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小功率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小功率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课题背景 (1)

1.2单片机应用发展简介 (1)

1.3主要研究工作 (2)

第二章步进电机原理及驱动 (3)

2.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3)

2.2步进电机的驱动 (3)

2.2.1步进电机的驱动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步进电机的驱动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直流供电电源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构成 (5)

第三章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方法 (6)

3.1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6)

3.1.1 串行方式 (6)

3.1.2 并行方式 (6)

3.2PIC单片机介绍 (6)

3.2.1 PIC单片机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PIC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 (7)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8)

4.1系统硬件结构 (8)

4.2模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8)

4.3LED显示接口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键盘接口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石英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光电编码器原理及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9)

5.1软件结构 (9)

5.2子程序模块 (10)

5.2.1 串行静态显示模块 (10)

5.2.2 键盘扫描模块 (11)

5.2.3 中断模块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1.1 课题背景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机电执行元件,每外加一个控制脉冲,电机就运行一步故称为步进电机或脉冲马达。当步进电机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步进角)。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步进电机具有转子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实际操作时不受电源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的影响能够实现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步进电机可以对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进行高精度控制,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以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机械等领域。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研究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使步进电机的控制更加简便,灵活和智能化,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步进电动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三点:

(1)进一步完善和扩展驱动和控制功能。如采用SVPWM技术,采用电子齿轮比技术,扩展通讯网络功能等。

(2)高功率密度步进电动机系统。

(3)闭环控制步进电动机系统。为了彻底克服步进电动机系统一些根本性的弱点,如振荡的倾向及失步等,可改为闭环系统,但这种改变使步进电动机系统已起了质的变化,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步进电动机,而成为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或交流伺服电机(AC SERVO)。

1.2 单片机应用发展简介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体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或EPROM、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器以及串行和并行I/O接口等部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自1971年Intel公司制造出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以来,发展十分迅猛,经历了4位机、低档8位机、高档8位机、16位机及最新一代的单片机。最新一代单片机在结构上采用双CPU或内部流水线,CPU有8位、16位、32位,时钟

频率高达20Hz,片内有PWM输出、监视定时器WDT、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DMA传输、调制解调器等。芯片向高集成化,低功耗方向发展,使得单片机在大量数据的及时处理、高级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高级机器人以及局域网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功耗低、控制功能强及运算速度快等特点,故在国民经济建设、军事及家用电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按照单片机特点,单片机可分为单机应用和多机应用。

1.3 主要研究工作

硬件设计方面:通过单片机实验加深对步进电机的驱动电源和电机工作情况了解,测定并研究其在单步运行状态,角位移和脉冲数关系,平均转速和脉冲频率的关系。观察转子振荡状态,并且掌握步进电机的基本特性和指标。根据功能需要选择电路元器件和型号,设计电路并能解决现实抗干扰问题。画出电路原理图。

软件设计方面:通过汇编语言编写核心模块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最终编写出一个完整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能够调节步进电机的转向和速度。由于转速是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实现的,因此设计脉冲分配采用完全软件方式,既按照给定的通电换向顺序,通过单片机I/O口向驱动电路发出控制脉冲,这样就避免采用复杂脉冲分配芯片,来实现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控制。程序设计按照掌握计算机相序控制方法,采用适合三相单四拍、双四拍和单、双八拍的循环移位法,并且在现实操作中解决堵转和启动失步等问题。

第二章步进电机原理及驱动

2.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是数字控制电机,它将脉冲信号转变成角位移,即给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就转动一个角度,因此非常适合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简称VR)、永磁式步进电机(简称PM)和混合式步进电机(简称HB)。

步进电机区别于其他控制电机的最大特点是:它是通过输入脉冲信号来进行控制的,即电机的总转动角度由输入脉冲数决定,而电机的转速由脉冲信号频率决定。

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工作,控制信号由单片机产生。

2.2 步进电机的驱动方式

步进电机常用的驱动方式是全电压驱动,即在电机移步与锁步时都加载额定电压。为防止电机过流及改善驱动特性需加限流电阻。由于步进电机锁步时,限流电阻要消耗掉大量的功率。因此,限流电阻要有较大功率容量,并且开关管也要有较高的负载能力。

步进电机的另一种驱动方式是高低压驱动,即在电机移步时加额定或超过额定值的电压,在较大电流驱动下,使电机快速移步。而在锁步时则加低于额定值的电压,只让电机绕组渡过锁步所需的电流值。这样既可以减少限流电阻的功率消耗,又可以提高电机运行速度,但这种驱动方式的电路相对要复杂一些。驱动脉冲的分配可以使用硬件方法,即使用脉冲分配器实现。现在脉冲分配器已经标准化,芯片化,市场上可以买到。但硬件方法不但结构复杂,而且成本也较高。

