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O-IGCS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一) 外阴癌

FIGO-IGCS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一) 外阴癌
FIGO-IGCS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一) 外阴癌

食管癌诊治指南

食管癌诊治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诊断依据 4.1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 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a)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张双对比方法。对隐伏型等早期食管癌无明确食管造影阳性征象者应进行食管镜检查,对食管造影提示有外侵可能者应进行胸部CT检查。 b)CT检查: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CT能够观察肿瘤外侵范围,T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及制订放疗计划;对有远处转移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 c)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d)MRI和PET-CT:均不作为常规应用, 需要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4.3其它检查: 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内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碘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关键。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食管癌的分段、分类和分期 5.1食管癌的分段: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09分段标准 5.1.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内镜检查距门齿15一<20 cm。 5.1.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0一<25 cm。 5.1.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一<30 cm。 5.1.4胸下段食管: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5.1.5食管胃交界:凡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下段、食管胃交界及胃近端5cm,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胃近端5 cm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者,可称为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2017 ESMO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治疗和随访(精心整理)

2017 ESMO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治疗和随访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宫颈癌在不发达国家中是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2012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27600,死亡人数约265700。近90%的宫颈癌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的地域性差异反映了宫颈癌筛查(用于检测和排除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的差异。 然而,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宫颈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欧洲国家中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至少为58000人,死亡病例约为24000人。2000年至2007年,诊断为宫颈癌的欧洲妇女其5年相对生存率为62%,其中,东欧为57%,北欧为67%。宫颈癌的生存率在保加利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相对较低(约为55%),在挪威的生存率是最高的(约为71%)。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可从15-44岁的81%下降至75岁的34%。患者的生存率从1999-2001年的61%显著提高到2005-2007年的65%。FIGO 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发生宫颈癌最重要的原因是持续性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99%的宫颈癌可以检测到HPV病毒,其中最常见的致癌亚型是HPV 16和 18。 到目前为止,有三种HPV疫苗获得了批准并且应用到临床:二价HPV病毒颗粒疫苗(2vHPV),四价HPV病毒颗粒疫苗(4vHPV)和九价HPV病毒颗粒疫苗(9vHPV)。3种疫苗均可预防HPV16和18型感染。四价的HPV疫苗同时可以预防HPV6和11型感染,约90%的生殖器疣与之相关。此外,九价HPV疫苗除了包含四价HPV疫苗中所存在的HPV病毒亚型以外,还包括了其它5个致癌的HPV病毒亚型(HPV 31、33、45、52和58),这也是导致女性另外15%与HPV相关的癌症以及男性中4%与HPV相关癌症发生的原因。二价和九价疫苗均对其它的致癌病毒有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这三种疫苗对HPV感染导致的宫颈、阴道、外阴和肛门病变均有效。 来自已建立HPV疫苗接种项目国家的评审报告显示:在HPV疫苗接种计划实施后的3年里,HPV疫苗就开始对人类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包括降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疫苗相关HPV的感染率和生殖器疣的发病率。HPV疫苗的预防性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与疫苗相关HPV亚型的感染和疾病。接种疫苗对癌症负荷的影响仍有待确定,但根据可监视的指标,HPV有望阻止超过 70%的宫颈癌发生。

脊髓肿瘤诊治指南

脊髓肿瘤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椎管内肿瘤(Intra-spinal canal tumors),又称为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 发病原因原发脊髓肿瘤每年每10万人口发病2.5人。男女发病率相近,但脊膜瘤女性多见,室管膜瘤男性多见。胸段脊髓发生率较高,但按各段长度比例计算,发生率大致相同。 椎管内肿瘤的性质,成人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是脊膜瘤;余依次为先天性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儿童多为先天性肿瘤(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和脂肪瘤;其次为胶质瘤;第三位是神经鞘瘤。" 疾病分类 椎管肿瘤按部位可以分为:髓内肿瘤及髓外肿瘤。其中髓外肿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肿瘤及硬膜外肿瘤。 1、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tumor)脊髓内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20%。髓内肿瘤常侵犯多节段脊髓,累及后根入髓区可引起根性痛,但较少见。多能见有肌萎缩,肌束震颤,锥体束征出现较晚,多不显著。括约肌功能障碍可早期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脑脊液改变多不明显,压颈试验多不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 2、髓外肿瘤(Medullary tumor outside)包括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前者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包括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55%。后者占25%。髓外肿瘤累及脊髓节段一般较少。多无肌肉萎缩,但马尾区肿瘤晚期下肢肌萎缩明显。括约肌障碍多在晚期出现,常有脊髓半切综合征,脑脊液改变出现较早,压颈试验多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阻塞越完全,蛋白增高越显著。 临床表现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全长约42-45cm。自上而下共分出31对脊神经根;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脊髓是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将身体各部的活动与脑的各部分活动密切联系的中间单位。脊髓病变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害及该水平以下的锥体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食管癌诊治指南

