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大作业

4-7.一长方形长烟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烟道壁的热导率λ=1.16W/(m.K),壁内表面温度为tw1=450℃,外表面温度为tw2=50℃,试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计算烟道壁的温度分布。

1.网格划分示意图:

如上图。

2.题目分析:

本题为稳态导热问题,已知第一类边界条件。

节点方程式为:

3.变量标识符说明:

N:长度方向划分的网格数;

M:高度方向划分的网格数;

K:允许最大迭代次数;

EPS:控制迭代过程终止的误差;

IT:迭代次数;

i,j:节点坐标变量;

T:节点温度;

TT:新算出的节点温度;

max:计算过程的误差。

4.程序框图:

5.程序源代码(MATLAB)

clear,clc;

N=9;M=9;EPS=1e-16;K=1000;IT=0;max1=1; %对参数进行赋值

T=60*ones(N+1,M+1);TT=ones(N+1,M+1); %确定初始假定值

for j=1:10

T(j,1)=50;

T(j,10)=50;

end

for j=1:10

T(1,j)=50;

T(10,j)=50;

end

for j=3:8

T(j,3)=450;

T(j,8)=450;

end

for j=3:8

T(3,j)=450;

T(8,j)=450;

end %确定边界条件while (max1>EPS)

for j=2:9

TT(j,2)=T(j,2);

T(j,2)=(T(j-1,2)+T(j+1,2)+T(j,1)+T(j,3))/4;

end

for j=2:9

TT(j,9)=T(j,9);

T(j,9)=(T(j-1,9)+T(j+1,9)+T(j,8)+T(j,10))/4;

end

for j=2:9

TT(2,j)=T(2,j);

T(2,j)=(T(1,j)+T(3,j)+T(2,j-1)+T(2,j+1))/4;

end

for j=2:9

TT(9,j)=T(9,j);

T(9,j)=(T(8,j)+T(10,j)+T(9,j-1)+T(9,j+1))/4;

end %迭代计算

max2=max(abs(TT(2:9,2)-T(2:9,2)));

max3=max(abs(TT(2:9,9)-T(2:9,9)));

max4=max(abs(TT(2,2:9)-T(2,2:9)));

max5=max(abs(TT(9,2:9)-T(9,2:9)));

max6=max(max2,max3);

max7=max(max6,max4);

max1=max(max7,max5); %计算误差

IT=IT+1;

if(IT>K)

"不收敛"

break;

end %判断是否收敛

end

for i=4:7

for j=4:7

T(i,j)=450;

end %假设烟道内温度为450度end

IT

T %输出迭代次数与温度场

X=[1 2 3 4 5 6 7 8 9 10];

Y=[1;2;3;4;5;6;7;8;9;10];

surf(X,Y,T) %绘制温度分布图

6.运算结果

IT = 31

T =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134.5070 219.0141 241.5493 247.1831 247.1831 241.5493 219.0141 134.5070 50.0000

50.0000 219.0141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19.0141 50.0000

50.0000 241.5493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41.5493 50.0000

50.0000 247.1831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47.1831 50.0000

50.0000 247.1831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47.1831 50.0000

50.0000 241.5493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41.5493 50.0000

50.0000 219.0141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450.0000 219.0141 50.0000

50.0000 134.5070 219.0141 241.5493 247.1831 247.1831 241.5493 219.0141 134.507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7.温度分布曲线

8.改进

本题温度场是对称分布,编程计算时刻考虑计算1/4部分的温度场,减少计算量。

4-12.一块厚200mm的无限大平壁,初始温度均匀为35℃。壁一侧为绝热,另一侧壁面按每小时温升3℃的规律加热。已知平壁的热扩散率a=1.2*10^(-5),试计算进入正常情况阶段时壁内的最大温度差。

1.网格划分示意图

如上图。

2.题目分析:

本题属于非稳态导热问题,两侧边界条件已知,左侧已知温度变化梯度,右侧绝热,所以:

左边界方程:

壁内部方程:

右边界方程:

3.变量标识符说明:

T:k时刻节点温度;

T1:k+1时刻节点温度;

dt:时间间隔10s;

dx:节点间隔0.02m;

DT:总时间间隔;

tmax:最大温差;

TM:终止计算时间;

Fo:傅里叶数;

a:热扩散率。

4.源程序代码(MATLAB)

clear,clc;

dt=10;dx=0.02;DT=0;tmax=0;a=1.2*10^(-5);TM=18000; %对变量进行赋值

T=35*ones(1,11); %输入初始温度场

T1=T;

Fo=a*dt/dx^2; %计算Fo

if (Fo>0.5)

disp("不稳定"); %判断是否稳定

else

while (DT<=TM) %循环迭代计算

DT=DT+dt;

T1(1)=35+DT/3600*3; %左侧边界k+1时刻的温度值,每小时增加3℃

for i=2:10

T1(i)=Fo*(T(i-1)+T(i+1))+(1-2*Fo)*T(i);

%对壁内温度进行迭代计算 end

T1(11)=2*Fo*T(10)+(1-2*Fo)*T(11);

