在高保真放声系统中,电子管功率功放仍存有一席一地。电子管功放的缺点是功耗大,体积及重量大,效率低,但其动态范围大,对信号过荷承受能力明显优于晶体管功放,而且其负反馈不深,因此一般不存在瞬态互调失真。而晶体管功放的开环增益大,其优良的电声指标是依靠深度负反馈来达到,致使容易生瞬态互调失真。因此,电子管功放的音色比较纯美,而晶体管功放存在一种所谓“晶体管声或“金属声”,使声音有些发硬,发刺。为此晶体管功放作了不少改进,如出现无负反馈电路、纯DC(直耦)电路等,以改善音质。

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与晶体管功放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功率放)电路。

常用的OTL电路、OCL电路和BTL电路的简化电路原理图它们的主要区别在输出电路上。OTL电路是对早期的变压器输出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改进而发展来的,它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电容耦合与扬声器相连,VT1和VT2为特性相近的NPN管和PNP管。VT3为推动放大级,R为其集电极负载电阻。当输入处于信号负半周时,VT3集电极电位(即VT1,VT2的基极电位)升高,于是VT1导通,VT2截止。电流由电源+Y CC经VT1和C流过R L,在负载R L上输出正半周电压。这时电容C充电。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VT3集电极电位降低,于是VT1截止,VT2导通,电容C通过VT2对R L放电,提供负半周输出电压;结果在负载上得到一个与输入反相的输出正弦波信号。在C容量足够大时,C上的充放电电压的变化很小。显然,上述的VT1、VT2作在工类状态,如需工作在甲类或甲乙类,可通过改变VT1、VT2基极偏置实现。

电路采用正、负两组电源,通常取E C=E e=1/2V cc OCL电路本质上与OTL电路相同,只是它少了一个输出电容C,因此使其低频率响应和失真度有所改进。无论是使用单电源

V CC供电的OTL电路,还是使用负两组电源E C和E e(E C=E e=1/2V cc)供电的ocl电路,在负载(扬声器)R L上的最大输出电压的半日峰值(不考虑管压降)均为1/2V cc,因此它们

的最大可能输出功率为:

为了在较低电源电压下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可以采用BTL电路。它由两对互补对称电路组成,负载R L接在两个互补对称电路的输出端之间,与OCL电路一样呈直接耦合,故频响较好、保真度高。而且与OTL电路一样可在单电源下工作。

在OTL或OCL电路中,两个输出管都是轮流工作的。当VT1在“推”时,VT2在休息;而T2在“挽”时,VT2在休息。亦即“推”和“换”不是同时工作的,它们只是在不同的半周里补信号。在BTL电路中,VT3在扬声器一端“推”时,VT4则在扬声器另一端“挽”;在VT2对扬声器一端“挽”时、VT3则在扬声器另一端“推”。也就是说,如果在两个输人端加人反相的正弦信号,由于VT1、VT4和VT2、VT3轮流导通,则在负载R L上获得一个完整的正弦波。而且,输出电I cm比OTL大一倍,即I cm=V cc/R L,故BTL电路最大输出功率为:可见,BT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OTL电路的4倍。

三、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很多,有输出功率、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输出阻抗、阻尼系数等,其中以输出功率、频率响应、失真度三项指标为主。

1.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是指功放输送给负载的功率,以瓦(W)为基本单位。功放在放大量和负载一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的大小山输入信号的大小决定。过去,人们用额定输出功率来衡量输出功率,现在由于高保真度的追求和对音质的评价不一样,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许多名目的功率称呼,应当注意。

(1)额定输出功率(RNS)。额定输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谐波失真指标内,功放输出的最大功率。应该注意,功放的负载和谐波失真指标不同,额定输出功率也随之不同。通常规定的谐效失真指标有1%和10%。

由于输出功率的大小与输入信号有关,为了测量方便,一般采用连续正弦波作为测量信号的测量音响设备的输出功率。通常测量时给功放输入频率为1000Hz的正弦信号,测出等阻负电阻上的电压有效值V有效,此时功放的输出功率P可表为

R L为扬声器的阻抗。这样得到的输出功率,实际上为平均功率。当音量逐渐开大时,功放开始过载,波形削顶,谐波失真加大。谐波失真度为10%时的平均功率,称为额定输

出功率,亦称最大有用功率或不失真功率。

(2)最大输出功率。在上述情况下不考虑失真的大小,给功放输人足够大的信号,并将音量和音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时,功放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称为最大输出功率。额定输出功率(即最大有用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是我国早期音响产品说明书上常用的两种功率。通常最大输出功率是额定功率的2倍。

但是,在放音时却有这样情况,两台最大有用功率及扬声器灵敏度都差不多的功放,在试听交响乐节目时,当一段音乐从低潮过去以后突然来一突发性的打击乐器声,可能一台功放能在瞬间给出相当大的功率,给人以力度感,另一台功放却显得底气不足。为了标志功放这种瞬间间的突发性输出功率的能力,除了测量上述的最大有用功率和最大输出功率之外,有必要测量功放的音乐输出功率和峰值音乐输出功率。才能全面地反映功放的输出能力。

(3)音乐输出功率(MPO)。音乐输出功率是指功放工作于音乐信号时的输出功率,亦即在输出失真度不超过现定值的条件下,功放对音乐信号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音乐输出功率(MPO)和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的测量标准,国外各厂家一般都有各自的测量方法。通常用模拟音乐、语言的信号输入功率放大器来进行测量,这种测量称为“动态”测量,因此音乐输出功率是一种”动态指标”。一般认为,这种动态指标能较好地说明听音评价结果。通常音乐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4倍。

