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形件锥形压边圈拉深模具的动画制作

筒形件锥形压边圈拉深模具的动画制作
筒形件锥形压边圈拉深模具的动画制作

筒形件锥形压边圈拉深模的动画制作

第1章拉深模具零件的制造

1.1拉深工艺的简介和分析

拉深是在压力机上,将冲裁成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带底的开口空心零件或由大口径空心件再塑变成为小口径空心

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又称拉延或压延。通过拉深可以制成圆筒形、球形、锥形、盒形、阶梯形、带凸缘的和其他复杂形状的空心件。采用拉深与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多种工艺组合,可以制成形状更复杂的冲压件。汽车车身、油箱、盆、杯和锅炉封头等都是拉深件。拉深设备主要是机械压力机。在圆筒形工件的拉深过程中,板坯由初始直径D缩小为冲压件的圆筒直径。表示拉深变形的大小,称为拉深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很大时,拉深所需变形力可能大于已成形零件侧壁的强度,而把工件拉断。为了提高拉深变形程度以制出满意的工件,常常把变形程度较大的拉深分为两道或多道成形,逐步缩小直径、增加高度。

拉深时,平板坯料受凸模向圆筒侧壁传递的拉力,由四周向中心移动,直径逐渐缩小,这部分金属互相受压。当板坯的厚度小、拉深变形程度大时,在压应力作用下,圆筒工件的平面法兰部分会出现失稳起皱现象。为了防止起皱现象和保证拉深件质量,在拉深模中常设有压边装置(压边圈)。简单的压边圈是靠弹簧或压缩空气压住坯料周边的。大型件拉深时,常采用双动压力机,利用外滑块的作用压边。当毛坯的厚度较大、零件的尺寸较小时,不用压边装置也可以进行拉深。压边圈的作用力在保证板坯不起皱前提下,应选取尽量小的数值。

拉深件各部位的厚度因受力不同有所不同。一般是底部中心厚度不变。底部周边和侧壁下部受拉力作用,厚度稍减少。侧壁上部和平面法兰部分受压力作用,厚度稍增加。若拉深模与压边圈之间的间隙稍大于坯料的厚度,则制成的拉深件的壁厚基本上等于初始的板料厚度。如果拉深模与压边圈之间的间隙小于坯料的厚度,拉深件的侧壁

就会受模具间隙的作用而变薄,这种方式称为变薄拉深。用变薄拉深法可以制成底厚、壁薄、高度大的零件,如深筒食品罐等。

拉深时板坯的法兰部位变形抗力最大。为减少这个部位的抗力、加大变形程度和提高变形效率,在生产中可采用差温拉深法。差温拉深的原理是:在坯料变形区,即板坯法兰部位加热,降低拉深变形抗力;在传力区,即筒壁下部和底部保持常温,以保持抗拉强度,防止拉断。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拉深次数,但需要耐高温的模具,在钢板拉深中应用尚少。此外,还可用橡胶、液体或气体代替刚体的凸模或凹模对金属进行拉深成形,即软模拉深,其特点是可以提高拉深变形程度和节省模具费用。

1.2 Pro/ENGINEER简介

带锥形压边圈的倒装拉深模的动画制造过程分为两大部分,拉深结构的制造过程和动画的制造过程,拉深模结构的制造包括模具各个零部件的制造,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凸模、压边圈、凹模和一些连接零件等,这些实体的生成我们主要用Pro/ENGINEER Wildfire 4.0来制造,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Pro/ENGINEER。

1988年,V1.0的Pro/ENGINEER诞生了。经过10余年的发展,

Pro/ENGINEER已经成为三维建模软件的领头羊。目前已经发布了

Pro/ENGINEER2000i2。PTC的系列软件包括了在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功能,还包括对大型装配体的管理、功能仿真、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等等。Pro/ENGINEER还提供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全面、集成最紧密的产品开发环境。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系统是一个大型软件包,它支持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是一个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CAD/CAE/CAM工程设计软件,它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的过程集成在一起,并且能够实现所有用户同时参与同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系统由以下六大主模块组成:工业设计(CAID)模块、机械设计(CAD)模块、功能仿真(CAE)模块、制造(CAM)模块、数据管理(PDM)模块和数据交换(Geometry Translator)模块。这些主模块又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子模块,每种子模块可完成不同的设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分析和制造功能,Pro/E的动画模块可以制作出模拟产品运动、装配、构造等展示性的动画,无需单独安装。

Pro/ENGINEER是美国PTC公司的标志性软件产品,是一套由设计至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自1988年问世以来,引起了机械CAD/CAE/CAM 界的极大震动,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很快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欢迎,其销售额连年递增,并使其迅速称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CAD软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开始选用Pro/ENGINEER,发展至今,已拥有了相当打的用户群。

1.2.1 Pro/ENGINEER的特点

Pro/ENGINEER采用了单一数据库、参数化、基于特征及工程数据再利用等概念,改变了MDA的传统观念,这种全新的概念已成为当今世界MDA(Mechanical Design Automation,机械设计自动化)领域的新标准。利用此概念开发的软件Pro/ENGINEER能将产品从设计至生产的过程集中到一起,让所用的同时进行同一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即所谓的并行工程。

