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

姓名:李茂华学号:20142356

摘要: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和真核藻类执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在叶绿体中表达外源基因比在细胞核中表达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叶绿体基因工程步骤类似核基因工程,叶绿体基因工程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改良植物特性及生产生物药物等方面已得到应用。尽管叶绿体基因工程还存在同质化难度高、标记基因转化效率较低、宿主种类偏少等问题,但作为外源基因在高等植物中表达的良好平台其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工程应用存在问题

叶绿体作为植物中与光合作用直接相连的重要细胞器,其基因组的功能也因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882 年Straburger 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分裂并进入子代细胞;1909年Baur 和Correns 通过在3 种枝条颜色不同的紫茉莉间杂交得出,质体是母本遗传的。人们便开始对叶绿体遗传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988 年Boynton 等首次用野生型叶绿体DNA 转化了单细胞生物衣藻突变体(atPB 基因突变体),使其完全恢复光合作用能力,标志着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诞生【2】。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光合作用、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 叶绿体基因工程概述

1.1叶绿体简介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来源于古代的衣藻类原核生物, 含有双链环状DNA ( Manning , 1971 )叶绿体DNA 有IRA 和IRB 两个反向重复序列( 分别位于A 链和B链) , 两者基因大小完全相同, 只是方向相反, 它们之间有一个大的单拷贝区(largesingle copy region , LSC ) , 大小约80kb, 和一个小的单拷贝区( small single copy region , SSC )大小约20kb。多数叶绿体D N A大小在120一160kb, 最大2000 kb ( 伞藻) , 最小85 kb ( 刺海松)。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基因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 有许多转移到了核中, 遗留在叶绿体中的基因是功能必需的一些基因, 有巨大的拷贝数( 一个叶绿体中, 基因拷贝数可达上百个; 一个细胞中, 基因的拷贝数可达上万个) , 而且它们都是原核生物来源的, 具有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叶绿体基因多为多顺反子转录单位, 这些转录单位中基因的排列顺序是高度保守的【3】。

1.2叶绿体基因工程优势

1.2.1 高效表达外源蛋白

外源基因在叶绿体基因组中稳定整合之后,能够使外源蛋白大量积累,这是因为在每一个植物细胞中质体遗传系统的多倍体特性可以使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拷贝数目多1000-10 000,保证了功能基因拷贝数维持在较高数量。此外,叶绿体转化体系消除了核转化体系中频繁出现的位置效应,因叶绿体转化载体两侧的同源序列保证了外源基因在和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时的位点特异性,这就为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叶绿体转基因植物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如不会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这使得转录本的积累比核转化植物可以高169 倍,并且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在成熟叶片中可占可溶性蛋白的45.3%,在老叶片中占可溶性蛋白的46.1%【4】。

1.2.2 安全性好

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叶绿体基因都是母系遗传的,所以这些叶绿体中的转基因不会通过花粉进行传播,使叶绿体转化成为创造和培养基因修饰的转基因植物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并且产生更低的环境危害。因此,利用这种生物防范策略也可以使传统的和修饰的转基因作物共存,雄性不育遗传工程技术正是这种转基因防范策略的进一步体现【5】。此外,植物来源

的医疗蛋白不受人类病原体和哺乳动物病毒载体的危害。因此,叶绿体系统为传统的生产系统,如微生物发酵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选择。

1.2.3 后代不易分离

母系遗传是叶绿体的遗传特性,因此在得到纯合并且稳定的叶绿体转化植株后,这样纯系的后代不会因有性杂交而分离,从而一直保持纯系【6】。除上述优点,叶绿体遗传工程还具有转基因累加的独特优势。例如,可以同时表达多个基因以实现通过一次转化就能生产多价疫苗。一些异源操纵子已经在转基因叶绿体中表达,多顺反子也没有先被加工成单顺反子就被成功翻译。此外,在叶绿体中合成的外源蛋白经适当的转录后修饰被正确折叠,包括生成二硫键、脂质修饰等【7】。

2 叶绿体转化步骤

2.1将外源DNA导入叶绿体外源DNA

穿过叶绿体的双层膜比穿过核膜要困难得多, 叶绿体转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DNA 进入细胞质后如何穿过叶绿体双层膜。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基因枪法, 转化效率高且重复性好【8】。此外还有农杆菌介导法、聚乙二养醇(PEC) 介导法、显微注射法等。