(4)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它通常是指在不计失真的条件下,将功放的音量和音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时,功放所能输出的最大音乐功率。峰值音乐功率不仅反映了功放的性能,而且能反映功放直流电源的供电能力。一般来说,某一功放的上述几个输出功率有如下关系:峰值音乐输出功率>音乐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有用功率(额定输出功率)。通常,峰值音乐输出功率是额定输出功率的8-10倍,但无统一定论。

由于音乐输出功率和峰值音乐输出功率尚无统一国际标准,而且各厂家的测量方法不尽相同,这给各种功放的比较和选配带来一定困难。而且,有的厂家为了销售目的还有夸大数值之歉。

2.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功率放大器对声频信号各频率分量的均匀放大能力。频率响应一般可分为幅度频率响应和相位频率响应。幅度频率响应表征了功放的工作频率范围,以及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幅度是否均匀和不均匀的程度。所谓工作频率范围是指幅频响应的输出信号电平相对于1000Hz信号电平下降3dB处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在工作频率范围内,衡量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坦,或者称不均匀度一般用dB 表示。例如某一高保真功放

的工作频率范围及其不均匀度表示为:20Hz-50kHz,±1dB。

相位频率响应是指功放输出信号与原有信号中各频率之间相互的相应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产生相位畸变。通常,相位畸变对功放来说并不很重要,这是因为人耳对相让失真反应不很灵敏的缘故。所以,一般功放所说的频率响应就是指幅度频率响应。

目前,一般家用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为20Hz-20kHz;专业用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率范围为0-40kHz;现代高级功率放大器的频响范围甚至达到了0-800kHz。

3.失真

失真是指重放的声频信号波形发生不应有的变化。失真有谐波失真、交叉失真、削波失真、相位失真和瞬态失真等。

(1)谐波失真。谐波失真是由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元件引起的,这种非线性会使声频信号产生许多新的谐波成分。其失真大小是以输出信号中所有谐波的有效值与基波电压的有效值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谐波失真度越小越好。

谐波失真与频率有关。通常在1000Hz附近,谐波失真量较小,在频响的高、低端,谐波失真量较大。谐波失真还与功放的输出功率有关,当接近于额定最大输出功率时,谐波失真剧增大。目前,优质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频范围内的总谐波失真一般小0.1%;优秀功放谐波失真值大多在0.03%-0.05%之间。

(2)互调失真。当功放同时输入两种或两种以上频率的信号时,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在输出端端会产生各频率以及谐频之间的和频和差频信号。例如,200Hz低音管信号和,600Hz 的小提琴信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400Hz(差信号)和800Hz(和信号)这两个微弱的互调失真信号。由于互调失真信号与自然乐器信号没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使人察觉,在比较小的互调失真度时就可以听出来,令人生厌。因此,降低互调失真是提高音响音质的关键之一。

(3)交叉失真和削波失真。交叉失真又称交越失真,是由于功率放。

功放管的起始导通非线性造成的,它也是造成互调失真的原因之一。削波失真是功放管饱和时,信号被削波,输出信号幅度不能进一步增大而引起的一种非线性失真。削波失真会使声音变得模糊而且抖动。削波失真是无法消除的,只有在聆听音乐时注意不要使放大器达到满功率极限。

(4)瞬态失真和瞬态互调失真。瞬态失真又称瞬态响应,它是指功放对瞬态信号的跟随能力。打击乐器(如鼓、钹、铃等)、敲击乐器(如木琴、扬琴等)、弹奏乐器(如钢琴、琵琶等),都能产生猝发声脉冲,即瞬态信号。当瞬态信号加到放大器时,若放大器的的瞬态响

应差,放大器的输出就跟不上瞬态信号的变化,从而产生瞬态失真。功放的瞬态响应主要决定于放大器的频率范围,这就是高保真放大器将工作频率范围做得很宽的主要原因之一。

瞬态互调失真是现代声频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由于功率放大器往往加入大环路深度负反馈,而且在其中一般都加入相位滞后补偿电容,因此在输入瞬态信号时,造成输出端不能立即达到最大值,使输入级得不到应有的负反馈电压而出现瞬态过载,产生很多新的互调失真量。由于这些失真量是在瞬态产生的,所以叫做瞬态互调失真。瞬态互调失真是晶体管功放电路和集成功放电路产生所谓“晶体管声”、使其音质不及电子管功放的重要原因。

4.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功放输出的各种噪声(如交流声、白噪声)电平与输出信号电平的比值的分贝数。信噪比的分贝值越高,说明功放的噪声越小,性能越好。一般要求在50dB以上,优质功放在放唱片时的信噪比大于72dB。

5.输出阻抗和阻尼系数

功放输出端对负载(扬声器)所呈现的等效内阻抗,称为输出阻抗,阻尼系数则是指功放给扬声器的电阻尼的大小。由于功放电路的输出阻抗是与扬声器并联的,相当于在扬声器音圈两端并联一个很小的电阻,它会使扬声器纸盆的惯性振荡受到阻尼。功放的输出阻抗越小,对扬声器的阻尼越大,因此常用阻尼系数来描述功放电路对扬声器的阻尼程度。阻尼系数定义为扬声器阻抗与功放输出阻抗(合音箱线电阻)之比,即

扬声器阻抗(R L)

