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计划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计划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计划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计划调控法概述

1.计划的一般原理

(1)国民经济计划是指为经济的未来发展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并且预定一系列实现这

一总体目标的手段这样一种对经济进行整体控制的活动。

改计划为规划的重要意义在于,主观上期盼并且希望在实践中能够同计划经济彻底划清

界限,并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衔接、融合起来。

(2)不同体制下计划的差异

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基础上,由社会集中

控制整个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的手段,是完全排斥市场机制的。 计划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计划调控法概述 我国计划法概述 计划调控体制 计划调控法的实体规范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政策导向 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评析 计划调控法的现状及完善 法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考察 法国计划法制对我国的借鉴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

②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认为,在计划经济的各种形式中,只有一种形式即指令性计划被认为是天生与市场不相容,其他形式的计划与市场是相互补充的。

③东西方理论对市场经济的缺陷和经济计划的意义达成了某种共识:“纯粹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根本不存在的。

(3)市场经济下计划的职能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预测功能,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作的一种判断。

②引导功能,即通过计划所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由此所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以实现对市场的引导。

③协调功能,即通过计划的实施,实现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平衡、区域发展的平衡和经济、社会、文化、民主政治的协调发展。

2.我国计划法概述

(1)计划法的含义

①计划法是调整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计划法分为计划实体法和计划程序法。

a.计划实体法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国家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法等。

b.计划程序法则是规定计划编制、审批、执行与监督程序性规范的法律。

(2)计划的立法现状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对计划关系的法律调整,先后制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编制暂行办法》(1952年1月颁布)、《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暂行办法(草案)》等法规。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上述法规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出一部具有权威性的,能够全面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计划调节机制的功能和特征的计

划法。

(3)计划的立法模式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计划立法模式:

①法典式。即颁布计划法,规范所有的计划关系,如法国的《计划化改革法》。

②分散式。即没有完整的计划法典,计划关系分别由相应的行政法规范、经济法规范来调整。

③结合式。即颁布单独的计划法典,以规范计划活动中的一般性问题,如计划体制、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计划编制的程序等,同时在行政法、经济法中也有一些计划方面的规定。

二、计划调控法的实体规范

1.计划调控体制

(1)计划调控体制是有关计划调控权的分割、配置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2)我国实行“统一计划、分层决策、分级负责,以间接计划为主的计划体制”。

2.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编制国民经济计划,但计划内容侧重于经济任务和生产指标。

(2)1982年《宪法》将计划名称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事业三个方面。计划内容完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十五”计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3.宏观调控政策导向

(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

大政策导向。

(2)“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为宏观调控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三、计划调控法的现状及完善

1.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评析

(1)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的现状

①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体系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

②我国现行计划调控法律制度主要是规范政府各种宏观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计划工作的重心的转移,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计划工作的要求。

(2)我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之检讨

①计划法统一立法缺位

我国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计划的编制和审批、修改方面,却没有一部完整、权威的计划法。

②计划法律责任制度缺失

在我国现有的计划法律制度框架内,除了在城市规划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确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外,其他的计划法律制度中很少涉及计划法律责任。

③计划协调机制不力

不同的发展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相互协调,但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规划之间的协调也存在不足。

2.法国计划调控法律制度考察

(1)法国是资本主义计划的发源地,法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以“计划法”而著称于世。

(2)1982年法国制定《计划化改革法》。该法的内容是:

①实体性规范。在国家计划的编制程序方面,把国家计划分为第一计划法和第二计划法,

第二计划法是对第一计划法的落实和具体化。

a.第一计划法规定五年中的战略选择和目标以及为达到预期的结果所提出的重大行动;

b.第二计划法规定为达到第一计划法的目标所要实行的法律、财政和行政方面的措施,确定计划内优先实施的项目,确定国家打算同地区签署计划合同的目的和范围,以及确定市镇、省和地区经济干预的条款等。

②程序性规范。该法专章规定了国家计划制定和通过的程序。

③计划机构的设置。

a.该法规定,新建两个计划机构:一是计划化议会代表团;二是国家计划化委员会。

b.后者是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负责领导计划制定中的必要咨询和参与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其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使国家计划尽量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3)法国计划法所起的指导性作用主要有:

①计划提供了对当前和未来法国及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与趋势的判断与估计,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但它不能决定企业的决策与行动。

②政府通过计划文件向社会提供了政府在中长期内的行动方案、政策和措施,使有关企业能够在自己的经营决策和过程中可以参考利用。

③计划主要是为政府提供一个“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工作清单。

3.法国计划法制对我国的借鉴

(1)制定国家计划的法律

①宪法直接规定国家计划是法律,这对于保证法国国家计划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②针对我国计划法规范存在的不足,我们应改变过去弱化计划调节的做法,把计划的内容、制定和通过的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出台一部类似于法国《计

