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word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一量”,然后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用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应用题,称为归一问题。所谓“单一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物品的单价、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例1 一种钢轨,4根共重1900千克,现在有95000千克钢,可以制造这种钢轨多少根?(损耗忽略不计)

分析:以一根钢轨的重量为单一量。

(1)一根钢轨重多少千克?

1900÷4=475(千克)。

(2)95000千克能制造多少根钢轨?

95000÷475=200(根)。

解:95000÷(1900÷4)=200(根)。

答:可以制造200根钢轨。

例2 王家养了5头奶牛,7天产牛奶63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分析:以1头奶牛1天产的牛奶为单一量。

(1)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630÷5÷7=18(千克)。

(2)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18×8×15=2160(千克)。

解:(630÷5÷7)×8×15=2160(千克)。

答:可产牛奶2160千克。

例3 三台同样的磨面机2.5时可以磨面粉2400千克,8台这样的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以1台磨面机1时磨的面粉为单一量。

(1)1台磨面机1时磨面粉多少千克?

2400÷3÷2.5=320(千克)。

(2)8台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25600÷320÷8=10(时)。

综合列式为

25600÷(2400÷3÷2.5)÷8=10(时)。

例4 4辆大卡车运沙土,7趟共运走沙土336吨。现在有沙土420吨,要求5趟运完。问: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分析与解:以1辆卡车1趟运的沙土为单一量。

(1)1辆卡车1趟运沙土多少吨?

336÷4÷7=12(吨)。

(2)5趟运走420吨沙土需卡车多少辆?

420÷12÷5=7(辆)。

(3)需要增加多少辆卡车?

7-4=3(辆)。

综合列式为

420÷(336÷4÷7)÷5-4=3(辆)。

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例5 一项工程,8个人工作15时可以完成,如果12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分析:(1)工程总量相当于1个人工作多少小时?

15×8=120(时)。

(2)12个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120÷12=10(时)。

解:15×8÷12=10(时)。

答:12人需10时完成。

例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5时到达。若要4时到达,则每小时需要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一定的,以路程为总量。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0×5=300(千米)。

(2)4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300÷4=75(千米)。

(3)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75-60=15(千米)。

解:(60×5)÷4——60=15(千米)。

答:每小时需要多行15千米。

例7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工作,80天完成。现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这样剩下的部分再用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1)修这条公路共需要多少个劳动日(总量)?

60×80=4800(劳动日)。

(2)60人工作20天后,还剩下多少劳动日?

4800-60×20=3600(劳动日)。

(3)剩下的工程增加30人后还需多少天完成?

3600÷(60+30)=40(天)。

解:(60×80-60×20)÷(60+30)=40(天)。

答:再用40天可以完成。

练习11

1.2台拖拉机4时耕地20公顷,照这样速度,5台拖拉机6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2.4台织布机5时可以织布2600米,24台织布机几小时才能织布24960米?

3.一种幻灯机,5秒钟可以放映80张片子。问:48秒钟可以放映多少张片子?

4.3台抽水机8时灌溉水田48公顷,照这样的速度,5台同样的抽水机6时可以灌溉水田多小公顷?

5.平整一块土地,原计划8人平整,每天工作7.5时,6天可以完成任务。由于急需播种,要求5天完成,并且增加1人。问:每天要工作几小时?

6.食堂管理员去农贸市场买鸡蛋,原计划按每千克3.00元买35千克。结果鸡蛋价格下调了,他用这笔钱多买了2.5千克鸡蛋。问:鸡蛋价格下调后是每千克多少元?

7.锅炉房按照每天4.5吨的用量储备了120天的供暖煤。供暖40天后,由于进行了技术改造,每天能节约0.9吨煤。问:这些煤共可以供暖多少天?

