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电阻率的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OO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电导率

电导率: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

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姆欧,取电阻单位欧姆倒数之意。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所以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S/cm来表示电导率,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ρl=l/σ

(1)定义或解释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σ=1/ρ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导率的单位是西门子/米,其它单位有:s/cm,us/cm。1S/m=0.01s/cm=10000us/cm;(3)说明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电导率越大则导电性能越强,反之越小。

`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水的电导是衡量水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电解质的程度。根据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则溶液导电的程度也不同。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这就是电导仪的基本分析方法。

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的种类有关。同样浓度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也不一样。通常是强酸的电导率最大,强碱和它与强酸生成的盐类次之,而弱酸和弱碱的电导率最小。因此,通过对水的电导的测定,对水质的概况就有了初步的了解。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S/l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用S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

电阻率测试报告

电阻率测试报告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电阻率测试报告 测试人:刘松 编写人:刘松 审核人:王正国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一、工程概况 荆门星球35KV变电站位于荆门星球家居广场南部,我院于6月初接到鄂西北工程勘察公司的委托,当天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勘察,于第二天完成该地段全部外业工作。此次外业工作采用多功能直流电法仪,运用四极法进行电阻率测试,实际工作见表1-1~表1-3,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根据工程地质钻探和原位测试资料,本次变电站勘察所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填土和新近系上新统(N2)强风化、中风化泥灰岩组成,现将勘察区的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4ml):主要组成为粘土、亚粘土、砂土层等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0.6m,层底标高在177.63~171.30m。 (2)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强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8m,层底标高在170.83~162.75m。 (3)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中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约为7.5m 三、场地电阻率测量成果及设计参数 表1-1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1)

表1-2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2) 表1-3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3) 表2土壤电阻率设计建议值 四、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岩土层的实测视电阻率值均小于50欧·米且大于20欧·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5的规定,取各指标中腐蚀等级最高者考虑,故该场地土层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因此对构架设备进行施工时,应适当采取防腐措施。 Then how can we translate poems? According to Wang’s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连接器接触电阻

连接器接触电阻 不论是高频电连接器,还是低频电连接器,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介质耐压(又称抗电强度)都是保证电连接器能正常可靠地工作的最基本的电气参数。通常在电连接器产品技术条件的质量一致性检验A、B组常规交收检验项目中都列有明确的技术指标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三个检验项目也是用户判别电连接器质量和可靠性优劣的重要依据。但根据多年来从事电连接器检验的实践发现;目前各生产厂之间以及生产厂和使用厂之间,在具体执行有关技术条件时尚存在许多不一致和差异,往往由于采用的仪器、测试工装、操作方法、样品处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此,针对目前这三个常规电性能检验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专题研讨,对提高电连接器检验可靠性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的多功能自动检测仪正在逐步替代原有的单参数测试仪。这些新型测试仪器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电性能的检测速度、效率和准确可靠性。 2.1 作用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连接器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金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会看到插合的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是整个接触面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这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 5-10%。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它的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综上所述,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电阻。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 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故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 3) 导体电阻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目录 1. 地层泥质含量(Vsh)计算公式................................................ .. (1) 2. 地层孔隙度(υ)计算公式....................................... (4) 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计算.......................................................... (7) 4. 钻井液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 (12) 5.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 (13) 6. 确定a、b、m、n参数 (21) 7. 确定烃参数 (24) 8. 声波测井孔隙度压实校正系数Cp的确定方法 (25) 9. 束缚水饱和度(Swb)计算 (26) 10.粒度中值(Md)的计算方法 (28) 11.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29) 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35) 13. 产水率(Fw) (35) 14. 驱油效率(DOF) (36) 15. 计算每米产油指数(PI) (36) 16. 中子寿命测井的计算公式 (36) 17. 碳氧比(C/O)测井计算公式 (38) 18.油层物理计算公式 (44) 19.地层水的苏林分类法 (48) 20. 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48) 21. 地层压力 (50) 22. 气测录井的图解法 (51) 附录:石油行业单位换算 (53)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1. 地层泥质含量(Vsh )计算公式 1.1 利用自然伽马(GR )测井资料 1.1.1 常用公式 min max min GR GR GR GR SH --= (1) 式中,SH -自然伽马相对值;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 -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1 2 12--= ?GCUR SH GCUR sh V (2) 式中,Vsh -泥质含量,小数; GCUR -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1.1.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的公式 o sh o b sh B GR B GR V -?-?= max ρρ (3) 式中,ρb 、ρsh -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 Bo -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1.1.3 对自然伽马考虑了泥质的粉砂成分的统计方法 C SI SI B A GR V b sh +-?-?= 1ρ (4) 式中,SI -泥质的粉砂指数; SI =(ΦNclay -ΦNsh )/ΦNclay (5) (ΦNclay 、ΦNsh 分别为ΦN -ΦD 交会图上粘土点、泥岩点的中子孔隙度) A 、B 、C -经验系数。 1.2 利用自然电位(SP )测井资料

