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自动化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自动化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烤箱的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Oven

Supervisor:Professor MengHongji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ecember 2016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灵活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模拟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通过对电烤箱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及其连线,从而利用阶跃输入炉温控制系统的对象-传递函数确定。根据确定的对象-传递函数求得PID参数的理论值。编写组态王软件程序,设计合理的人机交互。利用组态王软件编制的上位机监控软件,将PID参数传输给控制器。在上位机输入PID参数,根据PID调节规律进行多次调试,完成单回路PID炉温控制的实现。核心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PID参数,利用试凑法加调节经验多次尝试,最终调出合适的输出曲线。经过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PID参数,软件程序,炉温控

Abstract

The course design is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automa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process control instrument, 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so on. Through the electric oven control system scheme desig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connection, the step inpu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object - transfer functions are determined.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PID parameter is obtained by determining the object transfer function. Preparation of Kingview software program, the rational desig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 PC monitoring software Kingview software, the PID parameter is transmitted to the controller. In the PC PID input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PID rules for the regulation repeatedly debugging, we can control the single loop PID temperature of the stove.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s to find appropriate PID parameters, using trial and error method regulation experience several attempts, finally mix the proper output curve. Through the design of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it can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process control, PID parameter, software program, temperature of the stove

东北大学课程设计目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目录.......................................................................................................................................... I II 第一章概述...................................................................................................................................- 1 -

1.2.1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 -

1.2.2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 1 -

1.2.3炉温控制系统-对象传递函数的辨识.................................................................- 2 -

1.2.4炉温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实现..............................................................................- 2 -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3 -

2.1.1理论设计部分......................................................................................................- 3 -

2.1.2系统设计..............................................................................................................- 3 -

2.1.3安装调试部分......................................................................................................- 3 -

2.2设计要求.........................................................................................................................- 3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5 -

3.1设计电路连接.................................................................................................................- 5 -

3.2设计需要的设备.............................................................................................................- 5 -

3.2.1可控硅..................................................................................................................- 5 -

3.2.2固态继电器:......................................................................................................- 6 -

3.2.3 CD901智能仪表 ..................................................................................................- 7 -

3.2.4 RS232/RS485转换器 ...........................................................................................- 7 -第四章组态监控软件的编制.......................................................................................................- 8 -

4.1建立一个新工程.............................................................................................................- 8 -

4.2设备连接.........................................................................................................................- 8 -

4.3图形界面的设计.............................................................................................................- 8 -

4.4构造数据库.....................................................................................................................- 9 -

4.5动画连接.........................................................................................................................- 9 -

4.5.2按钮................................................................................................................... - 10 -

4.6命令语言...................................................................................................................... - 11 -第五章单回路PID控制算法的参数调试 ................................................................................ - 12 -

5.1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 12 -

5.2 一般PID控制算法 ..................................................................................................... - 13 -

5.3 调试过程..................................................................................................................... - 14 -

5.4 结论 ............................................................................................................................ - 19 -学习心得.................................................................................................................................... - 20 -

第一章概述

1.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在学完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以后,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模拟设计一个过程控制系统,以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设计步骤

1.2.1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过程描述——对过程运行情况、操作方法进行介绍;

(2) 检测参数选择和控制参数选择,并简要分析选择原因;

(3) 绘制控制系统检测控制原理图和系统方框图。

1.2.2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

根据本系统特点,参考实例,对炉温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设计时具体设备数量、原理选择可以不局限于现有系统,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更合理的系统。

本设计内容设计前需要查询大量仪表设备资料,根据系统需要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设备,再进行接线图设计。希望同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可获得的资料,设计、选择与现有系统不同的特色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有特色的方案将进行加分。

(1)模拟量输入/输出设备的选择;

(2)控制元件或模块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3)检测元件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

(4)温度变送器的选择;

(5)组态软件的选择

(6)给出温控系统的接线图。

1.2.3炉温控制系统-对象传递函数的辨识

(1)控制对象的特点分析

(2) 组态软件的开发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采集数据的量程转换;

●采样温度曲线的显示;

●采样数据的滤波方式选择及其原理、滤波前后曲线的对比;