Pro/ENGINEER具有一下特点。

(1)参数化设计和特征功能。Pro/ENGINEER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实体模拟化系统,工程设计人员采用具有智慧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2)单一数据库。Pro/ENGINEER是建立在统一基层的数据库上的,不像一些传统的CAD/CAM系统建立在多个数据库上。所谓单一数据库,就是工程中的资料全部来自一个库,使得每一个独立用户在为一件产品造型而工作,不管他是哪一个部门的,换言之,再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处发生改动,可以反映再整个设计过程的相关环节上。例如,一旦工程详图有改变,NC(数控)工具路径也会自动更新;组装工程图如有任何变动,也完全同样反映再整个三维模型上,这种独特的数据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完整地结合,使得一件产品的设计能结合起来。这一优点,使得设计更优化,产品质量更高,价格也更便宜,产品能更好的推向市场。

(3)工程数据再利用。设计产品时生成的工程数据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所在,产品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功能是由工程数据所驱动的,对工程数据的变更可以迅速反映在整个产品上。工程数据库再利用可以让使用者快速生成整个产品系列,从而简化了产品的设计更改,更容易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设计。

1.2.2 Pro/ENGINEER的模块与功能

Pro/ENGINEER 采用了模块方式,保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目前共有20多个模块,涉及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功能仿真、加工制造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下面介绍Pro、ENGINEER中的一部分模块和功能,某些模块和功能在设计中的应用将在书本的后续章节中进行详细讲解。

1.Pro/ENGINEER基本模块

Pro/ENGINEER基本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本部分,其他模块都是在基本模块上扩展实现的。基本模块不仅包括了特征建模工具,也可实现模型的参数化定义,这种参数功能可采用关系式赋予零件形体尺寸,而不像其他系统是直接指点一些数值于形体。这样工程师可任意建立形体上的尺寸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参数改变,其他相关的特征也会自动修正。这样功能使得修改更为方便,可令设计优化更趋完美。

Pro/ENGINEER的特征建模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设计专用功能来实现的,其中包括:筋(Ribs)、槽(Slots)、倒角(Chamfers)和抽空(Shells)等。采用这种手段来建立形体,对于工程师来说更自然,更直观,而无需采用复杂的几何设计方式。

2. 装配模块Pro/ASSEMBLY

Pro/ASSEMBLY是一个参数化组装管理系统,允许将原件零件和子组件放置在一起以形成组件。可对该组件进行修改、分析或重新定向。

SPro/ASEMBLY具有如下功能。

(1)装配功能。此功能提供了基本的装配工具,能够将零件按照规定的位置装配并约束其全部或有限的自由度。

(2)简化表示。简化表示是一个模型的变体,可用此模型来改变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一特定设计的视图效果,从而可以控制Pro/ENGINEER 调入进程并显示的组件成员。这样就能定制工作环境使其只包含当前关注的信息。

(3)互换组件。互换组件是一种可创建并在设计组件中使用的特殊类型组件。互换组件由与功能或表示相关的模型组成。

(4)骨架模型。骨架模型是组件的一种特殊元件,它定义组件设计的骨架、空间要求、界面及其他物理属性,此组件设计主要用于定义元件的几何形体。另外还可在组件上采用骨架模型进行运动分析,即首先创建骨架模型的放置参照,然后修改骨架尺寸以模仿运动。

(5)自顶向下设计。通过Pro/NOTEBOOK 来实现自顶向下设计功能,这是一个可选模块,它为创建层次相连的组件布局提供了工具,支持自顶向下的组件设计。

3. 工程图模块Pro/DETAIL

Pro/ENGINEER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生成工程图的能力,包括:自动尺

寸标注,参数特征生成,全尺寸修饰,自动生成投影面、辅助面、截面和局部视图。Pro/DETAIL扩展了Pro/ENGENEER的基本功能,允许直接从Pro/ENGENEER的实体造型产品生成符合ANSI/ISO/DIN标准的工程图。

4. 金模块Pro/SHEETMETAL

Pro/SHEETMETAL扩展了Pro/ENGINEER的设计功能,用户可建立参数化的钣金造型和金组装,包括生成金属板的设计模型以及将它们放平成平面图形。Pro/SHEETMETAL还提供了通过参照折弯库弯曲和放平能力,允许通过弯曲或放平状态下的模型附加特征的功能,同时支持生成、库储存和替换用户可自定义的特征。

5. 数控加工模块Pro/NC

Pro/NC 模块能生成驱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所必需的数据和信息,能够生成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它将生产过程生产规划与设计造型连接起来,所以任何在设计上的改变,软件也能自动地将已做过的生产上的程序和资料也自动的重新产生,而无需用户自行修改。它将具备完整关联性的Pro/ENGINEER产品线延伸至加工制造的工作环境里。Pro/NC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三轴至五轴的加工中

心。

6. 自由曲面造型模块Pro/ISDX

Pro/ISDX模块用来设计带有复杂曲面的产品,它扩展了

Pro/ENGINEER的生生、输入和编辑复杂曲面和曲线的功能。Pro/ISDX提供了一系列必要的工具,使得工程师们在整个工业范围内很容易地生成用于飞机和汽车的曲线和曲面、船壳设计以及通常所碰到的复杂设计问题。

