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试题库-国际经济学

社科院试题库-国际经济学
社科院试题库-国际经济学

1.林德重叠需求论的假设条件和主要观点。

重叠需求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其理论核心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重叠需求理论有两个假设条件:1、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X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

2.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假设条(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比较优势理论。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3.简述关税同盟静态及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庆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参加关税同盟给成员国带来的综合效应就是净效应,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为净损失和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

动态效应: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关税同盟建立以后,在排斥第三国产品的同时,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有成员国的国内市场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种市场X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谁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可以享受大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国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

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4.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影响。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讨论:

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 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

净福利效应: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 为生产扭曲,d 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

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 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 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

净福利效应: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

5. 什么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的效应如何?

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向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的优惠。主要目的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供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扩大商品的出口。

出口补贴对国内经济有两种效应,一是贸易条件效应,即出口补贴可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价格降低,因此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二是出口扩大

效应,即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刺激出口增加。

讨论:

补贴s 后,企业以高于成本价生产,国内不享受补贴,价格ps,国内需求减少,出口降价销售,出口价格至pw'。

消费者剩余:-(a+b)

生产者剩余:a+b+c

政府补贴:Q3Q4×s,-(d+b+c+e)

净福利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a+b+c)-(a+b)-(b+c+d+e)=-(b+d+e)<0,其中b、d 为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e 为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利益转移,本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

国内消费者利益受损:1、要支付更高的价格ps;2、作为纳税人,还要承担政府给予生产者的补贴s。

进口国生产企业利益受损,接受补贴的产品都将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进口国消费者获利,出口国生产商获利。

6. 简述倾销的含义、分类及其形成条件。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是否构成倾销的主要依据有:(1)进口国

生产企业是否受到冲击,以至于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3)进口国同类工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分类:倾销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偶然性倾销。

1、持续性倾销的存在是无期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假设:(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国外市场需求弹性大于本国市场需求弹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不存在国外产品回流本国市场的可能性。

2、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

3.偶发性倾销。

形成条件(持续性倾销为例):

MRF 为国外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RH 为国内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C 为边际成本,假设为常数,PF 和PH 分别表示国外价格和国内价格。D 为国内外需求曲

线,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讨论.

企业决定产量的条件MRF=MRH=MC,由于国外市场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故PF〈PH

7.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H-O定理:A、B两国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稀缺要素的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昂惕夫是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O理论。他首先美国应该是资本要素相对丰富的国家。但他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定理的结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悖。故称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1,人力资本。熟练劳动力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形成,由高度熟练劳动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上是资本密集型的(出口)。2,美国进口品很大一部分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很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进口)。3,要素密度逆转。如农业在美国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属劳动密集型。(要素结构)4,需求逆转。虽然美国的资本要素比较充裕,美国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占绝大多数。(需求结构)

8.论述贸易保护的理由。

最佳关税论,(税率t使得福利水平最高)

贸易条件论,在大国的情形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贸易保护可以获得超过自有贸易的利益。(参见关税)幼稚产业论则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那么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职能一种暂时性的,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主要有三种。(参见幼稚产业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是将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把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

中的一部分。另外,这不是一个长期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提出的。特征是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9. 简要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5种形式:1,自由贸易区,指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证明”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问题是难于区分产品是否来自于成员国内部。2,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国在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实际是成员国将关税制定权让渡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问题是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然构成了相互之间自由贸易的障碍。3,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4,经济联盟,指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各个成员XX用统一的经济政策。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阶段。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10.简要论述国际生产综合论。

该理论把跨国公司的活视为国际生产的一种方式。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该理论是迄今为止对跨国公司的诸多解释中较为全面的一种,因而称为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一个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水平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企业必须具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特殊优势。这种优势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和增加企业净资产。2,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这种优势更有利可图,这叫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它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效率。3,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同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同时提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4,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给定时,国际生产只有当其与企业的长期管理战略相一致时才会发生。运用上述原理

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可以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任一既定的时点,一个国家的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而言-拥有所有权势越多,它越是具有较强的内

部化动机;国外的区位优势越明显,它越是倾向于选择到国外生产的方式。如果一个国家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它就会对外国的跨国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地位的变化,是由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相对变化同时决定的。

11.国际收支平衡表构成和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账户,是系统地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总貌和具体构成。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三大类

(一)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这是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会计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