阻尼系数DF =

功放输出阻抗Z0+音箱线电阻r 可见功放的输出阻抗越小,阻尼系数DF越大,表示功放使扬声器不能作自由振荡的制动能力(即阻尼能力)越强。但是阻尼系数也不是越大越好,对于一种音箱通常有其最佳值(厂家可提供此值)。从所感上说,阻尼系数太大(称为过阻尼),会使声音发于;而阻尼系数太小(称为欠阻尼或阻尼不足),因振荡拖尾较长,会使低音变得混浊不清,失真增大。

一般地说,对于家用高保真晶体管功放,阻尼系数取15-100为宜。对于专业用功放,阻尼系数直在200-400或更高。

四、功率放大器的使用

1.一般注意事项

①在系统连接时和在电源插头插上之前,应使电源开关关掉。开机时宜将音量旋钮调到员小,以防输入信号过大造成扬声器损坏。

②应选用足够粗的多股线作音箱线,以保证功放的线路损耗尽可能小,阻尼系数足够大。

③功放的输出端与音箱连接时应注意极性。通常功放输出的“+”端(或红色)接场场的“+”端,“-”端(或黑色)接扬声器“-”端。必须注意,功放的“+”输出端不能接地,也不能与另一功放的“+”输出端直接相连(功放输出端之间不能并联或串联)。

④功放的风扇进风口和排风口不要堵塞,为此不要将功放放在床上、沙发、地毯等上面以免阻碍正常空气流通。也不要放置在炉子、空调等发热装置的周围。

⑤专业用功放很多做成双声道(双功放)。为此,有几种工作方式。其一为立体声(双声道)工作方式,此时机上方式选择开关置“STEREO”位置,于是两个声道功放分别独立工作,其二为并接(即两功放相同输入)工作方式,此时机上方式选择开关置于PARALLEL 位置;其三为桥接单声道工作方式。此时方式选择开关置于BRIDCE位置,于是功放两个声道可以桥接,构成功率更为强大的单声道功放。

⑥在音响系统中,应先开调音台及其他设备的电源,最后开功放的电源;关机则按相反顾序操作,先关功放电源,后关其他设备电源。

2.保护电路

专业用功放往往具有多种保护电路。常见的保护电路有:

①过热保护。在正常情况下,机内风扇将保持功放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如果某一道的散热器温度达到80℃(例如进气受阻或空气过滤网被堵),此时功放过热保护电路动,自动切断所接负载,同时面板上温度(T emp)指示灯(红色)点亮。当温度下降到70-75℃时,电路会H动恢复正常运行。

②短路保护。如果输出短路,即使有信号输入,仍无输出信号,此时短路保护电路会比正常输出电流过大时更为灵敏地进行保护,以保护功放输出管。在短路保护时,面板上的削波(Clip)指示灯点亮(在工作中,如果削波指示灯闪烁,表明处于削波临界状态,应减小增益)。

③直流(DC)保护。如果功放输出端检测到直流电压,则在其输出的直流保护用继电器立即断开,以保护后接的音箱,同时“DC”红色指示灯点亮。

④开机/关机保护。开机时扬声器并不立即接通,而是延迟约而3-5s,电路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后扬声器才接通。关机时。扬声器与关机信号同步断开,故开/ 关机都不会听到冲击声或爆破声。

五、功率放大器的选购

功率放大器的选购,除了应依照选购录间卡座、CD唱机等音响设备的一般原则之外(如

使用目的和要求、与现有组合音响其他部相配合、经济实力、外观、功能等),还可着重从下述的三个方面进行挑选。

首先,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莫过于从其说明书上去分析比较,其中尤以输出功率、总谐失真和频率响应这三项技术指标为重点。

当然,如前面所述,输出功率有音乐功率和连续功率(或额定功率)之不同。现在市面上述少功率放大器乃至录音机、为了招人注意,常以数百瓦甚至上千瓦标榜,因此不能看重这大了的数字,在选购时应以连续功率(RMS)或额定输出功率为依据。显然,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越大,它的频响越宽以及总谐波失真越小,说明这台功率放大器的品质越好。

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也与动态范围有关。一般来说,功率放大器的频响宽度越大范围就越宽。频率范围的低频端数字越小,表示低音音响效果越丰满;高频端数值越大,表高音效果越理想。通常,功率放大器的频响宽度能做到30-20000Hz,如能做到30-25000Hz示。已是颇佳的产品了。

其次,是通过观察线路对功放的性能进行分析。在观察线路时,首先看电源供电部分的造。前置放大器的供电电源若经过精密的电子稳压,表示它的信噪比较高,供电的电源电压越高,则象征输入过荷特性越好。左、右声道分别独立供电要胜于单一供电。

在功率放大电路方面,通常电源变压器的体积越大越好(以同样的变压器而言),而电源滤波器的数值越大越好。与前置放大器电路一样,左、右声道独立供电比单一组供电好。较高级的设计、甚至连推动级与输出级也是独立的。

在整机电路结构形式方面,目前大多数功率放大器采用全部直接耦合、全对称式的电路形式。一般来说,OCL电路要比OTL好;同是OCL电路,则全对称式要比半对称式的好,至于相类似的线路,虽然不能一下子分出它们的高低,但可以从补偿电容数值的大小以及数量的多少去推测其相位特性是否良好,以及稳定性的忧劣。如果补偿电容既大又多,即使它有很胝的失真率,但放音效果必然缺乏生动感,因为这种补偿电容的副作用起到“相位延迟”,故该电容的容量越小越妙。

