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赣湘粤三省六校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赣湘粤三省六校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赣湘粤三省六校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赣湘粤三省六校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唐贞观年间有个铁规,“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 治国理念的政治智慧

B. 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有效防止了君昏臣佞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任何官员向皇帝奏,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內容,并对此负责”,反映了唐朝议事公开的现象,这有利于加强君臣之间、臣臣之间的相互约束,表明唐朝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奏事、弹劾有了较严格的规定,而不是渠道受阻,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这一结论。故C项错误。

D项,材料无法反映“有效防止了君昏臣佞现象”,故D顼错误。

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由此可知,北宋

A. 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B. 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 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D. 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图表为北宋都城的夜市,从种类可以看到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详细介绍了销售的种类,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所以答案选D。材料中主要商业经营方式,没有涉及到社会崇尚奢靡之风,排除A。从材料中看不出制度混乱,B错误。专业化市场是指专卖某样物品的单一性市场,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4.有学者认为:唐之王仙芝冠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之名,宋之王小波起事时从“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号召,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免粮”为号召,清季之粤匪则以田亩制度为蛊惑固非偶然也。古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 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B. 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

C. 土地兼并导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 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补平均大将军"、“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均田免粮”、“田亩制度”可

知古代农民起义对土地提出平均、平等要求。失去土地的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于是起来反抗,要求获得土地,反对贫富悬殊。由此可知,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统治者“不抑兼并”政策,也没有体现经济严重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兼并导致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陈述了四个朝代四次农民起义的诉求,看不出是“矛盾日益激化”导致的,故D项错误。

5.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 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 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C项正确;AB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D项排除。

6.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

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

A. 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 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 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答案】C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民营企业无论是设厂数还是资本额都比官办、官商合办高出很多,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仅从表格信息不能推知其面临的发展阻力是减小还是增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民营企业未摆脱官办企业束缚的信息,排除B项;民营企业总规模的增加不能推知其单个的办厂规模是否已超过官办企业,排除D项。

7.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正式形成

B. 中国政府针对日宣战后的积极表现

C. 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1937年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援华顾问人数多,体现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抗战问题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国家的帮助。当时的执政党是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资产阶级利益,因此,从国民党同苏联的合作看出,在民族危亡关头,对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危机,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矛盾已经变得次要,必然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故正确答案为D。德国1939年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因此,1937年时“二战”尚未全面爆发,不可能成立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故A项错误。材料中显现的是中国政府邀请苏联军官援华,看不出中国政府主动出击日军积极抗战,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外交策略,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

8.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推动我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础,我国不需

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而洋务运动时,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都落后,“中体西用”路径不能使中国富强。材料评价没有认识到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本质区别,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B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肯定传统文化的本位主义,排除A;材料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排除C;材料评价显然是否定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解答。

9.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批判,近现代的间接民主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仅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C项,雅典民主不是奴隶主独享的民主,排除;D项,材料是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而不是雅典居民对政治现实的态度,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10.在19世纪40年代改行自由贸易政策之前,英国对外国商品实行区别税率,对殖民地商品给以优惠待遇,对棉花、靛青、木材等原材料实行低关税政策,而对糖、烟草、咖啡、茶等所谓奢侈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对英国能生产的工业品征收高额关税。这种灵活的税收政策

A. 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将引发与他国之间冲突

C. 使英国更加依赖殖民地

D.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19世纪40年代得出英国此时工业革命完成,生产能力极大提高,需要大量原料,所以“对棉花、靛青、木材等原材料实行低关税政策”,鼓励进口,“对英国能生产的工业品征收高额关税”,阻止进口自己能生产的产品,从而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所以正确答案为D。根据时间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而“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排除A项。材料主要陈述的是产品征税区别对待,看不出引发与他国冲突和使英国更加依赖殖民地的内容,故不选B、C项。

11.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 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 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D.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得出新政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C项正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利益,但是仅是维护资本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全面,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成分,不能说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

12.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在于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新时期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呈动态发展趋势,所以新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所以选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的理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

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答案】(1)变化:漕运方向由“东——西“向到“东南——西北”向,再到“南-北”向;从河运到河海兼运。

原因:王朝更替;政治中心变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2)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3)差异:中国是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之后海运便停止。

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辟新的路线。

【解析】

【详解】(1)变化:从材料“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中很容易总结出汉朝时由东向西,唐宋时由东南向西北,后转为由南向北。渠道由河运到海运、河运都有。

