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大意题、细节推理题分析

主旨大意题、细节推理题分析
主旨大意题、细节推理题分析

主旨大意题、细节推理题

探究点一细节理解题

一、题型特点与命题方式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干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一般包括直接理解题(在原文中可直接找到答案,常用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等提问)、语义转化题(需要将题目信息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语义上的转换,两者存在表达上的差异,有时需要进行加工或整理后方能得出结论)、数字计算题、排列顺序题、图表图画题等。抓住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是做好该题型的关键,也是做好其他类型题的基础。这类题型的题干常为:

When /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correct?

该题型几乎都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与答案有关的信息,或是其变体。所以,搜查信息在阅读中非常重要,它包括理解作者在叙述某事时使用的具体事实、数据、图表等细节信息。做这类题一般采用寻读法,即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再对相关部分进行分析对比,找出答案。

二、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

细节题是针对文中某个细节、某句话或某部分具体内容设置问题,正确答案的根据一定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即原文的改写往往成为正确选项。

通常细节题的正确选项有以下特征:

1.对原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把原文中的一些词换成意义相近的词,成为正确选项。

2.词性或者语态的变化。把原文中的一些词变换一下词性,或者改变原文句子的语态,给考生制造障碍。

3.语言简化。把原文中的复杂语言进行简化,成为正确答案。

4.正话反说。把原文中的意思反过来表达而成为正确选项(适用于寻找错误选项的题目)。

干扰项也是以文章中的某个细节设题,若不仔细辨别,很容易把它当成正确选项。干扰项有以下特征:

1.将原文内容扩大或缩小。把原文中的限定词去掉或替换,使该选项看似正确,实际上却是错误选项。

2.把未然当已然。改变文中某句话的时态,如把将来时变成现在时,把未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

3.无中生有。即选项内容是根据主观想象或推测得出的结论,而文中并未涉及。

4.偷换概念。把原来做该事的“张三”换成“李四”,所述细节确实与原文一致,一不小心就会误选。

5.文不对题。这类题最不容易辨别,选项中的描述与原文完全一致,确属原文中的一个细节,这时要回到题干,看该选项是否能回答题干所提的问题。

下面结合最新高考试题,对细节题的不同类型加以解读。

1.直接信息题

对此类题型,考生可以首先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及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寻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仔细比较所给选项与文中细节的细微区别,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最后确定最佳答案。

例1

Wanted, Someone for a Kiss

We’re looking for producers to join us on the sound of London Kiss 100 FM.You’ll work on the station’s music programmes.Music production experience in radio is necessary, along with rich knowledge of modern dance music.Please apply(申请) in writing to Producer Vacancies, Kiss 100.

Who should you get in touch with if you hope to work in a radio station?

A.Producer Vacancies, Kiss 100.

B.Mrs R.Oglivie, Palmlace Limited.

C.The Enterprise Shopping Centre.

D.Wealden District Counci l.

【解析】A直接细节题。这则广告是招聘电台播音员的,因此A最合适。

例2As a young girl growing up in the 1930s, I always wanted to fly a plane, but back then it was almost unheard of for a woman to do that.I got a taste of that dream in 2001, when my husband arranged for me to ride in a hot air bal loon for my birthday.

...

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in 2001?

A.She flew an airplane.

B.She entered a competition.

C.She went on a hot air balloon ride.

D.She moved into a retirement community.

【解析】C直接细节题。根据I got a taste of that dream in 2011,when my husband arranged for me to ride in a hot air balloon for my birthday.可以选出最佳答案。

2.间接信息题

做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或鉴别,这是介于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之间的一种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例3

On occasion, I teach a course called History Matters for a group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rs.My goals for the class include a full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themes and ideas.Because I want students to thoroughly study the material and exchange their ideas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lassroom,I have a rule—no laptops, iPads, phones, etc.When students were told my rule in advance of the class, some of them were not happy.

Som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history class were unhappy with______.

