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纲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纲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纲

思修提纲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①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壮大。

②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包括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面临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的挑战以及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应该确立的成才目标。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促进德育提高。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积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体魄。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认清美丑,养成良好审美观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理想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在

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

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6.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7.理想与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区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

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期间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

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8.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屈服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9.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和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P48)

答: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12.大学生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基本要求?(P56-57)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负担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爱国应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应充分认识和尊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体现在爱国的实际活动中。

1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P73-74)

答:含义: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4.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P74-74)

答: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5.人生价值评价的方法?(P75)

答:(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6.试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P76-79重点)

答: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

(1)人生价值实践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7.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2-83)

答:(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出尽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18.如何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P85)

答: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人的个体性都搭上了深深的“社会性”的烙印。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和可能。认得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认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19.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P91-92)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究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功能: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还有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P105-106)

答:(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有哪几个层次的道德要求?(P106)

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高效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2.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P113)

答:深入认识和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要考察它们的历史源流,也要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23.个人品德的特点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有效做法?(P116-118)

答: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做法: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清冽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错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当代人道德修养的时间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2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126-128)

答: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内容:(1)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2)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体现。

(3)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4)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对全人类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

(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25.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133-135)

答:(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做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2)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3)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4)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5)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指哪几种?治安管理处罚种类主要有哪几类?(P136)答: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4类110多种行为。)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2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8-150)

答:(1)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贡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下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让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28.劳动者法定权利和基本义务?(P153-154)

答:法定权利:《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请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多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得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9.法律的含义?(P174-176)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应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包含了三方面的意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30.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177)

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答: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p182~p186)

32.法律权利和法律部义务的性质?

答:从来源看,法律权力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力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作为义务要求要求人们依法作出一定的行为,如纳税等。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如不得挪用公共财产等。法律通过规定义务,是人们承受着某种约束或承担。

从范围看,法律权力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的制约。其次,每项法律义务和权利都有法定界限。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都应在法定界限内进行。(p191)

3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力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答:三个方面。并联系实际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通过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的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

34.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答:法律权威是就国家的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之发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合乎情理,维护正义等,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等。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基础。(p201)

35.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答:三个方面。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6.如何认识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原则?

答:宪法的特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率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原则。(p204~206)37.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为政体,是指掌权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p208)

38.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答: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法则,有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

原则: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p218) 39.民事行为能力的三种类型?(p219)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①18周岁以上精神健全

②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的来源。(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①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①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40.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应具备的条件。

答: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是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的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p220)

41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

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②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

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罪行相适应原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

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行相当,罚当其罪。

42. 正当防卫的概念及必备条件

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条件:

①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②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③必须针对实施不法者本人

④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亲们加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复习资料

1.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的含义、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人生为什么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原因: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领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爱国主义的内涵、时代价值?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解 內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理解: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5.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增强国防观念 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7.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8.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态 答: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小点内容总结: 构成敲诈勒索罪必须具备二大条件: 第一: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第二:必须对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方法,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是指对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使其在心理上造成恐惧,不敢抗拒。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律原理 第一节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法的特征(三点)(用以判断和区分什么是法) 1、法是调控社会关系或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具有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二、法的本质(四点)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包括统治阶级道德,统治阶级政策,国家意志,前两者均不是法) 2、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3、法是提升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4、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 PS:凡是《XX决定》,《XX通知》均不是法律 道德规范具有强制性 总结: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来调整社会关系,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记)

第二节法的作用 概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或一定社会关系(人们之间互交行为)发生的影响。 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预测作用 4、警示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1、法的政治作用 2、法的社会公共作用 法作用的局限性(了解) (一)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且在各种规范调整方法中,法律有时也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二)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在涉及人们思想、认识、信仰或一般私人生活方面的为题,就不宜采用法律手段。 (三)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 第四,在实施法律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略,了解) 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四点) 1、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国家意志,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的统一 3、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新时代的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全面理解中国梦 (1)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大学生成为做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究奉献,实干进取;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7.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8.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要点概括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制素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必须认真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 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三、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具有时代性 (二)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具有多样性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每道答案前标明试卷纸上的题号。 一、简答题(3题×6分=18分,在以下四题中选做三题) 1、《参考消息》2011年6月10日第14版撰文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被很多人视为是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时代,但现在有人认为中国理想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回来了。请以此观点为基础,简要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我们经常提到“爱国主义”一词,请简要谈谈该词中的“国”有哪两种不同的解释。 3、试简述“我爸是李刚”的用语表达的理念,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什么冲突?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无效情形及后果。 二、辨析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或是否合理,并给予说明、解释,4题×7分=28分,在以下五题中选做四题) 1、求神拜佛也是一种信仰。 2、大学生若不对社会作出贡献便不具有人生价值。 3、恋爱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4、“法不禁止即可为”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5、被告人黄杰(15岁)在上学途中见同学王某骑车驶来,想与王某开一玩笑,就趁王某骑到身边之时,将一树枝扔进王某自行车的后轮,结果由于车轮被缠绕,王某翻车倒地,头部撞上坚硬的石块,当即昏迷。黄杰立即打电话给120,将王某送往医院,后王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案中黄杰对被害人王某应负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三、论述题(2题×12=24分,在以下三题中选做两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走报效祖国之路?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 四、材料题( 1题,共15分) 目前在我国公共生活领域,道路交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据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近两亿辆,拥有驾驶执照者近一点五亿,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公共问题。 请阅读以下两份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表二:某市交管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统计数据 有专家指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私事,却折射出一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的呼唤也是法律的要求。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问题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p21)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③理想具有具体性,因人因时而导致人 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理想 (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 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念的特征:①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然而,信念的 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②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问题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 (1)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问题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40)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祖国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祖国 问题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答: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问题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49) (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②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问题六: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P65) 人生目的在人生时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问题七: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答: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②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③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④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目录