食管癌诊治指南 1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食管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癌和粘膜下癌。 2.3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化诊治流程 3.1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化诊疗流程 4诊断依据

4.1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体征 4.3.1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a)食管造影检查:是可疑食管癌患者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应尽可能采用低双对比方法。对隐伏型等早期食管癌无明确食管造影阳性征象者应进行食管镜检查,对食管造影提示有外侵可能者应进行胸部CT检查。 b)CT检查:胸部CT检查目前主要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后随访,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CT能够观察肿瘤外侵围,T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及制订放疗计划;对有远处转移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术。 c)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脏器、腹部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d)MRI和PET-CT:均不作为常规应用, 需要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MRI和PET-CT有助于鉴别放化疗后肿瘤未控、复发和瘢痕组织;PET检查还能发现胸部以外更多的远处转移。 4.4.3其它检查: 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作用。对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需的常规检查项目。此外,镜检查前必须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粘液剂,仔细观察各部位,采集图片,对可疑部位应用碘染色和放大技术进一步观察,进行指示性活检,这是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关键。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是现阶段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5食管癌的分段、分类和分期 5.1食管癌的分段: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09分段标准 5.1.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镜检查距门齿15一<20 cm。 5.1.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镜检查距门齿20一<25 cm。 5.1.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镜检查距门齿25一<30 cm。 5.1.4胸下段食管: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5.1.5食管胃交界:凡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下段、食管胃交界及胃近端5cm,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胃近端5 cm发生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者,可称为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5.2食管癌的分类

宫颈癌诊治指南

宫颈癌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08年全球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52.98万,死亡病例25.51万人,其中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Jemal,2011)。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宫颈癌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全国高发区有江西铜鼓,湖北五峰,陕西略阳。 粗略估算欧盟国家妇女每年宫颈癌发病率13.2/100000,而病死率为5.9/100000。每年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新增病例近500000,死亡274000。宫颈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妇女的筛查和治疗较困难,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而且每年新发病例的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使数据是从参加筛査的患者得到的,但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筛查能力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各种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从10%~79%不等,均小于80%。 1.2 危险因素 近来有证据表明:初次性生活过早和早年分娩都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1.3 发病原因 通过性传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实际上是所有宫颈癌的发病原因。HPV16和HPV18是最常见的致癌类型。除了传统的巴氏涂片和HPV-DNA检测的筛查技术,现在可通过HPV疫苗来进行初级预防。疫苗的高效性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护70%的新发病例。但是,疫苗的费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病死率的差距。 二、症状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

原文地址:《2010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作者:wzzblog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0 年 2 月第 37 卷第 1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February 2010,Vol. 37,No. 1 ·标准与指南· 《2010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林仲秋罗祥美 作者单位: 51012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仲秋);云南 省潞西市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科(罗祥美) 编者按:《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 21 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制订的指南,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该指南每年均更新。最近,NCCN 公布了 2010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肿瘤治疗指南。为了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妇科肿瘤的学术动态,我刊特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肿瘤专家林仲秋教授和云南省潞西市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科罗祥美医生对这个指南进行解读。 2010 年 1 月,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 work)公布了《2010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 版指南对2009 版指南做了一些细微修订,基本采纳了 2009 版的全部内容。为使大家对 2010 版有个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把 2009 和2010 版指南主要更新及主要内容一起介绍。 《2009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 1. 对ⅠB1 期和ⅡA 期(≤4 cm)宫颈癌的治疗,2008 指 南推荐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 巴结取样”,2009 指南更改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也就是把常规进行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改为有选择性地进行。