%右侧边界k+1时刻的温度值,绝热条件 T=T1;

tmax=T(1)-T(11); %两侧边界的温度差最大

if (rem(DT,1800)==0) %控制输出没半个小时的计算值

t=0.5*(DT/1800);

disp("时间间隔为:");disp(t);disp("小时");

disp(T);

disp("最大温差为:");

disp(tmax);

end

end

end

5.运算结果

时间间隔为: 0.5 小时

36.5000 36.2951 36.1166 35.9630 35.8329 35.7252

35.6386 35.5723 35.5256 35.4977 35.4885

最大温差为:1.0115

时间间隔为:1小时

38.0000 37.7517 37.5307 37.3368 37.1695 37.0286

36.9137 36.8246 36.7612 36.7231 36.7105

最大温差为:1.2895

时间间隔为:1.5000小时

39.5000 39.2402 39.0081 38.8035 38.6265 38.4768

38.3545 38.2594 38.1915 38.1508 38.1373

最大温差为:1.3627

时间间隔为: 2小时

41.0000 40.7372 40.5021 40.2948 40.1152 39.9632

39.8389 39.7422 39.6732 39.6318 39.6180

最大温差为:1.3820

时间间隔为:2.5000小时

42.5000 42.2364 42.0006 41.7925 41.6122 41.4596

41.3348 41.2377 41.1684 41.1268 41.1129

最大温差为:1.3871

时间间隔为: 3小时

44.0000 43.7362 43.5001 43.2919 43.1114 42.9587

42.8337 42.7365 42.6671 42.6255 42.6116

最大温差为:1.3884

时间间隔为:3.5000小时

45.5000 45.2361 45.0000 44.7917 44.6112 44.4584

44.3334 44.2362 44.1668 44.1251 44.1112

最大温差为:1.3888

时间间隔为:4小时

47.0000 46.7361 46.5000 46.2917 46.1111 45.9584

45.8334 45.7361 45.6667 45.6250 45.6111

最大温差为:1.3889

时间间隔为: 4.5000小时

48.5000 48.2361 48.0000 47.7917 47.6111 47.4583

47.3333 47.2361 47.1667 47.1250 47.1111

最大温差为:1.3889

时间间隔为:5小时

50.0000 49.7361 49.5000 49.2917 49.1111 48.9583

48.8333 48.7361 48.6667 48.6250 48.6111

最大温差为:1.3889

所以进入正常情况阶段时壁内的最大温度差为1.3889℃。

6.图像分析

上图为时间是1h,2h,3h,4h平壁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壁内温度越来越高,但温度分布相似。

7.反思

非稳态导热相较于稳态导热,更加复杂多变,如果采用了显示差分格式,需要考虑稳定性条件,即1-2Fo<1/2。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2014011673

数值计算大作业 一、用数值方法求解尺度为100mm×100mm 的二维矩形物体的稳态导热问题。物体的导热系数λ为1.0w/m·K。边界条件分别为: 1、上壁恒热流q=1000w/m2; 2、下壁温度t1=100℃; 3、右侧壁温度t2=0℃; 4、左侧壁与流体对流换热,流体温度tf=0℃,表面传热系数 h 分别为1w/m2·K、10 w/m2·K、100w/m2·K 和1000 w/m2·K; 要求: 1、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 2、写出内部节点和边界节点的差分方程; 3、给出求解方法; 4、编写计算程序(自选程序语言); 5、画出4个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图及左、右、下三个边界的热流密度分布图; 6、就一个工况下(自选)对不同网格数下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7、就一个工况下(自选)分别采用高斯迭代、高斯——赛德尔迭代及松弛法(亚松弛和超松弛)求解的收敛性(cpu 时间,迭代次数)进行讨论; 8、对4个不同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9、自选一种商业软件(fluent 、ansys 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与自己编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一个工况)。(自选项) 1、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 设H=0.1m 微分方程 22220t t x y ??+=?? x=0,0

y=H ,0

哈工程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传热学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杨达文2011151419 赵树明2011151427 杨文晓2011151421 吴鸿毅2011151416

第一题: a=linspace(0,0.6,121); t1=[60+20*sin(pi*a/0.6)]; t2=repmat(60,[80 121]); s=[t1;t2]; %构造矩阵 for k=1:10000000 %理论最大迭代次数,想多大就设置多大S=s; for j=2:120 for i=2:80 S(i,j)=0.25*(S(i-1,j)+S(i+1,j)+S(i,j-1)+S(i,j+1)); end end if norm(S-s)<0.0001 break; %如果符合精度要求,提前结束迭代else s=S; end end S %输出数值解 数值解数据量太大,这里就不打印出来,只画出温度分布。 画出温度分布: figure(1) xx=linspace(0,0.6,121); yy=linspace(0.4,0,81); [x,y]=meshgrid(xx,yy); surf(x,y,S) axis([0 0.6 0 0.4 60 80]) grid on xlabel('L1') ylabel('L2') zlabel('t(温度)')

.60.66666777778L 1 L 2t (温度)

