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四环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四环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四环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很多学生却被繁琐的语法规则、关键字词所困扰,影响了程序的编写。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很难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编程的能力。本文从当前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多年理论教学经验总结出“四环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四环教学法;理论教学

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主要培养学生编程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初次接触此类课程经常被繁杂的语法规则所困扰,影响了程序的编写。尤其是对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众多的控件、事件、属性,更是让学生无从下手。笔者在多年的程序语言教学中总结出了“四环教学法”,经过实践,这种方法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教学,颇有成效。

一、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1、学习动力不足

目前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很有差距。尤其是普高考入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学起来感觉相当枯燥,难以理解。于是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既枯燥又无用,不如学习多媒体或的一些课程;也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差,在学习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就知难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适用层次:高技 总 学 时:320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修的课程,本课程采用的语言是Javascript,简单、实用,能使互联网前端和后端有机的结合;利用第三方库、模块,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互联网产品,同时为专业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通过掌握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 2、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熟练使用Javascript编写程序;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制作前端网页,熟悉jQuery、Bootstrap等框架的使用;掌握利用Node.js和Express.js构建服务器后台程序,并与前端进行数据交互;了解产品的用户体验,识得UI制作;掌握利用UML建模工具绘制用例图、功能图、流程图等;知道WebSocket原理,并学会使用WebSocket构建实时通讯系统;通过Node.js第三方模块,学会动态地构建应用程序的多样主题;了解Ghost开源系统,识得利用Ghost构建多样主题的博客网站;

掌握国外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能看懂、理解搜索结果的英文内容。 3、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性要求学生多动手。因此课程的重点放在项目实践上,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项目协作能力。理论知识以精讲为主,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为学生提高动手技能打好基础;多利用国外搜索引擎,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 号章节内容总学 时 讲授 学时 训练 学时备注 1第一章 课程介绍22 2第二章 基本语法1266§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程序结构控制 §2.3 自定义函数 §2.4 字符串函数 §2.5 Math函数 2 1 1 1 1 2 1 1 1 1 3第三章 闭包与回调函数1266§3.1 剖析函数定义 §3.2 闭包 §3.3 回调函数 2 2 2 2 2 2 4第四章 对象1266§4.1 对象的使用 §4.2 this、apply、call §4.3 原型继承 2 2 2 2 2 2期中考试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1.主要特点 ①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语言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③单元以主题为中心O 在一个单元中,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2.主要优点 使一个主题概念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飞跃。注重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的练习和活动。可用来培养各种语言能力。 3.主要缺点 个别主题无法把部分学科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忽视了拼写教学。 4.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语言学家K. Goodman(凯·古德曼)倡导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哲理。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一种哲理或方法。 早期的整体语言,即whole language,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lea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它指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合的教学活动。 2.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和自然发生的读写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的知识。 Rigg (1991) 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Genesee (199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综合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而应该同时教。Goodman(1990)在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观察到,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曾提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的。儿童不是主要靠模仿学会语言,而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3.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理解和尊重时,语言学习就比较容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教学内容

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or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that emphasizes interaction as both the means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study. Language learners in environments utilizing CLT techniques learn and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instructor, study of "authentic texts" (those writte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of the language in class combined with use of the language outside of class. Learners converse about 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partners, and instructors teach topics outside of the realm of traditional grammar in order to promote language skills in all types of situations. This method also claims to encourage learners to incorporate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into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focus on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o the learn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1] According to CLT, the goal of language education i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he target language.[2] This i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views in which grammatical competence was commonly given top priority.[3] CLT also focuses on the teacher being a facilitator, rather than an instructor. Furthermore, the approach is a non-methodical system that does not use a textbook series to teach English but rather works on developing sound oral/verbal skills prior to reading and writing. Contents [hide] ?1Background o 1.1Societal influences o 1.2Academic influences ?2Classroom activities o 2.1Role-play o 2.2Interviews o 2.3Group work o 2.4Information gap o 2.5Opinion sharing o 2.6Scavenger hunt ?3Critiques ?4See also ?5References ?6Further reading

