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区位选择
产业集聚区位选择

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的研究

——以长春20家企业调查分析为例摘要:产业转移是一个中观的经济现象,但其经济实质是通过企业的投资、转移等来实现的,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数已经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由经济体,他们的独立性使其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同时也是产业转移中的直接利益主体。本文要以长春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发展来看产业对内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长春企业发展战略与产业转移的关系。

关系。

关键词:区位选择产业转移

一、研究背景

(一)企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

企业区位决策的分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1826年杜能《孤立国》一书的发表,到后来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诞生,再到近代美国学者埃德加·胡佛、伊萨德等人对韦伯、俄林、勒施等人理论的综合,在企业区位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进来,各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企业区位选择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企业决定因素以及区位决定因素。企业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三类:(1)企业在产品创新、生产组织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2)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得投入要素的能力、企业协调内部关系和提高生产率的能力、独占或控制市场、协同经济能力、风险分散化能力等,称为企业拥有的补充资产;(3)企业在信息成本、转移定价、投入要素或中间品掌控、销售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称为企业的内部化能力。区位决定因素包括四大类:一是自然禀赋因素,即自然和创造性资源禀赋所形成的区位环境;二是经济发展因素,即伴随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区位因素;三是政治区位因素,即政府一定时期内可以控制的区位因素;四是人文区位因素,即与社会文化相关的区位变量,如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教育等。

在P.M.Townroe的研究中,强调区位选择模式的重要性,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如果选择的区位不能优化公司的潜在效率,那么公司所选择的区位就存在机会成本。新产业投资的权限、激励机制和诱因的基本原理是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纳入某种程度的基本平衡。所以,新区位的管理效率对于产业投资的生产力的改进与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和成效是有益的,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和决策过程相关的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可能会有利于公司(改善决策的质量)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使政策更加有效)。二是因为产业转移中的区位决策研究是很重要的。区位选择一般是由发展较快且较为成功的企业进行的,它不但反映了产业区位需求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中不同地区间相对有利性的变化。区位因素中,有些因素如转移成本的重要性日趋下降,而其它因素,像公司成员向宜人环境转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些变化意味着原先具有产业投资优势的地区或部分地区可能丧失了优势,而其它一些地区变得有利可图,成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这些变化对于预测哪些地区的非移动产业发展和下降以及地区发展规划的政策效应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蔡一庆认为企业跨区域投资时,会综合考虑被投资地区的区位决定因素,经过分析比较后作出投资的区位决策.一般而言,企业要重点考虑以下区位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要素禀赋、政府的行政效率和优惠政策、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

英国迈克尔.德威洛克、雷切尔.格雷夫、海伦.辛普森用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分析了英国的政府补贴政策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策略的影响,认为企业更愿意在较大规模的市场附近投资建厂,而且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企业区位选择正相关,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企业更乐于毗邻同行业其它企业投资建厂。另外,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外商独资跨国公司更喜欢到本行业的外商独资企业聚集的地区投资建厂。

(二)产业转移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国际产业转移的兴起与发展

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国际上较早形成理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雁形发展模式啼1,后来小岛清通过发展这一理论,提出了追赶型产业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在20世纪70年代为日本向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以及东盟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根据阳3。

1997年卢根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问题,认为产业贸易与产业投资促进了技术构成相似性与价值构成相异性的重合产业的成长,而重合产业的存在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口3。徐向红等以美国中小企业为考察对象:认为美国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竞争激烈、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与转移出去的大公司有较强的依赖性、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等不良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有大量外迁的动力哺,。,李国平、杨开忠分析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数据,结合企业调查,认为外商产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要素成本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变化是决定外来企业在华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认为投资国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移以及中国国内的地区间产业与地域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产业和空间转移的重要因素瞪。

罗建华等比较系统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在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导致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对中国产业集群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加快了东部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形成了更加活跃的竞争局面,改善市场行为,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谭介辉认为顺梯度型产业转移模式,由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固有级差的存在,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之中,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想实现“赶超战略",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的局限,利用“后发优势",打破产业转移中作为发达国家相对落后技术被动接受者的状态,立足于本国实际,采取适当的方式发展以“逆梯度"型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高新技术,促使国内产业的发展。