A0=[S(:,61)]; for k=1:81 B1(k)=A0(81-k+1); end B1 %x=L1/2时y方向的温度 A1=[S(41,:)] %y=L2/2时x方向的温度 x=0:0.005:0.6; y=0:0.005:0.4; A2=60+20*sin(pi*x/0.6)*((exp(pi*0.2/0.6)-exp(-pi*0.2/0.6))/2)/((exp(pi*0.4/0.6)-exp(-pi*0.4/0.6) )/2) %计算y=L2/2时x方向的解析温度 B2=60+20*sin(pi*0.3/0.6)*((exp(pi*y/0.6)-exp(-pi*y/0.6))/2)/((exp(pi*0.4/0.6)-exp(-pi*0.4/0.6))/ 2) %计算x=L1/2时y方向的解析温度 figure(2) subplot(2,2,1); plot(x,A1,'g-.',x,A2,'k:x'); %画出x=L1/2时y方向的温度场、画出x=L1/2时y方向的解析温度场曲线 xlabel('L1');ylabel('t温度'); title('y=L2/2'); legend('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2); plot(x,A1-A2); %画出具体温度场与解析温度场的差值曲线 xlabel('L1');ylabel('差值'); title('y=L2/2时,比较=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3); plot(y,B1,'g-.',y,B2,'k:x'); %画出y=L2/2时x方向的温度场、画出y=L2/2时x方向的解析温度场曲线 xlabel('L2');ylabel('t温度'); title('x=L1/2'); legend('数值解','解析解'); subplot(2,2,4); plot(y,B1-B2); %画出具体温度场与解析温度场的差值曲线 xlabel('L2');ylabel('差值'); title('x=L1/2时,比较=数值解-解析解'); y=L2/2时x方向的温度: 60 60.1635347276130 60.3269574318083 60.4901561107239 60.6530189159961 60.8154342294146 60.9772907394204 61.1384775173935 61.2988840936779 61.4584005332920 61.6169175112734 61.7743263876045 61.9305192816696 62.0853891461909 62.2388298405943 62.3907362037523 62.5410041260577 62.6895306207746 62.8362138946214 62.9809534175351 63.1236499915702 63.2642058188844 63.4025245687647 63.5385114436490 63.6720732440951 63.8031184326565 63.9315571966177 64.0573015095482 64.1802651916318 64.3003639687311 64.4175155301449 64.5316395850212 64.6426579173846 64.7504944397430 64.8550752452343 64.9563286582797 65.0541852837075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 二维稳态导热

传热学大作业报告二维稳态计算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姓名:杨予琪 学号:03311507

一、原始题目及要求 计算要求: 1. 写出各未知温度节点的代数方程 2. 分别给出G-S 迭代和Jacobi 迭代程序 3. 程序中给出两种自动判定收敛的方法 4. 考察三种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 6. 绘出最终结果的等值线 报告要求: 1. 原始题目及要求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3. 源程序 4. 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 6. 计算结果的等温线图 7. 计算小结 二、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左上角节点 )(21 1,22,11,1t t t +=

右上角节点 )(2 15,24,15,1t t t += 左下角节点 C t ?=1001,5 右下角节点 )2(211,24,55,5λ λ x h t t x h t ?++?+= 左边界节点 C t i ?=1001,,42≤≤i 上边界节点 C t j ?=200,1,42≤≤j 右边界节点 )2(415,15,14,5,+-++= i i i i t t t t ,42≤≤i 下边界节点 )42()2(211,51,5,4,5∞+-?+++?+=t x h t t t x h t j j j j λλ ,42≤≤j 内部节点 )(2 1,1,11,1,,j i j i j i j i j i t t t t t +-+-+++= ,4,2≤≤j i 三、源程序 1、G-S 迭代法 t=zeros(5,5); t0=zeros(5,5); dteps=0.0001; for i=2:5 %左边界节点 t(i,1)=100; end for j=2:4 %上边界节点 t(1,j)=200; end t(1,1)=(t(1,2)+t(2,1))/2; t for k=1:100 for i=2:4 %内部节点 for j=2:4 t(i,j)=(t(i-1,j)+t(i+1,j)+t(i,j-1)+t(i,j+1))/4; end end t(1,5)=(t(1,4)+t(2,5))/2;%右上角节点 for i=2:4;%右边界节点 t(i,5)=(2*t(i,4)+t(i-1,5)+t(i+1,5))/4; end for j=2:4; %下边界节点

计算传热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四章大作业

取步长δx=0.02。已知x=0,Φ=0;x=1,Φ=1.令k=ρu/Γ计算结果图表: 程序及数据结果: 追赶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49 void tdma(float a[],float b[],float c[],float f[],float x[]); void main(void) { int i; float x[49]; float k; printf("请输入k值:\n",k); scanf("%f",&k); static float a[N],b[N],c[N],f[N]; a[0]=0; a[48]=2+0.02*k; b[0]=4; b[48]=4; c[0]=2-0.02*k; c[48]=0; f[0]=0; f[48]=2-0.02*k; for(i=1;i

a[i]=2+0.02*k; b[i]=4; c[i]=2-0.02*k; f[i]=0; } tdma(a,b,c,f,x); for(i=0;i=0;i--) x[i]=P[i]*x[i+1]+Q[i]; return; } 结果: (1)k=-5 请输入k值: -5 x[0]=0.095880 x[1]=0.182628 x[2]=0.261114 x[3]=0.332126 x[4]=0.396375 x[5]=0.454504 x[6]=0.507098 x[7]=0.554683 x[8]=0.597736 x[9]=0.636688 x[10]=0.671931 x[11]=0.703818 x[12]=0.732667 x[13]=0.758770