划化改革法》那样的法律。

(2)加强国家计划的民主

①法国计划的要旨,就是协调全国所有的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是“社会意志的确认”。

②为了增强计划或规划在我国的地位,增强其民主性,可以在各级人大设置规划委员会。

(3)规范国家计划的程序

法国的计划法具有鲜明的程序法特征,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计划编制方面,应确定计划编制遵循的一般原则,明确各种计划编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建立各种计划编制的协调机制。

(4)注重国家计划的实施

为了保证国家计划得到切实的执行,法国的《计划化改革法》专章规定了国家计划的实施,而计划合同是执行国家计划的重要手段。计划合同制颇具特色、卓有成效,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5)《计划化改革法》欠缺法律责任的规定,不能很好地保证计划的民主性。因此,我国应通过计划法律责任制度和救济制度的确立,来规范计划编制和实施行为,保证计划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卫生法学第十三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律制度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概述
一、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 是调整人口与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障公民 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促进家庭幸福、 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 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进程。解决好人口问题,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改善, 全民素质提高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因此,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1962 年 12 月 18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 《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号召计 划生育, 提倡使用避孕药具。1978 年, 我国第一次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规定国家提 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从而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1982 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进一步增加了关于计划生育 的条款和内容。 《宪法》 第二十五条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相适应。 ” 明确指出: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应。 《宪法》 中的这一规定确定了计划生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保障了计划生育基 本国策的有效推行。 《宪法》 第四十九条规定: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 充分强 调了夫妻在实行计划生育上承担的共同责任。 《宪法》 第八十九条和第一百零七条还规定了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计划生育方面的职责。 我国其他法律中也有许多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规定。如 《婚姻法》 第十六条规定: 夫 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992 年颁布的 《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七条规定: 妇 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 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我国各地还颁布了许多地方性法规, 进一步详细地阐明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2001 年 12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 计划生育法》 (2002 年 9 月 1 日施行) 。规定了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生育调节, 奖励与社 会保障,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 — 176 —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 VC 为停业点。当AC>P>A 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第八章__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八章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金融法律制度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结构 一、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的特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政府(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并可能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但不能把宏观经济调控等同于政府调控。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宏观调控手段具有综合性,主要有税收、金融、价格、计划和外贸管制等。 ?宏观调控法的特征以宏观调控关系为其调整对象;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经济政策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行为选择的法律手段;由众多经济法律规范组成; 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1、国家同它的各级和各部门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 ?2、各级和各部门国家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 ?3、各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 ?宏观调控的法律基础 ?宏观调控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均衡的维护 1、市场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分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有的物品。私人物品:是指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2、政府公共选择与市场发挥职能时均有可能越界。 3、政府与市场在实际对比关系中,市场处于实质的弱势地位。市场越界时,政府很容易加以抵制;政府越界时,市场更多地是无能为力。 4、从提供公共物品出发限定政府经济职能是维护政府和市场的必需 ?以组织公共物品为标准对政府职能的限定 在经济层面上,只有当政府行为体现出供给公共物品的属性时,我们才可称之为正当职能,否则即为越界。具体包括:1、限制市场垄断,促进自由竞争;2、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3、界定和保护产权;4、宏观经济调控;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2017年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0620034.html, 2017年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导读】本文由赢了网劳动法小编为你整理的2013年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全文,以供参考。 一、一般规定 1、基本国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后,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 2、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内容。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奖励实施计划生育的夫妇、符合法规的可以生第二个。 3、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扭转依靠行政手段执法的局面 4、生育是权力,计划生育是义务 5、免费享受计生服务

项目有: (1)孕情环情监测 (2)提供避孕药具,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 (3)绝育术 (4)人工终止妊娠 (5)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6)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 6、奖励和帮助 (1)终身只生一个的,发光荣证,享受奖励; (2)独生子女夭折的,父母不再生养的,政府给予必要的帮助; (3)晚婚晚育可延长婚产假

(4)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可以休假。 7、支持优惠和优先照顾 (1)对农村的守法家庭在发展经济是要给予支持和优惠; (2)守法的贫困家庭要在扶贫贷款、以工赈灾、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8、征收社会抚养费 凡是违反现行生育政策的公民要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1、工作对象 离开户籍地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异地居住的成年人。 2、领导主管和配合部门职责

(1)县级以上政府统一领导本区域内的刘总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综合治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监督有关部门、建立信息采集通报制度。 (2)国务院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主管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3)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区域内的刘总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开展宣传教育、组织技术服务、指导节育措施、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生服务。 3、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职责 户籍地和居住地配合工作一居住地政府为主,户籍地政府予以配合居住地的工作包括: (1)进行人口计生宣传教育; (2)了解已婚育龄人员计生情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4城市规划法律制度