接触电阻

导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电阻 作者:林勇发布日期:2009-4-17 10:06:41 (阅577次) 关键词: 工业插头插座驳克码 MARECHAL (摘要:在电流的传输过程中两个表面宏观接触表面应该等于导线的截面面积,两个导体真正相接触的部分只是 一定数量的点,由于材料表面的不平整性,真正的接触面积要比宏观上看到的接触表面要小。关键词:接触电阻,驳克码) 在我们给客户讲解产品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你们这种触点连接的插头插座,导体截面积够吗?”,“触点连接比插针套筒连接的接触面积小,能保证连接可靠吗?”电气工程师都知道,电流越大,必须使用越粗大的电缆。有些人自然认为接触的面积应该等于导线的截面面积,因而对电气连接器的可靠性提出怀疑。实际上,两个表面宏观接触表面应该等于导线的截面面积,两个导体真正相接触的部分只是一定数量的点,由于材料表面的不平整性,真正的接触面积要比宏观上看到的接触表面要小。(图2) 优质的开关设备产品大都采用用银合金的接触点,通常触点是半球形的,而且把重点放在施加的力上而不是放在假定的接触面积上。种概念在接触器或者断路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采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插头和插座是一个例外。 1.接触电阻的物理概念 无论使用哪一种接触,导体接触的不连续性会产生一个附加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这个电阻比接 触器自身的电阻(在没有接触面存在时)要大。这个电阻值将决定连接的质量,因为:接触电阻阻值越高,则接触电阻上的压降越大,因而接触点释放的热量将越多。如果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极限,接触点就会损坏。温度越高,损坏就越快,这种现象会迅速蔓延。 接触点接触电阻主要由以下两个参数决定: 接触表面的状态λ 所施加力的作用(图4)λ 1.1 接触表面的状态 三个主要参数决定了接触表面的状态:(图1) 物理化学结构λ 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个表面的物理化学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周围环境中的外来元素与材料发生反应形成一个表面层,通常称为“侵蚀层”。 表面的粗糙度λ 一个表面的粗糙度是复杂的,表面的粗糙度由所采用的生产技术所决定,而且通常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重复。它引入了材料挤压压力及塑性变形的概念。 表面的几何形状λ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是比较容易确定的。这个形状将决定在两个表面之间宏观的接触面积。 1.2 接触电阻的值 由于材料钢性及粗糙度的影响,实际的机械接触不是发

