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公司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却很低,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金融投资工具,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公司债券市场的定义及运行特征,分析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现状,并与美国和日韩等发达经济国家债券市场比较,针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公司债券融资市场机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公司债券问题对策研究

一. 公司债券市场概述

(一).公司债券的定义

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属于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它反映发行债券的公司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关于公司债券的概念,在教科书中都基本这样定义:“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同时还进一步解释,它表明发行债券的公司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债券的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公司的所有者,是与股票持有者最大的不同点,债券持有人有按约定条件向公司取得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取得利息优先于股东分红,公司破产清算时,也优于股东而收回本金。但债券持有者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

(二).公司债券主要特点及特征

1.公司债券主要特点:

风险性较大

债券的还款来源是公司的经营利润,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未来经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债券持有人承担着损失利息甚至本金的风险。

收益率较高

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要求较高风险的公司债券需提供给债券持有人较高的投资收益。对于某些债券而言的选择权

者与持有者之间可以相互给予一定的选择权。

经营权

反映的是债权关系,拥有对公司的经营权,但是可以于股东优先享有索取利息和优先要求补偿和分配剩余资产的权利

2.主要特征

1、公司债券是要式有价证券;

2、公司债券是金钱证券,融资证券;

3、公司债券是流通证券,可以转让、抵押而流转;

4、公司债券是证权证券。

5、公司债券由公司盈利偿还,风险高,收益高。

(三).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运行特征

我国的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1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发行人: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第一,发行主体的范围。公司债券的发行不限于大型企业,一些中型企业甚至小型企业只要符合一定法规标准,都有发行机会。

第二,发行方式以及发行的审核方式。公司债券的发行采取更具市场化的核准制,引进发审委制度和保荐制度。

第三,担保要求。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不强制与项目挂钩,包括可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改善财务结构等股东大会核准的用途,也不强制担保,而是引入了信用评级方式。

第四,发行定价方式。公司债券的利率或价格由发行人通过市场询价确定。

第五,公司债券实行了橱架发行制度,允许上市公司一次核准,分次发行,即定下发行计划总额之后,可以在当年到24个月之内根据需要不断进行筹资,使企业、公司能够更灵活地安排,以满足筹资需要。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还特别强化了对债券持有人权益的保护:一是强化发行债券的信息披露;二是引进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三是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四是强化参与公司债券市场运行的中介机构如保荐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责任:督促它们真正发挥市场中介的功能。

可转换公司债的推出,为上市公司股东进行市值管理和债务融资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渠道和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二. 我国公司债券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一).我国公司债券的历史演变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始于1984年,一些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内部发行债券进行集资;到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公司债券的发行管理逐渐走上正轨,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1990年,国家计委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订了《关于公司债券额度审批制度及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公司债券的计划管理;1991年、1992年,公司债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93 年,为了制止公司债券市场乱集资、乱拆借现象和确保国债市场的顺利发行,国务院颁布了《公司债券管理条例》,而且几乎停止了公司债券的发行;直到1995年,国家计委下达了130亿元的公司债券发行计划,公司债券市场才重新启动;1997年,1亿元以上的A级公司债券可以在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流通;从此之后,公司债券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公司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很小,换手率较低,远远低于国债和股票的换手率。除此之外,其他则是一些仅能在本区域发行的地方公司债券,而且没有一个相应的二级市场流通的场所。

(二).我国公司债券的现状

1.从资本市场来看,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极度萎缩。在一个市场发展比较健全的经济体系中,公司债券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美国为例,2000年该国的GDP为9.996万亿美元,股票市值为9.3万亿美元,而公司债券市场的市场值则达到了1

2.2万亿美元;特别地,1980年以后美国股市的融资规模是负数,证券市场的资金配置基本上是通过公司债券市场的渠道实现的。而在我国,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公司债券占GDP的比例更小,并且公司债券市场远远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

