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

可贵品质。

重难点:

1、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冰川移动资料。

2、查字典了解“地质学、陨石、冰川移动、突兀”

3、多媒体

4.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

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牛顿)

在中国有位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经过他的思考和探索,研究出了震惊世界的成果。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与这个大石头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故事?

一、学习要求:(课件)

1.自己学习

(1)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用喜欢的方法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读一读课文,听一听字音是否读正确了。

二、出示生字。

1、请小老师带领读。(带拼音)

2、去拼音叫号。

三、感受局势形象

师:请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

在哪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画

石头)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

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

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

楚”。)

2、这块神秘的大石头确实为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时间久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他首先想到问谁?(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

怎么答,李四光又会怎么想?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两

到三组,提示语)

(指名读,并点评老师语气。抓住:恐怕、也许这个词的不确定性。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4、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的扮演者:“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连只是渊博的老师都说不上来,还真奇怪——回到题目怪)

5、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后来这个疑团揭开了

吗?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局势来历这一谜团的?

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 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6、最后他是怎么弄明白石头的来历的?

A、知道后来去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

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B、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

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你们上网去了解过冰川怎么搬运那么大块石头的吗?

(放录像)

7,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 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他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 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放李四光的照片,研究石头,和周恩来在一起。)

后来李四光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联系到27页资料袋。三、拓展(练能)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

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冰冻星球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1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称为“接地气”。可贵的是,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几乎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影随学习的弟子以及本校的语文教师开放课堂。征求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课堂录音或录像)进行整理,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我们的原创制作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和电影剪辑录音等)适合于教研活动、讲学、大赛评比、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按照年级,已经整理好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040918296、1795654731、2946510905和991762498,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公开课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拼音教学 1.a o e 2.i u v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 Z c s 8.zh chi shi ri 9.ao ou Iu 10 an en in un 11.ang eng ong ying 12——15,复习一、二、三、四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在家里》 3. 《操场上》 课文 1.《画》 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 4 《那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6《静夜思》 7《小小的船》8 《阳光》 9《影子》10《比尾巴》 识字二 1.《比一比》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课文 11.《我多想看看》12 《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 《识字1 >> 《识字2》《识字3》30《识字4》《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讲解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 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 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 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研究、推动。 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 .3.课文 词语大家都读熟了,那么课文大家读得怎么样呢? 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读一下几个长句子 点名读 开火车检查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同学评价读书情况,交流 老师总结课文内容,幻灯片展示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幻灯片展示大石头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交流

