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暑期机器人课设答辩报告

哈工大暑期机器人课设答辩报告
哈工大暑期机器人课设答辩报告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

课程设计

题目车载机械臂四轮小车

设计与制作

专业机器人工程

班号组号 1713402 第4组

学生姓名仲帅郑倩陈宇航

指导教师刘亚欣

答辩日期 2019年7月23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课程设计成绩

基本信息

班号: 1713402 组号: 4 地点: Y315 课程设计时间: 2019 年 7 月 15 日至 7 月 28 日

装订顺序页码

1、封面

2、课程设计成绩Ⅰ

3、课程设计任务书Ⅱ

4、目录Ⅲ

5、正文 1

6、参考文献

7、图纸和程序清单

课程设计成绩

竞赛排名:成绩:

设计分工表

学生成绩

教师签字: 2019年07月 23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李哲2019年1月3日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与意义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以来,随着微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化产品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国自1978年把“智能模拟”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开始着力研究智能。从概念的引进到实验室研究的实现,再到现在军事、航天航空、勘探等高端领域的应用,为智能化理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石。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案、分析方法及特色创新都可以为国内采矿勘探机器人、自动运输机器人、家用自动清洁机器人等自动半自动机器人的设计与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

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功能获取事物的信息,人类的大脑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全面了解认知事物。这样一个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称之为信息融合过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过程,得到一个对复杂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结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协调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观测量信息加以综合,协调使用,消除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并加以互补,以减少不确定性,得到对物体或环境的一致性描述的过程。

智能小车包含周围环境探测、识别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的综合系统,以单片机芯片作为其控制核心,由控制器控制其进行相应的动作。智能小车可以作为玩具的发展对象,为中国玩具市场技术含量的缺乏进行一定的弥补,实现经济收益,形成商业价值;同时作为高校毕业设计研究课题,智能小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创新开发以及总结概述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有利于以后独立及全面的发展;智能小车由于其较低的成本,甚至还可以代替人进行高危、高重复性的工作。

1.2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小车、机器人的发展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第一台能够自主移动机器人问世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从最初的示教模仿机器人发展到现在的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国家都对智能机器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各国的科研实力不同,其水平也有高低,其中美国和日本在该项技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提出的“机器人与人工体”国家计划主要是对智能机器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感知判断来自动执行各种动作。美国发明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送信件、食品等生活用品,还可以牵引吸尘器来打扫卫生。日本目前已经研制成

功的人形机器人,其可以模仿人们的各种面部表情而且非常逼真。近年来发明的的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医疗手术中而且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我国的智能小车、机器人从“八五”期间的军用智能机器人的研制,“九五”期间军用“智能机器人平台2号”的研制,到“十五”期间对复杂智能机器人,危险作业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复合结构移动机器人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国内的许多高校也都在不停的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且也有了层出不穷的成果,例如中科院研制的能够和人对话的机器人、上海交大研制的具有较强越障能力的仿人关节结构的机器人等。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展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正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各个国家对于智能小车、机器人的科研能力都再逐步的加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使用高强度的轻质材料让机器人的结构越来越灵巧动作执行也更加灵活;应用网络化技术来远距离操作控制机器人群体为人们工作;通过复杂生物机电系统和人机耦合系统来研究出具有仿生感知、生物神经的仿人机器人。相信未来会有具有更高智能化的、更加生动有趣的智能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而且会极大的改变和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

1.3创意之星机器人套件

“创意之星”机器人套件是一套用于高等工程创新实践教育的模块化机器人套件,是一套数百个基本“积木”单元的组合套件包。这些“积木”包括传感器单元、执行器单元、控制器单元、可通用的结构零件等。这些“积木”单元都很容易互相拼接、组装。用这些“积木”可以很方便地搭建出各种机器人,并可为搭建出的机器人编程。它具有模块化、积木式的特点,组装、编程都很方便,非常适合于创作、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模型。

本课题通过构思新型智能机器人小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通过了解创意之星套件,加强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系统组成的实践认识;通过设计与制作智能机器人,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设计、动手创造的能力;通过编写智能机器人控制软件,增强学生的算法和软件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和团队协作意识。

1.4设计思路

利用“创意之星”套件设计车载机械臂四轮小车,小车功能包括:小车的循迹行驶、自动避障功能、图像捕捉、定点停车、手动和自动控制机械臂的抓取功能,完成整机的机构、控制和驱动系统设计。

第2章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2.1安装软件

安装驱动精灵,图形化开发环境LUBY和WOODY,和SLIDWORKS2018。

2.2元器件调试

调试舵机:设置舵机号,设置舵机中位。使用LUBY和舵机、调试板、舵机线、适配器、电池等控制舵机速度和转动角度,接收和处理红外测距、碰撞、灰度、光强、姿态等传感器信号。