●采样数据的存储。

(3)对象特性的辨识

●利用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法求取对象特性;

●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法求取对象特性。

1.2.4炉温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实现

(1)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2)组态软件的开发

第二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1设计任务

自己提出系统题目并完成设计、并实现,按要求完成设计报告。对系统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进行设计,同时系统当中要具备检测、显示和保护功能。

2.1.1理论设计部分

独立完成系统的原理设计。说明系统实现的功能,应达到技术指标,进行多种方案的论证,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画出电路图,说明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初步选定所使用的各种器件的主要参数及型号,列出元器件明细表。

2.1.2系统设计

根据理论设计,验证所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写出报告。

2.1.3安装调试部分

实现所设计的系统,并进行单元测试和系统调试。完成系统功能。

若系统出现故障,排除系统故障,分析并记录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将此部分内容写在报告中。

2.2设计要求

在基本掌握过程控制常规控制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参数整定步骤的基础上,针对一个电烤箱设计炉温控制系统。

具体要求:

(1)电烤箱控制系统的工作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及其连线;

(2)炉温控制系统的对象-传递函数确定;

(3)单回路PID炉温控制的实现;

(4)利用组态王软件编制上位机监控软件;

(5)撰写规范化的说明书一份。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1设计电路连接

计算机作上位机监控,由智能仪表完成闭环,485网络,可远程监控及操作。能构成多回路、多对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即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多种不同类型设备如变频器,PLC,数字调速装置构成系统需多条485网络)。整个电路设计如图3.1所示,

图3.1电路设计图

3.2设计需要的设备

电烤箱:1个;控制装置:1套;组态王软件:1套;温度测量元件:1个;双向可控硅调压元件:1个。

3.2.1可控硅

可控硅,是可控硅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亦称为晶闸管。具有体积小、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强等特点,是比较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之一。该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中,多用来作可控整流、逆变、变频、调压、无触点开关等。家用电器中的调光灯、调速风扇、空调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组合音响、声光电路、

定时控制器、玩具装置、无线电遥控、摄像机及工业控制等都大量使用了可控硅器件。

可控硅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分类:可控硅按其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可分为普通可控硅、双向可控硅、逆导可控硅、门极关断可控硅(GTO)、BTG可控硅、温控可控硅和光控可控硅等多种。

(2)按引脚和极性分类:可控硅按其引脚和极性可分为二极可控硅、三极可控硅和四极可控硅。

(3)按封装形式分类:可控硅按其封装形式可分为金属封装可控硅、塑封可控硅和陶瓷封装可控硅三种类型。其中,金属封装可控硅又分为螺栓形、平板形、圆壳形等多种;塑封可控硅又分为带散热片型和不带散热片型两种。

(4)按电流容量分类:可控硅按电流容量可分为大功率可控硅、中功率可控硅和小功率可控硅三种。通常,大功率可控硅多采用金属壳封装,而中、小功率可控硅则多采用塑封或陶瓷封装。

(5)按关断速度分类:可控硅按其关断速度可分为普通可控硅和高频(快速)可控硅。

3.2.2固态继电器:

固态继电器(Solid State Relay,缩写SSR),是由微电子电路,分立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组成的无触点开关。用隔离器件实现了控制端与负载端的隔离。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用微小的控制信号,达到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

控制电压和负载电压按使用场合可以分成交流和直流两大类,因此会有DC-AC,DC-DC,AC-AC,AC-DC四种型式,它们分别在交流或直流电源上做负载的开关,不能混用按负载电源的类型不同可将SSR分为交流固态继电器(AC—SSR)和直流固态继电器 (DC—SSR)。AC—SSR是以双向晶闸管作为开关器件,用来接通或断开交流负载电源的固态继电器。AC—SSR的控制触发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过零触发型和随机导通型两种。过零触发型AC—SSR是当控制信号输入后,在交流电源经过零电压附近时导通,故干扰很小。随机导通型AC—SSR则是在交流电源的任一相位上导通或关断,因此在导通瞬间可能产生较大的干扰。

