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法

灭菌法
灭菌法

灭菌法-物理灭菌法

2009-9-4 11:30【大中小】【我要纠错】

灭菌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临床治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

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三大类。

物理灭菌法是利用高温或其它方法,如滤过除菌、紫外线等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热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一)干热灭菌法及设备

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或火焰使细菌的原生质凝固,并使细菌的酶系统破坏而杀死

细菌的方法。多用于容器及用具的灭菌。

1、火焰灭菌法

即以火焰的高温使微生物及其芽胞在短时间内死亡。一般是将需灭菌的物品加热10秒钟以上。如白金等金属制的刀子、镊子、玻棒等在火焰中反复灼烧即达灭菌目的。搪瓷桶、盆和乳钵等可放入少量乙醇,振动使之沾满内壁,燃烧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

系利用热辐射和灭菌器内空气的对流来传递热量而使细菌的繁殖体因体内脱水而停止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干热空气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匀、比热小、导热性差,故需长时间、高温度,才能达到灭菌目的。一般需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热原经250℃/30分钟或200℃/45分钟,可破坏。

本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等用具,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如油、蜡及滑石粉等,但不适用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如注射剂容器安瓿、输液瓶、西林瓶及注射用油宜用干热空气灭菌法灭菌。

常用设备有电热箱等,有空气自然对流和空气强制对流两种类型,后者装有鼓风机使热空气在灭菌物品周围循环,可缩短灭菌物品全部达到所需温度的时间,并减少烘箱内各部温

度差。

(二)湿热灭菌法及设备

湿热灭菌法系利用饱和水蒸汽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是注射剂生产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具有穿透力强,传导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较快变性或凝固,作用可靠,操作简便,水蒸汽含有潜热、比热较热空

气大等优点,但对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应用。

1、热压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系指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利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具有灭菌完全可靠、效果好、时间短、易于控制等优点,能杀灭所有繁殖体和

芽胞。适用于输液灭菌。

热压灭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115℃(68kPa)/30min,

121℃(98kPa)/20min,

126℃(137kPa)/15min.

(1)热压灭菌器

热压灭菌器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卧式热压灭菌器。

其结构主要有箱门或箱盖密封构成一个耐压的空室、排气口、安全阀、压力表和温度计等部件。用蒸汽、电热等加热。卧式热压灭菌器系全部用坚固的合金制成,有的带

有夹层,顶部装有压力表两支,分别指示蒸汽夹层的压力和柜室内的压力。两压力表中间为温度表,底部装有排气口,在排管上装有温度表头以导线与温度表相连,柜内备有带轨道的灭菌车,车上有活动的铁丝网格架。另有可推动的搬运车,可将灭菌车推至搬运车上送

至装卸灭菌物品的地点。

(2)使用方法

用前先作好柜内清理工作,然后开夹层蒸汽阀及回汽阀,使蒸汽通入夹套中加热,同时将待灭菌物品放置柜内,关闭柜门,旋紧门闩,此后应注意温度表,当温度上升至所需温度,即为灭菌开始时间,柜室压力表应固定在相应的压力,待灭菌时间到达后,先关闭总蒸汽和夹层进汽阀,再开始排气,待柜室压力降至零后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柜门。有时为了缩短时间,也有对灭菌柜内的盛有溶液的容器喷冷却水,使其迅速冷却。对于灭菌后要求干燥又不易破损的物料,灭菌后立即放出灭菌柜内的蒸汽,以利干燥。

(3)热压灭菌柜使用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饱和水蒸汽;

②必须将柜内的空气排净,否则压力表上所表示的压力是柜内蒸汽与空气二者的总压,

而非单纯的蒸汽压力,温度不符;

③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在开始升温时,要求一定的预热时间,遇到不易传热的包装、体积较大的物品或灭菌装量较多时,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并应注意被灭菌物品在灭菌柜内的存放位置;

④灭菌完毕后,必须使压力降到0后10-15分钟,再打开柜门。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防止漏灭,在生产上常用适当灭菌温度指示剂,如利用某些熔点正好是灭菌所需温度的化学品作指标,灭菌时将它熔封于安瓿中,分别放在灭菌柜前、中、后或上、中、下三层位置上,出现结晶熔化则表示温度已达到。常用的有安替比林(110-112℃)、升华硫(117℃)、苯甲酸(121-133℃)、碘仿(115℃),并可加着色剂如亚甲兰、甲紫等以便观察。也可用留点温度计及碘淀粉温度指示剂。但上述指示剂并不能表明保持该温度

的确切时间,目前生产上已采用灭菌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系统来监视和调节灭菌过程中的温

度。

2、流通蒸汽灭菌法

流动蒸汽灭菌系指在常压下,于不密闭的灭菌箱内,用100℃流通蒸汽30-60分钟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适用于1-2ml注射剂及不耐高温的品种,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

故制品要加抑菌剂。

3、煮沸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系把待灭菌物品放入水中煮沸30-60分钟进行灭菌。本法不能保证杀灭所有

的芽胞,故制品要加抑菌剂。

4、影响湿热灭菌因素

(1)微生物的性质和数量

各种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相差较大,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所需灭菌的温度与时间也不相同,繁殖期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要比衰老时期抵抗力小得多,芽胞的耐热性比繁殖期的微生物更强。在同一温度下,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则所需的灭菌时间越长,因为微生物在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其中耐热个体出现的机会也越多,它们对热具有更大的耐热力,故每个容器的微生物数越少越好。因此,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尽一切可能减少微生物的污

染,尽量缩短生产时间,灌封后立即灭菌。

(2)注射液的性质

注射液中含有营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对微生物有一种保护作用,能增强其抗热性。另外,注射液的pH值对微生物的活性也有影响,一般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的发育,如一般生物碱盐注射剂用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可。因此,注射液的pH值最好调节至偏酸性或酸性。

(3)灭菌温度与时间

根据药物的性质确定灭菌温度与时间,一般说灭菌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温度增高,化学反应速度也增快,时间越长,起反应的物质越多。为此,在保证药物达到完全灭菌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灭菌温度或缩短灭菌时间,如维生素C注射剂用流通蒸汽100℃/15min灭菌。另外,一般高温短时间比低温长时间更能保证药品的稳定

性。

(4)蒸汽的性质

饱和水蒸汽热含量高,穿透力大,灭菌效力高。湿饱和水蒸汽热含量较低、过热蒸汽与干热空气差不多,它们的穿透力均较差,灭菌效果不好。

(三)射线灭菌法

1、紫外线灭菌法

本法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可用于灭菌,

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54nm.