传感器调试:练习使用WOODY和彩色COMS摄像头、立体声麦克风接收处理模拟信号。

2.3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

建立创意之星所有元件三维图样库,了解各元器件的功能、作用、工作原理、连接方式。动力元件之一为CDS5516机器人舵机它是一种集电机、伺服驱动、总线式通讯接口为一体的集成伺服的单元。有两种调节模式分别为舵机模式和电机模式,位置伺服范围0-300°,可连续旋转,有10kgf*cm的持续转动输出扭矩。图2-1为其在舵机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图2-2为舵机的接线图。

图2-1 舵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2-2舵机的接线图

CDS5516机器人舵机还可以工作在电机模式下,此时舵机可连续旋转,可换向和改变速度,可作为直流电动机来使用。

传感器应用到的有数字信号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有SIG/VCC/GND三线制接口,TTL 电平,可以连接到控制器的数字量输入通道。当传感器前方一定距离内出现障碍物时返回低电平,没有障碍物时则返回高电平,可作为实现小车的自动避障功能的传感器。图2-3为其工作原理图和接线图,图2-4为其结构电路图。

图2-3 红外接近传感器原理图和接线图

图2-4红外接近传感器的结构图和电路图

LUBY控制器内内含STM32103VCT6@72MHz微控制器系统,有外置RS232串行接口两个,烧录程序有U盘下载模式和直接下载模式两种。有机器人舵机总线接口,四个用户可配置的按键输入,具备蓝牙收发功能和ZigBee通信功能,支持使用串口命令对其操作。WOODY

控制器内含ARM11核心,内存512MB,flash 4G。内置有蓝牙模块和四个USB接口。可外接USB彩色摄像头(320×240)和麦克风、耳机。内置有语音识别、语音播放、图像捕捉等功能。主要用于语音和图像处理,使用时与LUBY控制器配套使用。LUBY和WOODY控制器的硬件原理图见第3章。图2-5所示为LUBY控制器和动力原件、传感器连接的原理图。

图2-5 LUBY控制器和动力原件、传感器连接的原理图

2.4轮式移动机器人制作

使用创意之星结构件,按照设计图纸搭建四个轮子,与电机相连,固定在底板上。在底板上的合适位置安装上所需的传感器,完成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搭建。使用LuBy Crater软件编写程序,烧录到控制器中,实现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2.5图形化开发环境编程调试与实验

为实现小车自动避障功能,须通过安装在小车左前方及右前方的两个红外接近传感器来检测是否有障碍物。小车行进过程中,若遇到不同的障碍物类型则分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前方无障碍物,即左右两传感器都没有检测到障碍,则保持直行;若左侧有障碍物,右侧没有则向右差速转弯;若左侧无障碍物,右侧有障碍物,则向左差速转弯;若左前、右前方都有障碍物,则小车自动后退。下面是基于以上思路设计的程序流程图(如图2-6图形程序所示)。

图2-6 自动避障的图形程序

2.6设计移动机器人控制算法

舵机是一个伺服电机,属于伺服系统控制,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舵机的转动由PWM脉冲控制,每经过一个脉冲舵机转过一个特定的角度。同时舵机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因为,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或者叫闭环,如此一来,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伺服电机,同时又收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够很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图2-9所示为舵机的闭环控制原理图。

舵机的控制信号,一般是脉宽调制(PWM)信号,如图2-10,直观反映了PWM信号和舵机转动角度的关系,通过给舵机通电的时间控制,结合角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检测和控制,实现了舵机的精确角度控制。关于舵机的精准位置控制,存在以下如下图2-2所示的闭环控制机制。即:位置检测器(角度传感器)是它的输入传感器,舵机转动的位置变化,位置检测器的电阻值就会跟着变化。通过控制电路读取该电阻值的大小,就能根据阻值适当调整电机的速度和方向,使电机向指定角度旋转。从而实现了舵机的精确转动的控制。

图2-7 舵机的闭环控制原理图图2-8 PWM信号和舵机转动角度的关系

更改底盘四轮的舵机为电机模式,设置好ID号,使用LuBy Crater图形化编程软件的舵机控制模块,编写电机转速,设计前进,后退及左转和右转操作,编译通过后烧录到控制器中运行。

2.7嵌入式系统环境编程调试与试验

小车自动避障代码

#include "Uplib\UP_System.h"

int main(void)

{

UP_System_Init();

int x = 0;

int y = 0;

x=150;

while(x>100||y>100)

{

x = UP_ADC_GetIO(7);

y = UP_ADC_GetIO(8);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if(x<100)

{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

if(y<100)

{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UP_delay_ms(3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512);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512);

UP_CDS_SetMode(3,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3,512);

UP_CDS_SetMode(4,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4,512);

}

}

}

第三章创新机器人设计与搭建

3.1构思创新机器人功能

车载机械臂四轮小车具有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模式。手动模式下小车行进自动避障、遇障碍物精确停止、手动控制机械臂实现夹取物体、移动物体并重新放置物体的功能。理论上可以实现对机械臂可伸展范围内任意空间位置放置的物体的夹取,操作简便,十分灵活。