2.2 外源D N A 整合进入叶绿体基因组

用于叶绿体基因转化的质粒载体具有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片段、启动子及适于叶绿体表达的筛选标记, 转化载体被载人叶绿体后通过与叶绿体基因组的同源片段之间发生核两次同源重组, 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定位点。

2.3筛选叶绿体转化的细胞

高等植物中, 每个叶绿体内又有数百个基因组拷贝,因此转化和未转化的叶绿体极易同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这种杂合体遗传不稳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在得到外源基因的转化子后, 在增加选择压力的培养基上反复筛选, 逐步淘汰野生型拷贝, 最终使转基因植株中已整合外源基因的叶绿体基因组取代原基因组所有拷贝, 即同质化【9】。

2.4再生稳定的转基因植株

目前常用的植物组织再生方式有愈伤组织再生和原生质体再生。转化外植体经脱分化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后, 再通过分化培养诱导生根、发芽获得再生植株, 将再生植株移栽土壤就可长成可育的成年植株。再生系统的遗传稳定性与再生方式、培养条件、外植体的选择等有关【10】。

3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

3.1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植物的光合效率非常有限,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能量,从而转变为人类需要的产品。植物光合效率取决于Rubisco 酶的丰富度。Rubisco 酶一方面可以制造可溶性蛋白,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CO2合成。人们可以通过2 种直接的方法提高光合速率:一是加速酶催化的循环过程;二是提高酶的特性,减少光呼吸浪费的能量【11】。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提高Rubisco 酶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而其中拟南芥和水稻的定点整合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证明叶绿体基因工程是生产高光合效率作物植物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3.2合成有机物质

由于叶绿体型转基因植物具有环境安全性好、底物丰富、产物区域化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成为工业化生产特定有机物质的可靠场所。例如,有科学家已发明了用叶绿体基因工程表达聚3-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的方法。其通过构建了含phbB、phM、phbC 和aadA 基因表达盒的叶绿体整合及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轰击法转化烟草。Northem 点杂交、RT-PCR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型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核转化植株中相应基因【12】。

3.3生产疫苗

人类治疗用蛋白质可以在叶绿体中实现表达,表达效率取决于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增强转录和翻译的调控元件以及外源蛋白的稳定性等。人类已经在用叶绿体基因生产疫苗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范国昌等将甲型肝炎病毒VP3P1 区和丙型肝炎病毒C 区融合,并导入到衣藻叶绿体基因组中,融合蛋白得到高效表达,且具有双抗原活性【13】。

3.4在植物抗性方面的研究

在抗虫性方面,Kota 和Cosa 分别于1999 年、2001 年将BTCryZAaZ 基因转入烟草叶绿体,前者可100%杀死4000多倍抗性的抗性虫,后者报道BT 表达量达46.1%。【14】在抗逆性方面,人们通过编码SOD、APx 等酶的基因已经转入到烟草、苜蓿、马铃薯、棉花的叶绿体中,提高了植物的耐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植物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15】。

4存在问题

4.1叶绿体的同质化问题

植物叶绿体转化不同于细胞核转化的重要一点是同质化问题。高等植物的每个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单独的每个叶绿体又含有许多叶绿体基因组拷贝,所以转化后所得到的叶绿体植株中未被转化的野生型叶绿体和被转化的叶绿体同时存在,一般情况下是异质的,这在遗传学上较不稳定。因此,在将外源基因导入之前必须使转基因植株易于同质化,然而改造叶绿体的基因组相当困难,它的基因组结构使人们难以进行深入的加工和修饰【16】。

4.2选择标记基因

应用不同的选择标记基因,转化效率不同。如aadA 基因转化能大大提高叶绿体转化子的回收率。可见,有效的选择标记基因是提高叶绿体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且,为非绿色质体选择合适的标记基因是在重要作物中构建质体转化系统的一个可行的途径。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叶绿体基因工程进一步的研究应用【17】。

4.3植物种类有待扩展

叶绿体基因工程只在少数的几种植物中获得成功【18】,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还没有完全测出,无法确定同源重组和插入位点。截至目前,叶绿体转化技术已经在多种高等植物中得到成功尝试,而稳定的转化系统仅仅在烟草中得以构建,番茄、油菜、大豆、胡萝卜及莴苣等叶绿体转化体系相继建立但仍处于开发阶段【19】。

