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分类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学会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较好地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地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学习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自定标准对物体分类,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形学具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讲故事,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

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乱七八糟的小明》。有一个小朋

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有一个小毛病,无论放什么东

西从来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小明的生活总是乱七八糟

的。上课老师让写字,他就到处找铅笔,老师让看书,他

就到处找课本,早晨起床到处找袜子、鞋子。一天,老师

让同学们统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前一天的晚上,小明又开始找校服了。他在衣柜里翻上翻下,把爸爸、妈妈还有他的衣服都翻了个遍,丢了满满一床的衣服,这才找到了校服。妈妈看见了,说:“小明,你又在找什么呢?看你弄得乱七八糟的,快来和妈妈一起把衣服整理一下吧。”小明看着一堆的衣服想:“这么多的衣服,要怎样整理呢?”(出示课本情境图)

【设计意图: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本环节以课本情境图为蓝本,以讲

故事的方式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整理衣服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整理的必要性,产生整理的愿望。】

二、分析素材,总结概念

(一)解决红点问题,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

1.根据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吗,我们一起去小明好吗?仔细观察,床上有谁的衣服?分别是什么?

预设1:床上有爸爸的裤子,还有小明的裤子。

预设2:床上有妈妈的裙子。

预设3:床上有小明的毛衣。

预设4:床上有小明的衬衣。

谈话:噢,床上有爸爸的衣服,有妈妈的衣服,还有小明的衣服。想一想,这么多的衣服,该怎样整理好呢?

预设:可以把爸爸的衣服放到一起,把妈妈的放到一起,把小明的放到一起。

谈话:就是按照爸爸、妈妈、小明把不同人的衣服分开来放,是吗?

2.独立思考,分析素材

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衣服的图片,赶紧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吧。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整理的又快又好,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3.合作交流,理解概念

谈话: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预设:

(1)绿色的毛衣是小明的,放在小明的衣服上。

(2)蓝色的裤子是爸爸的,放在爸爸的衣服上。

(3)粉色的裤子是妈妈的,放在妈妈的衣服上。

谈话:同学们觉得他整理的怎么样?

预设1:整理的很整齐

预设2:这样整理就不乱了

预设3:这样整理后找衣服就好找了

4.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衣服按照爸爸、妈妈、小明来分开整理,这样把不同人的衣服分开整理,这样的整理方法就叫分类整理。(板书课题)这样分类整理后,衣服就更整齐,而且更容易找到了。

(二)解决绿点问题,学习按自定标准分类整理

1.借助素材,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是按照不同的人来分类整理衣服的,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可以按不同的人来分类整理衣服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类整理这些衣服呢?

2.独立思考,分析素材

谈话: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有了想法后就用你手中的卡纸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按照自己小组的标准分类整理衣服

3.合作交流,理解概念

谈话:哪位同学说说,你们组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怎样分的?

预设1:我们组是按照上衣和下衣分类整理的,把所有上衣放到一起,把所有的下衣放到一起。

预设2:我们组是按照季节来分类整理的,把夏天穿的裙子放到一起,把春秋穿的衬衣、毛衣和裤子单独放一起。

4.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这两个组的同学整理的衣服,他们整理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预设1:他们一组是按照上衣、下衣整理的,一组是按照夏天穿的和冬天穿的整理的。

谈话:他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一个组是按照上、下衣这个标准来分类的,一个组是按照季节分类的。

预设2:最后整理出来的衣服也不一样,一个组整理的衣服中一堆全是上衣,另一堆全是下衣,另一个组整理的一堆只有妈妈的裙子,另一堆有毛衣、衬衣和裤子。

追问:为什么他们整理的每堆里的衣服会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同样的一些衣服,分类的标准不一样,那么最后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会不一样。生活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解决红点问题,目的是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第二层解决绿点问题,目的是学习按自定标准分类。在两个层次的学习中,遵循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概念的基本流程,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衣服图片,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图片学具的运用,使学生的想法得以很好的展现,同时,对照着学生摆的学具,也更利于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学具很好的呈现了不同分类的结果,更便于学生理解分类这一概念,更好的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想一想,分一分。

谈话:星期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

果和蔬菜,请你把它们分类放到两个篮子里,

先想一想怎样分,然后动手连一连。

学生独立分水果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你们分

的结果和他一样吗?