自动模式下小车具有循线功能、图像捕捉,识别物体然后完成自动夹取物体、移动物体并重新放置物体的功能。循线功能完成后,通过图像捕捉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并控制小车移动到目标物体前方,自动完成目标物的抓取。

3.2设计创新机器人

3.2.1 SolidWorks机器人三维模型

图3.1机器人三维模型图

3.2.2 LUBY控制器硬件原理图

图3.2 LUBY控制器硬件原理图

3.3制作创新机器人

3.3.1底盘搭建

创新机器人的制作,首先是底盘的搭建,考虑及机器人的运行方式,有六足,四足以及轮式等几种主要的方法可供选择。由于足式机器人运动不能很稳定,加之后续要用添加机械臂抓取物体,综合考虑几点情况,我们组采取了四轮搭建的底盘,其具有运行平稳,易于控制,可以实现任意位置的精准移动和停止等良好的特性,并给我们机械臂的搭建带来了方便。

图3.3小车底盘搭建实物图

3.3.2机械臂搭建

第二部分是机械臂的搭建,我们需要机械臂以及夹持机构能够实现小车四周任意位置目标物体的夹取,运送功能。因而,机械臂需要有适合的长度保证其夹取目标物体的灵活性,此外,机械臂过长会给控制程序,算法设计,乃至电池的供电带来麻烦和负担。考虑以上各种因素,我们舍弃了机械臂搭建指导书上的搭建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搭建了一个由5个舵机控制的机械臂,以实现预期的相关功能。

图3.4机械臂搭建实物图

3.3.3整车组装及传感器的安装

最后是传感器的安装,选用的传感器有:红外测距传感器*1,红外接近传感器*2,灰度传感器*2以及摄像头。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安装传感器的位置如小车整装图所示: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装在小车前部,用于实现测量目标物体距离以及避障功能。摄像头安装在车前用于颜色识别,接近目标物。灰度传感器装在小车尾部,用于实现巡线功能。

图3.5 小车整装实物图

3.4编写创新机器人图形化控制软件

3.4.1巡线功能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图3.6 巡线功能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3.4.2图像捕捉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图3.7图像捕捉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3.4.3避障程序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图3.8避障程序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3.4.4遥控机械臂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图3.9遥控机械臂模块图形化编程界面

3.5设计创新机器人控制算法

3.5.1巡线功能算法

灰度传感器是模拟传感器,灰度传感器利用光敏电阻对不同颜色的检测面对光的反射程序不同,其阻值变化在的原理进行颜色深浅检测。灰度传感器有一只发光二极管和一只光敏电阻,安装在同一面上。在有效的检测距离内,发光二极管发出白光,照射在检测面上,检测面反射部分光线,光敏电阻检测此光线的强度并将其转换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信号。

图3.10灰度传感器组成原理图

借助两个灰度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分布在黑线的两边,默认小车向前运动。当左侧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黑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灰度传感器返回值突变,控制小车向左移动一定的角度,使小车任在预定的巡线上行进。当右侧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小车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其他与前面相同,使小车始终沿着黑线在行进。

3.5.2颜色识别自动抓取目标物体算法

红外测距传感器是一种传感装置,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测量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利用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发射出一束红外光,在照射到物体后形成一个反射的过程,反射到传感器后接收信号,然后利用CCD 图像处理接收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的数据。经信号处理器处理后计算出物体的距离。这不仅可以使用于自然表面,也可用于加反射板。

摄像头用于颜色识别。将目标物体标记为红色,循迹完成后,进入颜色识别模块,小车在原地旋转搜寻目标物体,在识别到红色后,小车向前移动,在目标物体前方停止。接着,红外测距传感器工作,小车继续前进,距离达到设定值后,停止,机械臂进行自动抓取操作。

3.5.3避障功能算法

红外接近传感器自带红外LED 驱动,主控MCU可通过I2C接口对其进行功能控制,当LED发射的红外线经过接近物体反射后被内置的红外线光电二极管接收,然后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将光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后的数值可与设定的门限值相比较,如果超过设定的门限值则从INT口输出中断信号给主MCU,通过相应的软件实现具体操作功能。

图3.11红外接近传感器

在小车前部两侧各装一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左边传感器识别障碍物后,返回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小车向右转弯;右测传感器识别障碍后,控制小车向左旋转,以避开障碍物。两边传感器同时识别到障碍物后,小车停止。

3.5.4遥控机械臂算法

避障结束后进入机械臂手动抓取物体模块。定义变量,使用按键输入给变量赋值,四个按键,一组为单个按键组合实现4种操作,另一组为两个按键为一命令实现6种操作,每两个操作控制机械臂上四个舵机的正反转,以及小车的前进和旋转。以上10种命令可以实现平面内任意位置物体的手动抓取。