五年级学奥数晚不晚

五年级学奥数晚不晚?(关于一些问题的解答) 关于奥数的学习,家长们存在着很多疑问,我们现在把我们的一些看法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作为参考。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奥数? 奥数属于一种学有余力之外教育,很多小学奥数题目即使大学生都不会做。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系统的奥数,不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接触一点奥数元素的问题,作为兴趣的激发。所以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在建立兴趣后学习很好,各科进步都很快。说明一旦入门后,奥数对其他功课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 现在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强迫他学奥数,这样不好。如果你的孩子对此毫无兴趣,学习负担很重,可能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先从培养孩子初步的思考的习惯和兴趣入手。如果他对奥数本身感兴趣,报个好的辅导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什么时候开始学奥数最合适? 一般来说,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是最合适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进入一个思维方式改造期,这个时候开始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效果是最好的。部分智力开发较早的孩子可以从二年级开始学习。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比较闹,不适合大班教学,课程也不难,部分内容家长自己辅导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家长实在比较忙,可以请家教或者报奥数小班。 3、用什么样的奥数教材最好? 总的来说,我们推荐以下的几个梯队的教材。对于初学奥数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推荐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举一反三》,这套教材可以让孩子自己看看,家长再辅导,激发学习兴趣;三年级之后,对于初学者我们推荐重庆出版社的《名师培优经典》,内容详细,难度适中。程度好一些的孩子,我们推荐的是单墫主编的一套教材,叫做《奥数教程》,这也是奥数中最为经典的教材。这套教材难度中等偏上,教学知识体系和华杯赛最为接近。但是对于程度更好的,我们是推荐华罗庚学校的教材(本站有专门介绍),但是视情况而变化。我们给孩子们上课,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2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抽屉原理(一) 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过抽屉原理,并能够解答一些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这两讲先复习一下抽屉原理的概念,然后结合一些较复杂的抽屉原理问题,讨论如何构造抽屉。 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物品任意放到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m+1)件。 理解抽屉原理要注意几点:(1)抽屉原理是讨论物品与抽屉的关系,要求物品数比抽屉数或抽屉数的倍数多,至于多多少,这倒无妨。 (2)“任意放”的意思是不限制把物品放进抽屉里的方法,不规定每个抽屉中都要放物品,即有些抽屉可以是空的,也不限制每个抽屉放物品的个数。 (3)抽屉原理只能用来解决存在性问题,“至少有一个”的意思就是存在,满足要求的抽屉可能有多个,但这里只需保证存在一个达到要求的抽屉就够了。 (4)将a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如果a÷n= m……b,其中b是自然数,那么由抽屉原理2就可得到,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m+1)件。 例1 五年级有47名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成绩都是整数,满分是100分。已知3名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 分析与解:关键是构造合适的抽屉。既然是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说明应以成绩为抽屉,学生为物品。除3名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外,其余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75~95共有21个不同分数,将这21个分数作为21个抽屉,把47-3=44(个)学生作为物品。 44÷21= 2……2, 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1个抽屉至少有3件物品,即这47名学生中至少有3名学生的成绩是相同的。

小升初数学-第15讲--归一、归总问题

第15讲归一、归总问题 【知识概述】 归一问题: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归总问题:在解答某一类问题时,先求出总数是多少(归总),然后用这个总数和题中的有关条件求出最后问题,这类问题叫做归总问题。 计算公式: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典型例题】 例1 买3支铅笔要4角8分,买同样的5支铅笔要多少钱? 【思路点拨】需先求买1支铅笔要几分,再求买5支铅笔要多少钱. 解:48÷3×5=80(分) 答:买同样的5支铅笔要80分。 例2 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几小时? 【思路点拨】先求平均1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几小时. 解:180÷(120÷4)=180÷30=6(时) 答:行180千米要用6小时。 例3 2台拖拉机4天耕地32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 【思路点拨】先求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再求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32÷2÷4×5×7=140(公顷)。 答:5台拖拉机7天耕地140公顷。 例4 一项工程,8个人工作15时可以完成,如果12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思路点拨】先求出工程总量相当于1个人工作多少小时?再求12个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小时?解:15×8=120(时) 120÷12=10(时) 答:12人需10时完成。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奥数教程

目录 第一讲奇妙的幻方 (3) 练习卷 (9) 第二讲可能性的大小(游戏与对策) (10) 练习卷 (12) 第三讲图形的面积(一) (13) 第四讲认识分数 (17) 练习卷 (21) 第五讲行程中的相遇(相遇问题) (22) 练习卷 (26) 第六讲公因数与公倍数 (27) 综合演练 (31) 第一讲幻方(第一课时) 【知识概述】 在一个n×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入一些连续的数字,使得所有的横、竖、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这样的正方形方格叫做幻方。幻方一般分为奇数幻方和偶数幻方。(n是几就表示为几阶幻