3.2.3 CD901智能仪表

CD901系列仪表可配置数字通讯接口,其接口为RS485,仪表与上位机通讯为被动方式,采用上位向仪表发出读写命令,仪表才会动作,通讯采用ASCII 码的形式。CD901具有PID控制、自动演算、自主校正、设定数据帧、加热/制冷控制、数字通讯、正动作、逆动作、温度报警(加热器断线报警、控制环断线报警)等功能,可进行热电偶、热电阻输入,采样周期:0.5秒,过程值偏置:-1999~9999℃[oF]或-199.9~999.9℃[oF](温度输入)±全量程(电压/电流输入)全量。

3.2.4 RS232/RS485转换器

用RS-232/RS-485转换器来实现计算机与仪表和控制箱的通讯。它按RS-232规定的协议工作。RS-232是规定连接电缆的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目前在IBM PC机上的COM1、COM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当通信距离较近时,可不需要Modem,通信双方可以直接连接,这种情况下,只需使用少数几根信号线。最简单的情况,在通信中根本不需要RS-232C的控制联络信号,只需三根线(发送线、接收线、信号地线)便可实现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

第四章组态监控软件的编制

4.1建立一个新工程

在工程浏览器中双击“新建工程”图标,建立一个新工程,进入“组态王”工程浏览器。

4.2设备连接

本次实验硬件设备选用理化公司生产的CD901数字温度控制器。点击工程浏览器树形菜单下面的----设备----COM1---右面的新建图标,选择“智能仪表-理化-CD901-串口”,定义地址为10

双击工程浏览器左侧树形菜单中的“COM1”,对智能仪表CD901进行I/O设置

图4.1 I/O设置

4.3图形界面的设计

双击我们设计的画面或新建一个画面,进入“组态王”开发系统,这时开始

设计界面。

界面应包含一条温度曲线用以采集并绘出实时温度,两个按钮用以启动和停止程序,两处字符显示用以表示给定温度值和实时温度值,另外需在界面显示编程人的班级、学号、姓名等信息。用到的控件应包括:一个“X-Y轴曲线”控件,2个矩形、2个按钮,以及必要的文本。

4.4构造数据库

在这个工程中需要定义8个变量,变量属性如表4.2:

表4.2

变量名称变量类型连接设备数据类型读写属性寄存器PV I/O实型CD901 FLOAT 只读M0

SV I/O实型CD901 FLOAT 读写M8 AUTO_TUNING I/O离散型CD901 BIT 读写M15 H_P I/O实型CD901 FLOAT 读写M17

I I/O实型CD901 FLOAT 读写M18

D I/O实型CD901 FLOAT 读写M19

start 内存离散型CD901 \ \ \ runtime 内存整型CD901 \ \ \

其中PV表示温度的采样值,SV表示温度的给定值,AUTO_TUNING表示自动切换值,H_P表示加热比例带,start用来设置开始标志,runtime表示当前时间。

4.5动画连接

4.5.1文本

设置PH

图4.2 PH设置设置SV

图4.3 SV设置4.5.2按钮

需设置表示开始、停止功能的按钮。

4.6命令语言

画面语言写入,在屏幕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画面属性,在出现的画面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命令语言,出现画面命令对话框,将每xxxx毫秒的值改为1000,在空白处键入:

if(\\本站点\start==1)

{

xyAddNewPoint( "maruihaoo", \\本站点\runtime, \\本站点\PV, 0);

xyAddNewPoint( "maruihaoo", \\本站点\runtime, \\本站点\SV, 1);