紫外线是直线传播,其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比例地减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普通玻璃及空气中灰尘、烟雾均易吸收紫外线;其穿透较弱,作用仅限于被照射物的表面,不能透入溶液或固体深部,故只适宜于无菌室空气、表面灭菌,装在玻璃瓶中的药液不能用本法灭

菌。

由于紫外线灯的灭菌作用与照射强度、时间和距离有关。一般在6-15m3的房间安装一只30瓦紫外线灯,其高度离操作台面不超过1.5m,被灭菌物离灯与台面的垂直点中心不超过1.5m,相对湿度以45-60%为宜,温度宜在10-55℃范围,并必须保持紫外线灯管无尘、

无油垢。

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照射时间过久,能产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为此,在操作前开灯1-2小时后,再进行操作。由于不同规格紫外线灯,均有一定使用期限规定,一般为3000小时,故使用时应记录开启时间,并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2、辐射灭菌法

是以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放射的γ射线杀菌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不升高产品的温度,穿透力强,所以适用于不耐热药物的灭菌,如维生素、抗生素、激素、肝素、羊肠线、重要制剂、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收载本法。

但辐射灭菌设备费用高,某些药品经辐射后,有可能效力降低或产生毒性物质且溶液不

如固体稳定,操作时还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3、微波灭菌法

是指用微波照射产生热而杀灭微生物物方法。频率在300兆赫-300千兆赫之间的微波,可被水吸收,进而水分子转动、摩擦而生热。其特点是低温、省时(2-3min)、常压、均匀、高效、保质期长、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易维护。能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

但存在灭菌不完全及劳动保护等问题。

(四)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系利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很不耐热药液的灭菌。常用的滤器有G6号垂熔玻璃漏斗、0.22μm的微孔滤膜等。为保证无菌,采用本法时,必须配合无菌操作法,并加抑菌剂;所用滤器及接受滤液的容器均必须经121℃热压灭菌。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临床药学讨论版】

摘要灭菌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重要步骤。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无菌保证水平、常用灭菌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输液剂灭菌需特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

讨论。关键词注射剂;输液剂;灭菌

注射剂的灭菌是关乎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工艺步骤之一。灭菌工艺研究中应根

据药物和制剂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做到既杀死或除去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又保证药物的治疗作用和稳定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审评工作中注意到申报的部分注射剂品种其灭菌工艺存在问题,如灭菌方法选择不当、采用的灭菌温度偏低或灭菌时间偏短等,不能达到灭菌要求。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简要介绍,供注册申请人选择研究制剂灭菌工艺时参考。 1 无菌保证水平和无菌检查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是指灭菌后制剂中微生物的残存概率。为保证用药安全,注射剂等要求无菌的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概率(SAL)不得高于10-6(即每一百万注射剂终产品中存活微生物的不得多于1个)。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无菌检查是灭菌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无菌检查是抽样检查,而微生物污染属非均匀污染,由于抽样的概率问题,无菌保证水平不符合要求往往难以用无菌检查结果反映出来,除非是较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不能依靠终产品的无菌检查结果,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2 注射剂常用灭菌工艺注射剂常用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法。 2.1 湿热灭菌法系指将物品放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等手段进行灭菌的方法。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灭菌能力强,因此湿热灭菌是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灭菌方法。注射剂制备中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和流通蒸汽灭菌。 2.1.1 热压灭菌法系在密闭的灭菌容器内,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若压力和灭菌时间选择适当,该法就能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灭菌效果可靠。各种微生物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同。细菌孢子较细菌对湿热的耐受力更强。饱和蒸汽的温度愈高,则达到灭菌目的所需时间愈短。然而在一个大气压下煮水,其温度最高只可达100℃,除非用很长时间,否则很难将一切细菌孢子杀灭。如欲使湿热的温度提高到100℃以上,则需采用热压方法。热压灭菌的压力越高,所需时间越短。注射剂灭菌中通常采用的灭菌条件为121℃×15分钟或115℃×30分钟。注射剂灭菌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制剂灭菌后的SAL≤10-6。 2.1.2 流通蒸汽灭菌法系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流通蒸汽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灭菌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由于流通蒸汽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故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当药液中加有适当抑菌剂时,经100℃加热30分钟,可杀死耐热性细菌孢子。注射剂中小容量注射液在严格监控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下,可采用流通蒸汽灭菌,一般1~5ml的注射液可用流通蒸汽100℃灭菌30分钟,10~20ml的注射液可以100℃灭菌45分钟。凡对热稳定的产品,建议采用热压灭菌。 2.2 过滤除菌法本法系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对热极不稳定的药物小针剂或冻干粉针制剂的除菌。生产上应配合无菌操作技术及无菌检查,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以保证除菌工艺的质量。过滤除菌法的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为保证阻止细菌和细菌孢子通过滤器,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过滤器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滤器或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和灭菌处理,在除菌滤过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好性试验。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灭菌过滤器串联滤过法。 3 灭菌工艺的验证为保证灭菌效果,必须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对于热压灭菌,F0值(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为反映灭菌可靠性的参数。热压灭菌的F0一般不得低于8。灭菌效果可采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

