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发展史

我国电视发展史
我国电视发展史

我国电视发展史.txt懂得放手的人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找到幸福!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生活是灯,工作是油,若要灯亮,就要加油!相爱时,飞到天边都觉得踏实,因为有你的牵挂;分手后,坐在家里都觉得失重,因为没有了方向。下面提供一些关于电视机方面的报道,供藏友参考和了解。

2008年,人们的眼睛里只有奥运似乎没有其他。也许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思考,把奥运会的精彩比赛带进千家万户的电视有着咋样的历史。有几个人物需要记住,一个是德国人尼普可夫,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英国人贝尔德踩着老尼的肩膀整得更大,不但发明了机械电视机,还完成了远程的画面传送,“电视之父”说的就是他老人家。在电视史上人们把1936年11月2日作为世界电视的生日,那一天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在亚历山大宫搞的一台歌舞晚会。对于英国人定的所谓“生日”美国人是不服的,因为早在1928年,通用电气公司就播出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同样英国人对美国人的情节剧也不太认可,BBC在1930年播出的声画兼备的多幕剧[花言巧语的人]后来被奉为电视剧的鼻祖。解放前,中国是没有电视的,国民党的高级官获取信息也要靠收音机里一个气若游丝的女人的声音,至少电影里是这样演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个年头,中国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台,到今天整整50年。革命的年代革命,革命,不是要革谁的命,而是要一种状态,一种可以气吞山河甚至是宇宙的豪情。1958年,中国正处在“大跃进”的洪流之中,我们的理想状态是迅速“赶英超美”,让普天下劳苦大众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注意是“电灯、电话”,还没有“电视”这个词,可见在那个时代电视离普通的中国百姓还太过遥远。无论是我们仿造的北京牌电视机还是进口的宝石牌、纪录牌都只是高级领导人家中的陈设。可以看到电视的领导干部的级别至少是局长,我老爸在他的同学家就看到过电视机,他爸是局长。我父亲看到电视的感觉相当震撼,他做梦也不敢想这样的黑匣子有一天会走进自己的家里。

第一代的电视工作者为中国最高端的一群人准备了好多剧集,其中有著名的[一口菜饼子]、[党救活了他]、[新的一代]、[守岁]、[战斗在顶天岭上]、[生活的赞歌]、[合家欢]、[展翅高飞]等等。各地电视台也纷纷上马,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红色的火焰] 、[姐弟血];广州电视台在1959年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谁是姑爷],之后又播出了[长征路上] 、[杨柳春风] [黑掌柜] 、[一百分不算满分];长春和哈尔滨联手推出了[三月雪],天津播放了[搬家] 、[雷锋]等剧集。文革前的8年,也是中国电视剧的直播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直播8年各地共播出剧集180余部。在今天看来“直播剧”的难度极大,是演员在摄像机前进行的舞台表演,要求是一气呵成,稍有纰漏就会酿成播出事故,如果没有超强的责任心没有冲天的革命豪情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认为那个年代的演员都是神!

革命在继续,转眼就进入到1966—1976的特殊时期。10年间,只拍摄了[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 、[神圣的职责]三部剧集,电视剧的命运也伴随着国家的命运跌落到历史的谷底。其中[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无论从剧名到台词都带有那个年代的特殊烙印。文革时期电视里播放的是“八个样板戏”,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人情味的,谈情说爱的“坏节目”一律不得播放。还记得后来有一部号称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吗?我清楚地记得一位老导演感慨道,过去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啊!谁敢说将爱情进行到底,肯定是现行反革命!!天津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是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今天津通信广播公司)于1958年1月装配出来的,1958年3月测试成功,此机被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为纪念这第一台电视机,便以首都北京命名,叫北京牌电视机。这个厂于1972年又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批)彩色电视机。

