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1、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1、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刘文霞桑志坚

(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摘要]教育是人类通向幸福的阶梯,这不仅因为教育帮助人获得幸福所需的物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在精神层面上关怀人的生活。它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通过教育让人拥有平和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的智慧,达到人生幸福的境界。

[关键词]幸福终极追求

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①那么,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的本真热爱和深沉渴望也就必然指向人生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但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关怀人的生活,首先应该是关怀人的当下的生活,关怀此时此刻人的存在,教育应当成为此时此刻的个体的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当今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任务不是传递给受教育着多少知识,教育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传递中形成面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杜威就说:我们经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知识,而这些教育过程有不止单纯的获取知识和有关技巧形式,它们还企图把所获得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地性向和态度。因为一个人的心态就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对幸福的体会。幸福就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状态,一个源自内心的平和协调。狄德罗说:“在情感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具有强烈的情感就是幸福”。教育就是对人不可能“万事如意”的生活的一种关怀,帮助受教育者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协调人们的期望和现实,内心和外在的矛盾;从容的看待人生、看待人生中的不幸。孔子曾评价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面对生活的困境,别人认为无法生存,颜回却乐在其中,这乐是在看待问题的心态上。虽然我们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是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的快乐,关键我们以什么心态看待奔跑。当我们登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时,我们就获得豁达、淡定和幸福的体验。幸福就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一种情感的释放;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精神教育、情感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②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毕竟是有限的,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在这种探寻和追问中必然产生种种困惑、挫折,伴随着失望、难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追求的就不仅仅是培养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这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从终极意义上,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的教育。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知道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也只有能力与需求协调赋予人以充实的精神生活,才可以使之体验和感受其中的幸福。仰望苍穹,头上日月星辰之永恒的光芒,面对那辽阔无边的海洋的令人惊惧的起伏,教育通过物理、天文的知识告诉我们人类自身的渺小,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启发我们反思自身的智慧;面对历史的沉重悠远,社会的复杂多变,教育通过历史、政治、社会学知识帮我们确立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面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成长,教育通过医学、心理学向我们揭示自己的成长规律,使我们认识自身能力的局限。之后,当我们再把自己置于浩瀚神秘的宇宙、自然和纷繁

复杂的社会时,我们便有了一份从容的心态,让我们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下,在我们的欲求和能力之间找出心灵的平衡点,体会人生的真正幸福。

教育对人的生活关怀,就是一种态度形成的推动;人在对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崇拜中,在物质的种种诱惑中,形成一种旷达的态度,寻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内心的安宁。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内心的平静、超越才是真正的幸福。因而教育就在此种意义上,承诺和实现了对幸福的追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它把自己的追求自然就定位于开发每个主体的潜能,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彰显。而这样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人们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个体获得自信的人生,成就一个有信念支撑、引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教育在知识的传递中,在能力的培养中,以崇高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人生信念塑造和形成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信念。“信念即人们坚定不移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并不是所有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都可成为信念,只有当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与主体的经验、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为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时,才可称其为信念。它是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主体活动的外张力”。③有信念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个性的教育;有信念的教师,是幸福的教师,他为自己的劳动而快乐;获得信念的学生更是幸福的学生,他将自信地展开多彩的人生。罗素说过:“需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幸福最后的承担者就是每个个体。一个人的幸福就是一种信念,你认为自己幸福,你就会幸福,也许你的幸福不被别人接受,但是你幸福与否的这个评价是别人不可以做出的,它只与个人的自我体验有关。

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的数量以数亿来计,但是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任何人都无法把他人替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绝对理由。所以我们应该具有实现自己生活目标和志向、实现自我的价值的坚定意志和信心,这就是信念。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才必有用”时,表现的不只是那种豪放和愤懑,还有一种自我的确信,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今天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时代,我们的哲学不如哲学家深刻,物理学知识不如物理学家广博,天文学知识不如天文家丰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还能干什么?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就是在这种质问和反思中,教育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上,把学生的独特潜质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把个性和亮点张扬,用多样的人生渲染世界的多彩。如果人生恰如一枚钻石,那么教育把这颗钻石的至少一面打磨得光亮,使得每个人的人生都能熠熠生辉,能够在广阔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踏上人生的幸福之路。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媒体充分发达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流行的标准和概念,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内心坚持而趋同于大众的标准,仿效他人的行为,以至忘记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坚持和信念。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漫长的,我们需要经历的太多,需要思考得太多。当我们被忙碌奴役时,我们的人生方向也就迷茫了。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道:“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一书中说:“因为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的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的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周围全是面包。”④所以,教育的追求就在于信念的强化,是对麻木的对抗,是对从众的警醒,而强调是自己内心地坚持。教育给人的就是坚持的勇气、对抗力量和强化的智慧,以求精确的判断的自己的人生境遇,把信念安放在精神和灵魂的深处,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放大,终极指向于理想的实现,达到人生的幸福。