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对生物指示剂的要求之一是其对灭菌工艺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产品中所有可能污染菌的耐受性。对于湿热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对于过滤除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孢菌。 4 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输液剂(大容量注射剂)由于体积较大,热不容易穿透,为保证灭菌效果,不适合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同样,由于容量大也不适合应用过滤除菌法。输液剂通常应采用热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同时热压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应达到无菌保证的要求。有的注册申请人在改剂型品种(小水针、粉针、输液剂)的研发中,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改成输液剂申报。由于该类输液剂不能耐受常规热压灭菌,申请者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或者降低热压灭菌的温度或缩短时间,并且误认为终产品有无菌检查,可保证产品的无菌要求。如前所述,由于流通蒸汽灭菌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热压灭菌温度及时间不符合要求不能保证灭菌效果,而无菌检查为抽样检查,也不能确证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因此,此类输液剂采用的灭菌工艺不能满足无菌保证的要求,若在临床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风险。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建议制成注射剂时首先考虑选择粉针剂,也可考虑小水针。需要注意如果制剂不能耐受热压灭菌,制成输液剂一般是不适宜的。[医

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1,两种灭菌方法

蒸汽-湿热灭菌工艺开发和应用,可采用两种方法: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和生物负载法(the bioburden method)。生物负载法也可称为存活概率法。

1.1 过度杀灭法

工业上蒸汽灭菌周期的设定和应用,一般使用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使用过度杀灭法的目标是确保达到一定程度的无菌保证,而不管装载物的实际负载生物的数量多少和抗热性如何。假定生物负载的数量和耐热值设为如下水平:

N0=106

D121=1分钟

Z=10℃

为了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小于10-6,NF=10-6,利用上面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为达到致死率所需的FPHY和FBIO如下:

F0=D121×(LogN0-Log NF)=12分钟

很少发现自然生成的微生物拥有超过0.5分钟的D121值。过度杀灭法假设的生物负载数量和抵抗力都要高于实际。大多数微生物的耐热性都要比这低,因此能够提供很高程度的无菌保证。

即便采用蒸汽-湿热灭菌工艺为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仍然需要对被灭菌产品的初始菌进行周期监测,并定期采用生物指示剂测试。

1.2 生物负载法

通常来说不耐热产品或物品的灭菌就不能使用过度杀灭法了。这就需要我们所建立的灭菌周期必须能恰当地杀灭微生物负载,但是不能导致不可接受的产品分解。这样的灭菌周期的建立就有赖于研究产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和耐热能力。一旦微生物负载的数量和耐热能力得以明确,就可以设计出一个能达到SAL小于10-6的灭菌周期。

按CGMP规范生产的产品实际生物负载数量应该是很低的,每个包装约在1~100CFU,对产品给予80~100℃下10~15分钟热休克,可以杀灭耐热值低的微生物。例如:

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中,测得:

N0=102

D121=1分钟

Z=10℃

则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小于10-6,NF=10-6,利用上面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为达到致死率所需的FPHY和FBIO如下:

F0=D121×(LogN0-Log NF)=8分钟

生物负载法需有实测产品活菌计数和耐热性筛选程序。必须取得足够的有关生物负载数据,亦建立历史资料。对生物负载筛选次数的要求,取决于历史资料的质量和变化情况,被灭菌产品的种类、生产工艺和灭菌工艺的类型等等。若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应考虑对生物负载进行补充监测。

对生物负载耐热性的测定,可将含生物负载产品样本在推荐灭菌工艺下作分级递增暴露时间处理,然后进行无菌检查试验,以测定在不同的暴露时间内存活的菌量,或存在的阳性样本比例。作为一种替代方法,生物负载微生物的耐热性可通过分离和繁殖,随后接种在产品上或适当载体上进行测定。不过,要注意繁殖会改变生物负载的抗性。此外,还应对常规生物负载的微生物耐热性进行测定。

就生物负载而论,具有湿热高度耐热性的微生物菌株有:生胞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凝结芽孢杆菌(Be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等。

以生物负载法为依据的灭菌工艺,需经常进行微生物筛选,以测定与产品有关的生物负载数量和种类。在常规生产中,应从每一种生产设备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样本,并设计生物负载监测程序,对产品部件及生产中,包括环境和生产过程中,任何可明显地影响生物负载地变化进行评定。

2,用于注射剂生产的辅助物料的灭菌工艺

用于注射剂生产的部分辅助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与药品直接接触,因此同样需要灭菌。它们包括:过滤器、胶塞、胶管、服装、不锈钢器皿、填充机械部件、清洁用品等等。一般通过与饱和蒸汽直接接触而实现灭活,湿热蒸汽的能量通过传导或对流作用传递热量。常用方法是建立能够提供相同的最小灭菌保证水平的标准周期,再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不管装载物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这类物品,获得可重复和可预测无菌保证的最大障碍是物品中潜在的空气,所以适合的灭菌过程是先采用预真空过程,然后饱和蒸汽灭菌的方法。预真空过程的效果明显优于重力置换过程。

对于预真空灭菌程序,灭菌过程开始之前对装载物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次的真空度为0.1个大气压,那么每个脉冲将使灭菌器内的空气减少90%或者1个对数单位。可以增加为三个真空脉冲(蒸汽注入高于大气压,以避免空气进入灭菌腔室),使装载物处于正常状态。通过这个方法,空气去除的效率会提高,平衡时间会缩短。

典型的重力置换程序建立在如下的理论基础上:腔室中的冷空气重于进入的蒸汽并且将沉降到腔室的底部。蒸汽进入腔室的时候,空气和冷凝液一起从腔室底部的蒸汽疏水阀排出。去除空气过程的成功取决于对蒸汽疏水阀的准确操作和合适的蒸汽分布。蒸汽一般通过导流板或多孔管注入灭菌器腔室,如果蒸汽增加得过于迅速或者没有合理分布,装载物的顶部附近可能会产生气穴,如果蒸汽增加得过于缓慢,空气可能会被加热而混入蒸汽中,从而使空气去除更加困难。重力置换去除空气的效率低于其他方法,不推荐用于空气去除困难的物品。

对于多孔/坚硬物品的灭菌,需要确定以下操作参数(但不仅限于此):

灭菌程序阶段对参数的说明

灭菌程序全部外壳温度/压力外壳温度不能超过或者明显低于灭菌器腔室的灭菌温度。要控制温度避免过度加热或过度冷却。

监控探头记录探头

必须独立,并带有合适尺寸的记录纸以便记录灭菌程序全部的温度压力变化值

加热阶段

真空脉冲的次数、范围和持续时间(若使用)

