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品质控制作业

服装品质控制作业
服装品质控制作业

服装熨烫操作的品质控制专业:2010级服装设计与工程学号:41006010501 姓名:付强强指导教师:蒋晓文

服装熨烫操作的品质控制摘要:在服装的工业生产中,服装熨烫工艺是服装加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在服装行业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三分缝制,七分熨烫”,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还是能够直观的表示出熨烫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温度、湿度、压力、时间”作为服装熨烫造型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实际的熨烫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每一个影响因素,对于每一件不同的服装,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才能整烫出更好造型的服装。因此,规范熨烫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对于服装加工过程具有非常好指导作用。关键词:服装熨烫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第一节:熨烫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用、基本过程一、熨烫的基本概念熨烫就是以一定的工具,包括熨烫设备、烫斗通过一定的技巧方法,使各种织物表面达到平整、挺括、定

形的一种工艺。二、熨烫的基本原理各种织物均由纤维纺纱织布制成的。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种,虽然化学组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排列不均匀的线型分子组成。在纤维内部,分子比较平行分布的,形成较平行的部分叫结晶区,或叫结构区,又称整列部分;分子不是平行分布的,而是形成不够整齐的部分称为非结晶区,或称为不定形结构区,又称非整列部分。由于结晶区分子排列整齐,水是很难进去的,而非结晶区分子排列不整齐,形成无数空隙,水就容易侵入,并且由此产生膨胀,疏松的形态。当纤维受风,或受热作用,水分蒸发后,纤维又回复本来的卷区、蓬松状态。纤维非晶区结构不严密,分子间作用相对较小,热能会引起很大的变形,原因在于增加热能就能使其分子链的活动性增加温度增加越多,分子活动性就越大以至整个分子链段都能活动。而纤维非结晶区的变形规律是温度由低至高,性质也从脆、硬到较软且富有弹性再变粘溶化;

纤维耐受温度的极限,因纤维的种类而异。当纤维分子受热时,整个分子链都会发生运动,并且会发生很大的不易逆转的变形,与此同时,给受热的织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强迫纤维分子链向所规定的一个方

向运动,那么,当达到某一个变形的形态时,马上停止加热,并且自然或强行降温。这样,就迫使受热运动的分子,迅速被固定在新的位置上而停止移动,从而达到纤维分子定形的效果。三、熨烫的作用1、面料熨平衣物在加工、洗涤、存放过程中,会出现不需要的皱褶,通过熨烫可以除去衣物中出现的皱褶,使面料平整。 2、衣物成型熨烫可以改变服装面料的组织密度,使服装呈现一定的立体形态,实现比较理想的造型。服装熨烫中运用推、归、拨等工艺,可以获取更好的人体曲线形态。 3、服装褶裥服装褶裥是利用熨烫工艺增近服装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裤线、裙褶线等。褶裥的要求是褶痕保持越长越好。4、服装材料粘合有些服装通过压烫可使衬里与面料热熔粘合,成为一体。例如,西服需要在某些部位加一层或几层衬里,以此增强服装的整体的挺括性。5、杀细菌除尘熨烫过程中,高温可以使服装上的某些有害细菌被杀灭,起到消灭有害细菌的作用。另外,熨烫过程中,在烫台抽风功能的配合下,服装上的一些微粒杂物被去出除,使衣物得到清洁。四、服装熨烫的基本过程1、整烫又称大烫是指服装制成后,因受到力的作用,致使表面形态发生变化,为了恢复服装原来的整体造型状态,而进行的熨烫。2、

中间熨烫又称为小烫是指服装制作过程中,对服装的各个组合部分中需要整形部分或为了加工方便而进行的熨烫。如服装的分缝、成褶或造型等。这种熨烫可以基本满足服装在人体表面较为复杂的曲线成型,主要运用熨烫中推、归、拨工艺,使服装制成后更加合体美观。3、恢复性熨烫恢复性熨烫是指为了消除服装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及运输存放时所产生的状态变化而采取的熨烫。恢复性熨烫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织物或服装本来的状态,如平服皱折等。4、设计性的熨烫设计性的熨烫包括的范围比较广,熨烫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衣物新的形状。我们对构成服装材料所采取的弯曲、曲折、伸长、缩短及隆凸(成型)等熨烫方式,都属于设计性熨烫。第二节:影响熨烫效果的工艺参数一、温度温度是熨烫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使服装材料变形与定型的关键,温度太低,纤维的变形能力小,达不到热定型的目的;温度过高时,又会使服装材料变黄烫焦,手感发硬,对合成纤维来说,甚至会发生熔融粘结现象,破坏织物的服用性能。服装熨烫温度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温度的高低上,而且还表现在作用时间的长短上,经过一定时间较高温度的处理后,必须迅速冷却,这样才能把被熨纺织材料烫固于新的形