2.从债券市场内部来看,相对于国债与金融债,公司债券所占的比例偏小。从发达国家来看,公司债券融资是债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发债规模在债券发行总规模中占绝对地位。而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以国债为主,公司债券不管是从融资总额还是从发债规模上来说,所占比例都偏小。首先,从公司债券资额来看,据统计,2002年我国国债筹资额为5934亿元,金融债券筹资额为3075亿元,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司债券,在我国的筹资额却比较小,仅为325亿元,仅为国债筹资额的5.47%,为金融债券筹资额的10.57%,随着国债和金融债券筹资规模的不断增加,相对而言,公司债券的筹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其次,从公司债券的发债规模来看,一方面公司债券规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期公司债券规模,

截至2000年年末,我国公司债券余额仅为美国的0.3%,欧洲的1%,日本的2.1%。另一方面公司债券规模远远小于国内其它债券同期规模,截至2002年年末,我国国债余额为1600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接近10000亿元,而公司债券余额600亿元,仅为国债余额的3.75%,金融债券余额的6%。

3.从发行主体结构情况看,我国的公司债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债,而是具有“准国债”的性质。在对1998年~2002年债券发行主体进行分析时发现,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发行额比重高达40%以上,市政债券约占发行额的20%,其中公司债券的发行额比例仅占34%,发债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庸,公司债券实际上就是“政府债券”,即“中央公司债券”实际上就变成了“准国债”,“地方公司债券”实际上就变成了“地方政府债券”,笔者认为,我国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

三.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发达国家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美国企业(公司)债券市场特点

美国企业(公司)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是20世纪后期世界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已建立了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融资呈现出融资优序理论所描述的特征1956-1982年美国企业内部积累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公司债券融资占23%股票融资仅占2.7%,1970年代美国高收益债券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2001年美国公司债券发行余额超过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接近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是股票发行额的16倍占全部债券余额的30%占当年美国GDP的36%

美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法律法规明确。美国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必须遵循的法规有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1939年的《信托证券法案》但这些法律要求的公司债券的发行注册都只为了信息的充分披露而不是为了限制债券的发行

(2)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几乎所有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的公司债券都要经过标准普尔公司或穆迪公司评定信用等级,一般只有被公众认可的公司才能发行公司债券,即要求希望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股票已在股票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一段时间,通常一家公司只有已在股市有记录并获得一个资信等级后才可发行公司债券。

(3)公司债券市场参与各方职责明确。按照规定债券发行人要履行信息披露职责;债券承销人必须具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全国证券商协会有关资质要求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债券评级机构必须对公司债券债务还款的可能性作出独立的意见

2.日本韩国债券市场的特点

(1)债券市场整体规模较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日本是亚洲乃至全球债券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日本财务省提供的资料,2000年日本国债年度发行量达到2304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994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债发行国;截止2000年底,日本国债累计余额达到3376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0090亿美元,成为全球政府债务余额最高的国家。韩国债券市场在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亚洲第二大债券市场。1996年韩国共发行了102. 4万亿韩元国债、73. 1万亿韩元公司债,年度债券发行总量达到175. 5万亿韩元。其后几年债券发行规模快速扩大。2001年韩国共发行了363. 5万亿韩元国债、143. 1万亿韩元公司债,年度债券发行总量达到504.7万亿韩元的水平,分别增长了2.55倍、0.96倍、1.87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0%、39%、58%。2002年仅前三个季度,国债、公司债以及整体债券市场的年度发行规模分别超过或接近2001年的水平,分别达到405. 8万亿韩元、131. 0万亿韩元和536. 8万亿韩元的水平,仅次于日本,稳居亚洲第二。

(2).债券市场结构完善,品种较为丰富

日本韩国债券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各级政府、各类机构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入债券市场筹集低成本的资金。

从二级交易市场的角度来看,两国均存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但场外市场在交易品种、交易规模等方面均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日本的国债、政府担保债、地方政府债、可转换公司债券均有在交易所市场交易,但交易的品种与交易量均很少。

