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作者:阳宇旺扎强巴普琼次仁边巴次仁杨华片多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办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日喀则市也必将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就日喀则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26-02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与需求,更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懈追求。江苏省2012年就出台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2017年4月,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了明确规定: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目前,天津市、陕西省、江西省、山西省等省市均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西藏的教育离国内相关省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在推进中,拟定2020年全部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日喀则市2019年将全部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按照教育工作要求,必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指标既需要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教育质量来保障,又需要社会认可度来印证,因此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关要求,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和分析,对于日喀则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1.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规定标准为:资源配置有7项指标,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政府保障程度的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的15项指标均达标。教育质量的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对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认可度达到85%以上。从指标上看,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1.1;资源配置方面。一是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不到1人以上;二是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不到0.9人以上;三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不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四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不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五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不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六是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不到

2.3间以上、2.4间以上。

1.2;政府保障程度方面。一是部分县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城里教师多、乡村教师少。由于部分农牧区学校学生人数少,一个年级一名教师,全天都在上课,如果按照师生比算,学校教师还超编;二是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不达标;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三是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个别初中學校规模人数超过2000人;四是多数小学、初中学校的班级学

生数分别超过45人、50人;五是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六是根据我市实际,不能在所有县设高中学校,优质高中不能满足农牧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低于50%。

1.3;教育质量方面。一是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不到95%以上;二是所有学校没有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三是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四是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不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高于0.15。

2.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策略

2.1;落实政府履职教育主体责任。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它的发展关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发挥政府和部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政府整体规划,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只有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城区择校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才能推进教育快速、高质发展。

2.2;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门槛达标。办学条件达标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评估认定的门槛。如果办学条件未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自治区和国家将不考虑评估认定。各县级政府要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根据《中共日喀则市委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日党发〔2017〕1号)文件精神,在确保上年财政收入25%以上、援藏资金总盘子的30%用于教育事业的基础上,还要专门拿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专项资金;要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法定增长”。各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健全符合实际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奖补配套措施。各级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按照现行教育经费保障体

制,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同时,要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

2.3;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发掘人的天性、潜能和价值的过程。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狠抓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着眼于增强学校内在发展动力,这就是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永恒主题。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使学生能够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也是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者并不矛盾。如果因为我们搞素质教育而降低教学要求,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升学率,人民群众肯定不满意。那样的话,说明这个素质教育走偏了方向,或者走了形式,而没有注重本质。如果真正正确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德智体美肯定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也肯定会提高,这两者是一致的。实施素质教育既可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也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还可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处理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适当负担的关系。自古以来,学习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学习、要进步就会有压力、有负担。我们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的是“过重”负担、没有必要的、人为增加的负担,但决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没有负担,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那些使学生反感厌倦的加班加点、重复作业、恣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和活动时间等种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错误做法。但是,我们不能在强调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时候,走向另一面,完全撒手不管,讓学生感到一点负担、一点压力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适度压力负担对人的成长进步有好处。在这里,关键是“适度”,要在“过重”和“过轻”之间找到一个适度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愿意学就不会感到是压力、是负担。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真正把从“过重”课业负担下减负的学生引导到全面发展上来。

2.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指导和规范我市中小(幼)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保障“三通两平台”顺利推进,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是新时代的需要,各县区和学校要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和职责,教育局局长和校长要切实承担起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的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自觉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2.6;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除了教育部门外,还涉及其它部门。如招生工作需要有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户籍信息,学校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编制、发改、财政、人社、住建、农牧、国税的大力支持,学校管

理和安全工作需要公安、交通、卫生、文化、消防、团委等部门的全力配合。各级政府要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统筹指导和整体规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工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宣传册、固定展板、横幅等手段,加大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度。在校园门前和学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宣传标语,在人口集中、交通要道和主要路口等显要地段刷写固定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宣传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主流舆论导向,使全社会和广大家长更加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要策划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报道工作,广泛宣传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及时报道各县各部门、各学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情况,重点宣传在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四省市、两企业的无私援助,以及全市人民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江苏省政府,2012.