功率放大器的保护电路并非越复杂越好,如果只串接一只保险丝便足以令该机不致在意外时受到损坏,就是上佳的设计。因为不论电压或电流感应或保护电路,都会对放音质量构成不良影响。

最后,凭耳朵试听。一部谐波失真只有0.05%的功放,并不一定会有良好的音质。因为谐波失真是对正弦波而言,但音乐信号要比正弦波复杂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谐波失真极低的功放,不一定悦耳的缘故,更不用说与扬声器的配合了。因此,耳朵试听是最后的、也是决

定性的环节。

生产专业功放比较有名的厂家有EAW、CROWN(皇冠)、CREST(高峰)、QSC等,都是美国的品牌,还有百威、JBL、EV、YAMAHA、MASTER(玛斯特)、MONTARBO((蒙特宝)等品牌,质量也不错。国内功放也有不错的产品,可用来与国外的中、高档音箱相配合。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而价格比进口同类功放低得多。应该指出,由于专业音响设备与家用音响设备在设计思想上较大的不同,因此家用功放(包括Hi-Fi功放)是不能用于专业音响系统的。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指导老师:李锡华,叶险峰,施红军 成绩:________ 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分析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方法,了解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3、掌握放大电路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4、理解射极电阻和旁路电容在负反馈中所起的作用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元件参数选取方法,掌握单级放大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个阻容耦合单级放大电路 已知条件:=+10V cc V , 5.1L R k =Ω,10,600i S V mV R ==Ω 性能指标要求:30L f Hz <,对频率为1kHz 的正弦信号15/,7.5v i A V V R k >>Ω 2.设计要求 (1)写出详细设计过程并进行验算 (2)用软件进行仿真 3.电路安装、调整与测量 自己编写调试步骤,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4.写出设计性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参数计算 共射放大电路

(一).电路电阻求解过程(β=100) (没有设置上课要求的160的原因是因为电路其他参数要求和讲义作业要求基本一样,为了显示区别,将β改为100进行设计): (1)考虑噪声系数,高频小型号晶体管工作电流一般设定在1mA 以下,取I c =1mA (2)为使Q 点稳定,取2 5 BB CC V V =,即4V, (3)0.7 3.3BB E E V R k I -≈=Ω,恰为电阻标称值 (4)2 12 124:3:2 CC BB R V V V R R R R ==+∴= 取R 2为R i 下限值的3倍可满足输入电阻的要求,即R 2=22.5k , R 1=33.75k ; 1121 10=0.1,60,40cc B B V V IR I mA R K R K IR -== =Ω=Ω由 综上:取标称值R1=51k ,R2=33k (5) 25T T e E C V V r I I =≈=Ω (6)从输入电阻角度考虑: , 取(获得4V 足够大的正负信号摆幅)得: 从电压增益的角度考虑: >15V/V,取得 : ; 为 (二).电路频率特性 (1) 电容与低频截止频率 取 ;

TDA2030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案

TDA2030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设计 一、设计题目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 二、给定条件字串5 设计一款额定输出功率为10 ~ 20W的低失真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要求电路简洁,制作方便、性能可靠。性能主要指标: 字串3 输出功率:10 ~ 20W (额定功率); 字串9 频率响应:20Hz ~ 100kHz ( < 3dB 字串6 谐波失真:w 瑶(10W,30Hz~20kHz ); 字串9 输出阻抗:< 0.16 Q字串4 输入灵敏度:600mV (1000Hz,额定输出时) 三、设计内容 1 ?根据具体电路图计算电路参数字串8 2?选取元件、识别和测试。包括各类电阻、电容、变压器的数值、质量、电器性能的准确判断、解决大功率放大器散热的问题。字串5 3 ?了解有关集成电路特点和性能资料情况 字串5 4?根据实际机壳大小设计1:1印刷板布线图字串3 5 ?制作印刷线路板

字串4 6 ?电路板焊接、调试(调试步骤可以参考《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 字串2 导书》有关放大器测试过程字串5 7?实训期间必须遵守实训纪律、听从老师安排和注意用电安全。 四、功率放大电路的测试基本内容 字串6 注意:将输入电位器调到最大输入的情况。 字串2 1测量输出电压放大倍数Au字串7 测试条件:直流电源电压14v,输入信号1KH z 70 mv (振幅值100mv),输出负载电阻分另为4Q 和8Q O 字串3 字串4 2.测量允许的最大输入信号(1KH z)和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字串5 测试条件:①直流电源电压14v,负载电阻分别为4 Q和8 Q O 字串3 ②直流电源电压10v,负载电阻为8Q O