方)。本讲,我们将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例题讲学 例1在一个3×3的表格内,填入1-9九个数,(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使得3个横列、3个竖列和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可以怎样填?【和为15】 【思路分析】 这样的3×3幻方,在填写时有一定的规律和口诀: 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左七右三,戴九履一,五为中央。【注:戴指头,履指脚。】 试试填一填吧! 幻方(第二课时) 知识概述: 上一讲中,我们讲述了如何填写3×3的幻方,其实在幻方的知识世界里,像3×3、5×5、7×7……像这样幻方,称之为奇数

幻方,这一讲我们将来学习如何填写五阶幻方。 例题:在一个5×5的方格中,填入1-25这25个数字,使5个横列、5个竖列、2个斜列所加之和都相等。先试试看! 看样子,要想顺利填写好这么多的表格,还真的不容易,没有口诀真的不行,下面这个口诀要记牢: 一居首行正中央,依次斜向右上方,右出框时左边写,上出框时下边放,双出占位写下方。29 你能按顺序继续写下去吗?试试看吧! 幻方(第三课时) 根据上讲中的方法,把口诀运用到所有的奇数幻方中,可以继续填写七阶幻方、九阶幻方、十一阶幻方……,本讲,我们继续试着填写七阶幻方和九阶幻方。 【思路点拨】 再来重温一下口诀吧!

四年级奥数教程数码问题

数码问题 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如果这个数加上4,所得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就相同.求这个两位数, 2.一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增加5,得到一个新四位数,新四位数比原四位数的4倍还多5.那么原四位数是多少? 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这个数加上7,则两个数字就相同.求这个两位数. 4.几百年前,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那年年份的四个数字各不相同,它们的和等于16.如果十位数字加1后的十位数字恰好等于个位数字的5倍,那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在公元年.

5.一个数减去120,小芳计算时错把百位数与个位数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117.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6.5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05,求这5个自然数. 7.一个数加上132,小田计算时,错把这个数的百位与个位数字互换了,结果得486.正确的和应是多少? 8.有两个数:515、53,将第一个数减去11,第二个数加上11,这算一次操作,那么操作次后,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等.

9.一本辞典其有500页,编印页码1,2,3,4,…,499.500.问:数字1在页码中共出现了多少次? 10.在小于30的质数中,加3以后是4的倍数的是几?(第九届“希望杯’’初赛第3题) 11.一本故事书共188页,给这本书编上页码需要多少个数码? 12.一个两位数,其两个数字之和是9,两个数字之差是1,且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1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3倍,如果这个数减去7,则两个数字就相同.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14.一个数减去1 23,小张计算时错把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114.正确得数是多少? 15.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个位上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36.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16.4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2,求这4个连续奇数各是多少?一个两位数,其数字和是10,如果此数加上36,则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求原来的两位数. 17.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0,求这5个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 第一讲分数乘法(乘法中的简算) (2) 练习卷 (5)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6) 练习卷 (10) 第三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11 练习卷………………………………………………………. 15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16

练习卷……………………………………………………… 20 第五讲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寻找不变量) (21) 练习卷…………………………………………………….. 24 第六讲 百分数(浓度问题) (25) 练习卷…………………………………………………….… 28 综合演习(1) (29) 综合演习(2) (31) 第一讲 分数乘法 例题讲学 例1 (1) 15 14×19 (2) 27×2611

【思路点拨】 观察这两道题中数的特点,第(1)题中的1514比1少151,可以把15 14看作1-15 1,然后和19相乘,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同样,第(2)题中27与 2611中的分母26相差1,可以把27看作(26+1),然后和2611 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 算简便。 1 有关的两数之差或和;或者把一个数拆分成与分数分母相关的和或差,最后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36 13×35 2. 2322 ×10 3. 8×15 14 4. 253 ×126 5. 17×1211 6. 262524 ? 例2 1 200019991998 20001999-??+ 【思路点拨】 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分子1999+2000×1998=1999+2000×(1999-1)=1999+2000×1999-2000=2000×1999-1,这样就把分子转化成与分母完全相同的式子,结果自然就好计算了,试试吧! 的特点一般都能化成分子、分母能约分的情况,然后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186548362361 548362-??+ 2. 1 20112010200920112010-??+ 例3 6 51 541431321211?+?+?+?+?