任务型教学法task

Nunan将任务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任务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目的,而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一门语言。 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任务的定义,产生了三个共同特性:一、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说画一幅地图或者预订一家旅馆;二、输入材料,关于如何画画的指令或者一份旅馆的广告宣传;三、一个及以上的相关活动或程序,如基于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决定预订哪一家旅馆。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任务型教学法已在第二语言教学大纲设计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广泛应用。因为任务特别是小组合作能促进自然地学习与交流,催化习得过程,这种方式与交际教学法更为契合。 任务型教学会根据教学方面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说他们有效建立课堂互动过程和产生协商交流的能力;此外还会依据心理学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刺激内部习得教工过程的潜能。在目标任务、真实任务以及课堂任务之间也产生了区别。 一项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就是信息差任务。信息差任务也就是一位参与者持有另一位参与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而必须通过互换信息来完成任务。“找出不同点”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差任务,参与者会得到一些类似却有略微不同的图片,在不看别人图片的情况下,所有人在找出不同点上达成一致。 另一项交际性任务是问题解决任务,比如说,提供参与者线索并要求他们做出解释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决策任务是期望参与者在所提供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结果。还有一些别的任务例如拼图、角色扮演、模拟、口头讨论和设计任务。 在任务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选择和界定目标时找到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对任务产生干扰,包括任务的认知困难,学习者需要加工和产生的语言的数量,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心理压力,时间压力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背景的数量和类型。 比如说,“找出不同点”只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存在或不存在(未描述的)的项目,这个要求显然比需要精确描述的要求来的低。同样的,加工处理一段包括标题,副标题,照片,图画、图表、曲线图等的内容显然比加工处理一段没有任何前后文联系的文章来的容易。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一些任务比其余的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例如,双向任务即在交互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信息来提供交换,这种方法比单向任务(一个参与者提供信息,另一个参与者仅对给出的信息产生反馈)更为有效。汇总型任务(一个加过必须进行商定统一)比分散型任务(接受来自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能产生更多的言语。 另一个根据任务结构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划分包括前任务和后任务活动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视觉支持和任务框架。任务设计的突出点包括真实的文本和活动以及语言技能的整合。各类任务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的教学大纲类型:过程、程序和任务。 不管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简短历史,任务型教学在产生刺激性的教学材料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了25年前所以为的好的教学实践活动。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4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 4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Ken Goodman 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好比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木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同样,幼儿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的意思开始,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幼儿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理论,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推广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大都使用非正式的方法,比如:请学生讲故事,让他们穿上服装、借用道具表演;请学生看图画说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场景;或者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请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 在阅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和文字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据此,他们总结出一套三段式阅读教学法。第一,让学生从文章题目和故事的开头提出初步假设,猜测故事的内容和可能会发生的情节。第二,运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构思和推理,验证开头的假设是否成立,先前的猜测是否准确。第三,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

最新“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复习课程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4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4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Ken 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好比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木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对整体语言教学法做一个综述。 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语言学家K. Goodman(凯·古德曼)倡导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哲理。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一种哲理或方法。 早期的整体语言,即whole language,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lea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它指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合的教学活动。 一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和自然发生的读写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的知识。 Rigg (1991) 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 Genesee (199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综合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而应该同时教。 Goodman(1990)在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观察到,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 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曾提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的。儿童不是主要靠模仿学会语言,而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理解和尊重时,语言学习就比较容易进行,语言水平和读写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1)语言的整体性原则 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不把语音、词汇、语法分开来教,也不把听、说、读、写分开培养。教学重点是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学习活动应该从整体到部分。每节课都应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考虑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兴趣、