\\本站点\runtime=\\本站点\runtime+1;}

至此,整个开发工程已经完成。

自动化课程设计报告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位置和转速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自动化140X班 学号:2014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闫士杰钱晓龙 设计时间:2017年6月19日~2011年7月7日 目录 1.引言 (2) 1.1课题的背景 (2) 1.2课题的内容(三道题) (2) 1.3课题的意义 (3) 1.4课设的主要任务 (3) 1.5课设的具体安排 (4) 2正文 (4) 2.1仪器与设备 (4)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实验原理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EB8000人机界面使用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解题思路与方案程序 (8) 2.3.1第一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第二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第三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实验效果的观测与分析 (12)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实验错误 (12) 2.5.1错误的产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错误的解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1)课程设计指导书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电气定单2009级一班 指导教师:张开如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2.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主编,第3、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力电子技术(教材),王兆安,黄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电力电子技术,孙树朴等编著,2000.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课程设计应解决主要问题 (1)推导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工作段和下垂段静特性方程式; (2)计算系统的稳态参数; (3)用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动态设计,确定ASR和ACR结构并选择参数(注:应考虑给定和反馈滤波); (4)画出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图,计算晶闸管定额参数(电压、电流等)。 4.课程设计相关附件 这一项不填(所有相关图纸画在设计过程中的相关位置)。 5.时间安排 共四周:2012.8.27~2012.9.21。 第一、二周:2012.8.27~2012.9.7理论设计。要求:根据指导书进行设计。 第三、四周:2012.9.10~2012.9.21实验室调试(根据实验室情况,可以延期到四周后的周六或周日做实验)。 二、已知条件及控制对象的基本参数 (1)已知电动机参数为:额定功率P N=3kW,额定电压U N=220V,额定电流I N=17.5A,额定转速n N=1500r/min,电枢绕组电阻R a=1.25Ω,GD2=3.53N·m2。 (2)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整流装置内阻R rec =1.3Ω。平波电抗器电阻R L=0.3Ω。整流回路总电感L=200mH(考虑了变压器漏感等)。 (3)采用速度、电流双闭环调节。这里暂不考虑稳定性问题,设ASR和ACR均采用PI调节器,ASR 限幅输出U im*=-10V,ACR限幅输出U ctm=10V,ASR和ACR的输入电阻R o=20KΩ,最大给定U nm*=10V,调速范围D=20,静差率s=10%,堵转电流I dbl=2.1I N,临界截止电流I dcr=2I N。 (4)设计指标:电流超调量σi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10%,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时间 t S≤1.5s。 三、设计要求 (1)画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和系统的稳态结构图(设ASR和ACR均采用PI调节器); (2)推导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工作段和下垂段静特性方程式; (3)计算系统的稳态参数,包括:推导计算K ASR公式、推导计算K ACR公式;计算C e、n cr(临界截止电流I dcr对应的电动机转速)、电流反馈系数β、K ASR、K S和K ACR; (4)用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动态设计,决定ASR和ACR结构并选择参数(注:应考虑给定和反馈滤波); (5)动态设计过程中画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及动态结构图; (6)画出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图,计算晶闸管定额参数; (7)(此小题为选做)若选用锯齿波垂直移相相控触发电路,试画出与电流调节器输出信号和各晶闸管的连接线路图,并选择触发电路同步电压(画出晶闸管主电路及同步变压器)。 四、设计方法及步骤 1.稳态设计 (1)画系统的稳态结构图时,应先画出电路原理图,而此时的PI调节器只有两种状态:饱和-输出达到限幅植,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植。参考教材。 (2)在推导系统的静特性方程式时,注意所谓工作段是指调节器的输出未达到限幅植,此时的稳态结构图参考教材。下垂段静特性方程式是指速度调节器的输出达到限幅植,此时只有电流环起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IANG SU UNIVERSIT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3140301171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液位传感器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绪论 (3) 引言 (3) 电容式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 (4) 电容式液位测量现状 (4) 电容式液位测量存在的问题 (5)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5) 2本设计的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 (6) 测量原理及实现思路 (6) 液体的物理参数对液位测量的影响 (8) 极板设计 (9) 液位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 (11) 3硬件设计 (12) 电源电路设计 (1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13)