归一,归总问题典型应用题

归一问题典型习题 1. 安装一条水管,前4天装了180米,还要12天可装完,这条水管总长多少米 2. 修一条5千米的公路,3天修了15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几天 3. 小明3分钟做了36道口算题,做完108道口算题需要几分钟4,一项工作,8个人12小时可以完成,如果减少2个人,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批么需要客少小时才能完成 5. 机床厂原计划20天制造240台机床,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4台,实际用了多少天 6.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3天看了36页,还要几天可以看完全书

7.一个果园请人帮忙摘苹果,4个人3小时共摘苹果480 千克,照这样计算,5个人8小时可以摘多少千克苹果 8.2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96亩,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耕地360亩,需要几小时 台磨面机8小时可磨面粉吨,现在磨面机增加到12台,要磨面粉168吨,需要几小时 10.修一条1800米长的路,原计划用25人12天修完,实际增加了5人,几天可以修完 11.修路队8人5天修路2160米,照这样计算,增加10人要修路4860米,需要几天可以完成

12. 一辆汽车每天行驶6小时,2天可行驶510千米,如果要在3天内行驶1020千米,每天应行驶儿小时 13.服装厂承做-批服装,30个人每天工作9小时,40天可完成,后来调走5人,如果要提前4天完成任务,求每天应工作几小时 14. 15头牛4天吃草1260千克,照这样计算,30头牛10天可吃草多少千克15.工厂计划做4320个零件,18个工人工作8小时完成了计划的一半,其余的如果在4小时内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个工人 16. 4台车床15分钟生产16200个蝶丝钉,3台这样的车床一小时可以生产多少个螺丝钉 17.工程队计划用60人5天修好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实际上增加了20人,每人每天比计划多修了4米,实际修完这条路少用了几天

(完整word版)四年级奥数教材

第一课时等量代换 第一站:倒酒 例1:群宴时,曹丞相让曹冲给大家倒酒。于是,曹冲就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各可以装多少毫升酒 思路点拨:一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换成3个小杯,“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就可以替换成“把720毫升酒倒入()个小杯”。 尝试解答: 第二站:奖赏 例2:曹操为了把宴会搞得更加隆重,他对每个大臣都进行了赏赐。他给每个文官奖励4只羊,每个武官奖励2头猪。如果6只同样的小猪和18只同样的小羊总共价值648文钱,且2只小猪和三只小羊的价钱相等。问:每只小猪和每只小羊各是多少文钱 思路点拨:已知2只小猪和3只小羊的价钱相等,如果把小猪替换成小羊,那么6只小猪的价钱= 只小羊的价钱。 尝试解答: 第三站:取剑 例3:宴会结束后,曹操把曹冲带到一个藏宝室。曹操对曹冲说:“这里有很多宝剑和宝刀,你可以任选一样,但得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曹冲说:“没问题!”

思路点拨:把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两银子,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了把宝剑的价钱。 尝试解答: 大胆闯关 1、曹冲把40个同样质量的苹果和5个同样质量的西瓜一起称了一下,一共重12千克,并且每个西瓜的质量是每个苹果质量的8倍。问每个苹果和每个西瓜各重多少克 2、一个大臣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6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3120克;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9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4080克。你知道每个橙子和每个梨子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吗

3、曹冲用大小两种车运石头,大车运了9次,小车运了10次,一共运了132吨,大车3次运的石头等于小车4次运的石头。大、小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吨 4、小强在3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乒乓球,正好是98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6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5、同学们去公园划船,如果租6条大船和4条小船可坐52人,如果租4条大船和4条小船则可坐40人,那么每条大船坐多少人

归一、归总问题(二)(新编小学奥数试题)