从自由式开放走向管制式开放——资本/技术依附时代的新开放观

让我们以中国的电视产业为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成立了电视机试制小组,黄仕机主持设计。当时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都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设计方案。1958年,成功生产了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开创了中国独立研发生产电视机的历史。这时中国的电视机研制技术和日本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1969年,黄仕机领导天津市电视技术人员,开展彩色电视机的研发攻关工作。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但当时显像管等核心部件还无自行生产能力,只能依赖进口。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该生产线份投产。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记你知道中国第一台电视机是那一天诞生的吗?为什么叫北京牌?告诉你,中国第一台电视机是我们公司于一九五八年三月试制成功的。为了纪念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诞生。经国家领导同意,以首都北京命名,叫“北京牌电视机”。一九五七年六月,当时第二机槭工业部第十局(现电子工业部的前身)把研制我国电视机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公司,并要求在一九五八年三月前完成第一批样机,向。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那时,我们公司没有一个懂得电视机技术,绝大部分人连电视机都没见过。手头仅有的,是刘寅同志率领中国无线电工业考察团出国考察时带回的几台电视机散件。所以,可以说要理论没理论。要实践更没有。就连技术资料、材料及必需的测试仪器都没有。完成试制任务的难度确实很大。但是当职工听说要研制我国自己的电视机,情绪高昂,纷纷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试制任务。当时的工厂(当时还是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很重视这项任务,立即抽调人员,组成丁一个由三名工程师、一名负责结构的同志和三名技术熟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和装配工人参加的电视机研制组,开始了研制我国电视机的征途。为了掌握有关电视机的理论,工厂请来了清华大学的教授给大家讲技术课。在此基础上研制组根据国外有关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技术资料,一方面消化苏联一九五六年最新式普及型电视机的有关技术资料和线路,另一方面着手设计制造结构件。研制组同志们的共同目标是早日研制出我国自己的电视机,填补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为祖国争光。为了使电视接收机和我国电视发射机更好地衔接起来,他们多次去北京广播器材广,同这个厂正在研制研电视发射机进行技术方面的衔接,制订样机设计,安装、测试方案。不久,研制组自行设计制造成功了绕组偏转线圈的专用绕线机。绕制出了第一批国产偏转线圈,同时,自行设计制造成功了部分关键另组件和全部结构件。经过研制组同志夜以继日的奋战,在厂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于一九五八年一月,第一台电视机样机终于装配成功了。这一台电视机,虽然看起来比较粗糙,但它却象征着我国电视机事业的起点。同年三月,终于解决了全部技术性问题。一九五八年三月十七日,这在我国电视发展史上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北京广播器材厂制成的电视发射机将进行试播。我公司电视机研制组的黄仕机等六名同志,带着刚刚试制成功的电视机样机赶到北京,参加了实地接收试验。在二机部十局的一个试验室里。除参加试验的工作八员外,还有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和十局有关领导同志共五十多人。试验室里放着三台电视接收机,一台是苏联的红宝石牌,一台是日本的,另一台就是我们公司带去测试的样机。晚上九点多钟,试验室内灯光熄灭了,在场的同志屏住呼吸。他们的视线全都集中到了电视机小小的屏幕上。一会儿,三台电视机的屏幕上隐约地出现了一个报幕员的形象,他兴奋的告诉大家,第一个节目是女声二重唱……。黄仕机等同志紧张地忙碌着,调节各种旋钮经过他们细心调整,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制成功的那台电视机样机屏幕上,图像更加清晰,声音更加动听。在场的同志十个面露喜色地小声议论着,屏幕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五十多双眼睛。最后,播映了动画片《小猫钓鱼》,整机试验室里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试验结束灯光复明,大家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

接收成功报以热烈的掌声。十局有关领导同志紧紧握着黄仕机等同志的手,高兴地说:“祝贺你们的成功。希望你们进一步提高质量,尽快多生产电视机。”我们公司试制成功的这台电视机性能良好。和苏联同类样机差不多。而且,在试制过程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部分线路进行了改动,并采用了当时我国生产的一部分电子管,在结构方面,把有些调节旋钮从机后移到前面。使调整更加方便。这台电视机,可以接收五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和三个超短波调频广播段的广播节目。一九五八年九月,当时的厂党委书记、厂长、副总工程师,以及黄任机等同志曾专程去中南海向毛主席报喜。谭震林同志受毛主席委托接见了他们,鼓励他们为发展我国电视事业多作贡献。一九五九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步,我们公司又赶制了几台用金丝楠木做成电视壳的落地式电视机,安装到了***城楼上。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电视屏幕观看并检阅了庆祝国庆的方队。纵观北京牌电视机的发展,硕果累累,令人振奋,自从~九五八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到一九八六年底,该厂公司已经生产了1801124台二十多个规格品种的电视机o其中彩电40974台。产品已经过电子管~一晶体管——集成电路、由黑白到彩色的更新换代过程。一九七三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批彩色电视机,一九八0年引进了我国第一条自动亿程度较高的彩色电视机装配流水线。生产方式己由手工操作逐步向自动化丈生产过渡。电视机的质量也不断提高,860—1型电视机在一九八一年的全国评比中获得一等奖I860—3型电视机荣获一九八三年国家银质奖(目前国产电视机的最高奖赏)。北京牌各种型号电视机均获省市级优质产品称号。目前,北京牌电视机是全国名牌电视机,深受群众欢迎。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一九八六年天津通信广播公司又被国家批准为出口基地企业,北京牌电视机以其优良的质量,精湛的工艺出口匈牙利.苏联等国家,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选自天津通信广播公司为纪念七一二厂成立五十周年而编辑的《半百集》)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研究性学习 2010届高二(4)班 指导教师:谢伟军 课题组长:王世雪 小组成员:杨梦杏周清清关于睿吴宏杰