原因:从材料中秦汉、唐宋、元明清朝代不同时期漕运路线的变化可以得出由于王朝更替,导致都城的变化也就是政治中心的变迁,还有就是唐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也导致运输路线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如大运河的开通、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贸易的繁荣等因素。

(2)通过材料看到开辟新航路后,找到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但是很多航海家仍在开辟其他的航线到达东方,其实这些航海家寻找新航线的目的就是掠夺土地和财富,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以很容易回答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3))比较15世纪中西方的差异。时间是15世纪,那么联系此时中国是明朝,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西方是新航路开辟追逐财富时期。联系此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由于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就使比较点主要在经济方面。中国的漕运主要论述点在联系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是封建小农经济为主,是农业立国,自给自足;海运为政治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之后海运便停止。

西方在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民渴望财富去开辟新航路,再联系材料二容易得出西方是以商业立国,对外扩张;航运为经济服务;注重经济效益;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更开辟新的路线。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

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

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

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解析】

【详解】从题目要求“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可以知道要求选取随意一首,但是要尽量选取能从歌名联想到历史事件的,并且对这段历史的原因过程影响都比较熟悉的选取。

例如选取第二首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

历史现象:从工兵农联合不好确定是什么时期,但是知道这首歌是《东方红》的第5首,第13首是遵义城头霞光闪,可知是1931年的遵义会议,从而知道这首歌不是全面抗战时的工兵农全民族的抗战,由此知道是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从而得出答案。

概述和评价:主要将国民大革命的简单过程和影响叙述出来即可。从国民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始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兵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点睛】评述型试题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评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过程、和影响等加以分析,要求实事求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通常派遣大将充任某道行军大总管,统率调自各地的战士远征,战争结束后,往往留兵屯守要地成为军镇,行军大总管随即撤销。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为了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大致在开元中,所有军事长官一律称为节度使。天宝末年共有十个节度使,亦即十大军区。每一节度使有若干军、镇、城,配备定额兵士,发生战争时,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大军区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大军区制度。

【答案】(1)背景: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威胁;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协调指挥需要;行军大总管的实践。

(2)评价:兵将合一,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统一指挥,方便协调调动;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农业生产;外重内轻,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为后世大军区制提供借鉴。

【解析】

【详解】(1)从材料“唐初与边境各民族发生战争时”“避免远道征调,明确防御责任,在较大地区有统一指挥,临时性统率远征的行军大总管逐渐演变为大军区的常任最高长官”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从材料“各节度诸军或联合相邻诸军就足以防御来侵之敌,不需要中央临时调发军力”“有统一指挥”“边兵强盛,节度使权重巩固了边防,保证了内地的农业生产。但外重内轻的形势既已形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条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

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牵涉到朝鲜问题;苏联表现出大国强权主义

色彩。

(2)巩固了中苏同盟但也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阻碍了中国台湾

问题的解决与统一大业的实现;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冷战局势;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敌视。

(四点以下每点,答出四点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要按照材料分层次解释,例如,材料多次提到了朝鲜,这就说明中苏谈判涉及到朝鲜问题,再例如,材料也涉及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斗争,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2)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巩固了中苏同盟、利于巩固中国这个新政权等,而朝鲜问题苏联的做法则又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就属于消极影响等。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

【答案】(1)特点: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借鉴西方文明成果。

(2)背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得出乡村建设内容是全方位的;根据“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得出知识分子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伦理本位”“教化,礼俗,自力”得出传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根据“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得出乡村建设是救亡图存的途径;根据“与西洋文明接气”得出借鉴西方文明成果。

(2)背景:根据“1924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得出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对乡村破坏较大;根据“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联系所学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历程,得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根据“‘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得出梁漱溟对民族自救道路的反思和对乡村地位的认识。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第十九周(2019.1.12)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答案】C 【解析】 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 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 息。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 的状态,故B项正确。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 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 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 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 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 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2019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试题含答案

德城区2018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模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的相反数是( ) A .5 B . C .﹣ D .﹣5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是0.001 239g/cm 3,则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为( A ) A .1.239×10﹣3 g/cm 3 B .1.239×10﹣2 g/cm 3 C .0.123 9×10﹣2 g/cm 3 D .12.39×10﹣4 g/cm 3 4.如图,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 C ) A . B . C . D . 5.从2,0,π,3.14,6这5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抽到有理数的概率是( C ) A.15 B.25 C. 35 D.4 5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B ) A. a?a 2=a 2 B. 2a?a=2a 2 C. (2a 2)2=2a 4 D. 6a 8÷3a 2=2a 4

