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小学生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小学生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小学生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春夏季各种疾病。

2、增强预防春夏季传染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式:班级教授

具体教学要点:

春夏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

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晚上玩得太晚,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夏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夏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一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总之,适当运动,注意休息,动静结合,注意讲卫生,消灭室内外蚊子、苍蝇、蟑螂等,注意通风,营养均衡,多饮水,患病后即时治疗就医,要适当晒太阳,要注意保持

心理平衡,身心就会更健康。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 (芽芽班)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 持教班级:芽芽班持教幼师:钟如&钟利英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幼儿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幼儿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激发幼儿讲究卫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幼儿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兜:整洁无杂物。 9、不吃生或半熟的鸡鸭鹅及鸡蛋 10、尽量不要接触猪和鸟类。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细菌性传染病与肠道寄生虫病 同学们,炎热的夏季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由于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特别频繁,蚊蝇和细菌繁殖特别快,从而使我们身边患有肠道传染病的同学特别多。那么,在这炎热的夏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呢,从哪些方面做好预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夏季最容易发生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及易引起暴发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和粪便传播。例如,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物,饮水或食具,通过苍蝇、蚊虫等为媒介污染食物或用具,经口感染。急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在夏季如果食物或水源被严重污染,就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 (1)病原体繁殖快: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夏季湿热,是病原体繁殖最恰当的时候,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 (2)胃酸酸度低:(人体正常浓度的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季,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3)苍蝇多:夏季节苍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收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平时我们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吃了腐败变质的食品、食用了被苍蝇等害虫爬过的食品,喝了生水,吃了没有清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不洗手等都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那么,如果患有肠道传染病,它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怎么样传播呢? 病原体随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除后,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接苍蝇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除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针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我们同学自身应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传染病防治教案

传染病防治教学设计 胡市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知识,知道常见的传染病人哪些,传染途径有哪些。 2、培养学生讲究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3、了解肺结核、流腮、手足口病、结膜炎等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及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患上传染病,如流感、痢疾等。生病是很痛苦、很烦恼的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二、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流行广。 2、沙眼:是一种通过手指、手帕、毛巾、脸盆及其他公共物品传播的传染病。 3、水痘:主要发生于儿童身上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 4、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患上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 三:传染病的预防: 1、预防流感: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2、其他预防: (1)早发现、早诊断、站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将病人的衣物、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3)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彻底消毒和深埋。 (4)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等等。 (5)强化教室卫生。及时清扫,使教室、走廊整洁优雅,经常开窗,保持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新。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doc

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讲话稿)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它们相互联系,同时存在,被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具体地说,就是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二是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经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医源性传播、经垂直传播);三是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某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构成该人群每个个体的易感状态)。 二、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 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手足口病。 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红膜症),疥疮。 媒介传播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 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俗称“非典”),甲型流感(H1N1、H7N9)。 三、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勤洗手,打喷嚏与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照顾或接触患者应佩戴口罩。不吃不洁或半生食物,食用餐具要严格消毒,不喝生水,处理食物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人物品,接触患者应戴上手套、勤洗换衣,不要多人同床居住,勤洗换被子、床单。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和针头,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流行时要减少公共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重点实现传染病防控的“一控三消”的目标。“一控”既控制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率低于500/10万以下,但低于上年水平。“三消”即消除麻风病,使麻风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消除疟疾危害,实现无本土疟疾病例;消除麻疹危害,使麻疹发病率低于1/100万。 一是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以消除麻疹为重点,保持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每例麻疹病例,按要求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加强院感控制,严格医院内传播;强化管理,开展免疫规划接种率“暗访”式调查,落实免疫规划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指标;二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提高敏感度为核心要求,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出血热、布病、鼠疫、流感、人禽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三是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结核病防治,推进新型肺结核防治服务建设,加强结核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管理,开展病人主动发现试点调查,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扩大结核病诊断技术的运用;推进

传染病知识讲座

传染病知识讲座

XXXXX小学 春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细菌、病毒也不例外,它们加速繁殖,再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也使春天成了一个疾病好发的季节。春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这些传染病大多数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

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模板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1.1]

松林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讲稿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一)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肠道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过口腔侵入人体消化道,并能随粪便排出病原体从而具有传染性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如果医治不及时,可造成大流行而危及千万人的生命。此类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居多,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等。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急性(<14天),持续性(14~29天)或慢性(≥30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但是仍然有些病例病原体的实际传播途径不明了。不同感染接种剂量直接影响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易感性。发病机制为毒素和(或)病原体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各种腹泻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经 l、经水传播:水源污染,特别是江河水沟渠水池塘水井水等极易受到污染,如洗涤病人衣物,倒吐泻物,船夫渔民排泄物直接下水等。一次污染有可能使水体较长时间保持传播能力,尤其夏秋季节人们饮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洗蔬菜或水产品等,都可增加感染的机会。 2、食物传播:食物在生产、运输、加工的贮存过程中,都可受到水或病人、带菌者直接污染,特别是冷食、乳制品易被污染。流行期间筹办婚丧酒宴或节日聚餐等,都易于经食物传播。特别是炊管人员感染后危害更大。 3、生活接触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构成传播,其中手的污染较严重。 4、苍蝇传播:苍蝇可将垃圾、粪便、呕吐物中的病菌病毒带到食物上,起到传播作用。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以上几种传播途径均由不同的病菌或病毒引起,症状各异,但都属“病从口入"。其发生和流行,主要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 肠道传染病也是可以防治的 ◆首先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防病。注意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前、便后注意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去皮,不能去皮的用开水烫洗。 ◆注意自身防范,不随意购买校门外摊贩的不洁食品。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加强体质锻炼,增强防病能力。 ◆家长应注意:搞好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及积存垃圾,注意灭蝇、灭蚊、灭鼠。饮食方面:首先要选购绿色放心食品,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杀菌调味。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另外,恢复期病人的食具仍应单独保管和使用,病好后应先煮沸三十分钟,然后才可作一般食具使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把好病从口入”关。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场所,发现孩子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诊治,痊愈后方可入学。 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及积存垃圾,注意灭蝇、灭蚊、灭鼠。饮食方面:首先要选购绿色放心食品,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杀菌调味。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另外,恢复期病人的食具仍应单独保管和使用,病好后应先煮沸三十分钟,然后才可作一般食具使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把好病从口入”关。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场所,发现孩子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诊治,痊愈后方可入学。