电视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电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这个恐怕从它在客厅和卧室中摆放的位置就能看出。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 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文字、图像和声音能够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电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诞生过很多经典的机型,这些产品也和它们曾经播放过的图像一样,历经岁月磨砺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1925年电视机雏形 谈论到电视机的诞生,有一个英国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约翰·洛奇·贝尔德,这位电视机之父曾经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加大电流电压到2000伏,自己却不小心碰到了连接线,差点触电身亡。 当然,贝尔德的努力在最终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贝尔德展示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这台电视机基本上是用废料制成的。光学器材是一些自行车灯的透镜。框架是用搪瓷盆作成的,而电线则是临时拼凑的乱糟糟的蜘蛛网般的东西。最大的奇迹是这些质量很差的材料,一经他的安排,就能产生图像,而这也成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在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这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39年美国也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4月30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弗拉辛广场发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演讲。他的听众包括现场数万名来宾和纽约市区内其他一小部分人。后者数量不足200,他们以一种现代人极为熟悉的方式倾听总统的声音——看电视直播。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发表热情洋溢讲话的领袖,另一个是他对面50英尺外的电视摄影机。 在纽约世博会上,除了现场展现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之外,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主角。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郝俊慧叶昌前 2005-06-19 17:10 10月8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第三套节目)今起正式改版,对原有34个栏目进行了调整,减至22个。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的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成为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这档融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为一体,有着14年历史的综艺节目,在捧红倪萍、周涛等多个主持人后,终于成了昨日黄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0月24日落下帷幕的《非常6+1》特别节目——《梦想中国》,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国选秀之后,来自上海的王思思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蝶奖,同时环球唱片将把她全新包装推向市场,至此,又一个由全国电视观众实时投票推选出“全民偶像”诞生了,这种新生代互动全民造星式综艺节目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由这两个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综艺节目之命运来看中国综艺节目十四年变迁,我们发现,在内部元素、形式形态、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上综艺节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综合才艺”的表演,其外延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综合娱乐节目,可以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就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综艺节目从大的类型方面来讲有现场晚会型和栏目型两种,小的内容形式方面包括歌舞表演、游戏、曲艺、访谈、速配、真人秀等等,凡娱乐艺术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果我们从这个概念范畴出发来看这十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这是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鼻祖,标志着电视“晚会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是96年起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让人们初次接触到游戏娱乐综艺节目;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综艺节目逐渐由以前的嘉宾表演型向全民互动型转变,98年开播的《幸运52》通过竞猜加奖品,掀起了一番益智类节目的高潮,也开创了综艺节目的第三阶段——益智时代;第四阶段出现在近两年,像《欢乐英雄》和《非常6+1》这样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节目逐渐成了荧屏的主角。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综艺节目在短短的十几年出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1、时代的变迁带来受众需求的转变 电视节目的兴衰是与整个大时代背景相契合,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全面拉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落后,对电视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贫乏的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使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所以当集曲艺、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综艺大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的确以“小春节晚会”的姿态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新闻媒介改革最重要的十年,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无线的同城之争开始上演,卫星传播技术打破了电视的传播界限,频道越来越多,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很难再固定在一个台上,传统的小晚会已经不是唯一的娱乐选择。 