音频小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音频小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1 选题背景 在现在的时代我们的身边有着各种各样对于声音放大的需求,如麦克风,及一些音像设备中是最常见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音质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恶劣的音质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就如同噪音一样,在对音质进行调整中,对其放大是很重要的内容,音频放大电路就是在保持原声的基础上对声音进行放大,对声音中小信号的放大在音频放大电路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对小信号的放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获得对较弱的原声的放大,对较弱的音频进行放大后可以更好的去分析这个音频信号,对于科学研究和电子产品的开发很有帮助,也可以充分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1.1指导思想 “放大”的本质是实现能量的控制,即能量的转换:用能量比较小的输入信号来控制另一个能源,使输出端的负载上得到能量比较大的信号。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放大的前提是传输不失真。通过NE5532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对相应的电阻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达到对放大倍数的要求,对输出部分串电阻来达到对输出电阻的要求。 1.2 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NE5532两级电路放大方法,用运算放大器作音频前置放大电路。其优点是体积小、噪音低、功耗小、一致性较好。利用运算放大器可取得很深的负反馈,同时提高不失真输出,使信号失真度在1%以下。 方案二:采用NE5532一级放大方法,优点是所用资源少,更加的简便,缺点是不稳定,电流过大,故予以否定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一 1.3 基本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音频小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具体要求如下: ≥1000;(40分) (1)放大倍数A V (2)通频带20Hz~20KHz;(40分) ≥1MΩ;输出电阻R O=600Ω;(10分)(3)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说明:设计方案和器件根据题目要求自行选择,但要求在通用器件范围内。 测试条件:技术指标在输入正弦波信号峰值Vpp=10mv的条件进行测试(输入输出 电阻通过设计方案预以保证),设计报告中应有含有详细的测试数据说明设计结 果。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语音放大器的设计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 焊接电路板,实现设计目标 3、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4、 为下一个综合实验——语音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二、技术指标 1、 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输出电压 Uo = ±12V ,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 = 1A 。 3、 输出纹波电压 ΔUop-p ≤ 5mV , 稳压系数 S U ≤ 5×10-3 。 4、 选作:加输出限流保护电路。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T 、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基本框图如下。各部分作用: 1、电源变压器:降低电压,将220V 或380V 的电网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幅值。 2、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源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有很大的交流分量。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 整流 电路 U i U o 滤波 电路 稳压 电路 电源 变压器 ~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中 的交流成分滤出,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负载电流较小的多采用电容滤波电路,负载电流较大的多采用电感滤波电路,对滤波效果要求高的多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复杂滤波电路。 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不同R L C的输出电压波形 4、稳压电路:利用自动调整的原理,使输出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稳定,即输出电流电压几乎不变。 常用的稳压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压管稳压电路,二是串联型稳压电路。二者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稳压管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它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小的场合。串联型稳压电路是利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原理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集成稳压电源事实上是串联稳压电源的集成化。实验中为简化电路,我们选择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作为电路的稳压部分。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是指这类集成稳压器只有三个管脚输出电压固定,这类集成稳压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78××系列,78标识为正 输出电压,××表示电压输出值。另一类是79××系列,79表示为负输出电压,××表示 电压输出值。

换能器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项目支持: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农业节水灌溉监测与控制设备研制与开发(D070600704019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2006BAD10A04)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2006BAD11B05) 微弱信号检测的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张石锐1,2,郑文刚2*,黄丹枫1,赵春江2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 200240 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97) 摘要:针对精准农业中对微弱信号检测的技术需求,论文设计了以电流电压转换器,仪表放大器和低通滤波器为主要结构的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结合微弱信号的特点讨论了电路中噪声的抑制和隔离,提出了电路元件的选择方法与电路设计中降低噪声干扰的注意事项。本文利用集成程控增益仪表放大器PGA202设计了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并利用微弱低频信号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字:精准农业、微弱信号检测、仪表放大器、前置放大电路 中图分类号:TN721.5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of preamplifier circuit based on weak signal detection ZHANG Shi-rui1,2,ZHENG Wen-gang2,HUANG Dan-feng1,ZHAO Chun-jiang2 (1.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of the detection of weak signal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ircuit principle of deigning preamplifier circuit whit I/V Conversion level,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level and low-pass filter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ircuit's noise suppression and is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k signal, and gave the method of choosing elements and noise reduction. Finally, gave the design of the weak signal detection pre-amplifier using the program-controlled integrat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PGA202. Key words: precision agriculture ,weak signal detection,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preamplifier 1、引言 精准农业主要是依据实时获取的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信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灌溉、施肥、喷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药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信息的准确获取取决于可靠的生物传感技术。如常规精准灌溉主要关注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利用这些参数的变化控制对农作物的灌溉,而作物自身产生的一些信号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其自身的生理状况,通过检测这些信号控制灌溉可以使灌溉更精确。目前精准灌溉技术正朝着以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理信息相结合为控制依据的方向发展,为此各种生物传感器如植物电信号传感器、植物茎流传感器等应运而生。但一般作物自身生理状况产生的信号极其微弱,往往电流信号只能达到纳安级,电压信号也只能达到微伏级。为有效的利用这些信号,应首先对其进行调理,本文根据植物生理信号的特点设计了适合此类微弱信号检测的前置放大电路。 2、电路基本结构 生物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一般为频率较低的微弱信号,检测不同的植物生理参数,可能得到电压或电流信号。对于电流信号,应首先把电流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通过放大电路的放大,最后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混杂在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的整体结构如图1。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研究探索型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习手工焊接和电路布局组装方法。 3、提高电子电路的综合调试能力。 4、通过myDAQ 来分析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也即音响系统放大器,用于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放大。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作为音响系统中的放大设备,它接受的信号源有多种形式,通常有话筒输出、唱机输出、录音输出和调谐器输出。它们的输出信号差异很大,因此,音频功放电路中设置前置放大级以适应不同信号源的输入。 为了满足听众对频响的要求和弥补设置了音调控制放大器,希望能对高音、低音部分的频率特性进行调节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响应不足,。 为了充分地推动扬声器,通常音响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能输出数十瓦以上功率,而高级音响系统的功放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几百瓦以上。 扩音机的整机电路如下图所示,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装 订 线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级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较低。前置放大级的性能对整个音频功放电路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小噪声,前置级通常要选用低噪声的运放。 由A1组成的前置放大电路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同相输入比例放大器。 理想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23 1R R A vf + = 输入电阻:1R R if = 输出电阻:0of =R 功率放大级: 对于功率放大级,除了输出功率应满足技术指标外,还要求电路的效率高、非线性失真小、输出与音箱负载相匹配,否则将会影响放音效果。 集成功率放大器通常有OTL 和OCL 两种电路结构形式。OTL 功放的优点是只需单电源供电,缺点是输出要通过大电容与负载耦合,因此低频响应较差;OCL 功放的优点是输出与负载可直接耦合,频响特性较好,但需要用双电源供电。(实验室提供本功能模块) 本实验电路的功率放大级由集成功率器件TDA2030A 连成OCL 电路输出形式。 TDA2030A 功率集成电路具有转换速率高,失真小,输出功率大,外围电路简单等特点,采用5脚塑料封装结构。其中1脚为同相输入端;2脚为反相输入端;3脚为负电源;4脚为输出端; 5脚为正电源。 功放级电路中,电容C15、C16用作电源滤波。D1和D2为防止输出端的瞬时过电压损坏芯片的保护二极管。R11、C10为输出端校正网络以补偿感性负载,其作用是把扬声器的电感性负载补偿接近纯电阻性,避免自激和过电压。 图中通过R10、R9、C9引入了深度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由于接入C9,直流反馈系数F ′=1。对于交流信号而言,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 电路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 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模拟电路实验箱 5、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 B ≈ 2 11B B CC B R R U R +?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I E = E BE B R U U -≈Ic U CE = U C C -I C (R C +R E )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 E = 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 B 、U C ,记入表2—1中。 表2—1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 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 60 2 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 E E R U 或I C =C C CC R U U -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定义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一节学习要求 第二节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恒流源 第三节差分式放大电路 第四节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第五节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第六节场效应管简介 第一节学习要求 1. 掌握基本镜象电流源、比例电流源、微电流源电路结构及基本特性。 2. 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的定义与特点。 3. 掌握基本型和恒流源型差分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特点,会熟练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熟悉四种电路的连接方式及输入输出电压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4. 熟练分析差分放大器对差模小信号输入时的放大特性,共模抑制比。会计算A VD、R id、 R ic、 R od、 R oc、K CMR。 5.熟悉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一般电路结构。 学习重点:

