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工程图学教案

简明工程图学教案
简明工程图学教案

《简明工程图学》备课教案(提纲)

上课教材:《工程图学简明教程》、《工程制图习题集》,王成刚张佑林赵奇平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课时数:40学时

授课教师:孙宝福

说明:上课共20次,每次2学时;文中注有“*”为内容选教。一.绪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的投影

1.讲课内容

绪论

1. 工程图学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

工程图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三个部分。

2. 程图学的学习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正投影法进行图示及图解。培养空间构思和想象的初步能力,掌握平面图样(二维)与空间形体(三维)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2)学习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3)对计算机绘图有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图形技术打下基础。

(4)培养认真细致的学风及严谨尽责的工作态度。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学习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好投影理论,反复练习三维空间形体和二维平面图样之间的转化,把培养和提

高空间构思及分析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2)实践性强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学习中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通过作业及绘图训练,培养和提高绘图与看图的能力。在绘图实践中,学会查阅并严格遵守和运用相关国家标准

(3)由于工程图样是重要的技术文件,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生产中的重大损失,所以学习中一定要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作业要认真完成,绘制图样要做到投影正确,图线规范,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应该认识到,无论计算机绘图技术多么先进,机器仍要根据人的指令完成作图,因此坚实的手工作图能力仍然是工程制图的重要基础。

第1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根据光的投射成影这个物理现象,人们创造了用投影来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投影法,即:光线途经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投影)。

要获得物体的投影,必须具备投影光源、被投影物和投影面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通常称为投影三要素。

1.1.1 中心投影法

正投影法是机械图绘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教材后续章节中提及的投影,若无特殊说明,均指正投影。

1.2 点的投影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一切几何形体都可看作是点的集合。点的投影规律是线、面、体的投影基础。故先研究点的投影性质及其投影规律。

1.2.1

如图

面)

(1)点的水平投影与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到H面的距离,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到V面的距离,即:a’a X=Aa,aa X=Aa’。

,如图O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点到相应投影面的距离,即:a’a X =a"a YW=Aa,a’a Z=aa YH=Aa",a"a Z =aa X=Aa’。

利用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只要给出一点的任意两个投影,就能求出该点的第三面投影(简称为二求三)。

1.2.3 点的三面投影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

如在图1-6a所示, A点的三个直角坐标X、Y、Z与点的投影有如下关系:

a’a Z=aa YH=Aa"=X(点A到W面的距离);

a"a Z=aa X=Aa’=Y(点A到V面的距离);

a’a X=a"a YW=Aa=Z(点A到H面的距离)。

由图1-6a、1-6b可知:A点的一个投影可以反映A点的两个坐标。因此,当空间点A 的位置由坐标(X,Y,Z)给定后,就可以作出A点的三面投影;反之亦然。

【例

1.2.4 (1)两点的相对位置

研究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主要是研究它们之间在X 、Y 、Z 三个方向上的坐标差,从而判别它们之间的左右、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X 值大者在左方,Y 值大者在前方,Z 值大者在上方。

A ,后见点

B ,则b 不可见。在投影图上若需判断可见性,应将不可见点的投影加圆括号以示区别,如图1-9b 。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原则如下:

1)若两点的水平投影重合,称为对H 面的重影点,Z 坐标值大者可见; 2)若两点的正面投影重合,称为对V 面的重影点,Y 坐标值大者可见; 3)若两点的侧面投影重合,称为对W 面的重影点,X 坐标值大者可见。 上述三原则,也可以概括为:前挡后,上遮下,左遮右。

2《工程制图习题集》P1,P2。

二. 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1.讲课内容

ce 倾斜于各投影面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

如图1-11a 所示直线AB , ab=ABcos α, a ’b’=ABcos β, a"b"=ABcos γ,均小于实长AB 。 其投影特性是:三面投影均倾斜于投影轴;三面投影均小于直线的实长;投影不反映空间直线对投影面的倾角。

(2

只平行于某一投影面(与另外两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统称为投影面的平行线。

只平行于H面的直线,称为水平线;

只平行于V面的直线,称为正平线;

只平行于W面的直线,称为侧平线。

表1-1列出了这三种平行线的立体直观图、投影图及其投影特性。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平行于某投影面,则在该面的投影:①反映实长;②它与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直线对另外两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2)另外两个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不反映实长。

(3)投影面的垂直线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必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统称为投影面的垂直线。