§4城市规划法规 §4-1 城市规划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建制镇的发展也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的要求。 至2000底,我国共设城市668个,建制镇17892个(不含县城关镇)。 大中小城市的划分: 大:50万人以上;中20-50万;小:不足20万。(35个50万以上的,11个200万以上的) 2.城市规划 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即具体安排等法定活动。 二、立法概况及适用范围 1.城市规划法规的立法概况 1989年12月26日通过的《城市规划法》 及《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建设部门规章及各地的地方性建设法规等。 2.城市规划法规的适用范围 1)地域适用范围。是城市的规划区,即城市市区、近效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这个区域内的陆地、水面和空间皆为城市规划法的适用范围。这个区域外的有关建设和发展应由村镇建设规划的有关法规调整。 2)人的适用范围。凡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适用于该法。具体包括: A: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的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及其有关人员;

B:具体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设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 C: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其他相关单位及其上述单位的有关人员。 §4-2 城市规划的制定 一、城市规划编制 1.城市规划编制原则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防灾减灾原则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原则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城市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详细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阶段 ●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制定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各项资源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城市分区规划:确定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或城市基础设施的设置 ●城市详细规划: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4. 编制权限 ◆国务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本辖区内城镇体系规划 ◆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审批 1.城市规划审批制度 分级审批——一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本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试题附答案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什么时间起施行?() A、2002年9月1日 B、2002年10月1日 C、2001年12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 A、男20周岁、女18周岁 B、男22周岁、女20周岁 C、男25周岁、女23周岁 3、“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什么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A、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什么时间发布的?() A、2005年9月1日 B、2006年12月17日 C、2007年1月1日 6、何种对象可以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A、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 B、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从孩子出生到14周岁止 C、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年到14周岁止。 7、公民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必须() A、缴纳罚款 B、缴纳滞纳金 C、缴纳社会抚养费 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为主。 A、户籍地管理 B、现居住地管理 C、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 9、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多少天内,到什么地方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A、15天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B、30天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C、30天内,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 10、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房主,如发现租住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怀孕或生育的,是否要向当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计生部门报告。() A、必需 B、不需要 C、无所谓

杨紫煊《经济法》(第5版)配套题库-计划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计划法律制度 一、概念题 国家计划 答:国家计划是指一国对其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做出的预测及其希望实现的政策目标,以及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需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政策措施。它在宏观上为国家和国民提供了行动的指针和目标,以及具体的政策协调和政策导引;它是一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和国民的生存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计划的职能主要是预测引导、政策协调、宏观调控。 二、简答题 1.简述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计划调整的条件。 答:(1)计划批准后,各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授权部门应积极组织实施,各企业和基层单位应切实按照社会需要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涉及指令性计划的单位应保证计划的完成,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修改或拒不执行。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法定程序正式批准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不作修改或调整。只有遇到下列特殊情况时,才能修改或调整计划: ①发生特殊重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原定计划任务完成的; ②发生未能预料的重大情况,必须改变计划的; ③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生活; ④发生其他特殊重大情况,必须改变计划等。修改或调整计划必须由原计划审批机关批准。

2.简述计划的概念、职能和地位。 答:(1)概念 计划是指人们在行动以前预先进行的设计、规划或筹划,包括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2)计划的职能 ①预测引导。即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并引导市场主体遵从。 ②政策协调。即在实施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协调各个方面的政策,以实现计划目标。 ③宏观调控。通过预测引导、政策协调。来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宏观调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宏观上为国家和国民提供了行动的指针和目标,并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协调和政策引导;它本身就是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还可以对其他的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协调,因而计划调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调控。 (3)计划的地位 计划在宏观上为国家和国民提供了行动的指针和目标,并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协调和政策导引;同时计划还可以对其他的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协调,因而计划调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调控。 3.简述计划法的内容。 答:计划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法律规定: (1)作为计划法主体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地位、职责、权限; (2)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

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内容精讲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 (一)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

西方经济学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笔记整理 经济学:是一种学问,研究人类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生产资源以生产不同的物品,来满足几乎无穷尽的欲望,并将之分配给社会中不同的成员。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 市场均衡——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一市场中商品需求量正好和相同时间内商品供给量相等。 供求规律: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弹性:衡量因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消费者行为理论:(计算效用,消费者剩余) 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总产量: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记为TP 。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记为AP 。 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记为MP 。 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我们把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因选择某种生产而不得不放弃地进行其他生产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称为进行这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短期成本可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长期(long run )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因此,长期中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特点; 第一,市场上有许多销售者和购买者。他们的数目多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个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都极小,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第二,同类商品同质无差别。 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第四,市场信息完全畅通,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d )、平均收益线(AR )、边际收益线(MR ),三线合一。 短期均衡的三种情况,见ppt 。 长期均衡:但是,由于长期生产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只有一种状态:所有厂商都达到零利润均衡,都只获得正常利润。 总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和金钱的机会成本。在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应该补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的时间和金钱。 分配理论: 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y x x y x x y y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