用于多孔坚硬物品灭菌时的空气去除

正压力脉冲的次数、范围和持续时间(若使用)

用于在灭菌程序开始之前控制装载物

腔室加热

对于饱和蒸汽的灭菌方法,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设置报警点

灭菌阶段

灭菌时间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灭菌阶段的温度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灭菌阶段的腔室温度波动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值的累积

对于灭菌器自带的测量探头,最小值的记录有利于灭菌程序的评价

冷却阶段

干燥时间

可以选择加热、真空等手段来干燥装载物

真空解除速率

若需要,可以用来保护包装或过滤器的完整性

若最后采用喷淋水降温,则必须监控喷淋水的质量。但是多孔/坚硬物质不适合采用喷淋水降温,一般采用抽真空或夹套降温。比如过滤器,胶塞,胶管,服装,不锈钢器皿,填充机械配件,清洁用品等等。

对于灭菌装载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装载物的类型和结构要加以确认并记录在案;

装载物不能接触到灭菌舱室内壁;

金属箱表面与底座之间的接触应减小到最低程度,通常使用有孔的支架,必要时也可以用可调节的支架;

为了便于空气去除,冷凝水排出和蒸汽穿透,要明确地确定装载物地方位并记录在案;

质量大的装载物应放置在灭菌器中较低的架子上,以尽量减少被冷凝水弄湿;

控制灭菌器中物品的数量,如果装载物的大小能够改变,则需要确定最小和最大的装载物,确认中间装载物的合理插入法应包括最低负载中的最难灭菌物品;

如果确认研究表明物品的位置不影响灭菌效果,那么装载的形式可能是可变的;

装载记录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参考。

4,灭菌验证的方法

灭菌过程的验证和常规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灭菌设备的确认、灭菌工艺的验证、包装适用性、装载试验、空气过滤器的检查、蒸汽的质量及管理、真空检查和再验证周期等等内容。

4.1 在蒸汽灭菌验证进行之前,需要确认以下内容:

蒸汽灭菌器制造商的质量保证、

蒸汽灭菌器的检查、安装和性能确认、

安装于蒸汽灭菌器的空气过滤器的泄漏试验、

空气流速或流型试验(若必需)、

压力或真空度测试、

蒸汽质量测试(若必需)、

生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的挑战性试验、

不同装载的验证、

升温时间的控制(若必需)、

保温时间内的温度波动范围、

对灭菌器进行热分布/热穿透测试仪器的校准,

IQ/OQ/PQ的方案

具备证实能够进行IQ、OQ和PQ的所有内容并能对偏差进行处理及纠正的能力。

4.2 一般来说:验证(IQ/OQ/PQ)必须包含:

4.2.1被测灭菌设备和公用系统的测试必须包含:

1.1 灭菌设备供应商的评价;

1.2 灭菌设备的容积、真空度、压力以及泄漏率;

1.3 用什么作为灭菌介质(如蒸汽、高压空气、过热水等)并能证实有效;

1.4 灭菌设备如有夹层、夹层与气室之间的压力与温度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是安全的;

1.5 使用何种类型的过滤器?多长时间进行挑战性试验?

1.6 使用何种类型的监测和控制传感器?如何校正?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7 如灭菌设备中装有蒸汽分流器,则必须消除系统运行安全的风险;

1.8 时间、温度、压力、压力消减速率的控制(若必需);

1.9 空气质量、水质量的控制以及报警(若必需);

1.10 以上所有情况的变化是否评价再验证的必要;

4.2.2 对灭菌工艺的验证必须包含:

2.1 空载热分布研究

2.2 热穿透研究

每种装载容器的每种装载方式;

每种方式的运行次数;

每种方式的冷点是否确定;

2.3 升温、降温速度对生产工艺、产品的影响;

2.4 喷淋冷却速度对被灭菌产品的影响;

2.5 冷却用水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

2.6 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提供每一个测点的打印数据;

2.7 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每次运行都进行前后校正;

2.8 温度测量系统的校正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9 生物指示剂的使用:

类型;

来源;

密度和D值;

是否采用生物负载法?是否测试被灭菌产品的初始菌?

如发生意外(阳性),如何处理;

2.10 若出现热穿透偏差如何处理;

2.11 若必需,提供污染菌(微生物负载)的特性及鉴别;微生物负载的报警及采取措施的限度;生物指示剂的鉴别、耐热性及稳定性;污染菌与生物指示剂耐热性的比较;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用以证明在最短的灭菌周期内在最差条件下(如产品处在生物指示剂最难杀灭的位置或它属于最难灭菌的产品或二者兼备的情况);

2.12 对过度杀灭的风险分析及管理;

2.13 灭菌后的干燥程序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2.14研究产品耐受性变更导致的灭菌工艺变化;

2.15总体评价并指导最佳灭菌效果的装载量;

2.16 验证及其相关项目的培训

4.2.3 对于灭菌工艺的验证,应符合以下规定:

1,保温时间内温度波动应在±0.5℃~±1.0℃之内(环境温度变化变化应尽可能小);

2,保温时间内压力波动应在±5Kpa之内(若必需);

3,灭菌工艺验证包含最小装载、饱和装载和典型装载三种;或者采用最大装载,最小装载和混合装载的兼容性研究;

4,极限最低温度与最大值相差不大于3K;

5,等效灭菌时间的偏差不大于15s(对最大的灭菌设备不大于30s);

6,空气过滤器的流速应不大于0.13Kpa/min(若必需);

7,空气移除速度的检查(若必需,适合多孔/坚硬物质);

8,生物指示剂的布置;

9,若必需,则需测被灭菌物品的初始菌(微生物负载);

10,以冷点为控制温度;即确认所有测点均达到灭菌温度后才计算标准灭菌时间。

5,灭菌验证形成的相关文件

5.1 相关文件要点

以下是对蒸汽灭菌器或蒸汽-湿热灭菌工艺的相关验证文件的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筛选,但必须评估相关内容是否完整:

灭菌器制造商及其设备信息;

灭菌器的安装报告;

首次灭菌的情况、所有操作及控制文件,包括仪表、阀门、报警装置以及相关设施的校验等;

产品的安全耐受性研究报告

真空度以及压力保障措施的验证

泄漏率测试报告

蒸汽、水、压缩空气等辅助系统的质量测试报告

包含冷点、装载分布、热分布、热穿透等项目研究的IQ、OQ、PQ方案及报告

对验证结果的总结和风险分析,提出装载指导报告

完整的操作记录(也可以是表格)

维护保养程序以及记录,包含预防性维护、条件维护等内容

任何变更、任何故障的处理报告

培训记录以及效果评价报告

再验证周期的规定

其他

5.2 验证文件要点

灭菌参数与被灭菌物品特性的确认

真空度(泄漏率)

蒸汽灭菌的初始菌控制(灭菌前物品的生物负荷的数量)

蒸汽灭菌中对于水、空气过滤器等的要求

产品的安全耐受值

对过度杀灭的限制

挑战试验

再验证周期

新的灭菌工艺的开发

验证实施步骤

偏差处理、风险分析以及验证报告

——本文来自医药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d25964798.html,』原帖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25964798.html,/viewthread.php?tid=7625&fromuid=0

化学消毒灭菌法

护理专业知识备考材料:化学消毒灭菌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遵照“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关于如何讲卫生的好习惯,目的就是减少进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样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在医院进行着,但是要求却更严格,使用范围也更广,包括操作方法、使用要求、所用制剂都极大不同,这也是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任务。这一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高频考点。所以小编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医院内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确关于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一、概念 1.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灭菌: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和传播媒介物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1)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醇类(乙醇最适宜杀菌的浓度是70%~75%)、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酚类、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2.常用化学消毒剂

(1)2%戊二醛:浸泡精密仪器如纤维内镜,使用前加入0.5%亚硝酸钠,可防锈。 (2)环氧乙烷:医疗器械、书本、棉橡胶制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等。 (3)含氯消毒剂:①0.2%浸泡被乙肝病毒、结核杆菌污染的物品;②擦拭桌椅、墙壁、地面;③排泄物的消毒:排泄物5份加含氯消毒剂1份搅拌,放置2~6小时。 (4)过氧化氢:冲洗外科伤口、漱口。 (5)0.01%~0.1%氯己定:又名洗必泰,冲洗阴道、膀胱及伤口黏膜创面。 (6)苯扎溴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手、皮肤、黏膜、环境及物品消毒,常采用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合理使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能采用物理方法消毒灭菌的,尽量不使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2)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4)消毒剂要定期更换、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易挥发的要加盖。 (5)待消毒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6)消毒剂中不能放入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 (7)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必须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8)熟悉掌握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工作人员做好防护。 4.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方法 (1)浸泡法:注意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2)喷雾法:用于空气、地面、墙壁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3)擦拭法:用于物品表面或皮肤、黏膜的消毒。 (4)熏蒸法: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 好啦,我们知识点总结就到这里啦,大家一定要掌握上述内容,希望我们总结的知识点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大家,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消毒,它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显然经过消毒,许多细菌芽孢、霉菌的厚垣孢子等不会完全杀死,即消毒后的环境里、物品上还有活着的微生物。 而通过严格灭菌的操作空间(接种室、超净台、等)和使用的器皿,以及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都不带任何活着的微生物。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就叫做无菌操作。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 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 化学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儿、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 2. 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 在无菌操作时,把镊子、剪子、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立即使用。操作中可采用250或500ml的广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的温度来杀死微生物。通常采用170 ℃持续90分钟来灭菌。 4. 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 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和某些维生素是不耐热的,不能用高压灭菌处理,通常采用过滤灭菌方法-防细菌滤膜。 5.空间采用紫外线和熏蒸灭菌 (1)紫外线灭菌 在接种室、超净台上或接种箱里用紫外灯灭菌。紫外线灭菌是利用辐射因子灭菌。 细菌吸收紫外线后,蛋白质和核酸发生结构变化,引起细菌的染色体变异,造成死亡。紫外线的波长为200~300nm,其中以260nm的杀菌能力最强,但是紫外线的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弱,所以只适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2)熏蒸灭菌 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变为气体状态扩散到空气中,以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简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间关闭紧密即可。升汞与高锰酸钾,常用熏蒸剂是甲醛。 物体表面可用一些药剂涂擦、喷雾灭菌。如桌面、墙面、双手表面、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0%的酒精反复涂擦灭菌,1%~2%的来苏儿溶液以及0.25~1%的新洁尔灭也可以。

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 干热法和湿热法。 (1)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 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2.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1)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将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250-270nm从灯亮5-7分钟开始计时。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照射时间20-30分钟。 3)注意事项:①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度,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洉应随时擦拭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带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及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做空气培养检测消毒效果 (3)臭氧灭菌消毒法:利用臭氧强大的氧化作用进行杀菌。 1)用途:主要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的消毒。 2)方法:使用时应关闭门窗,人员离开房间,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消毒,如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等)、紧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微波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孢子等各种微生物。常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耐热非金属材料及器械的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基础护理 消毒灭菌法小结