A.the course material

B.others’ misuse of technology

C.discussion topics

D.the author’s class regulations

【解析】D间接细节题。根据I have a rule—no laptops, iPads,phones,etc....some of them were not happy可知答案。在这里我们需要把“rule”以及后面的some of them were not happy进行转换。

探究点二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深层理解程度以及在速读中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一般针对某一语段或某一语篇的主题标题或目的设题。这类题目考查的范围是:基本论点、文章标题、主题或段落大意等。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归纳、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或总结。

要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要十分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抓住文中具有概括性的信息,从上下文连贯的意思来理解全文,看作者主要谈的是什么,透过文字叙述的过程来归纳主题,再从选择项中找出最符合表达主题思想的选项。有些干扰项,从局部看也许不算错,但从全局看却又片面。这类干扰项与正确答案之差,其实是局部与全局之差。考生在做题时不要为局部现象迷惑,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思想。

一、题型特点与命题方式

【设题类型】

1.概括文章大意;

2.选出最佳题目(标题);

3.概括人物特点。

【设问形式】

1.标题类

(1)The best title / 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might be__________.

(2)The text (passage) could be entitled __________.

(3)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suitable as a title for the passage?

2.大意类

(1)This passage chiefly deals with __________.

(2)What’s the topic of the article?

(3)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4)With what topic is the passage chiefly concerned?

二、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

做这类题时常用略读法。快速阅读文章找出各个段落的主题句。把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联系起来着眼于全文结构安排,了解文章的重心,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标题是中心思想最精炼的表达形式,选择的标题意义范围要能涵盖全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常常利用生活常识编造干扰项,把文中的细节当主旨,利用局部信息编造干扰项,编制超出文章范围的标题或不能涵盖文章中心意义的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理解程度,考生要特别留意。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谈谈标题类和大意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1.标题类

标题是段落中心思想最精炼的表达形式。在阅读中不仅要求考生能够通过自己已知的信息概括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而且还要对概括出的中心思想加以提炼,拟定出段落的标题。在测试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选择标题。

文章标题可以是单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标题可帮助读者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多为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要求能覆盖全文,其确定的范围要恰当,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精确性强,不能随意改变语言表意的程度及色彩。

技巧归纳

(1)利用主题段来概括标题

主题段一般在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般来说第一段经常提出文章的主题或最后一段总结文章的主题,知道了文章的主题也就知道了文章的中心,把中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文章的标题。

(2)利用主题句来概括标题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每一段的首尾句,要注意贯穿文章始终的词语。通过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并对主题句进行概括和提炼,从而确定文章的标题。

做此类题时,要避免以下三种错误:

(1)概括不够(多表现为部分替代整体,从而缩小了范围);

(2)过度概括(多表现为人为扩大范围);

(3)以事实、细节替代文章大意。

2.大意类

解答该题型最关键的是找出主题句,把握文章大意。

概括大意的方法是:先看首尾或各段开头再看全文找主题句,若无明显主题句,就通过关键词句来概括(如议论文中寻找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记叙文寻找概括情节和中心的动词或反映人物特点的形容词)。文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时,务必牢记作者的观点才是体现全文中心的。此时,要注意一些转折词,如but, yet, however, although, in spite of, by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等。当文章中表示相反的观点时,往往用到这些词。答题时要弄清哪个是作者的观点,排除迷惑性信息,准确归纳主旨大意。

例2

……

The EP has no exposed heating parts that can cause a fire.The outside of the EP only gets warm to the touch so that it will not burn children or pets.

……

56.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Paragraph 2?

A.The heat of the EP.

B.The safety of the EP.

C.The appearance of the EP.

D.The material of the EP.

答案B

解析段落大意题。第二段说EP裸露的部分不会引起火灾,且EP的外表不会烫伤孩子们及宠物,故第二段讲了EP的安全性。

二、课堂练习:

A

You probably know who Marie Curie was,but 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Rachel Carson.Of the outstanding ladies listed below,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oman of the past 100 years? Jane Addams(1860-1935)

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Addans helped the poor and worked for peace. She encouraged a sense of community(社区)by creating shelter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people in need In 1931,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

Rachel Carson(1907-1964)

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humans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

Sandra Day O’Connor(1930-present)

When Sandra Day O’Connor finished third in her class at Stanford Law School, in 1952,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She became an Arizona state senator(参议员) and ,in 1981,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 O’Connor gave the deciding vote in many important cases during her 24 years on the top court.

Rosa Parks(1913-2005)

On December 1,1955,in Montgomery,Alabama,Rasa Parks would not give up her seat on a bus to a passenger. Her simple act landed Parks in prison.But it also set lff the Montgmery bus boycott. It la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 and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The only tired I was, was tired lr giving in,”said Parks.