外阴癌的手术

外阴癌的手术 【导读】你知道外阴癌吗?你对于他的了解有多少呢?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因而导致了很多的疾病,那么你知道外阴癌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吗?外阴癌症状有哪些呢?外阴癌怎么治疗呢?外阴癌如何调理呢? 外阴癌的手术 对于患有外阴癌的人,大家都是怎么治疗的呢?有的人也许会使用保守治疗,有的人会做手术,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你了解外阴癌的手术吗? 1.切口腹部外阴联合切口。从髂前上棘一侧,穿过耻骨联合上缘,对侧髂前上棘和外生殖器梭形外切口的弧形切口在中点汇合。 2.腹部淋巴组织的切除沿着切口线切开腹部皮肤并提起切口的上部皮肤。自由腹部皮瓣约6-8厘米。皮瓣的根部应该是倾斜的。从瓣的根部,将腹部筋膜脂肪,从软骨下韧带的顶部到底部,以及腹股沟韧带的两侧去除。 3.切除两个股部片,外部向内大隐静脉的腹股沟和股三角区,分离和保留或去除结扎淋巴脂肪组织的腹股沟和股三角淋巴组织分离的。在腹股沟韧带的1/3处和耻骨结节下方发现圆韧带并切开并缝合。解剖股骨管,分别切除淋巴结并送往病理检查以快速冷冻。右侧和左侧腹股沟淋巴组织连接到耻骨两侧。 4.去除盆腔淋巴脂肪组织如果需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外阴癌症状 你知道有哪些症状是导致外阴癌的吗?其实,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月经突然减少或变多,都是可能引起疾病的。那么,就来了解下外阴癌症状有哪些吧。 外阴是女性生殖器的暴露部分。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这并不罕见。它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其中以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罕见。最常见的是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和阴蒂。局部结节或肿块首先出现,逐渐增多,坏死,溃疡和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痒疼痛。外阴癌有一些特殊的症状。以下是比较常见的: 1,偶然性 或者清晨,或者洗个澡,或者体检,不小心触碰,或者有人在下腹部发现肿瘤,但它完全没有症状。 2,突然性 它通常是肿瘤的并发症,突然剧烈腹痛,迫使他去求医。 3,严重性 包括由疾病并发症引起的良性肿瘤恶化,处理困难,还包括少数恶性肿瘤进展迅速,情况急转直下。 外阴癌是怎么引起的 很多人稀里糊涂就患了病,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也是非常不方便的。那么你知道外阴癌是怎么引起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制度与流程为规范我院肿瘤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153号)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与流程。 一、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二、八个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 1.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3.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4.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5.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6.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7.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8.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三、相关科室成立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组,组长为科主任。在科室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针对本科实际情况,对照指南制订易操作的本科诊疗规范。 四、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的超常规、超剂量、新途径的用药方案,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通过病例讨论确定。 五、药剂科对相关科室提供必要的相关化疗药物信息,为此类特殊药品的新制剂、新采购药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文件。

六、在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医务科,医务科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按整改意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科室。 七、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诊治流程: 1.肺癌规范化

2.肝癌诊断流程 发现肝脏占位 <1CM 1-2CM >2CM AFP ≥ 200ng/ml a AFP <200ng/ml 间隔3月复查超声及AFP b 肿物保持稳定18-24个月 恢复每6个月监测 肿物增大 根据大小进入相应流程 2种动态显像检查c 均为肿瘤典型表现 1种为肿瘤典型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无典型肿瘤表现 任何1种动态显像检查 典型肿瘤表现 活检d 阳性 阴性 重复活检或影像学随诊 诊断原发性肝癌

―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张淑兰

2015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淑兰 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公布了《2015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15版指南对2014版指南进行了部分修改。现将2015年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的内容介绍如下: 1、新增中危因素(即肿瘤较大、侵犯宫颈间质、淋巴脉管间隙阳性)患者术后加用盆腔外照射放疗的适应证。间质浸润分浅、中、深1/3,肿瘤大小根据触诊实际直径区分。明确了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是观察还是辅助放疗的指征,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中危因素Sedlis标准(根治性术后淋巴结、切缘和宫旁阴性者辅助放疗)淋巴脉管间质浸润间质浸润肿瘤大小(取决于临床触诊)+ 深1/3 任何大小 + 中1/3 ≥2 cm + 浅1/3 ≥5 cm - 中或深1/3 ≥4 cm 2、对不保留生育功能ⅠA1 期锥切切缘阳性的处理,需区分切缘的病理性质。切缘为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建议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切缘为癌者建议直接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也可再次锥切确定浸润深度,然后选择进一步处理。 3、手术分型:宫颈癌行切除术为基本治疗方案,手术类型由Piver-Rutledge (Piver)分型更改为Querleu and Morrow(QM)分型:单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型修改为A型)、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I型修改为B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III 型修改为C型)。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B型)的适应症由IA1期更改为IA1伴脉管浸润和IA2期。 4、针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化疗方案新增拓扑替康、紫杉醇、贝伐单抗为一线联合方案。 参考文献: 周晖,卢淮武,彭永排,林仲秋.《2015年NCCN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3): 185-191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又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发病年轻,进展缓慢,晚期复发,预后好,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病理上以上皮细胞增生、轻~中度细胞异型性而无间质浸润为特点。BOT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黏液性和其他亚型(包括浆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性和Brenner肿瘤)。许多证据表明,不同病理类型的交界性肿瘤虽然有相似的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形态学变化,但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不完全相同。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是卵巢低级别浆液性癌(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的前驱病变,与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关,也是BOT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BOT患者的2/3~3/4[1]。本文就SBOT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理特点 长期以来,关于SBOT的病理诊断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2014年的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中提出,交界性肿瘤中的交界性成分应超过肿瘤的10%,不足者仍归为良性囊腺瘤,注明伴有灶状上皮增生(with focal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以反应其基本良性的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病理学资料的积累,以及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微浸润(microinvasion)、腹膜种植等病理诊断概念的引入,