状之上,并获得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的优良风格。二、湿度衣料遇水后,纤维会被润湿、膨胀、伸展,这时服装就易变形和定型,但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太大太小都不利于服装定型。不同的纤维其吸湿的效果不同,应合理掌握。熨烫的方式分干烫和湿烫。干烫是用熨斗直接熨烫。主要用于遇湿易出水印(柞丝绸)或遇湿热会发生高收缩(维纶布)的服装的熨烫,以及棉布、化纤、丝绸、麻布等薄型衣料的熨烫。有时对于较厚的大衣呢料和羊毛衫等服装,先用

湿烫,然后再干熨,这样可使服装各部位平服挺括、不起壳、不起吊;使服装长久保持平挺。三、压力一定的整烫压力有助于克服分子间、纤维纱线间的阻力,使衣料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变形或定型。随着压力的增大,服装的平整度,褶裥保持性均有增加;由于压力增大,纱线与织物被压扁,面料的厚度变薄,对比光泽度增大。压力过大还会造成服装的极光。服装的整烫压力应随服装的材料及造型、折裥等要求而定。对于裤线、折裥裙的折痕和上浆衣料,压力应大些。对于灯芯绒等起绒衣料,压力要小或熨反面。对长毛绒等衣料则应用汽蒸而不宜熨烫,以免使绒毛倒伏或产生极光而影响质量。四、时间相对于温

度、湿度和压力三个参数来说,服装熨烫的时间不能简单的说某种服装或者某种面料需要熨烫的时间是多少,必须要在确定熨烫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之后,才能根据所需要的服装造型来确定服装具体的熨烫时间。第三节、服装熨烫过程的品质控制一、熨烫中温度控制服装熨烫的过程就是一个组成服装材料的高聚物,由一个平衡状态到达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是织物的一种组织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组织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熨烫效果的四大因素中温度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不同的服装材料,在进行熨烫时的温度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不改变服装面料原本肌理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服装造型。表一:各种服装材料的熨烫温度范围织物纤维熨烫温度危险温度织物纤维熨烫温度危险温度℃℃℃℃棉涤纶160-180 240 120-160 190

麻腈纶 175-195 240 120-140 180 羊毛维纶 140-160 210 120-140 180 丝丙纶120-160 200 90-100 200-230 粘胶氯纶— 120-160 200-230 60以下锦纶120-140 170 上述熨烫温度只是一个参考值,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纺或交织的服装材料,熨烫温度应按其中耐温较低的纤维温度确定。因此在服

装企业中服装的熨烫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点:对于服装面料为普通的纺织材料时,应该选择服装面料成份中最低的熨烫温度作为服装的熨烫温度。第二点:对于服装面料为毛绒材料时,应当选择在服装面料的反面进行熨烫,以达到保护面料的作用。第三点:对于服装面料为印花类(罗纹、反光条、动物皮毛等)时,就不应该将熨斗直接放在印花部位,应该在距离布面3CM以上的地方进行喷汽熨烫。在服装企业熨烫的操作过程中,有时不仅仅是对服装成品的熨烫,有时还要进行服装半成品的熨烫,即就是服装中间熨烫。服装的中间熨烫大多是进行的分缝、成褶、成型熨烫,这种熨烫通常是改变织物的形态,因此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在服装成衣熨烫中多是为了消除服装制作过程中的皱折,属于恢复性熨烫,这些皱折多在常温下形成,所以对熨烫温度要求并不高。

二、熨烫中压力控制压力是材料变形必须的外力,压力的大小要适中,过高的压力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熨烫质量,反而会使极光现象有所增加。中间熨烫与模熨由于是改变织物的形态,所以压力要求比较大,通常是在高温的同时施加压力;而对于恢复性熨烫来说,压力要求并不是很高,服装的整烫

