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机构设计报告

凸轮机构设计报告
凸轮机构设计报告

凸轮机构设计报告(题号:8-C)

班级: 041112

学号: 04111172

姓名:毛云

完成日期: 2013/12/14

目录

1.题目及原始数据 (3)

2.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 (3)

3.源程序 (4)

4.计算结果及分析 (13)

5.凸轮机构图 (14)

6.体会及建议 (14)

7.参考书,后附计算程序框图 (15)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下列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构的设计,已知数据如下表所示。凸轮沿逆时针方向作匀速转动。

表1 凸轮机构的推杆运动规律

表2 凸轮机构的推杆在近休、推程、远休及回程段的凸轮转角

表3 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已知参数

二、推杆运动规律及凸轮廓线方程:

推程(正弦加速度):s=h[(δ/δ0)-sin(2πδ/δ0)/(2π)]

回程(等加速段):s=h-2hδ/δ'02

回程(等减速段):s=2h(δ'0-δ)2/δ'02

凸轮理论廓线方程:x=l OA sinδ-l AB sin(δ+φ+φ0)

y=l OA cosδ-l AB cos(δ+φ+φ0)

式中,φ0为推杆的初始位置角,其值为:

φ

三、源程序(用MATLAB编写):

r0=30;

dr0=0.05;

a=72;

L=68;

rr=18;

fai=28*pi/180;

PI=3.141592653;

alpha1=45;

alpha2=65;

lambda=6.3;

N=120;

delta1=180*pi/180;

delta2=70*pi/180;

delta3=80*pi/180;

delta4=30*pi/180;

alphamax1=0;

alphamax2=0;

roumin=100;

X=ones(1,121);

Y=ones(1,121);

XP=ones(1,121);

YP=ones(1,121);

FAI=ones(1,121);

I=0;

%初始化

while(I<=N)

F0=acos((a*a+L*L-r0*r0)/(2*a*L));

delta=3*I*pi/180;

if(delta<180*pi/180&delta>=0) %正弦推程

F0=acos((a*a+L*L-r0*r0)/(2*a*L));

F=fai* ((delta/delta1)-sin(2*pi*delta/delta1)/(2*pi));

x=a*sin(delta)-L*sin(delta+F+F0);

y= a*cos(delta)-L*cos(delta+F+F0);

dF= fai*(1/delta1-cos(2*pi*delta/delta1)/delta1);

ddF=fai*2*pi*sin(2*pi*delta/delta1)/(delta1*delta1);

dx=a*cos(delta)-L*cos(delta+F+F0)*(1+dF);

ddx=-a*sin (delta)+L* sin(delta+F+F0)*(1+dF)^2-L*cos(delta+F+F0)*ddF;

dy=-a*sin(delta)+L*sin(delta+F+F0)*(1+dF);

ddy=-a*cos (delta)+L* cos(delta+F+F0)*(1+dF)^2+ L*sin(delta+F+F0)*ddF;

stheta=dx/sqrt(dx*dx+dy*dy);

ctheta=-dy/sqrt(dx*dx+dy*dy);

xp=x-rr*ctheta;

yp=y-rr*stheta;

alpha=atan((L*abs(dF)+(a*cos(F+F0)-L))/(a*

sin(F+F0)))*180/pi;

alpha=abs(alpha);

if (alpha>alphamax1)

alphamax1=alpha;

deltamax1=delta*180/pi;

end

end

if(delta>=180*pi/180&delta<250*pi/180)%远休

F0=acos((a*a+L*L-r0*r0)/(2*a*L));

F=fai;

x=a*sin(delta)-L*sin(delta+F+F0);

y= a*cos(delta)-L*cos(delta+F+F0);

dF=0;

ddF=0;

dx=a*cos(delta)-L*cos(delta+F+F0)*(1+dF);

ddx=-a*sin (delta)+L* sin(delta+F+F0)*(1+dF)^2-L*cos(delta+F+F0)*ddF;

dy=-a*sin(delta)+L*sin(delta+F+F0)*(1+dF);

ddy=-a*cos (delta)+L* cos(delta+F+F0)*(1+dF)^2+ L*sin(delta+F+F0)*ddF;

stheta=dx/sqrt(dx*dx+dy*dy);

ctheta=-dy/sqrt(dx*dx+dy*dy);

xp=x-rr*ctheta;

yp=y-rr*stheta;

end

if(delta>=250*pi/180&delta<290*pi/180)%等加速回程

F0=acos((a*a+L*L-r0*r0)/(2*a*L));

F=fai-2*fai*(delta

-250*pi/180)*(delta-250*pi/180)/(delta3*delta3);

x=a*sin(delta)-L*sin(delta+F+F0);

y=a*cos(delta)-L*cos(delta+F+F0);

dF=-4*fai*(delta-250*pi/180)/(delta3*delta3);

ddF=-4*fai/(delta3*delta3);

dx=a*cos(delta)-L*cos(delta+F+F0)*(1+dF);

ddx=-a*sin (delta)+L* sin(delta+F+F0)*(1+dF)^2-L*cos(delta+F+F0)*ddF;

dy=-a*sin(delta)+L*sin(delta+F+F0)*(1+dF);

ddy=-a*cos (delta)+L* cos(delta+F+F0)*(1+dF)^2+ L*sin(delta+F+F0)*ddF;

stheta=dx/sqrt(dx*dx+dy*dy);

ctheta=-dy/sqrt(dx*dx+dy*dy);

xp=x-rr*ctheta;

yp=y-rr*stheta;

alpha=atan((L*abs(dF) -(a*cos(F+F0)-L))/(a* sin(F+F0))) *180/pi;

alpha=abs(alpha);

if (alpha>alphamax2)

alphamax2=alpha;

deltamax2=delta*180/pi;

end

end

if(delta>=290*pi/180&delta<330*pi/180)%等减速回程

F0=acos((a*a+L*L-r0*r0)/(2*a*L));