成功的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教育、继承的教育,它也必须是培养智慧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是一种过程的教育。因为任何教育的目的的达成和实现;最终都体现在受教育者对问题的思考上,对危难的处

理上和对世界认识的智慧上。“我们只能在行动中遭遇智慧。”在付出行动中体会幸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的”幸福不是时运、机遇等等的代名词,它处在人的创造活动过程之中,“人是自身幸福的建筑师”。在《迷离境界》1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片断:主人公开始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在一个酒店的房间。不管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会有侍者出现,满足他的欲望。过了数天之后,这个人厌倦了这种无须努力的存在方式,对侍者说:“我有点想到另一个地方去。”“什么地方?”侍者问。“哦,我想我已经死了,来到了天堂。但是我厌倦了,也许地狱会好一些。”侍者回答说:“这就是地狱。”的确,幸福是一种追求而不是天神的恩赐,人只有在付出的过程中,在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过程中,才能体会生活的乐趣,抵达幸福的天堂。否则,即便是锦衣玉食,也只能徘徊在幸福之外。而成功的教育就是启迪人们认识幸福的智慧,让人体味幸福不是物质的丰盈、生活的安逸,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充实。英国的约翰·怀特说,“受过教育的人从拓展意义上考虑他的自身幸福,他把个人幸福推及他人,把幸福融入一种道德高尚的生活之中”。

⑤“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阿奎纳也认为,“教育的目的,亦即生活本身的目的,是通过培养道德和理智美德来获得幸福”。先哲们的名言一方面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教育是人们获得精神满足,体会幸福的阶梯。

教育培养了人认识幸福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创造幸福的智慧。幸福就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当我们付出了爱,我们收获了家庭的温馨;当我们付出了劳动,我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当我们付出了微笑,我们收获了快乐。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我的实现和自我的完善,充分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智慧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物质丰富,精神自由的幸福人生。这些都需要在创造中展开,在创造中体验、获得。但是创造

1.《迷离境界》美国电影(1983),斯皮尔伯格任导演。不是空谈,不是口号,是追求的征途,是行动的智慧。没有智慧的行动,只能是机械的复制,僵化的模仿,根本谈不上创造,“创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高度智慧性劳动的过程”。⑥教育是创造的基石。成功的教育,追求的是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是以教育智慧、教师智慧去启迪、激发、开拓和增进学生智慧的教育。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就是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听做结合的教育。它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孵化智慧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应用、创造中学习,做到活学活用,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智慧。

作家丁玲说过:“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换言之,对于一个懂得幸福的人来说,幸福是到处存在的。关键要具备发现幸福和创造幸福的智慧,因为我们不能期待幸福自己来敲门。而教育就在热爱、追求、启迪、弘扬人获得与感受、创造与享受幸福的智慧的过程中和行动中,完成了它的终极追求。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直接作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教育的终极意义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他认为,幸福需要必要的外部条件,即物质的条件,但却更需要“思想条件,即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只有教育能让人拥有平和的心态,使内心得以安宁;拥有坚定的信念,使精神获得满足,拥有追求的智慧,使创造可以实现;才可以真正实现心无所累,自由自在的人生幸福。

注释:

①[德]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商务印书馆,1984,P: 543

②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2.P:9.

③刘文霞.教育哲学应有的意蕴[J].教育研究,2001.3.

④转引自:柳延延.论现代艺术中人的形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⑤[英]约翰?怀特,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P:138.

⑥刘文霞.广义创造论——创造教育的哲学理念与实践[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5.P:8.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2.于丹.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2

3.[德] 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

4.6.

4.樊亚奎.论教育的幸福维度[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5.易凌云.论教育应关涉个人幸福[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5.

6.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7.张洪生.教育的“人为”和“为人”[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8.张莉.幸福——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着眼点[J].教育导刊.2004.6.

9.刘波.幸福与教育[J].咸宁学报.2003.8.

作者简介:

刘文霞(196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院长、教授、博士.