新编小学奥数试题学奥数更聪明 归一、归总问题(二) 1、2只兔子3天能吃12千克萝卜,照这样计算,5只兔子7天能吃多少千克萝卜?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21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5小时可以到达目的 地。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 3、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酿300千克蜂蜜要增加几箱蜜蜂? 4、某大学新生军训,4小时走16千米,为了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每小时多走了1千米,剩下的 20千米路程几小时可以到达? 5、一个养牛专业户养牛100头,这些牛一星期(7天)用去饲料2800千克。照这样计算,卖出30 头牛后,现在有2000千克饲料用一个星期够不够? 6、某工厂车间计划8人在5天里加工80个零件,生产时又增加了任务,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 需要10人做9天才能完成。增加的任务是多少个零件?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预计4小时可以到达。如果要提前一小时到达, 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8、5台拖拉机24天耕地12000公亩。要18天耕完54000公亩土地,需要增加同样拖拉机多少台? 9、加工9600套服装,30人10天完成了3600套,又增加了20人,剩下的还需要几天完成? 10、4辆大卡车运沙土,7次共运走沙土336吨。现在有沙土360吨,要求5次运完。问:需要增 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小豪家有个书架共5层,每层放36本书,现在要空出一层放碟片,把这些书放入4层中,每 层比原来多放多少本? 12、学校买了12张办公桌和若干把椅子,共用去2440元,其中买办公桌用去1440元。又知每张 办公桌比每把椅子贵70元。问一共买了多少把椅子? 13、解放军训练,4小时走16千米,为了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每小时多走1千米,剩下的20千 米可在几小时之内到达? 14、筑路队修一条36千米长的路,15天修了4500米,以后加快速度每天多修75米,这条路共修 多少天? 15、面粉厂用5台磨面机6小时磨面粉30000千克,现在增加2台同样的磨面机,用几小时可磨完 56000千克的面粉? 16、4个工人5天挖土方200方,如果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不变,要挖土方300方,需增加多少人? 17、毛衣加工厂计划每天加工毛衣25件,30天完成一批加工任务。加工6天后,由于接到新的任 务,必须提前4天把这批加工任务全部完成,那么余下的日子,每天需加工多少件毛衣?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

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 第一讲分数乘法(乘法中的简算) (2) 练习卷 (5)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6) 练习卷 (10) 第三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11) 练习卷 (15)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16) 练习卷 (20) 第五讲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寻找不变量) (21) 练习卷 (24) 第六讲百分数(浓度问题) (25)

练习卷 (28) 综合演习(1).................................................................. 29 综合演习(2) (31) 第一讲 分数乘法 例题讲学 例1 (1)×19 (2) 27×15142611 【思路点拨】 观察这两道题中数的特点.第(1)题中的比1少.可以把看作1-.然后和19 相乘.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同样.第(2)题中27与中的分母26相差1.可以把27看作(26+1).然后和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或拆成与1有关的两数之差或和;或者把一.最后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35 2. ×1036132322 3. 8× 4. ×1261514253

5. 17× 6. 1211262524 ? 例2 1200019991998 20001999-??+ 【思路点拨】 仔细观察分子.分母中各数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分子1999+2000×1998=1999+2000×(1999-1)=1999+2000×1999-2000=2000×1999-1.这样就把分子转化成与分母完全相同的式子.结果自然就好计算了.试试吧! .不要慌张.要仔细观察数的特点.根据数的特点.分母能约分的情况.然后使计算简便· 同步精练 1. 186548362361548362-??+

最新四年级奥数教程(完美修复版本)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 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 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 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四年级数学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优选)

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一量”,然后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用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应用题,称为归一问题。所谓“单一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物品的单价、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例1 一种钢轨,4根共重1900千克,现在有95000千克钢,可以制造这种钢轨多少根?(损耗忽略不计) 分析:以一根钢轨的重量为单一量。 (1)一根钢轨重多少千克? (2)95000千克能制造多少根钢轨? 解: 答: 例2 王家养了5头奶牛,7天产牛奶63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分析:以1头奶牛1天产的牛奶为单一量。 (1)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解: 答: 例3 三台同样的磨面机2.5时可以磨面粉2400千克,8台这样的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以1台磨面机1时磨的面粉为单一量。 (1)1台磨面机1时磨面粉多少千克? (2)8台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综合列式为 例4 4辆大卡车运沙土,7趟共运走沙土336吨。现在有沙土420吨,要求5趟运完。问: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分析与解:以1辆卡车1趟运的沙土为单一量。 (1)1辆卡车1趟运沙土多少吨? (2)5趟运走420吨沙土需卡车多少辆? (3)需要增加多少辆卡车? 综合列式为

