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7课文翻译 “我19岁看到了未来,并将我的所见当作我事业的基点,结果证明我是对的。”──比尔·盖茨 他是当今世上最著名的商人、最有钱的富豪──1997年他的资产预计为400亿美元。 毫无疑问,他与托马斯·爱迪生、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以及其他改变世界的伟人属于同一行列。 这个自称为“黑客”的人主导着个人计算机革命,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整个世界现代化。 的确,将他划入任何其他行列,都可能大大淡化他对世界的影响。 盖茨的成功源自他的人格:他才华横溢、冲劲十足、争强好胜,这些加在一起令人难以置信,有时甚至令人畏惧。 当这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走过微软大楼的走廊时,他身边的人和物就像被打开了电源,充了一万伏电。 盖茨树立了榜样,微软的员工紧随其后。 他的工作安排暗示着他对员工的期待。 这位“微软校园”的“校长”经常每天工作16小时。 的确,如果说盖茨的风格与他人有别的话,那就是他把握时间的技能。 节约时间、精力充沛和专心致志是他的突出特点。 他一会儿充当技术时代的国际代言人,一会儿在微软总部谋划经营策略,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最大限度的开展工作。 他总是准时,总是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他习惯利用白天的点滴空闲进餐、与朋友交谈或娱乐。 微软人笑话他的接待员是天底下最勤奋的人。 事实上,他有几个接待员。 他或许需要有人专门安排他的旅行计划和去国外的签证。 说到旅行,他节约钱和时间也是出了名的。 出差时,他尽可能坐普通民航飞机;为了节省时间,他从不托运行李。 接待他的东道主也发现,他住在城里时他们很省钱。 他的时间表上没有计划旅游的时间,日程表上也没有游览或观光计划。 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工作。 另一个使他与众不同的特质是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多任务操作”能力。 他办公时使用两台电脑,一台开有多重窗口以编排从英特网上不断接收的数据,另一台处理他接收的数以百计的电子邮件。 甚至他在用可视电话主持会议时,还能审核数据。 盖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经营他的公司:他每天(和每晚)发出100封或更多电子邮件; 他大约每月与由专家和顾问组成的高层管理委员会会晤一次; 更重要的是,他每天召开两三个小型碰头会,接连与会的是研发公司各种产品的团队。 他不作指名道姓的个别谈话,也不作太多的表扬,只作顺时针方向的圆桌会谈,仔细听取每个人的意见。 遇到不太明白的说法,他就询问甚至质疑他的手下。 “请就此明示,”他会这么说,希望把不清楚的地方弄明白。 他作出的每

个决定,都是基于对其价值的了解。 他不需要依赖个人权术。 比尔·盖茨读六年级时,他父母送他去看心理医生。 一年后,经过多次看医生和检查,医生有了结论。 “您管不了他的,”他对盖茨的母亲玛丽说。 “最好接受现实,打他是不管用的。” 自从盖茨从哈佛退学转去攻克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22年来他一直是那些企图挤进这个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死敌。 1975年初,他19岁,还在哈佛大学读书,他和保罗·艾伦写了一份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供MITS (微仪表和自动系统公司)的Altair电脑用,这是第一台商业个人电脑。 盖茨是个勤奋的编码者和竞争对手,而艾伦却是个充满幻想的梦想家,正是他们的这种密切关系给微软垫定了第一块砖。 1976年,盖茨开始许可计算机生产商直接配销微软软件产品,这大大增加了微软的利润。 尽管MITS很快就关闭了,微软却已吸引住了新的顾客,还包括当时一些小硬件公司,如苹果公司,柯摩多尔公司和坦迪公司。 1980年,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邀请微软为其新产品即IBM个人电脑(IBM PC)编写一整套程序设计语言。 盖茨提议微软也可以生产操作系统(即微软磁盘操作系统,MS-DOS)。 于是IMB PC和MS-DOS便捆绑在一起,并于1981年8月面世。 整个20世纪80年代,微软稳定发展。到了90年代,MS-DOS已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了独霸全球的软件平台。 到1995年,全世界大约85%的个人电脑使用微软操作系统。 如今,“微软校园”成了新思想和新产品的“家园”,产品数量目前超过200种。 其雇员迅速增加到将近18,000人,利润达到60亿美元。 到1992年,至少有3,400名微软雇员因持有微软股份而成为百万富翁。 