F=2*fai*(delta3-(delta-250*pi/180))*(delta3-(delta-250*pi/180))/(de lta3*delta3);

dF=-4*fai*(delta3-(delta-250*pi/180))/(delta3*delta3);

ddF=4*fai/(delta3*delta3);

x=a*sin(delta)-L*sin(delta+F+F0);

y=a*cos(delta)-L*cos(delta+F+F0);

dx=a*cos(delta)-L*cos(delta+F+F0)*(1+dF);

ddx=-a*sin (delta)+L* sin(delta+F+F0)*(1+dF)^2-L*cos(delta+F+F0)*ddF;

dy=-a*sin(delta)+L*sin(delta+F+F0)*(1+dF);

ddy=-a*cos (delta)+L* cos(delta+F+F0)*(1+dF)^2+ L*sin(delta+F+F0)*ddF;

stheta=dx/sqrt(dx*dx+dy*dy);

ctheta=-dy/sqrt(dx*dx+dy*dy);

xp=x-rr*ctheta;

yp=y-rr*stheta;

alpha=atan((L*abs(dF)-(a*cos(F+F0)-L))/(a*sin(F+F0)))*180/pi;

alpha=abs(alpha);

if (alpha>alphamax2)

alphamax2=alpha;

deltamax2=delta*180/pi;

end

end

if(delta>=330*pi/180&delta<=360*pi/180) %近休

F0=acos((a*a+L*L-r0*r0)/(2*a*L));

F=0;

x=a*sin(delta)-L*sin(delta+F+F0);

y=a*cos(delta)-L*cos(delta+F+F0);

dF=0;

ddF=0;

dx=a*cos(delta)-L*cos(delta+F+F0)*(1+dF);

ddx=-a*sin (delta)+L*

sin(delta+F+F0)*(1+dF)^2-L*cos(delta+F+F0)*ddF;

dy=-a*sin(delta)+L*sin(delta+F+F0)*(1+dF);

ddy=-a*cos (delta)+L* cos(delta+F+F0)*(1+dF)^2+ L*sin(delta+F+F0)*ddF;

stheta=dx/sqrt(dx*dx+dy*dy);

ctheta=-dy/sqrt(dx*dx+dy*dy);

xp=x-rr*ctheta;

yp=y-rr*stheta;

end

if (alphamax1>alpha1)||(alphamax2>alpha2) %优化条件

r0=r0+dr0;

I=0;

alphamax1=0;

alphamax2=0;

continue

end

rou=((dx^2+dy^2)^(3/2))/(dx*ddy-dy*ddx); %计算曲率半径

if (rou<0)

rou=-rou;

if ((rou-rr)<(0.35*rr)) %优化条件

r0=r0+dr0;

I=0;

alphamax1=0; alphamax2=0;

continue

end

if(rou

roumin=rou;

deltamin=delta *180/pi;

roumina=roumin-rr;

end

end

X(I+1)=x;

Y(I+1)=y;

XP(I+1)=xp;

YP(I+1)=yp;

I=I+1;

end

figure(1);

axis equal

hold on

t=0:360;

X_1=r0*cosd(t); %画基圆

Y_1=r0*sind(t);

X_2=rr*cosd(t)+X(10); %画滚子

Y_2=rr*sind(t)+Y(10);

plot(X_1,Y_1,'m--',X,Y,':',XP,YP,'k',X_2,Y_2,'c--'); legend('基圆','理论轮廓','实际轮廓');

plot(0,0,'ko'); %固定凸轮点

plot(X(10),Y(10),'ko'); %固定滚子点

title('凸轮轮廓曲线图');

xlabel('X/mm');

ylabel('Y/mm');

hold off

disp('推程最大压力角:');

alphamax1

disp('推程最大压力角相应转角:');

deltamax1

disp('回程最大压力角:');

alphamax2

disp('回程最大压力角相应转角:');

deltamax2

disp('凸轮最小曲率半径:');

roumin

disp('凸轮最小曲率半径相应转角:');

roumina

disp('最后确定的凸轮基圆半径:');

r0

四、计算结果及分析

推程最大压力角:

alphamax1 =

24.2568

推程最大压力角相应转角:

deltamax1 =

177.0000

回程最大压力角:

alphamax2 =

51.9666

回程最大压力角相应转角:

deltamax2 =

291.0000

凸轮最小曲率半径:

roumin =

24.3074

凸轮最小曲率半径相应转角:roumina =

6.3074

最后确定的凸轮基圆半径: r0 = 32.8000

五、凸轮机构图

-40

-20

20

40

60

80

-60

-50-40-30-20-100

10203040X /mm

Y /m m

凸轮轮廓曲线图

六、体会及建议

通过对凸轮机构的编程设计:

(1)、熟悉了推杆的运动规律特别是等加速等减速和五次多

项式运动规律;

(2)、掌握了已知推杆运动规律用解析法对凸轮轮廓曲线的进

行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各个性能要求; (3)、加深了对Matlab 语言的熟悉与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的学

以致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

七、参考书,后附计算程序框图

张志涌、杨祖樱,MATLAB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陈作模,等,机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

陈作模,等,机械原理作业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刘卫国,MA 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苏金明,等,MATLAB高级编程【M】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机械原理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的设计 一、简介 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一般为主动件,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 与凸轮轮廓接触,并传递动力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的构件,一般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称为从动件。 凸轮机构在应用中的基本特点在于能使从动件获得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因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所以在应用时,只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了。 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仪器和操纵控制装置。凸轮机构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凸轮机构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而且结构简单、紧凑。 二、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由凸轮的回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推动从动件作规定往复移动或摆动的机构。凸轮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有盘形凸轮、圆柱凸轮和移动凸轮等,其中圆柱凸轮的凹槽曲线是空间曲线,因而属于空间凸轮。从动件与凸轮作点接触或线接触,有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和尖端从动件等。尖端从动件能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可实现任意运动,但尖端容易磨损,适用于传力较小的低速机构中。为了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可采用弹簧或施加重力。具有凹槽的凸轮可使从动件传递确定的运动,为确动凸轮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凸轮是主动的,但也有从动或固定的凸轮。多数凸轮是单自由度的,但也有双自由度的劈锥凸轮。凸轮机构结构紧凑,最适用于要求从动件作间歇运动的场合。它与液压和气动的类似机构比较,运动可靠,因此在自动机床、内燃机、印刷机和纺织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凸轮机构易磨损,有噪声,高速凸轮的设计比较复杂,制造要求较高。 一、工作过程和参数 在凸轮机构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为凸轮机构作等速回转运动,从动件往复移动。以图6-8为例(对心外轮廓盘形凸轮机构)。首先介绍一下本图中各构件的名称。 1,运动分析: 从动件运动状态凸轮运动凸轮转过的角度 ? 升AB 1 ?2 停BC 2 ?3 降CD 3

