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台湾集鹿大桥的震害机理分析

022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台湾集鹿大桥的震害机理分析
022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台湾集鹿大桥的震害机理分析

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台湾集鹿大桥的震害机理分析

闫兴非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中国上海 200011)

摘要:本研究对在台湾集集地震中破坏的一座即将完工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集鹿大桥进行了弹塑性地震时程响应分析,除与实际破坏结果取得吻合外,还得到了众多方面的计算结果与曲线。据此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对做过抗震设计的大跨径斜拉桥的地震破坏机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抗震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弹塑性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地震破坏机理分析; 斜拉桥抗震

The seismic damage mechanics analysis of reinforce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Jilu bridge in Taiwan

YAN Xing-fei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A reinforce concrete cable-stay bridge--Jilu bridge which will complete soon destroyed during Jiji earthquake in Taiwan is analyzed with the elastic-plasticity seis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calculational results correspond with actual. In the same time, a lot of datum and graphs have also been received. According to these, the seismic damage mechanics analysis of long span cable-stayed bridge is also analyzed in the paper. At last, some advices about 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re given out.

Key words:elastic-plasticity seis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seismic damage mechanics analysis;the seismic resistance of cable-stayed bridge

1引言

台湾是世界上的强震地区之一,1999年9月21日,发生了震源位于南投市集集县的7.3级强烈地震。震中附近一座即将完工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集鹿大桥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近年的地震灾害中,斜拉桥的主体结构遭到严重地震破坏的例子还比较罕见。本研究在所收集到的有限的设计资料和震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的手法,对已考虑了抗震设计的集鹿大桥仍旧出现震害的机理进行了

分析。

目前国内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中、大跨径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很多,希望本研究的内容能对类似结构形式斜拉桥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有益的参考。

2集鹿大桥的震害及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模

图1 实桥情况1 图2 实桥情况2

图3 实桥情况3 图4 实桥情况4

集集地震发生时,大桥尚未完工,主塔侧方主梁处供施工电梯上下的缺口还未闭合,留下了一个薄弱环节(图3)。受强烈地震作用,主塔根部横桥向发生弯曲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屈服露出。斜拉索也有较大损坏,,多根索从梁中拔出,其

中有一根索在索和梁的连接处彻底拉断(图4)。主梁下部与主墩连接处出现了很宽的裂缝。另外,梁端部与边墩相连的抗震销栓被剪断。

本研究建立的3维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节点的划分原则是:(1)平行的两根索合成一根,作为一个单元,其每个单元的两端(分别在梁上和主塔上)各为一个节

部分未拼装完成,故该处截面形式与其他主梁单元的截面形式不同。主梁、主墩、主塔的截面积和抗弯惯矩根据已知的各单元截面形状求出。根据设计资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2.591E +7 Kpa 。该桥的各根斜拉索是由72~102根不等的直径为15.2mm 的钢铰线组成,钢的弹性模量E =2.1E +8 Kpa 。

图6 本研究计算用南投县地震波

本研究中,对桥梁遭受横向和纵向地震波作用时的响应分别作了计算。所采用的地震波为集集地震发生时集鹿大桥附近的南投县的记录波,最大地震加速度为611gal 。由于记录点与集鹿大桥相距较远,所以本研究在使用时,地震波峰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本研究中进行弹塑性分析时,对钢筋混凝土主梁、塔、墩采用了双线性弹塑

性模型,即当弯矩超过屈服弯矩时,将该单元抗弯刚度折减为原刚度的1%。

3计算结果及震害机理分析

3.1固有振动结果

为验证本研究根据资料所建模型的妥当性,对该模型进行了固有振动分析,其结果与文献〔3〕给出的当初设计时的固有周期和振型进行了比较。

如图7所示,振型的计算结果与文献〔3〕十分一致。一阶振型为面外的正对称,二阶振型为面内的反对称,三阶振型为面内的正对称。

(a ) (b ) (c )

图7 本研究模型的计算振型

固有周期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模型计算周期

可以看出前三阶频率吻合得相当好,说明本研究模型的结构参数是合理的。

3.2地震响应结果

弯 矩值(K N ·m )

x

(m)

主 塔 高 度 (m )

弯 矩 值 (KN·m)