一种预测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

一种预测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Ξ 黄文英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储层含油饱和度所必需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没有实测资料时,该参数的取值显得较为困难,提出一种运用泥岩电阻率资料及少量的地层水分析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目的层位的也可以不是目的层位的)来预测及求取目的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沉积体系;地层水电阻率;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储层含油饱和度所必需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该参数的取得并不困难,可由试水资料的实验室分析求得或通过自然电位测井资料计算或通过地区的经验公式求得。然而,当在一个新的探区或新的层系内没有或很难找到明显的水层自然电位资料本身为一条直线而不能用来计算之、本地区地层水本身的变化规律不同与常规的情况使得其用常规思路难以预测时,该参数的准确求取便变得复杂起来,这对准确的计算含油饱和度是十分不利的。本文提出一种运用泥岩电阻率资料、少量的地层水分析资料或可用的自然电位资料(当然这些资料可以是目的层位的也可以不是目的层位的)来预测及求取目的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实践表明,该种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1 原理 陆相沉积盆地地层水分布于泥岩与砂岩储集体中。其性质取决于沉积环境及后期的成岩过程。它的来源有两种,一类为原生水,另一类为外来水,原生水为大气雨水、海水(相当于海相沉积环境)、湖水(相当于湖相沉积环境)、河水(相当于河流相沉积环境),外来水可以是地面水或深部地层的水。当有断层与地表相通,则大气雨水、泉水等均可沿着断层运移到储层中;深部地层的地层水也可沿着输导层或断裂带运移至其中而赋存下来[1]。目前地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性是地理、地质环境变迁导致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经漫长、复杂演化的结果。 泥岩的渗透性极差,一般情况下泥岩中仅赋存有同期沉积水,外来水难以渗入其中。 砂层中水的成分就比较复杂,可有外来水又可有原生水。砂岩地层总的孔隙体积由两类渗流特性完全不同的孔隙所组成,①完全由束缚水占据的微孔隙:流体在这个孔隙中不能渗流,②有效渗流孔隙。该类孔隙中充满油、气、水[2]。由于砂岩地层的这种渗流特性,使得其微孔隙中充满了原生水,它的性质近似于邻近泥岩中地层水的性质。 在仅有油层而没有水层的层系及地区,储层中的水同样等同于邻近泥岩中地层水的性质。泥岩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所含水的化学性质。当人们知道了泥岩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后也就间接知道了砂岩储层中地层水的变化规律。 图1中上部为泥岩资料点,下部为该油田水分析资料。它们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对于埕岛油田 为311℃,但本次试运行没有达到设计值,主要由于减底的温度不足,它直接影响减底油渣的软化点并制约减渣能否在成型机上成型,同时也影响液化生成油的拔出率。由于减底温度低使大部分重溶剂油没有拔出来,并使装置轻质油收率逐渐增大,溶剂无法平衡。此点是制约长周期运行保证油收率的重要因素,需要增加热源来保证减压塔底温度。 综上所述,影响常减压系统的平稳运行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系统出现波动时需要及时分析引起系统波动的原因,调整操作,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首次工业化试生产的成功,为后续的再次开车及长周期平稳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煤直接液化首次投煤试生产过程中引起常减压系统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更加清晰,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准确地解决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理论到实践见证了煤直接液化技术在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高晋生,张德祥.煤液化技术[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洪记.国内洁净煤技术研究现状及开发动态 [M].化工技术经济,1998. 67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年第19期  Ξ收稿日期:2009-06-17 作者简介:黄文英,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地层水电阻率与什么有关