5结语

迄今为止,在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并表达的转基因已超过40 余种【20】,而且产生了有价值的工业生物材料和治疗蛋白。重组蛋白在叶绿体工程系统中的高效表达表明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的潜在巨大效益,并且这种环保的植物生物反应器途径已逐渐被应用于治疗蛋白、疫苗和生物材料的生产]。叶绿体基因工程作为分子水平上的一种技术手段,为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为外源基因在高等植物中表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这只是第一步,这个技术尚不能使产品商业化,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还有待解决,并且叶绿体转基因植物需要得到更多层面的评估。随着对叶绿体基因工程的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叶绿体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反系统必将为生物工程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良式.植物分子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BOYNTON J E,GILLHAM N W,HARRIS E H,et al.Chloroplast transformationin Chlamydo monas with high veloeity mieroprojeetiles [J].Science,1988,240(4858):1534-1538.【3】西费利.叶绿体分子遗传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4】桂腾琴,孙敏.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8):3429-3431【5】Ruiz ON, Daniell H. Engineer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via thechloroplast genome by expression of β-ketothiolase. Plant Physiol,2005, 138(3): 1232-1246. 【6】Daniell H. Transgene containment by maternal inheritance: effectiveor elusiv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17): 6879-6880

【7】崔柳青, 李一帆,潘卫东.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 2012(6):1-6 【8】张彦桃. 植物叶绿体转化的基因枪法研究进展. 生物学教学,2010, 35(1): 6-8. 【9】沈桂芳,倪丕冲.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J].高科技与产业化,1999(1):26-28. 【10】戎茜.叶绿体基因工程..生物学教学, 2004, 29(3):1-3

【11】 BOCK R,SARWAR K M.Taming plastids for a green future[J].Trendsin Biotech,2004,22(6):311-318.

【12】王玉华,张秀海,吴忠义等.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在烟草中合成中长链羟基脂肪酸聚酯.科学通报, 2005, 50(10):979-986

【13】范国昌,苏宁,张中林等.衣藻叶绿体表达体系的建立.科学通

报, 1999, 44(12):1301-1306

【14】程琳,瞿波,李和平等.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华中农业大学学

报, 2011, 30(2):249-259

【15】张中林, 山松,陈曦等.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导入烟草叶绿体[ J] .作物学报, 1999, 25(4):574 -578

【16】罗昌,黄丛林,张秀海等.叶绿体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

学, 2012, 40(24):11968-11971

【17】李宏韬,赵淑青,赵彦修等.叶绿体基因工程简介[J].遗传,2003,25(4):495-498. 【18】梁智凯.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发展探析.现代农业科技, 2010(3):26-27

【19】张清俊.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因转殖与植物生物技术[ J] .科学农业,2002,

50(5/6):243 -248.

【20】李朔.可调控的烟草叶绿体转基因表达体系研究.山东大学, 2005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1.1、1.2) 一、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一、基因工程的三大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是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三、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点: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四、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切割外源DNA,保护细菌细胞。 五、为什么限制酶不剪切原核生物自身的DNA分子?原核生物本身不含相应特异性序列;对DNA分子进行甲基化修饰。 六、两种常见的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源自大肠杆菌,只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提取自T4噬菌体,两种末端均可连接,连接平末端效率低。 七、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相同点:都是蛋白质;都能生成3'磷酸二酯键。不同:前者在两个片段之间形成3'磷酸二酯键,后者只能将单个核苷酸连接到已有片段上;前者不需要模版,后者需要。 八、载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一到多个限制酶切点;对受体细胞无害;导入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表达;有某些标记基因;分子大小合适。 九、质粒: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十、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十一、三类载体: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十二、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说法一: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体(鸟枪法、反转录法)、用人工的方法合成;说法二: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鸟枪法、反转录法)、利用PCR技术合成、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十三、基因库:一个物种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个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的基因文库;部分基因文库:只含有一种生物部分基因的基因文库;cDNA文库: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互补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 十四、 文库类型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 文库大小小大 启动子无有 内含子无有 基因多少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物种间基因交流可以部分基因可以 十五、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两个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十六、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使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基因工程》2课时教学设计