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专题七任务型外语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广被采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意念功能大纲成为当时普遍应用的标准大纲,而传统的3P程序则是相当流行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正是在批判结构大纲、意念功能大纲以及3P程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理论基础主要交际法教学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形成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兴起 任务型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中一直存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发展语言系统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之间的矛盾、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习得语言之间的矛盾、提高语言流利性和准确性与任务复杂性之间的矛盾,而通过合理设计和成功完成任务可以使这些矛盾得到改善。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普拉布(Prahbu)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进行的一项强交际法理论的实验,提出了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教学的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他将任务界定为让学生思考所给的大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调控。他把活动分成四种类型:规则中心活动、形式中心活动、目标中心活动和意义中心活动。意义中心活动是任务型教学最重视的活动,因为这种活动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潜意识地内化了语言系统。这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理论不谋而合。 班加罗尔实验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雏形。第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该实验放弃了传统的结构大纲以及交际法采用的意念一功能大纲,而采用任务组成的程序大纲,为学习者提供在课堂上的交际任务。普拉布认为他的大纲说明的是“课堂上要做什么而不是要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第二,普拉布识别了信息差、意见差、推理差三种类型的任务,使交际活动有了明显得目的性,并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完成任务上。这里的任务具有意义第一性,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有交际的问题要解决等基本特点。第三,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语法教学借助任务,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到语言规则。 随后,坎德林C.Candlin和布瑞恩M.Breen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改进了普拉布的早期理论,并在批判“综合大纲”的过程中提出了“过程大纲”理论。他们赋予课程设计者更艰巨的任务,即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活动和任务。此后朗(Long)和威理司(Willis)和斯干(Skhan)进一步研究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将任务型教学法发展成为一种较完善的方法理论体系。 (二)理论基础 1.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 V A程序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d314004625.html,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课程是软件开发类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此类课程传统的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法,老师感觉教学实施很困难,学生感觉不能理解所教内容,没法独立完成简单程序的编码任务。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其运用在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可以改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基本的软件开发工具之一,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学习的着重点。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何在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初浅认识与实践体会。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对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适应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提高技能,还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2.1探究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感觉编程类课程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许多知识点抽象空洞,不能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率。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以任务链的方式合理的呈现任务并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来建构知识和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特点,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任务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入知识点→任务解决。 2.2设计任务情境,激活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将枯燥的编程知识与实际应用及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合作语言教学法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is focused on the idea that teaching should make maximum use of cooperative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s. Fighting against older ideas that teaching should be teacher-fronted and that strong and weak 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separately,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maintains that in cooperative group work students are likely to scaffold each other and therefore raise the language level of the class.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Theory of learning ?Teacher and learner role ?Common activities in a cooperative classroom setting ?See also ?References ?Bibliography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edit]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n be best done in heterogeneous groups, when all students work collaboratively and cooperatively for one common goal. It replaces the idea that students have to work competitively against one another. On the contrary, it rather supports the idea Vygotski claimed in his Sociocultural (S-C) Theory, which states that “Interaction not only facilitates language learning but is a causative force in acquisition.” (Saville-Troike 2006: 111).[1] Vygostki was of the opinion that social interaction is seen as the only way of learning a language sufficiently and therefore he came up with his idea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an area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 where the learner can achieve that potentia l only with assistance” (Saville-Troike 2006: 112). Taking Vygotski's idea where language learning is done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focuses on language learning in natural settings through the use of interaction in pairs or/and group work. This means that interaction within one heterogeneous group can lead to a maximum of language learning, if the students work collaboratively. To do so, they have to use the L2 and share the idea of achieving a common goal, which is not on the first side the learning the language, but solving the exercises. This means that the actual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can be seen as a side effect of the task, because students have to use the foreign language just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at also lowers the anxiety of talk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refor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make use of it, but being less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Richards and Rodgers (2001: 193f.) premise 5 principles that underlie the interactive and cooperativ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毕业论文

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引言 3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3 2、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初步了解与体会 3 (1)设计符合学生真实兴趣的任务活动 3 (2)明确任务目的,具有可操作性。 4 3、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4 4、总结:谈谈自己的感想5 5、参考文献 6

摘要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交际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途径。因此,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探索并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策略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口语教学高职高专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a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complete of the task as the study goal, communication as the motivation, application as the purpose. Therefore, studying and adopting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will effectively arous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of oral English,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final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英语教学方法汇总-语言教学种类概论

語言教學種類概論: 1.傳統語言教學法 傳統語言教學法包括:文法翻譯法、直接教學法、聽說教學法與認知 教學法。 1.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緣起與教學理念: 文法翻譯法大約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一九二0年代 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有研讀拉丁 文及希臘文文學典籍的能力。其次為增進對第一語言的深入瞭解。 第三為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對較難教材的學習能力。教 學著重於對文法規則的解說與字彙的學習與記憶。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 閱讀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學著作,為文法翻譯者編著的書籍,內 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課課文之前有單字表文後有長篇的文法解析,練 習的份量不多。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聽說讀寫

L1 + + L2 + + L1 ?? L2 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並重 R=W 閱讀與寫作並重,聽力與說話不受重視 2.直接教學法 (The Direct Method) ?緣起與教學理念: 直接教學法約萌芽於十八世紀末期 (Stem, 1983)。鑑於文法翻譯法著重於熟記文法規則,無法習得交談能力以及兒童對第一語言習得的經驗而提倡。這個教學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頗具勢力,又稱為『常識法』(mon sense method)。強調在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環境以畫圖、示範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學習語言為主的密集式語言訓練。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 標的語言(target language)教學使學生完全投入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情境中。 ?優點:

浅析英语中的整体教学

浅析英语中的整体教学 " 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许多学科所研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各有不同。笔者以为,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非常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英语整体教学,广义地理解整体教学的深层意义,使其从根本上推进当前的英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益,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之需要。 一、整体教学思想 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为一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思想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社会发展和中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对于外语教学的需要。外语教学和教研人员都应该认识到: 1.整体教学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所确定的。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出为众多外语教学流派所公认的结论有3条: (1)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语言是个活的机体,不能切割成一块一块地去“学”。学习了某种语言一条条、一项项的知识,绝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整体。 (2)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 语音、语法、词汇等只属于语言的结构体系。语音、语法、词汇等是语言运用的准备,但不等于语言运用。