地层水电阻率与什么有关?这些因素怎样影响? 答:1)地层水电阻率与溶液化学成分的关系:不同化学成分的溶液,其中盐类的电离度、离子价和离子移动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相同浓度和温度的情况下地层水的电阻率也是不同的2)地层水电阻率与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如果溶液的浓度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数就增多,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增强,电阻率降低。如温度升高,溶液中的盐类溶解度增加,离子数目增多;同时温度增加使溶液粘度降低,离子迁移率增大,结果使溶液电阻率降低。 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的曲线特征? 答:1)对高阻厚层(h>l),高阻层对应高阻,低阻层对应低阻;上下围岩电阻率相同时,曲线对称,中间出现极大值。2)对于高阻薄层(hl),高阻层对应高阻,低阻层对应低阻;曲线中部不对称,底部梯度电极系地界面有极大值,顶界面有极小值,顶部梯度电极系相反。当h>3h时,中部有平直段,视电阻率接近真电阻率。2)对于高阻薄层(h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即收缩电阻Rs和表面膜电阻Rb。收缩电阻是电流在流经电接触区域时,从原来截面较大的导体突然转入截面很小的接触点,电流发生剧烈收缩现象,此现象所呈现的附加电阻称为收缩电阻。表面膜电阻为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而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物质,这就是接触电阻的另一部分——膜电阻。很多现场勘查人员对插片、插座烧毁的痕迹习惯归结为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大所致,其实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有很多原因。 1、接触形式 接触电阻的形式可分为三类: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接触形式对收缩电阻R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接触点的数目上。一般情况下,面接触的接触点数n最大而Rs最小;点接触则n最小,Rs最大;线接触则介于两者之间。接触形式对膜电阻Rb的影响主要是看每一个接触点所承受的压力F。一般情况下,在对触头外加压力F相同的情况下,点接触形式n最小,单位面积承受压力F1最大,容易破坏表面膜,所以有可能使Rb减到最小;反之,面接触的F1就最小,对Rb的破坏力最小,Rb值有可能最大。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大小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 2、接触压力 接触压力F对收缩电阻Rs值和表面膜电阻Rb值的影响最大,F的增加使接触点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即接触点数n增加,从而使Rs减小。当加大F超过一定值时,可使触头表面的气体分子层吸附膜减少到2~3个;当超过材料的屈服压强时,产生塑性变形,表面膜被压碎出现裂缝,从而增加了接触面积,这就使收缩电阻Rs因表面膜电阻Rb的减小而下降,Rs和Rb同时减小,从而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相反,当接触不到位、接触触头失去了弹性变形等原因使接触压力F下降时,接触面积减小,收缩电阻Rs增大,表面膜电阻Rb受F的破坏作用减弱或不受其影响,从而使表面膜电阻Rb增大。同时因Rb增大,使接触面积减小,从而使Rj增大,二者的综合作用使接触电阻整体上升。 3、接触表面的光洁度 接触表面的光洁度对接触电阻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接触点数n的不同。接触表面可以是粗加工、精加工,甚至是采用机械或电化学抛光。不同的加工形式直接影响接触点数n的多少,并最终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 4、接触电阻在长期工作中的稳定性 电阻接触在长期工作中要受到腐蚀作用: (1)化学腐蚀。电接触的长期允许温度一般都很低,虽然接触面的金属不与周围介质接触,但周围介质中的氧会从接触点周围逐渐侵入,并与金属起化学作用,形成金属氧化物,从而使实际接触面积减小,使Rj增加,接触点温度上升。温度越高,氧分子的活动力越强,可以更深地侵入到金属内部,这种腐蚀作用变得更为严重; (2)电化学腐蚀。不同的金属构成电接触时,能够发生这种腐蚀。它使负极金属溶解到电解液中,造成负电极金属的腐蚀。 5、温度 当接触点温度升高时,金属的电阻率就会有所增大,但材料的硬度有所降低,从而使接触点的有效面积增大。前者使Rs增大,后者使Rs减小,结果是两者互为补偿,故接触电阻变化甚微。但是,发热使接触面上生成氧化层薄膜,增加了接触电阻,这种接触电阻可成百成千倍地增大。其氧化速度与触头表面温度有关,当发热温度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这个过程就会加速进行,这就限制了接触面的极限允许温度。否则,则将使接触电阻剧增,会引

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 作者:许军, 李坤, XU Jun, LI Kun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72 刊名: 电工材料 英文刊名: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年,卷(期):2011(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8条) 1.布朗诺维克;[白俄]康奇兹;[俄罗斯]米西金;许良军电接触理论、应用与技术 2010 2.郭凤仪;陈忠华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2008 3.Malucci R D High Frequency Considerations for MultiPoint Contact Interfaces 2001 4.Holm R Electrical Contacts 1979 5.Timoshenko S;Goodier J N Theory of Elasticity 1951 6.Greenwood J A Constriction Resistance and the Real Areaof Contact[外文期刊] 1966 7.Lionel Boyer Contact Resistance Calculations:Generalizations of Greenwood's Formula Including Interface Films 2001(l) 8.Nakamura M;Minowa I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the Conductance of a Contact Interface[外文期刊] 1986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林福昌.徐智安.何磊.刘浩菊.姚宗干金属化膜电容器接触电阻的计算[期刊论文]-高电压技术2003,29(1) 2.王文增.王宇新.WANG Wen-zeng.WANG Yu-xin石墨板-碳纸接触电阻的测量[期刊论文]-电源技术2005,29(9) 3.盛威金属材料表面接触电阻测试方法的改善[学位论文]2007 4.石颉.施海宁.姚建林.涂丰盛一种跟踪接触电阻变化趋势的测量装置[期刊论文]-微型机与应用2009,28(22) 5.于天禹.林雪燕.YU Tian-yu.LI Xue-yan Cu/Ni接触对的微动可靠性研究[期刊论文]-机电元件2009,29(3) 6.王志强.刘向军.WANG Zhiqiang.LIU Xiangjun新型接触电阻测试装置的研制[期刊论文]-低压电器2008(21) 7.周超峰电接触测试中的显微观测系统研究[学位论文]2010 8.孙启政.王凯接触焊机理的探索[期刊论文]-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1,37(4) 9.黄强.陆永超.王洋.郭伟.HUANG Qiang.LU Yong-chao.WANG Yang.GUO Wei聚酰亚胺型导电胶装片固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子与封装2003,3(5) 10.程方杰.单平.廉金瑞.胡绳荪.李宝清一种新的适合于铝合金点焊的电流控制法[期刊论文]-汽车技术2002(4)引证文献(1条) 1.赵亚楠电触头电阻钎焊中预置钎料的填缝过程[期刊论文]-热加工工艺 2012(1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310510668.html,/Periodical_dgcl201101002.aspx