国家开始推行双休日,一年当中,国民有1/3的时间在休假,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电视消费,因此满足观众休闲时光对电视的消遣需求,最大化的占有一周当中的收视份额,成为了很多卫视的周末战略核心。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商品市场逐渐细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电视的受众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开始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爱好的受众对电视内容有了不同的需求。于是,晚会类综艺节目开始分化,由以前大而全的综合型节目根据内容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和《周末喜相逢》,同时人们的生存压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0510667.html,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博群张笑岩 来源:《活力》2010年第14期 [关键词]纪录片;市场化;制作者 中国纪录片较之西方起步较晚,但现阶段已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态势。回首上个世纪纪录片 的现代化进程,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始终影响、刺激着中国纪录片的进程: 第一个因素是如何处理古与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从纵的、历时性的角度 亦即从文化进化的角度来看的,姑且称之为“进化效应”。 第二个因素是如何处理中与外,主要是中与西即本土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关系,这是从横的、共时性的角度亦即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的,姑且称之为“转播效应”。 第三个因素是从上述纵与横、时与空的交叉亦即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如何处理“文”与“用”的关系,也就是纪录片与中国现实社会的关系,而在20世纪的中国,最突出的则是纪录片与政治 的关系问题,姑且称之为“功能效应”。 在中国纪录片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切理论的论争、思潮的演变、实践的成败、创作的得失(包括主题思想与形式风格的变化),都无不与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三个问题往往是纠缠在一起才对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作用的,这叫做“文化综合效应”。 和西方纪录片一样,中国的纪录片也是脱胎于电影纪录片。新闻纪录片电影的历史,实际上可称为电视纪录片的“史前史”。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演进,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解放后到80年代后期的格林尔逊式即画面加解说式纪录片,二是90年代以来的真实电影式即观察式纪录片。但其发展进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却是曲折而艰辛的。 标志着中国新纪录片进步的,不仅有理念和形式的本质转变,也有纯粹的技术的更新。数码技术的发展,使记录设备日益小型化、个人化,摄、录、编剪可以很轻松地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制作人可以更从容更自如地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实态,它所带来的变化可能是革命性的。吴文光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个人方式,拿着像笔一样小巧的DV机,他可以像作家写作一样做纪录片,他甚至开始用DV机来做日记。这种变化已经促使许多业外人不断进入纪录片的制作行列,这意 味着很多新的可能性。 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90年代初的一派繁荣,今天的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地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最雄辩 的证据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了。当年创下36%的收视率、比电视剧更火爆的上海电视台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的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紧紧依靠以核心价值观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弘扬社会正能量,摒弃低俗、恶俗、媚俗,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主要从现在电视、网络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然后结合国外综艺节目的发展模式,探究中国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就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进行预估。 [关键词]综艺节目同质化受众本位文化内涵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介绍 据最新的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在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播出量第一的是电视剧,占总数的57%;而综艺节目的播出量占到总量的15%,紧随电视剧收视率之后,综艺节目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观众地忠诚度方面都占有着很大优势,其整体竞争力显得很强。2015年关于电视剧的微博转发量较去年同比增长6%,而综艺节目的微博的转发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接近到172%1。由此可见,综艺节目在中国的观众中一直很受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都是靠模仿和引进而取得好的收视率。现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的节目多达几十档,“这些节目扎堆上演,广电总局不得不当即下发限制令,要求每个卫视在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这些引进模式,受观众追捧的背后,综艺的原创性不足的有关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二)文献综述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不论是学术界和文化产业界都开始了电视节目的研究,英国的著名学者Dyer认为:综艺娱乐节目的各种形式都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形式上的的生活幻想,能够使人们感觉到信心满满、活力倍增,人们可以都过节目来寻找出一个在孤独的世界中难以寻找到的的幻想社会。近一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教授认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表演类节目、游戏类节 1中国广告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310510667.html,/html,《2015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报告:各类节目人群属性最全分析》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为例