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难点: 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的分析 集成电路简介 集成电路是在一小块 P型硅晶片衬底上,制成多个晶体管 ( 或FET)、电阻、电容,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集成电路在结构上的特点: 1. 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2. 为克服直接耦合方式带来的温漂现象,采用了温度补偿的手段 ----输入级是差放电路。 3. 大量采用BJT或FET构成恒流源 ,代替大阻值R ,或用于设置静态电流。 4. 采用复合管接法以改进单管性能。 集成电路分为数字和模拟两大部分。 返回 第二节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恒流源 一、基本镜象电流源

电路如图6.1所示。T1,T2参数完全相同,即 β1=β2,I CEO1=I CEO2 ,从电路中可知V BE1=V BE2,I E1=I E2,I C1=I C2 当β>>2时, 式中I R=I REF称为基准电流,由上式可以看出,当R确定后,I R就确定,I C2也随之而定,我们把I C2看作是I R的镜像,所以称图6.1为镜像恒流源。 改进电路一: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王剑晓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电03 王剑晓 2010010929 单管放大电路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直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3)了解直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动态特性的影响; (5)掌握信号源内阻R S对放大电路频带(上下截止频率)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与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课本P77所示。 图中可变电阻R W是为调节晶体管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 将图中基极偏置电路V CC、R B1、R B2用戴维南定理等效成电压源,得到直流通路, 如下图1.2所示。其开路电压V BB和内阻R B分别为: V BB= R B2/( R B1+R B2)* V CC; R B= R B1// R B2; 所以由输入特性可得: V BB= R B I BQ+U BEQ+(R E1+ R E2)(1+Β) I BQ; 即:I BQ=(V BB- U BEQ)/[Β(R E1+ R E2)+ R B]; 因此,由晶体管特性可知: I CQ=ΒI BQ; 由输出回路知: V CC= R C I CQ + U CEQ+(R E1+ R E2) I EQ; 整理得: U CEQ= V CC-(R E1+ R E2+ R C) I CQ; 分析:当R w变化(以下以增大为例)时,R B1增大,R B增大,I BQ减小;I CQ减 小;U CEQ增大,但需要防止出现顶部失真;若R w减小变化相反,需要考虑底部 失真(截止失真); (2)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做出电路的交流微变等效模型: 则: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研究探索型实验 同组学生: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习手工焊接和电路布局组装方法。 3、提高电子电路的综合调试能力。 4、通过myDAQ 来分析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也即音响系统放大器,用于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放大。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作为音响系统中的放大设备,它接受的信号源有多种形式,通常有话筒输出、唱机输出、录音输出和调谐器输出。它们的输出信号差异很大,因此,音频功放电路中设置前置放大级以适应不同信号源的输入。 为了满足听众对频响的要求和弥补设置了音调控制放大器,希望能对高音、低音部分的频率特性进行调节扬声器系统的频率响应不足,。 为了充分地推动扬声器,通常音响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能输出数十瓦以上功率,而高级音响系统的功放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几百瓦以上。 扩音机的整机电路如下图所示,按其构成,可分为前置放大级,音调控制级和功率放大级三部分。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桌号 装 订 线 点名册上的序号 前置 放大级 音调控制 放大级 功率 放大级