垂直于H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

垂直于V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

垂直于W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

表1-2列出了这三种垂直线的立体直观图、投影图及其投影特性。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2)另外两个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并反映实长。

1.3.2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简介)*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平行、相交、交叉。

(1)平行两直线

如图1-12a,若空间两直线AB∥CD,则在H面的投影ab∥cd(因为两投射平面ABba∥CDdc)

(2

如图

解:(略)

1.4 平面的投影

1.4.1 平面的几何元素表示法

在三面体系中,平面相对于投影面有三种不同的位置:一般位置、垂直和平行。后两类统称为特殊位置平面。

平面对H、V、W面的倾角,依次用α、β、γ表示。

(1)一般位置平面

当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时,称为一般位置平面,如图1-18所示。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是:三面投影均是小于空间平面图形的类似形;三面投影均不积聚,也不反映空间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2

只垂直于H

只垂直于V

只垂直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

表1-3列出了三种垂直面的立体直观图、投影图及其投影特性。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1)平面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该平面对相应投影面的倾角;

2)平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小于空间图形的类似形。

(3)投影面的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必同时垂直其它两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面的平行面。

平行于H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平行于V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

平行于W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

表1-4列出了三种平行面的立体直观图、投影图及其投影特性。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1)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2)在其余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积聚为平行于相应投影轴的直线。

(4)特殊位置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当平面垂直于投影面,而在投影图上只需要表明其所在位置时,则可以用平面与该投影面的交线——迹线来表示。

用迹线表示垂直平面时,是用粗实线画出平面有积聚性的迹线,并注上相应的标记即可。平面P与H面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用P H标记;平面Q与V面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用Q V 标记。

1.4.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简介)*

点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几何条件是:

《工程制图习题集》P3,P5,*P6。

三.平面立体、回转体(圆柱)

1.讲课内容

第2章立体

依据围成立体的表面区分,立体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大类。平面立体的表面均为平面多边形,常见的有棱柱和棱锥;曲面立体的表面是由曲面或者曲面加平面围成,常见的如回转面构成的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等等。

2.1平面立体

由于平面立体是由若干平面多边形围成,所以有关平面立体的投影可以归结为平面多边形以及构成平面的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问题。

2.1.1棱柱

(1)棱柱的投影

无轴投影图:从现在起,讨论的对象是立体,而投影轴的存在,仅表示立体相对投影面的距离,并不影响立体自身形状大小的表达,这样的投影又称无轴投影。

分析其投影对应关系及可见性。

图2-1 正六棱柱的投影

(2)棱柱表面上的点

立体表面上取点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在相应的平面上取点。如果立体表面为特殊位置面,可利用积聚性求点的其它投影;如果立体表面是一般位置面,则表面上的点应取自属于该面的直线。

已知正六棱柱三面投影及表面上M 、N 两点的正面投影m′、(n′),求点的其余两投影。

分析:投影m′可见,故M 点在右前方棱面上;投影(n′)不可见,故N 点位于正后方的棱面上,该棱面为一正平面,其水平及侧面投影均具积聚性。

作图:(略)投影(m″)不可见。

由(n′)分别作竖直和水平投影连线,在正后方棱面具有积聚性的水平和侧面投影上分别取对应的n及n″。

2.1.2棱锥

(1)棱锥的投影

分析其投影对应关系及可见性。

(2

m′,求该点的其余两投影。

分析:

[例2-2]如图2-6a,已知三棱锥S-ABC被正垂面P(用迹线Pv表示)截断,补全截切

后的水平及侧面投影。

[解]

2.2 回转体

转面。

其中定直线称为轴线,动线称为母线;

一点的回转轨迹圆称作纬圆。

如图2-7所示,母线AB平行于轴线OO1,AB绕OO1

节着重讨论圆柱的投影以及表面取点的作图问题。

2.2.1圆柱

(1)圆柱的投影

圆柱由圆柱面和上、下底面围成。

下底面均为水平面,

左、右两边分别为圆柱面上最左、最右素线的投影,它们的侧面投影与轴线重合;这两条素线又称为正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它们是可见性的分界线,把圆柱面分为前、后两半,前半部可见,后半部不可见,前、后半部投影重合。同理,圆柱侧面投影中,矩形两侧轮廓线分别为圆柱面上最前、最后素线的对应投影,其正面投影与轴线重合;它们是侧面投影的转向轮廓线,也是侧面投影的可见性分界线,它们把圆柱面分成可见的左半部与不可见的右半部,左、右半部投影重合。