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算法

[收稿日期]2009202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4094)。  [作者简介]陈清礼(19652),男,1987年大学毕业,博士(后),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电磁勘探方面的研究工作。 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算法 陈清礼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为了快速且精确地计算瞬变电磁法的全区视电阻率,研究了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感应电动势的特 性,发现均匀半空间中心回线观测方式瞬变电磁测深法的感应电动势随电阻率的增大而单调下降的特性。 据此设计出了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一种快速且精确的算法:二分搜索算法。该算法对电阻率的可能范围 不断进行二等分空间,直到找到一个电阻率,其对应感应电动势与实际观测的电动势相符。理论数据的 计算表明,采用二分搜索算法计算一个测点的全区视电阻率只需要1min 左右,相对误差小于011%,证 明了该算法快速且精确。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二分搜索算法;中心方式 [中图分类号]P631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9)022******* 瞬变电磁法(TEM )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到50~60年代,成功地完成了瞬变电磁法的一维正、反演,建立了瞬变电磁法的解释理论和野外工作方法之后,瞬变电磁法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此后,瞬变电磁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2~10]。我国于7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研究TEM ,在石油勘探[11,12]、换流站接地极电阻率测试[13]、地下水寻找[14,15]、地热勘探[16]、工程勘探[17]、矿产调查[18,19]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瞬变电磁场与地下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非常复杂且呈非线性,无法获得全区视电阻率的解析表达式,目前广泛采用的都是早、晚期近似的方案[20]。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一直是研究人员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又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个疑难问题。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定义和计算全程视电阻率。白登海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的核函数的表现特征,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和晚期阶段。分别得到早期视电阻率和晚期视电阻率,然后通过转折点构成一条完整的全程视电阻率曲线[21]。杨生给出了中心回线装置发射电流为斜阶跃波形条件下全区视电阻率迭代反演计算方法[22]。李建平把回线分解为水平电偶极子,然后给出利用电偶极子求取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23]。王华军依据均匀半空间瞬变响应曲线随地下电导率、发射回线边长与观测时间具有平移伸缩特性,提出了一种直接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24]。付志红等人研究了斜阶跃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全程视电阻率数值计算[25]。虽然研究的人员很多,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比较完善的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速度、精度和应用条件等方面。 笔者设计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计算中心回线TEM 全区视电阻率算法即二分搜索法,从实测的感应电动势数据直接计算不同时刻的视电阻率。理论计算表明,该算法能更精确地计算全区视电阻率,其相对误差小于011%,同时计算速度非常快,计算一个测点需要的时间不到1min 。 1 算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Raab 和Frisehkneecht 推导的中心回线装置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26]为: V (t )=qI ρπ3/2L 33<(z )-(3z +2z 3)<(z )u (t )(1) ? 54?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9年4月 第31卷 第2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Apr 12009 Vol 131 No 12

接触电阻计算 -

接触电阻计算 - 第十四章触头 电路的通断和转换是通过电器中的执行部件,主要是其触头来实现的。触头是有触点电器的执行元件,又是电器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器的性能。 本章就触头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如接触电阻、振动等,进行一定的分析,找出减少其危害的一些实用方法并对触头的一些基本参数作一介绍。 第一节概述 一、触头的分类 触头作为电器的执行机构,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对电器的工作性能、总体结构、尺寸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触头的工作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器可靠性。触头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经常要受到机械撞击、电弧等的有害作用,很容易损坏,故它又是有触头电器的一个薄弱环节。 触头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触头工作情况可分为有载开闭和无载开闭两种。前者在触头开断或闭合过程中,允许触头中有电流通过,后者在触头开断或闭合过程中,不允许触头中有电流通过,而在闭合后才允许触头中通过电流,如转换开关等。无载开闭触头,由于触头开断时无载,故无电弧产生,对触头的工作十分有利。 2(按开断点数目可分为单断点式和双断点式触头。 3(接触头正常工作位置可分为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 4(按结构形状可分为指形触头和桥式触头等。 5(按触头的接触方式可分为面接触、线接触和点接触3种。 二、触头接触面形式