7. 模具设计和铸造模块

Pro/MOLDESIGN是Pro/ENGINEER的模具设计模块,提供在

Pro/ENGINEER内模拟模具设计工艺时使用的工具。此模块允许创建、修改和分析模具元件和组件,并可根据设计模型中的变化对它们快速更新。

Pro/CASTING提供设计模具组件和元件用的工具并为制造做铸造准备。

8. 电缆和布线设计模块Pro/CABLING

使用Pro/CABLING模块可在Pro/ENGINEER组件中定义三维电缆线束。在CABLING中,电缆布线可与电气及机械元件和装配同步进行。

Pro/CABLING从示意图中提取逻辑信息的能力极大的推动了三维电缆布

置的自动化。另外,关联的线束制造和文档工具减少了错误和返工。

9. 管道设计Pro/PIPLING

Pro/PIPLING是可选的Pro/ENGINEER模块,可通过组件模式进行访问。使用Pro/PIPLING能够在Pro/ENGINEER组件中生成三维管道系统。可在规范驱动或非规范驱动的管道设计模块中创建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的创建包括建立管道参数、布线以及插入管接头。

10. 行为建模扩展模块Behavioral Modeling

Behavioral Modeling扩展可实现模型的分析和优化,它具有一下功能。

(1)以相关方式在模型中嵌入设计需求,从而永久解决了涉及多个设计目标的实际问题。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2)评估模型灵敏度以了解变更对设计目标的影响。

(3)通过开放式环境将结果与外部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Excel)集成在一起。

(4)不管采用何种构造方式,均允许考虑所有设计需求,从而产生出最佳设计。

(5)跨Pro/ENGINEER的多个功能区域进行实验性的研究。

11.结构和热力学分析Pro/MECHANICA

Pro/MECHANICA用来对产品的力学和热力学结构进行分析评估并进行优化。通过一整套高级功能,Pro/MECHANICA使工程师能全面评估和优化其设计,在减少样机研制费用的同时改进产品质量。此模块的功能和特点如下。

(1)解决非线性大位移、预应力、动态和瞬态热分析问题。

(2)对高级材料特性进行仿真,例如各向异性、正交各向异性和复合层压板。

(3)支持高级建模实体,例如质量/弹簧理想化和预负荷螺栓。

(4)通用的界面、工作流程和用户概念,使用户如同置身于

Pro/ENGINEER的核心设计区域中。

(5)通过精确仿真复杂系统,减少产品性能的不确定性。

根据产品类型和设计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模块,以便降低购买软件的开支,若将来企业扩大规模或产品类型发生改变,可随时购买需要的模块添加到现有的平台中

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PTC公司推出了不同的Pro/ENGINEER软件包,软件包分为基础、高级和企业三个层次,为各种企业提供了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2007年,PTC对Pro/ENGINEER软件包进行了重新命名,以打造一个可伸缩的系统,使用户能够轻松快捷地找出最适合自己需求的软件包。PTC公司提供了以下5种Pro/ENGINEER软件包。

(1) Pro/ENGINEER Foundation XE

功能模块:三维CAD设计(高级建模、绘图、装配、钣金件等)。

(2)Pro/ENGINEER Advanced SE

功能模块:三维CAD设计,外加产品数据管理(PDM)。

(3)Pro/ENGINEER Advanced XE

功能模块:三维CAD设计、PDM以及任选一种扩展设计附件(自由形状曲面设计、自顶向下设计、管路/电缆设计、机构设计、优化)。

(4)Pro/ENGINEER Enterprise SE

功能模块:三维CAD、PDM以及任选一种扩展设计附件,外加协同/项目管理。

(5)Pro/ENGINEER Enterprise XE

功能模块:三维CAD、PDM、扩展设计CAD附件、协同/项目管理,外加仿真和分析、工程计算、企业可视化、文档编辑器和基于Web的培训。

1.3 Pro/Anima tion的简介

Pro/Animation是完全集成于Pro/E的动画制作模块,提供了简单而实用的动画制作功能。Pro/Animation可以直接调用零件、组件、EMX连接及运动副,使用关键帧技术,配合透明和显示样式的表现方法,制作出模拟产品的运动、装配、构造等展示性的动画,是概念传递、市场销售、设计检验的良好辅助手段。

1.4实体生成

1.4.1下模座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在【名称】中输入xiamozuo,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面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mns _part_solid,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3)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拉深】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所示,绘制完成后,拉深高度为45mm。

(4)选取【平面】按钮,点选Front平面,在偏距里面输入10,如图1-2所示。

(5)再【插入】命令中选择【螺旋扫描】,点选【切口】按钮,选取Dtm1平面,如图1-3所示。

(6)再扫引轨迹中绘制下图,完成后打√,如图1-4。在【螺距】中输入2,完成后打√,在截面中绘制如图1-5所示,完成后打√,再【材料侧】选取“正向”,最后单击【确定】。

(7)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45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6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钮。