生活中的传热学(问答题整理答案)

硕士研究生《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滴水滴到120度和400度的板上,哪个先干?试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 答:在大气压下发生沸腾换热时,上述两滴水的过热度分别是△ t=tw–ts=20℃和△t=300℃,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前者表面发生的是泡态沸腾,后者发生膜态沸腾。虽然前者传热温差小,但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从而表面热流反而大于后者。所以水滴滴在120℃的铁板上先被烧干。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为什么? 答: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 如果把烧得滚热的砂锅,突然放到潮湿或冷的地方,砂锅外壁的热就很快地被传掉,而壁的热又一下子传不出来,外壁冷却很快的收缩,壁却还很热,没什么收缩,加以瓷特别脆,所以往往裂开。 或者: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4、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为什么? 答: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5、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为什么? 答: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6、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7、冬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8、某些表演者赤脚踩过炽热的木炭,从传热学角度解释为何不会烫伤?不会烫伤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因为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升高需要一个过程,而表演者赤脚接触炽热木炭的时间极短,因此在这个极短的时间传递的温度有限,不足以达到令人烫伤的温度,所以不会烫伤。 基本条件:表演者接触炽热木炭的时间必须极短,以至于在这段时间所传递的热量不至于达到灼伤人的温度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大作业---二维温度场热电比拟实验

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一、物理问题 有一个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其截面尺寸如下图1-1所示,假设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用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予以忽略。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计算: 砖墙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垂直于纸面方向的每米长度上通过砖墙的导热量。 第一种情况:内外壁分别均匀维持在0℃及30℃; 第二种情况:内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且已知: K m K m W h C t K m W h C t ?=?=?=?=?=∞∞/35.0/93.3,10/35.10,302 22211λ砖墙导热系数 二、数学描写 由对称的界面必是绝热面,可取左上方的四分之一墙角为研究对象,该问题为二维、稳态、无内热源的导热问题。 控制方程: 02 222=??+??y t x t 边界条件: 第一种情况: 由对称性知边界1绝热: 0=w q ; 边界2为等温边界,满足第一类边界条件: C t w ?=0; 边界3为等温边界,满足第一类边界条件: C t w ?=30。 第一种情况: 由对称性知边界1绝热: 0=w q ; 边界2为对流边界,满足第三类边界条件: )()( 2f w w w t t h n t q -=??-=λ; 边界3为对流边界,满足第三类边界条件: )()(2f w w w t t h n t q -=??-=λ。 1 -1图2 -1图

三、方程离散 用一系列与坐标轴平行的间隔0.1m 的二维网格线将温度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如图1-3所示。 采用热平衡法,利用傅里叶导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按照以导入元体(m,n )方向的热流量为正,列写每个节点代表的元体的代数方程, 第一种情况: 边界点: 边界1(绝热边界): 5~2)2(4 1 1,11,12,1,m =++= +-m t t t t m m m , 11~8)2(4 1 1,161,16,15,16=++=+-n t t t t n n n n , 边界2(等温内边界): 7,16~7;7~1,6,0,=====n m n m t n m 边界3(等温外边界): 12,16~2;12~1,1,30,=====n m n m t n m 内节点: 11 ~8,15~6;11~2,5~2)(41 1,1,,1,1,====+++= -+-+n m n m t t t t t n m n m n m n m n m 第二种情况 边界点: 边界1(绝热边界): 5~2)2(4 1 1,11,12,1 ,m =++=+-m t t t t m m m , 11~8)2(4 1 1,161,16,15,16=++=+-n t t t t n n n n , 边界2(内对流边界): 6~1) 2(2221 11,61,6,5,6=++++= ??-+n Bi t Bi t t t t n n n n , 3 -1图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复习题 1、 试简要说明对导热问题进行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2、 试说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基本思想。 3、 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过程十分相似, 为什么前者得到的是精确描述,而后者解出的确实近似解。 4、 第三类边界条件边界节点的离散那方程,也可用将第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式中的一阶导数 用差分公式表示来建立。试比较这样建立起来的离散方程与用热平衡建立起来的离散方程的异同与优劣。 5.对绝热边界条件的数值处理本章采用了哪些方法?试分析比较之. 6.什么是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显示格式?什么是显示格式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 7.用高斯-塞德尔迭代法求解代数方程时是否一定可以得到收敛德解?不能得出收敛的解时是否因为初场的假设不合适而造成? 8.有人对一阶导数()()()2 21,253x t t t x t i n i n i n i n ?-+-≈ ??++ 你能否判断这一表达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般性数值计算 4-1、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不仅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有力工具,而且对一些复杂的经验公式及用无穷级数表示的分析解,也常用计算机来获得数值结果。试用数值方法对Bi=0.1,1,10的三种情况计算下列特征方程的根:)6,2,1( =n n μ 3,2,1,tan == n Bi n n μμ 并用计算机查明,当2 .02≥=δτ a Fo 时用式(3-19)表示的级数的第一项代替整个级数(计 算中用前六项之和来替代)可能引起的误差。 解:Bi n n =μμtan ,不同Bi 下前六个根如下表所示: Bi μ 1 μ2 μ3 μ 4 μ 5 μ 6 0.1 0.3111 3.1731 6.2991 9.4354 12.5743 15.7143 1.0 0.8603 3.4256 6.4373 9.5293 12.6453 15.7713 10 1.4289 4.3058 7.2281 10.2003 13.2142 16.2594 Fo=0.2及0.24时计算结果的对比列于下表: Fo=0.2 δ=x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4879 0.62945 0.11866 前六和的值 0.95142 0.64339 0.12248 比值 0.99724 0.97833 0.96881 Fo=0.2 0=x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9662 0.96514 0.83889 前六项和的值 0.994 0.95064 0.82925 比值 1.002 1.01525 1.01163 Fo=0.24 δ=x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上机大作业 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姓名:张晓璐 学号:10031133 班级:能动A06