步进电机控制也可以使用软件方法,即使用单片机实现,这样不但简化了电路,而且也降低了成本。使用单片机以软件方法,驱动步进电机,不但可以通过编程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设定步进电机的转速,往返转动的角度以及转动次数等,而且还方便灵活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状态。

步进电动机不能直接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工作,而必须使用专用设备—步进电动机驱动器。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性能,除与电动机自身的性能有关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动器的优劣。

图 2-1 驱动器构成

步进电动机驱动器的主要构成如图2-1所示,一般由环形分配器、信号处理级、推动级、驱动级等部分组成,用于功率步进电动机的驱动器还要有多种保护线路。

环形分配器用来接受来自控制器的CP脉冲,并按步进电动机状态转换表要求的状态顺序产生各相导通或截止的信号。每来一个CP脉冲,环形分配器的输出转换一次。因此,步进电动机转速的高低、升速或降速、起动或停止都完全取决于CP脉冲的有无或频率。同时,环形分配器还必须接受控制器的方向信号,从而决定其输出的状态转换是按正序或者按反序转换,于是就决定了步进电动机的转向。接受CP脉冲和方向电平是环形分配器的最基本功能。

从环形分配器输出的各相导通或截止的信号送入信号放大与处理级。信号放大的作用是将环形分配输出信号加以放大,变成足够大的信号送入推动级,这中间一般既需电压放大,也需电流放大。信号处理级是实现信号的某些转换、合成、产生斩波、抑制等特殊功能的信号,从而产生特殊功能的驱动。本级还经常与各种保护电路、各种控制电路组合在一起,形成较高性能的驱动输出。推动级的作用是将较小的信号加以放大,变成足以推动驱动级输入的较大信号。有时,推动级还承担电平转换的作用。

保护级的作用是保护驱动级的安全。一般可根据需要设置过电流保护、过热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有时还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监护,发现输入异常也提供保护动作。驱动级直接与步进电动机各相绕组连接,它接受来自推动级的信号,控制电动机各相绕组的导通与截止,同时也对绕组承受的电压和电流进行

控制。

2.3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构成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由步进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步进电机组成,如图2-5所示。

图 2-5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图

步进控制器包括缓冲寄存器、环形分配器、控制逻辑及正反转控制门等。其作用是把输入脉冲变为环形脉冲,以便实现对步进电机的转动和正反向控制。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步进控制器输出的环形脉冲加以放大,以驱动步进电机转动。在这种控制中,由于步进控制器线路复杂,成本高,限制了它的应用。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只要控制输入电脉冲的数量、频率以及电机绕组通电相序即可获得所需的转角、转速及转向。这不仅简化了线路,降低了成本,而且控制方便,提高了可靠性。如图2-6为微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系统结构图。

图 2-6 微机控制步进电机的系统结构图

在步进电机的运行过程中,将可能出现失步,其失步原因有两种:

(1)转子的加速度慢于步进电机的旋转磁场,也就是低于换相速度而产生的。这是因为输入电机的电能不足,在步进电机中产生的同步力矩无法使转子速

度跟随定子磁场的旋转,从而引起失步。

(2)转子的平均速度高于定子磁场的平均旋转速度,这时定子通电励磁的时间较长,大于转子步进一步所需要的时间,则转子在步进过程中获得过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前冲和后冲的摆动振荡,当振荡足够严重时就会导致失步。

第三章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方法

3.1 步进电机控制方法

3.1.1 串行方式

将PIC单片机与串行接口芯片8251组成串行控制系统,与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相连,通过将控制信号送入电源中的环形分配器,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就可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行,如图3-1所示。

图 3-1 串行控制方式示意

3.1.2 并行方式

用PIC单片机和P1的数据输出信号直接控制步进电机各相驱动电路的方式,称为并行控制。在步进电机驱动电源内包括环形分配器,但其功能由单片机系统完成。由系统实现脉冲分配有2种方法,一是纯软件方法,即完全用软件来实现相序的分配,直接输出各相导通或截止信号,主要有寄存器移位法和缓冲区查表法;二是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单片机向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输出控制信号数据,在由可编程接口芯片输出步进电机的各相导通或截止的控制信号。

3.2 PIC单片机介绍

PIC系列单片机是由美国Microchip公司生产的单片机产品,目前在世界8位单片机冲销量第一。PIC系列单片机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简洁的指令集,所需硬件配置较少,因此,在电脑的外设、家电控制、电信通信、智能仪器、汽

车电子及金融电子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IC单片机(Peripheral Interface Controller)是一种控制外围设备的集成电路(IC),是把CPU、ROM和I/O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特殊微型计算机。PIC系列单片机是一种具有分散(多任务)功能的、面对控制应用的一种微处理器。它采用精简指令集、哈佛总线结构、二级流水线指令方式。除了具有一般单片机所具有的实用、低价、低功耗、高速度、体积小、功能强等特点外,还具有品种多、指令集小、简单易学、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彻底的保密性、自带看门狗定时器等特点,体现了单片机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3.3 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