(3).债券市场的法律框架比较完善

韩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韩国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体系可以分为法律、法规、自律规范三个层次。《韩国商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信息披露条例》、《上市条例》、《证券业监督条例》、《信息披露条例实施细则》、《上市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韩国包括债券在内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还制定了《国债法》、《国债、公司债登记法》、《资产证券化法》等债券市场的专门法律,来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益。韩国证券商协会主持制定的《公平交易规则》、《场外市场债券交易规则》等自律规范为OTC债券市场操作提供了规则指引。

日本的证券法律制度借鉴了美国的经验,其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体系也相当完善,有较为完备的《商法典》、《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同时借鉴了美国的《1939年信托契约法》为附担保公司债券发行专门制定了《附担保公司债信托法》,来保障债券持有人的权益。(4).债券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日本韩国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均较高。日本韩国国债发行主流为市场化的定期招标发行,其公司债券发行监管也均采用注册制,并且都实行可以采用一次注册、分次发行的橱架发行注册制度。

(二).发达国家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一国金融制度对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路径有重要影响。作为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公司债券融资市场的发展对原有的金融制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健康发展的股票市场是公司债券市场顺利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了成熟的股份公司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后,企业融资行为才符合融资优序,才有可能使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超过股票,才有可能建立起较为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

就我国目前的企业制度状况和金融制度安排来说距离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在推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发展股票市场。

3.明晰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公司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技术前提。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公司债券市场合适地披露证券发行人及所发行证券的有关信息都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尽管美国在公司债券市场发行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却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乱发债券、乱融资、大量违约的情况。

4.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是公司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信用评级制度可激励债券发行人改善财务状况,增加发行人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投资人判断债券风险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10倍。而长期以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融资金额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公司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比例很不协调,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条“短腿”。因此,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然而我国债券融资市场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发行规模偏小。2006年底,我国债券融资规模为51800 亿元,占我国GDP 比重的24%,而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仅为2919(含短期融资券)亿元,占我国GDP

比重的5.6%。在2007 年和2008 年公司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仍然保留在2500 亿元到3000 亿元,截止到2009 年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有所增加,但变化比率不大。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债在现代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2.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当前,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公司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公司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二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公司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公司债券品种缺乏创新

这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多年一贯如一、期限和利率基本不变。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仍受到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

4.政府管制作用还很强

目前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行管理很不规范,在发行环节上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后还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而负责监管的又是证监会,多头管理十分严重,从而导致风险完全集中于政府,使得公司债券事实上得到了政府信誉的无形担保;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并且,政府对发债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均要严格审批,准入限制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影响了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5.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不健全

一个成熟的公司债券市场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规范性。而规范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正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而在我国,这样的中介机构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与提高,对其监督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中介评级机构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评价报告成为“垃圾报告”,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债信用评级的可信度。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公司债券市场的滞后发展与近年来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上采取股票和国债优先而公司债券次之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由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使命所决定,政策上长期存在“重股轻债”的思想,这是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滞后的制度性根源。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已经加入WTO 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反映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消除制度性障碍,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1.扩大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

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进一步推动公司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同意,对公司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加快了企公司债券市场。使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化,具体措施有:

(1).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扩大公司债券发行额度。

(2).放宽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在保证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可以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资产重组等其他真实合法的用途。

(3).对公司债券的审批,首先应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集团以及上市公司,满足一些国有重点企业的发债需求,然后逐步安排一部分额度给一些经营业绩优良而又资金短缺的非公有经

济,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在发行的方式上,要尽快推行公司债券发行核准制。

(4).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核应直接交由中国证监会监管。改变多头管理的格局。提高发行审核的质量及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5.规范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评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发行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评判其风险与收益水平,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以什么价格进行投资的关键。为此,有必要培育和规范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将《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中的自愿评级改为强制性评级,树立评级机构的权威。其次,明确公司债券评级机构的责任,明确评级机构因评级有失公允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时所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第三,完善债券评级指标体系。信用等级评估不应只局限于对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的一个评价,应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做综合的评价,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