(2)圆柱表面上的点

已知圆柱面上A、B两点的正面投影(aˊ)、bˊ,求作它们的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

分析:圆柱的轴线是铅垂线,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圆,故水平投影a、b必在圆周上。由a、a′及b、b′可分别求出a″、b″。

作图亦如图2-9所示:因(a′)不可见,b′可见,故A点位于后半圆柱面,B点位于前半圆柱面。作侧面投影a″、(b″)时,注意由水平投影量取相对坐标Y a、Y b,由于(a′)、b′分别在左半、右半圆柱面,所以a″可见,(b″)不可见。

2.作业

《工程制图习题集》P14,P15。

四.平面与圆柱相交、圆柱与圆柱相交

1.讲课内容

2.3 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在工程零件上,常常可以见到平面与回转体表面相交的情况。

通常先作

最前、着重讨论平面与圆柱面相交截交线投影的作图方法,截平面限于常用的特殊位置平面。

2.3.1平面与圆柱相交

[

[

[

[

图2-16 带切口的圆柱筒投影

2.4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两立体表面相交,交线称为相贯线。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可以是平面曲线或直线。此外,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故是两立体表面共有点的集合。所以求作相贯线的投影,可以归结为求两立体表面一系列公共点的过程,先求特殊点,即能够确定相贯线投影范围和走向的关键点,如转向轮廓线上的点,可见性分界点,相贯线上的最高、最低、最前、最后、最左、最右等极限位置点。然后适当选作若干一般位置点,再将这些点的同面投影依次连接成光滑曲线。

连接相贯线投影后,应该判明可见性,原理是只有当一段相贯线同时位于两立体的可见表面时,这段相贯线方可见,否则就是不可见的。

求相贯线的基本方法有表面取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着重讨论圆柱与圆柱相交相贯线投影,用表面取点的作图方法。

2.4.1表面取点法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如果其中有一个是轴线垂直于某投影面的圆柱体,则相贯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就重合在圆柱面的积聚性投影上,这样,求相贯线的问题就转化为:已知某回转体表面上的一条曲线的某一投影求作其它投影的问题。这个作图过程可以通过在曲面立体的表面上取点的方法完成。

[例2-9]如图

[解]

[解]

2.4.3两圆柱相贯的特殊情况

两圆柱体的相贯线,一般情况下是封闭的空间曲线,但是在特殊条件下,可能是平面曲线或者直线。

两个圆柱体表面同时外切于一个球面时,它们的相贯线为平面曲线。如两圆柱垂直相交且同时外切于同一个球面,其相贯线为两个相等的椭圆。相贯线均位于正垂面上,其正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直线段。

2.作业

《工程制图习题集》P16,P19。

五.课堂作业指导课

《工程制图习题集》P16,P19。

六.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1.讲课内容

3.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工程图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文件,是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为了便于生产和交流,对工程图样的画法、尺寸注法等内容必须作出统一的规定,这些统一的规定就是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用代号“GB”表示。本节将简要介绍《技术制图》(GB/T14689~14691—93)《机械制图》(GB4457.1—84和GB4458.4—84)中有关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的有关内容。

3.1.1 图纸幅面(GB/T14689—1993)

3.1.2 比例(GB/T14690—1993)

图样中的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应尽量选用1:1画图,以便能从图样上得到实物大小的真实概念。当机件不宜用1:1画图时,也可选用缩小或放大的比例绘制,不论缩小或放大,在标注尺寸时都必须注出机件的实际尺寸。

3.1.3字体(GB/T14691—1993)

(1)一般规定

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高度h(单位mm)系列为:20,14,10,7,5,3.5,2.5,1.8。

汉字的高度应不小于3.5mm,其宽度一般为h/2。汉字规定用长仿宋体书写,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

数字和字母分A、B型,A型字体笔划宽度为h/14,B型字体笔划宽度为h/10。数字和字母可写成斜体或直体,常用斜体。斜体字的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线成75°。

(2)字体示例

3.1.4 图线(GB/T4457.4—1984)

图线的宽度分为粗细两种,根据图样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粗线宽度b在0.5~2之间选用,细线宽度为b/3,图线宽度的推荐系列为:0.13,0.18,0.25,0.35,0.5,0.7,1,1.4,2mm。

在同一张图纸上,同一型式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或双点画线各自线段长度和间隔距离应大致相同。