小结:我们都是按照水果、蔬菜这个标准来分类整理的,分类的标准一样,那么分得的结果就一样。

2.分一分,说一说

谈话:小明帮助妈妈分完水果、蔬菜后,就出

去采集树叶标本了。你们看,这是小明采集到的树

叶,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帮助小明给这些树叶分分

类吧。先想一想,你打算按照什么标准分类整理,

然后再用卡片分一分,开始。

学生用树叶卡片分类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怎样分的?

预设1:我是按照叶子的形状分类的,共分成了三类,扇形的一类,手掌型

的一类,椭圆形的一类。

预设2:我是按照叶子的颜色分类的,共分成了三类,黄色的一类,红色的一类,绿色的一类。

谈话:这两位同学整理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预设:第一位同学是按照叶子的形状分类整理的,第二位同学是按照叶子的颜色分类整理的,所以分的结果不一样。

小结:是啊,他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分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承接课开始的情境图,以小明这一小朋友的生活情境贯穿全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第1题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唯一性;第2题是按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提过到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四、应用知识,回归生活

谈话:刚才我们帮助小明整理了衣服、树叶标本,帮助小明的妈妈整理的蔬菜和水果,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分类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好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然后再动手整理,比比看谁的书包整理的最整齐。

学生动手整理书包

预设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追问:你是按照什么标准整理的?分成了几类?

预设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追问:你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分成了几类?

……

小结:同学们真棒用分类的方法整理了自己的书包。看来分类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帮助可真不少呢。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1:我学会怎样分类了?教师追问:分类时首先要怎么样?

预设2:我知道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谈话:是啊,标准不同,结果就不

一样。

预设3:分类用处很大,可以让东西变得整齐,让生活更方便。

谈话: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数据的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类汇总》 一、学习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EXCEL表格的建立、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技巧,学会对表格的格式进行简单的处理等基本操作,并能进行简单的排序、筛选及函数运用。但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起之前学习的word内容难度稍大,尤其是数据的计算和函数的应用会涉及到类似数学应用题的列式计算,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有些困难,再加上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学中应该从简单操作入手,提起学生兴趣后再逐步深入,以便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否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第六节《数据的查询和汇总》是整个EXCEL章节里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分类汇总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很多看似容易的内容学生却很容易会出错。比如,在进行分类汇总前先要对“分类项目”进行排序分类的操作,很多学生都会经常忘记;在进行分类汇总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套公式,却不会自己根据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职高阶段的必学内容,电子表格的数据管理功能又是必须要学好的一个模块,所以有必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牢固掌握相关操作。 教学重点:1、分类汇总的意义。 2、分类汇总的具体操作方法。 3、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1、分类汇总的具体操作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三、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认知与操作) (1)了解分类汇总的意义。 (2)了解“分类字段”、“汇总方式”和“汇总项”的意义。 (3)能正确选择“分类字段”、“汇总方式”和“汇总项”。 (4)掌握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的方法,基本学会根据问题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的操作。 2、发展目标(情感) (1)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使用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能力。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统计】 大班数学活动:男生和女生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 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3、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 单的要求。 师:这个小女孩叫贝贝,她今天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知道她为什么 这么开心吗?嘿嘿,因为她今天发现了一件新奇的东西,你们想看 看吗? (老师展示统计表) 师:你们有见过这个表吗?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 师:贝贝现在有点疑惑了,她不知道拿这张统计表能做什么,我们 来帮她想一想吧?(记录男女生的人数) 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贝贝现在决定拿着这张统计表去统计一下在游戏区玩的小朋友 人数 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个男生,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小朋友可以用各种方式记录,你想用什么方 法来记录?(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女生呢?师:小朋友们想不想 也来玩一下这个统计表,但是我们现在分小组统计,怎么样让别人 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 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女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我们是第一小组,我们小组有3个女生,三个男生)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我们来看看,我的统计表是怎么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 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女生的人数? 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 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 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 总结: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小裁判员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学习8的组成学习7的组成 6的加减 6的组成圆柱世界小猴请客聪明的小鸡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大班奥数:双胞胎以“一”代“十” 谁大谁小数学活动:有用的数字娃娃脸——学习逐级分类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放在哪里——集合运用插板进行的乘法运算谁的花园大恐龙园里装电话小矮人上楼梯有趣的统计数学活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认识时间“星期”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大