2.国内产业转移的兴起与发展

魏后凯从产业转移的微观主体企业的角度,认为企业是否决定迁移不仅取决于来自现有区位的推力和来自目标市场区位的拉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一些企业在现有区位的阻力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到企业迁移所造成的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损失,维持现有劳动就业关系所增加的成本,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以及管理者旅行成本增加等。

郦瞻、谭福河、沈肖媛认为引起浙江省三大产业转移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追求经营资源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企业成长的需要。

陈刚、陈红儿认为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要素注入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观念更新效应。但余慧倩提出承接地要审慎对待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使产业承接地处于垂直型国际分工格局中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不能天然地推动技术进步,并会产生拉大转出国与承接地之间技术差距的威胁;同时各地区为争夺产业转移会产生内耗,限制了技术的开发等消极影响。

魏后凯从竞争力的视角,指出产业转移对转出区一般会降低转移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就业机会:对转入区通常会提高转移产业的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和产业配套能力,形成集聚经济效应。

李小建等从区域基础、国家政策、发展战略等方面,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逐步降低,存在着梯度差异,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将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向其它欠发达地区转移。

陈建军根据浙江和西部省区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特点,认为浙江和西部地区产业分工的主要模式应该是水平分工模式而不是垂直分工模式,通过产业转移,合理地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

二、长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征

(一)长春投资环境概述

区域投资环境又称为创业投资环境,从广义上来看,它是指一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对投资活动具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区域投资环境内容复杂,构成要素众多,几乎包括一地区的所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层次性和空间布局的区域性及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地理、社会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的投资环境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投资环境影响、制约投资行为的全过程,是众多因素构成的有机复合体,具有综合性。从陈栋生的研究成果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响、制约投资行为的物质条件,如地区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各种基础设施的通达、通畅与通效性等;另一类则是影响投资行为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因素。通常前者称为硬环境,后者称为软环境。软、硬环境概括的内容,如图示1:

1.硬环境

首先从自然地理位置来看。从全国范围看,长春市是东北交通的交通要道,南可联结中国辽东半岛沿海城市,北可通过黑龙江省向独联体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珲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西可由吉林省白城地区与蒙古交往,是未来东西走向的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交汇点。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长春市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巨大经济链条中关键的一环,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物流中心。其次看基础设施。公路交通网络健全;长春的铁路位处京哈线铁路大动脉上,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机场是国际航空港,开辟了39条国内外航线;高速公路、有轨交通建设发展迅速,是全国几个保留有轨电车的城市之一;长春市的邮政通讯基础设施完备,已同国内500多个城市、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和传送,并可接收微波和卫星通讯;信息网络建设迅速发展,网络出口带宽达至U20G;长春市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居全国前

列,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继杭州市和海口市之后全国第三个获得这一殊荣的省会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长春赢得了“森林城”的美誉。再从资源环境来看,长春市的自然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已探明地下资源有煤、油页岩矿、水泥石灰岩矿、铜、银、铁等许多种矿产资源;长春市耕地面积广阔,土质肥沃;林地面积广大,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可供药用的植物有150多种,可做工业、家庭副业原料的有50多种,可供食用的有30多种,还有其它方面的用途就不一一列举了;野生动物资源也是种类繁多,可达34种。能源方面,水利、电力、煤气、天然气供应相对都比较充足,可以满足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最后从长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来看。(1)农业方面,长春市是中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是重要商品粮基地,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畜牧业发达,猪、牛、鸡、鹿、鹅等品种优良,数量较大。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德大、大成、皓月等一批国内规模最大、技术世界一流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2)工业方面,长春市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行业发展迅速。中国长春第一汽车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汽车生产、科研基地,汽车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基本形成了高水平、大批量、专业化的汽车配套企业群,故有“汽车城”之称。长春客车厂是全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地铁科研、生产基地,客车产量占全国近二分之一。长春玉米工业园区以生产化工醇类产品为主,将形成年加工玉米800