触头接触面形式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3种,如图14—1所示。 图14—1 触头的接触式 (a)点接触;(b)线接触;(c)面接触。 1(点接触 点接触触头是指两个导体只在一点或者很小的面积上发生接触的触头(如球面对球面,球面对平面)。它用于20 A以下的小电流电器,如继电器的触头,接触器和自动开关的联锁触头等。由于接触面积小,保证其工作可靠性所需的接触互压力也较小。 2(线接触 线接触是指两个导体沿着线或较窄的面积发生接触的触头(如圆柱对圆柱、圆柱对平面)。其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均适中,常用于几十安至几百安电流的中等容量的电器,如接触器、自动开关及高压开关电器的触头。 触头实现电联接,一般采用触头弹簧压紧,压力较小,并考虑到装配检修的方便和工作可靠,多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的形式。在近代高压断路器和低压自动开关中,有的采用多个线接触和点接触并联使用,以减小接触电阻,使得工作可靠,制造检修方便。 3(面接触 面接触头是指两个导体有着较广表面发生接触的触头(如平面对平面)。其接触面积和触头压力均较大,多用于大电流的电器,例如大容量的接触器和断路器的主触头。

视电阻率测井理论曲线分析

视电阻率测井理论曲线分析 一、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分析 (一)、高阻厚层理想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分析 假设条件: 1)岩层水平; 2)钻孔条件忽略; 3)理想顶部梯度(NMA,AO>>MN); 4)岩层为厚层。 分析公式 式中J0=(I/4πL2)为一个常数,表示在均匀情况下记录点O点的正常电流密度;JMN是O 点的实际电流密度;RMN是O点的实际电阻率。 分析如下(图1-11): 图1-11顶部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 ab段:此时电极系位于界面以下足够远(2~3AO),此时界面对电极系的影响忽略不计 (其原因是电极系到界面的距离超过了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就好像电极系置于电阻率为R1 的无限介质一样,因此上述关系式中: RMN=R1 则 bc段:此时电极系上移,直到O点到底界面为止。随着电极系上移,J0=I/(4πL2)和 RMN=R1不变,而JMN随电极系上移而减小(随电极系上移,高阻对A极的供电电流的排斥作用增大,使JMN减小)JMN↘,并且JMN

当O点到达界面时,JMN达极小值,因此Ra达极小值。 由于 所以 cd段:电极系上移很小一点距离,即O点过界面很小一点距离。即O点由介质R1进入介质 R2中,在这无限小的距离内。 因为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相等:JMNc=JMNd;又Rad=JMNdRMNd/J0;Rac=JMNcRMNc/J0;将两个式子相除,其中JMNc=JMNd,便有: 这就是说,O点由介质R1进入介质R2时,RMN从RMNc=R1跳跃到RMNd=R2,造成Ra发生跳跃,即Ra从Rac跳跃到Rad,也就是MNR突变多少倍,Ra突变多少倍。 D点的Ra值为: de段:从O点过底界面直到A极到底界面为此,此时AO横跨界面两侧,可计算得到: , , 即:从O点过底界面直到A极到底界面为止,为Ra常数段,常数段的长度为1倍的AO, 数值为Ra=2R1R2/(R1+R2)。 ef段:当A极越过底界面直到电极系接近岩层中部时,随着电极系上移,J0=I/(4πL2) 和RMN=R2不变,而JMN随电极系上移而增大(随电极系上移,低阻对A极的供电电流的吸引作 用减小,使JMN增大),由于JMN增大,RMN=R2,所以Ra增大,当A极接近岩层中部时,JMN≈J0 RMN=R2 有Ra ≈R2 fg段:电极系处在岩层中部时,此时顶底界面对电极系的影响忽略不计(其原因是电极 系到界面的距离超过了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就好像电极系置于电阻率为R2的无限介质一 样,因此:

接触电阻

一、作用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因此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是整个接触面(线)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5-10%;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其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综上所述,接触电阻(R c)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 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形成的电阻,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 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所以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或表面电阻。 二、影响因素 接触电阻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接触压力、接触形式、表面状态、温度、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影响。 1) 接触件材料 构成电接触的金属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这些性质包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布氏硬度H B、化学性能以及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

