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党校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校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校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5722152.html,

新媒体背景下党校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

作者:孙涛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中介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一

种多元的媒体形式出现并被社会广泛使用,这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方式。在此背景下,新时代党校教育培训也要接受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党校培训模式,提高党校培训工作的实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分析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优势,结合党建新媒体平台构建过程中的经验,进一步阐述新媒体环境下党校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方法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党校;培训模式;路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新技术革命的潮头,关心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多次提及网络强国战略[1]。当前,我国正式迈入了“互联网+”的新媒体时代,通过互联网和教育、金融、工业等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生产水平的

有效提升。党校作为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轮训的主要阵地,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党政建设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党员,就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党校培训模式与培训路径,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于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传播特点

(一)新媒体的概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成为主要的传播中介,其具有互动能力强、信息量大,涉及领域广、使用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2]能够

较好地满足和操作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资料,并有效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融合了多元的思想与文化,快速准确地达到信息的有效互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沟通的主要方式。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1.传播方向双向化。传统传播方式通常表现为,媒体在固定时间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信息发布,发布者往往只能单向进行发布,而接收方缺乏有效途径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导致传播方式的单向性。而新媒体恰恰是打破这一局限,信息的接收方与传播方可由一人同时担任并随时切换,传播效果明显增强。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二、课程目标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48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2.新媒体的优势 3.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四)作业 谈谈怎么看待柯达破产? 第二章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一)教学目的 介绍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重点分析创新扩散理论。(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2.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一)教学目的 阐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教学时数 理论讲授学时:2 (三)教学内容 1.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2.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3.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作业 分析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的关联。 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 (一)教学目的 了解新媒体中网络传播的类型,掌握网络中的大众传播发展历程,掌握web2.0特征。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从广义上讲,“媒体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①普遍认为,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曾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尽管观点激进,但传统媒体通过融合主动寻求发展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 借鉴国际理念,实现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的融合是高校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新闻媒体及其现状 这里主要针对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四种媒体,即通常所说的高校主流媒体进行分析研究。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媒体中的主要形式。它伴随着中国高校的创办而生,是最早的校园媒体形式。比如,北京大学校报创办于1917年,只比学校创建的历史晚19年,这份当时叫《北京大学日刊》的报纸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报刊之一。而更早的校报则是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迄今已逾百年历史。作为纸媒,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便于反复阅读。 校园广播是指在校园的范围内对受众进行有效信息传播的声音媒介和手段。它的出现比校报要晚,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有声广播和时效性的较好结合。 校园有线电视的出现,使得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随着学生公寓有线电视的接入,校园有线电视的受众已从教职工扩展到全体师生员工。 校园新闻网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海量信息等特点使得校园新闻网受到校内受众群的欢迎和 青睐,对校园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校园新闻网也使得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超出校园范围,延伸到整个社会。 在这四个校园媒体中,校报是目前所有校园媒体中唯一获得新闻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媒体。1998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中国高校校报有了“CN ”号,迎来蓬勃发展时期。校报也是教育部要求设立机构组建专职队伍的唯一校园媒体,因此它也是管理最为规范、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高校校报已有1000余家,编辑队伍超过3000余人,年发行量已超过3000万份,受众覆盖了中国高校的全体师生和部分社会人士。②目前,国内出版周期最短的校报是周报,大多为旬报和半月报,最慢的则是月报。周期性较长、时间滞后性明显已成为校报的最大缺点。 校园广播多是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形式较为松散,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播出。尽管其时效性较强,但由于没有专职的队伍,校园广播的原创新闻严重缺乏,呈现出“有声音,无新闻”的局面。 就校园有线电视媒体而言,由于资金投入、人员技术等门槛较高,目前各高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高校投入力度大,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以及内容建设均实现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电视台”的规模。总体上看,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在高校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校园新闻网已迅速地被各大高校建立起来。但一些高校在认识上也出现误区,把学校官方网站与学校新闻网划等号,视为一体,严重削弱了新闻性。一些高校的“新闻网”只发布动态消息,无异于电子公告栏,内容单一、编校质量低、八股文盛行等缺点表现突出,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 目前,除有线电视外,其余三种媒体已基本在全国各高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王世华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从媒体融合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并作了前瞻性预 测。 关键词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News Media Convergence Wang Shihua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theory of media converge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news medi convergence.Key words news medi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vergence approach 作者单位:王世华,重庆工商大学。 新闻界 ISSN1007-2438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 Press Circles ISSN1007-2438No.42010.Aug.2010. 理论探索 - -45