万吨、产值上千亿元的能力,是未来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围绕光电子、光显示、汽车电子、新材料、软件及信息服务、现代医药、玉米深加工、绿色食品等八个重点行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软环境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综合服务中心。全市拥有众多的商贸、餐饮、金融等服务机构,其中,星级宾馆、酒店46家,从事旅游业的单位140家。物流经济开发区的建立,整合集聚了150多家大型储运企业等物流资源,将逐渐把长春打造成辐射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的现代区域物流中心。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一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有闻名中外的伪满皇宫等历史遗迹,形成了以生态、冰雪、伪满遗迹、汽车产业、影视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和“净月潭冰雪节"等展会已形成知名会展品牌。

长春市是中国科技文化名城。全市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99个,国家重点科研开放实验室19个,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万人,科研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光学、精密仪器、生物制品、汽车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地理研究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27所高校都坐落在城区。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电影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长春市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开放城市。近年来,长春市先后同日本仙台、英国伯明翰和美国弗林特等1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联系,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了海外企业或办事机构。全市拥有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拥有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长江路电脑科技产品经营开发区、等十一个省级开发区,入区企业分别享受国家、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其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己进入全国“十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经济开发区被国家列为经济特区,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生态示范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汽车批发市场。美国的百事可乐、沃尔玛公司,德国的大众、西门子公司,日本的伊藤忠、丸红商社等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长春。

(二)长春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情况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加入WTO以来,长春逐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吸引外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机遇,积极营造承接产业的良好环境,不断创新思路和举措,着力招商引资,国际国内产业向长春转移产业规模逐步增长、层次逐步提升,并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1.国际产业转移方面

从2000年长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以来,长春市累计新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27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2.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金额24.8亿美元。特别是2004年以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增长,2007年创下16.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08年4月底,世界500强企业有50家落户长春。

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据统计,制造行业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定398个,占全市42.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6亿美元,占全市44.2%,在全市外商投资中均居行业首位例。从发展态势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在2004年呈现出高峰,达到5.53亿美元,然后回落继而稳步上升的态势,2006年达到4.15亿美元。长春经过打基础、建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外资涌入的态势十分明显,标志着外商投资长春制造业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2.国内产业转移方面

2007年长春市实际利用内资突破300亿元,是2000年的3.34倍,从2000年到2008年4月份,实际利用内资累计达1592.3亿元,与国内其他省市的经济联系合作进一步加强。从2000年到2006年,每年长春市所成立的企业数量中,内资企业数量均占75%以上.从发展态势看,每年内资企业数量是逐步递减的,直到2004年数量达到最低444家,然后数量开始回升,至1J2006年,已达到将近800家。

三、来长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长春市位于东北交通的网络中心,也是黑、吉、辽、内蒙四省区来往的十字要冲;自然资源丰富,耕地、林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种类繁多;特别是长春享誉全球的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更是为长春吸引了不少的国际及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来长春投资。在此次问卷调查的企业中,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饮食业、生物医药、房地产业都有所涉及,可以说涵盖了长春的优势产业和重要产业。在所了解的来长春投资的企业中,主要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几种形式,而此次问卷调查的20个企业中,12家是外商合资企业,8家是外商独资企业口¨。而且随着长春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倾向于在长春建立独资企业,足以显示出外商对长春投资前景的信心。

1.长春市承接产业转移所处阶段

作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主要指的是相关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际或地区的过程∞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长春承接的产业转移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第一,发达国家向长春的产业转移情况在加快。向长春转移的外来产业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而且转移的产业性质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半成品加工向成品生产方向转移发展。比如最初转移的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组装工序,后来,一些投资量大、技术含量也较高的一些生产环节与产品也出现了转移扩散的趋势;第二,由单独的制造业转移扩展到了整个产业链的转移,由单个企业向集群产业转移发展。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国内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转移,其最初的涉及领域主要是制造业的相关活动,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经济活动区位出现了分散化与相互分离的趋势,为能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配置资源,除传统的

制造业外,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究与开发、设计等)也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长春趁着这股新风,除了增强巩固自己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以外,也开始积极地在别的领域加大力度,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并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以使自己的产业多元化,促进长春经济飞速发展。