21.What is jane Addams noted for in history?

A. Her social work.

B.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

C. Her efforts to win a prize.

D. Her community background.

22. What is the reason for O’Connor’s being rejected by the law firm?

A.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

B. Her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n court.

C.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D. The poor financial conditions.

23.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in the US?

A. Jane Addams.

B. Rachel Carson.

C. Sandra Day O’Connor.

24.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A. They are highly educated.

B. They are truly creative.

C. They are pioneers.

D. They are peace-lovers.

B

Grandparents Answer a Call

As a third generation native of Brownsville, Texas, Mildred Garza never pleased move away,. Even when her daughter and son asked her to move to San Antonio to help their children, she politely refused . Only after a year of friendly discussion did Ms Gaf finally say yes. That was four years ago. Today all three generations regard the move to a success,giving them a closer relationship than they would have had in separate cities.

No statistics show the number of grandparents like Garza who are moving closer to the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Yet there is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trend is growing. Even President Obama’s mother-in-law, Marian Robinson, has agreed to leave Chicago and into the White House to help care for her granddaughters. According to a study grandparents com. 83 percent of the people said Mrs. Robinson ‘s decision will influence the grandparents in the American family. Two-thirds believe more families will follow the example of Obama’s family.

“in the 1960s we were all a little wild and couldn’t get away from home far enough to prove we could do it on our own,”says Christine Crosby, publisher of grate manazine for grandparents .We now realize how important family is and how important”” to be near them, especially when you’re raining children.”

Moving is not for everyone. Almost every grandparent wants to be with his or her grandchildren and is willing to make sacrifices, but sometimes it is wiser to say no and visit frequently instead. Having your grandchildren far away is hard, especially knowing your adult child is struggling, but giving up the life you know may be harder.

25. Why was Garza’s move a success?

A.It strengthened her family ties.

B.It improved her living conditions.

C.It enabled her make more friends.

D.It helped her know more new places.

26.What was the reaction of the public to Mrs. Robinson’s decision?

A.17%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for it.

B.Few people responded sympathetically.

C.83% believed it had a bad influence.

D.The majority thought it was a trend.

27. What did Crosby say about people in the 1960s?

A.They were unsure of raise more children.

B.They were eager to raise more children.

C.They wanted to live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D.They bad little respect for their grandparent.

28. 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the grandparents do in the lasr paragraph?

A. Make decision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ir own

B. Ask their children to pay more visits to them

C. Sacrifice for their struggling children

D. Get to know themselves better

A 篇阅读21 -24ACDC

推理题及答案

推理题及答案 1、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每个人脑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并告诉他们,每个人的纸条上都写了一个正整数,且某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每个人可以看见另两个数,但看不见自己的)教授问第一个学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数吗?回答:不能,问第二个,不能,第三个,不能,再问第一个,不能,第二个,不能,第三个:我猜出来了,是144!教授很满意的笑了。请问您能猜出另外两个人的数吗? 答案:经过第一轮,说明任何两个数都是不同的。第二轮,前两个人没有猜出,说明任何一个数都不是其它数的两倍。现在有了以下几个条件:1.每个数大于02.两两不等3.任意一个数不是其他数的两倍。每个数字可能是另两个之和或之差,第三个人能猜出144,必然根据前面三个条件排除了其中的一种可能。假设:是两个数之差,即x-y=144。这时1(x,y>0)和2(x!=y)都满足,所以要否定x+y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解得x=y,不成立(不然第一轮就可猜出),所以不是两数之差。因此是两数之和,即x+y=144。同理,这时1,2都满足,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两方程联立,可得x=108,y =36。 这两轮猜的顺序其实分别为这样:第一轮(一号,二号),第二轮(三号,一号,二号)。这样分大家在每轮结束时获得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前面的三个条件)。那么就假设我们是C,来看看C是怎么做出来的:C看到的是A的36和B的108,因为条件,两个数的和是第三个,那么自己要么是72要么是144(猜到这个是因为72的话,108就是36和72的和,144的话就是108和36的和。这样子这句话看不懂的举手): 假设自己(C)是72的话,那么B在第二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72,B的思路:这种情况下,B看到的就是A的36和C的72,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108(猜到这个是因为36的话,36加36等于72,108的话就是36和108的和): 如果假设自己(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B是36,C的思路:这种情况下,C看到的就是A的36和B的36,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72或者是0(这个不再解释了): 如果假设自己(C)头上是0,那么,A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0,A的思路:这种情况下,A看到的就是B的36和C的0,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36(这个不再解释了),那他可以一口报出自己头上的36。(然后是逆推逆推逆推),现在A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C(在B 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0,如果其他和B的想法一样(指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72。现在C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B(在C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36,如果其他和C的想法一样(指C头上是72),那么B在第二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108。现在B在第二回合没报出自己的108,C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72,那么C头上的唯一可能就是144了。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 1.大小变化 2.方向旋转 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 4.图形求同 5.相同部份去掉 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 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 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 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 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 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 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 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 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 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 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 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 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 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 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