第9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有答案)

1.图示凸轮机构从动件推程运动线图是由哪两种常用的基本运动规律组合而成?并指出有无冲击。如果有冲击,哪些位置上有何种冲击?从动件运动形式为停-升-停。 (1) 由等速运动规律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组合而成。 (2) 有冲击。 (3) ABCD 处有柔性冲击。 2. 有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改善从动件尖端的磨损情况,将其尖端改为滚子,仍使用原来的凸轮,这时该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无变化?简述理 由。 (1) 运动规律发生了变化。 (见下图 ) (2)采用尖顶从动件时,图示位置从动件的速度v O P 2111=ω,采用滚子从动件时,图示位置的速度 '='v O P 2111ω,由于O P O P v v 1111 22≠'≠',;故其运动规律发生改变。

3. 在图示的凸轮机构中,画出凸轮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从动件的位置及从动件的位移s。 总分5分。(1)3 分;(2)2 分 (1) 找出转过60?的位置。 (2) 标出位移s。

4. 画出图示凸轮机构从动件升到最高时的位置,标出从动件行程h ,说明推程运动角和回程运动角的大小。 总分5分。(1)2 分;(2)1 分;(3)1 分;(4)1 分 (1) 从动件升到最高点位置如图示。 (2) 行程h 如图示。 (3)Φ=δ0-θ (4)Φ'=δ' 0+θ

5.图示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等角速转动,凸轮轮廓在推程运动角Φ=? 从动件行程h=30 mm,要求: (1)画出推程时从动件的位移线图s-?; (2)分析推程时有无冲击,发生在何处?是哪种冲击? - 总分10分。(1)6 分;(2)4 分 (1)因推程时凸轮轮廓是渐开线,其从动件速度为常数v=r0?ω,其位移为直线, 如图示。

机械原理教案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9.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 凸轮机构是由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通过高副接触带动从动件实现预期运动规律的一种高副机构。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自动控制装置和装配生产线中。(尤其是需要从动件准确地实现某种预期的运动规律时) 常用于将“简单转动”→“复杂移动”、“复杂摆动”、“与其它机构组合得到复杂的运动”。 图示为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1叫做凸轮,当它作等速转动时,其曲线轮廓通过与推杆2的平底接触,使气阀有规律地开启和闭合。工作对气阀的动作程序及其速度和加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来实现的。 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高副机构)。 二、凸轮机构的特点 1)只需改变凸轮廓线,就可以得到复杂的运动规律; 2)设计方法简便; 3)构件少、结构紧凑; 4)与其它机构组合可以得到很复杂的运动规律 5)凸轮机构不宜传递很大的动力; 6)从动件的行程不宜过大; 7)特殊的凸轮廓线有时加工困难。 三、凸轮机构的类型

凸轮机构的分类: 1)盘形凸轮 按凸轮形状分:2)移动凸轮 3)柱体凸轮 1)尖底从动件; 按从动件型式分:2)滚子从动件; 3)平底从动件 1)力封闭→弹簧力、重力等 按维持高副接触分(封闭)槽形凸轮 2)几何封闭等宽凸轮 等径凸轮 共轭凸轮

§9.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设计凸轮机构时,首先应根据工作要求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然后再按照这一运动规律设计凸轮廓线。 以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例,说明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与凸轮廓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本概念: 基圆——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最小向径.r 0所作的圆。 行程——从动件由最远点到最近点的位移量h (或摆角 ) 推程——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的过程。 回程——从动件靠近凸轮轴心的过程。 推程运动角——从动件远离凸轮轴心过程,凸轮所转过的角度。 名称 图形 说明 尖 端 从 动 件 从动件的尖端能够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 触,从而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的运动规律。这种从动件 结构最简单,但尖端处易磨损,故只适用于速度较低 和传力不大的场合(实用性较差,但理论意义强)。 曲 面 从 动 件 为了克服尖端从动件的缺点,可以把从动件的端 部做成曲面,称为曲面从动件。这种结构形式的从动 件在生产中应用较多。 滚 子 从 动 件 为减小摩擦磨损,在从动件端部安装一个滚轮, 把从动件与凸轮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因 此摩擦磨损较小,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故这种形 式的从动件应用很广(并不适宜高速)。 平 底 从 动 件 从动件与凸轮轮廓之间为线接触,接触处易形成 油膜,润滑状况好。此外,在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 动件的作用力始终垂直于从动件的平底,受力平稳, 传动效率高,常用于高速场合。缺点是与之配合的 凸轮轮廓必须全部为外凸形状。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及分类 1.凸轮机构的应用 在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械和自动控制装置中,广泛地应用着各种形式的凸轮机构。 例1内燃机的配气机构 当凸轮回转时,其轮廓将迫使推杆作往复摆动,从而使气阀开启或关闭(关闭是借弹簧的作用),以控制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气缸或排出废气。至于气阀开启和关闭时间的长短及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则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 例2自动机床的进刀机构 当具有凹槽的圆柱凸轮回转时,其凹槽的侧面通过嵌于凹槽中的滚子迫使推杆绕其轴作往复摆动,从而控制刀架的进刀和退刀运动。至于进刀和退刀的运动规律如何,则决定于凹槽曲线的形状。 2.凸轮机构及其特点 (1)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是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凸轮通常作等速转动,但也有作往复摆动或移动的。推杆是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因为在凸轮机构中推杆多是从动件,故又常称其为从动件。凸轮机构就是由凸轮、推杆和机架三个主要构件所组成的高副机构。 (2)凸轮机构的特点