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度,1平角=180度,1周角=360度,以及钝角与锐角的读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和角的分类过程,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不同角。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形成过程及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教法】演示示范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定义,什么是角?还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请大家拿出手中的三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 2.学生独立量角后,指名说方法,汇报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动态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1.这个90°的角叫什么角?所以说1直角=90°(板书) 2.这个90°的直角,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 演示:直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所成的角。 3.除了直角,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角?(锐角和钝角) 4、什么是锐角?当然,锐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比如说30°的角,谁能说说怎么形成的?那么锐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呢? 5、什么是钝角?135°的钝角又是怎样形成的?钝角的度数又是多少呢?

预设:学生会说大于90°的角。 师质疑大于90°的都是钝角吗?下面咱们来继续来认识角。 (二)认识平角 1.请大家用手中的活动角旋转至半周位置,指名黑板演示。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回答。 2. 演示,教师: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后,形成的这个角已经不是钝角了,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平角。(齐读定义) 3.提问:1平角等于多少度?能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吗? 预设:生1:用量角器量出180°; 生2:2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所以是180°。 板书:1平角=180° 4.那说钝角是大于90°的角严谨吗?为什么?所以说钝角的度数范围是多少? 5.思考: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平角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三)认识周角 1.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平角,如果继续旋转活动角,还能组成什么新的角呢? 2.拿出活动角旋转至一周的位置,这个图形同样是一个角,叫做周角。你能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这两条边怎么了? 3.谁能试着给出周角的定义?演示,师: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4.提问:周角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半周是180度,一周就是2个180度,是360°。 生2:4个直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周角,所以是360°。 板书:1周角=360° 5.思考: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对吗? 指名说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周角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四)角的分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动态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这三个老朋友,还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排序与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使用的教材,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内容是该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中的“排序和分类汇总”,一个学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内容的重组。排序和分类汇总实用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本节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Excel数据表的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后的学习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知识迁移。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含义有所了解,对数据输入、数据表的编辑、基本函数的应用等操作已掌握。本课重在学习“排序和分类汇总”方法以及函数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理解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思考并提高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会考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Excel对数据表排序。 2、掌握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的操作掌握排序和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2、使用信息技术课堂辅助系统引入积分竞争机制,学生做对题后会获得相应 的积分奖励。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分类汇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2、培养学生勤动手、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类汇总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分类汇总的实际应用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运用讲授演示法以老师为主导边操作边讲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实时评测法: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运用启发引导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学法 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考课本知识,上机实践操作,从中探求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分类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分类统计》与反 思 大班课程《分类统计》包括对大班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自己的方法对生活中的物品数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的乐趣。而且重要的是,可以积极思考,提高认识,来看看带有反思计划的幼儿园班《分类统计》。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自己的方法对生活中的项目数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够积极思考并提高理解力。 活动准备: 老师提前(在幼儿园)选择练习场地,并亲自练习一次记录,并知道号码;纸,笔。 活动程序: (1)审查和合并: 1,你可以从1到几个? 2,更快的计数方法:5个5个地方,10个10个地方。

你写一个3或更少的随机数?尝试一下(请在黑板上指示几个孩子)。 (注意: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了解如何掌握实践中幼儿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2)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时你会遇到什么?例如。 2,幼儿园里还隐藏着很多号码,请告诉孩子们。 3.什么方法方便统计?(每5或10个记录,然后5 5或10 10个位置;列表统计等) (3)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对幼儿园的一些项目进行分类和计数(根据儿童组的能力差异分配教师)。 一组:车棚 - 那里有多少辆汽车,一些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和每种颜色的车? 第二组:前操场,后操场 - 那里有多少棵树?前后游乐场有多少棵树?那里有多少棵树,大树和小树? 三组:架空场地 - 有多少支柱?白色的?绿色的?圆形的,方形的? (前三组让孩子的统计 - 类别 - 重新统计',他们从中了解总分去的次数,分开的点数等于总数)