[2]《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2017.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9763)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 201708011制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内容与标准责任科室科室预计达成情况及后续工作举措备注 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 学、初中分别达到 4.2 人以上、5.3 人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 学、初中均达到 1 人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 资源配置 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 人以 上;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 别达到 4.5 平方米以上、 5.8 平方米以上;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 达到7.5 平方米以上、10.2 平方米以上;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 到2000 元以上、2500 元以上;

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 学、初中分别达到 2.3间以上、2.4间以上。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 国家规定要求;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 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 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 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 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 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 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 人、50人; 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

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 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 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 编制和岗位数量; 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 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 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doc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1X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

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 )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 )元,改造危房( )平米,撤并村级小学( )所,基本消灭D 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办法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政府保障程度评估通过以下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具体包括: .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理论和“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改造薄弱、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重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国家义务教育试点项目为牵动,着力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原则。省、市政府(包括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下同)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县(市、区)政府(包括农垦和森工系统,下同)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主体,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县域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分阶段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改造薄弱的原则。以改造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县域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校际、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四)坚持促进公平、确保质量的原则。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五)坚持试点先行、全面建设的原则。各地要因地制宜,城乡一体,全面建设,先行先试,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按时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目标是:到x年年底,4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是:到x年年底,13%的县(市、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45%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届时,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学校和城乡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基本均衡。 (二)主要任务。

最新整理推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docx

最新整理推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推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xx 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xx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xx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xx〕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20x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xx〕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xx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xx〕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根据新政教督办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组织人员从组织领导、发展水平、管理与质量和校际均衡等四个方面,对下加尕斯台村小学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A1组织领导(170分) A1—B1 领导职责(40分) A1-B1-C1优先发展(20分) 评估标准: (1)确立“科教兴县(市、区)”战略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六个优先”。(“六个优先”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2)有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并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其中。评分细则: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得10分;总体规划体现“六个优先”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立了“科教兴县”战略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六

个优先”。制定了学校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实施方案(2015—2016学年)、学期计划与总结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发展规划,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之中,做到了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自评自查得分:15分 A1-B1-C2 责任落实(20分) 评估标准: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 (2)形成政府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协调的工作局面; (3)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 评分细则: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得5分;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得5分;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各单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责。县委、政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知识大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为什么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 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了“有学上”之后,逐步解决“上好学”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两个平等一个公平”:一是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即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受教育年限、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同等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申报认定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教育部于2012年5月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河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受省政府委托,2013年组织部分省督学和专家对全省第一批符合条件的29个县进行了评估验收。 5、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程序有 哪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分为县级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四步。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一级的责任主体、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分别是谁? 根据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下发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 导评估文件规定:“县级政府是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县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县级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人力社保和教育等部门是具体责任单位”。 7、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 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①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措施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举措方案 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河滩小学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继实现“两基”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民生工程,是衡量一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权威评价,是体现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根据市区教育局具体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把均衡配置资源作为重点,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把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作为动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省定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和区域差距,真正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组织机构 组长:付丽峰 成员:杨俊奇、于海玲、张美荣、陈红霞、王明霞

三、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充分利用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契机,抓好学校的软 件和硬件建设,校园环境进一步绿化和美化,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校园环境一流化。 1.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系统管 理各种档案资料。逐步建全领导、教师责任落实制度,争取做到学校管理、责任分工明确到位,达到无缝覆盖,不留死角。 2.加强学校教学业务的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 3.制订学校章程,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 4.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增加电脑的购置,使师生人人能够接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到高新科学知识。 5.努力更新添置图书、添置教学设施。 6.逐年更新办公设备和学生课桌凳。 7.努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无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8.合理规划校园:①学校教学楼改造;②修建校园操场塑胶跑道;③加固校园的围墙;④修缮学校文化长廊;⑤美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知识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必学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一)一个门槛(一个前提) “一个门槛”(一个前提),就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10项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生均绿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小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配备、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数、学生与教职工之比、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详见《山东省普通初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两个文件。 (二)两个要素(两项评估) 两个要素(两项评估),就是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 1、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这8项指标,用专门公式,分别计算全县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得出小学、初中校际均衡状况。 验收标准为: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督导评估,以量化打分方式进行。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项A级指标,23项B级指标,34个评价要点,总分100分。 验收标准为:评估分数必须达到85分以上。 (三)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 一个参考(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 验收标准为:得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四个“一票否决” (1)三个增长近三年中有一年存在不达标情况; (2)教育系统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县不得申报; (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达标; (4)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摘要]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承担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均衡发展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而现有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单一、指标间关系不明确,其评估结果信度难以保障。基于对全国14省42县中小学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要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各地政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资源的多寡不是均衡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要避免新一轮的学校撤并。[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评估指标[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9-0005-03 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任春荣 任春荣/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87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监测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各省陆续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承担起对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的责任,因此,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各省制定的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均衡水平的评估;二是对促进均衡发展的措施的评估;三是对均衡水平和促进均衡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评估。各省的评估指标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也比较全面。但是,全面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易出现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且有对教育进行全面评估之嫌,淡化了对均衡水平的评估。其指标选择方法则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常出现指标信息量不够与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的现象;其对均衡水平的计算以评估者打分为主,将单项指标的分值乘以权重整合成教育均衡发展总分,这使得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 基于现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评估指标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选择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采用多种方法筛选适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指标,并以指标选择结果为例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基于全国14省42县881所初中和3096 所完全小学的数据,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并辅以定性方法,对县域校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各类区县。样本区县的初中和小学全部纳入调查范围。(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确立指标选择的原则是指标筛选工作的第一步。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是目的明确、切实可行、比较全面,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均衡发展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指标还应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敏感性是指所选指标灵敏,区分度好,能够反映学校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但学校之间没有差异,那么该指标就不具备评估均衡发展程度的能力,应该筛除。可靠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所选指标应属于常规统计内容,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人力去采集数据,否则数据容易失真。(二)指标选择结果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列出最初的评估指标,提交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确定出以下备选指标:教育经费类,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教师年人均收入、教师年人均培训经费;办学条件类,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师生比、分组实验开出率;教师队伍质量类,包括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参加区县级以上培训的 5--