消毒灭菌法小结一、物理法 (一)热力法 1、干热法 (1)燃烧法(简单、迅速、彻底) 【适用范围】无保留价值污染物;特殊感染敷料;金属搪瓷急用 【方法】焚烧炉、火焰、容器内 【注意事项】a 火焰:轴节打开、每个面燃烧、大于20秒、锐利 刀剪、精密仪器禁用 b 容器内:95%乙醇;燃烧过程中不可添加 c 注意安全 (2)干烤法 【适用范围】油剂、粉剂、玻璃器皿等 【方法】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 灭菌:箱温160℃,时间2小时;箱温170℃,时间 1小时;箱温180℃,时间30分钟 2、湿热法 (1)煮沸法 【适用范围】耐湿、耐高温,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 【方法】洗净-包裹(玻璃、橡胶)-注水(空腔导管)-打 开(轴节、盖、注射器、重叠容器)-浸没【注意事项】a 计时:水沸后开始,5-10分钟消毒;中途加物从 再次水沸计 b 入锅时间:玻璃-冷水或温水;橡胶-水沸,3-5 分钟取出 c 碳酸氢钠(1~2%):提高沸点105℃;增强杀菌; 去污防锈 d 海拔高:延长时间 e 尽量用软水 (2)压力蒸汽灭菌法 【适用范围】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 【方法】下排式(手提、卧式):103~137Kpa,121~126℃,20~30min 预真空:205Kpa,132℃,4~5min 【注意事项】a 灭菌前洗净擦干 b 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下(<30*30*25)预 (<30*30*50);包间有空隙;布类放在金属搪瓷类 上面 c 容器应有孔,灭菌时打开,使用时关闭 d 干燥后方可取出 e 定期监测:物理、化学(最常用)、生物(最可靠)(二)光照法 1、日光暴晒法:时间大于6小时;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250~270nm杀菌最强) 【适用范围】空气、物品表面 【方法】空气:<2m,30~60min;物品表面:25~60cm,30min 【注意事项】a 计时:灯亮后5~7min,关后间隔3~4min再开 b 保持清洁:环境、灯管、物品表面 c 保护眼睛皮肤 d 20~40℃,40~60% e 定期监测:>1000h;≤70uW/cm2 f 定期检测效果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用于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消毒(三)电离辐射灭菌:冷灭菌 (四)微波消毒灭菌法:常用于食品、餐具处理,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五)过滤除菌:用于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 (一)煮沸 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对芽胞作用较小。煮沸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用煮沸消毒。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煮沸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 (二)高压蒸气灭菌 为医院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经济、快速灭菌的方法,灭菌后无残留毒笥。121℃灭菌时间为30分钟,126℃为20分钟,需消毒的物品包装不可过大、过厚或过紧,一般为20cm×30cm×40cm,外包材料要有良好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入侵,常用平纹布或医用包装纸。一般压力为1kg/cm2,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三)紫外线 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等规则。瓦数代表灯管在25~40℃时紫外线输出能量。灯管寿命一般为3000~4000小时,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革兰阴性菌最敏感,其次为革兰阳生菌。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 抗力。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灯管距地面约2.0~2.5m高。每10~15cm2面积可设30W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2小时后,间歇1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 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m,灯管周围1.5~2c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消毒时间为1~2小时。 (四)电离辐射灭菌 是应用γ射线与高能量电子束照射消毒,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对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不残留有害化学物质。实践证明,该法处理医疗产品,安 全、有效。 此外,焚烧、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消毒也常用。 1.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就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有自然净化、机械力清除、热力消毒、辐射消毒、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 (1)自然净化法就是靠自然环境的净化作用,使空气、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逐步达到无害。方法有日光照射、风吹雨淋等。 (2)机械力清除就是用外力将被服表面的有害微生物除掉。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根除有害微生

化学药品灭菌法

化学药品灭菌法 甲醛 甲醛系强还原剂,分子式为HCHO,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变性有较强活性。这是应用甲醛作灭菌剂的根据。 高浓度纯甲醛为无色气体,80℃以上稳定,常温下易聚合。聚合物有三噁烷(CH2O)3和多聚甲醛(CH2O)X,以后者为最常见。 甲醛具有很强的刺激嗅味,能刺激眼、鼻和咽喉粘膜。 室温下,气态甲醛溶于水,一般商品为37%水溶液,以水合物状态存在。 甲醛水溶液中加入8~15%甲醇,可以增加稳定性,防止储藏中甲醛聚合。应用甲醛灭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对人体危害。 用气态甲醛灭菌时,与用同量的甲醛溶液所产生的甲醛蒸气的灭菌效果相仿。0~37℃范围内,甲醛的灭菌差别不大。温度升高或相对湿度在50%以上,可增加灭菌效率。 将多聚甲醛气化,或以2份37%甲醛溶液与1份KMnO4混合,或将37%甲醛溶液直接加热,都可以产生气态甲醛用于灭菌,也可将37%甲醛溶液喷雾,使扩散至空气中,用于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在封闭容器内,每M3用37%甲醛溶液18ml,在1~2小时内可杀灭所有营养细胞,但杀灭细菌芽孢需要12小时或更长时间。 灭菌时,气态甲醛会发生自然聚合,亦可凝聚在器壁成为白色薄膜。在常温下,甲醛浓度虽达3 mg/L,但无充足水分时,则无凝聚发生。 甲醛灭菌的另一缺点是穿透力差。 抗生素工业生产中,污染噬菌体或遇原因不明的连续染菌,车间周围环境应以甲醛进行灭菌,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漂白粉 漂白粉的化学名叫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为强氧化剂,是价廉易得的无机化合物。公共卫生部门广泛地用作环境消毒剂。漂白粉作为灭菌剂具有下列