图样中虚线和点画线的画法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图3-6):

(1)虚线处于粗实线延长线上时,粗实线应画到分界点,虚线应留有空隙。

(2)虚线、点画线、双点画线和其它图线相交或自身相交时,都应在线段处相交,而不应在空隙处或以点相交。

(3)点画线首末两端应是长划,而不是点,并应超出图形3~5mm。点画线的点是一

段很短的线段,而不应画成小圆点。

3.1.5 尺寸注法(GB/T4458.4—1984)

(1)基本规定

1)机件的真实大小均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性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它说明)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须标注计量单位的名称或代号。若采用其它单位时,则必须注明相应的名称或代号。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尺寸组成

图样中的尺寸组成:

1)尺寸数字表示尺寸的大小。线性尺寸数字的注写方向如表3-4所示。

2)尺寸界线表示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用轮廓线、轴线或中心线作尺寸界线。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

线垂直,并超出尺寸线末端约2~3mm。

3)尺寸线表示尺寸度量的方向。用细实线绘制,其终端应画箭头(或斜线),箭头和斜线的形式如图3-7所示。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标注线性尺寸时,

尺寸线应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当有几条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大尺寸应注在小

尺寸的外侧,以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

(3)尺寸标注示例。

表3-4为常见尺寸标注示例。

3.2几何作图

在绘制工和图样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平面多边形、圆弧连接等的作图,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

3.2.1正六边形

用圆规和用三角板作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方法。

已知正六边形对边距作正六边形的方法。

3.2.2斜度和锥度

(1)斜度

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称作斜度,斜度=tgα=H/L。

在图样中通常以1:n的形式标注,斜度的标注及斜度符号的画法如图3-10 b、c 所示,其中h为字高,符号方向与斜线方向一致。

[例]已知斜度为1:6、大端高度H和底边长S,作图:根据斜度方向,任意作一条斜度为1:6的倾斜线ab,如图3-10 b 所示;过已知A点作ab的平行线AB,此线即为所求。

(2)锥度

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圆锥的高度之比。锥度=2tgα=D/L。在图样中通常以1:n 的形式标注,锥度的标注及锥度符号的画法如图3-11b、c 所示,h为字高,符号方向与锥度方向一致。

[例]已知锥度为1:6,锥体长度为S,大端直径D,作图方法为:根据锥度方向,任意作锥度线为1:6的倾斜线,如图3-11 b 所示;过大端直径端点A、B作锥度线的平行线,即为所求。

3.2.3 圆弧连接

圆弧连接是指用半径已知的圆弧光滑连接已知直线或圆弧,其作图要点是确定连接弧的圆心位置及切点。

(1)连接两直线

作图方法介绍。

(2)连接两圆弧

用R圆弧连接两圆弧R1、R2的方式有三种:

1)外切,作图方法介绍。

2)内切,作图方法介绍。

3)内外切,作图方法介绍。

3.3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

3.3.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图3-16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在绘制平面图形前,首先要对图形进行尺寸分析;根据尺寸所起的作用,可以把尺寸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

(1)定形尺寸以确定图形中各组成部分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2)定位尺寸以确定图形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的尺寸。

定位尺寸应以尺寸基准作为标注尺寸的起点,对平面图形而言,应有上下、左右两个坐标方向的尺寸基准,基准通常以图形的对称线、圆的中心线、以及其它线段作为尺寸基准。图3-16所示图形,上下方向的尺寸基准为对称中心线,左右方向的尺寸基准为左侧端线。

3.3.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及画图步骤

(1)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平面图形中线段分为三类:

1)已知线段图形中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齐全,根据所注尺寸就能直接画出的线段,如图3-17中的R4圆弧。

2)中间线段缺少一个定形尺寸,必须在相邻线段画出后,根据与其连接的关系而作出的线段,如图3-17中的R37圆弧,需根据其一端与已知弧R4相切的关系来作图。

3)连接线段只有定形尺寸,必须在两端相邻线段画出后,根据相切关系而作出的线段,如图3-17中的R27圆弧,需根据与R37相切并通过φ13×8矩形的端点来作图。

(2)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

在画图前,先进行线段分析。区分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下面是图3-17的作图步骤:

1)画基准线如图3-18 a 中水平中心线和左侧端线

2)画已知线段如图3-18 b 中左侧φ9×13矩形、φ13×8矩形和R4圆弧

3)画中间线段如图3-18 c 中R37圆弧,根据其与R4圆弧内切、与φ20尺寸界线相切的关系确定圆心O。

4)画连接线段如图3-18 d 中R27圆弧。其圆心O的确定如图所示。

5)用细实线(可用H铅笔)作出全图,然后用2B铅笔加粗轮廓,用HB铅笔画中心

3.4绘图工具及仪器简介

传统的绘图工具主要有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铅笔等。

2.作业

《工程制图习题集》P23,P25。

简明工程图学教案

《简明工程图学》备课教案(提纲) 上课教材:《工程图学简明教程》、《工程制图习题集》,王成刚张佑林赵奇平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课时数:40学时 授课教师:孙宝福 说明:上课共20次,每次2学时;文中注有“*”为内容选教。一.绪论、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的投影 1.讲课内容 绪论 1. 工程图学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 工程图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三个部分。 2. 程图学的学习任务 (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正投影法进行图示及图解。培养空间构思和想象的初步能力,掌握平面图样(二维)与空间形体(三维)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2)学习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 (3)对计算机绘图有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图形技术打下基础。 (4)培养认真细致的学风及严谨尽责的工作态度。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学习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好投影理论,反复练习三维空间形体和二维平面图样之间的转化,把培养和提

高空间构思及分析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2)实践性强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学习中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通过作业及绘图训练,培养和提高绘图与看图的能力。在绘图实践中,学会查阅并严格遵守和运用相关国家标准 (3)由于工程图样是重要的技术文件,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生产中的重大损失,所以学习中一定要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作业要认真完成,绘制图样要做到投影正确,图线规范,尺寸齐全,字体工整,图面整洁。应该认识到,无论计算机绘图技术多么先进,机器仍要根据人的指令完成作图,因此坚实的手工作图能力仍然是工程制图的重要基础。 第1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根据光的投射成影这个物理现象,人们创造了用投影来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投影法,即:光线途经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投影)。 要获得物体的投影,必须具备投影光源、被投影物和投影面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通常称为投影三要素。 1.1.1 中心投影法 正投影法是机械图绘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教材后续章节中提及的投影,若无特殊说明,均指正投影。 1.2 点的投影 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一切几何形体都可看作是点的集合。点的投影规律是线、面、体的投影基础。故先研究点的投影性质及其投影规律。

《工程制图》教案

《工程制图》教案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题: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3、图纸幅面的规定、比例、字体、图线 4、尺寸注法 5、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6、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7、斜度和锥度 8、圆弧的连接 9、椭圆的画法 10、平面图形的绘制 11、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 2、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3、介绍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尺寸、标题栏格式和内容、常用的比例和字体 4、介绍图线的种类、应用和画法 5、介绍尺寸注法的基本规则 6、讲解常用尺寸的注法 7、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 8、讲解各种形式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9、介绍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10、讲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11、讲解仪器绘图和徒手绘图 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掌握图样上的一般规定 4、掌握九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 5、掌握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6、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7、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 8、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 9、掌握各种形式圆弧连接方法 10、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11、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 教学重点:1、图样的形成及与立体图的比较 2、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 3、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4、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5、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 6、圆弧连接和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7、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第二章 投影法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课题: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3、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4、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5、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6、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7、两点的相对位置 8、直线的投影图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建筑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掌握常用的工程图的几个分类 教学重点: 1.搞清本章所讲的几个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教学难点: 1.搞清“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之间的关系,并在工程制图中正确运用画法几何理论; 2.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课时:2个课时 第一章绪论 1.1 建筑制图的任务 1.研究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2.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能力 3.研究常用的图解方法,培养图解能力 4.通过绘图、读图和图解的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6.培养用图形软件绘制图样的初步能力 工程图:在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工程中,对于已有的或想象中的空间体(如地面、建筑物、机器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其它有关部门资料,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因而需要在平面上(例如图纸上)用图形表达出来。这种在平面上表达工程物体的图,称为工程图。