(8)单击【拉深】→,拉深高度为10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最后单击完成√按钮。自此,我们完成了下模座的制作,如图1-7所示。

图1-1 绘制草图图1-3 选择切口

图1-2 定义平面图1-4 绘制扫描轨迹

图1-5 绘制扫引截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1-6 草绘平面

图1-7 下模座实体

(9)打开【文件】按钮,单击【保存】。

1.4.2 凸模固定板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在【名称】中输入tumogudingban,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面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mns _part_solid,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拉深】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完成后,拉深高度为30mm。

(4)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8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8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凸模固定板的制作,完成后的实体如图1-9所示。

(5)打开【文件】按钮,单击【保存】。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1-8 草绘平面

图1-9 凸模固定板实体

1.4.3 凸模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

在【名称】中输入tumo,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面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mns _part_solid,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旋转】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0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凸模的制作。

(5)打开【文件】按钮,单击【保存】。

图1-10 草绘轨迹

1.4.4 压边圈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在【名称】中输入yabianquan,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面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mns _part_solid,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拉深】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1所示,绘制完成后,拉深高度为30mm。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1-11 草绘轨迹

(4)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旋转】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2所示。

图1-12 草绘轨迹

(5)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43.28mm,单击【放置】

→【编辑】,选取旋转体“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13

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

图1-13 草绘轨迹

(6)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30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长方体下端平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14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压边圈的制作。

图1-14 草绘轨迹

(7)再【插入】命令中选择【螺旋扫描】,点选【切口】按钮,选取Right平面,如图1-15所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8)再扫引轨迹中绘制下图,完成后打√,如图1-15。在【螺距】中输入2,完成后打√,在截面中绘制如图1-16所示,完成后打√,再【材料侧】选取“正向”,最后单击【确定】。

(9)在模型树树里面选取“切剪”标示,点选【基础特征】里面的【阵列】按钮,阵列方式为“轴”,阵列个数为“3”,阵列角度为120

度,最后单击按钮,至此,我们完成了压边圈的制作。

(10)打开【文件】按钮,单击【保存】。

图1-15 选择切口并绘制扫引轨迹

图1-16 绘制截面

1.4.5 凹模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在【名称】中输入aomo,去掉【使用缺省模板】前面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mns _part_solid,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拉深】按钮,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7所示,绘制完成后,拉深高度为35mm。

图1-17绘制草图轨迹

(4)在【基础特征】中选择【旋转】按钮,点选按钮,再点选【放置】→【编辑】,选取top平面,绘制如图1-18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1-18 绘制旋转草绘

(5)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35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上表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19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

图1-19 绘制拉深草绘平面

(6)依次选择【拉深】→,拉深高度为20mm,单击【放置】→【编辑】,选取圆锥旋转体所在平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下图,如图1-20所示,最后单击完成√按妞,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凹模的制作,实体如图1-21.

图1-20 旋转体草绘平面

图1-21 凹模实体

(10)打开【文件】按钮,单击【保存】。

1.4.6 上模座的制作

(1)在Windows环境下,依次选择【开始】→【程序】→【Pro/E 4.0】命令,进入Pro/E 4.0的操作界面。

(2)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单击【零件】按钮,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11011023174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2015.3.9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容及基本要求 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 (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 (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校代码:10410 序号:20055015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学院:工学院 姓名: 学号:20055015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机制051 指导教师: 二OO九年五月

冲孔落料拉深复合模 目录 前言· 1.设计课题 (1) 1.1 设计任务书 (2) 2.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3) 2.1 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2.3 冲压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4) 2. 4 拉深次数的确定 (4) 2.5 排样的确定 (5) 3.工艺设计与计算 (7) 3.1 冲裁的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1、冲裁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 (7) 3.1.2.力的计算 (7) 3.1.3、卸料力、推料力和顶件力的计算 (8) 3.1.4、压力中心的计算 (9) 3.2 计算各主要零件的尺寸 (9) 3.2.1、计算落料凸、凹模的工作部分的尺寸 (10) 3.2.2、计算拉深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确定 (11) 3.2.4、凸凹模选材,热处理及加工工艺过程 (11) 3.2.5、条料宽度的设计 (12) 3.2.6、导料板的导料尺寸为 (14) 3.2.7、推杆的选材,热处理工艺方案 (15) 3.2.8、工艺方案如下 (15) 3.2.9、模柄的确定 (15) 3.2.10、冲压设备的选用 (16) 3.2.11、模具的闭合高度的计算 (16)