图8 顺桥向输入下主梁弯矩值 图9 横桥向输入下主塔弯矩值

根据计算,主梁在顺桥向地震作用下内力值较横桥向的计算值为大,而主塔的情况刚好相反,这与实际主梁和主塔的破坏方向也是吻合的,主梁顺桥向具体的弯矩计算值和主塔横桥向具体的弯矩计算值分别如图8和9所示,在图中同时给出了主梁顺桥向和主塔横桥向的屈服弯矩值,而计算弯矩分别是在线弹性条件下和弹塑性条件下在假定地震加速度峰值为458.25gal 时,求得的梁上和塔上的弯矩。

由图中可以看出,按照线弹性反应计算的弯矩结果,主梁上许多单元和主塔上全部单元的内力均已超过了相应的屈服弯矩,于是这些地方应该遭到破坏,但这与实际破坏情况并不相符;而从图中亦可看到在考虑了弹塑性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十分相符。这说明在对斜拉桥进行地震破损性响应分析时,弹塑性的考虑是必要的,也才是与实际受力状态相符的。因为在实际中,主梁、主塔上首先遭到破坏的单元必然要体现出相应的塑性性质,即当这些单元进入塑性后,变形将继续增大,但弯矩值已经不再增加,使得整个桥梁的内力发生了重分布。这使得尚未遭到破坏的主梁和主塔单元上的弯矩值降了下来。于是不会发生据弹性计算所得出的那么大范围的破坏。而这些在弹塑性分析中首先破坏的单元就是需要予以关注的该桥梁在地震下的薄弱环节。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3

-0.2

-0.1

0.0

0.1

0.2

节点 位 移(m )

时间(s)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8

-6

-4-20246

8加速 度(m /s )

时间(s )

图10 主塔顶端横桥向位移时程 图11 主塔顶端横桥向加速度时程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80000

-60000-40000-200000

20000

4000060000

80000弯 矩值(K N ·M )

时间(s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

-3-2-101234

5加速 度(m /s )

时间(s )

图12 塔梁固结点的主塔横桥向弯矩时程 图13 塔梁固结点的主塔横桥向加速度时程

图10~图13给出了斜拉桥时程反应分析中最为关心的一些量的时程曲线,其中图10是主塔顶端横桥向位移反应时程,图11是其加速度时程;图12是主塔与主梁

固结点的主塔横桥向弯矩时程,图13是其加速度时程。

图14是主塔根部梁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图15是主塔根部塔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从中可以看出此设计主塔根部的梁和塔都具有较大的滞洄耗能能力。

-0.04

-0.03

-0.02

-0.01

0.00

0.01

0.02

0.03

0.04

-6000

-4000-200002000

4000

6000

弯 矩值(K N ·m )

转 角(弧度)-0.3

-0.2-0.10.00.10.2

-80000

-60000-40000-20000020000

40000

60000弯 矩值(K N ·m )

转 角(弧度)

图14 主塔根部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图15 主塔根部塔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

4小结

本研究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在台湾集集地震中遭到破坏的集鹿大桥进行动力反应分析,以期对斜拉桥的地震反应机理进行一些研究,并欲找到经过抗震设计的桥梁在地震中还是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原因,既而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由本研究的计算可以得出,无论怎样调整地震波,按结构始终处于线弹性的计算假定计算得到的动力响应与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响应都有很大区别,即都出现了与实际破坏不相符的情况,或者是梁上、墩上、塔上所有的单元都破坏了,或者是该破坏处未发生破坏,不该破坏处反而发生了破坏;而换成弹塑性后,破坏情况即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很好,即该桥的主塔根部、主塔根部附近的梁遭到了破坏,这就证明了在对该桥地震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时不考虑弹塑性的结果是不正确的,甚至不可用的;同时也证明了本研究分析从头到尾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说明了本研究程序计算弹塑性问题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从计算过程中亦可以得出结构破坏的原因。首先即使主梁和主塔都有较好的抗震耗能能力,但由于地震加速度较大,远远超过结构的设计加速度,这就要我们仔细确定好所建结构物地震烈度的设防标准;其次,主梁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在21单元未完成,即使梁有了薄弱之处,而这一薄弱之处与该桥在此处破坏有很大关系。这提醒我们在其他类似工程中,要注意从头到尾严把质量关。再次,在同一地区、同等加速度下,有些桥梁就没有遭到破坏,这也说明了结构在设计上还是存在问题的。如果塔墩