步进电机控制的最大特点是开环控制,不需要反馈信号。因为步进电机的运动不产生旋转量的误差累积。由单片机实现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如图3-2

图3-2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假定以PIC单片机的PB口线接步进电机的绕组,输出控制电流脉冲,其中PB0接A,PB1接B,PB2接C。

(1)双相三拍控制

双相三拍控制模型如表3-1所示

表3-1

(2)三相六拍控制程序

在双相三拍程序中,PB口输出的控制字是在程序中给定的。而在三相六拍的控制中,由于控制字较多,故可以把这些控制字以表的形式预先存放在内部RAM单元中,运行程序时以查表的方式逐个取出并输出。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结构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是相互结合而工作的,有些任务必须由硬件来实现,另外有些任务必须由软件来实现。但是也有一些任务即可以由软件来完成,也可由硬件来完成。一般来说,增加硬件会提高成本,但能简化设计程序,且实时性好。反之,加重软件任务,会增加编程调试工作量,但能降低硬件成本。所以要合理的安排软、硬件的结构。

图 4-1 系统硬件结构

系统的硬件框图如图4-1示。本系统由键盘接口电路、数码管显示接口电路、多谐振荡电路和发光二极管模拟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构成。由于本微机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利用单片机构成系统应从元件进行系统设计,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合理的单片机并配置必须的接口和外围设备来构成系统。

4.2 模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本系统是由单片机PC口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控制步进电机,用4个发光二极管LED亮灭的快慢来模拟电机速度,用LED亮灭的顺序来模拟电机的相序和拍数。本系统选择的发光二极管为红色、圆形,开启电压在1.6~1.8V之间,正向电流越大,发光越强。

输出通道的设计内容是确定通道结构和元件装置,合理选择驱动电路。本系统的输出通道也就是控制步进电机的通道,由于PIC单片机的PC口可以作为输出使用,所以将其作为输出通道的控制断口,采用三相四拍的模拟步进电机进行控制需要PC口中的三位。四相、五相需要PC口的四、五位。

本来单片机与步进电机的接口需由专用的控制装置实现,这里单片机与模拟步进电机的发光二极管通过直接连接的方法实现。步进电机的脉冲分配由单片机

通过软件控制构成环形分配器。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结构

系统应用程序由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和其它子程序组成。在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根据系统的功能,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模块、处理程序模块、人机接口程序模块等。

系统主程序必须具有系统自检和初始化功能。主程序主要完成初始化、产生脉冲、键盘检测、数值显示等功能。开机后首先执行初始化程序,系统初始化程序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完成对单片机系统资源的初始分配。主要包括各变量的初始化,时钟振荡器的设置、定时器/计数器初始化、I/O端口的初始化以及标志位的初始化。

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采用了串行显示程序模块、键盘扫描程序模块、中断程序模块、计数模块。子程序的调用通过ACALL和LACLL指令调用。子程序调用既参数传递中,主程序先把有关参数存入约定位置,子程序执行时,可以从约定位置取得参数,子程序执行完后,将得到的结构存入约定的位置,返回主程序后,主程序可以从约定得到需要的结果。主程序编程流程图如图5-1所示。

图5-1 主程序流程图

5.2 子程序模块

5.2.1 串行静态显示模块

串行静态显示模块硬件采用5个8位输出口控制74LS164移位寄存器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恒定导通和截止。寄存器保存CPU扫描到的高电平,显示器显示出高电平的位,其余为暗,这样就会显示出各种字符。串行静态显示模块的子程序流程图如下图5-2。

图5-2 静态显示流程图

5.2.2 键盘扫描模块

系统键盘扫描采用行扫描法。8个功能键可看成一个1行8列的矩阵式键盘。因行线接地线,各行线均为低电平。当列线输出是高电平时,有键按下列线变为低电平。此时读到的键值就是按下的键。带移位寄存器的键盘扫描程序流程图如图5-3所示。

5-3 键盘扫描程序流程图

5.2.3 中断模块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由与中断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断入口、顺序查询逻辑电路组成。中断源有5个,分别为INTO、定时器T0、INT1、定时器T1、串行口。本系统中断模块采用外部INT1中断源,它由P3.3引脚输入,低电平/负跳变有效,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并建立IE1标志。外部中断1的地址入口为0013H。外部INT1中断服务如下:

INTSEV:

5.2.4 计数模块

单片机都具有定时/计数器,是一个增量溢出计数器,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使用的。可选择用脉冲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来触发,进行加1计数。计数器有两种工作方式:同步计数和异步计数。流程图如下图5-4。

图5-4 计数模块流程图

结论

通过系统的设计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完成了全部的设计任务,具体功能如下:完成了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通过键盘电路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控制,能实现启动、正转、反转、加速、减速控制;通过编程实现了通过单片机能输出四相八拍的脉冲控制序列。整个电机的转速,转动方向,检测到的电机电流的大小等都能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整个的成果形式是最终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仿真的形式展示出来了。