有关老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本集合九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篇1 这是个很土的题目,所以注定点开的朋友不会很多。但又如何呢,收获也好,反思也罢,本来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别人当然不会感兴趣。我感觉自己总是在做一些傻傻的事情,赵老师也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赵老师今年69岁高龄,给我们做讲座却是一口气连讲两三个小时。他的同龄人大都都已开始享福,而他却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在常人眼里,这就是傻。 然而这种“傻”,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老人家能连着讲三四天,难道我就只是听都不能坚持去么?他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难道我这么年纪轻轻,就要变得老气横秋,庸碌一生么? 这就是名师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他的言行,时时刻刻能对别人产生警醒的作用。 当然,除了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学上也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这次采用的同课异构,上课的是新会的名师,与赵老师这位全国特级教师的教学比较而言,差别太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目了然。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少,一两个足矣。所谓一课一得是也。这个问题经常说,自己也知道。但往往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总不是很如意。我很明白年轻老师的心态,总怕学生不知道,总想给学生多塞点东西。结果自己也焦虑,学生也难受。这几天讲课的老师也犯了这个毛病,如周老师讲《边城》,教学目标是:掌握文章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欣赏文章“自然美、风俗美、人情美”的特点、探究作品主题; 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探究文章的写法。虽然是三点,实际要做的事情却有6个。所以注定教学会浮于表面,没点都只能浅尝辄止。而赵老师呢?只把第二点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文章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人物形象可以在人情美的地方体现,没必要再去专门探究。语言的品味一般设计在第二课时,没有一上来就品味语言的。写法的探究也是一样。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学目标就是两个:一是学习边读边思边注的精读方法,二是体会百草园的乐趣。目标设计的少,教师才能带领学生从容不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⑴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⑵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范文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吉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执教1——6年级多轮,熟悉各个教学版本教材,对人教版教材如数家珍。98年开始课堂就有影随弟子——来自浙江、江苏、广州、新疆、湖北、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最多的一个学期带有8位弟子,几乎每天都有一节开放课。我们征求了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具体着手根据课堂录音、视频和吉老师提供的简易PPT整理实录和美化时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吉老师也会抽空指导我们。吉老师的课有三类:一类是家常式公开课,一类是对外接待公开课;一类是大赛公开课,适合不同老师的需要。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有不同层次(文字实录,ppt,动态场景,汉字书写笔顺,各类音乐和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电影剪辑录音等) 按照年级,把已经整理好的实录和教学PPT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和,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1.《小小竹排画中游》 2.《画》 3 《雨点儿》 4《四季》 5 《那座房子最漂亮》 6《阳光》 7. 《一去二三里》 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9《自己去吧》 10.《静夜思》 11《小松鼠找花生》 12 <<爷爷和小树>> 13《借生日》 14. 《操场上》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16. 《小小的船》 17《比一比》识字二 18. <<日月明>>(识字)19.《比尾巴》(识字课)20. 《小熊住山洞》21、《菜园里》22.《我多想去看看》23《影子》24《平平搭积木》25《雪孩子》26《识字2(商品)》 一年级(下) 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村居》4.《看电视》5.《胖胖的小手》6.《棉鞋里的阳光》7.《月亮的心愿》8.《两只鸟蛋》9 《松鼠和松果》10、《美丽的小路》11.《失物招领》13《所见》 14.《小池>> 15.《荷叶圆圆》16《夏夜多美》17.《要下雨了》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画家乡》24.《棉花姑娘》25《小白兔和小灰兔》26.《识字8》27《识字一》28《识字2》29.《识字3》30《识字4》31《两只小狮子》32《小伙伴》33《识字5》34《识字5》34《识字6》 35《识字7》36《手捧空花盆的孩子》37《兰兰过桥》38《火车的故事》39《小蝌蚪找妈妈》40《地球爷爷的手》 二年级(上)

7.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 石桥中心小学王小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怪” 1、过渡,是啊,大石头真奇怪,课文中对这块大石头也有所描述,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2、感情朗读第二段,读出大石头的奇怪。 四、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同学们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你心里浮现出什么问题了? 点名请同学们交流 2.是啊,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也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接下来的课文,将李四光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如何彰显人物品质 微课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微课内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捉迷藏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在英国留学、回家乡考察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吧! 捉迷藏产生疑问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石头放在那儿几百年了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可见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向师长请教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大石头从天而降力量

一定非常大应该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有卧 进土里去。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看出他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对别人的答疑不轻信、不盲从、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3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李四光从老师那儿没有找到答案,又去问爸爸,表现李四光具有执著的精神。 4 在英国留学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童年的疑问使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5 回家乡考察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等词语,进一步体现了李四光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 6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想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提出一个小问题, 就会有小进步,提出一个大问题,就会有大进步.提出的问题越多,进步就越大.没有问题的同学可能是你全懂了,呆会儿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由你来答或者是你没有一点进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划出你的疑问,批出你的感受,比比谁的进步最大,好吗 读课文,认真批注.师巡视. (二)梳理问题并归纳 师:哪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先来发言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2,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3,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5, 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

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郭洪燕(三年级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 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研究、推动。 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 .3.课文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著名捉迷藏兴趣历史躲藏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镇静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提示: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2.课文讲述的是()事。 3.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学案(或指生读生字词,或读课文段落,或指生说课文大意等等)。 二、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三、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这块石头恐怕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 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质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 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 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建议。 (1)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画出有关词句。 (2)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3)小组内交流、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三年级上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上《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 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悟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 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 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 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

借助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以后,我们通过一些平凡的事认识了一些不平凡的人,他们有喜爱灰雀尊重小男孩的列宁,关心少年儿童的大作家高尔基,有从小就讲诚信的宋庆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谁呢?(出示李四光头像和第一自然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课的学习(读课题) 2、快速读课文,自学字词,借助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李四光小时候对______ 产生了疑问,并跑去问——、——,长大后______________ ,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 的故事。 (1)先过字词关:谁会读? 著名藏在后面悄悄 y u n k e n g 躲闪陨石大坑卧进推动 q i n y U y i 旅行考察秦岭流域遗迹 zh en