1)优点: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 2)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3.凸轮机构的分类 凸轮机构的类型很多,常就凸轮和推杆的形状及其运动形式的不同来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 1)盘形凸轮(移动凸轮) 2)圆柱凸轮 盘形凸轮是一个具有变化向径的盘形构件绕固定轴线回转。移动 凸轮可看作是转轴在无穷远处的盘形凸轮的一部分,它作往复直线移动。圆柱凸轮是一个在圆柱面上开有曲线凹槽,或是在圆柱端面上作 出曲线轮廓的构件,它可看作是将移动凸轮卷于圆柱体上形成的。盘形凸轮机构和移动凸轮机构为平面凸轮机构,而圆柱凸轮机构是一种 空间凸轮机构。盘形凸轮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应用也最广泛,但其推杆的行程不能太大,否则将使凸轮的尺寸过大。 (2)按推杆的形状分 1)尖顶推杆。这种推杆的构造最简单,但易磨损,所以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如用于仪表等机构中)。 2)滚子推杆。滚子推杆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所以磨损较小,故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因而应用较广。

凸轮型线设计资料

内燃机课程设计 凸轮说明书 题目90kW四行程四缸汽油机凸轮型线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级热动1002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刘军 日期2013-6-25

90kW四行程四缸汽油机凸轮型线设计 前言 四冲程汽车发动机都采用气门式配气机构,其功用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循环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新气进入气缸,废气从气缸排出。其中,凸轮机构作为机械中一种常用机构,在自动学和半自动学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凸轮外形设计在配气机构设计中极为重要,这是由于气门开关的快慢、开度的大小、开启时间的长短都取决于配气机构的形状。因此,配气凸轮的外形设计和配气凸轮型线设计就决定了时间的大小、配气机构各零件的运动规律及其承载情况。 任务书首先对凸轮进行设计,然后利用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位置基于高次方程凸轮运动规律进行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并设计图论过渡段和绘制图轮廓图。 凸轮的设计 1.给定的参数及要求 (1)凸轮设计转速n c =4636r/min; (2)进气门开启角233°(曲轴转角),凸轮工作段包角 116.5°; (3)排气门开启角220°(曲轴转角),凸轮工作段包角 110°; (4)气门重叠角15°(曲轴转角),凸轮转角7.5°; (5)凸轮基圆直径 28mm; (6)进气门最大气门升程h vmax =8.2,排气门最大气门升程h vmax =8。 2.凸轮型线类型的选择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系统,其设计好坏对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和

寿命有极大的影响。其中凸轮型线设计是配气机构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在确定了系统参数后,重要的问题是根据发动机的性能和用途,正确选择凸轮型线类型及凸轮参数。 凸轮型线有多种,如复合正弦,复合摆线,低次方,高次方,多项动力,谐波凸轮等。其中,高次方、多项动力、谐波凸轮等具有连续的高阶倒数的凸轮型线,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能满足较高转速发动机配气机构工作平稳性的要求。 由于凸轮设计转速为n c =2318 r/min ,即每分钟凸轮轴转2318圈,属于高速发动机,且为使发动机运动件少,传动链短,整个机构的刚度大,因此我们用双圆弧凸轮的凸轮轴上置式配置机构。 由于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个气缸进、排气一次。这时曲轴转两周,而凸轮轴只旋转一周,所以曲轴与凸轮轴的转速比或传动比为2:1,即由上式已知可知曲轴的转速为2318*2=4636r/min 。 3.计算凸轮的外形尺寸 图一 圆弧凸轮的几何参数示意图 由上图可知,圆弧凸轮有五个参数:基圆半径r 0=PR ,腹弧半径r 1=OA ,

机械原理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六讲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一、凸轮机构 1.组成:凸轮,推杆,机架。 2.优点: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推杆得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而且机构简单紧凑。缺点:凸轮廓线与推杆之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所以凸轮机构多用在传力不大的场合。 二、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圆柱凸轮 2.按推杆的形状分 尖顶推杆:结构简单,能与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实现任意预期运动。易遭磨损,只适用于作用力不大和速度较低的场合 滚子推杆:滚动摩擦力小,承载力大,可用于传递较大的动力。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平底推杆:不考虑摩擦时,凸轮对推杆的作用力与从动件平底垂直,受力平稳;易形成油膜,润滑好;效率高。不能与凹槽的凸轮轮廓时时处处保持接触。 3.按从动件的运动形式分(1)往复直线运动:直动推杆,又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2)往复摆动运动:摆动推杆,也有对心和偏心式两种。 4.根据凸轮与推杆接触方法不同分: (1)力封闭的凸轮机构:通过其它外力(如重力,弹性力)使推杆始终与凸轮保持接触,(2)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利用凸轮或推杆的特殊几何结构使凸轮与推杆始终保持接触。①等宽凸轮机构②等径凸轮机构③共轭凸轮 (二)推杆的运动规律 一、基本名词:以凸轮的回转轴心O为圆心,以凸轮的最小半径r0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r0称为基圆半径。推程:当凸轮以角速度转动时,推杆被推到距凸轮转动中心最远的位置的过程称为推程。推杆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推杆的行程,相应的凸轮转角称为推程运动角。回程:推杆由最远位置回到起始位置的过程称为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回程运动角。休止:推杆处于静止不动的阶段。推杆在最远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远休止角;推杆在最近处静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称为近休止角 二、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 1.刚性冲击:推杆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时,速度突变,加速度在理论上将出现瞬时的无穷大值,致使推杆产生非常大的惯性力,因而使凸轮受到极大冲击,这种冲击叫刚性冲击。 2.柔性冲击:加速度有突变,因而推杆的惯性力也将有突变,不过这一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有限