一.问题(4-23) 有一个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形状和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假设在垂直纸面方向冷空气和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差别可以近似的予以忽略。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计算:砖墙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垂直于纸面方向上的每米长度上通过墙砖上的导热量。 第一种情况:内外壁分别维持在10C ?和30C ? 第二种情况:内外壁与流体发生对流传热,且有C t f ?=101, )/(2021k m W h ?=,C t f ?=302,)/(422k m W h ?=,K m W ?=/53.0λ

二.问题分析 1.控制方程 02222=??+??y t x t 2.边界条件 所研究物体关于横轴和纵轴对称,所以只研究四分之一即可,如下图: 对上图所示各边界: 边界1:由对称性可知:此边界绝热,0=w q 。 边界2:情况一:第一类边界条件 C t w ?=10 情况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 11f w w w t t h n t q -=??-=λ 边界3:情况一:第一类边界条件 C t w ?=30 情况二:第三类边界条件 )()( 22f w w w t t h n t q -=??-=λ 三:区域离散化及公式推导 如下图所示,用一系列和坐标抽平行的相互间隔cm 10的网格线将所示区域离散化,每个交点可以看做节点,该节点的温度近似看做节点所在区域的平均温度。利用热平衡法列出各个节点温度的代数方程。 第一种情况: 内部角点:

计算传热学数值模拟

1、Jacobi 迭代 在Jacobi 迭代法中任一点上未知值的更新是用上一轮迭代中所获得的各邻 点之值来计算的,即 kk k k l l n l k n k a b T a T /)(1)1()(+=∑≠=- k=1,2,...,L 1×M 1 这里带括号的上角标表示迭代轮数。所谓一轮是指把求解区域中每一节点之值都更新一次的运算环节。显然,采用Jacobi 迭代式,迭代前进的方向(又称扫描方向)并不影响迭代收敛速度。这种迭代法收敛速度很慢,一般较少采用。但对强烈的非线性问题,如果两个层次的迭代之间未知量的变化过大,容易引起非线性问题迭代的发散。在规定每一层次计算的迭代轮次数的情况下,有利于Jacobi 迭代有利于非线性问题迭代的收敛。 2、Gauss-Seidel 迭代 在这种迭代法中,每一种计算总是取邻点的最新值来进行。如果每一轮迭代按T 的下角标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则可表示为: kk k M L k l n l kl k l l n l kl n k a b T a T a T /)(1 11 ) 1(1 1) ()(++ =∑∑?+=--≠= 此时迭代计算进行的方向(即扫描方向)会影响到收敛速度,这是与边界条件的影响传入到区域内部的快慢有关的。 3、例题: 一矩形薄板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薄板左侧的边界温度T L =100K ,右侧温度T R =300K ,上侧温度T T =200K ,下侧温度T B =200K ,其余各面绝热,求板上个节点的温度。要求节点数目可以变化,写出程序。 解析: ⑴列出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 22 220t t x y ??+=??;对于离散化的问题,其微分方程根据热平衡原理得到:

热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传热学3.(DOC)