《神奇的基因工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2.能进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并制成资料卡。 3.能设想基因技术新产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2.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并激起创新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2.初步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情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从高新技术(基因工程)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初步应用“基因”、“基因工程”、“基因重组”、“转基因食品”等科学名词正确描述相对应的事物。 【教学准备】 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如:基因重组、抗虫棉)、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资料,转基因食品调查表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孟德尔假说中的‘遗传因子’是什么?人们现在是否已经证明它的存在? 2、学生回答。 3、老师告诉学生:遗传特征是靠遗传物质控制的,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

4、西红柿的味道是怎样的?牛肉的味道呢?能不能让西红柿有牛肉味道呢?假如你是一位基因工程学家,你有什么办法吗? 二、阅读: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 1、你知道“基因工程”、“基因重组”这样的科学名词是什么意思吗?若学生不知道的话,老师予以讲解。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P60页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 4、补充资料: (以电子幻灯的形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object gene),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vector)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host cell),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再种植养殖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广泛得应用,首先再农业方面我国得转基因植物是借助863计划迅速发展起来得,主要集中再品种得改良如抗虫抗逆等等,目前以上市得转基因农作物有抗除草剂基因大豆、抗虫基因玉米、抗病毒基因油菜、抗病毒土豆、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转抗虫基因棉花,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和棉花最为多见。 转基因动物得研究也是如火如荼,首先是再小鼠中获得成功,现在研究集中在家禽家畜的品种改良方面,以期获得快速生长、品质优良得家禽和家畜,还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来生产药物和观赏,首个成功得转基因动物,小鼠转入了大鼠得生长激素基因,结果个头比一般得要大一倍多,转基因瘦肉型猪和高产得奶牛快速生长得鱼也已进入实用阶段,除了品种改良以外,转基因动物也可以用来代替发酵罐生产珍贵的蛋白质,原理就是使外源基因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再从乳汁中提取所需要的蛋白质,例如一头绵羊一年可相当于一个一吨得发酵罐,还不需要水、电和一仪器起设备等等。 基因工程再医疗方面得贡献主要是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很多种珍贵得药物都是用这种办法生产

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29.(7分)SARS 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病人治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有三位科学家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方向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 SARS 病毒 [丙的研究] 抽取血清 蛋白质X [乙的研究] 注射 注射 灭活或 培养 非典病人B 治愈的病人B 非典病人D 减毒处理 动物实验 健康人C 健康人C 健康人C 治愈的病人D (1)从免疫学的角度看,SARS 病毒对于人来讲属于 ,治愈的病人A 的血清中因为含有 ,所以可用来治疗“非典”病人B 。 (2)甲的研究中,所合成或生产的蛋白质X 是 ,它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也可以通过生物学方法—— 技术生产。 (3)乙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制造出 以保护易感人群。图中使健康人C 获得抵抗“非典”病毒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 免疫。 (4)图中丙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SARS 病毒的异同,再按照免疫学原理,为研究一种或多种 提供科学依据。 30.(8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 制备大量DNA 的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DNA 、DNA 聚合酶、引物、足量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ATP 等。反应中新合成的DNA 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DNA 数以指数方式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 (1)某个DNA 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经过PCR 仪五次循环后,将产生 个DNA 分子,其中需要提供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至少是 个。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 样品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 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 。 (3)请指出PCR 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 。 ② 。 循环重复 [甲的研究] 用激素等治疗 非典病人A 治愈的病人A 健康人合成或生产 其他辅助治疗 接种 提纯、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及习题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选修3 《基因工程》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本节重难点】 重点:1.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1.基因治疗 【知识精讲】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提高抗逆性 (1)常用抗虫基因:用于抗虫(杀虫)的基因主要是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2)常用抗病基因:a.抗病毒基因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b.抗真菌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3)其他抗逆基因: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的生产会造成很大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抗逆性基因也有多种多样,如:抗盐碱和干旱的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抗冻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等。 2.改良植物品质 由于人们的食品含有的营养不平衡,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这样,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能够合成某些本来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 3.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不但促进了传统技术的变革,也为人类提供了传统产业难以得到的许多昂贵药品,并已形成基因工程制药业的雏形。目前诸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人脑激素、 α-干扰素、乙肝疫苗、蛋白C、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数十种基因工程药物已实现商品化。此外,还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肾素、心钠素等一大批珍贵药品正处于试用或临床试验阶段。 知识点二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1.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由于外援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可以使转基因动物生长得更快,将这类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如:转基因绵羊和转基因鲤鱼。 2.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基因工程可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如:有些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完全消化或食用后会出现过敏、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这样所获得的牛奶其成分不受影响,但乳糖的含量大大减低。 3.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目前,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用其它动物的器官替代,又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现在,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一些动物的器官进行改造,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知识点三基因治疗 1.概念: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相关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再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

专题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 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精选.)