凸轮优化设计

一.配气凸轮优化设计 1.1配气凸轮结构形式及特点 配气凸轮是决定配气机构工作性能的关键零件,如何设计和加工出具有合理型线的凸轮轴是整个配气系统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对内燃机气门通过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由凸轮外形所决定的气门升程规律的要求,气门开启迅速就能增大时面值,但这将导致气门机构运动件的加速度和惯性负荷增大,冲击、振动加剧、机构动力特性变差。因此,对气门通过能力的要求与机构动力特性的要求间存在一定矛盾,应该观察所设计发动机的特点,如发动机工作转速、性能要求、配气机构刚度大小等,主要在凸轮外形设计中兼顾解决发动机配气凸轮外形的设计也就是对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从动件升程规律的微小差异会引起加速度规律的很大变动,在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加速度运动规律最为重要,通常用其基本工作段运动规律来命名,一般有下面几种: 1.1.1等加速凸轮 等加速凸轮的特点是其加速度分布采取分段为常数的形式,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正负零型”,指其相应的挺柱加速度曲线为正—负—零:另一类可称“正零负型”,指其加速度曲线为正一零一负。当不考虑配气机构的弹性变形时,对最大正负加速度值做一定限制且在最大升程、初速度相同的各种凸轮中,这种型式的凸轮所能达到的时面值最大。等加速型凸轮常常适用于平稳性易保证,而充气性能较差的中低速柴油机中。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配气机构并非完全刚性,等加速凸轮加速度曲线的间断性必然会影响机构工作平稳性,在高速内燃机中一般不采用等加速型凸轮[9]。 1.1.2组合多项式型 组合多项式型凸轮的基本段为一分段函数,它由几个不同的表达式拼接而成。通过调整各段所占角度及函数方程,获得不同斜率的加速度曲线。组合多项式型凸轮时面值大,而且能够方便地控制加速度变化率及确保正、负加速段间的圆滑过渡,可以较好地协调发动机充气性能及配气机构工作平稳性的要求[7]。由于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由若干函数组成,在各段间联结点处不易保证升程规律三阶以上导数的连续性,可能会影响配气机构工作的平稳性,组合多项式型凸轮主要应用在要求气门时面值大和较好动力性能的情形。 1

配气机构凸轮型线优化设计

一、绪论 1.1引言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实现换气过程,即根据气缸的工作次序,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以保证气缸吸入新鲜空气和排除燃烧废气。一台内燃机的经济性能是否优越,工作是否可靠,噪音与振动能否控制在较低的限度,常常与其配气机构设计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 设计合理的配气机构应具有良好的换气性能,进气充分,排气彻底,即具有较大的时面值,泵气损失小,配气正时恰当。与此同时,配气机构还应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工作时运动平稳,振动和噪音较小,不发生强烈的冲击磨损等现象,这就要求配气机构的从动件具有良好的运动加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合适的正、负加速度值.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是由凸轮轴驱动的,配气机构的这些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气凸轮的结构。本文从改进配气凸轮型线设计角度来进行配气机构优化设计研究。 1.2配气凸轮型线设计 凸轮机构从动件滚子直接与凸轮轮廓而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利用滚子的滚动以减小因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与磨损,以提高机构的寿命和可靠性。在设计凸轮型线时首先满足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应保证能获得尽量大的时间断面值,气门开启和关闭要快以求在尽可能小的凸轮转角内气门接近全开位置。 ②应保证配气机构各零件所受的冲击和振动尽可能小,以求大得配气机构工作得平稳性和可靠性。 为满足以上从动件的设计要求,一条良好的凸轮型线应能保证: ①适宜的配气相位。使配气相位符合发动机的特性要求,如功率、油耗、怠速及最大功率和扭矩时的转速等,保证配气机构获得尽可能大的时面值或丰满系数,以提高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和降低残余废气系数。 ②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充气性能。由于发动机的形式不同,需要的气门运动规律也就有所不同。例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三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3-1 概述 1 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应用特点 组成:凸轮、从动件、机架 运动特征:主动件(凸轮)作匀角速回转,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从动件能实现各种复杂的预期运动规律。 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尖底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移动凸轮机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端面圆柱凸轮机构、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优点: (1)从动件易于实现各种复杂的预期运动规律。 (2)结构简单、紧凑。 (3)便于设计。 缺点: (1)高副机构,点或线接触,压强大、易磨损,传力小。 (2)加工制造比低副机构困难。 应用: 主要用于自动机械、自动控制中(如轻纺、印刷机械)。 2 凸轮机构的分类 1.按凸轮形状分:盘型、移动、圆柱 2.按从动件运动副元素分:尖底、滚子、平底、球面(P197)3.按从动件运动形式分:直动、摆动 4.按从动件与凸轮维持接触的形式分:力封闭、形封闭 3 凸轮机构的工作循环与运动学设计参数

§3-2凸轮机构基本运动参数设计 一.有关名词 行程-从动件最大位移h。 推程-S↑的过程。 回程-S↓的过程。 推程运动角-从动件上升h,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远休止角-从动件停留在最远位置,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回程运动角-从动件下降h,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近休止角-从动件停留在低远位置,对应凸轮转过的角度。 一个运动循环凸轮:转过2π,从动件:升→停→降→停 基圆-以理论廓线最小向径r0作的圆。 尖底从动件:理论廓线即是实际廓线。 滚子从动件:以理论廓线上任意点为圆心,作一系列滚子圆,其包络线为实际廓线。 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 (或时间t)之间 的对应关系曲线。 从动件速度线图——位移对时间的一次导数

变焦距镜头的凸轮优化设计

1、为保证凸轮的精确性和变焦运动的平滑性、快速性,要求凸轮线步长在0.02~0.05mm,同时,两组凸轮曲线的升角应尽量小而且平衡。 2、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态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 3、调制传递函数和相位传递函数的总称。通常,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有:瑞利判断、中心点亮度判断、分辨率、点列图和光学传递函数。前面几种都是基于把物体看做是发光点的集合,并以一点成像时的能量几种程度来表征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的。光学传递函数是反应物体不同频率成分的传递能力的。一般来说,高频部分反映物体的细节传递情况,中频部分反映物体的层次传递情况,低频部分反映物体的轮廓传递情况。现在人们广泛用传递函数作为像质评价的判据,使质量评价进入客观计量。 4、若把光学系统看成是线性不变的系统,那么物体经过光学系统成像,可视为物体经过光学系统传递后,其传递效率不变,但对比度下降,相位发生推移,并在某一频率截止,即对比度为零。这种对比度的降低和相位推移是随频率不同而不同的,其函数关系我们称之为光学传递函数。