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 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求同,重叠,或去同叠加) 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 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 26.角的度数有规律 27.阴影重合变空白 28.翻转,叠加,再翻转 30.与特定线的交点数相同(如:与折线的交点数有规律,有直线的交点数不用考虑) 31.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32.平行,上下移动 33.图形翻转对称 34.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 35.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 36.图形中某条线均为长线或短线(寻找共同部分) 37.线段间距离共性.(如:直线上有几个点,分成几条线段,上部覆盖有另一个图形,如圆,三角形等,但是上面的图形占的位置都不大于最外面两点间的距离) 38.图形外围,内部分别顺或逆时针旋转(内外部变化相反) 39.特殊位置变化有规律(如当水平时,垂直时图形有一规律) 40.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 41.以第几幅图为中心进行变化(如:旋转,走近,相反等) 42.求共同部分再加点变化(如:提出共同部分,然后让共同部分都变黑什么的) 43.除去共同部分有规律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大全)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大全) 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 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 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 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针对这种 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 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 了痊愈。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 (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 (C)在6 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 (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 (E)在参加6 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 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结论? A.风险资本家对初创公司财务需要的变化比其他融资渠道更为敏感。 B.在公司的长期成功方面,初创公司的战略规划比起企业家个人素质来说是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 C.所有的新公司中有超过一半在5 年内倒闭了。 D.一般来讲,初创公司的管理结构不如发展中的公司正式。 E.风险资本家在决定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时依据以下因素,如企业家素质和公司的战略规划质量。 05.高塔公司是一家占用几栋办公楼的公司,它现在考虑在它所有的建筑内都安装节能灯泡,这种新灯泡与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灯泡发出同样多的光,而所需的电量仅是传统灯泡的一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这种情形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看出来,所以就不详细介绍。 例题1 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2 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3 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倍减2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内的数字应为50×2-2=98。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4 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为首项、等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以4为首项、等比为2的等比数列。这样一来答案就可以容易得知是C。这种题型的灵活度高,可以随意地拆加或重新组合,可以说是在等比和等差数列当中的最有难度的一种题型。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例题5 34,35,69,104,() A 138 B 139 C 173 D 179 【解答】答案为C。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这种假想的规律迅速在下一个数字中进行检验,35+69=104,得到了验证,说明假设的规律正确,以此规律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73。在数字推理测验中,前两项或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例题6 5,3,2,1,1,() A -3 B -2 C 0 D 2 【解答】这题与上题同属一个类型,有点不同的是上题是相加形式的,而这题属于相减形式,即第一项5与第二项3的差等于第三项2,第四项又是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差……所以,第四项和第五项之差就是未知项,即1-1=0,故答案为C。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例题7 2,5,10,50,() A 100 B 200 C 250 D 500 【解答】这是一道相乘形式的题,由观察可知这个数列中的第三项10等于第一、第二项之积,第四项则是第二、第三两项之积,可知未知项应该是第三、第四项之积,故答案应为D。 例题8 100,50,2,25,() A 1 B 3 C 2/25 D 2/5

行测:图形推理题50道详解

图形推理解题50项思路公务员必考 1.大小变化 2.方向旋转 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 4.图形求同 5.相同部份去掉 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 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 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 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 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 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 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 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 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 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 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 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 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 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 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 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 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求同,重叠,或去同叠加) 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 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 26.角的度数有规律 27.阴影重合变空白 28.翻转,叠加,再翻转 30.与特定线的交点数相同(如:与折线的交点数有规律,有直线的交点数不用考虑) 31.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32.平行,上下移动