由于在本次设计中更多的是注重整体功能的实现,注重的是操作简单,所以本系统采用了开环控制的方式,电机也是选用的最常用的步进电机。通过在本设计中的学习和查阅资料,想要得到更高性能的控制,可以选用混合式步进电机,采用闭环的细分驱动电路。

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和成本的问题,没有完成焊接出电路板的任务。仿真出的程序和显示状态与电路板的操作有点差距的,不能完全显示出步进电机的运行情况和数码管的稳定显示。所以建议以后有做类似设计任务或者实际应用的时候,尽量采用PCB电路板的形式,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硬件的可靠性高,外观美观简洁,尤其是在大量设计的时候,采用PCB电路板成本也不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张家生. 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马淑华,王凤文,张美金.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3]顾德英,张健,马淑华.计算机控制技术【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4]华成英,童诗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张靖武,周灵彬. 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 张洪润,蓝清华.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7] 秦曾煌. 电工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致谢

在陈进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开发及写作任务。在此期间,我的指导老师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总是为我耐心解答疑问,指正错误,并给我指点了很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技巧。在此,我对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设计中我学到不少新的知识,不仅理论水平大有长进,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动控制系统位置随动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 随动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输入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输入量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主要解决有一定精度的位置跟随问题,如数控机床的刀具给进和工作台的定位控制,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动作,导弹制导、火炮瞄准等。在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C)、柔性制造系统(FMS)等领域,位置随动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位置随动系统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为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 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是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随动系统超前校正相角裕度

目录 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 (1) 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1) 1.2 各部分传递函数 (1) 1.3 位置随动系统结构框图 (4) 1.4 位置随动系统的信号流图 (4) 1.5 相关函数的计算 (4) 1.6 对系统进行MATLAB仿真 (5) 2 系统超前校正 (6) 2.1 校正网络设计 (6) 2.2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Matlab仿真 (8) 3 对校正前后装置进行比较 (9) 3.1 频域分析 (9) 3.2 时域分析 (9) 4 总结及体会 (10) 参考文献 (12)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 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图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系统工作原理: 位置随动系统通常由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齿轮系及绳轮等组成,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工作,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在图1-1中测量元件为由电位器Rr 和Rc 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负载固定在电位器Rc 的滑臂上,因此电位器Rc 的输出电压Uc 和输出位移成正比。当输入位移变化时,在电桥的两端得到偏差电压ΔU=Ur-Uc ,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并通过齿轮系带动负载移动,使偏差减小。当偏差ΔU=0时,电动机停止转动,负载停止移动。此时δ=δL ,表明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相对应。测速发电机反馈与电动机速度成正比,用以增加阻尼,改善系统性能。 1.2 各部分传递函数 (1)自整角机: 作为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与指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 12()(()())()u t K t t K t εεθθθ=-=? (1-1) 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普拉斯变换,可求得电位器的传递函数为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自控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时域特性分析 初始条件: 图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测速发电机TG 与伺服电机SM 共轴,右边的电位器与负载共轴。放大器增益为Ka=40,电桥增益5K ε=,测速电机增益2t k =,Ra=6Ω,La=12mH ,J=0.006kg.m 2,C e =Cm=0.4N ?m/A ,f=0.2N ?m ?s ,i=0.1。其中,J 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f 为折算到电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i 为减速比。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2) 当Ka 由0到∞变化时,用Matlab 画出其根轨迹。 (3) Ka =10时,用Matlab 画求出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 时间、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4) 求出阻尼比为0.7时的Ka ,求出各种性能指标与前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 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 程,并包含Matlab 源程序或Simulink 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

标准书写。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系统建模及分析 0 1.1 各部分传递函数 0 1.1.1 电位器传感部分 ...................................................................................................... 0 1.1.2 放大器部分 .............................................................................................................. 1 1.1.3 电动机部分 .............................................................................................................. 1 1.1.4 测速发电机部分 ...................................................................................................... 2 1.1.5 减速器部分 .............................................................................................................. 2 1.2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 . (3) 1.2.1 结构图 ...................................................................................................................... 3 1.2.2 信号流图 .................................................................................................................. 3 1.3 开闭环传递函数 .. (3) 1.3.1 开环传递函数 .......................................................................................................... 3 1.3.2 闭环传递函数 . (4) 2 绘制根轨迹曲线 ...................................................................................................... 4 3 10 a K 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 .. (5) 3.1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 6 3.2 各项性能指标计算值 (6) 4系统阻尼比为0.7时各种性能指标 (7) 4.1阻尼比为0.7时a K 值的计算 .......................................................................................... 7 4.2 性能指标对比 . (9) 5 设计心得体会 ........................................................................................................ 10 参考文献 (11)

四相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资料讲解

四相步进电机控制系 统设计

课题:四相五线单4拍步进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2班 学号: 20110259 姓名:周后银 指导教师:李立成 设计日期: 2014.6.9~2014.6.20 成绩:

1概述 本实验旨在通过控制STC89C52芯片,实现对四相步进电机的转动控制。具体功能主要是控制电机正转10s、反转10s,连续运行1分钟,并用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出来。 具体工作过程是:给系统上电后,按下启动开关,步进电机按照预先 实验具体用到的仪器:STC89C52芯片、开关单元、四项步进电机、等硬件设 备。 实验具体电路单元有:单片机最小系统、步进电机连接电路、开关连接电路、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电路。 2四相步进电机 2.1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2.2步进电机的控制 1.换相顺序控制:通电换相这一过程称为脉冲分配。 2.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控制:如果给定工作方式正序换相通电,步进 电机正转,如果按反序通电换相,则电机就反转。

3.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如果给步进电机发一个控制脉冲,它就 转一步,再发一个脉冲,它会再转一步。两个脉冲的间隔越短,步进电机就转得越快。 2.3步进电机的驱动模块 ABCD四相工作指示灯指示四相五线步进电机的工作状态 2.4步进电机的工作过程 开关SB接通电源,SA、SC、SD断开,B相磁极和转子0、3号齿对齐,同时,转子的1、4号齿就和C、D相绕组磁极产生错齿,2、5号齿就和D、A相绕组磁极产生错齿。当开关SC接通电源,SB、SA、SD断开时,由于C相绕组的磁力线和1、4号齿之间磁力线的作用,使转子转动, 1、4号齿和C相绕组的磁极对齐。而0、3号齿和A、B相绕组产生错齿,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桂霞, 李 媛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4研究所,上海 200031) 摘 要: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保证位置随动系统功能和性能的重要部分,文中结合船用仿真 转台阐述了多机集散控制结构形式的位置随动转台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并以某位置随动转台为背景,对系统工程实现中的接口电路设计、电机、伺服放大器以及采样频率选取、程序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设计结果在位置随动试验样机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位置随动;控制系统;采样频率;设计 中图分类号:T M571,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354(2007)1220029204 Desi gn and reali zati on of control syste m of rando m positi on WANG Gui 2Xia,L I Yuan (No .704Research I nstitute,CSI C,Shanghai 20031,China ) Abstract :The co m puter control syste m is an i m portant part of guaranteeing perfor m ance of control syste m of rando m position .Co m bining the m arine si m ulation turntable,this paper set forth the co m puter control syste m sche m e on the rando m position turntable w ith m ulti 2co m puter distributes control structure .Then taking a certain turntable of rando m position as background,it respectively discussed such key proble m s of syste m engineering re 2alization as the interface circuit design,choice of m otor ,servo am plifier and sam ple frequency and the program design .The design sche m e is applied in a rando m position proto type and gets a good result . Key words :rando m position;control syste m;sam ple frequency;design 收稿日期:2007211219 作者简介:王桂霞(1977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的工作位置随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位置随动转台系统由机械台体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前者是实现仿真功能的基础,而后者是保证转台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核心部分.转台既要满足一定的动态、静态指标要求,也要为试验提供方便的操作界面和数据采集、处理手段,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要具有实时控制功能,而且应具备监控管理功能,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就成为仿真转台设计和工程实现的重要内容. 当前在各种控制系统中计算机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各不相同,一般分为操作指示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和集散控制系统(DCS )等类型,在下文中将讨论集散控制结构形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其中主 要包括结构设计、系统工程实现中的接口线路设计、采样频率选择、程序设计等内容,并给出设计结果. 1 结构设计 本仿真转台采用多机集散控制形式,即采用上下位机的两级式结构.图1 为集散控制系统应用于本转 图1 原理框图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伺服系统中,输出量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因此又称之为随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机械参数主要包括位移、角度、力、转矩、速度和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伺服技术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伺服系统由传统的步进伺服、直流伺服发展到以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为伺服电机的新一代交流伺服系统。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办公自动化设备、卫星姿态控制、雷达和各种军用武器随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1.1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时静止不动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

位置随动系统课程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一章位置随动系统的概述 令狐文艳 1.1 位置随动系统的概念 位置随动系统也称伺服系统,是输出量对于给定输入量的跟踪系统,它实现的是执行机构对于位置指令的准确跟踪。位置随动系统的被控量(输出量)是负载机械空间位置的线位移和角位移,当位置给定量(输入量)作任意变化时,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输出量快速而准确地复现给定量的变化,所以位置随动系统必定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工程控制系统。它属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类反馈闭环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际中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数控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船舵的自动操纵,火炮方位的自动跟踪,宇航设备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等等。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位置随动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1.2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及品质指标 位置随动系统与拖动控制系统相比都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即通过对输出量和给定量的比较,组成闭环控制,这两个系统的控制原理是相同的。对于拖动调速系统而言,给定量是恒值,要求系统维持输出量恒定,所以抗扰动性能成为主要技术指标。对于随动系统而言,给定量即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是一个随机变量,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因而跟随性能指标即系统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敏性与准确性成为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位置随动系统需要实现位置反馈,所以系统结构上必定要有位置环。位置环是随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位置环上。根据给定信号与位置检测反馈信号综合比较的不同原理,位置随动系统分为模拟与数字式两类。总结后可得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