桑志坚(1982—),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幸福教育的样子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如果说我们的工作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肯定的话,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在其中获得了幸福。对于一个幸福的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而应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那么怎样才会感到幸福呢? 首先,我们要放正心态。学会“有教无类”地接纳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学会以每一个学生为基准,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让学生学会做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从它的幸福成长中获得幸福!当你发现给了学生一份相信和鼓励,自己却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快乐和幸福!这样的课堂真是一种享受! 其次,充满爱心的对待自己事业。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随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维系教育大厦永远矗立的感情在教师心目中变成了一种永恒。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就不会真正的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体会到作教师的幸福。 第三,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才是一名幸福的教师;作为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人民教师要有表率作用,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德修身﹑率先垂范。做一名无愧于“春蚕”、“蜡烛”美喻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美丽的青春和腾飞的事业投入实际的工作中去! 因此,在新形式下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爱教;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要学高为师、终身学习。 第四,不断学习中体会幸福。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在工作实践中是否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善于发问与质疑。学会借鉴、学会吸收、学会融合、再加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就会使你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说到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拓展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时空,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体会成长带来得乐趣. 总之,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享受教育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学习“双主双效教学模式”后关于教、学、评的教研心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极大地震撼着传统学校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原来稳定的结构形式,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进行学习评价?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试图从教学教育模式的定位进而更新教师素质和教学评价策略的角度进行探索,以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教学模式概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它是建立各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指导下提出来的。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教学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地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至于模式中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概括起来,世界目前流行的总的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为“教师中心模式”),一种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为“学生中心模式”),还有一种就是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教师学生双主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授式,其结构“讲、听、读、记、练”,特点是解释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因其易于为教师掌控教学节奏,课堂知识输出的容量大,“教”的效率高而被许多教师采用。而有人认为这种模式抹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现代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其本质也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一味强调学生这一“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失去方向,导致走入学习的误区。 本着对教学质量的追求,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本着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我们的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变革和重建呢?因此,我认为现代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统一。实施“教师学生双主双效教学模式”. “双主双效教学设计模式”是介于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模式之间,其主要是在保留“传递-接受”式教学活动进程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人与机、人与人交互中让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探索,发现,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在必要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

教育幸福

我的教育幸福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你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你:“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灵魂。今天,我愿与大家聆听爱的旋律,分享我的教育幸福。 河滨小学虽然小,但河滨这片教育的沃土是广阔的。在河滨的五年里,我结识了一群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孩子们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们。清楚的记得2004年9月1日,刚结婚三天的我站在河滨小学一一班的门口迎来了我教育生涯中的又一批新的花蕾,一个个孩子可爱至极,稚嫩的脸上充满着天真与快乐,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群孩子们,课上我与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下我与孩子们做游戏感受生活的快乐,孩子们也很快地喜欢上了我,几颗糖飞快的塞到我的手里,几粒瓜子悄悄地放在我的桌前,我享受着孩子们给予我的每一份幸福。河滨小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学校,孩子们一天的生活与学习都在学校,为了让刚来到学校的孩子们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在班里举行洗餐具比赛、扫地比赛、拖地比赛等,孩子们在快乐的比赛中增强竞争意识,锻炼自理能力。放学后,孩子们离开了学校,我独自一人留在教室悄悄打扫孩子们并未真正扫干净的地面,虽然很辛苦,但我知道孩子们小需要我的鼓励和帮助,我也相信孩子们一次次的努力一定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并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家长们都惊喜孩子们的变化,我也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中。 对孩子的喜爱,对教育的热爱随着38颗心变得愈加浓烈。2006年秋天,听说我要歇产假,孩子们舍不得我离开,当得知我生完孩子身体极度虚弱时,孩子们纷纷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有的甚至放学来看我,孩子们真诚的祝愿我早点康复。那时孩子们只有七八岁,这些细微的举动让我感动,孩子们的爱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得知学校人事调动需要我回班上课时,只休息了七十多天的我毫不犹豫的回到学校,记得那一天寒风凛冽,穿着臃肿的大棉衣,拖着虚弱的身体走进教室时,所有的孩子欢呼起来,纷纷跑上前将我紧紧拥抱,感动、思念、幸福的泪水从脸颊流过,接着孩子们又小心翼翼地扶我坐下,我微笑着说:“孩子们,老师的身体不要紧!”但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好像捧着易碎的玻璃一般生怕我不适,孩子们簇拥着我纷纷表达对我的想念,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真诚、善良的脸上闪烁着水晶般的泪珠时, 我又一次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付齐全是四年级上期由解放小学转入我们班的。入班的第一天,性格倔强的他死活不愿意吃饭,问他为什么时,他闭口不说,对我这个陌生的老师充满了畏惧。我微笑着与他交流过去的生活与学习,渐渐地孩子的话匣子打开了,对我的态度也有所好转,我顺势握着他的手问起不愿意吃放的原因,原来权权初次来到这里感到陌生,加上从小不习惯吃面条,刚好中午又是杂酱面。得知原因,我便与孩子商量第一次回家吃饭,下一次在学校吃饭,孩子同意后,我拉着孩子的手把孩子送回了家。那天中午我没有吃上午饭,但我的心却是满足的,因为我赢得了孩子的一份信任。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成了权权无话不谈的朋友。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权权准备回家,得知他家里没有人,我非常不放心,我想:孩子只有十岁,年龄小,下午又没有吃饭,晚上一个人在家怎么行呢?于是我邀请权权和我一起吃晚饭,我和爱人带着权权一路上有说有笑来到超市点了权权最爱吃的米饭,看着孩子吃饱后,我邀请他晚上住在我家,这时权权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自己回家休息,扭不过这个小家伙,没办法只好让他回家。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放心不下孩子

