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路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脑膜癌病1例

以多路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脑膜癌病1例
以多路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脑膜癌病1例

脑膜癌病

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亦称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少见类型,是恶性肿瘤细胞广泛转移浸润脑膜、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在实体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1]。该疾病起病隐袭、症状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MC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肿瘤种植引起,也可由其他系统的肿瘤转移而发生,前者主要见于成髓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瘤,后者以肺癌、胃肠道腺癌、乳腺癌的发生率高[3],其次为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等。国内报道最常见为肺癌,特别是小细胞支气管腺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原发病变发现之前转移,而且腺癌细胞具有黏附性强的特点,易于悬浮并黏附于软脑膜上而发生MC。 MC多发生于原发灶确诊后数月、数年,甚至10余年,也可发生于原发灶确诊之前,但约6% ~38%的患者没有恶性肿瘤病史,2%~4%患者没有发现肿瘤的原发位置[4,5] 癌细胞脑膜转移的途径主要有[6]:①血源性转移到脉络丛血管而达蛛网膜下腔。②血源性转移到颅内,而后浸润软脑膜而达蛛网膜下腔。③沿神经周围淋巴管及鞘逆行散布。④转移到Batson静脉丛而侵入静脉窦,并侵犯硬脑膜达蛛网膜下腔。⑤沿血管周围淋巴管向心性蔓延。 ⑥先转移至颅骨再侵犯脑膜。经以上途径癌细胞播散至脊髓膜、脑膜、基底池、侧裂池前部,出现蛛网膜增厚、软脑膜纤维变性,癌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阻塞脑脊液吸收途径时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脑、颅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临床上经常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在病程发展过程中还可有精神异常、智能减退等脑功能受损表现[7] MC可单独累及硬脑膜-蛛网膜或软脑膜-蛛网膜下腔,也可同时受累,典型表现为[12]硬脑膜-蛛网膜受累的可靠征象为T1WI上沿颅骨内板下的大脑凸面或小脑幕等处的连续的弧线状高信号,该异常信号不延伸至脑沟内,软脑膜-蛛网膜受累时表现为T1WI上脑表面较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故对疑诊为MC的患者头颅MRI常规扫描无异常者应行头颅MRI增强扫描。 头部增强CT或MRI检查可发现弥漫性脑膜强化或多发强化的小结节。国外报道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癌病中, 2/3患者头部MRI增强有阳性发现[8]。脑膜强化是因为脑膜小静脉被肿瘤栓子阻塞,引起脑膜内层血管高度扩张,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我们考虑当转移早期的时候脑膜可以不强化。所以对脑膜癌病的早期诊断CT或MRI的价值不大。 CSF常规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可轻度增加、蛋白高(49例,占72% )、糖(21例,占31% )和氯化物(26例,占38% )降低,这是由于癌细胞浸润破坏了血脑屏障,引起脑脊液生成吸收障碍及肿瘤代谢消耗。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是确证脑膜癌病的金标准,其敏感性为75% ~ 90%,特异性为100%[9]。 何俊瑛等[10]总结了MC脑脊液细胞形态学表现:(1)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胞核偏大,核浆比例失调(4∶1); (3)核形态多变,有分叶、芽痕等恶性征象; (4)染色质增多(DNA合成增多所致),颗粒粗糙嗜碱性; (5)核分裂活跃,有异常的有丝分裂,分裂不对称,有的呈环状; (6)胞浆内可有色素颗粒、大的特殊空泡形成; (7)核仁明显,呈多形性,占染色质大部分; (8)核膜增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 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伴结膜充血12例。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1.3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3.5~1 2.5×109/L),白细胞正常42例,升高5例,下降11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3例;蛋白尿(+)以上者6例;肝功能ALT升高≥正常值12例,≥正常值2倍者5例,AST升高10例,无总胆红素升高;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升高18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9例,C反应蛋白升高24例,无肌酸激酶、CK同工酶升高,肾功能尿素氮升高2例,无肌酐升高;血清外斐反应(+)22例(>1:160)。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点,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60例恙虫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结果:6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60例均有发热,占100%;57例有焦痂,占95%;50 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占83%;有并发症15例,占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0%;外斐反应阳性48例,阳性率为80%;四环素治疗31例,发热在24 h消退29例,48 h消退2例,阿奇霉素治疗29例,发热在24 h 消退25例,48 h消退1例,72 h消退3例,治愈率为100%,6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复发。结论:恙虫病只要诊断正确,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标签:恙虫病;临床特点;治疗;阿奇霉素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1]。临床主要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9-2009年本院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比例为5.6∶1;年龄24~60岁;职业:工人52例,退休8例。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其中45例患者均来自昆明郊区呈贡县王家营。发病季节为6~9月47例,10~12月10例,2月3例。 1.2 临床表现60例均有发热现象,其中,中高度发热(T 38~40 ℃)58例,超高热(T>40 ℃)2例,同时有胃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的症状。其中伴腹痛、腹泻1例,伴咳嗽咳痰15例,伴尿频尿急2例,伴咽痛5例,伴胡言乱语、烦躁1例。焦痂57例,分布部位:腹股沟31例,腘窝10例,小腿内侧2例,脐部1例,阴囊5例,腋窝3例,上臂2例,颈部1例,背部1例。以上均为单个呈现,尚有1例分布在双侧肩胛部位呈现2个。浅表淋巴结肿大5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3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頜下淋巴结肿大1例。诊断标准:(1)根据流行病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羌虫病诊断标准[2]。 1.3 辅助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1:160 54例,OXk<1:80 4例。 1.3.2 器械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3例,窦性心率不齐3例。胸部X 线检查提示:肺炎4例,支气管周围炎11例,腹部B超检查提示:脾肿大10例,肝肿大2例,腹腔积液1例。胸部CT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1例。 1.4 并发病例并发急性支气管周围炎11例,其中10例伴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肺炎4例,其中1例伴低蛋白血症1例伴尿路感染. 1.5 误诊病例2例误诊为急性肺炎,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2 结果 经确诊后31例病例给予口服四环素治疗,每次0.5 g,每天4次,疗程10 d,29例病例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10 d。四环素治疗病