工程图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透视图 2.轴测图 3.正投影图 4.标高投影图 1.1.1画法几何 当研究空间物体在平面上如何用图形来表达时,因空间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等不相同,不便以个别物体来逐一研究,并且为了使得研究时易于正确、深刻和完全,以及所得结论能广泛地应用于所有物体起见,特采用几何学中将空间物体综合概括成抽象的点、线、面等几何形体的方法,先研究这些几何形体在平面上如何用图形来表达,以及如何通过作图来解决它们的几何问题。 这种研究在片面上用图形来表示空间几何形体和运用几何图来解决它们的几何问题的一门学科,称为画法几何。 例如:正方体6个面组成 每个面由无数条线组成 每条线由无数个点组 1.1.2 工程制图 把工程上具体的物体,视为由几何形体所组成,根据画法几何的理论,研究它们在平面上用图形来表达的问题,而形成工程图。在工程图中,除了有表达物体形状的线条以为,还要应用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一些表达方法和符号,注以必要的尺寸和文字说明,使得工程图能完善、明确和清晰地表达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其它必要的资料(例如:物体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和规格,生产方法等)。研究绘制工程图的这门学科,称为工程制图。 注意:如将工程图比喻为工程界的一种语言,则画法几何便是这种语言的语法。 一、目的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是工程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因此,工程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具备绘制与阅读工程图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打下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 2、学会目测比例、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 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4、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和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 5、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工程图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制图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 2、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3、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趋势; 4、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几何图形的画法,徒手作图的基本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知识;2、建筑制图国家标准;3、几何图形的画法;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145322 学时:88 学分: 6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的任务及目的 本课程通过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掌握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达到系统地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学时分配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3)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尺寸; (4)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重点: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几何作图方法。 2.几何元素的投影 2.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投影法。 重点:正投影法。 2.2点的投影 (1)重点掌握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掌握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重点: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 难点: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2.3直线的投影 (1)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了解两平行、相交、交叉直线; (3)了解直线上的点、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重点: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2.4平面的投影 (1)了解平面在第一分角的表示法(以点、直线、平面图形表示为主); (2)重点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掌握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的方法。 重点: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难点: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 3.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1)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性质;

工程图学基础A教案-2点线面投影

《工程图学基础 A》课程教案
教学章节
【内容概要】
1. 点对一个面的投影 2.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3.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4. 各种位置点的投影 5.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1、掌握点的投影规律与作图法。 2、通过内容讲述和作业练习,要求学生会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点的第三面投影或根据 空间点的坐标作出点的三面投影;根据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关系,求点的其它投影。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点在三投影面规律;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难点: 重影点的判断及表达。
【本节作业】
1

《工程图学基础 A》课程教案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过程设计
★黑板上画出空间 示意图(由图 1 逐步 演变为图 3)。
点对一个投影面 的投影(图 1)
图1
图2
过空间点 A 向投影面 H 引垂线,得到的垂足 a 即为空间点 A 在 H 面
上的正投影,见图 1。
在投影线任取一点 B,,其在 H 面上的投影与 A 的投影重合。
结论:在一定的投影条件下,空间一点有其唯一确定的投影,投影 a
有无数个空间与其对应。
二、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引入: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能不能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图 2)
如何解决?——增加投影面。
1、两投影面体系(图 3)
在图 1 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投影面,处于正面直立位置且与 H 面相互
垂直,这样就建立两投影面体系。
水平投影面——H 面;
正面投影面——V 面;
OX 投影轴。
点在两投影面体 系中的投影(图 3)
点在三投影面体 系中的投影(图 5)
图3
图4
2

工程图学A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A》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97003-04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A) 英文名称:Mechanical Drawing(A) 开课学期:1-2 学时/学分:110/ 6.5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侯洪生主编《机械工程图学》科学2001年9月第一版 林玉祥主编《机械工程图学习题集》科学2001年9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焦永和主编《机械制图》,理工大学2000年版 2、焦永和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理工大学2000年版 3、孙兰凤主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2004年版 4、曾维川主编《工程制图习题集》,高等教育2004年版 执笔人:侯洪生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计制造机器和进行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工程图样。在使用机器设备时,也要通过阅读图样了解机器的结构和性能。因此,工程图样是人类用来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这种语言,否则就无法从事技术工作。 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的基本规定,培养查阅有关设计资料和标准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能;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5.培养零、部件构型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设计概念等得以全面提高。此外,还必须重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图学发展史和图样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程图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29、3325031 总学时:112学时(讲课88学时,实验24学时) 总学分:7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 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 计、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目的: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力。 2、学习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4、学习仪器绘图、徒手绘图、用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5、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培养自学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任务: 1、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2、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能绘制和阅读一般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3、初步具有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4、掌握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能以SolidWorks为工具绘制零件实体和装配实体并生成 相应工程图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教材配有相应的习题集,每次课都布置作 业,作业量大约为1:1.5,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部分将编写相应的学 习指导,该部分以上机练习为主,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的能力,培养对三维形体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初步能 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 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模型一套,CAI课件可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已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作业: 1