优点:1、杀菌谱广;2、对人无毒;3、残余物无毒害;4、无色,不污染环境。漂白粉溶液在碱性、无其他金属离子、避光下稳定。加次氯酸钙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喷洒漂白粉溶液的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喷洒的细度,极细的雾沫比粗大雾沫,灭菌效果大10倍。漂白粉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效能的关系并不显著,1%和2%的漂白粉溶液都能在30min内杀死唾液中的细菌。 漂白粉溶液对病毒和噬菌体都有杀灭作用。在培养基中,含10%漂白粉即可在10min内将绿脓假单孢菌(Ps.pyocyanea)噬菌体完全杀灭。 抗生素厂常应用漂白粉溶液于无菌室、车间环境的消毒灭菌。在连续染菌和污染噬菌体时,使用漂白粉溶液喷洒车间环境,有助于制服杂菌和噬菌体污染。上海第三制药厂四环素生产中,多次污染噬菌体。将漂白粉3~5 kg溶于1000L水中,混匀,快速搅拌下喷洒车间周围环境,每周喷洒两次,配合空气中噬菌斑监测,如噬菌斑增多,则增加喷洒次数至每天1~2次,严格执行车间的清洁卫生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污染噬菌体的发酵罐批。如1978年12月至1980年7月的20个月中,喷洒漂白粉后污染噬菌体而倒罐的只有3个罐批。但在1979年5月,因喷洒设备损坏,车间内外停止喷洒漂白粉溶液,监测发现空气中有噬菌体,有一个发酵罐遭污染。恢复定期喷洒漂白粉溶液,加强环境的清洁卫生后,监测空气未发现有噬菌体。同年7月,监测发现空气中有噬菌体,因及时在车间环境喷洒漂白粉溶液,没有发生污染噬菌体事故。 上述事实表明,在车间周围环境喷洒漂白粉溶液,是杀灭空气中噬菌体、制服发酵污染噬菌体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应注意,漂白粉并不是对所有的噬菌体都能奏效。有的噬菌体对漂白粉敏感,有的则对甲醛或其它杀菌剂敏感。因此,选用药物时应注意这一点。 戊二醛(Glutaraldehyde) 戊二醛是最近十多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广谱、高效、速效杀菌剂,其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戊二醛是五个碳的双醛化合物,其化学分子式为CHO(CH2)3CHO,分子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按照GB15980规定: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 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 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院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拖把: 应有明显标识,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办公室、病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分泌物、血液、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适量到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传染病区,使用后先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针灸针: 高压蒸汽消毒;一定要消毒彻底,以免交叉感染!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0.05%有效氯擦拭消

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 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 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 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公用水杯、痰杯、拖鞋: 用后使用0.05%有效氯消毒。 便器消毒: 1. 浸泡便器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1%有效氯完全浸泡再消 毒液中,一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公用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后及时晾干备用。 3. 自备便器每周集中消毒一次。 止血带消毒: 止血带消毒液每日更换,配置成0.05%有效氯,每次使用后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雾化器消毒: 1. 使用后用0.05%有效氯擦拭,管道每次使用后用 0.05%效 氯消毒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2. 一次性雾化管道每次使用后清洁,需60℃以上热水冲洗,面 罩避污保存。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见灭菌方法 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 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 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简便经济、效果稳定。(车间的一些金属器皿可以用此法进行消毒灭菌。咱们涂抹的时候剪刀要在酒精灯上灼烧就是要达到灭菌的目的。) (2)煮沸 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可以适用于车间的金属器械消毒杀菌)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备注:车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90℃以上的沸水进行消毒。 (3)流动蒸气消毒 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微生物室使用的灭菌方法)

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辐射消毒 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波长范围2100~3280A,杀灭微生物的波长为2000~3000A,以2500~2650A作用最强。对紫外线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菌芽胞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仅少数例外。紫外线穿透力差,3000A以下者不能透过2mm厚的普通玻璃。空气中尘埃及相对湿度可降低其杀菌效果。对水的穿透力随深度和浊度而降低。但因使用方便,对药品无损伤,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照射人体能发生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臭氧中毒等。故使用时人应避开或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此外过滤除菌除实验室应用外,仅换气的建筑中,可采用空气过滤,故一般消毒工作难以应用。 (二)化学消毒法 根据对病原体蛋白质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凝固蛋白消毒剂包括酚类、酸类和醇类。 (1)酚类 主要有酚、来苏、六氯酚等。具有特殊气味,杀菌力有限。可使纺织品变色,橡胶类物品变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故除来苏外应用者较少。酚(石炭酸)(carbolic acid):无色结晶,有特殊臭味,受潮呈粉红色,但消毒力不减。为细胞原浆毒,对细菌繁殖型1:80~1:110溶液,20℃30分钟可杀死,但不能杀灭芽胞和抵抗力强的病毒。加肥皂可皂化脂肪,溶解蛋白质,促进其渗透,加强消毒效应,但毒性较大,对皮肤有刺激性,具有恶臭,不能用于皮肤消毒。来苏(煤酚皂液)(lysol):以47.5%甲酚和钾皂配成。红褐色,易溶于水,有去污作用,杀菌力较石炭酚强2~5倍。常用为2~5%水溶液,可用于喷洒、擦试、浸泡容器及洗手等。细菌繁殖型10~15分钟可杀灭,对芽胞效果较差。六氯酚

消毒灭菌方法

严格的消毒灭菌对细胞与胚胎工程研究与应用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一)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 oC~150 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 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 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

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 3、过滤除菌 4、放射线灭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 相对药效: 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 1、微生物种类 2、培养基 3、消毒剂 4、环境因素 5 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一、抗代谢物 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 是叶酸分子组成。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围: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 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 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 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又称基因型。