单轴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1.单轴位置控制系统设计 1.1. 基本控制要求 该单元有电机带动轴运动,气泵产生气体带动气缸(用气缸模拟机械手)上下运动和吸附物块组成。电机带动轴的左移Y0和右移Y1。轨道有三个接近开关(1、2、 3)定位三个工位, 气缸由电磁阀控制进气和出气,实现气缸的上升和下降(Y2), 吸附开关X3控制吸附物块(Y3),设计有手动和自动控制部分,可以通过开关X14选择控制方式。 1.1.1.手动控制要求 通过X14开关选择手动控制方式,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手柄控制气缸向左X16、向右X17移动,气缸的上X4和X5下通过面板旋钮控制,物块的吸附通过面板旋钮 X3控制,来完成物块在三个工位上的移动。 1.1. 2.自动控制要求 通过X14开关选择自动控制方式,按复位按钮,气缸回到工位1,按启动按钮后,气缸下降吸附物块,然后上升,再从工位1移动到工位2,再下降,释放物块回升气缸,4秒过后气缸下降吸附物块从工位2移动到工位3,再下降释放物块回升气缸,4秒后再下降吸附物块从工位3移动到工位1,下降释放物块回升气缸,工作全部完成,气缸停止在工位1。

1.2.硬件设计 1.2.1 I/O地址分配表 根据对单轴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分配对应的I/O口,I/O地址分配表如表XO 急停按钮X11 停止按钮X1 位置1 X12 右移 X2 位置2 X13 手动 X3 位置3 X14 吸附 X5 吸附/松开X15 上移 X6 上位X16 下移 X7 下位X17 左移 X10 启动按钮 表1.2.1.1 PLC输入设备 Y4 吸附控制 Y10 上升控制 Y11 下降控制 Y2 左移控制 Y3 右移控制 Y6 启动控制 Y5 停止控制 Y7 复位控制 表1.2.2.2PLC输出设备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对高精度控制的要求,步进电机在自动化控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区别于普通的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可以对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进行高精度控制。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组成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机械等领域。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本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键盘控制模块、LCD显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位置检测模块共5个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包括主程序、数字键处理程序、功能键处理程序、电机驱动处理程序、显示模块、位置采集模块。 本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LCD1602液晶作为显示,ULN2003A芯片驱动步进电机。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键盘输入步进电机的运行距离;步进电机能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可以在不超过最大转速内准确运行到任意设定的位置,可调性较强;显示设定的运行距离和实际运行距离;方便操作者使用。关键词:单片机步进电机液晶显示键盘驱动

Design of the Stepping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CM Qiu Haizhao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precision control, stepping motor control in autom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DC and AC motor, stepper motor rotation angle and rotational speed can be high-precision controlled. Stepper motor as a control actuator is a key compon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widely used in a variety of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s and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Stepper motor is the open-loop control components changing electric pulse signals into angular displacement or linear displacement .In the case of non-overloaded, the motor speed, stop position depends only on the pulse frequency and pulse number, regardless of load changes, that is, to add a pulse motor, the motor is turned a step angle. This system introduces a design of stepper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cluding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in two parts. Among them, the hardware design, including single chip minimal system, keyboard control module, LCD display modul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 module, position detection module five functional modules. System software design using C language, including the main program, process number keys, the key of function processes, motor driver handler, the display module, position acquisition module. This design use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ler, 4 * 4 matrix keyboard as an input, LCD1602 LCD as a display, ULN2003A chip as stepper motor driver. System has a good user interface, keyboard input stepper motor running distance; Stepper motor can run at different speed, and run to any given position accurately in any speed without exceeding the maximum speed, with a strong adjustable ; Display the running distance and the actual running distance,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operator to use. Key words: SCM stepper LCD keyboard driver