放大调零电路设计 (14) A/D转换电路设计 (16) 4误差分析 (17) 电容测量误差对精度的影响 (17) 影响液位测量的主要因素 (18) 5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快速有效优质的生产,经常需要对液位进行精确测量,继而进行自动调节、智能控制使生产结果更趋完善。 通常进行液位测量的方法有二十多种,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液位测量法是以直观的方法检测液位的变化情况,如玻璃管或玻璃板法。然而随着工业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其方法原始、就地指示、精度低等逐渐被间接测量方法取代。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间接的液位测量方法,如浮子式、液压式、电容法、超声波法、磁致伸缩式、光纤等。其中电容式液位测量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是间接测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设计采用一种与介质无关的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电容测量与被测介质有关的技术难题。它可以应用于动态液位测量,尤其是在被测液体本身介质常数和液位,随时间和环境等因素容易发生变化的场合,如车用燃油油位的计量,从而向当今高精度、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全面发展更迈进了一步,对满足石油化工等液位检测领域的迫切需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前景十分广阔。 消除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中介质介电常数的因素是关键,设计符合测量方法的电容极板,通过电容电压转换电路处理为直流电压信号,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后送入单片机或计算机,最终实现算法的设计。其中电容极板设计时需注意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和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要保证平板电容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外界干扰性。 最后在整体设计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硬件各部分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各环节的信号量匹配等。通过理论计算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此液位仪具有良好的性能,达到了要求的技术指标,同时指出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绪论

自动化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方案报告

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08-1班 学号:08051116 姓名:刘加伟 2018.7.17

任务一、双容水箱的建模、仿真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一、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1、通过测量实际装置的尺寸,采集DCS系统的数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模型。<先建立机理模型,并在某工作点进行线性化,求传递函数) 2、根据建立二阶水箱液位对象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控制实验箱上利用电 阻、电容、放大器的元件模拟二阶水箱液位对象。 3、通过NI USB-6008数据采集卡采集模拟对象的数据,测试被控对象的开 环特性,验证模拟对象的正确性。 4、采用纯比例控制,分析闭环控制系统随比例系数变化控制性能指标<超调 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的变化。 5、采用PI控制器,利用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使用Matlab中 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并将控制器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6、采用PID控制,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调节效果。 7、通过串联超前滞后环节校正系统,使用Matlab中SISOTOOLS设计控制系统性能指 标,并将校正环节应用于实际模拟仿真系统,观测实际系统能否达到设计的性能指标。

(一)建立模型 (二)实验模型及改变阶跃后曲线: 1.取阶跃曲线按照以下模型建立系统辨识模型: 一般取为0.4和0.8 计算上行阶跃各参数: T1=171.26 T2=50.50 K=160.47 t1=141 t2=33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计算下行阶跃各参数: T1=84.20 T2=48.67 K=148.08 t1=89 t2=198 建立传递函数为: G(s>= 2.建立机理模型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设计 电科级班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在查阅、分析了现有的几种不同的测距原理分析确定了超声波测距,并对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雷达预警系统的研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该系统分为测距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显示报警模块,并分别对其进行方案分析,最终确定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的系统构架和设计方案;在硬件电路中,详细阐述了运用单片机技术实现的倒车雷达预警系统的测距实现原理,分析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该系统进行误差分析,使我们对于系统的各种性能有了进一步认识。 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有限距离的距离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实现倒车提示和距离报警功能,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 关键词:倒车雷达;超声波;测距

目录 1 绪论 (1)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 软件编程 (10) 3.1控制电路 (12) 3.3接收收电路 (12) 3.4语音报警电路 (13) 3.5显示电路 (14)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1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对生活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在国家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下,公路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也带动汽车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汽车安装汽车倒车防撞报警系统。 汽车防撞的关键技术是车辆测距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驾驶员凭借测距装置实时测量前后左右障碍物距离,通过警报系统或数码屏幕显示来了解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状态,从而避免因疏忽误判引起的碰撞事故。 本系统采用以以8051系列的AT89S52单片机系统为核心开发超声波测距系统。系统硬件原理图如图1-1: 系统硬件原理图1-1由超声波发射,回波信号接收,计时测量、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显示和报警等构成。整个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根据“回波测距”的原理设计的。由超声波的发射电路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至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反射的回波经空气传播给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滤波、放大、整形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口INTO处产生中断,计数器停止计数,测出从超声波发射脉冲串时刻到接收回波信号时刻差,超声波在同温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测温系统得知,将时刻差与声速相乘得出距离,并在显示系统上显示。它的各部分电路的说明如下。 (1) AT89S52 单片机系统是超声波测距仪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有:控制一个40KHz的脉冲驱动振荡电路,启动振荡电路工作,振荡电路振荡出与超声波发射器的固有频率相同频率,使换能器能最大效率工作;实现串Ca通讯;TO计时,完成