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3—95页) 《亲近大海——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教材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数游泳人数、数船的只数等素材,组织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进一步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本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统计图表、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并学会填写分类统计表。 2、从身边的事物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进一步提升统计观念。 3、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明确分类统计的规则,积累分类统计活动经验。 4、发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培养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明确分类统计的规则,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课前预热: 老师听说咱们二年级二班的同学都非常的聪明,所以老师想考考你们,怎么样?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名字叫什么?怎么知道的?你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非常好!只要大家上课时和刚才一样,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学好知识,能做到吗?好!上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海边干什么?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大海,那我们现在就到美丽的海边去逛一逛、看一看,好吗? 2、出示课件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海边,这里美不美?不仅美,而且很热闹! 仔细观察,谁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非常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海里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1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 周角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种角 学习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新课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角(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能说一说?(要求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 师:这些角如何分类? 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来探讨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量一量学具三角板上最大的那个角 提问:这个的角是什么角?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量一量三角板其他的角各是多少度记下来。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又对折,折成什么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180度。 (5)演示:自制的活动角,旋转一边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让学生了解平角的形成) (6)计论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要让学生说说理由) 板书: 1平角=2直角 (7)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引导:(1)形状(2)特点(3)名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教学设计

《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教学设计 《EXCEL中数据的排序、筛选与分类》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查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意义。 ②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方法。 ③能利用这些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问题。 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操作主要围绕“高一年级成绩表”进行,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互助学习的方式,处理与自己有关的数据,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学生提出任务和适时引导,以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EXCEL能规范、高效地管理数据,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②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③通过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

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 1、基本的数据排序。 2、数据的自动筛选。 3、数据的分类汇总。 三、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筛选。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在上课之前,你们的班主任交给班长一个作业,请班长来说一下作业的内容是什么? 生:我这里有本次月考高一的各科成绩,老师交给我四个任务:(1)计算每个同学的总分; (2)将成绩按总分高低的顺序排序; (3)查找出所有“总分”不小于560分的同学; (4)计算每一个班级的语文平均分。 2、请看第一个任务,同学们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完成。(请同学演示) (二)新授:

2020年中班数学活动线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吧。 设计意图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学设计 德州市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曲泳玥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一)》第98、99页。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刚结束的运动会吗?虽然我们班没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同学们为班级努力拼搏的画面却深深印在了老师的心中,了不起的孩子们。小动物听说我们召开了运动会,他们今天也要召开森林动物运动会。想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 2、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又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心中一定会有答案的。【设计意图:从动物运动会引入,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学习分类,建构模型 1、分类

师:瞧,大象伯伯来了,它说:“我想为每个运动员发一个号码牌,需要发多少个呢?”如果想帮大象伯伯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就行了。 师:怎么数? 生1:先数数跳高的有多少只?再数数跑步的有多少只?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不错的方法,你是按照它们运动的项目来分的。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2:还可以先数数兔子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猴子有多少只,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你的方法也很好,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生2:我是按照小动物的种类来分的。 师:真有想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是按照衣服颜色来分的,红色的在一起,绿色的在一起,蓝色的在一起。 …… 师:同学的想法可真不少,分的方法也不同。我们都先把这些小动物来分一分,(板书:分一分)分完以后再需要做什么呢?

《分类统计》教案

《分类统计》 龙凤中心小学张春华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类统计》101-103页。 二、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纸、1号和2号统计表。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可要仔细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的纸袋里放有很多物体,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生:想。我们请这两排的同学来摸一摸,并且一人拿一个,拿到手之后,请你自己拿好,不要让其他同学看见,没有拿到的同学请认真看,听清楚了吗?现在开始!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拿到的是什么?生1:我拿到的是三角形。生2、我的是正方形。 你能估一估他们从老师这里拿走了多少个物体吗?(指说)要想准确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怎么办?(学生回答),那就请这些同学把物体摆到黑板上,大家数一数吧! 同学们摆地很乱,为了让它们整齐有序,该怎么办?你能把它们重新摆一摆吗? 生1:按形状摆。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怎样得到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呢? 生2:按颜色摆。师:你能说一说每种颜色有多少个图形吗? 揭示课题:像这样先分类,然后再统计的方法叫做“分类统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分类统计)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全员参与,自主研究 请你拿出你面前的卡片纸,统计出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图形?并从信封里拿出1 (2 在填表的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有些地方不会填,可以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求助,小组里解决不了的可以向其他的小组求助。 填完表后小组里讨论:大家填的这些统计表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3)小组汇报: 大家在填表的过程中还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展示学生作品: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本课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景。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在选择学具时应注意,这样就可以避免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清晰。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出示画面: 整理前的书架整理后的书架 问题:如果要看《丑小鸭的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板书: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学生举例)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取物品,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是不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 出示:气球图片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预设学生回答:按照颜色分、按照形状分。(板书:颜色形状) (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师:那这样吧,我们先按形状给气球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一会就请大家按照形状把他们分一分,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记录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白纸上。 学生活动 师:好,孩子们停下你手中的工作,一起看老师这,王老师看到你们整理得特别好,我呢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说他是怎么分类的?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他是把相同形状的放一堆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老师还看到别的同学有跟他不一样的作品。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 一、教案背景 师生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三角板、直尺、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的纸 (2)教师准备盲人摸角游戏料具(大的纸盒箱和各种硬纸角)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本课角相关的网络资源 《角的分类》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第7册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基础上展开,是对角的进一步深化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的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出示扇子明出平角和周角。通过这个环节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认识锐角、钝角、直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角分类探索,并在师生,生生互动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联系生活,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课题《角的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 P41页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通过猜谜 语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扇子) (二)、新课学习 前面几节课,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 (2)、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学生汇报(数学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作业本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中班分类统计教案