清洁消毒和灭菌

一、清洁、消毒与灭菌 (一)概念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得污垢、尘埃与有机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得所有病原微生物, 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得与非致病得, 以及细菌得芽胞。 (二)消毒、灭菌得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得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与湿热法,干热法就是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因此干热灭菌所需得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就是通过水、水蒸气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穿透力较强,因此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燃烧法:属于干热法,就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得灭菌方法。 ①用途:a无保留价值得污染物品,如污染得纸张,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得敷料等; b、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且无条件用其她方法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②方法:a。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b、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使之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注意燃烧时不可中途添加乙醇,同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2)干烤法:利用特制得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①用途: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得物品。 ②方法:a,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b。灭菌:箱温160℃,时间2小时;箱温170℃,时间1小时;箱温180℃,时间30分钟。 3)煮沸消毒法:属于湿热法。 ①用途:用于耐湿,耐高温得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得灭菌。 ②方法:先将物品刷洗干净,再将其全部浸没水中,然后加热煮沸,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热抗力极强得需要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沸60分钟才可以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得溶液时,沸点可达105℃,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浸没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得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消毒杀菌方式 (1)天然消毒法:利用日光等天然条件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称为天然消毒法。 ①日光曝晒法: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日光杀菌作用的大小受地区、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日光中的紫外线由于通过大气层时,因散热和吸收而减弱,而且不能全部透过玻璃,因此,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才能取得杀菌效力。日光曝晒法常用于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曝晒时应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物品各面都能与日光直接接触,一般在日光曝晒下4~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通风:通风虽然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通风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门、窗或气窗换气,也可用换气扇通风。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一般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物理灭菌法:利用热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以达到消毒、灭菌目的,称为物理灭菌法。 ①燃烧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方法,但对物品的破坏性大,多用于耐高热,或已带致病菌而又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纸张、敷料,搪瓷类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烧消毒灭菌,应先将盆洗净擦干,再倒人少许90%酒精,点燃后慢慢转动浴盆,使其内面完全被火焰烧到。应用此法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灾。 ②煮沸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灭菌法,一般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分钟可杀死无芽胞的细菌。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锅内的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能进行灭菌,此法杀菌力强,是最有效的物理灭菌法。待高压锅上汽后,加阀再蒸15分钟,适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生理功能,抑制细菌代谢生长,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家庭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擦拭法:用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常用于地面、家具、陈列物品的消毒。如用0.5%-3%漂白粉澄清液、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现市场都出售,要看好有效期及使用方法),擦拭墙壁、床、桌椅地面及厕所。 ②浸泡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在消毒液中,常用于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浸泡时间的长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质而有不同。如用1%-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餐具、便器需1小时,用0.5%“84”消毒液浸泡需15分钟,而用0.02%高效消毒片浸泡只需5分钟,就可以达到目的。若浸泡呕吐物及排泄物,不但消毒液浓度要加倍,而且浸泡时间也要加倍。 ③熏蒸法:是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常用于传染病人居住过的房间空气及室内表面消毒。 福尔马林(甲醛)+高锰酸钾:每立方米加入福尔马林25—40毫升,高锰酸钾15—30克,两种药放置在一起即产生气体,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时,必须将门窗紧闭12-24/小时,消毒后再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此法对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均有效。

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应用物理和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一切存活的微生物繁殖体或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的方法。 微生物的灭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微生物死亡速率是微生物耐热参数D 和杀灭时间的函数。即在给定的时间下被灭活的微生物与仍然存活数成正比。 LgN t =lgN 0 - F(T ,Z )/D T N t — t 分钟后微生物计数值; N 0— 初始微生物计数值; D T — 在r 温度下的微生物降低一个对数单位所需要的时间,分钟; F(T ,Z )— 灭菌程序在确定温度系数Z 的T 温度的等效灭菌时间。 常用参数: 为了评价不同灭菌工艺或者某一灭菌过程中温度波动等对灭菌效果的影响,业界通常使用灭菌率和标准灭菌时间的概念。 (1) Z 值 指某种微生物值变化一个对数单位所需要升高或下降的温度数,也称灭菌温度系数。 (2)灭菌时间(F T ) 指在给定的Z 值下,灭菌程序在温度T ( ℃ ) 下的等效灭菌时间。 F T =D T ×△lgN (3) 灭菌率 指某一温度T ( ℃ )下灭菌1分钟所获取的标准灭菌时间(121℃ 下的灭菌时间)。 L(T ,Z )=10(T-Tref )/Z Tref 指标准灭菌温度( 121 ℃) 化学灭菌法: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除菌过滤 辐射灭菌 物理灭菌法: 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灭的方法。 灭菌方法

例如:在Z = 10尤的指示系统,温度121 ℃灭菌1分钟,计算灭菌率0.79, 意味着相当于121 ℃下灭菌0.79分钟。 ( 5 )无菌保证水平(SAL) 指一项灭菌工艺赋予产品无菌保证的程度,用产品中非无菌品的概率表示,如SAL = 10_6,含义为106灭菌产品中存在活菌的产品不超过1个。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或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生物高分子产生非特异性氧化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 1、化学试剂灭菌 包括气体熏蒸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等杀灭微生物。最常用试剂灭菌方法为消毒剂喷洒法,常见的消毒剂有异丙醇(75%)、乙醇(75%)、戍二醛、新洁尔灭等。我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洁净室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都定期用乙醇、新洁尔灭等消毒剂喷洒。 2、射线灭菌 主要有放射线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如从放射源产生γ射线进行照射,本办法主要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与纤维制品等耐受放射线照射的物品;还可利用照射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主要用于玻璃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等,还可用于设施、设备、房间等。我们公司每一间生产间都安有紫外灯,每次生产前会辐照半个小时以上,同时会释放臭氧,效果很好。 3、干热灭菌 包含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和火焰灼烧法,可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

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法,就像我们公司(杭州睿凯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检时,虽然所用的的工具(如镊子)、玻璃器皿等都经湿热灭菌,但是无菌操作时仍将其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再使用。 4、湿热灭菌 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但只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 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过滤方法除菌的粘稠液体,此法是不二的选择,我们公司生产的三维细胞培养水凝胶是一种固液两相可自由切换的产品,液体状态时较粘稠,所以无法用滤膜过滤,所以采用的是高压灭菌锅121℃,20min的方法进行灭菌,另外向大家推荐我们公司这种带自动烘干功能的灭菌锅,耗材、玻璃器皿等可灭菌后直接烘干,非常方便。 5、过滤除菌 有些需要灭菌的材料不能受热,例如许多维生素溶液。因此,许多液体可以用过滤法来灭菌。过滤法不是将微生物杀死,而是把它们排除出去。滤膜一般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多聚碳酸酯、聚偏氟乙烯等合成纤维材料制成,滤膜的孔径一般为0.22微米,主要用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1. 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燃烧法和干烤法(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 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 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和压力蒸汽灭菌法(1)煮沸消毒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法可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法、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节选)一戊二醛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 使用方法 2.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其他戊二醛制剂的用法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2.2 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 3 注意事项 3.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3.2 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3.3 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3.4 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3.5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3.6 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d。 3.7 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3.8 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二. 含氯消毒剂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2 使用方法 2.1 消毒液配制 根据产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计算方法及配制步骤按C.9.1.2.1进行。 2.2 消毒方法 2.2.1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