神经系统病例分析习题12

患者男,32岁,公司职员,主因“发作性头痛5个月”于2005年7月8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现病史:患者于5个月前(2005年2月下旬)出差回北京下飞机后突发枕部闷痛,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良好,约20分钟后自行缓解。数天后(2月末)一个下午患者与人交谈时突发头晕,无视物旋转,持续约2小时,非喷射性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呕吐后入睡,醒后头晕消失。此后间断发作类似头痛头晕症状,但未诊治。从3月10日开始头痛频繁,每天均有发作,到外院查头颅CT(-),颈椎X线示颈椎退行性变,应用尼莫地平治疗3~4天无效而停药。3月17日到外院就诊查TCD正常,未用药物治疗。3月25~27日连续3天全头胀痛,3月28日到外院给予针剂、拔火罐、刮痧等治疗,当时疼痛缓解。6小时后复发,不能入睡。3月29日中午11点突发头痛头晕、随之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呕吐咖啡色液体,无二便障碍,持续10分钟缓解,遂住外院治疗,当时查体血压120/80mmHg,神清语利,瞳孔不等大(左6mm,右5mm),光反应迟钝,双眼底火焰状出血,双侧Rossolimo(+),余(-)。考虑高颅压,给予甘露醇静点,头痛无明显缓解。因患者和家属拒绝腰穿,按炎症加用抗生素治疗,但因药物过敏而停用。病情逐渐加重

又出现了多次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药物降颅压治疗效果不佳,于6月3日由神外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脑室压大于400mmH2O,无色透明,引流3天头痛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拔出引流管后头痛反复,遂行脑室腹腔引流术,头痛减轻,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我院时患者轻微头痛,时有头晕,颈部疼痛累及肩部,伴恶心、呕吐、食欲差、小便费力,大便尚可。发病前无发热、腹泻等感染症状。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史:15个月前左右眼先后出现胀痛及复视,于外院手术矫正后恢复正常,但2周后又出现复视至今。3年前患肾结石,经超声碎石治疗后治愈。入院检查:T36.9℃、P80次/分、R16次/分、BP140/90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脊柱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神清,消瘦体型,言语流利,计算力、理解力基本正常,查体合作。颈抵抗(+),下颏距前胸3指,克氏征(+)。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 6mm,右侧4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左眼底多处出血改变。眼位不在同一水平,分离性眼位,双眼外展、内收均不到边。角膜反射灵敏。双侧面纹对称,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耸肩有力。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偏低,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