四、非线笥问题迭代式解法的收敛性 每一层次上满足迭代法求解的收敛条件+相邻次间代数方程的系数变化不太大(亦即未知量的变化不太大←多数情形下非线性问题迭代式解法是可以收敛的)。 使相邻两层次间未知量变化不太大的措施: 1、欠松弛迭代 常用逐次欠弛线迭法(SLUR ):一组临时系数下逐线迭代求解+对所得的解施以欠松弛,再用欠松弛后的解去计算新的系数,常数,以进入下一层次的迭代。 实施:常把欠松弛处理纳入迭代过程,而不是在一个层次迭代完成后再行欠松弛。 )( ) ()()1(n p p n n n p n p t a b bt a t t -∑+=+ω )()1() 1()( n p p n n n p p t a b b t b a t a ω ωω -+++∑=+ ∑+=+')1('b b bt a t a n n n p p )('))(1(',n p p p p t a b b a a ωωω-+==,用交替方向线迭代法求解这一方程,就实现了SLUR 的迭代求解。为一般化起见,上式中b t n 上没有标以迭代层次的符号(J ,GS 时不相同)。 2、采用拟非稳态法 前面已指出,稳态问题的迭代解法与非稳态问题的步进法十分相似。对于非线性稳态问题,从代数方程的一组临时系数进入到另一组临时系数亦好象非稳态问题前进了一个时间层,非稳态问题的物理特性:系数热惯性越大(↑??=τρ/v c a o p ),温度变化越慢,仿此,对稳态非线性问题,可在离散方程中加入拟非稳态项,以减小未知量托两个层次间的变化,即 由 )()1()1()()(n p o p n n n p o p p n n n n p p n t a b b bt a t a V S b a b b bt a t V S b a ++∑=+?-∑?+∑=?-∑++ o p p n n p o p n n n p a V S b a t a b b bt a t +?-∑++∑= +) ()1( 一直进行到b t t n p ,收敛,虚拟时间步τ?的大小通过计算实践确定。 3、采用Jacobi 点迭代法 中止迭代的判据(该层次迭代)除前述变化率判据外,还可以规定迭代的轮数,例如规定进行4-6次ADI 线迭代就结束该层次上的计算。此时,用收敛速度低的丁迭代也就起到了欠松弛的作用。 五、迭代法的收敛速度 1、收敛速度 对给定的代数方程组(包括是临时系数的情形),采用不同的迭代方法求解时,使一定的初始误差缩小成α倍所需要的迭代轮数K 是不相的。1<α

传热学大作业

课程编号:13SD02010340 课程名称:传热学 上课时间:2014年春季 电子元器件散热方法研究 姓名: 学号: 班级: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摘要:随着电子器件的高频、高速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子元器件的总功率密度大幅度增长而物理尺寸却越来越小,热流密度也随之增加,所以高温的 温度环境势必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更加高效的热控制。因此,有 效解决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已成为当前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制造的关键技术。本文针 对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与冷却问题,综述了当前应用研究中不同的散热和冷却方法,并进行 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热管理; 冷却; 电子器件 近些年来,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的高频、高速以及集成电路的密集和小型化,使得单位容积电子器件的总功率密度和发热量大幅度地增长,从而使电子器件的冷却问题 变得越来越突出。如: 大型计算机的芯片热流量已达到了60 W/ cm2,到2000 年已经超过了,目前最高已达到200 W/ cm2。特别是由于MEMS技术突飞猛进,使得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已经从微米量级进入到了亚微米量级。尽管随着器件或系统尺寸的减小, 消耗功率也会有所减小, 但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可减小的余地非常有限,这使得为系统内的热流密度非 常大, 据报道可达, 远远高出航天飞行器回归地球与大气摩擦时产生的惊人的高热流密度。在微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高热流密度对于电子器件是致命的, 然而使用传统的冷却技术要使 如此高的热流密度在短时间内散去几乎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 电子器件工作的可靠性对 温度十分敏感, 器件温度在70~80 水平上每增加1, 可靠性就会下降5%。因而电子产品的 开发、研制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良好的散热手段, 才能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表观。由于电 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和集成化,所采用的散热和冷却手段必须要求具有紧凑性、可靠性、灵活性、高散热效率等特点。 1 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或冷却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高效散热问题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原理的应用密切相关。电子器件散 热的目的是对电子设备的运行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其中涉及了与传热有关的散热或冷却方式、材料等多方面内容。从应用的角度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自然散热或冷却、强制散热或冷却、液体冷却、制冷方式、疏导方式、热隔离方式和PCM 温度控制方法等。 1.1 自然散热或冷却方法 自然散热或冷却方法是指不使用任何外部辅助能量的情况下,实现局部发热器件向周 围环境散热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这其中通常都包含了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主要传热方式, 其中对流以自然对流方式为主。自然散热或冷却往往适用对温度控制要求不高、器件发热 的热流密度不大的低功耗器件和部件,以及密封或密集组装的器件不宜采用其它冷却技术 的情况下。有时,在对散热能力要求不高时也常常利用电子器件自身特点增强与邻近热沉的导热或辐射、通过结构设计强化自然对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向环境散热能力。