以幸福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三篇

以幸福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三篇 有一样东西,像春风,轻轻地拂过人的心畔;有一样东西,像清泉,静静地流过人的心田;有一样东西,像薄云,悄悄地掠过人的头顶;有一样东西,像太阳,默默地温暖人的心灵。 这一样东西有一个温馨的名字——幸福。 小时侯,我有父母的疼爱,上学后,我有老师的关怀,同学给我的帮助,朋友给我的支持,这些都让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学会了挑战,然而挑战并不总是成功,但我并不沮丧,因为我坚信,即使苦难占生命的一大半,生命也不会因它而失色,那是因为幸福在。 抱着对幸福的渴望,我终于在失败这苦咖啡中品出了异样的香甜,我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幸福。过了好久,那香甜仍不散去,这不散去的香甜正是那挥之不去的幸福。 渐渐地,我读懂了幸福。 幸福是孩子嘴里的糖果,只尝一口,便是快乐。 幸福是少年手中的玩具,只要玩一下就是神奇。 幸福是青年心中的理想,只要超越,便是喜悦。 幸福是中年理想的事业,一旦成功,就是自豪。 幸福是老年渴望的儿孙满堂。 幸福是慈母为子女缝补的衣裳。 幸福是严父对顽子的体谅。 一块巧克力,一杯牛奶,一份礼物,一句轻轻的祝福,一个温暖的呵护,一束激励的目光,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丝灿烂的微笑及一个热情的拥抱,所有这些被认为平常的事。被认为普通的动作,何尝不是幸福?只是它太平常了,所以常被忽视,但幸福是生命中的闪光点,是笔无形的财富。 生活,因为有春风才有绚丽的花朵;生活,因为有清泉才有清亮的歌;生活,因为有薄云才不失高雅;生活,因为有阳光才有温暖与光芒! 我们因为有幸福,才有微笑,才有欢乐,才有多彩人生。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 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 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 福是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 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 是多么的可悲。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 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奋 斗终身时,吴敬梓则用他的笔给我们绘出一个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 此吗?我怀疑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 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 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 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 幸福。 我小时候曾这样天真地问过妈妈。妈妈拍拍我的小脑袋,说:“妈妈的幸福就是你呀!和你在一起就是妈妈最大的幸福!”我灿烂地笑,妈妈也灿烂地笑。而现在,学习越来越 紧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早出晚归的妈妈,变成了早出晚归的我。 晚上,作业总是做到很迟。妈妈总会在厨房冲我的房间喊:“你要不要喝水?”其实 她并不用喊,我的房间离厨房挺近的,要喝水也可以自已倒,妈妈的关心我又不忍心拒绝,也学着妈妈喊:“要!” 深夜降临,我疲惫地上床睡觉。被子,妈妈早帮我晒过整理好,上面有淡淡的阳光的 味道,还有妈妈浓浓的爱。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一是个体自身的发展,二是全社会人的发展。而当今音乐教育从中学至大学收费高昂;各高校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家庭花费大量财力培养的天之骄子背着吉他抱着琵琶,流落街头歌厅茶社,成为北漂、上漂、广漂,不知要漂向何方。今天我们大力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这种现象确实是一种不和谐因素,也不利于人的发展,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应当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音乐高考生人数越来越多 从近几年的音乐高考报名情况来看,报名人数呈迅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山东省每年有考生数万人,占全国考生的近四分之一,河南、安徽、湖南、江西、江苏都是生源大省。各高校为了选拔较好的生源,考试难度也有所加大,报考排名靠前的院校考生录取率逐年降低,但考生仍趋之若鹜。千军万马挤音乐高考独木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文化课分数线低。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一考。很多省份规定艺术类文化课本科分数线是文史理工类二本分数线的百分之六十五,这对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是极大的诱惑,抓住这根救命稻草,铤而走险选择艺考,以此来成就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想来合理,而实际上现在音乐高考的难度已经不低于文史理工类招生考试。 2 招生学校多。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师范大学和各地的师范学院都开设音乐专业,现在很多非师范类和非艺术类的高校也在办音乐专业,不管自己是否有专业办学基础,农业大学、理工大学、航空大学等都纷纷办起音乐学院,招几个教师就招生,教师不够再外聘,不考虑人才培养的质量,究其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考生只会觉得院校多,容易考,从而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艺考大军。 3 受明星影响,梦想通过艺考成名成家。纵观当今流行乐坛,风云变幻,人才辈出,超男超女闪亮登场,赚足了钞票与人气,同时也强烈地刺激了少男少女驿动的心,放飞梦想,艺考为棋子,博弈人生。有这种思想的考生不在少数。 4 中学音乐教师的诱导。在高考音乐教育战线上不乏许多兢兢业业、收费合理的优秀教师。但也有许多教师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极力鼓吹诱导学生学习音乐,自己开办辅导班收取费用,使考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能不能学习音乐,是否具备音乐学习的潜质则不管不问,造成每年的高考音乐考场上都有评委摇头、学生尴尬的局面。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还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所以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珍爱生命、懂得生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哪些?