《新媒体广告创意》教学大纲LUNAN

《新媒体广告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媒体广告创意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creative & New Media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广告学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 开课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本:2017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继《广告学概论》课程之后有关广告传播应用方面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内容有:(1)新媒体概说:新媒体的界定,新媒体的演进、特性和有关新媒体的研究;(2)新媒体广告类型:(3)新媒体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媒介形态,探讨和建构新媒体传播的新模式;(4)新媒体经济:传媒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意义经济与媒介平台以及全新的媒介组织形态;(5)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新闻、新媒体营销、新媒体服务、新媒体娱乐、新媒体艺术;(6)新媒体广告影响:新媒体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带来的影响;(7)新媒体广告发展:媒介融合理论以及新媒体广告的管理和新媒体带来的伦理问题。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熟练掌握新媒体广告创意的一般概念与原理; 2、能对实际新媒体活动做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考; 3、能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其它专业学习与实践。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单元1:新媒体概说 ( 2学时 )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新媒体 (2)新媒体的演进 (3)新媒体的特性

(4)新媒体的研究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媒体的界定和新媒体的特性。 3.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新媒体的界定,新媒体广告的演进、特性; (2)了解学习有关新媒体广告的研究。 4.支撑的课程目标 本单元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掌握新媒体的界定以及对社会影响;2:掌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几个阶段;3、掌握新媒体的特性以及目前研究的走向。 本单元教学通过“互动、开放”的课堂形式,采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新媒体的定义、分类、特性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所掌握的知识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单元2:新媒体广告类型( 6学时 ) 1.教学内容 (1)网络广告媒体 (2)数字广告媒体 (3)个人广告媒体 (4)社交广告媒体 (5)移动广告媒体 2.教学难点和重点:新媒体广告的几种类型。 3.基本要求 掌握新媒体的各种类型。 4.支撑的课程目标 本单元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以支撑“课程目标1:掌握新媒体的几种类型;2:掌握新媒体广告的新技术和新形态。 本单元教学通过“互动、参与、真实案例”的课堂形式,采用探究式学习、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中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依据所掌握的知识点,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单元3:新媒体传播 ( 4学时 ) 1.教学内容 (1)理论的修正 (2)新传播形态 (3)新传播模式 2.教学难点和重点:新传播形态;新传播模式。 3.基本要求

新媒体用户研究第一章笔记(彭兰)

第一章新媒体发展的三条线索与用户的“节点化” 第一节从门户时代到泛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演变 一、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扩张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大众传播领域之初,最先出现的传播渠道是门户网站。它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之后,随着搜索引擎以及此后兴起的各种新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逐步打破了门户网站的垄断地位。 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分发平台的聚合和分发特点: (一)门户网站、资讯客户端:编辑把关+大众化推送 (二)搜索引擎:多元搜索+算法调度 (三)社会化媒体: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四)个性化推荐平台:个性分析+算法匹配 (五)视频和VR、AR平台:临场体验+社交传播 (六)专业化服务平台:生活场景+资讯推送 二、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 (一)Web 1.0时代的“大众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Web1.0时代以万维网为主要平台,以网站的内容为核心的传播模式,可称为大众门户模式。大众门户模式是传统大众传播的点对面模式的延伸,在这样的模式下,网站扮演着互联网传播中心的角色,而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心,是依靠丰富的内容,网站以内容聚集起用户,由此带来流量。 2、用户特点: 该模式中,用户仍然是线性传播的一端,与网站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网民在获取信息方面仍然是被动的。即使有一定的反馈手段,如留言跟帖,但反馈功能的开关控制在网站编辑手上。 (二)Web 2.0时代的“个人门户”模式 1、模式特点: 在Web2.0及其他技术的推动下,个人门户的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它的传播网络是有无数的网络节点,用户及它们之间的多元连接共同构成的人的关系网络,其特点有:1)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2)关系成为传播渠道;3)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4)社交关系网络成为信息的个性化筛选;5)网络传播多层次,且传播路径易于观察。 在这样的网络中,信息传播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复制过程,而是信息的不断再生产过程。从传播格局上看,个人化门户模式带来了一个“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过程。 2、带来的用影响: 个人门户既是人们与外界进行双向信息交换的窗口,也是他们构建自己社会关系的平台,同时还是网络化生活与工作的基点。这种个人门户的形成,使得人们对于门户网站客户端的直接访问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媒体自建渠道的地位被削弱,由此带来了传媒业格局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全国主流媒体竞相拉开了媒体融合的矩阵,并且正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媒体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融媒体时代来临。我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又提出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着力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高校校园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土壤,高校校园媒体要自觉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潮流,推动校园融媒体发展与育人高度融合,增强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本文研究视角是“融媒体”,研究对象是“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的官方校级校园媒体,研究目的是强化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在对“融媒体”和“高校校园媒体”概念的把握上,深刻认识高校校园媒体基本的宣传功能和延伸的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凝聚、实践锻炼的育人功能。参考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清博大数据、腾讯微校等官方公布数据和自己收集整理的所在高校校园媒体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总结出当前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发挥依托的平台走向融合、面对的群体相对稳定、表现的方式多元多样、树立的品牌品牌效应愈加凸显的成绩和育人功能弱于宣传功能、育人内容不能凸显核心育人功能、协同育人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机制驱动的问题。结合部分