位置随动系统超前校正设计讲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 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初始条件: & = 0.12 V.s, 2 Ra=8O, La=15mH J=0.0055kg.m , C e=Cm=0.38N.m/A,f=0.22N.m.s,减速比i=0.4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 2、求出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 度增加10度。 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相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时间安排: 任务时间(天) 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1 分析、计算 1.5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位置随动系统的超前校正 1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分析 1.1系统原理分析 工作原理:输入一定的角度弓,如果输出角度礼等于输入角度齐,则电动机不转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兀不等于4,则电动机拖动工作机械朝所要求的方向快速偏转,直到电动机停止转动,此时系统处于与指令同步的平衡工作状态,即完成跟随。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实质:是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也就是有输入的电枢电压u a t在电枢回路中产生电枢电流i a t,再由电流i a t与励磁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M m t,从而拖动负载运动。 工作过程:该系统输入量为角度信号,输出信号也为角度信号。系统的输入角度信号片与反馈来的输出角度信号入通过桥式电位器形成电压信号u;,电压信号u ;与测速电机的端电压ut相减形成误差信号u,误差信号u再经过放大器驱动伺服电机转到,经过减速器拖动负载转动。 1.2系统框图 由题目可得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分析--自控课设教材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分析 初始条件: 图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8=a k ,电桥增益2=εk ,测速电机增 益15.0=t k V.s ,Ω=5.7a R ,La=14.25mH ,J=0.0006kg .m 2, C e =Cm=0.4N.m/A, f=0.2N.m.s, 减速比i=10 。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 具体要求) 1、 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 函数; 2、 当Ka 由0到∞变化时,用Matlab 画出其根轨迹。 3、 Ka =10时,用Matlab 画出此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超调 时间、 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4、 求出阻尼比为0.7时的Ka ,求出此时的性能指标与前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 (3) 1.1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框图 (3) 1.2 元件结构图分析 (3) 1.3 位置随动系统各元件传递函数 (5) 1.4 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 (5) 1.5 位置随动系统的信号流图 (6) 1.6 相关函数的计算 (6) 2根轨迹曲线 (7) 2.1参数根轨迹转换 (7) 2.2绘制根轨迹 (7) 3单位阶跃响应分析 (8) 3.1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 3.2单位阶跃响应的时域分析 (9) 4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11) 4.1 新系统性能指标计算 (11) 4.2 系统性能指标对比分析 (11) 5 总结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初始条件: 一个机器人抓取装置的位置控制系统为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15.013 0++=s s s s G ,设计一个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 角裕度?=45γ。 设计内容: 1.先手绘系统校正前的bode 图,然后再用MATLAB 做出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根据MATLAB 做出的bode 图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2.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做出校正后的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4.在matlab 下,用simulink 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确使满足技术要求。 5.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校正后的性能说明 6.心得体会。

1频率法的串联滞后校正特性及方法 1.1特性:当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满足要求的,为改善稳态性能,而又不影响其动态响应时,可采用此方法。具体就是增加一对靠的很近并且靠近坐标原点的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β倍,而不影响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高频段特性。 1.2该方法的步骤主要有: ()1绘制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求出相角裕量0γ,幅值裕量g K 。 ()2在bode 图上求出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εγγ+=期望处的频率 2c ω,2c ω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ε用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2c ω处的 相角滞后,通常取??=15~5ε。 ()3令未校正系统在2c ω的幅值为βlg 20,由此确定滞后网络的β值。 ()4为保证滞后校正网络对系统在2c ω处的相频特性基本不受影响,可 按10 ~ 2 1 2 2 2c c ωωτ ω= =求得第二个转折频率。 ()5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 1 ++= s s s G C βττ ()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并校验性能指标 2确定未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 2.1先绘制系统的bode 图如下: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板设计 摘要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它广泛用于打印机、电动玩具等消费类产品以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中,其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研究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对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步进电机是一种能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机电元件,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主要由步进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及步进电机等组成。采用单片机控制,用软件代替上述步进控制器,使得线路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大大增加。软件编程可灵活产生不同类型步进电机励磁序列来控制各种步进电机的运行方式。 本设计是采用AT89C51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控制,通过IO口输出的时序方波作为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信号经过芯片ULN2003驱动步进电机;同时,用 4个按键来对电机的状态进行控制,并用数码管动态显示电机的转速。 系统由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设计包括AT89C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源模块、键盘控制模块、步进电机驱动(集成达林顿ULN2003)模块、数码显示(SM420361K数码管)模块、测速模块(含霍尔片UGN3020)6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各模块在电路板上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软件设计包括键盘控制、步进电机脉冲、数码管动态显示以及转速信号采集模块的控制程序,最终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的控制,并将步进电机的转动速度动态显示在LED数码管上,对速度进行实时监控显示。软件采用在Keil软件环境下编辑

*************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 当今社会,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步进电机是最常见的一种控制电机,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 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控制方便。尤其是步距值不受电压、温度的变化的影响、误差不会长期积累的特点,给实际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它广泛用于消费类产品(打印机、照相机、雕刻机)、工业控制(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中。研究步进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对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核心采用C51芯片,它以其独特的低成本,小体积广受欢迎,当然其易编程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点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的高效控制。 1.2 设计目的及系统功能 本设计的目的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出一个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单元,通过键盘实现对步进电机转动方向及转动速度的控制,并且将步进电机的转动速度动态显示在LED数码管上。 1