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例5 一项工程,8个人工作15时可以完成,如果12个人工作,那么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分析:(1)工程总量相当于1个人工作多少小时? (2)12个人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解: 答: 例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5时到达。若要4时到达,则每小时需要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一定的,以路程为总量。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4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3)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解: 答: 例7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工作,80天完成。现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这样剩下的部分再用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1)修这条公路共需要多少个劳动日(总量)? (2)60人工作20天后,还剩下多少劳动日? (3)剩下的工程增加30人后还需多少天完成? 解: 答: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五年级奥数教材

- 1 - 第1讲 数 阵 一、精讲精练 【例题1】 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 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练习1: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2】 将1——10这十个数填入下图小圆中,使每个大圆上六个数的和是30。 练习2: 1.把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大圆上五个○内数的和相等。 2.把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四边形顶点的○内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且和最大。 3.将1——8八个数填入下图方格里,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四格、右四格、中间四格以及对角线四格内四个数的和都是18。 【例题3】 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中,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内数的和相等、且最大。 练习3: 1.将1——6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边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 2 - 2.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边上四个数的和都是17。 3.将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条安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4】 将1——7分别填入下图的7个圆圈内,使每条线段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练习4: 1.将1——9填入下图的○中,使横、竖行五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25。 2.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进下图的○里,使每条线上3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3.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圆四个数的和,内圆四个数的和以及横行、竖行上四个数的和都等于18。 【例题5】 如下图(a)四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有六个圆圈。如果在这些圆圈中分别填上六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而且每个小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数的和相等。问这六个质数的积是多少? 练习5: 1.将九个不同的自然数填入下面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积都相等。 2.将1——9九个自然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小三角形中,使靠近大三角形每条边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这五个数之和最大是多少? 3.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等于里面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之归一、归总问题

小升初解决问题——归一、归总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用归一、归总解决问题类题目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判断能力,形成方法。 2、多种途径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3. 引导学生用一些学用的数学思维方式(列表、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价值。 4.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用图形表征两次归一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5.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形表征两次归一问题。 【教学流程】 【含义】 1、归一问题: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位量”,再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所求数量,这类应用题被称为归一问题。这里的“单位量”常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价、单产量、速度等。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位量”的归一问题称为“单归一;用两步运算才能求出“单位量”的归一问题称为“双归一”。 2、归总问题:是指解答某些应用题时,需要先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所求数量。这里“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总价等。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1、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单位量不变,总量随着份数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蕴藏着正比例函数关系;解决归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总量不变,单位量随着份数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蕴藏中反比例函数关系。通过列表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比较好的策略。 2、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求总量的,求出一个单位量之后,然后利用乘法求出结果,这种问题叫做正归一问题(也称正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

小学奥数教程-数阵图2 (含答案)

1. 了解数阵图的种类 2. 学会一些解决数阵图的解题方法 3. 能够解决和数论相关的数阵图问题 . 一、数阵图定义及分类: 1. 定义:把一些数字按照一定的要求,排成各种各样的图形,这类问题叫数阵图. 2. 数阵是一种由幻方演变而来的数字图.数阵图的种类繁多,这里只向大家介绍三种数阵图:即封闭型数阵 图、辐射型数阵图和复合型数阵图. 3. 二、解题方法: 解决数阵类问题可以采取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方法入手: 第一步:区分数阵图中的普通点(或方格)和关键点(或方格); 第二步:在数阵图的少数关键点(一般是交叉点)上设置未知数,计算这些关键点与相关点的数量关系,得到关键点上所填数的范围; 第三步:运用已经得到的信息进行尝试.这个步骤并不是对所有数阵题都适用,很多数阵题更需要对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复合型数阵图 【例 1】 由数字1、2、3组成的不同的两位数共有9个,老师将这9个数写在一个九宫格上,让同学选数, 每个同学可以从中选5个数来求和.小刚选的5个数的和是120,小明选的5个数的和是111.如果两人选的数中只有一个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 31 32 33 212223131211 【考点】复合型数阵图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决赛,3题 【分析】 这9个数的和:111213212223313233++++++++ 10203031233198=++?+++?=()() 由小刚和小明选的数中只有一个是相同的,可知他们正好把这9个数全部都取到了,且有一个数取了两遍.所以他们取的数的总和比这9个数的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所求的数.那么,这个数是12011119833+-=. 【答案】33 【例 2】 如图1,圆圈内分别填有1,2,……,7这7个数。如果6个三角形的顶点处圆圈内的数字的和是 64,那么,中间圆圈内填入的数是 。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1-3-2.数阵图