3.2.13 导向零件的选择 (17) 3.2.14、定位零件的设计 (18) 3.2.15、推杆与推板的设计 (18) 3.2.16、压边圈的设计 (24) 3.2.17、固定方式的确定 (24) 3.2.18、凸模的固定 (24) 3.2.19、凹模的固定 (24) 3.2.20、凸凹模的紧固 (24) 3.2.21、确定装配基准 (24)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模具已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设计是机械专业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有个基本上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查阅查资料手册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CAD进行模具设计。二是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模具的加工工艺过程。 本书是落料冲孔拉深模设计说明书,结合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广泛听取各位人士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验证编制而成。为了达到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性,本人通过查阅多方面的资料文献,力求内容简单扼要,文字顺通,层次分明,论述充分。其中附有必要的插图和数据说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是应届毕业生,理论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和成形过程模拟 摘要:在冲压生产中,拉深是广泛使用的工序。通过拉深可获得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等零件。平板毛坯拉深成筒状开口零件时口部出现飞边卷口现象,对 此进行切边设计。 关键词:筒形件;模具结构;拉深间隙 Dynaform作为近年来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中常用的软件,可以预测成形过 程中板料的破裂、起皱、回弹等,从而帮助设计人员显著减少模具开发设计时间 及试模周期。在利用该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时,应该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共用,以找出合适的成形工艺。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零件,如不锈钢 的面盆、压力锅的锅盖等物品,均属于带凸缘的圆筒形件。本文利用所给的拉深件,首先计算了拉深过程中的部分尺寸,而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Dynaform软件对零件的拉伸过程进行模拟,找出了较为合适的压边力,从而为后 续拉深模具设计提供依据。 1、带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尺寸计算 图1是带凸缘圆筒形件的零件图,其壁厚为2mm,材料为304不锈钢,精度 为IT14级。本文计算的拉深尺寸包括拉深毛坯的尺寸、拉深次数的计算、压边装 置的使用与否以及压边力的计算。 1.1带凸缘圆筒形件毛坯尺寸的计算 由图1,零件的厚度t=2mm,因此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应采用中线尺寸计算。 该零件的相对直径dt/d=380/320=1.18,其中dt为凸缘直径,d为圆筒件底部直径,取修边余量δ=6mm。由拉深毛坯尺寸的计算公式可知: 根据图1,d4=380+2δ=392mm,r=6mm,d2=d+2r=332mm,H=98mm 由此计算出防尘盖毛坯尺寸: 1.2是否需要压边装置和拉深次数的计算 本零件采用普通平面凹模拉深,毛坯不起皱条件为: t/D≥(0.09~0.17)(1-m) 由图1和D可计算出:t/D=2/527=0.38%,总拉深系数m=d2/D=332/527=0.63。 因此(0.09~0.17)(1-m)=0.0333~0.0629,则t/D<(0.09~0.17)(1-m),因此该零件拉深时需使用压边圈。 查表得出,该零件总拉深系数大于其极限拉深系数0.55,因此可一次拉深成形。 1.3压边力的计算 一次拉深成形时的压边力:FY=Ap,查表可知,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p可以 取值为2.5、3和3.7MPa。因本文中零件为简单的带凸缘圆筒形件,因此取P值 为2.5Mpa。压边圈的面积应与凸模相配合,其最大直径考虑与毛坯重合,由此计算出: FY=Ap≈π(263.52-1722)×2.5≈312809N 综上所计算的结果,该零件拉深毛坯的尺寸D=527mm,可一次拉深成形,拉 深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边圈防止起皱,压边力FY=312809N。 为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在此压边力下是否可以得到合格的零件,利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

模具分类及其成型方式

模具分类 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工艺装备,是许多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加入WTO以后,吸引外资能力的逐年增强,成为世界产品制造工厂地位愈加突出,各类工业品模具的进口越来越多。 模具的类型通常是按照加工对象和工艺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行业角度的区分来看主要有塑料模具、橡胶模具、金属冷冲模具、金属冷挤压模具和热挤压模具、金属拉拔模具、粉末冶金模具、金属压铸模具、金属精密铸造模具、玻璃模具、玻璃钢模具等等。 下面仅就进口最为常见的塑料制品成型加工中所用不同类型的模具如何进行归类作一介绍。 塑料最常见的成型方法一般分为熔体成型和固相成型两大类:熔体成型是把塑料加热至熔点以上,使之处于熔融态进行成型加工的方式,属于此种成型方法的模塑工艺主要有注射成型、压塑(缩)成型、挤出成型等;固相成型是指塑料在熔融温度以下保持固态下的一类成型方法,如一些塑料包装容器生产的真空成型、压缩空气成型和吹塑成型等。此外还有液态成型方式,如铸塑成型、搪塑和蘸浸成型法等。 按照上述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出对应不同工艺要求的塑料加工模具类型,主要有注射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压塑成型模具、吹塑成型模具、吸塑成型模具、高发泡聚苯乙烯成型模具等。 塑料注射(塑)模具 它主要是热塑性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成型模具,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对应的加工设备是塑料注射成型机,塑料首先在注射机底加热料筒内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柱塞推动下,经注射机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冷却硬化成型,脱模得到制品。其结构通常由成型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推出机构、调温系统、排气系统、支撑部件等部分组成。制造材料通常采用塑料模具钢模块,常用的材质主要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等。注射成型加工方式通常只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品种的制品生产,用注射成型工艺生产的塑料制品十分广泛,从生活日用品到各类复杂的机械、电器、交通工具零件等都是用注射模具成型的,它是塑料制品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 塑料压塑模具