33.图形翻转对称 34.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 35.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 36.图形中某条线均为长线或短线(寻找共同部分) 37.线段间距离共性.(如:直线上有几个点,分成几条线段,上部覆盖有另一个图形,如圆,三角形等,但是上面的图形占的位置都不大于最外面两点间的距离) 38.图形外围,内部分别顺或逆时针旋转(内外部变化相反) 39.特殊位置变化有规律(如当水平时,垂直时图形有一规律) 40.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 41.以第几幅图为中心进行变化(如:旋转,走近,相反等) 42.求共同部分再加点变化(如:提出共同部分,然后让共同部分都变黑什么的) 43.除去共同部分有规律 44.数线段出头数,有规律(成等差数列,或有明显规律) 45.图形每行空间数相同 46.以中间图形为中心,上下,对角分别成对称 47.先递增再递减规律 48.整套图形横着看,或竖着看,分别有规律. 49.注意考虑图形部分变化(如:分别为上下不变中间变化,然后上中下一起变化,左右分别变化,左右一起变化等) 50.顺着次序变化.(如:原来在内部的放大变为外部图形,内部图形相应变化.左右组成的图,上一个右边图等于下个左边图,右边再加个新图,如此循环) 1.大小变化

公务员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

公务员考试十大数字推理规律详解 (2009-6-11 上午 07:55:46) 备考规律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7,11,15,( ) A 19 B 20 C 22 D 25 【答案】A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15+4=19,第四项应该是19,即答案为A。 (一)等差数列的变形一: 【例题】7,11,16,22,( ) A.28 B.29 C.32 D.33 【答案】B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种等差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7,则第五个数为22+7=29。即答案为B选项。 (二)等差数列的变形二: 【例题】7,11,13,14,( ) A.15 B.14.5 C.16 D.17 【答案】B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等比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2;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1。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2,1,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由此可以推出X=0.5,则第五个数为14+0.5=14.5。即答案为B选项。 (三)等差数列的变形三: 【例题】7,11,6,12,( ) A.5 B.4 C.16 D.15 【答案】A选项 【广州新东方戴斌解析】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的变形,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个规律是一种正负号进行交叉变换的规律。题中第二个数字为11,第一个数字为7,两者的差为4,由观察得知第三个与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5;第四个与第三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6。假设第五个与第四个数字之间的差值是X。 我们发现数值之间的差值分别为4,-5,6,X。很明显数值之间的差值形成了

侦探推理题(附答案)