2.扩大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在现有的市场格局基础上,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形成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统一、高效、透明的两元结构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两个市场之间既独立运作,又互相沟通。不同的交易市场,不同的交易方式,拓展了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同时将改善市场结构,更好地发挥债券市场的作用。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核心,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场所。交易所市场是公司债券的外围市场,主要为小额投资者提供零散交易服务。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一般机构投资者作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将熨平各子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从而把两个市场融为一体。

3.进行品种创新

完善我国公司债券的品种结构,从发行主体、债券期限、票面利率、支付方式、债券衍生等方面进行创新。长期以来,中国公司债券上市品种主要有普通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两种。这两个品种的设计均较为单调,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而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率固定,支付方式单一,债券的衍生品种很少,这根本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我们应尽快调整并完善公司债券的品种结构。据此,中国公司债券可设置两个种类:

第一类可称为公司债券类,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可以是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也可以延伸到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二类类似于国际上通行的市政债券类,主要由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发行,募集资金须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用基础是发行人或投资项目稳定的现金收入流。在债券的品种创新方面,则应着手进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债券产品的准备工作。例如,发展指数化债券,可弥补债券的流通性、可转让性较差的缺陷,提高债券交易的效率。公司债券可以考虑发行中长期债券,也可考虑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以及设计不同的支付方式,将期权与债券组合形成衍生品种等,为市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风险规避机制和更多的投资品种选择,从而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4.规范管理,使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化

多年以来,公司债券的管理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导致公司债券市场多头监管,效率低下。要很好的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使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化,具体措施有:(1)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扩大公司债券发行额度。(2)放宽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在保证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可以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资产重组等其他真实合法的用途。(3)对公司债券的审批,首先应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集团以及上市公司,满足一些国有重点企业的发债需求,然后逐步安排一部分额度给一些经营业绩优良而又资金短缺的非公有经济,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在发行的方式上,要尽快推行公司

债券发行核准制。(4)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核应直接交由中国证监会监管。改变多头管理的格局。提高发行审核的质量及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5.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评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发行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评判其风险与收益水平,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以什么价格进行投资的关键。为此,有必要培育和规范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将《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中的自愿评级改为强制性评级,树立评级机构的权威。其次,明确公司债券评级机构的责任,明确评级机构因评级有失公允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时所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第三,完善债券评级指标体系。信用等级评估不应只局限于对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的一个评价,应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做综合的评价,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 第4位。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国债发展战略,培育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统一国债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 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 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地方政府债: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又称政策性银行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近几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部分金融机构发行的,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偿还不规范证券回购债务的有价证券。