52广电视角 一、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的特点 (1)受众需要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随着近几年时代的变迁,节目多样性逐渐被我们所发现,从最初传统的新闻播报,到现在充斥在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以及真人秀节目,以《奔跑吧,兄弟》为例都是时代变迁的最好证明,受众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只关心时事政治财经报道到现在的关注娱乐八卦,选择电视剧作为学习工作之余的消遣。(2)节目理念得到逐渐更多认可。综艺节目是否可以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主持人本身是否适合主持这样一档节目,比如说主持人的言谈举止、性格以及其自身的一种气场,是不是可以和这档节目的主题特色不谋而合。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就是一档将主持人和节目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综艺节目。何炅的大局作用,维嘉的补充和带动气氛的作用,海涛的活宝形象,谢娜的搞怪气质,以及吴昕的乖巧。这种搭配都是突出了快乐的气氛,这就是节目理念逐渐得到升华,被人认可的深层体现。二、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遇到的困难 (1)节目原创度低,常被网友指责指模仿。从各大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类型和相关的节目规划来看,其同国外知名的综艺节目确实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例如,《我是歌手》和《中国最强音》,这两个节目的相继登场可以说是典型的电视台之间的模仿案例,无论是比赛模式,比赛内容,还是参选的选手类型,甚至是导师的评审,也都是相似的。相似的案例也有《中国达人秀》和《中国梦想秀》这两个平民梦想实现类节目。从最初的赛制到最后的表演形式,这些都是非常相似的,原创度太低。更有同类型不同场地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一段时间内接踵而来,这些其实都是综艺节目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原创度低,难以有电视台节目组自己创新的内容,这对于吸引观众以及赢得较高口碑都是不利的。(2)节目形式内容单一,创新点少。通过分析2014~2015年度我国综艺节目内容,可以看出户外真人秀节目的主题形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户外体验和梦想秀两种。例如,《爸爸去哪儿》以及《星跳水立方》等,其中也包括上文提到的梦想秀等节目。同时风靡各大电视台的还有歌唱比赛和歌手比赛等,虽然看似节目类型比较新颖,但是多为购买版权后再加以改进的成果。例如,毁誉参半的《中国好声音》以及褒贬不一的《我是歌手》,这两个节目至今为止已播出到第三季,虽然邀请的歌手塑造出来的新人形象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但是究其本质,都是借鉴参考了国外知名的节目,也就是说这两类节目,包括前文提到的户外真人秀均依托原节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创新点并不多。虽然这些节目在短时间,甚至是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和追捧,但是从长期的收视率以及网友评论中可以发现,这些节目不被看好,其主要原因是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新颖,从大致的节目流程上看,和国外知名节目相比十分相似,而且整体的流程相差无几,但是从细节上看,节目的创新点基本是少之又少,表面上看虽然顺应了电视媒体的主流发展,但是实际上并未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们的胃口。三、2014~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优秀改革案例 (1)提高节目审美情趣,树立正确价值观。电视综艺 节目其主要的功能在于满足大众的娱乐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的策划和制定就要脱离主流文化,剑走偏锋。前几年比较流行的网络文化以及网络语言虽然可以博得更多观众的眼球和关注,但是其中衍生出了不少低俗文化,这是和主流思想所背离的。例如,逐渐低龄化的选秀节目,策划团队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需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力求通过节目向广大观众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中国梦想秀》等真人秀节目的播出,让更多的民间艺人或者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走入了大家的视线,让更多人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为什么能够成为热门话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树立了正确价值观,让观众都认可,这样的形式才能够提高节目审美情趣,让节目深入人心,成为三观正的优秀种子节目。(2)将版权购买借鉴变为去粗取精。在制作电视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制作部门难免要借鉴欧美地区或者是港澳台地区的优秀节目,或者是比较受大众欢迎追捧的综艺节目,但是盲目的抄袭照搬对于文化的传播毫无意义,甚至在不经意间还会引领错误的方向,所以制作部门应大力的整改制作方式,将单纯的模式内容借鉴变为经验借鉴,并且在借鉴分析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将其中精华的部分保留下来,同时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观众们的需要进行调整。例如,2014年的《中国好声音》,通过版权购买借鉴了荷兰知名节目的同时,结合电视台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主持人的特点,打造了华少这一“快嘴”形象,提高了节目的可观赏性和娱乐性,给广大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融入传统文化,创新形式。现有的综艺节目大多是借鉴外国综艺节目,其内容的制作和选择也都是偏向于欧美文化或者是现代文化,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其实更应该被我们选择作为综艺节目的内容来源,通过现代的节目形式来向广大观众们呈现传统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其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就是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及一种更写实的拍摄手法来为广大观众们呈现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从整个制作流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宣传记录,不仅仅宣传弘扬了中国饮食文化也让世界范围内的观众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故事。