绪论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P1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进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新时代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P3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合基础素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理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奉献祖国、奉献人们、尽心尽力、勇于承担,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有为善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的本质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制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素质、修养的能力,对保障人们崇尚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析:绪论中(二)社会主义就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教材3页“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参考答案:A.社会主义荣辱观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信念是指 A.人们对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分析:理想信念含义问题在第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中有详细介绍;13页 参考答案:D.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做一个为他人所喜欢、为社会所推崇的人,属于 A.生活领域中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D.社会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分析:一章《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理想信念的四种类型。要求掌握每种类型的包含的内容。17页 参考答案:C.道德领域中的理想信念 4.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共产主义

(完整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 B.信念 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 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等,这些都表现了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D ) A.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救亡图存 B.加强国防建设,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地位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C ) A.功利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6.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C )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7.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第一位的是看他( A ) 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从社会获得的尊重和满足 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D.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 8.下列选项中,正确运用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C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 B.冷漠严肃,不苟言笑 C.宽容待人,诙谐幽默 D.尽量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9.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反映 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 B )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10.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 方法叫作( A ) A.慎独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由学而进 l1.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C )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为人民服务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具有多层次的道德要求。其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3.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爱惜财物、合理支出、不浪费。这是家庭美德中( D )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男女平等的要求 C.夫妻和谐的要求 D.勤俭持家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称为( C ) A.经济生活 B.私人生活 C.公共生活 D.文化生活 1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 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等。这是职业道德中( C ) 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版复习提纲】PDF.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知识框架绪论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 2、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时代新人?P3-P7 3、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 4、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P6最后一段 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7第二段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人的本质。P9最后一段 2、人生观的含义。P10第三段 3、人生目的。P10最后一段] 4、人生目的的重要性。P10-P11首先、其次、再次。 5、人生态度的含义。P11第二段 6、人生价值的含义。P12第二段 7、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P12第二段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1、世界观的含义。P13第二段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P13第三段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3-14【对立统一。最根本的是?】 4、科学高尚的人生最追求是什么?P15第三段 为什么?4点(4个才能)

5、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P16-17 四点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当前标准是什么?P18第二 段 7、如何评价人生价值?【根本尺度,当前标准,三点方法】P18 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P19 三点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怎样看待幸福问题?P20-21 2、怎样看待得失问题?P21 3、怎样看待苦乐问题?P21-22 4、怎样看待顺逆问题?P22 5、怎样看待生死问题?P22-23 6、怎样看待荣辱问题?P23 7、怎样看待金钱问题? 8、个人主义。P25第二段 9、几种错误的人生观。P23-25 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P25-26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1、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 2、信念的含义及特点P30 3、理想信念的重要性。P31-32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感想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提升——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 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 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 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 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 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 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高职).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法律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 legal knowledge 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 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法律基础知识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预修课程:无 三、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宪法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宪法最高法地位的表现。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第二章行政法4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真正认识与理解行政法是什么,行政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等基本知识,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提高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实施行政活动的主体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国家公务员。 第三节行政活动的方式 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第四节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第三章民法8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补考试卷 1. ( 单选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格言说明了同学们应培养的优良学风是()。 (本题4.0分) A、严谨 B、求实 C、勤奋 D、创新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这是唐代思想家韩愈的名言,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得分:4 2. ( 单选题) 创新学习的基础是()。 (本题4.0分) A、标新立异 B、求真务实 C、开拓创新 D、博大精深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得分:4 3. ( 单选题)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本题4.0分) A、实践性 B、预见性 C、层次性 D、科学性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得分:4 4. ( 单选题) 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本题4.0分)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得分:4 5. ( 单选题) 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 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在这里‘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本题4.0分)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联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得分:4 6. ( 单选题)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本题4.0分)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