对于SBOT的认识得以逐步深入,对其高危患者的病理特点也有了更新的理解。 1. 腹膜种植:大约35% 的SBOT 可出现腹膜种植[3],SBOT 的腹膜种植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2014 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委员会明确指出,浸润性种植无论从组织形态上还是生物学行为上,都等同于LGSC。浸润性种植是SBOT患者明确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此目前已取得广泛的共识[4-5]。Morice等[6]对7篇相关研究共458例晚期SBOT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的Ⅱ~Ⅲ期SBOT患者的浸润性复发(即复发为浸润性癌)率及病死率分别为29%、25%,显著高于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8.3%和3.6%。Seidman 和Kurman[7]统计了4 129例SBOT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结果显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者的存活率可达95%,而浸润性腹膜种植者仅66%。 2. 微乳头结构:5%~10%的SBOT合并微乳头结构[3],也称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型(serous borderline tumour-micropapillary variant)或非浸润性LGSC(non-invasive LGSC)。关于微乳头结构是否影响SBOT患者的预后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显示,合并微乳头结构的SBOT更倾向双侧卵巢受累、卵巢表面受累和卵巢外种植,尤其是浸润性种植,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癌变率[8=9]。1项系统回顾[3]纳入了42项相关研究共4 414例SBOT患者,其中488例合并微乳头结

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

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子宫颈癌 2.姑息化疗:有复发和/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或反射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4.影像学提示或组织学诊断肿瘤复发或转移。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C53.901 2.复发和/或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3.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如大出血、子宫直肠瘘等。 4.当患者并存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病情评估 (1)腹部增强CT,腹、盆腔超声,胸部X线或CT; (2)有关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必要时);

2.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心电图; (4)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3.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腹、盆腔磁共振(MRI); (2)腔镜检查:如阴道镜、直肠镜; (3)ECT或PET-CT检查; (4)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六)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KPS评分60分,或EGCO评分0~2分); 2.排除化疗禁忌症。 (七)化疗方案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等。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 (九)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需针对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和潜在脏器功能损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肝、止吐、水化、抑酸、预防过敏、止泻、升白细胞及血小板、贫血治疗等。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宫颈癌FIGO优选分期 (2).docx

宫颈癌 -FIGO 分期

宫颈癌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 前言: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 )和国际妇科肿瘤协会( IGCS )共同制定的《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以循征医学为依据,完整介绍了常见的 妇科恶性肿瘤的分期,简明扼要介绍了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和治疗方 案,对广大妇科肿瘤医师的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 FIGO 和 IGCS 依据临床诊治的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 中山大学的林仲秋教授等人将目前 FIGO 和 IGCS 推广的指南第三版翻译成中文,现摘取宫颈癌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内容刊登于中国医学论坛报,希望能 更好地推广该指南,促进我国妇科肿瘤诊治水平并和国际相接轨。 最后,感谢 FIGO 、 FIGO 妇科肿瘤委员会、 IGCS 和 FIGO 妇科肿瘤委员会主席 HYS Ngan (颜婉嫦)教授的支持。 曹泽毅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宫颈癌分期 临床-诊断分期 宫颈癌的分期根据临床估计,因此必须对所有病人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最好由有经验的医生在麻醉下进行。临床分期一定不能因为后来的发现而改变。如果某一特定患者的分期存在疑问时,必须归于较早的分期。 可以进行以下检查:触诊、视诊、阴道镜、宫颈内膜诊刮、子宫镜、膀胱镜、直肠镜、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肺和骨骼的 X 线检查。可疑的膀胱或直肠受累应该通过活检和组织学证据证实。宫颈锥切或部分切除也被认为是一项临床检查,经此确定的浸润癌也包括在报告中。 可选择的其他检查有:腹腔镜、超声、CT