盖茨说,他希望再经营微软十年,并许诺之后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家庭和捐赠自己的钱财上。但是这不会是你听到他的最后的故事。 在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已使用或正在使用含有他的部件的产品。人们借用微软浏览器上网,观看梦工厂带来的影片。 人们唯独不知道的是,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干什么。 +++++++++++++++++++++++++++++++++++++++++++++++++++++++++ < 1863年,美国废除了黑奴制,黑奴自由问题引生的血腥内战也于1865年以签订投降协议而结束, 但是,为美国黑人平等权利而战的斗争却刚刚开始。 黑人的民权直到1964年才受到法律保护。许多黑人在美国南部的种植园劳动,这里黑人的权利来得尤其缓慢。 内战后的100年间,对黑人平等权利的抵制常常充满暴力。 然而,这既不能终止黑人要求平等权利的运动,也不能使这场运动最伟大的领袖马丁·路德·金求助于暴力手段来达到获得平等的目的。 坐牢、拷打和贿赂,

都不能让他停止奋斗,因为他的努力,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一个邪恶的人想让这位领袖永远保持沉默,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是他的梦想以及为正义、和平而战的斗争却留存了下来。 20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那些年,民权运动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 他的能言善劝给这场运动注入势不可挡的力量。 1954年,金就任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礼会的牧师。 他建立了一些委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行动,其中包括为黑人争取民权。 早期取得的成就有1954年发生在托皮卡的“布朗对抗教育委员会”一案(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的决议,在这个决议中,最高法院改变了在学校实行了几十年的种族隔离的做法,宣称隔离制度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因而违背了第十四条修正案。 1955年12月,罗莎·帕克斯在公共汽车上因为拒绝给一名白人乘客让座而遭逮捕之后,“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成立了起来,金任协会会长。 他开始不敢肯定抵制公交车座位隔离制度在道德上是否正确,到后来他想起梭罗的一句话:“我们再也不可与邪恶的制度合作。” 12月5 日晚上,金做了他后来认为是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演讲。 他发出了号召,告诉所有相信平等的人们,反对种族政策的时刻到来了。 报纸和电视记者报道了这件事。 在他的指导下,蒙哥马利市的黑人抵制公交车座位隔离制度长达382天。 1956年11月,美国最高法院给与种族歧视致命一击,宣布支持种族隔离行为的亚拉巴马州法律违背了联邦宪法。 12月,蒙哥马利市的黑人和白人首次平等同乘公交车。 抵制蒙哥马利公交车座位隔离制度的运动使金成为美国黑人社会的英雄。 他的勇气和演说能力使他成为最受尊敬的民权运动领袖。 金发起了一系列民权运动,旨在调整雇工制度和消除所有公共场合中的种族隔离行为。 他组织抗议,到处游说,被逮捕超过15次。 1963年的3、4月间,他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领导了一场大规模抗议活动,呼吁实施合理雇工制度,终止种族隔离。 金违抗禁止上街游行的禁令,为此被关了5天监狱。 这期间,他撰写了《伯明翰狱中书柬》,将这些信件散发给那些批评他的行为“不聪明、不合时宜”的白人宗教领袖。 他写道:“事实上,时间本身是不偏不倚的。 人类的进步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地到来……没有奋斗,时间本身就变成了使社会一成不变的势力的同盟者。” 1963年,金和拉尔夫·艾伯纳西以及其他领导者一起组织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权运动。艾伯纳西当时是他的副手,后来接替他担任南方基督教领袖会(SCL