关于推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和丰富,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进全面优质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以《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全面提升素质年”活动,立足常规管理,创新教研机制,优化活动载体,提升教师素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为打响“学在长兴”品牌提供更为有效的专业支持和优质服务。但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动态的、螺旋式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深刻剖析当前的非均衡发展点,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区域内的优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均衡发展。 一、制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瓶颈”现象 1、瓶颈一:生源失衡。 据调查,当前我县义务教育入学儿童在3500---3600名之间,而这些学龄儿童中有850---900名进行了择校,占入学儿童的20%---25%。其中,虽有出于特殊情况而择校,但这是为数不多的。也就是说,有近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学龄儿童家庭选择择校。这是区域内的平均比率,具体到优质、热门学校,则远远超过这一比率。教育提倡有教无类,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学生的先天素质有差异,也无法否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目前,难以控制的择校风使生源质量向着优则更优、劣则更劣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2、瓶颈二:薄弱师资力量难以均衡。 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受名校的感召、新校的开办、子女入学、教师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中青年骨干纷纷流入理想的优质热门学校,使相对薄弱校更是捉襟见肘。同时区域层面“保底封顶”的教师工资制度,骨干教师跨校柔性流动,骨干教师流动“转会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骨干教师的定向集中流动,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师资水平悬殊的现象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师资力量难以均衡。 3、瓶颈三:学校发展乏力。 当前处于发展劣势、相对薄弱的学校或缺乏发展激情,或缺乏发展的爆发点,很难在短时间内摘掉薄弱校的帽子,又因为受学校地理环境、生源师资、校长办学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薄弱校的滚动发展远不及优质校增长的速度,校际的办学差距在不断拉大。 综上所述,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诸多。因此,需要各方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 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1、树立“扬峰建谷”的思想,重视“建谷工程”。 思想决定着行动。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普遍优质化。“扬峰建谷”的道理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站在峰顶上的学校会远眺群山,引发这峰还是那峰高的思考,加快登攀的进程,不会因为均衡发展等待相对薄弱学校。相对薄弱学校虽奋起直追,终因谷与峰相距甚远而望尘莫及。“建谷工程”即是要重视和加大低谷中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通知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及学生流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义务教育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现通知如下: 一、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1.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超前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并纳入城镇规划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并按生源发展足额配置。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老城区配套学校未达到配建标准的,要采取新建、改扩 —1 —