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大作业——二维物体热传导 问题的数值解法

1.二维热传导问题的物理描述: 本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结合给定的边界条件,通过二维导热物体的数值解法,求解出某建筑物墙角稳态下的温度分布t以及单位长度壁面上的热流量φ。 1.1关于边界条件和研究对象选取的物理描述:如图所示为本次作业需要求解的 建筑物墙壁的截面。尺寸如图中所标注。 1.2由于墙角的对称性,A-A,B-B截面都是绝热面,并且由于对称性,我们只需 要研究墙角的1/4即可(图中阴影部分)。假设在垂直纸面方向上不存在热量 的传递,我们只需要对墙角进行二维问题的研究即可。 1.3 关于导热量计算截面的物理描述:本次大作业需要解决对流边界条件和等温 边界条件下两类边界条件的问题。由于对称性,我们只需研究1/4墙角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导热量再乘4,即是墙壁的总导热量。 2.二维热传导问题的数学描写: 本次实验的墙角满足二维,稳态无内热源的条件,因此: 壁面内满足导热微分方程: ?2t ?x2+?2t ?y2 =0。

在绝热面处,满足边界条件: ?λ(?t ?n )=0。在对流边界处满足边界条件: ?λ?t ?n w =?(t w?t f) 3.二维热传导问题离散方程的建立: 本次作业中墙角的温度场是一个稳态的连续的场。本次作业中将1/4墙角的温度场离散化,划分成若干小的网格,每个网格的节点看成以它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的代表。 通过这些节点,采用“热平衡法”,建立起相应的离散方程,通过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得到最终收敛的温度场,从而完成对墙角温度场的数值解。 对1/4墙角的网格划分如下: 选取步长Δx=Δy=0.1m,为了方便研究,对导热物体的网格节点进行编码,编码规则如下: x,y坐标轴的方向如图所示,x,y轴的单位长度为步长Δx,取左下角点为(1,1)点,其他点的标号为其在x,y轴上的坐标。以此进行编码,进行离散方程的建立。 建立离散方程,要对导热物体中的节点根据其边界条件进行分类(特殊节点用阴影标出):首先以对流边界条件下的墙角为例

数值计算大作业

数值计算大作业 题目一、非线性方程求根 1.题目 假设人口随时间和当时人口数目成比例连续增长,在此假设下人口在短期内的增长建立数学模型。 (1)如果令()N t 表示在t 时刻的人口数目,β 表示固定的人口出生率,则人口数目满足微分方程() ()dN t N t dt β=,此方程的解为0()=t N t N e β; (2)如果允许移民移入且速率为恒定的v ,则微分方程变成() ()dN t N t v dt β=+, 此方程的解为 0()=+ (1) t t v N t N e e βββ -; 假设某地区初始有1000000人,在第一年有435000人移入,又假设在第一年年底该地区人口数量1564000人,试通过下面的方程确定人口出生率β,精确到 410-;且通过这个数值来预测第二年年末的人口数,假设移民速度v 保持不变。 435000 1564000=1000000(1) e e βββ + - 2.数学原理 采用牛顿迭代法,牛顿迭代法的数学原理是,对于方程0)(=x f ,如果) (x f 是线性函数,则它的求根是很容易的,牛顿迭代法实质上是一种线性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方程0)(=x f 逐步归结为某种线性方程来求解。 设已知方程0)(=x f 有近似根k x (假定0)(≠'x f ),将函数)(x f 在点k x 进行泰勒展开,有 . ))(()()(???+-'+≈k k k x x x f x f x f 于是方程0)(=x f 可近似地表示为 ))(()(=-'+k k x x x f x f 这是个线性方程,记其根为1k x +,则1k x +的计算公式为

传热学大作业

传热学大作业 二维稳态 计算练习 东南大学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

二维稳态计算练习1、原始题目及要求 二维平壁的节点划分及边界条件如上图所示,计算要求如下: 1. 写出各未知温度节点的代数方程 2. 分别给出G-S迭代和Jacobi迭代程序 3. 程序中给出两种自动判定收敛的方法 4. 考察三种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6. 绘出最终结果的等值线 报告要求如下: 1. 原始题目及要求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3. 源程序 4. 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6. 计算结果的等温线图 7. 计算小结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将上图二维平壁的节点编号如下

各节点的离散化代数方程如下: t i?1,j+t i+1,j+t i,j?1+t i,j+1?4t i,j=0 2≤i≤4,2≤j≤4 t i,j=200 i=1,1≤j≤5 t i,j=100 1≤i≤5,j=5 2t i,j+1+t i?1,j+t i+1,j?4+2?△x λ t i,j+ 2?△x λ t∞=0 2≤i≤4,j=1 t i,j?1+t i,j+1+2t i?1,j?4t i,j=0 i=5,2≤j≤4 由于(5,1)为歧义点,现将其近似认为对流边界外部拐点,其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为: t4,1+t5,2?2+2?△x t5,1+ 2?△x t∞=0 △x=△y=1 λ=1W ?=10 W 2 3.源程序 (1)、G-S迭代算法Matlab源程序:t=zeros(5,5); t0=zeros(5,5); e=0.001; h=10;

传热学大作业(2)

传热学大作业(2) 二维稳态计算练习1、原始题目及要求 二维平壁的节点划分及边界条件如上图所示,计算要求如下: 1. 写出各未知温度节点的代数方程 2. 分别给出G-S迭代和Jacobi迭代程序 3. 程序中给出两种自动判定收敛的方法 4. 考察三种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6. 绘出最终结果的等值线 报告要求如下: 1. 原始题目及要求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3. 源程序 4. 不同初值时的收敛快慢 5. 上下边界的热流量(λ=1W/(m℃)) 6. 计算结果的等温线图 7. 计算小结