青岛农业大学电子设计自动化与专用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汇总

青岛农业大学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电子设计自动化及专用集成电路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二、密码锁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实习(设计)地点信息楼121 年 11 月 1 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相关课程之后进行的。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或模拟集成电路的模拟与仿真等,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具有较强功能的电路,提高实际动手,为将来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任务: 一、设计一个二人抢答器。要求: (1)两人抢答,先抢有效,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是否抢到答题权。 (2)每人两位计分显示,打错不加分,答对可加10、20、30分。 (3)每题结束后,裁判按复位,重新抢答。 (4)累积加分,裁判可随时清除。 二、密码锁 设计四位十进制密码锁,输入密码正确,绿灯亮,开锁;不正确,红灯亮,不能开锁。密码可由用户自行设置。 二、分析与设计 1、设计任务分析 (1)二人抢答器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抢答器,实现: 1、二人通过按键抢答,最先按下按键的人抢答成功,此后其他人抢答无效。 2、每次只有一人可获得抢答资格,一次抢答完后主持人通过复位按键复位,选手再从新抢答。 3、有从新开始游戏按键,游戏从新开始时每位选手初始分为零分,答对可选择加10分、20分,30分,最高九十分。 4、选手抢答成功时其对应的分数显示。 (2)密码锁 1、第一个数字控制键用来进行密码的输入 2、第二个按键控制数字位数的移动及调用密码判断程序。当确认后如果显示数据与预置密码相同,则LED 亮;如不相等,则无反应。按下复位键,计数等均复位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

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大中型中高压锅炉中比较显著,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虚假水位”现象属于反向特性,变化速度很快,变化幅值与蒸汽量扰动大小成正比,也与压力变化速度成正比,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222()()()1f K K H s G s D s T s s ==-+ (1.2) 常用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有: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及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方法仅是根据汽包水位来控制进水量,显然无法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而双冲量是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汽包水位的调节,构成前馈-反馈符合控制系统,可以克服“虚假水位”影响。但双冲量控制系统要求调节阀具有好的线性特性,并且不能迅速消除给水压力等扰动的影响。为此,可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调节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LC 表示水位控制器(主回路),FC 表示给水流量控制器(副回路),二者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在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同时,可以快速消除给水系统扰动影响;而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

Wincc课程设计报告——自动化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组态软件WINCC及其应用》设计报告 水箱液位的WinCC监控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所在学院: 年月日

本设计是基于SIMATIC WinCC的水箱液位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完成蓄水和排水功能,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需要。SIMATIC WinCC是第一个使用最新的32位技术的过程监视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相应的要求其控制界面也应该越来越人性化和简洁化,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WINCC软件是一种通用的工业监控软件,它把过程控制设计、现场操作以及工厂资源管理与一体,实现最优化管理。它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企业网络的所有层次的各个位置上都可以获得系统的实时信息。采用组态王软件开发工业监控工程,可以极大地增强用户生产控制能力、提高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及原材料的消耗。它适用于从单一设备的生产运营管理和故障诊断,到网络结构分布是大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它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 关键字:WinCC、自动化、工业监控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SIMATIC WinCC water control system, you can auto-complete of water storage and drainage featur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es. SIMATIC WinCC is the first process monitoring systems with the latest 32-bit technology, openness and flexibility with go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increasingly higher level of auto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under its control interface should be more humane and simplicity of, people also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WINCCsoftware is a general industrial monitor software, it design, hands-on process control and plan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chieving optimal management. It is based on the 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 operating system, the user can at all levels of the corporate network wherever it can get real time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the kingview software development industry to monitor the project, can greatly enhance user control,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costs and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It is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from a single device and troubleshooting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rge concentrated monitoring system development. It to a standard industry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s constitute integrated system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losed systems. Keywords: WinCC,Automation , industrial monitor