1.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早上气温下降到了-5度。刑警询问案件的嫌疑犯,当问到她有无昨夜11点左右不在作案现场的证据时,这个独身女人回答:“昨晚9点钟左右,我那台旧电视出了毛病,造成短路停了电。因为我缺乏电的知识,无法自己修理,就吃了一片安眠药睡觉了。今天早晨,就是刚才不到30分钟之前,我给电工打了电话,他告诉我只要把大门口的电闸合上就会有电了。”可是,当刑警扫视完整个屋子,目光落到窗边的大玻璃鱼缸上时,他立马识破了女人的谎言。刑警发现了什么? 电闸没合上全部停电,昨晚那么冷,还没有电,鱼缸里的热带鱼会全部死亡,但没有,说明女人在说谎 2.“上个星期天你在哪里?”警长询问一个嫌疑人。“我在登山。你看,这就是当时我在山顶上的照片。登上山顶后,我很有成就感,就决定喝一罐啤酒,并把相机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自拍下了开启啤酒的一瞬间。回来后,我把这张照片命名为‘痛饮庆功酒’。”那个嫌疑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照片给警长看。警长看了看照片说:“风景很不错,山腰上还有云雾,你登上的那座山一定很高吧?”“嗨,可高啦,有3500米呢。”那人以为探长相信他不在场的证明,颇为得意地回答。“可是,”警长突然脸色一变,声色俱厉地说,“你在撒谎,这张照片是假的!”这张照片究竟有何破绽? 高海拔的山峰压强很低,嫌疑人不可能自拍出开啤酒的瞬间 3.一天晚上,海滨城市F市遭遇了台风和暴雨的袭击。次日早晨,有人在公园发现一具女尸,浑身湿淋淋地趴在地上,旁边是死者的棒球帽。除此之外,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找不到目击证人。经法医验尸,死者至少是在20个小时以前死亡的。小苏警官推断,这里并不是凶杀现场,死者是被人杀害后从别处移到这里的。请问,小苏警官是如何作出判断的呢? 台风来了,棒球帽应该早就不在了 4.一件凶杀案的嫌疑人正在山里野营,小苏侦探驱车前往调查。在群山之间的一片绿茵上,小苏进入嫌疑人的帐篷。在帐篷内的吊床边,有两个金属制品在绿草地上闪闪发光,是两颗步枪子弹壳,与杀害死者的子弹口径相同。嫌疑人却辩解说这是他在山上捡来的,他在这个帐篷里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根本没去过市区。小苏说:“你需要重新编造谎言。”那么,小苏从哪里看出了破绽呢? 提示:草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帐篷里不会有草 5.小苏的别墅同莫利的寓所相距不远。一天夜里,莫利跑来告诉小苏说:“托里是我的客人,刚才我俩正在看电视,突然电灯全灭了。我正要起身查看原因,有人闯进来对着托里开了两枪后逃走了。”小苏进入寓所,拉开电闸,发现屋子里的电视机也是关着的。他大喊:“够了,莫利涉嫌谋杀!”请问:小苏为什么作出这一判断? 如果莫利说的是实话,那么电视应该开着 6.某人死在自己轿车的驾驶座上。法医向警长介绍重要情节时说:“当时车子停在停车场,一颗子弹穿入了死者的右太阳穴。在汽车加速器旁有一支手枪,手枪上只有死者的指纹,尸检证实枪伤周围有火药烧伤。”警长说:“我认为他不是自杀,而是在某地被害后,罪犯移尸到停车场的。”警长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 是朝右太阳穴开枪,使用右手,枪应该在右边,不会在左边的加速器上! 7.一天晚上,一位女作家被发现死在她的住宅中。从现场看,死者是被重击头部而死的。书桌上放着一个开着的应急灯,台灯是关着的。警察到来后,管理员说:“昨晚9点左右曾停了约1小时电。”“那停电以后有什么可疑的人出入吗?”警察问道。管理员想了想说:“来电后有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从死者住的那层楼下来,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进过死者的房间。”警察听到这里已经知道谁是真凶了。你知道是谁了吗? 8.一天,刘警官接到报案,说有人在家里自杀了。他赶到现场后,发现死者全身盖着毛毯躺在床上,头部中了一枪,使用过的手枪滑落在地上,床头柜上放着写着悲观话语的纸条。 助手认为此人是自杀。刘警官走近床边,揭开盖在死者身上的毛毯,看了看说:“他不是自杀。” 刘警官为何断定他不是自杀?

商业资料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目录:单击进入相应的页面 目录:F (1)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2 第二部分:数学运算题型及讲解 (6) 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8 第四部分:数字推理题典!! (16) (数字的整除特性) (62) 继续题典 (65) 本题典说明如下:本题典的所有题都适用!1)题目部分用黑体字 2)解答部分用红体字 3)先给出的是题目,解答在题目后。 4)如果一个题目有多种思路,一并写出.

5)由于制作仓促,题目可能有错的地方,请谅解!!! ts_ljm 06-3-7中午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civil servant)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广大版友,特别是MM版友的要求,甘蔗结合杨猛80元书上的习题,把自己的数字推理题解题心得总结出来。如果能使各位备考的版友对数字推理有所了解,我在网吧花了7块钱打的这篇文章也就值了。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抽根烟,下面开始聊聊。 一、解题前的准备 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 (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 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 (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 (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 (4)开方关系:4-2,9-3,16-4...... 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2.熟练掌握各种简单运算,一般加减乘除大家都会,值得注意的是带根号的运算。根号运算掌握简单规律则可,也不难。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类比推理题库汇总