(请列举几点)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礼仪有: 1、简洁端庄的服饰。作为人民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穿着应该得体大方,符合我们教师的身份,着装可以时尚,可以新潮,但不能独出心裁,不能奇装异服,应在简洁之中体现端庄,不能以前卫体现个性,不要过分张扬。 2、良好的师德。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理应明确自身责任,躬身垂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自己的道德形象上,一定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3、语言健康规范。作为老师,说话要得体,要与自己教师的身份相符合。对于小学生而言,讲课语言要学会儿童化,富有儿童味;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4、举止文明礼貌。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等等。 我自认为本人在教师基本礼仪上面还做得较好,需要改进的是有时讲课敲击讲台,今后一定改过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高兰平第一份精神早餐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有资料显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各行业前列。曾有人做过调查发现: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今天我们暂时先不去探讨,不过我真诚地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位老师都能消除身心的倦怠,都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教育实验,它源于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和上世纪初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对于新教育实验,我是情有独钟。因为学校取得的一些成绩都得益于新教育实验。对于新教育,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教育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d26412776.html,/bbs_index.html)去了解。 目前,深处教育围城内的大多数老师都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生活,无论是我们这些为师者,还是我们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都是毫无幸福可言的,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极其痛苦的。其实这已经远远违背了教育的本来面目。其实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孟子有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他说过:“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那么,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这似乎也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

我的幸福教育故事.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学生的进步就是我的幸福 思茅七小卢永珍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校园里,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是我的幸福;当您不舒服生病的时候,一句句真诚温馨的问候是我的幸福;课堂上, 一张张笑脸是我的幸福;节日之际,一条条祝福的话语是我的幸福……当我拥有这一切时,我会为之感动,也会为之欣慰。 是的,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温暖孩子的心房。可我却执著地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心也会消融。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一种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我会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如:我班的罗杰同学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讲话,课后胡乱打闹,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还常常不做英语作业等等。每次上英语课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他是级里有名的“捣蛋鬼”,真让人头痛。他顽皮,下课后经常与两三个男孩子在一起操场上跑、跳,满头湿。他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书写马虎。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真的非常失望,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可是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 感 读《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有感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韩冰 什么才是教育?我想这一个问题对于诸多教育者来说都没有仔细认真的去考虑过,好像大部分的教育者都每日辗转于自己所要备课的内容之中以及如何去应对各种性格不一的孩子们。也许在教师的岗位上任职多年,我们大部分的教师都已经失去了初登教师岗位时的热情,对于好像可以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中考、高考也变的渐渐的冷漠了,教师的心若是一旦麻木,把日常的工作都变成了顺从和应付,那么无疑教育必然是失败的,也就更不用说能成为一个卓越而又幸福的教育者了。当我读汤勇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不禁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教师的角色,也渐渐的重新认识卓越和幸福的意义。 一、何为卓越 要把自己变成珍珠,我突然间觉得这句话其实是适合于各种职业的人们。当我们入学的那一刻起,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无疑都是在为我们工作以后来进行奠基,可能不一样的机遇会使得我们成为不一样