窄凸缘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书窄凸缘拉深件2模具设计

本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内容为窄凸缘圆形筒形件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完成了落料首次拉深、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冲孔,切边四道工序。 落料和首次拉深复合模具为倒装结构,拉深工件先由压边圈将工件从凸模上顶出,再由打杆组成的刚性推出装置推出制件,采用弹性卸料板卸除条料。由于不能一次拉深出,故要三次拉深出来,第三次拉深冲孔。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排。为了便于安装平稳以及方便操作选模座为标准中间导柱圆形模座,模柄为压入式模柄,选用单动压力机。在落料,拉深成形完成后再完成切边工序以确保制件的形状和尺寸。查阅相关资料和有关手册,手工绘制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 关键字:冲孔拉深模、倒装、单排、后侧导柱、弹性卸料板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设计概论 (1) 1.2冲压设计的基本内容 (1) 1.3冲压设计的一般工序 (1) 第2章工艺分析 (2) 2.1产品冲裁工艺分析 (3) 2.1.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工艺分析 (3) 2.1.2产品尺寸精度、断面质量分析 (3) 2.2 产品拉深工艺分析 (4) 2.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4) 第3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工艺计算 (5) 3.1 工艺方案分析 (5) 3.2 拉深部分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5) 3.2.1确定修边余量 (5) 3.2.2计算毛坯直径D (5) 3.2.3判断能否一次拉成 (5) 3.2.4试确定各工序拉深系数 (5) 3.2.5 试确定圆角半径 (6) 3.2.6确定各次拉深高度 (6) 3.2.7 画出各拉深工序简图 (7) 3.3确定排样图 (8) 第4章工序计算 (9) 4.1落料和首次拉深 (9) 4.1.1凸凹模工作尺寸 (9) 4.1.1.1刃口尺寸计算 (10) 4.1.1.2外形尺寸计算 (11) 4.1.1.3凸凹模壁厚校核 (11) 4.1.2计算冲压力 (11) 4.2二次拉深 (11) 4.2.1凸凹模工作尺寸 (11)

冲压模具设计-落料拉深复合模

摘要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筒形零件的落料工艺性和拉深工艺性,确定用一幅复合模完成落料和拉深的工序过程。介绍了筒形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筒形零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同时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凸凹模、卸料装置、拉深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复合模;拉深;落料;

目录 目录................................................................ III 前言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模具结构设计 (2) 2.1 读产品图:分析其冲压工艺性 (2) 2.2 分析计算确定工艺方案 (3) 2.2.1 计算毛坯尺寸 (3) 2.2.2 计算拉深次数 (3) 2.2.3 确定工艺方案 (3) 2.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4) 2.3.1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 (4) 2.3.2 确定拉深工序尺寸 (5) 2.3.3 计算工艺力,选设备 (5) 2.4 模具结构设计 (6) 2.4.1 模具结构型式选择 (6) 2.4.1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7) 第三章模具标准件选择及闭合高度计算 (8) 3.1 标准模架的选择 (8) 3.2 模具的实际闭合高度计算 (8) 3.3 压力中心的确定 (8)

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题目:如图,求图示的筒形件的毛坯展开尺寸, 拉深次数,各次成品尺寸。 材料:10号钢。 料厚:2mm 。 附表: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条件 解:由题意及图可知,此工件料厚21m m m m δ=>,因此零件按中线尺寸计算。即 圆筒直径D=28mm ,圆角半径r=4mm ,h=75mm 。 1、 在实际计算中,要增加修边余量h ?, 由 75 2.728 h D ==,查表8-15得 当H=50~100mm 时,2~6h m m ?=取6h m m ?=。 2、 计算毛坯展开尺寸 如图,d=28mm ,h=75mm ,81H h h m m =+?=,r=4mm 。 由公式8-54得 D = 814 = - 98.26m m = 3、 确定是否采用压力圈 2 1001002.035 98.26 t D ?= ?= 略大于2,为保证拉深件质量,根据上面附表,第一次拉深时,采用压边圈。 查表8-14得,第一次许用极限拉深系数[]10.5m =,

由[]11d m D =得,[]110.598.2649.13d m D mm ==?= 1 2 1001004.071.5 49.13 t d ?= ?= >,由上面附表知,不需要压边。 随着D 减小,100t D ?增大,以后各次都不需要压边。 4、 确定拉深次数 由 2100100 2.03598.26 t D ?= ?=,查表8-14得 首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 []10.5m =。 工件总的拉深系数 280.28598.26 d m D = = = 因[]1m m <,故工件不能一次拉深成形。 由表8-14得,第二、三、四、五……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20.75m =,[]30.78m =,[]40.82m =,[]50.85m =…… [][][]1230.50.750.780.2925m m m m =??=> [][][][]12340.50.750.780.820.24m m m m m =???=< 需要进行四次拉深。 5、 确定各次拉深系数 由各次的拉深极限系数,算出各次拉深系数 []11d m D = ,[]221 d m d = ,[]332 d m d = ,[]443 d m d = , [][][][]412340.2498.2623.57d m m m m D mm ==?=, 显然423.5728d mm mm =<,说明允许的变形未用足。 为保证428d d m m ==,应对各次的拉深系数做适当调整,使其均大于相应的极限拉深系数。 经计算调整后,各次实际拉深系数为 10.56m =,20.78m =,30.80m =,40.82m =, 则调整后各次拉深直径为 110.5698.2655d m D m m ==?= ()155257d m m '=+=