5、机械补偿法变焦镜头:一组透镜做线性移动(通称变倍组)以改变焦距,另一组透镜(通称补偿组)作少量移动以补偿像面位移。补偿透镜组的移动与变倍透镜组的移动方向不同且不等速,但它们的相对运动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各透镜组通过一个复杂的凸轮机构实现相对运动。这类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

凸轮机构的设计毕业设计..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凸轮机构的设计 系别机电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0601 姓名赵贝贝 学号06010107 指导教师高清冉 日期2008年12月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的设计 设计要求: 原始条件:内燃机中的凸轮,该凸轮满足以下条件。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回转,及基圆半径rb=30mm,及从动件滚子圆半径rt=8mm。 应完成的任务: 1、凸轮轮廓设计 2、凸轮零件图 设计进度要求: 第一周:确定题目; 第二周:搜集凸轮机构相关资料及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周:凸轮曲线设计及计算; 第四周:初步拟定设计的草稿; 第五周:毕业论文的整体校核、修改; 第六周:论文完善、定稿及打印装订; 第七周:毕业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在各种机器中,特别是自动化机器中,为实现某些特殊或复杂的运动规律,常采用凸轮机构。凸轮机构通常是由原动件凸轮、从动件和机件组成。其功能是将凸轮的连续转动或移动转换为从动件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移动或摆动。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便于准确的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所以凸轮机构被广泛地应用,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要求。 本设计主要设计内燃机中的凸轮机构,内燃机中的凸轮以等角速度回转,其轮廓驱使从动件(阀杆)按预期的运动规律启闭阀门,以控制可燃物进入汽缸或排除废气。至于气阀开启或关闭时间的长短及其速度的变化规律,则取决于凸轮轮廓线的形状。根据从动件运动规律,来设计内燃机中滚子盘形凸轮,使其得到预期的运动规律。 关键词:凸轮机构分类,从动件运动规律,位移曲线,轮廓曲线,结构及材料

目录 设计任务书...................................................................................................................................... I 摘要........................................................................................................................................ II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1) 1.1凸轮机构的应用 (1) 1.2凸轮机构的分类 (1) 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 2.1 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 (3) 2.2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4) 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8) 3.1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8) 4凸轮机构的结构及材料 (11) 4.1 凸轮的结构 (11) 4.2从动件结构 (11) 4.3凸轮和滚子的材料 (11) 4.4凸轮的零件图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基于matlab的凸轮优化设计

摘要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配气凸轮是决定配气机构工作性能的关键零件,如何设计和加工出具有合理型线的凸轮是整个配气系统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文章首先对凸轮进行分段设计,然后利用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位置基于高次方程凸轮运动规律设计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根据摇臂比计算气门运动规律,然后通过变摇臂比对凸轮运动规律进行反求,借鉴高次方程的凸轮设计经验,得出一种凸轮设计的新方法,对气门运动规律进行优化设计,将新设计凸轮型线与原始凸轮型线进行对比,分析出新设计比原设计上在升程、速度和加速度方面所得到的提高,据此得出新设计对配气机构乃至整车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凸轮;高次方程;变摇臂比;优化设计

ABSTRACT I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constitute part to go together with to annoy organization, go together with to annoy a cam is to decide to go together with the key spare parts of annoying the organization work function, how design and process to submit the cam of having the reasonable type l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whole design that go together with to annoy system. The article carries on a cent to the cam first segment design, then make use of the biggest speed and the biggest acceleration position exercises according to Gao power distance cam the regulation design carry on a cam type through a Matlab software line of excellent turn a design, according to shaking an arm ratio to compute air valve sport regulation, then pass and change and shake arm compare exercise to the cam the regulation carry on anti- beg, draw lessons from Gao power distance of cam design experience, get a kind of cam design of new method, to air valve sport the regulation carry on excellent turn a design, will lately design a cam type the line and original cam type line carry on contrast and analyze lately design ratio original design up gain in the aspects of rising distanc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of exaltation, on these grounds get a new design to go together with to annoy organization is to the whole car develop of function. Key words: cam; high index number equality; proportion of changing; optimization design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