高校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融合案例,分析得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面临着更具时代性、针对性、渗透性、统一性的机遇和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的挑战。针对发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要借鉴融媒体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机制革新四个方面的经验,增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的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的创意已经突破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创意的特性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互动广告创意的一些方法。针对新媒体时代互动广告的思考,为其成功实践做一定理论准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广告创意 一、引言 互动广告,即新型的网络广告和建立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基础上的感应式广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的创意则要求广告创作者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一定的场景或情节设计,使广告中的产品更真切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独特互动和联系,从而使受众获得独一无二的参与感。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广告对新媒体的投放持续升温,新媒体广告的迅速崛起与规模成长正深刻的改变着广告传播的方式与效果。目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统广告已显生存困境。传统广告的困境,体现在经营状况、读者数量与构成、信息主要通道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等多方面。这些困境,既是媒介格局改变的结果,更有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②有线数字电视;③IPTV

新媒体盈利模式研究

新媒体盈利模式研究 摘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目不暇接的新媒体形式和终端,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从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新媒体的运营方式入手,主 要分析新媒体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和盈利模式。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伴随着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视频的发展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盈利模式、网络视频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相比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体被形象的赋予“第 五媒体”。它们是在社会分层日益多元化、传播和广告商的传达对象日益分众化以及 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出现的,前者提供了市场需求,而后者则提供了技术可能。在这 种背景下出现的新媒体,发展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而这种模式,可 能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二、新媒体产业发展概况 新媒体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传播学理论的更新和补充,更在于立足整个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总结规律,对其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并给予指导。因此,有必要首 先对新媒体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再在这一基础上做深度个案研究,以全面把 握新媒体发展动向。 三、新媒体的盈利模式 (一)重视内容开发,通过内容产品盈利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媒体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内容开发将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内3G的应用,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①有偿下载 ②会员付费阅读模式 ③有偿观看及有偿参与 (二)出售广告资源 指的是新媒体将自身具有的广告资源,如时间、空间等出售,从而进行盈利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时代出售广告资源的方式也很新颖。例如,在山版社主

新媒体研究的现状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就其本质而言相互联系。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博客、播客,维客、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SNS、RSS、P2P等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可见,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是虚化的技术,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已逐渐破除。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会更多。可见,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强调的是一种信息的融合,而非区别。当今,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优化统筹。在新媒体环境下,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网状传播整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不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人,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到15.5%,青少年网民则占整体网民一半左右。根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显示,在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为89起,占比65%,比2009年的56%提高了9个百分点;传统媒体曝光的为47起,占比34%,相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参照最新)。一方面,新媒体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务实.研究方法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理论研究者进入媒体调研指导,媒体从业者加入了研究者行列,政府管理者也进入了媒体管理平台。以往实践成果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这些研究都大大促进国内媒体研究的务实化程度。另一方面,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对新媒体进行研究的案例不断上升。可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新媒体研究的视线已延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基本特征、特有语言、功能和作用,从新媒体环境角度去审视、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和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学习与研究 第 23 期 海航集团 2012年11月26日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袭来。本文介绍了新媒体与其商业价值,分享了优秀企业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案例,并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在集团的运用前景。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