四、结语本文根据对中国2014至2015年间播出频率较高的真人秀以及歌唱类综艺节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并在分别阐述现有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发展策划的特点以及节目本身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对我国综艺节目改革方案进行总结,结合了具体的优秀节目案例进行分析,并且给出了几点建议。参考文献:[1] 姚战.当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走势[J].电视研究,2000(09).[2] 石登山.浅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J].中国电视,2013(06).[3] 张超.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6).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以2014~2015年国内综艺节目为例 唐绍凤 (辽宁大学 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本文选择根据2014~2015年度中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和整理,阐述了综艺节目目前为止发展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分析后为综艺节目后期的发展和改革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综艺节目;国内综艺节目;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2-0052-01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 1940年4月在电视上播放了“实验性”电视剧《夕饷前》,一共12分钟的这电视剧就是最早的日本电视剧。当时对技术方面有很大的限制。同年10月播放了第二部“实验性”电视剧《歌与代用品》,但因战争停止播放一段时间,在1952年再次播放了。 在1953年,因没有具体的录象手段,日本的电视剧都是现场播放的手段来播放。 1956年,在美国发明了录像机,两年后的1958年,第一次进入到日本。同年6月,大阪TV (OTV,现朝日TV)的《宣传广告人的天使》是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录像磁带的电视剧。而且同年10月,RADIO东京TV(KRT,现TBS)的《我想变成贝壳》正式使用了录像机来录像,而技术方面也开始发展起来了。 1970年代中半以后,对摄像机的费用和技术限制慢慢减少、用摄像机拍摄更能节约费用、编辑技术的发达等原因日本的大部分广播公司选使用摄像机来拍电视剧。 1980年代是在日本电视剧最火的时期,每个家庭供应了两台以上的电视,每个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这时日本电视剧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了。 2000年代,用胶卷来拍摄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无影无踪。 日本偶像剧的概要 大部分人们看到现代式的剧本就想起日本的偶像剧。日本的偶像剧诞生的最初原因就是在1980年后半期,当时日本经历了泡沫社会,当时的剧本家门想给收看者看一些又有题材,又有日本人的实际生活的电视剧,这样慢慢地诞生了偶像剧的基础,1990年初,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情节也一起变,又有题材的偶像剧。随着时代的变化所出现的题材就是10代青少年的问题、孩子们的犯罪行为和家庭为主,而且这样的决定恰合了人们的“口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的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偶像剧,而且这偶像剧还会不断的发展下去的。 《东京爱情故事》 最早的偶像剧 播放时期:1991.01.07~1991.03.18 播放机构:富士TV 题材: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 特点 1)1年分4分期(冬季剧,春季剧,夏季剧,秋季剧) 2)每分期做出新的电视剧(下午7点以后播放的电视剧) 3)展开很快(一般10篇,长了就是12篇) 4)每个电视剧每周只播放一篇 5)先拍完再播放 6)安排好全摄影的过程,所以能做成完整的电视剧 7)制作续篇或本外篇 8)激烈的收视率竞争 9)拍一周前脱稿剧本 10)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特别播放1~2个小时(一般是45分钟) 11)在电视剧中间播放广告(每15分钟1次) 主要收看层 把泡沫时代的女性的欲望具体化,大部分都是纯情漫画的内容。高峰时期时大部分的电视剧都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 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 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 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 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将最优秀的文艺演出集中在荧屏中,利用最少的演出资源,覆盖了最广泛的观众群体,让观众足不出户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综艺大观》等栏目的发展造成了三个直接结果。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第二,节目创作被过度开发,创作优秀节目越来越难;第三,创作队伍、演出队伍越来越急功近利。而正是这三个结果成为《综艺大观》迅速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与《综艺大观》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有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正大综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 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 1、四级办 2、影视关系 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 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 二、主要作品: 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 A、爱国主义 B、人性论 C、生活化与通俗性 D、艺术创新 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 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 B、李向南的争议 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 A、长篇巨制 B、古典文学复苏 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 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 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 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 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 C、地方特色 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