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该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汤勇在书中曾经说过:“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什么才是卓越?怎样做才能足够优秀?金钱、名望、还是学生的成就?我仔细回忆了当初的我为什么要坚持成为一名教师,教育者的真正责任所在又是什么。我突然间觉得一名卓越的教师应该是可以改变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的命运的。曾经有人说:一个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之间可能只差了一个指引,而面对千千万学子的我们作为教育者是否又担负着改变他人命运的重任。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想我们还记得那些感动人心的名字,其中有一群教师们用自己的生命而护住了他们的学生。还有,社会上一些教师们在岗位上坚持着自己的教育岗位,而忽视了自己家中的孩子。在这时我对卓越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卓越的教育者并不是他因自己的教育能力高而收到了多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是说自己培养的学生成为了多么多么优秀的人。在我看来,卓越的教育者应该当学生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迷茫时,做到及时的指引,当学生产生情绪的波动时,努力的将他们拉回应该

我幸福,我是一位教师

我幸福,我是一名教师 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了莫名的倦怠。在当时的我看来,教师是没有一点幸福可言的职业,它既不会带给自己任何事业上的成就感,更谈不上什么“钱途”,总之是一无是处的了。于是,在工作中,我一下子失去了以前的那种激情。四平八稳的上班,按部就班的上课,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日子。 后来有一天,我无意在一本教育期刊上看到北京师范大学毛志成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他把教师分成了五个层次: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看着看着,忽然觉得悲哀了起来。我原本一直以为自己即使算不上一个什么好教师,但总应该不至于算太差的吧。但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惊觉自己原来连一个以教谋生者都算不上。因为在毛志成教授看来,属于以教谋生者一类的教师虽然不爱业却也守业,虽不爱职却也尽职。然而我做到了尽职吗?“误人的教师各式各样,都会牵连出种种遗患,但因教误人的人尤可恶,乃至可鄙——因为他误的是‘子弟’,是孩子,是青年。”仔细的品味着文章结尾的短短几句,我感到了汗颜。如果我的学生们真的因为我的懈怠而受到影响,我能原谅我自己吗?我想我不能!这样的假设迫使我不得不思索: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不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找寻到一点快乐、体味不到一点幸福吗?答案显然又是否定的。我教过的那些孩子们是那样的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啊。我深思着。 就在我还在处于矛盾中时,我的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这一切,使我从原本就不必要的深思中走了出来。 二 虽然时光过去已经快五年了,但我至今仍记得我教过的那群孩子们!至今仍记得他们的笑脸,至今仍记得他们给我带来的惊喜和震撼。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们的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感谢他们!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妻子带着小孩上街去了,我一个人百无聊赖的在家中看着电视。突然隐隐约约听到窗外好像有人低声说话的声音,起身看时,却又没有发现人影。刚想坐下,窗外突然“哄的”传来了几个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我赶紧走到屋外,是我教的班上的学生。我感到很是意外,还没有开口。一个叫王婵的女生笑着大声说到:老师,我们大家都想来看看师娘和您的孩子。真的,到现在还记得她们当时说的每一句话。王婵,这个精灵古怪的女生,当时就是用了“师娘”这个让我啼笑皆非的字眼。我连忙把他们迎进了屋里。站在门口迎接这些孩子们进来的时候,我发现后面的几个孩子神神秘秘的把双手放在背后。正想问问,他们已经飞快的绕过了我,把自己手中的东西放在了桌上。至今仍可以很清楚的说出那些礼物来:一板“娃哈哈”酸奶,一袋小饼干,还有一个塑料袋包着十几颗糖果。“老师,这是我们凑钱给您的孩子买的礼物,您不会笑话我们吧?”望着这些乖巧的孩子,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还没有坐定,这些孩子就叽叽喳喳的说开了:“老师,您这段时间很不开心,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还没有等我开口。傍边就有人抢着回答了:“老师,一定是我们惹您生气了吧?”我很惊讶孩子们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于是连忙说没有。 “可是老师最近为什么都没有笑脸?您整天板着脸,我们都特别害怕!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让老师高兴的,如果我们中有同学让您生气了,您尽管批评好了。” “不,没有,你们都很乖的。”我震撼不已,完全没有想到仅仅是自己的不思工作,却让孩子们有了那么多的委屈。我觉得自己的辩解在孩子们晶莹的童心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老师,如果不是我们的错,那您就多笑笑吧。我们都喜欢看您笑着给我们上课。”另一个女生彭佳满怀期待地向我提出了要求。在这个时候,我除了满怀歉意的说好,还能说什么呢?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老师,说定了的啊?”我再一次的点头,很大声的答应。 第一次来我的家里,这些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东瞅瞅,西翻翻。我的影集,甚至是结婚时拍摄的影碟,都被他们翻出来津津有味的看了个够。欢声笑语充盈了我的小屋,望着他们一张张笑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田丹