工程制图教学课程总结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间,为期三个多月的工程制图课程在今天终于落下了帷幕。对于我来说,这一学期的授课任务,不仅是我第一次作为老师完成工程制图的教学,更让我完成了由“学进来”到“讲出去”的一个重大心里转变。在这期间,我曾为同学们渴求知识的双眼所打动,也曾为某些同学的调皮举动而烦恼不已,更重要的是在讲学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明白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意义。 从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来说,该课程是研究运用画法几何的原理,结合机械、电气工程技术上的规定和有关知识来绘制与识读机械、电气工程图样。因此它贯穿与整个工程的设计、制造、加工、维修等诸多环节,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那么从工程制图其本身的特点来看,我总结了自己在课程设计与授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现表述如下: 首先在课程教学上立足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形体分析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更要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交流式”、“讨论式”、“启发式”的课堂模式转变。我发现在上课中常常是自己情绪饱满的在上面讲课,可是学生却兴趣索然的蒙头看书,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弱了,这就是没有把学生对于制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老师成了主角,学生变成了观众。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分小组或者开放式的讨论,比如以三视图为例,老师提供三视图让学生自己在头

脑中想象轴测图的样子,老师不先给出答案,大家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相启发,互相指出错误,把大家调动起来唱主角。 其次加大习题课在课程中的比重。从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许多同学缺乏联系,工程制图与cad是一门需要亲自动手的课程,可是由于我们教学任务紧张,所以单独的习题课,绘图课较少,学生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练习量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因此在今后的授课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绘图的环节,安排专门的习题讲解课,对于落后的同学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专门辅导。 再次是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由于PPT的引入,教学解放了老师却也应付了学生。老式的黑板教学演示速度太慢,ppt讲课又太快, 学生常常没有看清楚就进入了下一页。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引入cad或者其他平面建模软件来作图,比如东南、同济大学都是这样授课。与传统的黑板作图相比不仅解放了老师,而且提供的题量多,作图清晰,还原容易。 最后是教学方法上的突破。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教学,注重将工程图学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科学前沿、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 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注重学生参与,除课堂提问、讨论外,经常让学生做一些小设计。如在讲授平面切割体时,由于该部分内容较难掌握,有些学生难以想象出空间形状,教师就鼓励学生用一些易于切割的材料(如橡皮泥、泥土、萝卜等)自己动手,逐步将物体形状切割出来,使学生很快掌握这部分知识。 总之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历练,我对于自己教授的这门课程有了更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设计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建筑工程制图和识图。 二、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形成空间概念,增长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绘图和读图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制图理论基础。 三、学情分析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 包括: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正投影法理论基础、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平面立体三视图的画法、立体的投影分析、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截交线的画法、相贯线的画法、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 2、教师示范

3、学生实训 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辅助内容教学内容教学 后记 思考题 1.仿宋字的特点和书写规律有哪些? 2.构成尺寸的要素有哪些?尺寸 标注应注意哪些 问题? 3.常用的绘图工具有哪些?使用 丁字尺应注意什 么问题?图纸一 般贴在图板的 什么位置? 4.何谓几何作图?常用的几何作图 方法有哪些?第一节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0.4学时)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标题栏及其方位二、比例 比例的定义、标准比例系列 三、字体 技术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中字体的基本要求、常用字体示例 四、图线及其画法 图线的种类和画法要求 五、尺寸注法 基本规则、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绘图工具和一起的使用方法 (0.4学时)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的用法 图板的用法、丁字尺的用法、三角板的用课堂教学随机补充内容 经验总结

《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2015

《工程图学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C/Engineering Graphics C 课程编号学分 4 总学时64(含8学时课内上机) 适用专业工科类非机械、非土建各专业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与特色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科。工程图样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样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它是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影法为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构成、表达及工程图样绘制、阅读基础的工程基础课。 Engineering graphics is a discipline on expression, exchange and transmission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is a carrier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a language of expressing and exchanging technical design idea. In engineering design, engineering drawing is the main intermediary of definition, ex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ceiving,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 graph can illustrat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flect the laws of science visually,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grasp the interior relations between things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a problem. A graph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isualization and conciseness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understanding the law and exploring the unknown in information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This course is a subject characteristic of rigorous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工程图学教案-绪论解析