7.如图,直线a∥b,∠1=85°,∠2=35°,则∠3=( C ) A. 85° B. 60° C. 50° D. 35° 8.本市5月份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D ) A. 24,25 B. 25,26 C. 26,24 D. 26,25 9.对于一次函数y=k2x﹣k(k是常数,k≠0)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是一条抛物线 B. 过点(,0) C. 经过一、二象限 D. y随着x增大而减小 10.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则∠ADC 的大小为() A.45°B.50°C.60°D.75° 11.施工队要铺设一段全长2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两天,实际每天施工需比原计划多5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施工多少米.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米,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A.﹣=2 B.﹣=2 C.﹣=2 D.﹣=2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 B. 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 C. 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 D. 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百里奚身份卑微,但秦穆公任用为相,说明血缘政治已经开始被打破,故选C;材料是不同的著作都有同一事件,但没有以不同的学派的观点解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材料中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 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D.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中25户,人口105,平均每户是4.2口人,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从土地占有情况可见为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且为自耕农形式,故C项正确。A项,从表中体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能说明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故排除。B项,表中田亩规模不符合田庄经济的土地占有情况,故排除。表格中没有体现土地租佃现象,故D项排除。 3.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 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 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宋朝的农民稍微有点儿余钱,都会翻修翻修自己的房子,如果有更多的余钱,他们还会离开村庄,搬到县城里住,甚至从县城搬到省城里住,这种“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坊市界限瓦解,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繁荣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4.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后又相继分立行中书,总隶于中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由此可知,元朝机构改革 A. 奠定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属于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 D. 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文综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高2018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中M国石油资源丰富,我国投资与该国合作开采石油。据此完成1~3题。 1.该国石油输出最近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我国在该国投资开采石油的主要目的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促进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 C.提高技术水平 D.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机会 3.该国河流的补给主要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图2为我国南海诸岛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岛对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 A.高新技术发达 B.气候温暖湿润 C.东出太平洋的重要支点 D.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5.夏季,南海表层水温均在28℃以上,但在中 南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较低,其原因可 能是 A.纬度较高 B.海水较深 C.有大量河流水汇入 D.受沿岸上升流影响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 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扣 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6~8题。 6.发展有机农业主要为了 A.提升品质 B.缩短生产周期 C.提高产量 D.增加作物种类 7.有机农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增大能源消耗 B.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生物种类 D.加重水体污染 8.结合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如果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除当地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外,还有的优势是 A.水热资源充沛 B.土层深厚和肥沃 C.技术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 图3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24分) 1. (4分) (2020高二上·长春开学考)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 携带方便 B . 适用地广 C . 文化蕴涵 D . 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 欧洲西部 B . 中亚 C . 中东 D . 撒哈拉以南非洲 2. (6分) (2017高二上·南阳月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 50m B . 55m C . 60m D . 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 15m B . 40m C . 90m D . 65m

3. (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据下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 A . 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 . 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 . 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 . 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4. (2分) (2017高一下·舒兰月考)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 . 雨量充沛 B . CO2浓度高 C . 气温低,蒸发弱 D . 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5. (4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期中) 下图甲是“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B卷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21周周测文综地理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22分) 1. (4分) (2014高一下·碑林期末) 读石化工业布局要求与 M 区域生产条件评价表(表中数字代表区位因素重要程度:1 一指向性要求; 2 一重要要求; 3﹣一般要求),完成下题. (1)影响石化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 劳动力 B . 原料 C . 市场 D . 交通 (2) M区域发展石化工业的条件不是很好,但能对其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区位因素是() A . 用地 B . 用水 C . 税收 D . 运输 2. (2分)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 地形类型 B . 城市分布

C . 资源状况 D . 人口分布 3. (4分) (2017高二下·新津月考) 右图为某区域等温距为2℃的等温线(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 列问题。 (1) 影响①、②两条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分别是() A . 海陆分布、洋流 B . 纬度、洋流 C . 海陆分布、地形 D . 纬度、地形 (2) 图中③地的气温可能为() A . 24℃ B . 25℃ C . 26℃ D . 27℃