C14060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_参考答案共五套,2套100分,3套90分

答案:B、D 34 答案:B、C、D

100分 C14060 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债券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是()。 A. 证券公司 B. 商业银行 C. 保险公司 D. 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我国债券市场开始出现次级债券的时间是()。 A. 2001年 B. 2002年 C. 2003年 D. 2004年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从交易量上看,我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体场所是()。 A. 深证证券交易所 B. 上海证券交易所 C. 银行间交易市场 D. 柜台交易市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4. 我国债券一级市场中,债券的主要发行方式有()。 A. 公开发行 B. 捆绑发行 C. 叫价发行 D. 定向发行 您的答案:A,D,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从功能监管的角度看,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有()。 A. 中国人民银行 B. 证监会 C. 发改委 D. 银监会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我国债券市场中提供承销服务的机构包括()。 A. 投资银行 B. 证券公司 C. 商业银行 D. 信托投资公司 您的答案:C,A,B,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债券市场总体特征有()。 A. 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有所回升 B. 债券产品进一步丰富 C. 银行间债券财富指数整体呈上行态势 D. 投资者规模不断增长,2013年以来有所下降 您的答案:C,A,D,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分为()。 A. 国家法律 B. 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行政法规 C. 各监管部门出台的部门规章 D. 各自律性组织出台的中介机构业务规则和操作流程 您的答案:B,C,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9. 目前,证券公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 您的答案:错误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4413944.html,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郭庆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7期 【摘要】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债券市场可以为社会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较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具有良好的融资、资金流动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债券市场的功能入手,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研究了债券市场中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意在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债券市场宏观调控融资功能 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债券类型丰富多样,国家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多种类型,债券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债券市场的功能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建设,稳定金融市场,确保资金合理配置,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债券市场良好的融资、提供市场资金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 (一)融资功能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能够实现市场内资本的合理调控,能够将资金从资金剩余者转向资金需求者。在国家建设中,政府债券的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也为自身的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如2011年银行债券市场就为我国的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止到2011年11月22日,我国文化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27只,募集资金114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 的发展。[1] (二)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在债券发行中,经济效益高、发展稳定的企业发行的债券比较受投资者的欢迎,这时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低,筹资成本小;而相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差,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则存在着债券风险大,投资者关注程度低,企业筹资成本高的现象。这就使得在债券市场之中,资金总是会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还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市场资本导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维护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我国债券市场与美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34413944.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34413944.html,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回顾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规范整顿、加速发展四个阶段。 2)中国债券市场框架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 体系。 交易所市场是债券交易的场内市场,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作为债券场外市场的主体,参与者限定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场外批发市场。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参与者限定为个人投资者,属于场外零售市场。 3)债券市场参与主体 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我国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特殊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含社保基金)、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我国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 4)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的债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债券发行监管、挂牌交易和信息披露监管、清算结算和托管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评级机构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等。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债券市场投资策略分析

国泰基金:9月份债券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 一、债券市场部分 债券市场自8月10日开始了一轮下跌走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升息预期的加强。目前虽然已经下跌了近1个月,但是市场的升息预期并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债券市场仍处在风险释放的过程中。预计当前的升息预期将至少持续到9月中旬。 (一)预计较强的升息预期将延续 1、升息预期前期由弱转强 判断升息预期在前期减弱后最近再度走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同期限债券品种的交易额占整个债券市场交易额比例的变化趋势;二是各类机构在债券投资方面的活跃度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图1 长、中、短期债券交易额占债券市场总的交易额的比例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短期债(3年期以下)交易金额占整个市场的交易金额的比例在5月和6月持续下降,这是当时市场升息预期下降的反映,而7月与8月连续两个月上升,说明市场升息预期最迟在7月下旬已经开始转强。 中期债交易金额比例在6月和7月连续上升,但是在8月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升息预期加

强,减少了中期债券品种的投资活动所致。 长期债(7年期以上)交易金额比例反复波动,反映出保险公司在目前情况下操作上出现较大分歧。 图2 各类机构债券交易额月度环比增减情况 除了不同期限债券品种的交易额占比的变化趋势可以说明升息预期前期减弱后在7月下旬又再度加强外,各类机构投资者债券交易额月度环比增减情况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见图2)。从图2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财务公司)在6月份债券交易额环比大幅增加,而7月份环比又大幅下降,说明最迟在7月下旬,机构的升息预期开始由弱转强。 2、升息预期将延续 预计当前较强的升息预期将得以维持。主要理由如下: ◎ 行政性的宏观调控需要加息这样的市场化手段的配套支持 ◎ 物价增长趋势产生的升息压力很可能将继续提高 ◎ 储蓄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将支持升息预期的延续 ◎ 美国加息进程将延续的概率较大,对我国的升息压力将逐步加大 ◎ 升息很可能也是促进消费的手段之一

国内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内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回顾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实力规模监管市场制度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1.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就上市公司总市值而言,截至2010年年底,上证所和港交所分别为 2.716万亿美元和2.711亿美元,分别位居第六和第七位,头名的纽约泛欧交易所(美国)为1 3.4万亿美元,高于上证所和港交所总和的两倍; 2.我国证券市场功能不够完善,融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效率低下。我国近几年通过证券市场筹集到的资金平均不超过1000亿,与银行贷款每年增长2万多亿相比,不到5%。而在美英等直接融资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就是在德国和日本这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在20%到30%。我国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既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不利于调整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3.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单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机会不多。证券市场结构单一、不合理是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的