模具毕业设计45湖南12型拖拉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

届毕业设计 湖南12型拖拉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 系、部: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摘要 本次的模具设计为离合器壳体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设计。离合器壳体才用的材料是20号钢,厚度3mm,该材料强度低,韧性、塑性和焊接性较好,用途非常广泛。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及一般机械制造业中建造部分零件。如汽车上的手刹蹄片、杠杆轴、传动被动齿轮及拖拉机上的凸轮轴、悬挂均衡器轴、离合器壳体等。 首先对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确定冲压所需的如落料、拉深,整形等一系列工序。其次经过计算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完成该模具的排样设计,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还有模具结构和工艺零件设计,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和合理的加工工艺。在设计过程中,还利用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离合器壳体;落料;拉伸;复合模;设计

ABSTRACT The mold design for the clutch housing blanking, drawing the first time, compound die design. Clutch housing material is used only 20 steel, the thickness of 3mm, the low material strength, toughness, ductility and good weldability, uses very extensiv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s, tractors and gener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ome parts. If the car's hand brake shoe, lever shaft, transmission gears and tractor passive camshafts, suspension equalizer shaft, clutch housing and so on. First of all parts of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o determine if the required blanking press, drawing, shaping and a series of processes. Second,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ogram calculation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layout of the mold design, convex and concave parts of the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work, as well as part design mold structure and proces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ld material and reasonable process. In the design process, also used CAD drawing die assembly and part drawings Key words Clutch housing;Blanking;Tensile;Compound Die;Design

球形件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序言 .................................................. - 1 - 第一章零件结构及工艺性分析 .......................... - 2 - 1.1 零件结构 ..................................................................................................................................... - 2 - 1.2零件工艺性分析........................................................................................................................... - 2 - 第二章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 ............................ - 4 - 工艺方案的确定 ................................................................................................................................ - 4 - 第三章模具设计 ...................................... - 5 - 3.1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确定....................................................................................................... - 5 - 3.2 模具工作过程.............................................................................................................................. - 6 - 3.3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结构和尺寸确定........................................................................................... - 7 - 3.4 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 7 - 3.4.1工作零件的选择................................................................................................................ - 7 - 3.4.2凹模 ................................................................................................................................... - 8 - 3.4.3凸凹模................................................................................................................................ - 9 - 3.4.4其他支撑零件.................................................................................................................. - 10 - 3.4.5 拉伸力的计算................................................................................................................. - 11 - 第四章压力机的选用 ................................. - 12 - 第五章产品的技术与设计总结 ......................... - 13 - 结语致谢 ............................................ - 14 - 参考文献 ............................................. - 15 -

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题目名称: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 班级: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目录 零件图 一、零件冲压加工工艺性分析--------------------------------------3 1、毛坯尺寸计算-------------------------------------------------------------------------3 2、判断是否可一次拉深成形-------------------------------------------------------- 3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4 4、凹凸模圆角半径的计算------------------------------------------------------------4 5、确定工序内容及工序顺序---------------------------------------------------------4 二、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4 1、板料选择--------------------------------------------------------------------------------4 2、排样设计--------------------------------------------------------------------------------4 三、工艺参数的计算 1、工艺力计算----------------------------------------------------------------------------6 2、压力机的选择-------------------------------------------------------------------------6 四、模具设计 1、模具结构形状设计------------------------------------------------------------------7 2、模具工作尺寸与公差计算--------------------------------------------------------7 五、工作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落料凹模板----------------------------------------------------------------------------8 2、拉深凸模--------------------------------------------------------------------------------9 3、凹凸模-----------------------------------------------------------------------------------9 六、其他零件结构尺寸 1、模架的选择----------------------------------------------------------------------------9 2、凹凸模固定板的选择--------------------------------------------------------------10 3、磨柄的选择---------------------------------------------------------------------------10 4、卸料装置-------------------------------------------------------------------------------10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专业知识精编

(数控模具设计)模具专业 知识

第壹部分模具的概念及分类 壹、模具 模具属于精密机械产品,它主要由机械零件和机构组成,如成形工作零件、导向零件、支承零件、定位零件及送料机构、抽芯机构、推出机构等。 模具和相应的成形设备(如冲床、塑料注射机、压铸机等)配套使用时,可直接改变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使之成形为合格的制件。 二、模具的分类 总体上说,模具可分为俩大类: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冲模、锻模、压铸模等;非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塑料注射模、压铸模和压注模,橡胶制件、玻璃制件和陶瓷制件成形模具等。 模具的具体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模具结构形式分,冲模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塑料模可分为单分型面塑料模、双分型面塑料模等。按工艺性质分,冲模可分为冲孔模、落料模、拉深模、弯曲模;塑料模可分为压缩模、压注模、注射模等。 常用模具的分类可如下所示: 第二部分模具的基本结构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冷冲模和塑料模的基本结构。 壹、冲模的基本结构 冲模的类型虽然很多,但任何壹副冲模都是由上模和下模俩部分组成。