MT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0.0001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0.1 1 101001000 ρs /Ω.m MT 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1—卡尼亚视电阻率(2s z ρ),2—Basokur 视电阻率(sB ρ),3—阻抗实部定义视电阻率(Re()s z ρ),4—阻抗虚部定义视电阻率(Im()s z ρ),5—阻抗平方虚部定义视电阻率(2Im()s z ρ), 6—阻抗平方的模定义视电阻率(2s z ρ) 由图中不同视电阻率曲线对比可知:在这几种视电阻率中,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振荡(假值)最小,最快趋于地层真电阻率,分层效果做好;用阻抗虚部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振荡(假值)最大,其分层效果比Basokur 视电阻率稍弱,但是比除了Basokur 视电阻率外的视电阻率曲线分层能力强;其他视电阻率曲线在分层、趋于真电阻率的速度等方面居中。 相位误差分析: 从以上分析知道目前MT 中定义的视电阻率中,Basokur 视电阻率是较好的,这是因为它引入了相位,但是在如今技术水平下,据说相位的测量不稳定;为了简明起见,下面仅用卡尼亚视电阻率、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和有相位误差的Basokur 视电阻率进行相位对Basokur 视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0.0001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0.1 1 10 100 1000 ρs /Ω.m MT 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1—卡尼亚视电阻率(2s z ρ),2—Basokur 视电阻率(sB ρ),3—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4—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圆滑后视电阻率 从Basokur 视电阻率定义的理论公式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相位很小(趋于0)时,Basokur 视电阻率是不稳定的。由图我们可以看到当相位加入误差后,曲线呈锯齿状,但是大体曲线的走势好可以呈现出来(当然这点能否成立与相位中加入的误差大小有关,本次加入的误差为0~10的随机数);对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圆滑(本次为7点线性圆滑),从该模型来看:圆滑后的曲线在分层能力、趋于真电阻率的速度、假值的大小等方面比卡尼亚视电阻率还是强点,比未加入相位误差的Basokur 视电阻率弱。故笔者认为:即使目前相位测量不稳定,但是当相位在精度和规范要求内,使用Basokur 视电阻率要比用卡尼亚视电阻率好。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大量阅读相关文章,加强对大地电磁场的理解,了解相关电性参数的定义思路,期望从中得到启发; (2)对Basokur 视电阻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正演计算,总结它对哪些类型模型有较好的异常反映,期望对之进行修正或是对之进行系统总结; (3)对均匀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的电磁场分量具体表达式进行详细认识,结合实际意义,期望从中能找到重新定义视电阻率的突破点。

接触电阻

影响因素 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影响。 1)接触件材料 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同规格插配接触件,规定了不同 的接触电阻考核指标。如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GJB101-86规定,直径为1mm勺插配接触件接触电阻,铜合金w 5m Q ,铁合金w 15m Q。2)正压力 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并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随正压力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逐渐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由于集中电阻逐渐减小,而使接触电阻降低。接触正压力主要取决于接触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3)表面状态 接触件表面一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接点表面机械附着沉积形 成的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二是由于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对金属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随电子迁移而产生的。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如航天用电连接器必须要有洁净的装配生产环境条件,完善的清洗工艺及必要的结构密封措施,使用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贮存和使用操作环境条件。 4)使用电压 使用电压达到一定阈值,会使接触件膜层被击穿,而使接触电阻迅速下降。但

由于热效应加速了膜层附近区域的化学反应,对膜层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于是阻值呈现非线性。在阈值电压附近,电压降的微小波动会引

起电流可能二十倍或几十倍范围内变化。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不了 解这种非线***,就会在测试和使用接触件时产生错误。 5)电流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接触件界面微小点处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作 用而使金属软化或熔化,会对集中电阻产生影响,随之降低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及对温升的影响 当两个金属导体相接触时,在接触区域内存在着一个附加电阻,称为接触 电阻。接触电阻由收缩电阻和膜电阻组成。即: Rj=Rs Rb⑴ Rs:收缩电阻 Rb:表面膜电阻 导体总电阻R为:R=Rl Rj(2) Rl —导体固有电阻 Rj —接触电阻(R仁p .1/s; p为电阻系数;1为导体长度;s为截面面积, ⑶ F—加于两导体的机械压力(N) HB-材料的布氏硬度 —与材料变形情况有关的系数,一般情况为?1,当接触面较平,弹性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