证券市场还是单边市场,除股票、基金、部分债券产品及少数权证外,没有更多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证券衍生产品的创新步伐也非常缓慢,能为市场避险及套期保值所需的交易品种如指数期货、期权等才刚刚起步,证券投资业务缺乏必要的对冲工具和机制,使得业务创新缺乏基本的市场支持,从而导致了市场的高度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证券市场年换手率及年振幅为世界证券市场之最,市场的暴涨暴跌严重削弱了其筹投资功能。 二、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证券市场行政化监督导致市场行为扭曲。(2)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增加了监管的难度。(3)各自为政的监管体制降低了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 2.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的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是证券市场的风险源,其中上市公司的行为是证券市场监管部门风险控制的重点,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控制不足又表现在信息披露监管不足.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不能及时发现问题。(2)处罚不力。迄今为止,违反有关规定而欺骗上市,甚至上市后还继续造假欺骗股民的上市公司,已经多次被揭露,但并没有都严格按照上述规定给予处理。

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一、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布情况,由债券一级市场、场外债券市场和债券二级市场组成。下文将分别介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一)一级市场概况 1、一级市场参与者 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由发行者、认购者和委托承销机构组成。 只要具备发行资格,不管是国家、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还是公司、企业和其他法人,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借钱。 认购者就是购买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有社会公众团体、企事业法人、证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外国企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委托承销机构就是代发行人办理债券发行和销售业务的中介人,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等。 2、发行方式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和承购包销三种。 下面详细介绍国债的发行。国债发行按是否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出售的标准来看,有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之分,其中间接发行又包括代销、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和拍卖发行四种方式。 直接发行,一般指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将国债券定向发行给特定的机构投资者,也称定

向私募发行,采取这种推销方式发行的国债数额一般不太大。而作为国家财政部每次国债发行额较大,如美国每星期仅中长期国债就发行100亿美元,我国每次发行的国债至少也达上百亿元人民币,仅靠发行主体直接推销巨额国债有一定难度,因此使用该种发行方式较为少见。 代销方式,指由国债发行体委托代销者代为向社会出售债券,可以充分利用代销者的网点,但因代销者只是按预定的发行条件,于约定日期内代为推销,代销期终止,若有未销出余额,全部退给发行主体,代销者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因此,代销方式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1)不能保证按当时的供求情况形成合理的发行条件; (2)推销效率难尽人意; (3)发行期较长,因为有预约推销期的限制。 所以,代销发行仅适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秩序不良、机构投资者缺乏承销条件和积极性的情况。 承购包销发行方式,指大宗机构投资者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并由其负责在市场上转售,任何未能售出的余额均由承销者包购。这种发行方式的特征是:(1)承购包销的初衷是要求承销者向社会再出售,发行条件的确定,由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与承销团达成协议,一切承购手续完成后,国债方能与投资者见面,因而承销者是作为发行主体与投资者间的媒介而存在的;(2)承购包销是用经济手段发行国债的标志,并可用招标方式决定发行条件,是国债发行转向市场化的一种形式。 公开招标发行方式,指作为国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向大宗机构投资者招标,投资者中标认购后,没有再向社会销售的义务,因而中标者即为国债认购者,当然中标者也可以按一定价格向社会再行出售。相对承购包销发行方式,公开招标发行不仅实现了发行者与投资者的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使竞争和其他市场机制通过投资者对发行条件的自主选择投标而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发行条件,也有利于缩短发行期限,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发行体的发行成本,是国债发行方式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 拍卖发行方式,指在拍卖市场上,按照例行的经常性的拍卖方式和程序,由发行主体主持,公开向投资者拍卖国债,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债发行价格与利率。国债的拍卖发行实际是在公开招标发行基础上更加市场化的做法,是国债发行市场高度发展的标志。由于该种发行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所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发行多采用这种形式。 (二)二级市场概况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1、证券交易所 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中国企业债券现状浅析