3.6嵌入式系统环境编程调试与实验

3.6.1 图像捕捉及自动抓取代码

#include "Uplib\UP_System.h"

int main(void)

{

UP_Woody_Init();

UP_System_Init();

UP_LCD_ShowString(0,0," ");

UP_LCD_ShowCharacterString(4,0,"博创科技");

UP_LCD_ShowCharacterString(0,1,"卓越之星创意套件");

int a = 0;

int u_x = 0;

int u_y = 0;

int u_p = 0;

UP_Woody_StartUp(4);

UP_Woody_ImageRecLetIssue();

UP_Woody_ImageRecIDSet(1);

UP_LCD_ClearScreen();

UP_LCD_ShowCharacterString(0,0,"图像坐标和像素。");

while(1)

{

u_x=UP_Woody_X_Coordinates();

u_y=UP_Woody_Y_Coordinates();

u_p=UP_Woody_ImagePixel();

if(u_x>230)

{

UP_LCD_ClearLine(0);

UP_LCD_ShowCharacterString(0,0,"识别到颜色");

UP_delay_ms(700);

UP_CDS_SetMode(1,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1,-200);

UP_CDS_SetMode(2, CDS_MOTOMODE);

UP_CDS_SetSpeed(2,-200);

哈工大自控课设上课讲义

哈工大自控课设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院系:航天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金晶林玉荣 设计时间: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 名: 院 (系):航天学院 专 业:自动化 班 号: 任务起至日期: 年3月2日 ——年3月16日 课程设计题目: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1. 已知控制系统的固有传递函数(或框图)如下:(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127.0(22 )(+= S S S G M =)(1S H 1)(=S H 系统存在一个正弦干扰力矩 t A S F ωsin )(=: A=0~5,f=0~8 2.性能指标 (1)开环放大倍数K ≥ (2)剪切频率 ≤≤c ω (3)相位裕度≥γ (4)谐振峰值M γ= (5)超调量p σ≤25% (6)过渡过程时间ms t s 25≤ (7)角速度s rad /2.0max =? θ (8)角加速度2max /8.0s rad =? ?θ (9)稳态误差mrad e ss 15.0≤ 3.设计要求与步骤 (1)设计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2)人工设计 利用半对数坐标纸手工绘制系统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的Bode 图,并确定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验算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目录 1. 人工设计 (5) 1.1固有环节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性能指标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校正环节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校正环节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串联迟后环节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串联超前环节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计算机辅助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固有环节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串联迟后校正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串联超前环节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系统的斜坡信号响应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校正环节的电路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确定各环节电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绘制电路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设计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心得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人工设计 1.1题目分析 由于系统存在正弦干扰力矩,且不可测,是一个不稳定的量,我们不妨将此力矩设定为干扰最大时的正弦信号,即此时干扰为t S F π16sin 5)(=。 同时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要满足:ms t s p 25%,25≤≤σ。依据经验公式:

哈工大机器人大作业

一、运动学正解程序及结果 1、程序: syms x1x2x3x4x5x6d1d2d4a2a3x d a Rx=[1 0 0 0;0 cos(x) -sin(x) 0;0 sin(x) cos(x) 0;0 0 0 1]; Rz=[cos(x) -sin(x) 0 0;sin(x) cos(x) 0 0;0 0 1 0;0 0 0 1]; Tx=[1 0 0 a;0 1 0 0;0 0 1 0;0 0 0 1]; Tz=[1 0 0 0;0 1 0 0;0 0 1 d;0 0 0 1]; t=pi/180; y1=90;y2=-90;y3=-90; T01=subs(Rz,x,x1)*subs(Tz,d,d1)*subs(Rx,x,y1*t); T12=subs(Rz,x,x2)*subs(Tz,d,d2)*subs(Tx,a,a2); T23=subs(Rz,x,x3)*subs(Tx,a,a3)*subs(Rx,x,y3*t); T34=subs(Rz,x,x4)*subs(Tz,d,d4)*subs(Rx,x,y4*t); T45=subs(Rz,x,x5)*subs(Rx,x,90); T=T01*T12*T23*T34*T45; t=subs(T,{y1,y3,y4,y5},[pi/2,-pi/2,-pi/2,pi/2]); t= simplify(t); nx=t(1,1);ny=t(2,1);nz=t(3,1); ox=t(1,2);oy=t(2,2);oz=t(3,2); ax=t(1,3);ay=t(2,3);az=t(3,3); px=t(1,4);py=t(2,4);pz=t(3,4); 结果: Nx=sin(x2 + x3)*cos(x1)*sin(x5) - cos(x5)*sin(x1)*sin(x4)+cos(x1)*cos(x2)*cos(x3)*cos(x4)*cos(x5) - cos(x1)*cos(x4)*cos(x5)*sin(x2)*sin(x3) Ny=cos(x1)*cos(x5)*sin(x4) + sin(x2 + x3)*sin(x1)*sin(x5)+cos(x2)*cos(x3)*cos(x4)*cos(x5)*sin(x1) - cos(x4)*cos(x5)*sin(x1)*sin(x2)*sin(x3) Nz=sin(x2 + x3)*cos(x4)*cos(x5) - cos(x2 + x3)*sin(x5) Ox=sin(x4)*(cos(x1)*sin(x2)*sin(x3) - cos(x1)*cos(x2)*cos(x3)) - cos(x4)*sin(x1) Oy=cos(x1)*cos(x4) - sin(x4)*(cos(x2)*cos(x3)*sin(x1) - sin(x1)*sin(x2)*sin(x3)) Oz=-sin(x2 + x3)*sin(x4) Ax=cos(x1)*cos(x2)*cos(x3)*cos(x4)*sin(x5) - sin(x2 + x3)*cos(x1)*cos(x5) - sin(x1)*sin(x4)*sin(x5) - cos(x1)*cos(x4)*sin(x2)*sin(x3)*sin(x5) Ay=cos(x1)*sin(x4)*sin(x5) - sin(x2 + x3)*cos(x5)*sin(x1) + cos(x2)*cos(x3)*cos(x4)*sin(x1)*sin(x5) - cos(x4)*sin(x1)*sin(x2)*sin(x3)*sin(x5)