最新【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6.09.16 培训地点:鹿湾小学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授课老师:郭克信 培训内容: 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 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 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 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 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 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 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知 识教案 xx中学 综合课 第一课xx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2、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为预防传染病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三个环节 【教学用具】: 投影,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甲肝”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 由复习引入新课,传染病流行时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怎样控制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 2.切断传播途径: 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 “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 人类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作者:————————————————————————————————日期: ?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证营养足睡眠。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急性甲型肝炎起病急,临床表现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约2-4个月;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常无发热,其他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肝炎。 3、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

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实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增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实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升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水平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即时消毒,有条件的也能够通过食醋熏蒸来实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这个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那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水痘的预防 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

(完整版)传染病防控知识教案

传染病防控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 2、宣讲关于肺结核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3、宣讲关于艾滋病的防控知识 4、宣讲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 肺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肺结核是由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未感染过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与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亲友、同事以及医务人员均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二、结核病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和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三、怎样治疗结核病?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合理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且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世界公认和首推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即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简称DOTS)。服药方法是在医务人员观察下隔日服药。DOTS 对病人来说,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规律治疗,提高治愈率,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减少复发机会。对于家人和社会,可以减少传染,阻断结核病的传播。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 1.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 3.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4.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 5.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等。

(在校学生)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

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病的科普知识讲座

传染病的科普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二、分类 原定的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甲类传染病(2种)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26种)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这五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随着夏季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如何预防传染病?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

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教案

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教案 春秋季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有的孩子已有一些患传染病的体验,如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所有的孩子都有打预防针的经验。此活动旨在结合季节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介绍等让孩子了解有关一些传染病的情况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2、?增强孩子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 张贴卫生部门有关传染病的宣传资料。 过程: 一、?讨论:最近老师每天要给你们检查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二、?请孩子们讲述自己患传染病的经历和感受、治疗过程等。 请学生描述传染病的症状或教师介绍,? 三、教师介绍传染病的症状,使学生可以自我检查(若发现症状吻合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学校上课等。)流行性感冒症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

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麻疹的症状: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痘的症状有: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倦怠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皮疹多见于躯干,渐发展至头面部,四肢。呈向心性分部。形状为:初发为针帽大红色丘疹或丘疱疹。1-2天内变成粟粒至绿豆大水疱,多有脐窝和凹陷,周围有红晕,伴瘙痒。疱液清或混浊。该病的好发季节是春秋季。多见于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病人和隐性患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为4-15岁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患儿可先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及结膜炎、咽炎症状,1-2天内出现耳下疼痛,继之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多数无前驱症状,起病大多较急,发烧38℃-40℃、畏寒、头痛、咽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疼痛,腮腺肿胀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可一侧先肿,也可两侧同时肿胀,腮腺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腮腺肿大多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 四、讨论:疾病预防的方法。(如预防接种,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留意天气转变增减衣服,要有足够的运动和休息,保持个人的卫生清洁及进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流行性感冒 病因: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以咳嗽、喷嚏所致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通过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治疗: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并发症。高热、头痛者给予解毒镇静剂。进行抗病毒治疗。 预防:监测病情,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用流感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可作预防。 (二)细菌性痢疾 病因:是由志贺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病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水、餐具、手及苍蝇而传播,并经口感染。 治疗:卧床休息,少渣清淡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物,腹痛、里急后重者可用阿托品。给予抗菌治疗。

预防:严格饮食卫生要求,作好给水位卫生,管好垃圾、粪污,并做到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作好消毒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霍乱 病因;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及带菌者是重要传染源,经被污染的水源、食品和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等媒介途径传播。 治疗:早期、迅速、足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菌及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病人严密隔离,卧床休息,注意保温,饮食以流汁为主,剧烈呕吐者暂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 预防:早发现,早报告。对病人所在单位人员集体检疫,并组织预防性服药,必要时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四)鼠疫 病因: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动物间。鼠类和野生啮齿动物,尤其以黄鼠和旱獭属为主要的传染源,借蚤吸血而传播。

肺鼠疫的传染源是病人。 治疗:严密隔离,就地治疗,不宜后送。急性期绝对卧床,予流质或半流饮食及足量水分,可静脉补液。给予镇静、止痛药。抗菌治疗,必须早期、足量给药。 预防:与菌痢,霍乱基本相同。进行灭鼠、消毒。 (五)病毒性肝炎 病因: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有甲、乙、丙、丁、戊、庚六种。传播:1.主要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如甲型肝炎;2.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如乙型肝炎。 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应忌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可根据不同病因,不同临床分型和组织学分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加强粪便管理。2.管理传染源,加强疫情传报及病人隔离,饮食行业及幼托人员应定期体检。3.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