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紫霄宫导游词

武当山紫霄宫导游词
武当山紫霄宫导游词

武当山紫霄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

紫霄到了,你们看前面半天云里山峰是否像一面展开的旗帜,这就是展旗峰,山麓间的千层殿阁就是紫霄宫了。我现在背朝大门来看,左是青龙背,右为白虎山,遥相呼应,负阴抱阳,前面两个小山凸,一个是小宝珠峰,一个是大宝珠峰,巧妙地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图案。对面隐隐看见的是照面山,山下是紫霄涧,风沙龙穴走向,构成了一幅完美的风水宝地。贞观年间被封为72福地。

沿宫前公路处有一禹迹桥、禹迹亭。传说大禹治水经过这里疏通紫霄涧汇入剑河。

紫霄宫,是武当山现在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明代宫殿,据明代嘉靖年《太和山志》载:唐、宋、元在此处均有建筑,明永乐2019年(142019年)重修,建筑范围六平方公里,共建庙宇860余间,透过中轴线往上看,层层崇台之上殿堂楼阁依山迭砌,栉栉毗鳞。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丹墙碧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殿重檐之中立有一块“紫霄宫”三个大字木制彩匾,明代工匠制作,“紫霄”是象征天上紫微星座,居中央为帝君。“紫霄宫”意为天地中央的紫坛。

我们现在走过这金水桥,对了,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是一个名字,桥下是玉带河,这是皇室家庙的标志。

顺着玉带河往下看犹如银线穿珠,请诸位依次顺序看,紫霄宫前有座小山头,美如翡翠宝珠,金水渠从小宝珠中穿过,流入禹迹池,宛如银线穿碧珠。传说,小宝珠峰是大宝珠峰之子。古人为确保此地宝光福气不绝,遂凿洞开渠以银线穿之。

我们进的第一个殿叫龙虎殿,当中供奉的是王灵官手持钢鞭,威风禀禀,传说中王灵官有三只眼,能识人间善恶,性情刚直,办事公道,铁面无私,故而专司守门之职。该殿内左有凶刹袭人的青龙神,右有面目狰狞的白虎神,皆为泥塑彩绘,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其作品出自元代著名雕塑家之手。

我们上第一个崇台,可以看见两边东西院下有龟驮御碑亭。说起龟驮御碑,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一次败阵到江边,可是江上没有船,正走投无路,突然,水里翻起浪花,现出一个巨龟,那龟竟然向他示意点头,这时朱隶大笑:天助我也。于是他与姚广孝等大臣登上了巨龟,待追兵赶到时,他们已经登上了彼岸。朱棣上马时,巨龟发话了:你登基后,可别忘了给我册封。朱棣会意点头,扬鞭策马而去。以后朱棣果然做了皇帝,一批有功之臣得到策封,在他退朝时,军师姚广孝提醒他:你是否忘了一位功臣,朱棣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给那巨龟委以重任。让它专门驮御碑。大家会问,这神秘的巨龟到底是谁呢它就是龙王的第八子——因为它有神力,善于负重,因此,皇帝才封了它这个美差。你看这巨龟神态自若,那巨碑高8米,长4米,宽米,重98吨,这龟的力气真大;相传它是龙王第八子,

叫赑屃,善于负重;我们站在远处观看,还有什么感觉。我要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崇拜者,亦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武当山有十座御碑亭,恢复了屋顶的就是这两个。重檐山式、旋子彩绘,建筑上很有考究。

上了这三道崇台,我们来到朝拜殿,这朝拜殿又是做什么呢明朝武当册作为皇室家庙,不仅建筑格调等级森严,而且道教规矩十分严格,所有朝拜紫霄宫的四方信士只能在这里跪拜,而七品以上达官贵人才能进入四方大院。故名朝拜殿,朝拜殿又称十方堂,紫霄宫原为子孙庙,后为子孙常住,十方堂主要用来接待游方道人掛单、留住事宜。现堂内供奉有真武、吕洞宾、张三丰神像。在这神龛的四周挂满了二十四孝图。

现在可能大家疑问,二十四孝图本是儒家文化,怎么会在道教庙观的呢在道教史上,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邱处机、将儒、释、道三教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教派,因此,道教文化中饱含有浓郁的儒教思想,而武当山皆有十方丛林,无论全真或正一派都能在此掛单,全真派文化思想在武当庙观十分普遍,因此,儒家文化的出现是全真文化的表现。下面我和大家一同来重温二十四孝故事。

一、虞舜孝感动天

舜(夏朝皇帝)姓姚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童年时母死,其父脾气坏常打儿子出气。继母对他百般虐待动不动就打骂,只给残菜剩饭吃,继母子姚象也欺侮他。但舜不仅能忍受而

且还孝敬父母。

二、老莱子戏彩娱亲

春秋(东周)时,与孔子齐名的老子(老莱子)十分孝敬父母。他七十多岁还说自己不老,常常穿着五彩斑烂的衣服给父母演儿童戏,有时故意跌了一跤,并模仿小孩啼哭起来,引得父母开怀大笑。

三、剡子鹿乳奉亲

东周时,有个叫剡子的,父母年迈,患有眼疾,据说多喝些鹿乳病就会好,剡子为此想方设法,终于买到一件鹿皮,将自己装扮为鹿,爬入深山,杂进鹿群中,瞅住那母鹿,将其乳挤入皮袋。猎人差点将他当鹿用箭射死。

四、子路为亲负米

东周时,孔子的高才学生仲由(子路),家里很穷,长年吃糠咽菜,采野果,为了让父母吃顿米饭,子路跑了一百多里去买了一点米背回家。

五、曾参啮指心痛

东周学者曾参字子舆,对母亲非常孝顺,经常上山打柴割草,有一次家里有客人来到,他母亲盼望儿子回来安排做饭,急得把手指都咬破了。这时在山上砍柴的曾参,忽然感应到一阵心痛,便捆了柴急匆匆背上跑回家。

六、子腾单衣顺母

东周闵损,字子腾,早年母亲去世,父亲娶了继母,生了两

个孩子。冬天来临,继母给三个孩子各做了一套棉衣。父亲外出,叫子腾拉车,子腾冻得全身乱抖,把车拉得东倒西歪,其父气得甩手打了他一鞭子,棉衣被打破,露出了芦花,其父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冻得发抖,其父气得要与继母离婚,子腾对父亲求情说:“继母在家,就是我一个受冻罢了,如果继母离去,恐怕三个孩子都要受冻,还是不要休了继母好。”

七、文帝亲尝汤药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第三子刘恒,最初封为代王,他的生母太后经常患病,长达三年,刘恒昼夜在母亲身边照料,

“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家人煎的汤药,他每次都要亲口尝过,才送给母亲喝。

八、蔡顺拾葚供亲

西汉时,蔡顺年少父丧,服侍母亲很孝顺。当时王莽判乱,到处饥荒。蔡顺到林里找桑树,采桑果实(葚音慎)来充饥,他把熟了的桑子放一盒子中,未熟的放另一盒里,赤眉军士看见了问他,他说:“我把熟黑的给母亲吃,不熟带红

的留给自己吃。”

九、郭巨为母埋儿

东汉时,郭巨家很穷,他对妻子说:“我们穷得不能让

母亲吃饱饭,母亲又分饭给孙儿吃,这样都半饥半饿活不下去,倒不如埋了三岁儿以后生活有着落了可以再生个儿子,但是母亲如果饿死了就不可能再有母亲了。”郭巨去挖坑,挖下去三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