称为“第五媒体”。 图1新媒体网络图 二、新媒体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新媒体对商业及品牌营销的五大价值如下: ㈠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新媒体可以更好地降低营销成本。企业会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发布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间断维护与推广,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等等。

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低成本平台,而且还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大量品牌的信息需要花费巨资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会帮忙免费传播。 ㈡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论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具有购买篮球的需求,一段时间后,不管你是否再进行篮球主题谈论或搜索,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是基于人、账户和关系网,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将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 ㈢及时有效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研究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1404403 课程学时:30 学分: 2 适用专业:新闻学 开课时间:四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刘荣大纲审定人:刘汉光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作为新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理论讲解中将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加以辅助。具体基本要求有: 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理解媒体发展的现状。 2、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在媒介产业的地位及对媒介产业的影响; 3、掌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基础知识; 4、理解新媒体的发展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5、理解新媒体管理的有关问题; 6、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Web2.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新媒体的经营模式、管理需求,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2、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3、基础知识与重点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第1章新媒体导论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2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掌握 2

第1节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第2节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1节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2节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第3节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2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 第4章新媒体的类型理解 2 第1节网络人际传播 第2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 第3节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4节Web2.0 第5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掌握 2 第1节搜索引擎 第2节门户网站 第3节垂直网站 第4节电子商务网站 第6章博客掌握 2 第1节博客的特点 第2节微博 第7章社交网站掌握 2 第1节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 第2节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 第3节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8章视频网站掌握 2 第1节视频网站的概念及特点 第2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史 第3节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 第3单元新媒体管理 第9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理解 2 第1节新媒体带来的负效应 第2节新媒体的管理对策 第3节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双刃性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与路径(精)

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径 杨树弘 内容摘要:新媒体可以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新媒体的重点发展战略及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战略;路径。 忽略新媒体就是忽略未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古诗,正好体现了当今新媒体的发展态势。 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新媒体应运而生,从“鹅黄”到“翠绿”,分明昭示着这个市场的繁荣。而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关键词组是:媒体的未来。 看好数字新媒体,已经有若干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研究者、决策者的首肯和信心——新媒体,给人们以无尽美好的遐想。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是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①。 学界和业界对新媒体归纳为:手机媒体、IPTV、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和播客。 事实上,新媒体正在瓜分着属于传统媒体的营销预算。美国Outsell公司统计数据显示, 2006年,美国网络媒体上的营销花费占美国整体市场的比例从2005年