温暖、勇敢的“四月天” ------读《幸福教育的样子》有感 享堂南街小学田丹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杨九俊老师撰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内容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宁静与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 轻轻的合上书页,我反复的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么?老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育的幸福是什么? 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似乎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恍然大悟。我是一个“板凳甘做十年冷”的教师,我大概可以预设各种各样的课堂,可我不能预见到我的学生的未来。因为他们是无可厚非的生命。两袖清风的教师,何时脸上才能有幸福的微笑?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拿回奖杯为校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 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老师幸福是上课时,站在讲台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神采;老师的幸福是下课后,和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老师的幸福是劳累时,学生的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的幸福是每逢佳节,天南海角飞来的祝福与思念;老师的幸福是,走在路上听学生认真的向亲友介绍自己…… 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言语,只有细细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幸福,教师自己先得体会到幸福。 首先:我特别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笔下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诗意的栖居”。我觉得幸福的教师是“诗意的存在”。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会吟诵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悲苦性的职业。可是,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诗意的存在吧,让您的学生也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幸福便是如此。 其次:将这一份工作看作是“爱的诉说”。我国著名的文化家,儿童作家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孩子们回报我的必定是心驰神往。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名班主任,当孩子们在不经意的时候叫你妈妈的瞬间,我热泪盈眶。是啊,他们把你当成了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幸福的感觉从心底里升华。孩子的回眸一笑,便是我们在相互诉说的幸福。

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元好问著名的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孔子云: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最后引用《论语·先进》当中的话对孔子眼中的十大最优秀的弟子进行总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一