华北电力大学分散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0 引言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深入以及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政策实施,各电厂为实现降低成本、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和缩短维护周期的目标要求,现代电力系统对自动化及工通讯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在火电厂,随着电力现场设备的增多及其自动化过程的复杂化,对辅控设备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辅助生产车间一般均是由水网、煤网、灰网组成,每一网都可独立成一个系统,每个控制点相对分散,不利于生产数据上传到网络。随着企业对自动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为便于生产管理者远方监控、调度、干预整个电厂的辅控车间运行的需要,达到减人增效之目的,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以下简称邹县电厂)四期工程2×1000MW机组用工业以太网实现的辅助车间控制网络系统的应用实例。 1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状况 以太网及TCP / IP通信技术在IT行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IT 行业应用中首选的网络通信技术,近年来已逐步向自动化行业发展,形成与现场总线技术竞争的局面,其发展状况可以归结如下2点: (1)自动化技术从单机控制发展到工厂自动化和系统自动化。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单纯提高生产设备单机自动化水平,并不一定能给整个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因此, 对企业自动化技术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是将整个工厂作为一个系统实现其自动化,其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2)工厂底层设备状态及生产信息集成、车间底层数字通信网络是信息集成系统的基础。为满足工厂上层管理对底层设备信息的要求,工厂车间底层设备状态及生产信息集成是实现全厂M IS /SIS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生产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兼容性,它必将成为现代电力产业工业通讯网络的发展目标。 2 工业以太网的特点 2. 1 冗余性 在程序控制系统中,PLC系统的专用通讯网络的冗余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硬件方面如通讯网和通讯模块以及软件方面的通讯问题都不能解决,一旦通讯网和通讯块出现问题,整个通讯网络就会瘫痪。若通讯网络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过工业服务器和数据交换机,就能采用冗余配置,通过交换机,可以任意扩展通讯模块且可采用多层通讯结构。 2. 2 开放性 在控制系统中,一般有2级网络,过程控制网和实时监控网。在过程控制网中,专用网络的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通过Matlab仿真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传递函数的构造; 3、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 4、学会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要求 1、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画出原理框图。(按给出的形式,自行构造数学模型,构造成1 个零点,三个极点的三阶系统,主导极点是一对共轭复根) G(s)=10(s+2)/(s+1)(s2+2s+6) 2、构造系统传递函数,利用MATLAB绘画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分别得 到闭环和开环的零极点图)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0 clear; num = [10,20]; den =[1 3 8 6]; pzmap(num,den) 3、利用MATLAB绘画根轨迹图,分析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并估算超 调量=16.3%时的K值(计算得到)。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1 clear num=[10,20]; den=[1 3 8 6];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 jjx(sys); s=jjx(sys); [k,Wcg]=imwk(sys)

set(findobj('marker','x'),'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set(findobj('marker','o'),'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function s=jjx(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p=roots(den); z=roots(num); n=length(p); m=length(z); if n>m s=(sum(p)-sum(z))/(n-m) sd=[]; if nargout<1 for i=1:n-m sd=[sd,s] end sysa=zpk([],sd,1); hold on; [r,k]=rlocus(sysa); for i=1:n-m plot(real(r(i,:)),imag(r(i,:)),'k:'); end end else disp; s=[]; end function [k,wcg]=imwk(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asys=allmargin(sys); wcg=asys.GMFrequency; k=asys. GainMargin;

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轮胎胎压自动监测系统剖析

自动化仪表大作业 轮胎胎压自动监测系统[在线检测胎内压力和温度,具有实时液晶显示及报警功能]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专业:自动化 日期:2013年5月12日

摘要:轮胎压力监测报警系统(Tire PressureMonitoring System)(TPMS)是汽车安全领域重要电子装置,近年来已开始获得广泛应用,但传统的TPMS产品多为内置式,安装在轮胎内,安装和维护时需要拆卸轮胎造成很大不便,同时轮胎里的金属轮辋对位于胎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无线发射装置有很强的屏蔽作用,信号衰竭很快,要保证信号传输到位于驾驶室内的接收器,必须提高发射功率,从而大大缩短发射器的电池使用寿命。针对这些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外置直接式数字胎压监测系统,它的胎压监测节点核心器件MCU选用Infineon的专用压力处理器芯片SP30,该芯片内置MEMS压力传感器可通过外连气门芯直接测量胎内气压,再通过无线方式与上位接收器进行无障碍无线传输通信,避免了信号屏蔽,延长了电池和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安装成本。给出了新型外置直接式TPMS产品的具体硬件设计、软件流程和通信协议。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无线信号传输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轮胎位置识别准确、反应灵敏、安装与维护方便及组态灵活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传输;胎压监测;压力传感;编码;TPMS 胎压监测系统(TPMS)能在汽车行驶期间实时监测轮胎内气压变化,并对胎压和温度异常进行报警,有效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目前,TPMS系统分为两种类型: (1)间接式TPMS通过汽车ABS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监视胎压变化,这种方式可靠性不高; (2)直接式TPMS利用安装在每个轮胎上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