中国企业债券现状浅析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手段,在我国已经经历30年的风雨,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债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较快,品种不断增加,市场逐步规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股票市场相比,在数量、规模、融资能力、市场影响、投资者认可度等方面相差甚远。政府干预过多,发债主体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客观条件在逐步形成,只要能够遵循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将会有一个较好前景。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由此发生了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原来包括先审核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这一个环节。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的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量为3627.03亿元,是企业债券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年。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债券类别2008年企业债 券发行量(亿 元)2009年企业债券 发行量(亿元) 2010年企业债券 发行量(亿元) 企业债券2366.94252.33627.0 中央企业债券1683.02029.01644.0 地方企业债券683.92233.31977.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玩数据整理 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从铁道部、国家电网等大型中央企业向地方企业扩散。2008年,地方企业债券发行量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28.9%,2009年上升到52.3%,2010年为54.5%,地方企业债券超过中央企业债券成为企业债券中的主要品种,企业债券逐渐成为地方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 再进一步,企业债券品种更加丰富。2008年,发改委发出通知,企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附件3: 学号:2011021450 课题论文 题目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金融四班 学生姓名钱泊东2011021450 指导教师曾胜 2014 年 5 月20 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地从不规范趋向规范,人们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积极探寻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旨在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加速“中国梦”的进程。 关键词:企业债券市场问题成因对策 一、引言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约定一定期限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它体现了发行企业和债券投资者的债权与债务关系。企业债券融资能够有效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优点,是很多发达国家企业长期融资的首要渠道。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逐渐地从不规范趋向规范,人们对企业债券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其利率定价、发行方式等正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健康有序地发展。但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起步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积极寻找对策。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历程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包括初次发行新债券的一级市场以及买卖流通债券的二级市场。债券市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1)萌芽期。萌芽期适于1982年,截至198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少量企业自发的向社会筹集资金。自发性以及缺乏规范性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色,及没有政府监管,也缺乏法律支持,完全依靠自发形成,尽管这种债券业务并没有形成规模,但是4年内,为企业筹集了约100亿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摘要】企业债券作为三大基本证券之一本应处于主体证券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市场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情况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公开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发行期限选择范围较大,但至少在1年以上,一般在3年以上,以5-10年居多,目前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期限最长的为30年。从权益方面考虑,企业债券为债务性融资工具,属于企业负债(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从期限上看,由于企业债券期限至少在一年以上,故属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属资本市场(非货币市场)融资行为。 发行企业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主承销商,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发行企业债券必须聘请的四种中介机构,其中,主承销商包括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目前,企业债券主要发行模式包括:(1)无担保信用债券;(2)资产抵押债券;(3)第三方担保债券,其中无担保信用债券对企业实力及信誉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资质,实际发行中以资产抵押及第三方担保方式发行较多,尤其是以第三方担保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发行企业债券最多。 二、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益处

首先,发行企业债券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其次,企业债券是一种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改善企业债务结构、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可使各种形式债务融资相互补充、期限结构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债务融资在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的作用。第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企业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较广,可以有效满足企业中长期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增强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第四,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在金融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发行企业债券对于企业提升形象、宣传公司品牌、增强公司影响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发行企业债券不仅是企业的一次融资行为,也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公司品牌的良好机会。第五,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开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渠道,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增长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将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改革前,企业发债从上报审批到拿到额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新的发行制度规定发改委自受理企业发债申请之日起要在3个月内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 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 颈和解决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对策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8292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013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穆怀朋,2006)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540)=540"vspace=5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

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万亿元上升到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着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05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20662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进行判断,2005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而从国际比较来看,同期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一般也达到1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快速扩张,但是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改进现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540)=540"vspace=5 资料来源:RBattellino,RecentDevelopmentsInAsianBondMarkets,Res erveBankofAustraliaBulletin,January2005.