2.长春承接的企业对外扩张和产业转移的原因

现阶段企业为什么进行产业区域转移,或实行对外扩张战略,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只有认清楚企业来长春投资的原因,长春市政府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采取相关的法规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发展。为此,本调查设置了10项选择,来把握企业的对外扩张和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的行为目标。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长春承接的企业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的主要动机具前4位的依次是:(1)利用较完善的信息、交通、教育、文化、制度等硬软件基础设施(选择率55%):(2)长春现有产业基础(选择率45%);(3)扩大销售额占领市场(选择率45%),可见这两个动机是很多企业在选择长春作为投资目标时都会考虑的主要因素;(4)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选择率35%)。

首先,利用较完善的信息、交通、教育、文化、制度等硬软件基础设施是55%的企业都看重的。面对产业的梯级转移浪潮,长春市之所以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取得成绩,除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外,关键是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做到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长春市就从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1)从社会环境来看,长春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已覆盖人口达至1J90%以上;长春是吉林省的商业中心,非常注重服务体系的建设,现在可以说是非常完善;作为吉林省的金融中心,金融、保险事业比较发达,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国家商业银行为主体,1441家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在世界银行组织的2003年全球投资环境评审中,长春市曾被评为中国大陆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长春市的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迅速,现在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于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2)从经济环境来看,注重经济的较快发展,同时也注重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着重加强制造业的同时,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在工业的拉动作用下,保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保持项目各活动扎实推进,保证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招商引资方式,使招商引资取得更多新的进展,迸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积极落实民生行动计划,使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不断增多,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3)政策法规方面,长春市政府为吸弓I#t-商投资企业、外地投资企业积极来长春投

资建厂,制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还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出台和陆续出台了有关税收政策和扶持政策,这些都显著改善了长春的投资环境,为长春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长春现有产业基础仅次于上述的基础设施,有45%的企业看重此点。而且在所调查的汽车制造业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更是强调长春的汽车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是国内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她的发展潜力更是无法估计,所以要投资汽车产业方面,长春肯定是首选。长春的汽车产业优势主要就在于她的规模化和产业集群化。长春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也正在长春创造着经济奇迹,特别是玉米的深加工,在国家科技规划纲要中“农产品精深”范畴的玉米工业化用途,已形成了玉米头一化工身一轻纺尾的产业链雏形,成为了长春的第二支柱产业。

贾若祥曾经这样阐释产业集群的作用:产业集群化实际上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并能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而且发展产业集群,还可以吸引很多相应的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在此发展,从而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进一步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区域内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产业集群式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但是单个企业很难单独开展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这一要求恰好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而且企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使得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和效率;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所获得的优势。在区域经济联系网络化的时代,企业不再单单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然后从整体利益中分成,企业之间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形成了联系密切的产业集群,并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根据东亚经贸新闻报道,2009年2月5日,拥有中国传动轴龙头企业之称的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在长春投资5亿元建成100万条传动轴生产基地,该项目争取在年内开建,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同类项目生产基地啪1。另外,在长春投资已有13年历史的德国大陆公司亚太区副总裁肖松表示,5年内,德国大陆公司还将向长春投资7.5亿元。德国大陆公司1995年到长投资,从最初1.3亿的投资、59名员工、年产值9000多万,至1J2008年10多亿的投资、近2000名员工、31亿元销售额、利税近3亿。德国大陆公司用这样一组数据、这样喜人的成绩,真切见证了在长投资是成功的,长春投资环境值得信赖!

再次,看一下扩大销售额占领市场这一要素也在多调查的企业中占了45%的比例,和长春的产业基础这一要素相当,可见大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扩张过程中,扩大销售额是他们的首要目标之一,也说明大部分企业还是市场导向型的。企业以扩大销售额为目标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大部分企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销售额扩大,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在市场才会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从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才能实现。长春是以汽车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现在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包括消费结构的升级,都为长春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发展,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过去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物质与服务消费并举这个方面转化,有些人讲,小康社会可以比喻成小车社会,作为以一汽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长春就面临着一个很好的机遇。长春作为吉林省省会,处于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这从长春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她的优越性。长春乃至东北巨大的消费市场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发,这是一个发展潜力超强的城

