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鉴别除杂题目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鉴别除杂题目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鉴别除杂题目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

1、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1)生成沉淀法

例如NaCl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Cl

2

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2+离子

转化为Mg(OH)

2沉淀(但引入新的杂质OH-),过滤除去Mg(OH)

2

,然后加入适量

盐酸,调节pH为中性。(2)生成气体法

例如Na

2SO

4

溶液中混有少量Na

2

CO

3

,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并增加SO

4

2-,可加入

适量的稀H

2SO

4

,将CO

3

2-转化为CO

2

气体而除去。

(3)氧化还原法

例如在FeCl

3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

2

杂质,可通入适量的Cl

2

气将FeCl

2

氧化为FeCl

3

若在FeCl

2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

3

,可加入适量的铁粉而将其除去。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例如在Na

2CO

3

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

3

杂质,可将固体加热,使NaHCO

3

分解生成

Na

2CO

3

,而除去杂质。若在NaHCO

3

溶液中混有少量Na

2

CO

3

杂质,可向溶液里通

入足量CO

2,使Na

2

CO

3

转化为NaHCO

3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例如在Fe

2O

3

里混有少量的Al

2

O

3

杂质,可利用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

反应,往试样里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其中Al

2O

3

转化为可溶性NaAlO

2

,然

后过滤,洗涤难溶物,即为纯净的Fe

2O

3。

2、物质的鉴别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

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

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

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

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

3

溶液,能与NaOH溶液

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

蓝色的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 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

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

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

(7)S2-能与Pb(NO

3)

2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

32-能与BaCl

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

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

气体。

(9)HCO

3-取含HCO

3

-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

2

气体,气体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

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

4

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

有白色沉淀MgCO

3生成,同时放出CO

2

气体。

(10)PO

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

3

反应,生成黄色Ag

3

PO

4

沉淀,

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

3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酚:滴入FeCl

3

溶液,溶液颜色变成紫色。

(2)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镜,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

2

加热反应,生

成红色的Cu

2

O沉淀。

典型例题

例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4

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C0

3

溶液⑤加过量BaQ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过量的BaQ溶液是为了

除去SO

42-,加入过量的Na

2

C0

3

溶液是为了除去Ca2+及多余的时”,然后进行过滤,

除去Mg(OH)

2、BaSO、CaC0

3

等难溶物,然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Na

2

C0

3

和调节溶液的pH值。综上所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C.D。

例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

A.KOH和Al

2(SO

4

)

3

B.稀H

2

SO

4

和NaHCO

3

C.CaCl

2和Na

2

CO

3

D.Ba(OH)

2

和NaHSO

4

解析:将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或将另一种物质的溶液滴入此种物质的溶液,只有A选项中现象不同,故A选项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能鉴别,选A。

例题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

2

,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解析:HClO具有漂白性,而Cl

2无漂白性。选项A、B在干燥环境下,Cl

2

并不能

转变为HClO,因无漂白性,无法与HCl气体区别;C中气体通入AgNO

3

溶液,都

产生白色沉淀,因为Cl

2与H

2

O反应也产生Cl—;D中Cl

2

与KI反应产生I

2

,I

2

遇淀

粉变蓝,氯化氢与其不发生反应。故选D。

例题4.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A.Ag+、Cu2+、Ba2+B.Ag+、Ba2+、Al3+

C.Ag+、Al3+、Ca2+D.Al3+、Mg2+、K+

解析:依题意,某溶液依次能跟盐酸、氨水、Na

2CO

3

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可推

知溶液中应有Ag+、Al3+、Ba2+或Ca2+。因A项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无

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A。而D项中加入过量盐酸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可排除D。仅有BC项符合,故选BC。

例题5.不用其它试剂, 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

①NaOH、NaCl、AgNO

3、NH

3

·H

2

O ②NaCl、MgCl

2

、Al

2

(SO

4

)

3

、NH

4

Cl

A.只有①组可以B.只有②组可以C.两组均可以D.两组均不可以

解析:将①组内四种溶液取少量互滴,其它三种溶液滴入该溶液中能产生沉淀者

为AgNO

3。再将AgNO

3

滴入剩下的三种溶液(取少量进行实验)中,立即产生白色

沉淀者为NaCl ;产生土黄色沉淀者为NaOH;无现象,反滴后开始有土黄色沉淀,

后沉淀消失者为NH

3·H

2

O。而②选项互滴无现象,不能区别。故选A。

例题6.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解析:如果加入钠盐,溶液中将增加了Na+ 这种杂质,显然选项A、C不符合题

意。选项B加入过量的SO

42—,虽除去了杂质Ba2+,但又引入杂质SO

4

2—。选项D

加入过量CO

32—除去杂质Ba2+,过量的CO

3

2—又与HNO

3

反应,生成CO

2

而放出。达

到提纯的目的。故选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