梁不是固结的,而是整个结构直接作成漂浮体系,或作成主梁在塔柱位置无竖向支承,仅有侧向约束。锚墩一端为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置伸缩缝的形式。其在平时正常使用的车辆荷载作用下时为刚度较大的结构,而一旦发生地震时,如纵向地震加速度超过规定值,设在固定支座上的竖向钢杆就被剪断,使得整个主梁结构成为漂浮体系,而漂浮体系即可以增大结构的固有周期,减小地震反应,增强结构的延性,又可以减小塔墩梁相交处的弯矩,更好的达到抗震的效果。

最后,本研究对索的进一步计算有待进一步获取具体数据后进行。

参考文献

[1] 范立础、胡世德、叶爱君,《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

[3] 台湾林同炎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资料

[4] 《台湾集集地震被害调查报告书》,2000年12月

[5] 日本大林组技术研究所,《1999年9月台湾集集地震被害调查报告书》,1999年

[6] 《THE 1999 JI-JI EARTHQUAKE ,TAIWAN》,1999年12月

[7] R.W.克拉夫 J.彭津,《结构动力学》,科学出版社,1985年

[8]CANNY用户手册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罗开海,黄世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 100013)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及震害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此次地震建筑震害的典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建筑破坏原因。根据震害原因的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建筑震害,破坏原因,恢复重建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and Corresponding Lessons during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Luo Kaihai, Huang Shimi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 Abst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instance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damages in brief. Secondly, this paper depicted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damag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in detail by photo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building damages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is earthquake damages, presented some responding proposals for rebuilding after the earthquake. Keyword: 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s, damage reason, rebuilding. 1.512汶川地震概况[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04,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东经103.4°,北纬31.0°),震中烈度达11度。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开始破裂,并且破裂以3.1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km ,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为10.0km 。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截止到08 月02日08时,汶川地区共发生Ms4.0级 以上余震245次,其中Ms4.0~4.9级地震 208次,Ms5.0~5.9级地震30次,Ms6.0级 以上地震7次(不包括主震),最大余震震级 为Ms6.4,如图1所示为中国地震信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2697022.html,/sichuan/index080512 .htm)提供的此次地震余震(>4.0级)序 列分布图。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 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1949年以 来大陆地区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特大、震源浅和烈度很高。 图1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分布图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_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

第29卷第4期建 筑 结 构 学 报 Vol 129,No 142008年8月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ug 12008 文章编号:100026869(2008)0420001209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 摘要: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关键词:汶川地震;震害分析;建筑震害案例;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 U312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seism ic damage of buildings in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 (Civil and Structural Group s of Tsinghua University,Xinan J iaoto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Jiaot ong University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es the seis m ic damage data of buildings in maj or disaster area fr om the investigation group s of Tsinghua University,Xinan J iaotong University and Beijing Jiaot ong University .The building damag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type,the construction ti me,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the usage .The building seis m ic damage cases in this earthquake are analyzed,and the less ons are co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damage and the case studies,several conclusive observati ons are made .Strict i m p lementation of seis m ic design codes is the p rerequisite t o guarantee the seis m ic capacity of building structures .For masonry structures,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system and earthquake 2resistant measures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hould be ensured .For RC frame structures,the construction measure of the connections bet ween enclosure and filler walls and the structural columns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Measures t o ensure the str ong column 2weak beam mechanis m should be revised and i mp r oved .Further study will be done for the concep tual design of integrity of structures against earthquake .I nfluence of nonstructural elements on the structural aseis m ic perfor manc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 Keywords:W enchuan earthquake;seis m ic damage investigati on;building damage cases analisys;aseis m ic design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成员:宋二祥,钱稼茹,刘凤阁,叶列平,王元清,张天申,赵作周,刘彦生,荆建梅,陆新征, 李青翔,经杰,任宝双,林磊,汤涵,祝磊,田野,施刚,冯鹏,方东平,安雪晖,潘鹏。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成员:赵世春,刘文日,黄云德,李力,张建经,潘家鼎,黄喜兵,孟鹏晖,李彤梅。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成员:杨庆山,卢明奇。 收稿日期:2008年6月 0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东经10314°、北纬 3110° ),震源深度14km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 公里,包括震中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 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也有震感。截至6月24日,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难,18467人失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