市,是很值得企业来考察和投资的。

另外,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也是35%的企业所考虑到得因素。东北人口密集度比较大,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南方城市来说,相对是比较低的,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就更不用说了。据长春市商务局2007年统计,长春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400—500元,技工的工资800-1000元/月,中层管理人员1000—1500元/月,高层管理人员工资1500-2000元/月,由此可以看出,相对应南方及沿海发达地区而言,长春的劳动力市场是很广阔的,劳动力是非常充分的。所以在企业调查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对劳动力使用成本低这点是很认同的。长春也应坚持从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这个基本点出发,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保持经济发展,并将此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出发点。而其他几个方面所占的比例相对就比较小了,都在30%以下。可见这些因素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也就是说外来企业对这些方面的影响考虑的就没有那么多了,有这些方面的优势当然好,没有也不必勉强了。不过,降低土地使用成本这个因素。还是有25%的企业看重,可见长春的土地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长春市政府在以后的宣传中,可以把此作为一个重点用来大肆宣传一下;充分利用陈旧设备,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个主要是那些设备加工企业看重的,这也是主要看中了长春的劳动力优势,利用长春较廉价的劳动力和自己的陈旧设备,制造一些初级简单的产品,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靠近原材料产地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型企业而言的,长春作为东北的粮仓,农副产品非常丰富,选择长春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它的比例这么低,主要是因为所调查的20家企业中,这类型的企业所占得数量太少了,应该说这个因素是很重要的,也是长春招商引资的一个大优势;引进技术、扩大出口、接近客户群的比例相当,而且这也不是长春的优势,所以长春市政府可以适当加强,因为在这么多的因素中,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不能面面俱到,只要充分把握到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并能使外来企业感受得到这些优势,这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完整版)工业区位因素(含答案)

第22讲工业区位因素(一) 考纲解读 (一)工业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类型: (1)按生产对象:采掘工业(采煤工业、水电工业)、加工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按产品性质:重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3)按投入多少: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4)按主导区位: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二)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低投入、高利润)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课件图片和上述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 了什么作用? 4.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 (1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如图a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因素是技术。图b 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图c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运输环节: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在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 原料(铁矿) 燃料(煤) 市场 优势区位条件 鞍钢 鞍山铁矿 山西、黑龙江等 辽中南重工业基 地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 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新人教版

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B.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C.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D.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2.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B.农矿产品产量下降 C.基础设施投资扩大D.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1世纪初,我国各类产品中技术型加工产品出口额占40%~50%,比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为10%~20%,技术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比重小于10%,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大于资源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第2题,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型加工产品转化,是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 答案 1.BC 2.AD 我国西部地区某传统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据此回答3~4题。 3.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 A.m点B.n点 C.o点D.p点 4.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基于此() A.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会减小 B.m点所在地域的范围将缩小 C.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工业的区位选择 - 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内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内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内容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完整word版)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高爱玲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导学案 预习案:知识准备 1、工业是指。 2、工业的分类 ①按产品性质分为:轻工业、重工业。②按发展历史分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③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 3、工业相对于农业来说,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在区位选择上将更加灵活,也更加复杂。 探究案: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_____、__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因素: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________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________获得________。 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部门,完成下表。 主要区位因素工业特点厂址选择要求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 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运输 或运输原料的较高接近产地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 头加工业 导向型工业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或运输成本较高接近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 石油加工厂、汽车制造厂等。 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接近厂和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 等 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接近的地方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包带、制伞、 制鞋。 导向型工业要求高接近 和发达地区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服装设计等 要想使某种工业合理布局,就得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而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的前提就是了解这种工业类型的特点。 思路:工业类型的特点主导的区位因素工业合理布局 (分析)(识别)(遵循) 例1:“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1)读下面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判断正确是()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容的要“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容的学习方式。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学生对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可以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理解本节容有一定的帮助。高中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可以给出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获得新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0章 第1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对应学生用书第162页)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 (2)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农业基础等。2.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市场导向型 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 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接近市场 啤酒厂、家具制 造业 动力导向型 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 站 电解铝工业 劳动力导向 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 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 劳动力的地方 服装工业、电子 装配工业 技术导向型 工业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 技发达地区 飞机、集成电路、 精密仪表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交通和科 技的发展? ? ?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 加强了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2) 水源污染 型工业 ―→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 源地及河流上游 (3) 固体废弃物 污染型工业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政策以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特别提醒]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如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导致劳动密集型工业外迁;城区地价增加,会增加工业生产成本,导致工业向郊区迁移;环境需求标准提高,会导致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迁移到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1)使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41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附答案