基于现状的中国债券市场优化与改善

基于现状的中国债券市场优化与改善 摘要: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总体运行 特征表现为市场扩容持续,收益下移,违约凸显;债券市场呈现出对内放松,对外开放的特点;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差异化有序竞争。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债券市场监管低效,债券市场流动性差,两级市场互动不够,企业债券作用薄弱等。中国债券市场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推动市场化利率,完善做市商制度,优化市场结构等。 关键词:债券市场现状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066-03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相对成熟的债券市场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低风险的投资渠道,也能够为融资者创造有效的融资平台。基于现状的中国债券市场优化与改善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也直接关系着中央货币政策的制定,是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 一、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情况概述 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发行的增量,还是发展规模,都在2014年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地增

长和扩大,2015年中国债券发行总量高达22.3万亿元,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长87.5%。 下面结合具体数据分析:2015年,银行类债券市场总数量为21.0万亿元,市场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数量分别为47.9万亿元和43.9万亿元,成交量出现大幅度增长趋势;拆借、现券、债券回购数量达到60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3%。2015年,债券收益率与规模不成正比,表现出大幅度下移的发展趋势,信用类债券融资规模获得大幅增加。 从债券市场运行质态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质态:放松管制是债券市场对内政策大势,对外则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债券机制不断创新,债券产品得到进一步丰富,市场竞争既有有序的竞争,也有积极的合作,提升市场服务水平,提升市场效率成为发展的大格局,信用违约事件也逐渐成为常态,但恶性违约鲜见,债券的主体不断扩大,券种范围也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二、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运行总质态分析 (一)债券市场扩容持续,收益下移,违约凸显 1.扩容持续。自2013年同业存单推出后,受到投资者的一致欢迎。2015年,中国同业存单发行总量剧增,数量高达5.29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高达近五倍。同业存单发行机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数量已经高达289家,较2014年增加显著;尤为突出的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量达到3.84万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介绍

中国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介绍 一、国债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发行国债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 1、在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文、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国家债券具有以下特点: 安全性高。由于国债是中央政府发行的,而中央政府是一国权力的象征,所以发行者具有一国最高的信用地位,一般风险较小,投资者亦因此而放心。 流动性强,变现容易。由于政府的高度信用地位,使得国债的发行额十分庞大,发行也十分容易,由此造就了一个十分发达的二级市场,发达的二级市场客观地为国债的自由买卖和转让带来了方便。使国债的流动性增强,变现较为容易。

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第版答案完整版

债券市场分析与策略第 版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CHAPTER 4 BOND PRICE VOLATILITY CHAPTER SUMMARY To use effective bond portfolio strategies,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bonds resulting from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explain the price volat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bond and to present several measures to quantify price volatility. REVIEW OF THE PRICE-YIELD RELATIONSHIP FOR OPTION-FREE BONDS An increase (decrease) in the required yield decreases (increases) the present value of its expected cash flows and therefore decreases (increases) the bond’s price. This relationship is not linear. The shape of the price-yield relationship for any option-free bond is referred to as a convex relationship. PRICE VOLAT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OPTION-FREE BONDS There are four properties concerning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an option-free bond. (i) Although the prices of all option-free bonds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the change in yield required, the percentage price change is not the same for all bonds. (ii) For very small changes in the yield required, the percentage price change for a given bond is roughly the same, whether the yield required increases or decreases. (iii) For large changes in the required yield, the percentage price change is not the same for an increase in the required yield as it is for a decrease in the required yield. (iv) For a given large change in basis points, the percentage price increase is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price decrease. An explanation for these four properties of bond price volatility lies in the convex shape of the price-yiel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of a Bond that Affect its Price Volatility There are two characteristics of an option-free bond that determine its price volatility: coupon and term to maturity. First, for a given term to maturity and initial yield,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a bond is greater, the lower the coupon rate.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be seen by comparing the 9%, 6%, and zero-coupon bonds with the same maturity. Seco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