专题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 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 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不同点连接的DNA 双链单链 模板不要模板要模板 连接的对象2个DNA片段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存在的单链DNA片段上相同点作用实质形成磷酸二酯键 化学本质蛋白质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1)获取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基因工程》教学设计

《神奇的基因工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了解遗传规律进一步得到揭示后的应用。 教材是按“简介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调查转基因食品”→“设想基因技术新产品”的顺序编排的,引领学生感受高科技,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基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形象的图片等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2.初步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情况。 科学探究: 1.能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2.能进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并制成资料卡。 3.能设想基因技术新产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2.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并激起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从高新技术(基因工程)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难点:能初步应用“基因”、“基因工程”、“基因重组”、“转基因食品”等科学名词正确描述相对应的事物。 评价任务 1.能否通过查找资料、调查了解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品种有哪些。 2.能否设想基因技术新产品。

3.能否知道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教学准备 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如:基因重组、抗虫棉)、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资料,转基因食品调查表,图像、视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孟德尔假说中的“遗传因子”是什么?人们现在是否已经证明它的存在? 2.学生回答。 3.讲述:遗传特征是靠遗传物质控制的,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找到了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视频) 4.西红柿的味道是怎样的?牛肉的味道呢?能不能让西红柿有牛肉味道呢?假如你是一位基因工程学家,你有什么办法吗? 二、阅读: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 1.你知道“基因工程”、“基因重组”这样的科学名词是什么意思吗?如果学生不知道的话,老师予以讲解。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60页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 4.补充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重组是指在体外将分离到的或合成的目的基因,通过与质粒、病毒等载体重组连接,然后将其导入不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产生新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再种植养殖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在农业方面我国的转基因植物是借助863计划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品种的改良如抗虫抗逆等等,目前以上市的转基因农作物有抗除草剂基因大豆、抗虫基因玉米、抗病毒基因油菜、抗病毒土豆、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转抗虫基因棉花,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和棉花最为多见。 转基因动物得研究也是如火如荼,首先是在小鼠中获得成功,现在研究集中在家禽家畜的品种改良方面,以期获得快速生长、品质优良的家禽和家畜,还可以利用转基因动物来生产药物和观赏,首个成功的转基因动物,小鼠转入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结果个头比一般的要大一倍多,转基因瘦肉型猪和高产的奶牛、快速生长的鱼也已进入实用阶段,除了品种

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测试

生物练习2 专题一 基因工程测试 一、选择题 1. 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成分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2. 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3. 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有三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4.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 A.用于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B.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 分子 C.合成β—球蛋白的DNA D.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的DNA 片段 5. 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 子中的GAATTC 顺序,切点在G 和A 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 .高效性 B.专一性 C .多样性 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6. 下列平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下列属于PCR 技术的条件的是( ) 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 ②目的基因所在的DNA 片段 ③脱氧核苷酸 ④核糖核苷酸 ⑤DNA 连接酶 ⑥DNA 聚合酶 ⑦DNA 限制性内切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8.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 、b 、c ),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是c ;②是b ;③是a B .①是a 和b ;②是a ;③是b C .①是a 和b ;②是b ;③是a D .①是c ;②是a ;③是b 9、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基因工程》导学案

第一节基因工程 【感悟目标】(时间半分钟) 1.说出基因工程的原理,并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3.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问题导学】快乐学习,共同参与,大家一起来! 探点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一、观察“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1.尝试以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为例,简要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有哪些好处? 二、阅读课本110页——111页,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含有指导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每个DNA分子包含着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控制着的表达。研究证实,。2.基因工程是在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的进行,然后转入另一种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最终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种含有 的生物被称为。 探点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1.利用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定向地。 ①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能力。 ②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改变作物的。