类比推理题库汇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肇事逃逸∶法律严惩 A. 欺人太甚∶义气相投 B. 兢兢业业∶得到好评 C. 态度粗鲁∶脾气不好 D. 志得意满∶志气大长 2.《水浒传》∶林冲 A. 《西厢记》∶李生 B. 《琵琶行》∶白居易 C. 《世说新语》∶周处 D. 《蜀道难》∶李白 3.犬∶忠诚 A.猪∶屠宰 B.鸡∶鸡汤 C.牛∶勤劳 D.羊∶羊奶 4.社会∶和谐 A.关系∶冷淡 B.剥削∶反抗 C.反感∶同情 D.银行∶贷款 5.教室∶自习 A.商场∶保洁 B.学校∶宣传 C.公路∶驾车 D.邮局∶邮票 6.改革∶开放 A.进口∶出口 B.上楼∶出门 C.苗头∶倾向 D.江西∶湖南 7.历史∶明智 A.新闻∶广播 B.法律∶约束 C.制度∶学问 D.政策∶援藏 8.枕戈待旦∶刘琨 A. 望梅止渴∶杨修 B. 黄粱一梦∶尾生 C. 洛阳纸贵∶左思 D. 结草衔环∶吴起 9.但丁∶米开朗琪罗 A. 薄伽丘∶拉伯雷 B. 莎士比亚∶狄更斯 C. 雨果∶乔托 D. 司汤达∶达•芬奇 10.岳飞∶戚继光 A.文天祥∶郑成功 B.杨业∶祖逖 C. 邓世昌∶林则徐 D. 杨靖宇∶袁崇焕 11.氏族∶部落 A.氯化氢∶盐酸 B.短篇小说∶小说 C.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D. 导弹∶直升机 12.菡萏∶荷花 A.土豆∶马铃薯 B.西红柿∶番茄 C.香瓜∶甜瓜 D.蚍蜉∶大蚂蚁 13.面条∶食物

A.苹果∶水果 B.手指∶身体 C.蔬菜∶萝卜 D.食品∶巧克力 14.瓷器∶黏土 A.空气∶氧气B桌子∶木头 C.水杯∶玻璃 D.布∶棉花 15.剪刀∶布料 A.弓箭∶战争 B.水缸∶盛水 C.秤砣∶钉子 D.鸬鹚∶鱼 16.阿波罗∶太阳 A.维纳斯∶文学 B.狄安娜∶月亮 C.马尔斯∶侵略 D.该隐∶大地 17.航空母舰∶大海 A.轮船∶长江 B.飞机∶机场 C.卫星∶月亮 D.雄鹰∶高空 18.检察院∶检察官 A. 公安局∶小偷 B. 政府机关∶公务员 C.工人∶工地 D.研究所∶建筑师 19.封面∶书本 A.政治∶统治 B.宗教∶上层建筑 C.雇员∶工厂 D.毛笔∶宣纸 20.强盗∶抢劫 A.电脑∶聊天 B.学生∶实践 C. 考生∶作答 D. 司机∶送货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B 【解析】题干两个词语之间是因果关系,B对应正确。 2.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作品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C对应正确。 3.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是象征关系,C对应正确。 4.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修饰关系,后者修饰前者,A对应正确。 5.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前者是后者对应的环境,故选C。 6.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两个词语是并列关系,且一个对内,一个对外,A对应正确。 7. 【答案】 B 【解析】“读史可以明智”,题干中两个词语是事物与其作用之间的关系;法律具有约束作用,所以选B。 8.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成语的来源与后面的人物有关,望梅止渴对应的是曹操,黄粱一梦对应的是卢生,结草衔环对应的是魏颗。C 项对应正确。 9. 【答案】 A 【解析】题干及A项中人物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B、C、D项中狄更斯、雨果、司汤达都不是该时期的人物。 10.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两人均是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人物,不同在于前者所抵抗的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的成员,后者则不属于此,符合这一特点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5,第一个数字为2,两者的差为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8+3=11,第四项应该是11,即答案为B. 【例题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1,2,3,4,5,…….显然,括号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3,故括号的数字应填243. 【例题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的数字应为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解答】答案为B.这也是一道等比数列的变式,前后两项不是直接的比例关系,而是中间绕了一个弯,前一项的2 倍减2 之后得到后一项.故括号的数字应为50×2-2=98. ●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例题6】5,4,10,8,15,16,(),() A 20,18 B 18,32 C 20,32 D 18,32 【解答】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混合题.其中奇数项是以5 为首项、等差为5 的等差数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100道经典行测图形推理题 第1道C 本題所有圖形均為左右對稱的 將左邊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邊依次為數字1234 據此,可知後面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 第二套图也如此.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一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一个小圆,其他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一个小圆,其他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 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同理,第二套图的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8道B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两套图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2。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第10道B 若考虑把图2,图3,图4通过翻转、旋转、镜像,而组成图1,那么这样每个选项都可以。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