C)主席。 8月23日,大约25万人为争取自由向首都华盛顿进军。 这一进军犹如一次军事行动。 他们──黑人、白人以及其他人种──站在10公顷的土地上,见证国会表决民权法,给参议院中反对民权法的人,比如代表南方一些州的共和党代表,施加压力。 就在那一天,金发表了他的著名演说,告诉全世界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信念。 在他因“我有一个梦想”这一口号而著称的演说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即在上帝的伟大国度里,自由将属于全人类。 次年七月,总统林登·约翰逊邀请金到白宫,请他见证1964年的《民权法案》。 这一法案确认,在公共场合隔离白人和黑人以及在雇工、工作环境和支付工资方面实施种族歧视都是违法的。 当年晚些时候,金获得了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冈纳·杨说:“马丁·路德·金是位信使,他向所有为和平而奋斗的人传递着一个号召...他已向西方世界证明,不用武力也可以发起一场斗争。” 在他的诺贝尔奖演讲中,金说:“这场运动不是要以让白人困窘或者使白人变为奴隶为代价来解放黑人。 它寻求的不是针对任何一方的胜利。 它寻求的是解放美国社会,让所有的人来参与自我解放。” 1968年4月4日,金站在孟菲斯市洛林旅馆的二楼房间的阳台上时被人开枪谋杀。 1983年美国国会确定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金的纪念日。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8课文翻译 起初,这对人们绝对是个震惊。 有消息称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了一只成年哺乳动物,一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成就。这一传闻引发了每个人的想象。 克隆多莉(一只相貌无奇的绵羊)的实验过程,从理论上说也同样适用于克隆人类。 一个克隆人的世界突然间近在咫尺, 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 此消息宣布之后,为了一个未知世界,一个充满各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的未来,各国政府立即起草指导方针。 克林顿总统命令一个全国委员会研究克隆在法律和道德上的含义。 在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已禁止克隆人类,各国领导此时也开始研究克隆其他物种的道德含义。 就像相对论、原子裂变和第一次太空飞行一样,多莉的出现给科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提出了一长串难以解答的难题。 关于克隆的奇怪问题不断涌现。 首先,为什么有人想克隆人类? 专家们考虑得最多的关于克隆人类的情形可以分为两大类:1)父母想要克隆孩子,要么是想为面临死亡威胁的孩子提供移植器官,要么是想代替那个孩子;2)成年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要克隆自己。 是否可能克隆死去的人? 有位专家说,如果

是刚死去不久,也许就可能。 所使用的克隆方法要求将一个卵细胞和一个含有被克隆人的DNA的细胞核相结合。 (DNA是一种含有我们的基因信息的狭长带状分子。) 这就意味着细胞核必须保持完整。 而人死之后,细胞死亡,细胞核就开始分裂。 但是,的确,至少从理论上说克隆死去的人是可能的。 克隆的人会和母本一模一样吗? 相同的基因不会复制出相同的人。任何认识一些双胞胎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事实上,双胞胎相像的程度胜于克隆人,因为他们至少在母体内分享过相同的环境,通常也在同一个家庭里被抚养长大,等等。 父母可能克隆出一个面貌与第一个孩子相似的人,但是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这两个人的个性会有很大差异。 一出生就被分开的双胞胎,有时可能有相同的个性特征,但是这样的特征出现在克隆的儿子或女儿身上,却只能令人想起失去的孩子。 即使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克隆人也不会和“母本”一模一样。 比如,克隆人的细胞可能会有来自卵子而非被克隆人的能量加工机制。 然而,在母体和克隆体之间存在的身体差异大部分都很小,需要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里才能测定。 唯一可能的例外就是生育能力。 成功地实施了克隆多莉的科学家们也不敢肯定多莉是否能生育。 他们会等到多莉到了生育年龄时再确认这一点。 如果父母决定克隆一个孩子以获得器官,那会怎样? 多数专家都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只是作为一个器官捐赠者来到这个世界,那他的心理可能受到伤害。 但也有为了进行一些非致命器官的移植而生育第二个小孩的父母,对此许多专家也并不反对。 克隆可以将组织适配率从25%提高到将近100%。 如果把被克隆的动物用作器官捐赠体,那我们就不必担心为器官移植而克隆双胞胎了。 例如,猪的器官就和人类的差不多大小。 但是人体会排斥并破坏来自其他物种的组织。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一家公司正在试图改变猪的基因码,以避免猪的器官受到排斥。 如果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成功的话,那么用克隆技术来繁殖这样的猪比用现行的方法更为有效。 克隆的人将如何称呼其DNA捐赠者? 称呼“妈妈”不正确,因为提供卵子并生下婴孩的女子才更有资格被称为母亲。 称呼“爸爸”也不对。 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只提供孩子身上一半的DNA。 朱迪斯·马丁在用笔名“礼仪小姐”撰写的著作里建议这样称呼:“尊敬的先生/夫人”。 为什么呢? “不论他们用什么方式将你带到这个世界,”她说,“人总得尊敬自己的祖先。” 这样做还是留下了一些词汇上的难题。 一本词典的主编说,名词“被克隆者”听起来不错,但却不够