华北电力大学分散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当今国内火电厂对单元机组的控制多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DCS),常见的DCS系统均含有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以下简称SOE)系统。SOE系统是DCS中用于异常记录的子系统。随着火电机组日趋规模化和复杂化.生产过程信息瞬间千变万化。当机组发生故障时,需要查找出真实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时就需要对事件进行追忆打印。而一般的历史数据记录只能做到秒级的分辨率,当事件发生后.往往同一秒内出现的信息很多,且不能分出先后顺序.这就给事故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事件顺序记录系统(SOE)以毫秒级的分辨率获取事件信息.为热工和电气设备事故分析提供有力的证据。可以说SOE是电厂重要的运行状态监测、记录、事故分析用设备。 1 SOE 量的采集原理和作用 1.1 采集原理 SOE 模块产生的信号叫SOE 量,即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目前主要应用于要求准确记录开关量输入时间的监控对象,以便区分多个受控对象动作的先后顺序。SOE 采集模块通常要求能够以毫秒级的时间间隔评估输入信号状态,能对模块的输入进行预处理并以二进制值、计数器值或事件的形式将这些输入传输给PLC。由于时标的存在,使得SOE 模块与常规的输入模块很不一样。该类模块通常使用软件时钟创建毫秒级间隔时间。该软件时钟通常借助外部时间信号(标准时间接受器)以1 min 的时间间隔进行同步。外部时间信号可采用DCF77 信号或者GPS 时钟对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SOE 信号相当于一个带时标的开入量,但它的分辨率更高。 1.2 SOE 量的主要作用 在电厂监控系统中,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对机组的运行工况(停机、发电、调相、抽水等)、6 kV 及以上电压断路器、反映厂用电源情况的断路器和自动开关、反映系统运行状况的隔离开关的位置信号、主要设备的事故及故障信号、以及主要设备的总事故及总故障信号进行采集。监控系统采集的涉及故障、事故的继电保护及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信号,电压等级等于或高于发电机机端电压的断路器的位置信号,必须进行顺序记录(SOE 量)。可见,这些测点在故障和事故分析中比一般的开关量信号更加重要。在水电站监控系统中SOE 量主要作用在于以下几方面: (1)重要的监视功能,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量上送中控室,给运行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2)作为启动事故流程的启动源,对事故进行处理,如事故低油压信号、轴承温度过高信号、密封水中断、水导外循环冷却水中断、紧急停机按钮动作、保护动作信号,一出现这些重要的事故信号立刻启动相应的事故流程,如降负荷、跳开关、关导叶、灭磁动作等; (3)用来进行事故追忆,当发生事故时,自动打印并显示与事故有关的参数的历史值和事故期间的采样值,如追忆记录220 kV 及以上电压的各段母线频率及三相电压、220 kV 及其以上电压的出线三相电流、大型发电机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等,这些信息对事故分析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满足电网安全的需要,把一些重要开关的分合及机组事故信号通过101、104 通信及时上送调度部门,使调度员快速了解现场各种设备运行及异常情况,对系统事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如电厂必须把接入系统的重要开关的A、B、C 三相最后一相的合闸变位精确动作时间与最早一相的分闸变位精确动作时间(精确到毫秒)通过通信系统直接将其打包成SOE 报文后发送给调度单位主站系统,以便主站系统对事件和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 2 SOE 量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SOE 模块应用越来越广泛,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使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信号的误报。误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敏感性过强 从SOE 模块的结构上分析,该输入模块是智能事件记录模块,对外界信号变化反应的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