1、资本账户,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2、金融账户,反映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金融项目按照投资类型或功能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和遗漏账户,这是一种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用来抵消编表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

12.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偶然性的原因: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国际援助等偶然性原因(2)周期性的原因:经济周期对一国国际收支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但经济的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逃,从而可能引起资本项目逆差。相反,在经济景气阶段,由于收入迅速上升,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进口需求扩X,同时部分出口产品转向内销,由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逆差冷淡经济景气也可能吸收国外投资,从而引起资本项目顺差。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国际收支周期性不平衡会使各国之间相互传播景气和衰退。(3)结构性的原因:结构性不平衡是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初级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导致这些国际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从而导致国际收支上的困难。(4)货币性(价格性)的原因:在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如果一国物价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形,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价格性不平衡。它表明在货币对外比价一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5)收入性的原因: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形。国民收入变化包括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就是周期性不平衡。而

收入长期增长则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国际收支收入不平衡。

13.什么间接套汇和判断方法

间接套汇又称三角套汇或多角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多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中三种或多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三个或多个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买卖,以赚取汇率差额的一种外汇交易。判断方法:把三地汇率改成相同的标价法,然卮用三个卖出价或三个买入价相乘,若乘积等于1或者几乎等于1时,说明市场之间的货币汇率关系处于均衡状态。没有汇差,或只有微小的差率,但不足以抵补资金调度成本,套汇将无利可图,若乘积不等于1,说明存有汇率差异,此时套汇有利可图。

1.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r 的区别是:(1)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2)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3)适用X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4)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2.

3. 试述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内容。

H-O模型理论: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某种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该要素(相对)丰富或该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假设条件:

1、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2×2×2模型。

2、两国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因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3、在两国中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的,一种是资本密集型的;

4、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5、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

6、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因而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7、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8、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却完全不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10、两国间贸易平衡。除要素禀赋,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基本内容:1,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自己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2,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率不同,即使两国资本与劳动力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这是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3,国际间的贸易一般会使贸易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工资、地租、利息这些要素的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4,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相同产品的绝对价格差,绝对价格←成本差←要素的价格←要素存量(K/L)←要素供求←要素的供给←要素禀赋决定的。

结论:要素供给的禀赋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4.请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解释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X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产品差异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是有差异的。由于消费者偏爱不同,每一厂商的产品不同,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存在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差异。

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

产业贸易产生原因:规模经济导致了各国进行产业内进行专业化的生产,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优胜劣汰,最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厂家垄断了某种产品的生产;由于产品差异使得各国的企业之间逐渐进行同

类型产品的双向贸易,形成产业内贸易。

结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产生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

5、论述幼稚产业和幼稚产业的标准。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判断标准:

穆勒标准:假设与其它国家同类产业相比,本国产业具有更为陡峭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意味着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本国产业的生产成本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它强调将来成本上的优势。

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成本小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才具有保护价值。要求幼稚产业不仅能够自立,还必须能够补偿保护期间的损失。

坎普标准:如果一个产业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政府的保护有可能不是必要的;另外,如果一个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则仍有保护的必要。

保护措施的对比:关税和政府补贴,政府补贴的形式比关税好,社会福利减小要少。

6.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是什么?

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了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与其剧烈波动的原因,其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

(1)绝对购买力平价

假设:两国市场间的套购活动使得两国同质的商品具有相同价格。是指在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E=Pa / Pb,Pa、Pb 为A、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其它条件不变时,外币的汇率和本国的物价水平成正比,与外国的物价水平成反比。

(2)相对购买力平价

是指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基期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Et=Eo[( Pat / Pao )] / [( Pbt / Pbo )],Eo为基期的汇率,Et为时间t时的汇率,Pao、Pbo为基期A、B国的物价指数,Pat、Pbt 为A国在t时的物价指数。

汇率取决于两国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取决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取决于各自的货币数量。该理论将物价水平与汇率相联系起来,较为合理的体现了两个货币价值的对比关系。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该理论的直接表现形式,多用于理论模型;相对购买力平价阐述了汇率随价格的变化趋势,实践中多用此模型。(1)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其过于严格的前提和假设限制了它的实际运用,而且由于卡塞尔的时代局限性,该理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

1)世界经济现状与购买力平价要求不符2)购买力平价不适合用综合物价水平计算3)影响汇

率波动因素的多元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