1.木糖醇是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据此可知,木糖醇生产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地区 D.研发基地 2.下图为某类企业在四个地点的成本结构图。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该企业为() A.炼铝企业B.啤酒企业 C.汽车制造企业D.制糖企业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完成3~6题。 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5.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乙类工厂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6.现阶段,丙类工厂最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下表是每炼一 吨钢所需原料的变化,结合下表完成7~9题。 年份1800 1900 2008 煤(吨) 4 2 0.4 铁矿石(吨) 2 1.8 1.3 7.下列关于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 D.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8.1800年前后,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应靠近() A.原料产地B.燃料产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9.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 益,出现了() A.向煤炭产地布局的趋势 B.向铁矿石产地布局的趋势 C.向动力基地布局的趋势 D.向市场和交通发达地区布局的趋势 10.受2012年爆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影响,“日系车”在 中国国内销售量急剧下降,众多在中国和日本本土的“日 系车”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其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价格上涨 B.消费者理念和心理 C.国家限购政策 D.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全国业余羽毛球大赛在黄 龙开拍,冠军可免费去丹麦观看世锦赛。中国是羽毛球器 械生产的最大输出国。全球几大羽毛球厂商都在中国设有 工厂,原材料也都引进到中国。读图,完成11~12题。 11.羽毛球加工业属于() A.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B.市场导向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 12.尤尼克斯(YONEX)是世界最著名的羽拍品牌之一,其高 端球拍都在日本本土生产,中端球拍在台湾生产,大部分低 4.1工业的区位选择班级:;姓名:

(完整版)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材料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商投资中,海外华人和华侨在自己家乡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原因是出于() A.解决就业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利用科技优势 D.个人偏好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设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目的是() A.平衡东西部工业的分布 B.解决西部地区就业问题 C.国防安全的需要 D.建设内地,开发西部 5、影响下列四个工厂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因素依次是①飞机制造厂②电视机厂③印刷厂④水果罐头厂 () A.技术、劳力、市场、原料 B.劳力、技术、市场、原料 C.市场、技术、原料、劳力 D.原料、市场、技术、劳力 6.下列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是() A.炼铁厂 B.炼铝厂 C.纺织厂 D.精密仪表厂 读四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图,据此回答7—8小题: 7、图中③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采掘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③的位置移向⑤处,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信息通信网络越来越通达