2.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我们可以生产 。如 等。 探点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阅读课本113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说“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的福音,我们尽可以大胆的利用转基因技术。”这种说法正确吗? 【课堂小结】 填写下列知识网络 【课堂反馈检测】 1.抗虫棉在盐城地区普遍种植,这种棉花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杆菌,抗虫棉的培育成功是下列哪项技术的成果( ) A .嫁接 B .克隆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细胞融合技术 2.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产生大量的胰岛素,拯救了大批糖尿病患者,这主要是因为( ) A .大肠杆菌容易寻找 B .大肠杆菌生产成本低 C .大肠杆菌繁殖速度快 D .大肠杆菌容易受人控制 3.我国科学家成功的将生长快的鲤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味道鲜美但生长缓慢的鲫鱼体内,培育出的转基因鲫鱼是( ) A .味美、生长慢 B .味不美、生长快 C .味美、生长快 D .味不美、生长慢 4.下列生物哪一个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 ) A .将抗螟虫的基因转入水稻细胞内培育成的抗虫水稻 基因工程的原理 1、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教学提纲

专题1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操作水平是DNA分子水平,操作环境是在体外。 2.“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迄今已从近300种微生物中分离出了约4000种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开两个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3.“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将切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 分子,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种类:1)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粘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2)T4 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粘性末端,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比较低 4.“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作为载体的必要条件:能自我复制、有切割位点、有遗传标记基因等。载体的种类:细菌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提取目的基因、人工合成法。 3.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双链

复制。条件:模板DNA;R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Taq 酶)。方法:DNA受热变性解旋为单链、冷却后RNA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合成互补链。 4.基因表达载体的功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5.基因表达的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 +启动子 + 终止子 + 标记基因6.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7.导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再让农杆菌感染植 物细胞) 这是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基因枪法,这是单子叶植物中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花粉管通道法,这种方法十分简便经济,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 8.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将基因表达载体提纯,用显微注射仪注射到受精卵中。 9.导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受体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再进行混合。 10.检测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DNA一条链(作探针)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杂交,看是否有杂交带。检测是否转录出了mRNA,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DNA一条链(作探针)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mRNA杂交,看是否有杂交带。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体与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看是否有杂交带。还可以根据其性状进行个体水平的 鉴定。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植物基因工程成果 1.抗虫转基因植物 杀虫基因:主要有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抵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2018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三)《基因工程的应用》跟踪测试

课时跟踪检测(三)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抗病毒转基因植物成功表达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抵抗所有病毒 B.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具有局限性或特异性 C.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抗害虫 D.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 2.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只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如艾滋病 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 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引入健康基因并使之表达 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 3.(江苏高考)(多选)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4.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海藻合成酶基因转移到甘蔗体内,获得了抗旱、高产、高糖的甘蔗新品种。以下关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是转入了植物凝集素基因培育出来的 B.可用于转基因植物的抗虫基因只有植物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抗真菌转基因植物中,可使用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D.提高作物的抗盐碱和抗干旱的能力,与调节渗透压的基因无关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B.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C.基因工程可用来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抗逆性强的作物 D.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 6.近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科学家可以用DNA探针和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进行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DNA探针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用DNA探针检测病毒性肝炎 C.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治疗半乳糖血症

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

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 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的基因是指重组DNA质粒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重组DNA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D.只要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一定能够表达 2、“超级细菌”是指把三种假单孢杆菌能分解不同烃类化合物的基因,同时“移入到另外一种假单孢杆菌的细胞内,使之具有能分解四种烃类化合物的功能。”请判断培育此物种的理论基础是 ( ) A.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理论 B.细胞全能性理论C.生物进化理论 D.经典遗传三大定律3、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4、目前科学家把兔子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在大肠杆菌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下列所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 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B.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兔子与大肠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5、科学家将菜豆储存蛋白的具有转移到向日葵中,培育出了“向日葵豆”植物。这一过程不涉及()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7、不是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 ) 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D.乙肝疫苗 8、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及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和能抗病毒的植物②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③任何一种假单孢杆菌都能分解四种石油成分,所以假单孢杆菌是“超级菌”④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逆性的农作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疾病的根本途径是( ) A、口服化学药物 B、注射化学药物 C、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D、采取基因疗法替换致病基因 10、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11、下列关于基因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