建等措施拓展办学空间,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国土资源厅) 2.建立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加强对中小学用地计划的保障力度,鼓励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审批教育用地时,相关部门应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统筹利用闲置校园校舍,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的现象,同时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优先通过置换等办法用于教育事业。(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 3.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协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学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人员参与,保证新建学校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内涵建设要求,体育、卫生等设施设备符合相关标准。(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正确处理方便入学与保障质量的关系,审慎撤并农村学校,严格先建后撤制度,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要确保达到省定标准要求。对因学校撤并造成学生就学困难的,当地政府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二、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5.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学校按照省定 —2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资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A级指标评估要素备查材料备 注 A1入学机会 C1.小学、初中入学率(5分)。小学适龄 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 以上。 C2.纳入发展规划(2分)。将常住人口全 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 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入学后与当地学生享受 同等政策,完善在就学地参加中考和中招录取的 办法。 C3.纳入财政保障(2分)。将随迁子女教 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公民办学校随迁子女 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按当地同类公办学校标准享 受学杂费减免待遇。积极扶持以接收随迁子女为 一、县(市、区)材料: ①《福建省教育督导评估基础数据统计表(教育事业发展)》(表一、 表二、表三、表五)的汇总表和乡镇填报的过渡整理表。 ②近四个学年教育统计综合报表。 ③上一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中考和免试保送高一级学校的花名册、 统计数据和相关的审批文件和过程性材料;初中毕(结)业证书验印底 册。 ④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学龄人口花名册、缓学名册。 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数据统计:城区公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招 收择校生统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安置情况统计、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情况统计。 ⑥普高、中职招生政策及入学情况。

主的民办学校。 C4.管理制度(4分)。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家校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完善。 C5.入学率(3分)。6-14岁三类(智力、听力、视力)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2%以上。 6.招生政策(4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低于92%。⑦小学、初中招生政策及入学、就学情况。 ⑧随迁子女资金保障计划,财政局按文件规定安排好预算资金。 ⑨城区教育发展规划。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A级指标评估要素备查材料备 注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 冯建军 摘要:从教育均衡到优质均衡,已经成为新时期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先行追求。优质均衡是在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实现质量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质量既包含国家统一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个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质量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表现为教育质量的底线均衡与特色均衡的统一,是在质量合格底线基础上的特色均衡、差异均衡。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均衡、优质均衡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论坛通过了《全民教育行动纲领》(《达喀尔行动纲领》),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之后对全民教育的新承诺。《全民教育行动纲领》指出,如果不能向全民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所谓的全民教育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因此,全民教育必须转向全民优质教育,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实施了法定年限义务教育国家的共同目标。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推进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同时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不断扩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这些纲领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质量必须同步进行,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后,应该努力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优质均衡: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先行追求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全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52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7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 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义务教育阶段的巩固率达到9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这标明我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完全普及、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不仅如此,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以江苏省为例,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8.7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00%。2008年,江苏已经率先普及15年的基础教育。浙江省也在2003年就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目标。2009年,浙江小学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入学率为99.93%,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为9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7%,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2%。2010年,浙江“教育强县”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潍坊市《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也强调,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首先要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改革。教育均衡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现结合XX县的情况,略作分析阐述。 一、新形势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多、学生多,是一个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源向城区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如XX县城常驻人口由1999年的10万人骤增至20万人。与此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县域内生源数量大为减少,如XX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由1999年的17.3万人锐减至6.6万人。生源区域分布的变化和生源数量的下降,一方面削弱了农村教育,导致多数农村学校“吃不饱”,需大力调整优化学校布局,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致使城区学校“吃不了”,班额一增再增仍然不能满足入学需要,需大量新建、扩建城区学校,不断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学校布局与生源状况密切相关,农村义务教育已进入重新规划建设的新阶段。XX县1993~1996年投资1.43亿元,新建小学167处、初中10处,1996年7月通过XX省人民政府“普九”验收。当时正值在校生高峰,

几乎村村有学校。尽管从1999年开始学校布局调整,先后撤并小学229处、初中23处,农村中小学布局仍然较为分散。《XX省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规定,小学、初中规模应分别控制在每级2—6个班、6—10个班,2009年XX县22处农村初中仅有8处、140处完全小学仅有16处达到最低标准。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XX县每级学生保持在6500—7500人,生源数量已趋于稳定。像XX这样的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多是“普九”期间群众集资建设的,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低、建筑质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问题。根据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标准要求,基本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只有近几年新建的框架结构校舍和钢结构餐厅,其余校舍均需重建或加固。3年内仍需重建、加固学校156处,改造校舍43.8万平方米,任务非常艰巨。为此,XX县在努力扩大城区办学规模的同时,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3年内使全县中小学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这是XX教育工作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教育经费是现代教育事业的血液,也是县域义务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下,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在经济欠发XX,依然难撼教育发展资金需求与财政支出短缺的矛盾,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难重重。 (一)“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让县级财政难堪重负。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有四项内容:一是免除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前两项改革需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不算多,财政困难县尚能承受。XX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欠发XX,后两项改革对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