明晰。 他更愿意用“母本”和“副本”。 克隆对社会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克隆本身,而是基因工程──即根据特定的要求故意改变基因来创造人类。 具体地说,有些专家担心会出现一个新的(和不被尊重的)社会阶层,即“克隆阶层”。 有位专家相信,这一情形类似于16世纪时的一种情况,当时的欧洲人对如何对美洲的陌生居民进行归类感到困惑,并无休止地争论他们究竟是不是人类。 问题不胜枚举,而人们只是刚刚开始探询克隆技术出现后的世界的未来。 +++++++++++++++++++++++++++++++++++++++++++++++++++++++++ 上星期的新闻报道说,科学家已经克隆了一只绵羊。这一消息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恐慌,他们预想下一个就轮到克隆人类了。 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克隆向生物学最基本的规律发起了一次根本性的挑战,因此有理由担心这或许是威胁人类社会和人类尊严的活动的序曲。 然而,这种道义上的反对大多出自一种本能的、未经思索的厌恶。 这种拒绝对此问题作理性思考的行为,甚至使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其他专家也难以看清这件事的实质。 虽然克隆人类可能不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也没有人能提供有力的论据证明它会带来真正的危害。 保守派的宗教领袖宣称,克隆人类是对人类尊严的一次重大挑战。 假如克隆的人被当作一种次等动物,权利小,地位低,事实就会的确如此。 但是为什么会想到保护人类权利和尊严的法律不适用于被克隆的人呢? 一名权威律师提出,克隆将会违犯“基因唯一身份权”。 他从何处得来这一权利? 未经通知并征得本人同意,成年人有权不被克隆,这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如果事先得到允许,那又会侵犯谁的基因身份“权”呢? 有关克隆人类前景的科幻小说所发出的种种真切的警告,仔细想来,却变成了无稽之谈。 例如,有人担心,父母克隆孩子是为了“备用器官”,以备原来的孩子器官移植之需。 但是,同卵双胞胎的父母并不会把一个孩子看作另一个孩子的器官作坊。 为什么克隆孩子的父母会有所不同? 另一个让人不安的想法是,克隆会使人们致力于培育具有理想基因特质的个人(如数学天才、足球运动员等)。 这样的想法很令人反感,不仅仅缘于一种下意识的厌恶,还因为纳粹分子以优化种族之名实施的恐怖行为。 但是,某些团体实施的培育项目和在民主社会里已有先例的更为无害的培育方式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前者迫切地培育某类人因而对其余的人进行毁灭,而后者,比如说律师,则是通过自由地选择与别的律师发生性关系得以实现。 已经有了贮存天才的冷冻精

子的精子库,但它们还没有生成一个优等种族,原因是很少有妇女排队等候以这种方式怀孕。 为什么我们要认为克隆人类是与此不同的呢? 那么谁可能从克隆技术中受益呢? 也许是濒临死亡的孩子的父母。 这在心理学上似乎不可信。但是,和一个正常生育的孩子相比,被这样的可疑的父母所克隆的孩子,被关爱或被抛弃的机会却是完全一样的。 患不孕症的夫妇也可能求助于克隆。 这样的夫妇当然也有其他选择(人工授精,或收养孩子),但这不能作为剥夺他们克隆权利的借口。 或者不妨考虑一下理查德·波斯纳法官举出的例子:有一对夫妇,丈夫不幸有某种基因缺陷。 目前,如果这对夫妇想要一个具有自己遗传基因的孩子,他们有四个不甚令人满意的选择。 他们可以自然生育,但却要冒着把疾病遗传给孩子的风险; 他们可以去精子库,冒险尝试不知名的基因; 他们也可以人工授精,然后在将受精卵植入母体之前,或在生育之前,放弃有遗传缺陷的胎儿──尽管这也可能引起反对; 或者,他们还可以请孩子父亲的某位男性亲戚捐献精子──如果有这么一位亲戚的话。 在这个例子中,就连不愿意在显微镜下创造孩子的人也可能认为克隆不是最坏的选择。 即使克隆人类不会给人类提供任何明显的好处,为什么要禁止它? 在民主社会里,除非有证据证明某件事确实或可能产生危害,否则我们通常不会立法禁止它。 在我们尚未继续前进之前,最好是先要求暂时停止克隆人类的研究,以便系统地研究它所引发的深刻问题。 当克隆研究重新开始时,克隆人类应该仍然会是一项历时长久的研究活动。 而且,如果试图研究,它就应当──而且毫无疑问地将会──在谨慎的检查和层层的法律监督之下进行。 最重要的是,约束人类克隆行为的,应当也是现在保护人权的同一法律。 对于克隆人来说不安全的世界,也会是一个对我们其他人同样不安全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