扫描、 MRI 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ET ),这些检查对于确定治疗方案是有价值的,但这些检查一般不易做得,而且结果多变,因而这些检查结果不能作为改变临床分期的依据。在CT 扫描引导下对可疑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抽吸(FNA )有助于确定治疗计划。 术后病理分期 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例,病理专家可以根据切除组织中的病理改变更精确地描述疾病范围。这些结果不能改变临床分期,但可以以疾病的病理分期描述方式记录下来。 TNM 的分期正适合此目的。在极少数情况下,术前没有诊断为浸润性宫颈癌而仅做了子宫切除术,这些病例不能进行临床分期,也不能包含在治疗统计中,但可分开报告。 在首次诊断时就应确定临床分期并且不能再 更改,既使复发也不例外。 只有严格按照临床分期的原则进行分期,才有可能比较临床资料和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分期说明 0期指不典型增生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无间 质浸润。

外阴瘙痒也有可能是恶性肿瘤

说起外阴瘙痒,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阴道炎!这是大多数人正常的反应。秉着“小病自治”的心理,这种私密处的暗疾还是买点药擦擦就算了。殊不知,外阴皮肤瘙痒除了可能是阴道炎,外阴炎之外,还可能是外阴恶性肿瘤。 据报道,江苏一妇女3年来外阴皮肤瘙痒,自觉身体健康,就在小药店买药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便不放在心上。熟料,后来竟发现尿道口出现溃疡,用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溃疡边缘反而变硬,变肿,上覆白色斑点,伴有疼痛。后经几次辗转治疗,发现竟是外阴恶性肿瘤。 据了解,外阴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3%-5%,常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外阴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很容易被患者而忽略,或者治疗不当延误病情。确诊外阴恶性肿瘤的唯一方法就是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外阴癌的预后与癌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灶部位、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状态及治疗措施有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很大。提醒女性,一旦出现反复不愈的阴道瘙痒或者外阴结节、溃疡等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以为私下买药治疗就万事大吉。 下列各种疾病均可引起外阴瘙痒: 1、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正常人外阴皮肤、阴道赫膜可能寄生有念珠菌,但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妊娠、糖尿病或使用大量抗生素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时,念珠菌可迅速增殖引起外阴阴道炎症。 2、滴虫性外阴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在阴道内生长繁殖而致病,可由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由浴池、厕所坐垫间接交叉感染。 3、阴虱病

由阴虱寄生引起,通过性接触感染或寝具间接传播 4、外阴疥疮 由疥瞒寄生引起,通过人群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5、股癣 是由皮肤真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病原体以表皮真菌较多见。自觉奇痒,热天病变加剧。 6、外阴尖锐湿优 为近年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其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以6型和I1型最常见),多有不洁性交史,潜伏期3周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早期可无症状。 7、脂溢性皮炎 是一种与皮脂溢出有关的慢性皮肤炎症,多见于头皮,亦可出现于其他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外阴病变是其表现之一,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及成年人。发病部位以头皮、乳房下、腋窝、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处多见,外阴发病者一般身体其他部位多同时发病常仅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而无其他不适。 8、外阴湿疹 是由变态反应、神经功能障碍、先天性过敏体质等所致的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病。 9、外阴银屑病

卫生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 体征 4.3.1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 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宫颈癌诊疗指南(DOC)

卫生部宫颈癌诊疗指南(2013年版)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宫颈癌的基本情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乳腺癌。据统计, 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 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 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 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左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为了降低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做到早诊早治,本指南补充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原则,希望能降低宫颈病变的危害,同时减少国家对宫颈癌的诊治支出。 1 范围 本文规范了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

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 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 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 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 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 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 4 诊治流程图 5 诊断依据 5.1 病因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文规范了子宫颈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适用于全国市、县级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 缩略语 2.1 CA125:(carcinomar antigen)癌抗原125 2.2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2.3 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 2.4 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 2.5 FIGO:(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 2.6 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 2.7 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 2.8 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

3 诊治流程: 图1 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1)首要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2)相关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多产、性伴侣的性行为混乱,吸烟、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等。 4.2 症状 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白带增多。 4.3 体征(妇科检查:临床分期是最重要手段,临床分期需要2名有经验的妇科医生决定,分期一旦确定不能改变) 4.3.1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除一般观察外应注意癌浸润范围,宫颈肿瘤的位置、范围、形状、

卫生部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2011年版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地市级、县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 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2.1.1 食管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1.2 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2.2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 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2.3 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 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2.4 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癌前病变指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3 规范化诊治流程 3.1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

图1 食管癌规范化诊疗流程 4 诊断依据 4.1 高危因素 食管癌高发区,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4.2 症状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一般是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而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提示食管病变为进展期。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4.3 体征 4.3.1 大多数食管癌病人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4.3.2 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头痛、恶心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骨痛,肝肿大,皮下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4.4 辅助检查 4.4.1 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食管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病人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4.4.2 影像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