公务员考试经典逻辑推理题(大全) 01.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 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02.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 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03.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 (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 (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 (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 (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 04.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结论? A.风险资本家对初创公司财务需要的变化比其他融资渠道更为敏感。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演示教学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 律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 一.题型: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1】2,5,8,() A 10 B 11 C 12 D 13 【解答】从上题的前 3 个数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等差数列,即后面的数字与前面数字之间的差等于一个常数.题中第二个数字为 5,第一个数字为 2,两者的差为 3,由观察得知第三个、第二个数字也满足此规律,那么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项进行推理,即 8+3=11,第四项应该是 11,即答案为 B. 【例题 2】3,4,6,9,(),18 A 11 B 12 C 13 D 14 【解答】答案为C.这道题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稍加改变处理,就成为一道非常容易的题目.顺次将数列的后项与前项相减,得到的差构成等差数列 1,2,3,4,5,…….显然,括号内的数字应填13.在这种题中,虽然相邻两项之差不是一个常数,但这些数字之间有着很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们称为等差数列的变式. ●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 3】3,9,27,81() A 243 B 342 C 433 D 135 【解答】答案为A.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其特点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该题中后项与前项相除得数均为 3,故括号内的数字应填 243. 【例题 4】8,8,12,24,60,() A 90 B 120 C 180 D 240 【解答】答案为C.该题难度较大,可以视为等比数列的一个变形.题目中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1.5,2,2.5,3,因此括号内的数字应为 60×3=180.这种规律对于没有类似实践经验的应试者往往很难想到.我们在这里作为例题专门加以强调.该题是 1997 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大学毕业生考试的原题. 【例题 5】8,14,26,50,() A 76 B 98 C 100 D 104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甲:我不是作案的。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A)甲作案。(B)乙作案。(C)丙作案。(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A)张将军射中此鹿。(B)王将军射中此鹿。(C)李将军射中此鹿。(D)赵将军射中此鹿。(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快速解题四种思路

09山西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快速解题四种思路 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考生的主要任务不是看自己做了多少道题,而是熟悉各种题型,明晰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提升应试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便捷有效的解题技巧应该是重中之重。因此,总结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对我们复习数量关系 模块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数字推理以下四种解题思路: 一、从题干数列里看规律 通过分析数列中所给数字的多少,根据数字大小变化的趋势,分析数列是不是常用的数列,如加法数列、减法数列、乘法数列、除法数列、分数数列、小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开方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或者是复合数列、混合数列、隔项数列、分组数列等。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借助于题后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或是数列本身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是哪一种数列,然后调整思路进行解题。具体方法 如下: (1)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如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从中间向两边推导也是较为有效的。 例:150,75,50,37.5,30,() A. 20 B. 22.5 C. 25 D. 27.5 ——『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C】前项除以后项后得到:2;3\2;4\3;5\4;(),分子是2,3,4,5,(6 ),分母是1,2,3,4,(5 ),所以()与前一项30的倍数是6/5;则()×6/5=30,() =25。 (2)观察数列特点,如果数列所给数字比较多,数列比较长,超过5个或6个,就要考虑数列是不是隔项数列、分组数列、多级数列或常规数列的变式。如果奇数项和偶数项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则该数列是隔项数列;如果不具备这个规律,就可以在分析数列本身特点的基础上,三个数或四个数一组地分开,就能发现该数列是不是分组数列了。如果是,那么按照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的各自规律来解答。如果不是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寻求答案。 例:1,3,5,9,17,31,57,() A.105 B.89 C.95 D.135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A】题干有8项,符合长数列的特征,本题规律为:an+3=an+an+1+an+2,故所求项为a8=a5+a6+a7=17+31+57=105。 根据这种思路,一般的数字推理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如果有的试题用尽上述办法都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而数列本身似乎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那么,就可以换用下面第二种解题思 路。 二、比较题干数列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 求数列中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逐级往下推,在逐级下推的差值中,一般情况下,经过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