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器

第1章绪论 (2) 1.1引言 (2) 1.2步进电机常见的控制方案与驱动技术简介 (4) 1.2.1常见的步进电机控制方案 (4) 1.2.2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6) 1.3本文研究的内容 (8) 第2章步进电机概述 (9) 2.1步进电机的分类 (9) 2.2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10) 2.2.1结构及基本原理 (10) 2.2.2两相电机的步进顺序 (10) 2.3 步进电机的工作特点 (13) 2.4本章小结 (15) 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16) 3.1系统设计方案 (16) 3.1.1系统的方案简述与设计要求 (16) 3.1.2系统的组成及其对应功能简述 (16) 3.2单片机最小系统 (18) 3.2.1AT89S51简介 (18) 3.2.2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3) 3.2.3单片机端口分配及功能 (24) 3.3串口通信模块 (24) 3.4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 (25) 3.4.1共阳数码管简介 (25) 3.4.2共阳数码管电路图 (26) 3.5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27) 3.5.1L298简介 (27) 3.5.2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28) 3.6驱动电流检测模块设计 (30) 3.6.1OP07芯片简介 (30) 3.6.2ADC0804芯片简介 (32) 3.6.3电流检测模块电路图 (35) 3.7独立按键电路设计 (36) 3.8本章小结 (36) 第4章系统的软件实现 (37) 4.1系统软件主流程图 (37) 4.2系统初始化流程图 (38) 4.3按键子程序 (39) 结论 (43) 1

第1章绪论 1.1引言 步进电动机又称脉冲电动机或阶跃电动机,国外一般称为Steppingmotor、Pulse motor或Stepper servo,其应用发展已有约80年的历史。步进电机是一种把电脉冲信号变成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控制电机,其位移速度与脉冲频率成正比,位移量与脉冲数成正比。步进电机在结构上也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可以对旋转角度和转动速度进行高精度控制。当电流流过定子绕组时,定子绕组产生一矢量磁场,该矢量场会带动转子旋转一角度,使得转子的一对磁极磁场方向与定子的磁场方向一着该磁场旋转一个角度。因此,控制电机转子旋转实际上就是以一定的规律控制定子绕组的电流来产生旋转的磁场。每来一个脉冲电压,转子就旋转一个步距角,称为一步。根据电压脉冲的分配方式,步进电机各相绕组的电流轮流切换,在供给连续脉冲时,就能一步一步地连续转动,从而使电机旋转。步进电机每转一周的步数相同,在不丢步的情况下运行,其步距误差不会长期积累。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同时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精度高,步进电动机可以在宽广的频率范围内通过改变脉冲频率来实现调速、快速起停、正反转控制等,这是步进电动机最突出的优点[1]。 正是由于步进电机具有突出的优点,所以成了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2]。比如在数控系统中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数控技术,我国的数控系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已经能够自行研制开发适合我国数控机床发展需要的各种档次的数控系统。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我国的数控技术方面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已经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起了 2

位置随动系统课程设计

第一章位置随动系统的概述 1.1 位置随动系统的概念 位置随动系统也称伺服系统,是输出量对于给定输入量的跟踪系统,它实现的是执行机构对于位置指令的准确跟踪。位置随动系统的被控量(输出量)是负载机械空间位置的线位移和角位移,当位置给定量(输入量)作任意变化时,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输出量快速而准确地复现给定量的变化,所以位置随动系统必定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工程控制系统。它属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类反馈闭环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际中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数控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船舵的自动操纵,火炮方位的自动跟踪,宇航设备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动作控制等等。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位置随动系统已成为现代工业、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1.2 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及品质指标 位置随动系统与拖动控制系统相比都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即通过对输出量和给定量的比较,组成闭环控制,这两个系统的控制原理是相同的。对于拖动调速系统而言,给定量是恒值,要求系统维持输出量恒定,所以抗扰动性能成为主要技术指标。对于随动系统而言,给定量即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是一个随机变量,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因而跟随性能指标即系统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敏性与准确性成为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位置随动系统需要实现位置反馈,所以系统结构上必定要有位置环。位置环是随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位置环上。根据给定信号与位置检测反馈信号综合比较的不同原理,位置随动系统分为模拟与数字式两类。总结后可得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 1.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输出位移快速而准确地复现给定位移。 2.必须具备一定精度的位置传感器,能准确地给出反映位移误差的电信号。 3.电压和功率放大器以及拖动系统都必须是可逆的。 4.控制系统应能满足稳态精度和动态快速响应的要求,其中快速响应中,更强调快速跟随性能。 1.3 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一、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100s -1; (2)相位裕量γ≥30° (3)幅频特性曲线中穿越频率ωc ≥45rad/s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单位负反馈随动系统固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3、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5s -1; (2)相位裕量γ≥40° (3)幅值裕量K g ≥10dB 。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5、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 g 。 6、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三、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4 )(+= s s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闭环系统主导极点满足ωn =4rad/s 和ξ=0.5。 3、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4、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计算校正后系统的穿越频率ωc 、相位裕量γ、相角穿越频率ωg 和幅值裕量Kg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四、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1(06 .1)(++= s s s s G k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5s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