绪论 0.1 工程图学的本质和特征 0.2 工程图学教育的功能 0.3 本课程的结构体系 0.4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0.5 本教材配套MCAI光盘内容介绍0.6 学习方法建议 0.7 制图员考试大纲

0.1 工程图学的本质和特征 1. 工程图学的本质 图[picture, drawing]是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图形[figure]则是在纸或其它平面上表示出来的物体的形。 工程[engineering]是一切与生产、制造、建设、设备相关 的重大的工作门类的总称。 工程图学[engineering graphics]课是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投 影法为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构成、表达及工程图样绘制、阅读基础的工程基础课。 2/13

2.工程图学的特征 (1)基础性[fundamentality],工程图学是作为一切工程和与之相关人 才培养的工程基础课,并为后续的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基础。 (2)学科交叉性[interdisciplinary connection],工程图学是几何学、投 影理论、工程基础知识、工程基本规范及现代绘图技术相结合的产物。(3)工程性[engineering],工程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中的图形构成、分析及表达,需随时与工程规范、工程思想相结合。 (4)实用性[practicability],工程图学除基础性之外,还具有广泛的实 际应用性,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5)通用性[common],工程图作为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具有跨地域、跨行业性,无论古今、中外,尽管语言、文字不同,但工程图的表达 方法可以说都是相通的。 (6)方法性[methodology],工程图学中处处蕴含着工程思维及形象 思维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13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素描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素描1 (drawing)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课内2学分34学时、课外2学分34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园林设计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色彩 开课单位:媒体与设计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围绕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和速写三大板块,培养学生学习透视、构图等基础视觉造型语法,掌握分析与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形态及明暗光影规律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揭示视觉表象内部的力、场、时间、结构与功能图式、审美和文化内涵等潜在要素,并通过速写将其应用在观察、理解、想象、创造和表达等视觉思维的过程中。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大作业。 课堂教学主要讲解基本原理,对素描教学应包含的研究要素包括结构,明暗,透视和构图等相关范围均作系统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设计学科涉及较多的表现要素如结构表现,体量感,空间感,色彩感及材质感表现等进行深入探讨。本课程教学配有专用教材,各章节前附以课程表和作业要求,使学习者明确教学进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练习阶段的设计与安排如“找形练习”,“速写进阶”,“结构与明暗表现的步骤”等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审美心理学理论,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例如:为了开发右半脑思维,采用了“触觉转换训练法”和“盲画速记练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编者设计了“三维观察训练法”;“空间重构训练”; “推导与默写”;“综合测验”等内容,对于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普及素描语言,尤其是速写在各设计学科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上课参与程度:10% 课堂大作业:40% 课外作业:20% 考试:3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设计素描》,孔繁强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钢笔速写教程》顾惠忠著上海音像出版社 2000年 参考书目: [1]《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吴华先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约翰·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王中义,许江,1992《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斯图瓦特·鲌赛,1990,《现代素描技法》,湖南美术出版社 [5]约瑟夫·穆格奈尼,1990《美国当代素描教学》中国工人出版社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抽象代数》课程教学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开课学院(系):致远学院 2.课程名称:《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 3.学时/学分:64学时/ 4学分 4.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初等数论 5.上课时间:周3周5第1、2节 6.上课地点:下院508 7.任课教师:章璞p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28363231.html, 8.办公室及电话:数学楼1203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课程性质:抽象代数是高等学校数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研究群、环、域这三种基本的代数结构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群的基本结构理论、群在集合上的作用及其应用、环的基本结构和因子分解理论、中国剩余定理、域的扩张理论、有限域及其应用、Galois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要使学生掌握抽象代数基本的理论与方法,注意结合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代数中的数学概念、思想和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奠定坚实的代数基础。 第1章群论(30学时) 1.0 课程简介(0.5学时) 课程名称;历史演变与研究对象:数数-算术-代数-结构-作用 基本的代数结构:群、环、域 特点与重要性:从三方面讲:理论、应用、思维的训练 要求与学习提示:概念清楚、意义明确、理解准确、逻辑严密 强调例子对于理解和发展的重要性 掌握standard arguments 思考、比较、联系;多想、多练. 1.1 对称性与群概念的引入(0.5学时) 美(beauty)的基本要素:对称性 怎样数学地描述现实世界中对称性?:图形M的对称性理解为集合M的 保距(一一)变换;从而这种变换的集合连同变换的合成(即M的对称群)体现了图形M有“多少”对称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