中班分类统计教案 【篇一: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感知集合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3、能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特征,不受图形大 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3-47各种各样的形状,3- 59规律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装有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长方形、正放形各5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 请幼儿认知,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 二、展开 1.游戏:形状连线 出示乐趣卡:3-47各种各样的形状 练习: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赶快把名字好形状连线吧。 礼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圆形 2.游戏:听令取图 对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方法: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从小筐子里拿出图形。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拿出3个绿色的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4个红色的图形 (每次拼摆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幼儿把图形送回小筐,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3.游戏:听指令涂色 乐趣卡:3-59规律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涂色。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为正方形涂色 请小朋友长方形涂色 (每次画完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教师重新发出指令),4.操作活动:拼拼摆摆 方法:幼儿用图形拼摆物体,并互相说说摆出的物体名称叫什么, 用了哪些图形? 三、活动评价 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活动,对学习尝试兴趣的幼儿。 【篇二: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究图形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判断、分类的能力。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按照图形的两种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卡片。 2、不同图形拼成的图画三副。 3、“火车”、盆子。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内,教师引导幼儿做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找朋友音乐游戏。 2、想象与讨论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玩的真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因为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非常讲文明讲礼貌,而 且喜欢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新的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引导幼儿想象是什么样的新 朋友,并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想和新朋友一起玩啊,真好!这些新的朋友也 很想和你们玩,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坐着飞机往我们这儿飞呢。看,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角的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难: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学用具:活动角和自制折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二、学习新课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度。板书:直角90度 (2)复习题图中哪个角是直角?根据什么?

(3)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课本的角、黑板的四个角) 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 ① 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二)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四)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数据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数据分类汇总》教学设计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

获取信息的渠道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 2.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社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30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课前实地调查,大约用6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初步掌握建立工作表数据库的条件和工作表数据库的有关概念。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类汇总的“分类”方法及“汇总”方式。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分类汇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工作表数据库的分类汇总等操作并能熟练运用。 (2)在小组配合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鼓励;通过自主实践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通过各小组互相帮助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统计数据表格》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探秘电子表格”中的第三节内容。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初识WPS、如何建立工作表、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工作表数

据的运算等知识的运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并贯穿了WPS 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EXCEL的重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工作表数据库的分类汇总。通过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帮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数据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汇总的注意点和汇总的方式 (3)重难点突破: 力求通过个人、小组、教师帮助等不同的教学途径,上机实践强化练习突出本课的重点,通过完成任务,结合对于学生易出现的失误反复提醒,对于共性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解决,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爱表现、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试一试,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请部分学生把操作过程演示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试有回报,比有收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同,水平也高低不一,个性特征更是多样化的,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选用讲授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或网络广播等)。 (2).软件资源:WPS程序。

角的分类教案

角的分类 马家小学秦文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学生汇报。 师印发练习(见ppt),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设计意图: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设计意图]: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二)分类统计》精品教案

第二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批时间审批(人)课题分类与整理(二)分类统计课型新授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2、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分类与更更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教学难点: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教法学法:教法: 实验研究法。 学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含预期目标)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二、教学互动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1)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3)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2)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2)反馈展示 3)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