哈工大结构动力学大作业2012春

结构动力学大作业 对于如下结构,是研究质量块的质量变化和在简支梁上位置的变化对整个系统模态的影响。 1 以上为一个简支梁结构。集中质量块放于梁上,质量块距简支梁的左端点距离为L. 将该简支梁简化为欧拉伯努利梁,并离散为N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两个节点,四个自由度。 单元的节点位移可表示为: ]1122,,,e v v δθθ?=? 则单元内一点的挠度可计作: 带入边界条件: 1 3 32210)(x a x a x a a x v +++=0 1)0(a v x v ===3 322102)(L a L a L a a v L x v +++===1 10 d d a x v x ===θ2 321232d d L a L a a x v L x ++===θ1 0v a =

[]12 3 4N N N N N = 建立了单元位移模式后,其动能势能均可用节点位移表示。单元的动能为: 00111()222 l l T T T ke e e e e y E dx q N Ndxq q mq t ρρ?===??? 其中m 为单元质量阵,并有: l T m N Ndx ρ=? 带入公式后积分可得: 222215622541322413354 1315622420133224l l l l l l l m l l l l l l ρ-?? ??-??= ?? -?? ---? ? 单元势能可表示为 22 200 11()()22 2 T l l T T e pe e e e q y E EI dx EI N N dxq q Kq x ?''''== =??? 其中K 为单元刚度矩阵,并有 ()l T K EI N N dx ''''=? 2 23 2212 612664621261266264l l l l l l EI k l l l l l l l -????-??=??---??-?? 以上为单元类型矩阵,通过定义全局位移矩阵,可以得到系统刚度矩阵和系统质量矩 1 1θ=a )2(1)(3211222θθ+--=L v v L a )(1)(22122133θθ++-= L v v L a 1232133222231)(θ???? ??+-+???? ??+-=L x L x x v L x L x x v 2 2232332223θ??? ? ??-+???? ??-+L x L x v L x L x 2 4231211)()()()()(θθx N v x N x N v x N x v +++=