凸轮机构基本参数的设计 前节所先容的几何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其基圆半径r0、直动从动件的偏距e或 摆动从动件与凸轮的中心距a、滚子半径rT等基本参数都是预先给定的。本节将从凸轮机 构的传动效率、运动是否失真、结构是否紧凑等方面讨论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 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 图示为偏置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在推程的一个位置。Q为从动件上作用的载荷(包 括工作阻力、重力、弹簧力和惯性力)。当不考虑摩擦时,凸轮作用于从动件的驱动力F是 沿法线方向传递的。此力可分解为沿从动件运动方向的有用分力F'和使从动件紧压导路的有 害分力F''。驱动力F与有用分力F'之间的夹角a(或接触点法线与从动件上力作用点速度方 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压力角。显然,压力角是衡量有用分力F'与有 害分力F''之比的重要参数。压力角a愈大,有害分力F''愈大,由F''引起的导路中的摩擦阻 力也愈大,故凸轮推动从动件所需的驱动力也就愈大。当a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因F''而引 起的摩擦阻力将会超过有用分力F',这时无论凸轮给从动件的驱动力多大,都不能推动从动 件,这种现象称为机构出现自锁。机构开始出现自锁的压力角alim称为极限压力角,它的 数值与支承间的跨距l2、悬臂长度l1、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和润滑条件等有关。实践说明, 当a增大到接近alim时,即使尚未发生自锁,也会导致驱动力急剧增大,轮廓严重磨损、 效率迅速降低。因此,实际设计中规定了压力角的许用值[a]。对摆动从动件,通常取[a]=40~ 50;对直动从动件通常取[a]=30~40。滚子接触、润滑良好和支承有较好刚性时取数据的上 限;否则取下限。 对于力锁合式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回程是由弹簧等外力驱动的,而不是由凸轮驱动的,所 以不会出现自锁。因此,力锁合式凸轮机构的回程压力角可以很大,其许用值可取[a]=70~ 80。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8学时)(精)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8学时)(精)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8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凸轮机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生产实 际需要的运动规律设计凸轮机构。 2、 教学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2)了解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及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由于现代机器 的速度提高,几种常用的运动规律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 除常用运动规律外,应简单介绍一些改进型的运动规律。 3)掌握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压力角对 尺寸的影响,压力角对凸轮受力状况、效率和自锁的影响) 4)能根据选定的凸轮类型和推杆的运动规律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 时应以解析法为主。 二、本章重点教学内容及教学难点 重点1、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选择原则; 2、凸轮机构运动过程的分析; 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4、凸轮机构压力角与机构基本尺寸的关系。 难点 1、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凸轮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反转法,所依据的是相对运动原 理。其求解的关键是确定推杆在复合运动中其尖顶的位置。确 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推杆反转方向。先要明确凸轮的实际转向,然 后在图上用箭头及“-ω”标出推杆的反转方向,以 避免搞错反转方向。 2)要正确确定推杆在反转运动中占据的位置。推杆反转 前后两位置线的夹角应等于凸轮的转角δ。 3)要正确确定推杆的位移s 。推杆在复合运动中,对应的 位移量s 应在对应的反转位置上从基圆上开始向外量 取。 2、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反转法不仅是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且是凸轮机构分 析常用的方法。凸轮机构分析常涉及的问题,如给定一凸轮机构, 即已知凸轮机构的尺寸及其位置、凸轮角速度大小及方向,求解 推程角0δ、远休止角01δ、回程角0 δ'、近休止角02δ以及推杆行程h ;或求解当凸轮转过某一个δ角时,推杆所产生的相应位移s 、 速度v 等运动参数及凸轮与从动件在该位置接触时的压力角α 等。这时,如果让凸轮转过δ角后来求解,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即利用反转法求解,这实际上与凸轮设计的反转法原理相同。 三、教学过程思路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

文章编号:1002-2082(2008)01-0045-03 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 陈 鑫,付跃刚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 要: 由于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的质量直接影响像质,因此从实际应用出发,以变焦方程和动态光学原理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中需要设计的变焦镜头,通过对变焦系统高斯计算的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影响凸轮曲线的主要因素为变倍组和补偿组的焦距以及二者的间隔。针对3个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讨论,提出了优化凸轮曲线的方法。关键词: 变焦距系统;凸轮曲线;光学设计;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O 439;T N 942.2 文献标志码:A Optimal design of cam curve for zoom system CHEN Xin ,FU Yue -g ang (Changchun U 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Chang 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zo om equation,the dy nam ic o ptics principle and the pr ocess analysis of the Gauss calculation fo r zoo m sy stem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mary factors w hich influence the cam cur ve are the fo cal length of the zoo m lens g roup and com pensating lens gr oup,and the distance betw een them.The relatio nships betw een the three parameters w ere discussed.The metho d to optimize the cam curve is proposed. Key words :zoo m system ;cam curve ;o ptical design ;optimal desig n 引言 随着变焦距系统在军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凸轮作为变焦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快速、简单地设计和优化凸轮曲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并加工出来的变焦距系统存在光轴跳动较大等问题,如一些测量仪器中使用的变焦距系统光轴跳动过大会严重影响仪器测量的精度,因此需要最大可能地减小光轴跳动量。引起光轴跳动除了加工凸轮曲线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等因素外,还有就是凸轮曲线不够平滑,在某一点的曲率突然增大,或者该点是整个曲线的曲率极值点。目前加工凸轮曲线大多采用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影响的概率大大减小,因此,凸轮曲线的优化设计就对减小光轴跳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变焦系统高斯光学计算 一般的机械补偿变焦系统由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和后固定组组成。变焦系统高斯光学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组的焦距和各组之间的间隔,即确定变焦系统各组在变焦过程中的运动关系,为光学设计提供初始参数。 变焦系统高斯结构如图1所示。首先确定初始位置,一般选择长焦端开始计算,对于采用换根补偿形式的系统则从变倍组和补偿组的放大率相等处开始计算[1]。已知初始位置的倍率为m 20和m 30,将变倍组焦距取规划值为-1,给出变倍组和补偿组之间的间隔d 23,由下式计算初始位置的高斯解: 1l ′-1l = 1f ′ (1) 收稿日期:2007-05-28; 修回日期:2007-07-25 作者简介:陈鑫(1979-),男,黑龙江大庆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光学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工作。E -mail :frankchen 0459@https://www.360docs.net/doc/d317874057.html, 第29卷第1期2008年1月 应用光学Jo ur nal o f A pplied O ptics V ol.29N o.1 Jan.2008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习题解答