(3)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外语教学应使学生能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为实现交际而运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才能够算使他们学会了语言。 2.整体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整体教学的思想。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重心,整体综合性发展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中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英语教学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了解,以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 英语教师实施整体教学首要的条件是,学习掌握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大纲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真正树立整体教学思想并使这种思想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belief)。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心中时有整体教学思想在,才能自觉不断地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习惯,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整体处理教学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新途径。 二、整体教学方法 教学法是研究英语教学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教学的原理和原则,具体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课堂内外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英语教学法应该是教学途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的一个综合体。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 Task-Based Language T eaching,即TBL 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 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到的会话含义的基础就是会话者要遵循会话准则。三、语言习得研究证明,掌握交际工具在互动中掌握比较有效。互动就是合作行为。 学生在一块儿学习不一定就是合作学习,比如,在双人组、四人组的形式下,也许不能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共同学习的一个原理是,学习者要在学习中相互依赖,这样才够得上合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 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 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 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 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 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 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 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语篇导入问题的设计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语篇导入问题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07T11:58:44.3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作者:柯永燕[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法崭露头角,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束缚,为教学增添了活力。本文试以具体的课文单元为示例,基于语篇教学法为其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以此探索语篇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法崭露头角,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束缚,为教学增添了活力。本文试以具体的课文单元为示例,基于语篇教学法为其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以此探索语篇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教学法 1.引言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上课的重心放在语法及语言点上;教师孤立地讲解词语、语法结构,忽视了篇章。但是,语言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因此,在此笔者提倡语篇教学,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就拟基于语篇教学法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2.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学不要只停留在词句分析水平上,而应在语篇水平上,从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内容上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来理解和掌握语篇,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注重语言功能”。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是要善于“帮助学生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增长学生的外部世界知识,与此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教案设计及解释)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词汇语法学习、听力和翻译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下面笔者就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以语篇教学法为主要依据,设计一个科学可行的教案。 3.1第一部分(Listen and Talk) 首先,老师让学生讨论图片,然后听Leadin的磁带并填空。由于事先的讨论使大家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他们对所听材料也就有了一个“语篇轮廓”,这对他们听力的训练有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导入的步骤,目的是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使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个整体性认识,吸引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后面的内容上。 接着是“对话”部分。老师先叫同学朗读对话,然后用communicative tasks 提供的相关句型对对话进行提问,从而使大家对这两个话题的展开有个整体语篇意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讲解一下communicative tasks提供的相关表达,然后让学生编对话。之后随机抽几对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这是一个情境模拟过程,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构造语篇(对话),在语篇演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 3.2第二部分(Read and Explore) 老师先让大家速读Passage A,要求大家对每个语篇的中心有个初步认识。接着老师带着大家讨论怎么就课后问题在阅读中做笔记、找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等,并在此过程中完成阅读理解题。最后老师对每个语篇的主题和中心进行总结。然后老师结合 Language Focus,对部分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及用法进行讲解,并挑选部分题目对学生进行操练。然后老师让大家再细读一遍并谈谈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及看法。阅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因而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而是要先完成机械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最终学生既了解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及其实际如何运用,又了解了语篇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对语篇有了深层理解。 对于Passage A 的最后两个环节,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围绕“父亲的性格”先进行10分钟的讨论,讨论出一个框架。然后老师讲解书上提供的有用表达,接着留出15分钟让大家写作。之后老师随机挑几个小组,让其展示他们的协作“成果”,老师与全班进行讨论。这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大家在协作中互补,吸取集体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大家在协作中完成交际,发挥创造性,共同创作出一个书面语篇,先建框架再具体写作的过程使得学生有个整体语篇构建模式。 3.3第三部分(Write and Produce) 第三部分是写作。本单元写作中用到的新句型是状语从句。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含有一定量的状语从句的语篇展现给大家。然后老师就该语篇讲解状语从句的使用,之后挑几道书上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接着老师让学生看书上的范文―a Family Letter,然后与大家讨论该信的整体格式和布局、写作风格及写作大意,从而使大家对家信有个整体认识。最后让大家回去写一封家信,并要求大家在写之前列出一个思路或框架,写作过程中要恰当使用状语从句。在写作的教学中,语篇教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4.结语 本教案是以语篇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教学设计都融进了语篇教学法的理念,是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力求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讨论、模拟对话、分组协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学习的习惯,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本人相信在此教案设计下的教学活动定能受到学生欢迎,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参考文献 [1]方宁,雷建华.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浅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