① ② ③ ④ 居民区 工业区 B.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C.政府的影响力加强 D.工业污染严重,被迫搬迁 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9—11题。 9、若该城市是我国北京,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0、若该城市是印度的加尔各答,则布局比较合理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1、若该城市是英国伦敦,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2、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已不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 ) A.市场需要量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素质 D.信息的通达性 1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因素是 ( ) A.原料 B.交通运输 C.信息通信网络 D.劳动力数量 14、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考虑 ( ) 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B.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C.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1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其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是 ( ) A.原料 B.劳动力 C.技术力量 D.交通运输 16、下图四图式中,设C 为市场,M 1、M 2为原料供应地,假如生产1吨产品需要M 1提供1.5 吨原料,M 2提供0.5吨原料,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工厂P 应设在 ( ) A.①图式中 B.②图式中 C.③图式中 D.④图式中 P P P P 1 1 11 2222 图5.49 C C 17、石油开采活动应 ( ) A 、接近于消费市场 B 、接近于原料地 C 、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 、接近于沿海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原理。应用案例分析主要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让学生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作业)小组合作,作图分析你所在市区的工业布局情况。(学生展示,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新课讲授】 (上课之前,学生把学习目标展示到本组的黑板上面,在本节课结束后,小组的成员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去叙述学习目标的内容,成员有不会的小组长负责协调,进行课下辅导。)1.学生预习课文,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完成学案 (学案模板,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去做的) 1.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①________、能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②________、政策、运输、劳动力等。 2.选址原则(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③________________获得最高利润。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中的一个常考重点知识,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城市工业区位选择更为合理,是工业区位选择的核心问题。 一、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从社会经济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应该首先分析所给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角度选择应该发展的工业。 1、原料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原料产地。 2、市场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市场。 3、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区位选择时应靠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即能源丰富的地方),如炼铝厂。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区位选择时应靠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等工业。 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技术要求高,区位选择时应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一般情况下,解答工业区位的试题时,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和工业区位指向类型即可判断出工业区位选择是否合理。但当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增多时,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主导因素出现动态变化而难以确定工业指向类型时,应考虑将工业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区位上。 二、从环境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因此,工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还应当考虑环境效益。从环境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时应该考虑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影响污染的因素和综合利用等方面。 1、根据污染物类型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1)污染大气的工业应考虑当地的风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将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盛行季风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在常年盛行多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要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同时还要考虑热力环流,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距离之外。 (2)污染水源的工业要考虑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决定着河流中污染物的传输方向,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饮用清洁水源,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的排污口应建在远离河流的上游及远离自来水厂的地方,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积会导致土壤与空气的污染,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应

必修2+第四章+第1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综述

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最新 考纲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 解读 1.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主要工业导向类型的特点及区位选择。 2.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进行工业布局的合理选择,掌握工业区位分析方法。 知识 体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2.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3.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及区位选择部门举例 原料导向型 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原料运输成 本较高,应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或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水 果罐头厂、采矿业 市场导向型 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产品运输成 本较高,应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厂、瓶装饮料厂、家具厂、印刷 厂

动力导向型 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能源供应 地 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 劳动力导向 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 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鞋帽、包带、 制伞等工业 技术导向型 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 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创意产业 1.经济因素: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1.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结构 (2)工业导向类型易错易混辨析 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原则特殊案例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 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广 东发展石化工业除接近市场外,还利用其海 运优势运输原料和产品 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 原料产地 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 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地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普通家具厂因产品不便长途运输,需接近市 场 在林区建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导向型,跨 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 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降低成本,占领市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地理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理解环境因素、政策、科学技术的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 4、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业的导向型。第二部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案例、活动等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 【重难点】1、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对工厂的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 1、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设置情境:一华侨要到山东投资,想要分别在山东建设一造船厂、钢铁厂和造纸厂,请你做咨询师,你知道要如何选址吗?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师】多媒体出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 【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d2751966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B7%A5%E4%B8 %9A%E7%94%9F%E4%BA%A7%E7%9A%84%E4%B8%80%E8%88%AC%E8%BF%87%E7%A8%8B&i e=utf-8&in=17269&cl=2&lm=-1&st=&pn=18&rn=1&di=284007065700&ln=1949&fr=&fm=&fmq= 13624428375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8&-1& di284007065700&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d27519669.html,%2Fwzym%2F0217%2Fg10217%2Fg1dlf04 0.files%2Fimage00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jvi_z%26e3Bvwf1_z%26e3BvgAz dH3Fozy4AzdH3Fad80AzdH3F28ad80AzdH3F281sua9a_z%26e3Bip4&W262&H206&T10214&S6& TPjpg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d2751966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B7%A5%E4%B8 %9A%E7%94%9F%E4%BA%A7%E7%9A%84%E4%B8%80%E8%88%AC%E8%BF%87%E7%A8%8B&i

第1讲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精品

第十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内容分析】 本节“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将集中在工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但由于工业的“非天然性”较突出,本节内容较适合采用网络式教学,教学中使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合作、自主性的学习,帮助高中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通过工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学习,初步懂得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假设提问法,得出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用模拟试验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地理素养。 【教学方法】 网络式教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为主,讲授为辅。 【教具准备】 1. 电子教室。 2.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决策者培训班”学习