图 【分析】要正确地根据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中的一个画岀其余的两个,必须对 常见四推 杆的运动规律熟悉。至于判断有无冲击以及冲击的类型,关键要看速度和加速度有无突 变。若速度突变处加 速度无穷大,则有刚性冲击;若加速度的突变为有限值,则为柔性冲击。 解:由图(3)可知,在创段内(0 <5^2), /因推杆的速度V 二0,故此段为推杆的近休段,推杆的位移及加 速度均为零。在AB 段内(n∕2 3〃因)v>0,故为推杆的推程段。且在AB 段内,因速 度线图为上升的斜直线,故推杆先等加速上升,位移曲线为抛物线运动曲线,而加速度曲线为正 的水平直线 段;在BC 段内,因速度曲线为水平直线段,故推杆继续等速上升,位移曲线为上升 的斜直线,而加速度曲 线为与 5轴重合的线段;在CD 段内,因速度线为下降的斜直线,故推杆 继续等减速上升,位移曲线为抛物线,而加速度曲线为负的水平线段。在 DE 段内(3 n/2 <5<2n) 因v<0,故为推杆的回程段,因速度曲线为水平线段,故推杆做等速下降运动。其位移曲线为下降的斜直线, 而加速度曲线为与 5轴重合的线段,且在D 和E 处其加速度分别为负无穷大和正无 穷大。综上所述作出推杆的速度 V 及加速度3线图如图⑹及(C)所示。 由推杆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知,在 D 及E 处,有速度突变,且相应的加速度分别为负无穷 大和正无穷大。故凸轮机构在 D 和E 处有刚性冲击。而在A, B, C 及D 处加速度存在有限突变, 故在这儿处凸轮机构有柔性冲击。 在F 处有正的加速度值,故有惯性力,但既无速度突变,也无加速度突变,因此, F 处无冲 击存在。 【评注】本例是针对推杆常用的四种运动规律的典型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常用运动规律的位 移、速度 以及加速度线图熟练,特另U 是要会作常用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线图。 对于图(R 所示的凸轮机构,要求: (1) 写岀该凸轮机构的名称; (2) 在图上标岀凸轮的合理转向。 (3) 画岀凸轮的基圆; (4) 的凸轮转角 画岀从升程开始到图示位置时推杆的位移S,相对应 ,B 点的压力角 (5)画出推杆的行程H 。 如图(d)所示的凸轮机构推杆的速度曲线由五段直线组成。要求:在题图上画岀推杆的位移曲线、加速 度曲 线;判断哪儿个位置有冲击存在,是刚性冲击还是柔性冲击;在图示的 F 位置, 凸轮与推杆之间有无惯性力作用,有无冲击存在 J-

凸轮机构设计

第九章凸轮机构设计 本章学习任务:凸轮机构的基本知识、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曲线轮廓的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 驱动项目的任务安排:完成项目中的凸轮机构的具体设计。 9.1凸轮机构的基本知识 (1)基圆以凸轮的回转中心为圆心,凸轮轮廓的最小向径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凸轮的基圆,基圆半径用r b表示,如图9-1 所示。基圆是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基准。 图9-1 凸轮机构的部分基本术语 (2)推程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向最远点运动的过程。 (3)回程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远点向最近点运动的过程。 (4)行程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所通过的距离,或从最远点回到最近点所通过的距离。行程是指从动件的最大运动距离,常用h 来表示。 (5)凸轮转角凸轮绕回转中心转过的角度,称为凸轮转角,用表示。 (6)推程运动角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运动到最远点时,对应凸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推程运动角,用表示。 (7)回程运动角从动件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远点运动到最近点时,对应凸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回程运动角,用' 表示。 (8)远休止角从动件在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远点静止不动时,对应凸轮所转过的角表示。 度称为远休止角,用 s (9)近休止角从动件在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静止不动时,对应凸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近休止角,用' 表示。 s (10)从动件的位移凸轮转过转角φ 时,从动件所运动的距离称为从动件的位移。位

移s 从距凸轮回转中心的最近点开始度量。对于摆动从动件,其位移为角位移,只需把直动从动件的运动参数转化为相应的摆动运动参数即可。 图9-2 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凸轮机构的运动循环 图9-2 所示为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运动循环图。随着凸轮的转动,从动件逐渐升高,当升高到最高点时,推程运动角为=∠BOE 。凸轮升高到最高后,凸轮远休止廓线EF 段为圆弧,其远休止角为 s =∠EOF 。从F 点开始,随着凸轮的继续转动,从动件开始下降,当下降到最低点时,回程运动角为' =∠FOD ,凸轮从D 点继续转到B 点 时,从动件在最低位置静止不动,DB 段的凸轮转角为近休止角' s =∠DOB 。显然,在一个运动循环中,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和近休止角之间应该满足以下关系: +'+ s +' s = 360 在设计凸轮机构时,凸轮的运动应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选择,如果没有远休止和近休止过程,则其远休止角和近休止角均等于零。 9.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通常就是凸轮机构的输出运动,其规律与特性会直接影响到 整个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精度等特性。而且,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也取决于从动件 的运动规律。因此,根据实际的工作要求,正确地选择和设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凸轮机构 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指从动件的位移s、速度v、加速度a 与凸轮转角(或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方程表示,也可以用线图表示。从动件运动规律的一般方程表达式为:s =s(),v =v() ,a =a() 。而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与凸轮转角(或时间)之间的 关系曲线分别称为从动件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统称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线图。 凸轮机构中的凸轮一般为原动件,且作匀速回转运动。设凸轮的角速度为ω,则从动件 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为: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要点

第九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 什么是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实际轮廓曲线?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在凸轮机构设计中有哪几种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这些运动规律各有什么特点以及适用场合?在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3 发生刚性冲击的凸轮机构,其运动线图上有什么特征?如发生柔性冲击时又有什么特征? 4 用反转法设计盘形凸轮的廓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4 何谓凸轮机构的“失真”现象?失真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如何避免失真现象的发生? 6 一凸轮机构滚子从动件已损坏,要调换一个新的滚子从动件,但没有与原尺寸相同的滚子。试问用该不同尺寸的滚子行吗?为什么? 7 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其在凸轮机构的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一般是怎样处理的? 8 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在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要减小推程压力角,可采用哪两种措施? 9 图中两图均为工作廓线为圆的偏心凸轮机构,试分别指出它们的理论廓线是圆还是非圆,运动规律是否相同。 10 凸轮机构从动件按余弦加速度规律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和终止的位置,有突变,会产生冲击。 11根据从动件凸轮廓线保持接触方法的不同,凸轮机构可分为力封闭和几何形状封闭两大类型。写出两种几何形状封闭的凸轮机构和。12为了使凸轮廓面与从动件底面始终保持接触,可以利用,,或依靠凸轮上的来实现。 13 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为,主要缺点为。14为减小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可将从动杆由对心改为偏置,正确的偏置方向是将从动杆偏在凸轮转动中心的侧。 15凸轮机构的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将发生突变,从而引起冲击。 16 当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超过许用压力角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小压力角。 17凸轮基圆半径是从到的最短距离。18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杆盘形凸轮机构,其压力角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