4. (8分) (2018高一下·芜湖期末) 芜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水稻种植业发达,是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近些年来,芜湖市郊六郎镇改种葡萄,每年成功举办“葡萄采摘一日游”农家乐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华北相比,芜湖广泛种植水稻的自然原因是() A . 交通 B . 市场 C . 土壤 D . 水分 (2)芜湖水稻种植的特点有() A . 商品率高 B . 单产高 C . 机械化水平高 D . 粗放程度高 (3)为促进芜湖水稻稳产,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提高热量 B . 增加劳动力 C . 扩大市场 D . 加强水利建设 (4)导致六郎镇改种葡萄的原因主要是() A . 土壤 B . 气候 C . 市场

燕博园2019届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

燕博园2019届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二) 文科综合(全国卷) 文综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22日21时27分,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发生海啸,海峽沿岸部分地区受灾。当日晚间该海峡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由于当地政府对火山频繁喷发习以为常,故而没有发布海啸预警。图1为海啸灾害核心区位置及此次海啸成因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巽他海峡中的火山地处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裂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裂地带 2.此次海啸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喷发一海底滑坡一海啸 B.火山喷发一海底地震一海啸 C.海底地震一火山喷发与海啸 D.火山喷发一海洋风暴一海啸 3.此次海啸发生时 A.时间为22日20时27分 B.洛杉矶(34°05′N,118°22W)已经日出 C.当日海啸灾害核心区正午物体影子方向为正南 D.当日海啸灾害核心区昼长达到其一年中最大值 2018年8月,都江堰、灵渠、席堰、长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图2为灵渠位置示意图,图3为灵渠东部工程示意图。灵渠水系由南、北二渠组成,是分别沟通漓江和湘江的通道。据此完成4~6题。

4.灵渠是 A.我国古代重要的防洪和灌溉工程 B.科学价值较高的污水处理工程 C.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的运河 D.世界上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5结合图2,可判断该区域 A.属于黑土广布的低山、丘陵地带 B.自古就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C.湘江、潇水秋末冬初有凌汛现象 D.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 6.由图3,可知 A.南渠经北渠连湘江的曲折线路有利增大落差,提高流速 B.铧头和小天平的主要功能是向南渠和北渠分流海洋河来水 C.小天平的土石构造说明海洋河来水流速较慢,堆积作用强 D.马嘶桥溢流堰主要功能是防御湘江洪水对兴安县城的威胁 图4为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2018届高三文综周周测第12周(带解析)

2018届高三强化训练第12周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2015?天津卷)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3-4题。 3.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4.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C.三峡水库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龙溪河流域位于我国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部,龙溪河向南汇入岷江,属于岷江水系的一级支流。下图是不同年份该地植被覆盖度分级统计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流域 A.河谷横剖面多呈“U”形 B.流水侧蚀作用明显 C.植被多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D.两岸四季瓜果飘香 6.该流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率最大的是 A.2007年以前 B.2007~2010年 C.2010~2014年 D.2014年以后 7.龙溪河流域梯级开发,则会 A.使岷江水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B.为南水北调中线提供优质水源 C.减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D.限制炼铝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滴灌技术的优点 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含量 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面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 A.①④⑤ B.⑤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9.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 A.劳动力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水资源不足 D.经济成本较高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2016?天津卷)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1卷含答案

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3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一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 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并迅速执行。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选举法律编纂委员会,对现有法律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年公民大会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由大会选举专业的立法委员会对有争议法律进行裁决。雅典的这一转变() A.推动了社会治理科学化 B.强化了民主参与的意识 C.确立了法律的绝对权威 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3.“哲学史的真正发展地是古希腊。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句话说明() A.近代西方哲学与德国关系密切 B.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德国人对传统文明的深刻眷念 4.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 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 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5.“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古罗马]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这反映了() A.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冲突 B.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异 C.人定法和自然法的悖离 D.检察官和司法官的矛盾 6.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7.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8.论及卢梭的思想,学者贝克指出:“无论你是属于左派(哪怕是左翼中的左翼),还是属于

2019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模拟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民本”二字出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历史上两者 A.都排斥君主在国家中的作用 B.都维护当时多数人的利益 C.都是宝贵的人类政治文化遗产 D.都持续影响各自社会几千年 25.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 操假橘、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C.正史比文学作品接近历史真相 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26.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7.图示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一1552年)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 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人们 A.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B.看到当时摔跤运动发展 C.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 D.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28.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 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 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B.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C.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 29. 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 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 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知,该报 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 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 D.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30.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 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以下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1.(2018·山西太原二模·2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A卷·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4.(2018·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高三11月联考·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5.(2018·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6.(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7.(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10)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8.(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24)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9.(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10月阶段性诊断·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