问题1. 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总经理,让你在清远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2. 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 学生回答:(略) 学生活动结构分析: 该课件设计的学生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查询资料,二是模拟试验。 查询资料部分提供了三个可查询部门,其中“气象局”提供本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风向资料等;“工业局”提供本地区部分工厂所需原材料、交通状况、市场需求资料等;“环保局”提供主要工厂对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及主要污染的资料。使用方法是:在点选所要查询的部门后,先出现一两道测试题,回答过关后方可具备查询资格。 模拟试验部分的使用方法是:操作者点按鼠标,将给出的代表不同类型工厂的图标拖到地图上的某一位置进行布局,如果位置选择的不够理想,则图标会弹回到原处。 在使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先查询资料,了解了各个工厂的特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厂布局,或者先尝试布局工厂,再去查询资料,以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竞赛。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某些小组记录下的布局结果,从而理解有关工厂生产和工业布局的概念原理,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和环境意识。 学生活动过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课件的学习活动构成: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倾斜的椰树是北太平洋岛屿的一大奇观,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椰子汁生产企业的区位导向是() A.原料导向型B.动力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市场导向型 2.与椰子汁生产企业导向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家具厂、印刷厂 B.啤酒厂、面粉厂 C.汽车制造厂、甘蔗制糖厂 D.乳制品厂、水产品加工厂 【答案】 1.A 2.D 【解析】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厂等,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应接近原料产地。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

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 4.下列城市中,发展以③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A.攀枝花B.温州 C.北京D.贵阳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①对能源依赖最高,为有色金属冶炼等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对原料依赖最高,为农产品加工等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对劳动力依赖最强,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温州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 5.下图是“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程度大小。

下列排序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合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答案】 B 【解析】四图中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甲为原料、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市场。 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6~7题。 材料2010年4月3日零时,首批22 000箱“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左图)运抵昆明,并被迅速送往旱灾最重的楚雄州南华县的村庄和学校,以解旱区民众的燃眉之急。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章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工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命题规律 1.工业区位因素2019·天津卷,14 2019·海南卷,7~9 2018·全国Ⅰ卷,1~3 2018·全国Ⅱ卷,1~3 结合产业转移等热点问题考查工业区位因 素及其变化;以区域图、示意图和统计图为 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2019·天津卷,8~9 2019·北京卷,5 2018·全国Ⅲ卷,36(3) 2018·江苏卷,28(3~4) 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背景,结合具体的工 业部门,考查工业生产对区域的影响。 一、工业区位因素 1.三大类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动力、政策、劳动力等。 (3)技术因素:通过影响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而影响工业生产和布局。 2.五种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1)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2)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3)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5)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工业生产的影响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动力和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弱。

(2)科技、市场和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增强。 (3)信息通达性成为影响工业的重要区位因素。 (4)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5)政策因素成为重要区位因素。 (6)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成为主导因素。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 (1)有利影响: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①使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②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13·福建卷,3~4)如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 D.科技与劳动力 (2)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研发中心主要位于科技发达、消费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所以企业研发中心对科技的需求最大,科技是影响其布局的最主要因素,市场对其影响也比较显著。第(2)题,跨国公司谋求的是最大利润,分布在全球区位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内容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四章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②结合实例,分析某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③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④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能够对工业区进行合理布局。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讨论辨析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②通过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③在演示板上演示污染企业的布局,合理规划污染企业的厂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工业区的合理布局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辨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2、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合理布局污染型企业。 三、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某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工业区位布局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作为必修2以及高考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我们完整掌握。 1、新课导入 首先,回顾一下工业生产过程:①明确工业布局需要注意的区位条件(工业投入);②明确工业三废的排放又会如何限制工业布局(工业产出)。 互动讨论: 假若你现在要创办一个工厂企业,请讨论告诉我:你所创办的企业名称?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以及在全国选择建厂地点的时候需考虑哪些具体因素? 布局原则: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图片展示,通过设问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充满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新课 读图4.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了解工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从图示来看,土地、劳动力、原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业的生产和分布,这些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工业区位因素。 读教材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当中,哪些是自然因素?那些是社会经济因素?思考工业生产一般过程中,投入什么?产出什么?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