济南版《基因工程》教案

《第一节基因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工程的原理,并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能调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基因工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几幅想象中的水果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这几种奇怪的水果,可能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能把它们变成现实。 【自主学习】: 通读课文,填写下列内容: 1、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 2、基因工程的原理: 遗传密码在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是的。 3、“工程菌”的培育过程:人的大肠杆菌,新的环状移入大肠杆菌,挑选产生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并培育,提取。 4、基因工程是指把一种生物的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的进行,然后转入另一种内,从而改变其某些,获得所需要的。 5、基因工程的应用:自然界存在着丰富的资源,为基因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材料。 (1)、农业上:转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定向地改良和。如 (2)、医药上: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我们可以生产某些,是世界上第一个产业化的基因工程产品。 6、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优点:冲破了的鸿沟,是不同的生物之间进行交流。 安全性问题体现在:(1)安全问题。

(2))生物进入环境,是否会对)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合作探究】: 基因工程的原理: 阅读课本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工程菌”属于哪种微生物,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有哪些好处? 3、说出基因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原理。 4、什么是转基因生物?总结概括出这种生物培育的过程。 【小组活动】: 模拟“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动手捏橡皮泥。(学生演示模拟,教师精讲点拨) 【基因工程的应用】: 阅读课本资料,回答: 转基因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在医药上有哪些应用?你能举出现实中的例子 【辩论会】: 阅读课本,参考手中的相关资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正方: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 反方:转基因生物是不安全的。 【板书提纲】: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原理 1、“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转基因生物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定向改良作物和家畜产品 2、生产某些药物 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选修三基因工程高考题含答案

2014年 专题1 基因工程 (天津卷)4.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 ..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答案】B 【解析】可通过将受体菌接种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的受体菌,A错误;抗人白细胞介素的杂交瘤细胞应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产生,B正确;在棉花田中人工放入害虫可检验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效果,C错误;可利用显微镜检测21三体综合征,D错误。 (广东卷)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AD 【解析】过程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故A 正确;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在PCR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是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解旋的目的,故B错;利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故C错;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 中,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故D正确 (课标Ⅱ卷)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案】(1)全部部分(2)筛选(3)乙表达产物耐旱性(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解析】(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包含生物基因组的所全部基因,cDNA文库是以mRNA 反转录后构建的,只含有已经表达的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表达),即部分基因。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需要进行筛选。 (3)要提高植物乙的耐旱性,需要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旱基因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要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耐旱基因)的表达产物(即耐旱的相关蛋白质);个体水平检测可以通过田间实验,观察检测其耐旱性情况。 (4)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则子代将全部表现耐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或“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则转基因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A_表示(A表示耐旱基因,_表示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A_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_∶_ _=1∶2∶1,所以耐旱∶不耐旱=3∶1,与题意相符 (天津卷)8.(12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1)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基因组DNA作模板。 (2)右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和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 Ⅱ.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 (4)据图1、2可知,80℃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单选)。

生物选修3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包含次级知识点: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基因进入受体 细胞的载体 知识点总结 要点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化学本质:蛋白质。 2.切割位点:磷酸二酯键。 磷酸二酯键指的是下图圆圈中的化学键,而限制酶切割的只能是箭头所指处的化学键,因为圈中另一个化学键属于一个核苷酸的内部。 3.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比较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解旋酶的比较 (1)相同点:都作用于DNA分子中的化学键。 (2)不同点:两者作用部位不同,前者作用于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而后者作用于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 要点二DNA连接酶 1.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比较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连接酶的比较 (1)区别

(2)两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要点三常用的载体——质粒 1.来源:质粒主要存在于细菌、酵母菌等生物中。 2.结构: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 之外,并且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如下图所示: 3.标记基因:质粒上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如抗四环素基因、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用于对重组DNA进行鉴定和选择。 4.载体的作用 (1)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去。 (2)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获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实施的第一步,可以有三种途径获取目的基因,如下图所示: 1.基因文库是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叫做基因文库。建立基因文库的目的就是为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做准备。如果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这个基因文库就叫做基因组文库。如果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这个文库就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以某生物的mRNA反转录基因产生的多种互补DNA(cDNA)片段,并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的cDNA文库。基因文库就相当于某种生物的基因仓库,储备着该生物大量的基因。 2.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它遵循的原理与DNA复制原理相同,条件是有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根据核苷酸序列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