哈工大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Ⅰ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分两个学期讲授。 《自动控制原理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1043010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总学时: 100 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16 习题课学时:0 上机学时: 学分:6.0 授课对象: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和电机方面的有关课程;复变函数和线性代数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李友善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教学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各件的作用;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线性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建立起以系统的概念、数学模型的概念、动态过程的概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测试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结合各种实践环节,进行自动控制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如:过程控制、数字控制、飞行器控制、智能控制、导航与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等打下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该课程在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2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及讲授内容,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控制系统,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2学时)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传递函数的性质,基本环节及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绘制,方框图的变换规则,典型系统的方框图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化简,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信号流图。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4学时) 典型输入信号,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质,二阶系统的标准型及其特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二阶系统的单位速度响应,初始条件不为零时二阶系统的过渡过程。 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高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近似计算。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线性系统的稳定条件,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稳态误差的计算:泰勒级数法和长除法,控制系统的无静差度,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12学时)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参数根轨迹,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4学时) 频率特性的概念,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表示,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表示,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v=0、1、2时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Nyquist稳定判据,用开环系统的Bode图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高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14学时)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基本控制规律。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用频率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相位滞后网络,用频率特性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控制系统的期望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根据期望频率特性确定串联校正参数。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运营生态圈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4566202.html,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产业运营生态圈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 作者: 来源:《机器人产业》2018年第04期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机器人的身影,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并且在工业、教育、医疗、安防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并对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见解。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产业生态圈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于2014年12月,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产业集团为组织形式,以产业投资和产业孵化服务为工具,以聚合产业发展资源为特色,以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为核心竞争力,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和重要利润来源,以产业链整体运营和整体进步为目标的工程化创业模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缩写是HRG。因此,我们也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这种创新、创业和产业模式称为HRG模式。 当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增长模式由投资引领升级到创新创业驱动。通过探索和实践,目前HRG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产业生态圈,打通了创新、创业、产业联动发展的业务和逻辑链条,能够很好地把项目从哪里来,项目如何孵化,以及项目到哪里去的问题统筹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体系、创业体系和产业体系。 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的作用是有效地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通过相关的创新要素聚集、交流和共享,提高技术向产品转化的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我们联合了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机构以及HRG自己的产业研究院,在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上谋求突破,力争抢占全球下一代机器人的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 创业平台 通过创业平台服务项目孵化,为孵化企业导入营销、人才、技术、供应链、品牌、基地建设、基金等支撑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核心人才培育服务,从而保障创业者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质量监管等核心环节,专注于企业竞争力的打造,助力企业价值快速体提升。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王松艳、晁涛 设计时间:2016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题目要求与分析 (3) 1.1 题目要求 (3) 1.2 题目分析 (3) 2、人工设计 (4) 2.1 局部反馈校正和积分环节的设计及计算 (4) 2.1.1局部反馈校正 (4) 2.1.2积分环节的设计和计算 (5) 2.2 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计算 (6) 2.2.1第一次超前校正 (7) 2.2.2第二次超前校正 (8) 2.2.3第三次超前校正 (9) 3、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3.1 被控对象仿真 (10) 3.1.1被控对象开环Simulink模型图 (10) 3.1.2 被控对象开环Bode图 (11) 3.2 校正后的系统仿真 (11) 3.2.1校正后的开环Simulink模型图 (11) 3.2.2校正后的开环Bode图 (12) 3.3 对校正后闭环系统仿真 (12) 3.3.1 校正后的闭环Simulink模型图 (12) 3.3.2 单位阶跃响应仿真曲线 (13) 3.3.3 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13) 4、校正装置电路图 (14) 4.1反馈校正环节实现电路 (14) 4.2积分环节和超前校正环节实现电路 (15) 5、设计总结 (16) 5.1 设计结论 (16) 5.2 设计方法 (17) 6、心得体会 (17)

哈工大研究生机器人技术报告汇总

《机器人技术》大作业 (2015年秋季学期) 题目消防机器人发展与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报告提交日期2015.12.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内容及要求 1.以某种机器人(如搬运、焊接、喷漆、装配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 器人;仿生鱼、蛇等仿生机器人;军用及其它机器人等)为例,撰写一篇大作业,题目自拟,以下内容仅作参考: 1) 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各部分名称、功能、传动等); 2) 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3) 机器人的控制及轨迹规划; 4) 驱动及伺服系统设计; 5) 电气控制电路图及部分控制子程序。 2.题目自拟,拒绝雷同和抄袭; 3.参考文献不少于7篇,其中至少有2篇外文文献; 4.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字数不少于5000字,上限不限; 5.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图表规范,标注为五号宋体; 6.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1枚钉; 7.提交打印稿及03版word电子文档,由班长收齐。 8.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成绩(20分):教师签名: 年月日

消防机器人发展与应用 一、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制品急剧增长,由于设备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的事故隐患越来越多。一旦事故发生,假如没有有效的方法、装备及设施,救援人员将无法进入事故现场要冒然采取行动,往往只会造成无辜生命的牺牲出惨重代价,结果仍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方面各地消防及救援部门已有许多次血的教训。深圳清水河大爆炸、南京金陵石化火灾、北京东方化工厂罐区火灾等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要求配备消防机器人的呼声愈来愈高。尤其是在明确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处置各类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主力军之后,在我国消防部门配备消防机器人的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二、国外消防机器人发展现状 国际上较早开展消防机器人研究的是美国和苏联,稍后,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纷纷开始研究该类技术。目前已有很多种不同功能的消防机器人用于救灾现场。日本投入应用的消防机器人最多。80年代,日本研制了不少于5种型号的自动行驶灭火机器人,分别配备于大阪、东京、高石、太田、蒲田等消防部门,这类机器人以内燃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配置驱动轮或履带式行驶机构,能爬坡、越障碍;装有较大喷射流量的消防枪炮,能作俯仰和左右回转;装有气体检测仪器和电视监视设备;通过电缆或无线控制,控制距离最大为100m。另一类机器人为侦察、抢险机器人,除装有气体检测仪器和电视监视器设备外,还装有机械手,能通过遥控处理危险物品。 美国已研制出能依靠感觉信息控制的救灾智能化机器人,如1994年用于探测阿拉斯加州斯拍活火山的“但丁2号”,抓获杀人犯的RM 1一9型遥控消防机器人等。亚利桑那州消防部门研制的消防机器人,装有破拆工具和消防水枪,能一边破拆,一边喷射灭火。 英国智能化保安公司生产的RO一VEH遥控消防车已装备于中部和西部消防部门,配置为履带式或轮式行驶机构,能爬楼梯,通过电缆供电或自携蓄电池供电。装有消防水炮、摄像机或热像仪。采用有线控制方式。1985年英国中西部消防部门和Firma SAS公司联合研制的机器人消防车,用HunterIII汽车改装而成,装有双臂、水枪、探测器(温度、化学物质、辐射等)、工业电视摄像机、红外线装置。机械手用来启闭阀门、搬移物品或开门等。 国际上对消防机器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第一代是程序控制消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 Z Z Z Z 学院 专业名称 Z Z Z Z Z 学生姓名 Z Z Z 学生学号 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 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0++=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和穿频率Wx。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为,交点为:。且: k=0,1,2······n-m-1; ; 则:、、;。 4)、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在(-1,0)、(,)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该区域必是根轨迹;在(-2.-1)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该区域不是根轨迹。 5)、确定根轨迹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坐标d是以下方程的解:

哈工大机器人技术课程总结

第一章绪论 1. 机器人学(Robotics)它包括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主要研究内容有:(1) 机械手设计;(2) 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3) 轨迹设计和路径规划;(4) 传感器(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5) 机器人视觉;(6) 机器人语言;(7) 装置与系统结构;(8) 机器人智能等。 2. 机器人学三原则:(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2)机器人应执行人们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原则相矛盾(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的生存,只要这种保护行为不与第一第二原则相矛盾。 3. 6种型式的机器人: (1) 手动操纵器:人操纵的机械手,缺乏独立性; (2) 固定程序机器人:缺乏通用性; (3) 可编程机器人:非伺服控制; (4) 示教再现机器人:通用工业机器人; (5) 数控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 (6) 智能机器人:具有智能行为的自律型机器人。 4. 按以下特征来描述机器人: (1)机器人的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某些器官 ( 如肢体、感官等 ) 的功能; (2)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灵活易变,是柔性加工主要组成部分; (3)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4)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在工作中可以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5. 机器人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和传动装置、传感器和控制器四大部分构成 6. 控制方式主要有示教再现、可编程控制、遥控和自主控制等多种方式。 7. 示教-再现即分为示教-存储-再现-操作四步进行。 8. 控制信息顺序信息:位置信息:时间信息: 9. 位置控制点位控制-PTP(Point to Point): 连续路径控制-CP(Continuous Path): 10. 操纵机器人可分为两种类型:能力扩大式机器人:遥控机器人: 11.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应具备以下四种机能:运动机能感知机能: 思维能力:人-机对话机能: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认知-适应"的工作方式。 12.目前我国机器人的发展正朝着实用化、智能化和特种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哈工大结构力学题库七篇(I)

第七章影响线 一判断题 1. 图示梁AB与A0B0,其截面C与C0弯矩影响线和剪力影响线完全相同。(X) 题1图题2图 2. 图示结构Q E影响线的AC段纵标不为零。(X) 3. 图示梁K截面的M K影响线、Q K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4.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Q C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5. 图示梁的M C影响线、M B影响线形状如图a、b所示。 6. 图示结构M B影响线的AB段纵标为零。 7. 图示梁跨中C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P=1作用在截面C的弯矩图形。(X) 8. 用静力法作静定结构某量值的影响线与用机动法作该结构同一量值的影响线是不等价 的。(X) 9. 求某量值影响线方程的方法,与恒载作用下计算该量值的方法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10. 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它不能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X) 11. 移动荷载是指大小,指向不变,作用位置不断变化的荷载,所以不是静力荷载。(X) 12.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影响线方程中的变量x代表截面位置的横坐标。(X) 13. 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某指定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内力影响线。(√) 14. 简支梁跨中截面弯矩的影响线与跨中有集中力P时的M图相同。(X) 15. 简支梁跨中C截面剪力影响线在C截面处有突变。(√) 16. 绝对最大弯矩是移动荷载下梁的各截面上最大的弯矩。(√) 17. 静定结构及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组成。(X) 18. 图示结构Q C影响线的CD段为斜直线。 19. 图示结构K断面的剪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 题19图 20. 用机动法作得图a所示Q B左结构影响线如图b。 题20图题21图 21. 图示结构a杆的内力影响线如图b所示 22. 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得弯矩值竖标画出得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