前置放大电路: 前置放大级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较低。前置放大级的性能对整个音频功放电路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小噪声,前置级通常要选用低噪声的运放。 由A1组成的前置放大电路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同相输入比例放大器。 理想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23 1R R A vf + = 输入电阻:1R R if = 输出电阻:0of =R 功率放大级: 对于功率放大级,除了输出功率应满足技术指标外,还要求电路的效率高、非线性失真小、输出与音箱负载相匹配,否则将会影响放音效果。 集成功率放大器通常有OTL 和OCL 两种电路结构形式。OTL 功放的优点是只需单电源供电,缺点是输出要通过大电容与负载耦合,因此低频响应较差;OCL 功放的优点是输出与负载可直接耦合,频响特性较好,但需要用双电源供电。(实验室提供本功能模块) 本实验电路的功率放大级由集成功率器件TDA2030A 连成OCL 电路输出形式。 TDA2030A 功率集成电路具有转换速率高,失真小,输出功率大,外围电路简单等特点,采用5脚塑料封装结构。其中1脚为同相输入端;2脚为反相输入端;3脚为负电源;4脚为输出端;5脚为正电源。 功放级电路中,电容C15、C16用作电源滤波。D1和D2为防止输出端的瞬时过电压损坏芯片的保护二极管。R11、C10为输出端校正网络以补偿感性负载,其作用是把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对放大 器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 1.复习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 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 态工作点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实验测试电路如下图所示:

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电路直流电流IBQ、ICQ及管子C、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和B、E 极的直流电压UBEQ。图5-2-1中的射极电阻BE1、RE2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其工作原理如下。 ○1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由图5-2-1可各,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

UB=RB2·VCC/(RB+RB2)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是一定值。 ○2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T↑→IC↑→IE↑→UE↑→UBE ↓→IB↓→IC↓ 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 图5-2-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UB=RB2·VCC/(RB+RB2) IC≈IE=(UB-UBE)/RE UCE=VCC-IC(RC+RE) 由以上式子可知,,当管子确定后,改变V CC、RB、RB2、RC、(或RE)中任一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当电路参数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主要通过RP调整。工作点偏高,输出信号易产生饱和失真;工作点偏低,输出波形易产生截止失真。但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管子将工作在非线性区,输出波形会产生双向失真。当输出波形不很大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偏低,以减小电路的表态损耗。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有两种方法(1)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路(即Ui=0),让其工作在直流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C、E间的电压,调整电位器RP使UCE稍小于电源电压的1/2(本实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第六章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本章内容简介 (一) 目标:集成元器件,构成特定功能的电子线路 (二) 侧重点不同:区别于单元电路,研究对象为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的多级直接耦合 放大电路 (三)主要内容 ?组成集成运放的基本单元电路; ?典型集成运放电路以及集成运放的主要指标参数; ?几种专用型集成运放。 (四)学习目标 ?了解电流源的构成、恒流特性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正确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简称零漂)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指 标。 ?熟练掌握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的计算,以及输出输入相位关 系。 ?了解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特点。(选讲内容) ?了解集成运放主要参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对运放性能的影响。(选讲内容) (五)参考资料说明 ?清华大学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有关章节 ?高文焕、刘润生编《电子线路基础》 ?王远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

6.1 集成运放中的电流源 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定义了电流源电路并做了分类。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电流源的定义及种类。 教学要点: 1.镜象电流源 (1). 电路组成:镜象电流源是由三级管电流源演变而来的,如图1所示。 (2)电流估算 由于两管的V BE相同,所以它们的发射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均相等。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即T2的集电极电流为 当>>1时 当R和V CC确定后,基准电流I REF也就确定了,I C2也随之而定。由于Ic2≈I REF, 我们把I REF看作是I C2的镜象,所以这种电流源称为镜象电流源。 (3)提高镜象精度 在图1中,当不够大时,I C2与I REF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减小镜象差别,在电路中接入BJT T3,称为带缓冲级的镜象电流源。如下图所示。 该电路利用T3的电流放大作用,减小了I B对I REF的分流作用,从而提高了I C2与I REF镜象的精度。 原镜象电流源电路中,对I REF 的分流为2I B 带缓冲级的镜象电流源电路中,对I REF 的分流为2I B/β3, 比原来小。 2.微电流源 镜象电流源电路适用于较大工作电流(毫安数量级)的场合,若需要减小I C2的