2. 各节点的离散化的代数方程 将上图二维平壁的节点编号如下 各节点的离散化代数方程如下: 由于(5,1)为歧义点,现将其近似认为对流边界外部拐点,其节点离散化代数方程为:3.源程序 (1)、G-S迭代算法Matlab源程序: t=zeros(5,5); t0=zeros(5,5); e=0.001; h=10; n=1; tf=10; for j=1:5 %上边界节点 t(1,j)=200; end for i=1:5 %右边界节点 t(i,5)=100; end

for k=1:100 for i=2:4 %内部节点 for j=2:4 t(i,j)=(t(i-1,j)+t(i+1,j)+t(i,j-1)+t(i,j+1))/4; end end for i=2:4;%左边界节点 t(i,1)=(2*t(i,2)+t(i-1,1)+t(i+1,1)+2*h*tf/n)/(4+2*h/n); end for j=2:4; %下边界节点 t(5,j)=(t(5,j-1)+t(5,j+1)+2*t(4,j))/4; end t(5,1)=(t(4,1)+t(5,2)+2*h*tf/n)/(2+2*h/n); %(5,1)节点dtmax=0; for i=1:5 for j=1:5 dtmax=max(abs(t(i,j)-t0(i,j)),dtmax); end end contour(t',30); t0=t; t pause; if dtmax

哈尔滨工程大学传热学大作业数值计算matlab程序内容

传热学作业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matlab程序内容:>> tw1=10; % 赋初值tw2=20; c=1.5; p2=20; p1=c*p2; L2=40; L1=c*L2; deltaX=L2/p2; a=p2+1; b=p1+1; ti=ones(a,b)*5; m1=ones(a,b); m1(a,2:b-1)=zeros(1,b-2); m1(2:a,1)=zeros(a-1,1); m1(2:a,b)=zeros(a-1,1); m1(1,:)=ones(1,b)*2; k=0; max1=1.0; tn=ti; while(max1>1e-6) max1=0; k=k+1; for i=1:1:a for j=1:1:b

m=m1(i,j); n=ti(i,j); switch m case 0 tn(i,j)=tw1; case 1 tn(i,j)=0.25*(tn(i,j+1)+tn(i,j-1)+tn(i+1,j)+tn(i-1,j)); case 2 tn(i,j)=tw1+tw2*sin(pi*(j-1)/(b-1)); end er=abs(tn(i,j)-n); if er>max1 max1=er; end end end ti=tn; end k ti max1 t2=ones(a,b); %求解析温度场 for i=a:-1:1 for j=1:1:b y=deltaX*(a-i); x=deltaX*(j-1); t2(i,j)=tw1+tw2*sin(pi*x/L1)*(sinh(pi*y/L1))/(sinh(pi*L2/L1)); end end t2 迭代次数k =706 数值解温度场ti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传热学数值计算大作业 一选题 《传热学》第四版P179页例题 4-3 二相关数据及计算方法 1.厚2δ=0.06m的无限大平板受对称冷却,故按一半厚度作为模型进行计算 2. δ=0.03m,初始温度t0=100℃,流体温度t∞=0℃; λ=40W/(m.K),h=1000W/(m2.K),Bi=h*△x/λ=0.25; 3.设定Fo=0.25和Fo=1两种情况通过C语言编程(源程序文件见附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 当Fo=0.25时,Fo<1/(2*(1+Bi)),理论上出现正确的计算结果; 当Fo=1时,Fo>1/(2*(1+Bi)),Fo>0.5,理论上温度分布出现振荡,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网格划分 将无限大平面的一半划分为6个控制体,共7个节点。 △x=0.03/N=0.03/6=0.005,即空间步长为0.005m

四节点离散方程 绝热边界节点即i=1时,t i j+1=2Fo△t i+1j+(1-2Fo△)t i j 内部节点即0

六结果分析

1 空间步长,时间步长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空间步长和时间步长决定了Bo和Fo,两者越小计算结果越精确,但同时计算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2 Fo数的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编程时对Fo=1及0.25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计算,发现当Fo=1时,各点温度随时间发生振荡,某点的温度高反而会使下一时刻的温度变低,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在计算中对Fo的选取有限制。为了保证各项前的系数均为正值,对于内节点,Fo>0.5;对于对流边界节点,Fo<1/(2*(1+Bi))。 3 备注 在Fo=0.25时,为了反映较长时间后温度的分布,取T=600,并选取了其中部分时刻的温度输出进行画图。图像显示,随着时间的增长,各点温度趋向一致。 而当Fo=1时由于结果会出现振荡,只取T=6观察即可。 附录1 C语言源程序 当步长为0.005,Fo=1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N=6;/*网格划分后计算区域共N个控制体*/ int T=6;/*共计算0~T时刻的温度变化*/ float t[7][7],c[7][7];/*将节点和时间对应构成二维数组*/ /*参数设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