自控课设

学号: 课程设计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联超前题目 校正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自动化0904班 姓名小白牙 指导教师 2012 年 1 月 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小白牙 专业班级: 自动化0904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题 目: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连超前校正 初始条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 等具体要求) 1、 研究该装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提出合理的线性 化方法,建立该装置的线性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以u 为输入, θ为输出) ; 2、 要求系统输出动态性能满足,1%,3.4%s t s ≤≤σ试设 计串连超前校正装置。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校正装置加在线性化前的模型上和线性化后的模型上的时域相应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1.5 分析、计算 2.5 编写程序 2.5 撰写报告 1 图示为一个倒立摆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小车和一个安装在小车上的倒立摆杆。由于小车在水平方向可适当移动,因此,控制小车的移动可使摆杆维持直立不倒。 2/10,1,1.0,1s m g m l kg m kg M ====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1.单级移动倒立摆系统建模 (5) 1.1非线性化数学模型 (5) 1.2 线性化数学模型 (7) 2.倒立摆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9) 2.1未校正系统的输出动态性能 (9) 2.2 倒立摆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10) 2.3校正后系统的输出动态性能 (14) 3 .校正前系统与校正后系统的比较 (15) 3.1 校正前系统的仿真 (15) 3.2 校正后系统的仿真 (17) 3.3 校正前系统与校正后系统的比较 (18) 心得与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2)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600MA4PNLMQ22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MA4PNLMQ2 法定代表人:梁先仁成立日期:2018-06-28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湖南城陵矶新港区云港路欣登孵化器办公楼3楼 营业期限:2018-06-28 至 2048-06-27 营业范围:机器人技术咨询,机器人开发,机器人零配件组装,机器人零配件、专用设备的销售,机械技术开发服务,机械技术咨询、交流服务,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自动识别和标识系统开发及应用,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发,节能技术开发服务、咨询、交流服务、转让服务,工业机器人、具有独立功能专用机械、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物料搬运设备、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冶金专用设备、航空、航天器及设备、船用配套设备的制造,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激光器件制造,光电子产品制造,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制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7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课程机器人技术课程大作业

机器人技术课程作业——PUMA机器人 如上图所示的PUMA机器人,要求实现右图所示的运动,求解: ①建立坐标系; ②给出D-H参数表; ③推导正运动学、逆运动学; ④编程得出工作空间。 解: ①建立坐标系 a、建立原始坐标系

b、坐标系简化 ②给出D-H参数表 a、PUMA机器人的杆件参数 d0.6604m,1 d 0.14909m, 2 d 0.43307m, 4 d 0.05625m 6 a 0.4318m,a3 0.02032m 2 b、D-H参数表 关节i i i L i d i 运动范围 1 90 0 0 0 -160 o~160o o o 2 0 -90 0 d2 0.14909m -225 ~45 3 -90 0 a2 0.4318m 0 -45 o ~225o 4 0 -90 a3 0.02032m d4 0.43307m -110 o ~170o 5 0 90 0 0 -100 o ~100o 6 0 -90 0 d6 0.05625m -266 o ~266o

③推导正运动学、逆运动学 a、正运动学推导 c s0a i i i 1 由式i1 T i s c c c s d s i i1i i1i1i i1 s s c s c d c i i1i i1i1i i1 可得:0001 c s 1100c s 22 00c s0a 332 0 T 1s c 00 11 0010 1 T 2 001 d 2 s c 22 00 2 T 3 s c 00 33 0010 000100010001 c s0a 443 c s 55 00c s 66 00 3 T 4001 d 4 s c 44 00 4 T 5 0010 s c 55 005T 6 0010 s c 66 00 000100010001 由0012345 T T T T T T T,得机械手变换矩阵: 6123456 n o a p x x x x 0 T 6n o a p y y y y n o a p z z z z 0001 n c(c c c c s s c)s c s c c c s s s c s x236541641236516541641 n c(c c c s s s s)s c s s c c s c s c c y236541641236516541641 n s(c c c s s)c c s z23654642365 o c(s c c c c s c)s s s c s c s s c c s x236541641236516541641 o c(s c c s c s s)s s s s s s c c c c c y236541641236516451641 o s(s c c s s)c c s z23654642365 a c s c c s c c s s s x235412351541 a c s c s s c s s s c y235412351541 a c c s s c z2352354

自控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电气(1) 学生姓名董天宠 学号 1004103037 课程设计地点 C3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导教师陈丽换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3) 三、设计方案 (4) 四、校正函数的设计 (4) 4.1、校正前系统特性 (4) 4.2、利用MATLAB语言计算出超前校正器的传递函数 (6) 4.3校验系统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7) 五、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8) 5.1校正前 (8) 5.2校正后 (9) 六、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10) 6.1 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 (10) 6.2校正前单位脉冲响应 (11) 6.3校正前单位斜坡信号 (14) 七、校正后动态性能分析 (14) 7.1 校正后单位阶跃响应 (15) 7.2 校正后单位冲击响应 (15) 7.3 校正后单位斜坡响应 (16) 八、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7) 8.1、校正前根轨迹分析 (17) 8.2、校正后根轨迹分析 (19) 九、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1校正前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2 校正后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2) 设计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1.设计目的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 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2)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2.设计任务与要求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 K G(S)S(0.1S 1)(0.001S 1) = ++,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位裕度 045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v K 1000s -= 1)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2)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 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 3)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 σ%、tr 、tp 、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