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

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 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 C 青春何去何从 改革题材:新星、师魂 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 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 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 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 一、新的背景与面貌 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 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 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 绪论 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 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 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 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 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

电视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 一、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全伦敦只有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它标示着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对当年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道,更是年轻的电视事业的一次大亮相。当时共使用了4台摄像机拍摄比赛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电子摄像机。这台机器体积庞大,它的一个1.6米焦距的镜头就重45公斤,长2.2米,被人们戏称为电视大炮。此后,价格相当昂贵的电视在英国中上层家庭开始有所普及。 1937年,该公司播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时,英国已有5万观众在观看电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约有两万家庭拥有了电视机。 1939年4月30日,美国无线电公司通过帝国大厦屋顶的发射机,传送了罗斯福总统在世界博览会上致开幕词和纽约市市长带领群众游行的电视节目。成千上万的人拥入百货商店排队观看这个新鲜场面。二战结束时,美国约有7000台电视机。二战前开办电视的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超过英国:从1949年到1951年,电视机数目从1百万台跃升为1千多万台,1960年全美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约有87%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同时期英国只有190万台电视机,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1993年底,美国98%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电视机,其中99%为彩色电视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电视技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革:二战以后广播电视的雏形基本建立,英德美法开始电视节目播放商业化。 1935年在德国每周播送3次电视节目。 1936年新建成的"保罗·尼普科"电视台播送柏林奥运会图像。 1939年国际博览会开幕,电视向全世界播送了罗斯福总统的欢迎致词。 1949年美国广播公司开发出全电子的彩色电视。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仪式实况转播。 1963年世界各地数百万观众目睹约翰·肯尼迪在柏林做著名演说。 1969年7月,全世界5亿多观众看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画面。 1958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诞生。

综艺发展史

“借鉴的”来的综艺 回顾中国比我年龄还大的综艺发展史,人们都喜欢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的成长阶段,“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对于一件事物的成长历程也可以这样概括。 已经33岁的中国综艺,最开始萌芽的形式来自于1983年的央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的先河。因为一年才有一次所以出现了相同性质的一档综艺《文艺天地》,后更名为《综艺大观》相当于日常班的“春晚”。此时的综艺主题也是寓教于乐,主要融入歌颂祖国和赞美社会的主题到歌舞、相声、小品或者音乐中。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构建,人们对革命年代的记忆模糊,和消费、娱乐时代主题凸显的背景下,《综艺大观》等传统类教化功能的老牌综艺节目呈现疲态,跟随自然规律一件事物陨落就有一件事物诞生,电视湘军横空出世,令人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期待更加多元。 此时综艺百花齐放:模仿日韩。原本就起步晚的中国综艺得到了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新颖的综艺节目最开始成长在港台地区,而港台综艺也是从模仿日韩欧美节目,渐渐走出自己的风格。 在大陆的综艺老大哥就不得不说到《快乐大本营》,由湖南卫视台模仿港台综艺而推出,不同以往的娱乐性、观众的参与性、中国内地很快的刮起了一阵“快乐”旋风。而在98年后,大众也对春晚的批评声越来越高。

央视老大哥终于坐不住了,1999又引进了欧洲的综艺节目,成功的有益智竞猜类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央视把全民焦点带又回来了。这个时候央视三套也带来了中国综艺娱乐的一个新时代。 在2004年湖南卫视借鉴美国综艺《美国偶像》引进的《超级女声》,晋级选手不由评委选出,而是观众通过短信投票产生的票数来决定,放低门槛,在2005年《超级女声》第二届,火爆程度至今叹为观止,同期的同类型节目还有东方卫视《莱卡.我型我秀》和《梦想中国》全都是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类,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抄袭自美国《奥普拉·温弗瑞秀》、央视《交换空间》抄袭自美国的《魔屋》和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等各大卫视刮起了“借鉴风”,与此同时大家都想分得“综艺娱乐”这块大蛋糕。 中国综艺发展至此刚好20年,成熟时又需要新鲜的元素加入。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借鉴境外的相关节目,还有迎合特定社会条件下观众的心理期待和收视需求,逐渐推进了现在正当红的“真人秀”,即由非演员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然后制作成电视剧。这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做真人秀,在它的面前中国综艺还只是一个初学者, 2013年湖南卫视向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大型真人秀节目。收拾惊人,同期节目中屡屡夺冠。点击率分分钟破亿。真人秀打一次引进便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捧,其他卫视当然迫不及待分享这杯热羹。四川卫视《两天一夜》模仿自韩国KBS电视台王牌综艺节目《两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