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 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 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你为难自己,就要刻意去效仿,你不随心随意就要被名利世俗困扰,自然心态会有偏差,文字也染上了俗气。 现实生活中,不乏完美主义者,终日在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中活着,虚拟不切合实际。如此,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笺言。常常想,不想活在过去的人,是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想被束缚在心灵蜗居里的人,是失去的太多,一番大彻大悟后,对视的眼神定会愈发清澈,坦然笑对人生的雨雪冰霜。 对于随波逐流的人们,难免要被世俗困扰,不问过去,不畏将来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纠葛,无从知晓。 不得不说,人是活在矛盾中的。既要简单,又难淡然,挣扎在名利世俗中,一切身不由己,又有那样的生活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呢? 人前,你笑脸相迎,带着伪装的面具,不敢轻易得罪人;人后,黯然伤怀,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人生的不如意;常常仰望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却不知你与他所想要的幸福,都只得一二,十之八九只有在希冀中追求,不是吗? 人活一辈子,心怀梦想,苍凉追梦,难能可贵的是执着向前,义无反顾,最惧怕瞻前顾后,退缩不前。一生短暂如光影交错,有几个人能放下牵绊,有几个人能不难为自己,活的精彩呢! 我们的一生,是匆忙的行走,谁的人生,不是时刻在被命运捉弄中前行。我想,我是无法和命运抗衡的,却又时刻想做真实的自己。眼下的生活是一面镜子,对照着卑微的自己,心有万千光芒,无法放弃的却总是太多太多。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育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与现代社会美德,就必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才能的培养。简单说,未来的社会是“三Q”突显的社会,未来的人才应该是“三Q”并举的人才,“三Q”即IQ智商、EQ情商、CQ创造力。“三Q”的提升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个现代班主任在管理自己班级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一目标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最高追求。班主任在把握这一主旨后,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营造出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让他们在班级这个小集体当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所有才能。 思路决定出路,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一个现代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管理中的“首席”而不是的“终结者”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班主这一身份是多重身份的组合,从行政角度而言,班主任是学校任命的管理者;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一名成员;从教师这个角度而言班主任又是一个教育者。多重的身份就有多重的任务,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将这三重身份的任务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智慧的班主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三者的完美组合呢? 这是一个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问题,不同的定位其产生的教育效果是迥异的。王晓春老师,借鉴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将班主任分成九类,即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对这九种班主任都做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下面我将王老师的分析作一简要汇总。 班妈型,一切都围绕“爱”来推动,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要达此目的,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 1. 以培养学生做人为本为教育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经常以讲古今名人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感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通过细致深入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全的人。 2. 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本为教育思想。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们应该时刻以服务学生为主,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为学生撑起一片发展的天空,让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愉快地学习。 3. 以引导学生思考为本为教育方法。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以激起学生兴趣为本为教育形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证明,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持续的注意,并且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想内容为主题,开展个人教育等,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以育人为本,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才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切实保障和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从教生涯也就四五年,在学校学习如何教育时,心里对未来总是切切的,在学校对自己的能力蛮自信的,但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到时会不会束手无策,带着担心与期望我回到了家乡走进了课堂,课堂与自己想象的比较远,站在台上看到一双双充满着期待的眼睛,正是这种期望在影响着我,让我快速成长起来,专业化发展,因为这样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不易以及繁忙,但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编织自己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听了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感触很深。 我的教育生涯就是我的生活,怎样让生活精彩起来呢,那得用心治学,这跟生活一样,会经营,首先要有策略,李老师四字治学方略是:“思、学、行、著”即: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要善于反思,并且这种“思”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边反思边学习、求教,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注意吸纳、借鉴。实践取得了成绩,就思考成功的原因,归纳出经验和规律,及时地写下自己思想的轨迹,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实践”、“学习”、“著述”相交融,使自己一步步向前,实现一个个新的跨越。我在教学启发是,在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读书,我认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老师一定能吸引学生。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教师越能加强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一个好老师。“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这几年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激发自己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首先,在观念上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只有把教育当成生活来打理后,幸福感就会提升。如在教育生活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就是幸福的。 其次,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渴求知识,理想阶段的孩子们,特别是我一年级的孩子们,要把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慢慢引领上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必胜的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引领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仁心,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味到幸福的含义。如: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个个音节的时候,当他们诵读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当他们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当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他们解出了一道道难题而舒展了皱了许久的眉头时,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时,此时的老师是幸福的!

幸福的教育

幸福的教育 从教十余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十余年。班主任工作多、累、烦、杂,家长的素质高低不同,要求各异。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说实话,说说“爱生”容易,真的做起来这“爱生”并不容易啊。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十分刻意,却能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本续期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50个孩子,就有40多种性格。怎样管理好孩子们呢?我决定继续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50名学生,40多种性格,让他们与众不同,个个精彩! 王浩——一个癫痫病患者,他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偶尔会到办公室来,很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教室里有好多僵尸。”偶尔上课的时候,他会跑到讲桌前,笑笑地说:“老师,我在躲猫猫”————从表面看,他似乎没有一点优点,只会捣乱,然而,一天早上,我走进教室,讲桌上一改以往乱糟糟的局面,王浩站在讲桌前,专心致志地整理讲桌上同学们交的各种作业。我慢慢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王浩真是个好孩子,谢谢你整理了讲桌。”听着我表扬的话,他看着我,笑得更加灿烂了!从此,他收拾讲桌的时间越来越多,参与收拾讲桌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石欣锐——一个类似于多动症孩子,常常管不住自己,只要我一转过身在黑板上板书,他会跑到教室嘴后面,或者跑到讲桌前,刚开学的时候,每天告他大人的孩子有十几人,他的妈妈问是不是故意打的,他还很自豪的说:“我就是故意的。”他的拼音写得也是班上最丑的。和他母亲交谈后,我们达成共识:多鼓励。在他写字的时候我常常鼓励他说:“石新锐越来越乖了,字宝宝越来越帅了”“石新锐以前写字老喜欢说话,现在要等好久才说一句,进步真大啊!”慢慢地,他变现得越来越守纪律,写字也比以前好多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精彩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牵着他们的手。我们也要学着欣赏美,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在这种欣赏的姿势、欣赏的表情前,孩子就是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在给孩子们缔造成长的“精彩”中,我们也把自己带进了幸福的教育“天堂”。 邹小华 2013-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