关于前置放大电路的方案思路

前置放大电路的思路 主要问题就在于系统中的噪声的问题。如何尽可能的有效的去掉噪声影响,是个模拟前端最关键的问题。 前端的运放的选择要求失调电流与偏置电流小,信噪比高。关于如何在模拟电路中消除或者降低这些噪声的影响,是很困难的。模拟方案都是在研究找到一种输入失调电流的补偿办法、以及补偿电容的防泄漏,输入管脚隔离和悬置,PCB的清洁屏蔽等等问题。但是温漂,电阻噪声,等等问题都很难消除。 同时,要考虑的也有电压源的纹波,有无工频干扰,电阻热噪声等等。供电电压和电流都要尽量的低,要注意场管中还要挑低噪声类型的管子,要看它的噪声系数值或者噪声图(像等高线样),这样才能选择最佳工作点。因为R是有热噪声的,但是没搞清楚这块。 模拟电路中,相应的技术总结: 第一级放大前加输入失调调零电路,给同相端可以提供几个毫伏级的电压来调整输入失调电压,减小误差。其原理就是在同相端加电阻,来分压。还有另外的一种电路,是自动调零电路,其原理是通过通电之后的积分电路,对积分电路中的电容来充电。 一般运放的失调电压都是在微伏级,失调电流在皮安级,会淹没掉微弱的光电信号。同时,每一级都放大了前一级的误差和噪声。因此,关键就是要抑制噪声和消除误差。 对于环境噪声的抑制,通过屏蔽和低通滤波电路来解决。误差,传统的方法都是通过尽可能性能优良的放大器来解决和优化这个问题。但是缺点是芯片的价格较贵。同时,可以采用T型网络的方法来减小反馈电阻,提高灵敏度和精度(《微弱电流信号检测原理与应用实例》,《pA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但是bbs上某些大牛说了T型网络其实不好)。 关于暗电流的消除!!有文章专门讲到了。 电路板和器件安装考虑,参考文献《微弱荧光信号检测放大器的低噪声设计》,《pA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里面有详细的说明。并且,如果从模拟角度考虑,更多的是对器件的要求和对电路板,电路元件工艺的要求。要求非常严格。因为,一些制作工艺上不严谨会导致电荷泄漏,电流泄漏等等。 方案1: 就是在原有的电路上加入调零电路,就是在同相端加入电阻,利用电阻分压第一级放大前加输入失调调零电路,给同相端可以提供几个毫伏级的电压来调整输入失调电压,减小误差。其原理就是在同相端加电阻,来分压。还有另外的一种电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讲解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37 38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改变时的动态特性。 2. 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 比较甲类功率放大器与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与特点。 二、实验基本原理 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导通角 o 90<θ, 效率可达到 80%,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特点: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用来放大窄带高频信号 (信号的通带宽度只有其中心频率的 1%或更小 ,基极偏置为负值,电流导通角o 90<θ,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 LC 谐振回路。 丙类功率放大器

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置电压 V BE 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直流分量 I EO (≈ I CO 在射极电阻上产生的压降来提供的,故称为自给偏压电路。当放大器的输入信号 ' i v 为正弦波时,集电极的输出电流 i C 为余弦脉冲波。利用谐振回路 LC 的选频作用可输出基波谐振电压 v c1, 电流 i c1。图 8-3画出了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极与集电极间的电流、电压波形关系。分析可得下列基本关系式: 011R I V m c m c = 式中, m c V 1为集电极输出的谐振电压及基波电压的振幅; m c I 1为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 0R 为集电极回路的谐振阻抗。 2102111212121R V R I I V P m c m c m c m c C === 39 式中, P C 为集电极输出功率 CO CC D I V P = 式中, P D 为电源 V CC 供给的直流功率; I CO 为集电极电流脉冲 i C 的直流分量。 放大器的效率η为 CO m c CC m c I I V V 1121? ?

运算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运用 班级:计算机18-4班 姓名:祁金文 学号:5011214406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特点。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 3.了解限幅放大器的转移特性以及转移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 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 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 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 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 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集成运放广泛用于模拟 信号的处理和产生电路之中,因其高性价能地价位,在大多数情 况下,已经取代了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2-=i R o V R R V R R V 1 212)1(-+=

输入电阻:Ri=R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12+=R o V R R V R R V 1 2i 12)1(-+=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0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电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差动放大电路电路图 差动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设计一个反相放大器,Au=-5V,Rf=10KΩ,供电电压为±12V。

实验五 集成功率放大器

实验五 集成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1台 (2)数字毫伏表1台 (3)模拟实验台1台 (4)数字万用表1块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阅读实验内容,对照图1-1及图1-2分析工作原理。 (2)在图1-2电路中,若Vcc=12V , RL=10Ω, 计算电路的输出功率Pom, 电源供给功率Pc 、效率η。 四、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由集成电路LM386加外围元件组成, 该电路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产品。采用8引线双列直插封装,电源电压VCC 使用范围(VCC=5-18V )、静态功耗低(VCC= 12V 时为6mA 左右),由于该集成电路外接元件少,因而在便携式无线电设备、收音机、录音机、小型放大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LM386是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集成电路,该电路内部包括由Vl 构成的射极输出器、V2、V3构成的差动放大电路、V5、V6构成的镜像电流源以及由V8、V9、V10组成互补对称电路构成的输出级。为使电路工作在甲乙类放大量状态,利用VD1、VD2提供偏置电压。该电路静态工作电流很小,约4mA-8mA 。输入电阻较高约5M Ω左右,故可以获得很高的电压增益,由于V1、V2采用截止频率较低的横向PNP 管,故几十赫以下的低频噪音很小。该电路内部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2为外部接线原理图,图中Rw 为输入衰减电位器(音量控制),信号由③脚同相端输入,②脚反相端接地。C1、C2为接在直流电源Vcc 端(⑥脚)的退耦电容,C4为输出(⑤脚)耦合电容,C5为旁路电容(⑦脚),C3为跨接在①脚与⑧)脚之间的增益控制电容。当①脚和⑧脚之间开路时,电压增益为26dB ;若在①脚和⑧脚之间接阻容串联元件,则增益最高可达46dB ,改变阻容值则增益可在26dB-46dB 之间任意选取,电阻值越小增益越大。 (虚线框测数据时不接入)。 123 4 5678增益增益-输入+输入地输出 +V 旁路LM386引脚图 音箱 8欧 黑 红 LM386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om 图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