最新五年级下册奥数教程

前言 在琳琅满目的教辅类图书前—— 孩子的心声:奥数真难,大人们为什么总要我们学习奥数呢? 家长的心声:太难的奥数,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学习数学了。 教师的心声:现行的奥数比课本难多了,若有一套配合课本进度,并能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奥数书,将能真正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针对以上种种心声,将此作为课题来研究,在多所名校和社会信誉度较高的办学单位试行的基础生,推出了这套《同步奥数培优》,内容力求体现:配套现行教材以新课标北师大版内容为知识体系,做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重视知识的螺旋上升,在和教材同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适当加入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 注重素质提高学好数学的前提是要有兴趣,这是编写此套丛书的出发点。为了更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此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与使用。 强化思维训练数学的学习是思维的学习。此套丛书在章节安排上,重视对学生系统思维的训练,能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相对形成知识编排上的系统性。即能以知识为章,以知识点为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认知相对完整。 本书将本着自学能会,教师能辅导、家长能参考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莘莘学子、为酷爱奥数的同学们而编,望你们用心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些不妥之处,敬请广大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批评指正,以使本书更加完善。《五年级奥数》编写组

目录 第一讲分数乘法(乘法中的简算) (2) 练习卷 (5) 第二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表面积) (6) 练习卷 (10) 第三讲分数除法应用题 (11) 练习卷 (15) 第四讲长方体和正方体(巧算体积) (16) 练习卷 (20) 第五讲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寻找不变量) (21) 练习卷 (24) 第六讲百分数(浓度问题) (25) 练习卷 (28) 综合演习(1) (29)

五年级上数学奥数教程【小数乘法】

第1讲 小数的巧算 小数“巧”算的基本途径还是灵活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运算定律,使题目中的数尽可能快地化为整数.在某种意义上讲,“化整”是小数运算技巧的灵魂 。 当然,根据小数的特点,在乘除运算中灵活运用小数点的移位:两数相乘,两数中的小数点反向移动相同的位数,其积不变(如×=8×;两数相除,两数中的小数点同向移动相同的位数,其商不变(如÷=16÷4)。这也是常见的简化运算的方法。 另外,某些特殊小数相乘化整,应熟记于心。如上面的8×=1;×2= 1; ×4=1;×4=3;×16=10等等。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留心积累这些“窍门”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2018××90+20180× 分析:利用小数乘积移动法则【提取公因数】,可将2018、、20180这三个数变成相同的数。×90=2018×9;20180×=2018。则 : 原式=2018××10×9+2018×10× =2018×18-2018×9+2018 =2018×(18-9+1) =2018×10 =20180 ) ×63+×126+196×9 分析:观察原式发现126=2×63;196=28×7,而7×9=63,这样就有公因数63可以提取,从而使计算简化;则 原式=×63+×2×63+28×7×9 =63×++28) $ =63×32 注:运算顺序 ① 先算括号 ② 加减混合时,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016. 随 堂 练 习1 (1)计算:×+125×+1250×; (2)计算:×98+. ! ÷ 分析除数是,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题目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同解时乘4,将原式转化成除数是1的除法.则 原式=×4)÷×4) =÷1 % =. +++++··· 用凑整的方法,将每一个加数都转化为一个整数与的差.则 原式=()+()+()+()+···+(.2) =.2×10 @ = = 随 堂 练 习2 ①看到,想到×4=1 ②根据除法的性质同时扩大4倍