三年级语文上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⑴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⑵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轮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三年级上册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上册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美品质。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难得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严重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解放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狐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 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解放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谁来做xx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杂──“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xx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展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欢乐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文/张阵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案信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7课《奇怪的大石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7、奇怪的大石头(杜鹃)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名人,分别是列宁和高尔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奇怪的石头>读过之后, 你知道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师: 有没有同学愿意做小老师, 介绍一下李四光呢?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老师适时补充.) 2.切入本课主题一些同学了解地多一些,一些同学了解地少一些,大家知道原因吗?(不善于积累,课外阅读.)相信通过这篇课文. 同学们对李四光会有更一步的认识.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师: 我们先闯第一关, 字音词语关.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师: 第二关, 把课文读流利,有信心的可以大声地读.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 师: 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老师及时点评小老师会有煽动气氛地作用. 3.朗读擂台赛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师:有谁敢上来试一试,台下都是评委,有错误记在心里,点评汇报.(奖励擂主)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师: 同学们,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李四光. 一起齐读一下课文吧! 这节课,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两位大名人的故 事,仔细的小朋友,你一定能知道他们三个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秋天的雨(试课)

秋天的雨(第一教时) 一、美文欣赏,启动情感 1、师:孩子们,秋姑娘已经飘然而至,在这诗一般的季节里,让我们用眼 睛去感受秋的脚步,用耳朵去聆听秋的声音。(请欣赏图片) 2、师:多美的秋天啊!许多诗人、作家都曾为它写下过动人的文字,在它 们的笔下(出阿示文字)秋天是一首忧伤的小诗, 秋天是一位温柔的母亲, 秋天是一场金色的梦幻, …… 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齐读课题),它又会带给我们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打开课文第42页,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正确,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多拼读几次,还要去感觉你眼中的秋雨。 2、检测词语: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识字,一定胸有成竹吧?瞧,词语宝宝迫不 快跟他们打打招呼吧。你来读,你来,一起读。 师:文中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 时候读扇呢?你来。对,当动词时读扇,当名词读扇。 3、读了课文,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说,有趣,像把钥匙。请你读读这一自然段。 你说,秋天的雨真神奇。请你读读这一自然段。 你说,让秋天更美丽。请你读读这一自然段。 你说,秋天的雨香香的,甜甜的。也请你读读这一自然段。 最好自然段,我们一起来。 4、在文章中,作者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快速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老师:找到了吗?你来。 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5、引导质疑,课件点击出示问号。 过渡:瞧,多么神奇的秋雨啊,在作者的笔下,它是(引读4句重点句),读着读着,你们的脑海中有浮现出一个一个的小问号吗?你说,你说,你来。 6、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就带你们的疑问来探究1、2自然段。

有关老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

有关老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集合九篇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篇1 这是个很土的题目,所以注定点开的朋友不会很多。但又如何呢,收获也好,反思也罢,本来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别人当然不会感兴趣。我感觉自己总是在做一些傻傻的事情,赵老师也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赵老师今年69岁高龄,给我们做讲座却是一口气连讲两三个小时。他的同龄人大都都已开始享福,而他却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在常人眼里,这就是傻。 然而这种“傻”,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老人家能连着讲三四天,难道我就只是听都不能坚持去么?他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还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难道我这么年纪轻轻,就要变得老气横秋,庸碌一生么? 这就是名师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他的言行,时时刻刻能对别人产生警醒的作用。 当然,除了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学上也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这次采用的同课异构,上课的是新会的名师,与赵老师这位全国特级教师的教学比较而言,差别太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目了然。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少,一两个足矣。所谓一课一得是也。这个问题经常说,自己也知道。但往往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总不是很如意。我很明白年轻老师的心态,总怕学生不知道,总想给学生多塞点东西。结果自己也焦虑,学生也难受。这几天讲课的老师也犯了这个毛病,如周老师讲《边城》,教学目标是:掌握文章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文章“自然美、风俗美、人情美”的特点、探究作品主题;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探究文章的写法。虽然是三点,实际要做的事情却有6个。所以注定教学会浮于表面,没点都只能浅尝辄止。而赵老师呢?只把第二点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文章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人物形象可以在人情美的地方体现,没必要再去专门探究。语言的品味一般设计在第二课时,没有一上来就品味语言的。写法的探究也是一样。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学目标就是两个:一是学习边读边思边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