上模通过模柄或上模座安装在压机的滑块上,可随滑块上下运动,是冲模的活动部分;下模通过下模座固定在压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 上图所示是壹副零部件比较齐全的冲制垫圈的复合冲模。 1、上模的组成:上模由模柄8、上模座7、垫板6、凸模固定板5、冲孔凸模1、落料凹模 2、推件装置(由打杆9、推板10、连接推杆11和推块12构成)、导套4及联接用螺钉和销钉等零部件组成。 2、下模的组成:下模由凸凹模16、卸料装置(由卸料板15、卸料螺钉21、弹簧22构成)、导料销14和20、挡料销1 3、凸凹模固定板17、垫板18、下模座19、导柱3及联接用螺钉和销钉等零部件组成。 3、工作原理:工作时,条料沿导料销1 4、20送至挡料销13处定位,开动压力机,上模随滑块向下运动,具有锋利刃口的冲孔凸模1、落料凹模2和凸凹模16壹起穿过条料使制件和冲孔废料和条料分离而完成冲裁工作。滑决带动上模回升时,卸料装置将箍在凸凹模上的条料卸下,推件装置将卡在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之间(即箍在冲孔凸模上)的制件推落在下模面上,而卡在凸凹模内的冲孔废料是在壹次次冲裁过程中由冲孔凸模逐次从凸凹模内向下推出的。将推落在下模上面的制件取走后又可进行下壹次冲压循环。 根据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壹般又可将冲模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轴承盖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有cad图)

轴承盖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

摘要 介绍了轴承盖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轴承盖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冲压基本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然后根据对工序的初步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冲压次数,拉深次数,对工序顺序的安排,一般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质量要求来确定,由于本工件为带孔的落料、拉深件,因此先落料,再拉深,最后冲孔,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冲压加工条件和模具制造条件)确定工序组合,因为生产批量大,所以将各个工序组合在一起,并用复合模冲压,这样就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对传统机械零件进行结构改进、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方法对类似产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轴承盖;冲压;工序;生产批量;生产效率

ABSTRACT Introduced to carry the bearing cover cold hurtle to press to take shape the process, pass by to the batch quantity production, spare parts quantity, the spare parts structure and usage request of carry the bearing cover of analysis, study, according to not lower to use the function as premise, is certain in order to hurtle to press the piece, it uses to hurtle to press th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spare parts to process, hurtling to press basic work preface is: Fall to anticipate, pull deep, hurtle the bore, then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calculation of the work preface, make sure the work ordinal number eyes, if hurtle to press the number of times, pulling the deep number of times, to the in proper order arrangement of the work preface, general trans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each work preface, the quantity request to certain, because of in order to take the bore to fall to anticipate, pull the deep piece, this work piece so fall to anticipate first, then pull deeply, blunt bore of end, according to produce the batch quantity and condition( hurtle to press to process the condition and molding tools to make the condition)s to make sure the work that the preface combine, because of produce the batch quantity big, so combine each work preface together, counteract compound the mold hurtles to press, raising the rate of production of the product thus. Pass to make use of the modern molding tool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to carry on the structure improv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machine spare parts well, excellent turn the design, the excell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skill method ability the significant exaltation produces the efficiency, this kind of method to similar the product has to certain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function. Key words: bearing cover; stamping; process; Production batch; Production efficiency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题目: 落料拉伸冲孔复合膜设计 分院:机械与电子学院 姓名:沈星星 学号: 20093729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焦锡岩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2012-6-14 前言 随着工业发展,冲压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的加快,除了要保证模具设计质量以外,对模具设计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我国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从计算机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其它新技术与冲压模具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冲压模具的技术现状。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冲压模具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加工技术装备基本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本文首先分析了复合模具的工艺结构,介绍了复合模具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模具的结构、凹凸模的设计、冲裁力的计算以及冲压机的选型。其次详细阐述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工艺设计与结构设计过程、对拉深凸模、落料凹模、落料拉深凹凸等模具主要的成型零件以及各种标准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和选择,基本上确定了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的整体结构框架。本文设计的复合模具适用于加工几何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类零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工程实践探索,在模具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机构,可使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了复合模具的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分模加工合二为一,使落料、拉深、冲孔一次成形,避免了分模加工中定位误差的生产,从而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录 \ 前言 (Ⅰ) 目录 (Ⅱ) 第1章绪论 (1) 1.1冲压模具简介 (2) 1.1.1 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2 1.1.2 冲压模具的分类 (2)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3) 第2章复合模具总体方案的分析与确定 (5) 2.1 工艺方案分析 (5) 2.1.1 工件的分析 (5) 2.1.2 落料拉深工艺分析 (5) 2.2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3章主要的工艺参数计算 (7) 3.1 毛坯尺寸的计算 (7) 3.2 排样 (7) 3.3 工序压力计算 (8) 3.4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第4章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1) 4.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 (11) - Ⅱ-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五年六月

四川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接受任务时间 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内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 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 (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如:落料—拉深 (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 3.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和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尺寸等因素,选用压力机的型号、规格。 6.模具图样设计 (1)绘制模具总图 .主视图:常取模具的工作位置(闭模状态),采用剖面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