小学奥数教程之容斥原理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 专题简析: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也叫容斥 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 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容斥原理:对n个事物,如果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a 分类与性质b分类(如图),那么具有性质a或性质b的事物的个 数=N a+N b-N ab。

Nab Nb Na

例1: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求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 分析完成语文作业的有37人,完成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一共有37+42=79人,多于全班人数。这是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的人数在统计做完语文作业的人数时算过一次,在统计做完数学作业的人数时又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一次。所以,这个班语文、数作业都完成的有:79-48=31人。 练习一 1,五年级有1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2,四年级一班有54人,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和《数学大世界》两种读物的有13人,订《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读物,订《数学大世界》的有多少人? 3,学校文艺组每人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已知会拉手风琴的有24人,会弹电子琴的有17人,其中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8人。这个文艺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年级奥数教程答案

四年级奥数教程答案 【篇一:四年级奥数教程】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 1 -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86,78,77,83,91,74,92,第2讲 速算与巧算(二) 69,84,75。 第3讲高斯求和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第4讲 4,8,9整除的 数的特征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第5讲弃九法直接 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相加既繁 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 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 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 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 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 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 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 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 数作“基准”,比如以“ 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五年级奥数教材举一反三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平均数(一) (2) 练习一 (2) 练习二 (3) 平均数(二) (6) 第3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0) 第4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7) 第5周分类数图形 (22) 第6周尾数和余数 (28) 第7周一般应用题(一) (33) 第8周一般应用题(二) (37) 第9周一般应用题(三) (42) 第10周数阵 (46) 第11周周期问题 (54) 第12周盈亏问题 (59) 第13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65) 第十四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71) 第十五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 (76) 第16周倍数问题(一) (81) 第17周倍数问题(二) (87) 第18周组合图形面积(一) (91) 第十九周组合图形的面积 (98) 第二十周数字趣题 (106) 第二十一讲假设法解题 (111) 第二十二周作图法解题 (116) 第二十三周分解质因数 (122) 第二十四周分解质因数(二) (127) 第25周最大公约数 (131) 第二十六周最小公倍数(一) (136) 第二十七周最小公倍数(二) (141) 第28周行程问题(一) (146)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二) (152) 第三十周行程问题(三) (157) 第三十一周行程问题(四) (163) 第三十二周算式谜 (169) 第33周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174) 第34周置换问题 (179) 第35周估值问题 (184) 第36周火车行程问题 (190) 第37周简单列举 (194) 第三十八周最大最小问题 (199) 第三十九周推理问题 (205)

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讲座及练习答案教学文案

五年级奥数集训专题讲座(四)——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达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我们课本上介绍的分解质因数,是为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服务的。其实,把一个数分解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启发我们寻找解答许多难题的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例1: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于1个,小于18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分析:18的约数有1、2、3、6、9、18。除去1和18,还有4个约数,所以,一共有4种不同的分法。 例2: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的积是15120。 分析:先把15120分解质因数,进而组合因数,使几个因数成为连续的自然数。 15120=2×2×2×2×3×3×3×5×7 =5×(2×3)×(2×2×2)×(3×3) =5×6×7×8×9 【巩固练习】: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问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解:3024=2×2×2×2×2×3×3×3×7 =8×6×9×7 答:这四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是9岁。 例3:将2、5、×14、24、27、55、56、99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 分析:14=2×7 24=2×2×2×3 27=3×3×3 55=5×11 56=2×2×2×7 99=3×3×11 2 5 可以看出,这八个数中,共含有八个2,六个3,二个5,二个7和二个11,如果要把这八个数分成两组且积相等,那么,每组数中应含有四个2,三个3,一个5,一个7,一个11。经排列为(5、99、24、14)和(55、27、56、2) 【巩固练习】:把40、44、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积相等。 解:要将40、44、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积相等,则必须先使每组数中的质因数相同,且它们的个数相同,将这八个数分解质因数得: 40=2×2×2×5 44=2×2×11 45=3×3×5 63==3×3×7 65=5×13 78==2×3×13 99=3×3×11 105=3×5×7 从上面的分解质因数来看,可知式子右边有6个2,则3个2为一组分成两组.即40在1组,44和78在2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