16.2%上升到18.2%,而在包括电视、报纸在内的其他媒体上的营销花费所占整体市场比例却均有下降。在中国,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表明,网络广告在中国广告总支出中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上升至2005年的约3%,年复合增长率为41%。 忽视新媒体,就是忽视未来。 中国拥有4.2亿的互联网用户和3.15亿的手机用户,新媒体使用的绝对数量是惊人的。有人预言,数字新媒体到2009年会成为第三大媒体。 在一项中国政府的规划中,有关于新媒体的内容:2008年,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向数字媒体的转换。 新媒体,正似一道答案初显的“哥德巴赫猜想”。 影响性与冲击力:新媒体趋势 2007年春天,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在“新媒体战略”中首提新媒体为重点战略,并提出了广电的两个重要目标发展对象:数字化转换和新媒体开发。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向现代新媒体转变,这似乎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 据《世界媒体实验室》发布的《2007新媒体产业发展五大趋势》称,新媒 体,“对传统媒体冲击加强,替代趋势加速”,表现在,2006年互联网用户达到1.23 亿,2007年初网 民数量达到1.32亿,新媒体业务应用进一步成熟,价值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使新媒体呈现移动化趋势,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和用户资源更加明显,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将继续加大。博客、写作社区、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等替代速度加快。“营销价值凸显,营销属性加强”,新媒体的营销价值正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认同,新媒体逐渐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投资价值看好,合作、收购力度加强”,新媒体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中国新媒体用户潜力、营销能力等潜在商业价值,受到国际风险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孙强温宇俊张鹏洲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然后从新媒体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产业的构成,接着阐述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新媒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 1 什么叫新媒体 1.1 学术界对新媒体的几类界定 目前学术上对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好几种,以下是其中现有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类。 (1)第一类: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定义。 新媒体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①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型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型态,如数字电视、IPTV、手机、博客、电子杂志等等,也包括已经不算新的网络媒体。 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泛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如大量新兴的户外媒体,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等。虽然这种媒体型态的出现大多并非是由于技术进步,但相较于成熟的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传统的户外媒体,在消费者研究中,它们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型态。 特点:对新媒体的界定从基于技术进步和营销理念变化角度去划分,一是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把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媒体形态归类于新媒体。二是把一直存在,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而成为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媒体形态归类为新媒体,如户外媒体、楼宇电视…… (2)第二类: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给出的定义。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 ②有线数字电视; ③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 ④网络广播; ⑤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块);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5722152.html,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析 作者:王晓霏 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也因此待遇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业应顺应时代主动出击,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形势下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近期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份,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4.5%。10岁~19岁、20岁~2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3%、21.5%,学生占比为26.9%为各类网民职业之首。此外,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8.79 亿,2020年网络应用用户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特别是线上教学等对高校师生也产生了巨 大影响。由此可见青年学生在互联网发展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使用群体,新的媒体环境已经逐步形成。 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发展中充分发挥中介的作用,使互联网环境不断发生新的改变,这也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我们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互联网的“原住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使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碎片化,时间管理规划弱化 由于新媒体技术固有属性,使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各类互联网应用让学习探索的过程变得简化,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完全打破原有的获取知识资讯的方法,学习效率看似提高,但是过于便捷的过程使学生缺少了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久而久之易依赖于技术捷径,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同样,缺乏体系的获取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学会做好合理的时间管理,满足于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 (二)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探 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迅速崛起,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基于互联网、无线通信、数字广播电视等网络基础上众多产业的变革,从而掀起了一场浩瀚的产业革命。《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在全球新媒体快速普及和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中国新媒体在发展方式、文化特质等方面益发彰显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 2010年是中国新媒体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超过4亿,年底达到4.57亿,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中国网民从2000年的2250万人增长近20倍。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2000年普及率还不到1.7%,当时不仅远不及发达国家(24.6%),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4%),甚至还略低于发展中国家2%的普及率水平。经过十年的奋起直追,中国互联网普及率2010年达到34.3%,是发展中国家21.1%的1.5倍,和发达国家在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在逐年缩小。 近些年,由于互联网应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媒体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致使我国互联网产业企业营销模式处于不断转型阶段。

这些变化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互动媒体和移动媒体等一些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迅速的发展;第二,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新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在九十年代迅速发展,直到第二十一世纪网络媒体的发展在移动数码技术的基础上,其他形式的新媒体也迅速发展壮大,我们俨然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在当今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体环境里,企业营销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营销更注重沟通和反馈,甚至认为市场企业营销和通信已经分不开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营销实践的发展。新的企业营销模式,对新技术和传统企业营销模式的整合与创新的应用也特别的明显。 互联网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讲,将是企业营销的典型体现,因此成为了很多市场企业营销传播的变革的典型。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营销将如何传播?营销传播方式对以前的传统企业营销传播存在哪些变革?在这样的现实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的企业营销传播的现实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对于我们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应用,从营销学和经济学角度,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媒体进行分析。深度探究PPS网络电视、阿里巴巴等多个新媒体在营销模式上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充分审视新媒体在营销模式方面的重要特点,论证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对新媒体理论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同时,对其营销模式的分析和预测,将有利于网络新媒体在商业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开拓,对传统网络媒体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借鉴价值。 1.3研究途径、方法及框架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 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 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就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与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 与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 1.从传播学分类来瞧,目前较为同行的就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 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 体,就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就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就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就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搜索便捷。(5)多媒体传播。(6)超文本。(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与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