作业大多使用蒸汽烫台进行。三、熨烫中湿度的控制通常织物只有在湿热的条件下,其组成的纤

维才能被湿润、膨胀并伸展,因此也只有在湿热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将织物塑造成所需要的形状。造型时的湿度需要一直被服装业所重视,但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忽视熨烫后的去湿作用。实际上在去湿的过程中,随着湿度的降低,衣物的温度会得到迅速的冷却,只有这样,才能稳固造型的熨烫效果。早期的服装制作由于没有吸风烫台的使用,有经验师傅在进行服装归拔作业时,往往使用一把竹尺,边熨烫边用尺子敲拍衣物,或使用一块方铁,随时压住熨烫过的部位,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使服装能迅速被冷却,以使完成的形状被固定。当代吸风烫台的使用,可以使去湿降温过程更为有效的进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重视中间熨烫中的烫台使用,这往往会达不到好的熨烫效果,从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中间熨烫的去湿冷却工作更为重要。四、熨烫中时间控制服装熨烫效果的实现,可以在较高温度较短时间内达到,也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经过较长的时间达到,使用较低温度较长时间的熨烫效果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使能耗增加效率降低,因此时间作为一个较为灵活的影响熨烫效果的因素,就必须要根据在服装的熨烫

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造型要求,设定不同各的熨烫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熨烫的最大功能。第四节:服装熨烫的基本技巧一、服装熨烫类型在现在的服装企业中,服装熨烫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手工熨烫和机械熨烫。 1、手工熨烫手工熨烫就是使用熨斗和烫台,在服装表面通过人工施加一定的外力和操作技巧,促使服装成型的一种方法。人们在家中或小型洗衣店对衣服的熨烫,基本都采用这种方法。 2、机械熨烫

机械熨烫是采用相关的熨烫机械,使服装成型的一种方法。这种熨烫加工主要是在一些做制服加工和西

服加工的服装制作工厂。二、手工熨烫的基本方法在这两种服装的熨烫类型中,相对于机械熨烫的一些经设定好的工艺参数来说,手工熨烫则主要是考验熨烫技巧的熨烫方法。以下则是手工熨斗的一些主要的使用技巧。 1、推烫推烫是指操作者用推力和压力,使熨斗在织物面上前行或左右往复熨烫的一种方法。要求操作者用力均匀,推动压力的重心在整个熨斗的底部。适用于熨烫被服上比较大的平展部位,例如,某些上衣的前后幅;不带褶的裙子等。2、侧烫侧烫是利用熨斗的一个侧面熨烫被服某些部位的方法。如对衣服上的襟,缝等部分进行熨烫。3、

注烫注烫是提起熨斗后部,利用熨斗的尖部位置熨烫被服某些狭小位置的方法。如袖口周边处、饰物周围等处。注烫时,应注意保持这些区域与其旁边部位的整体平服性。 4、焖烫焖烫是加重压力于熨斗上,对服装皱褶严重或厚实的部位,缓慢地推动熨斗前进或后退及左右移动,也可以瞬时停止于织物某部位上,使之平服挺括的方法。衣领、袖口或厚实服装的门襟、折缝等处多采用焖烫。 5、拖烫推烫是对于服装上一些不规则部位,放在烫台可转动的馒头形烫垫上,或者将“棉枕头”垫在里面用手托着进行熨烫,即托烫。如服装的肩部、胸部或对一些裙子的打褶均用到托烫。操作熨斗熨烫衣物时,应根据被服的不同面料、皱褶、部位等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熨烫方法,以保证熨烫后的被服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五节:“极光”现象的形成与预防

在整个熨烫过程中,必须要谨慎的把握住熨烫的四个重要影响参数,不然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其中“极光”现象是熨烫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一、服装极光的形成“极光”是熨烫时常易出现的一种疵点,它不但影响成衣的外观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内在质量问题。所谓“极光”,是在指服装织物因压烫而发生表面构造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光反射现象。这种

光泽多出现在有较多层材料重叠之处所,如;衣边接缝处或口袋等部位,在压烫时,这些多层材料重叠之处所承受的压力与其他单层部位相比较为强烈,随着长时间的压烫,会使这些部位衣料纤维的毛羽被压平磨光,从而形成了极光。从上述极光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不难认识到,极光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被熨衣物表面受力不均匀及烫面与衣物的相对运动。极光产生的原因:1、下烫板表面不平整(即表面起伏不规则),这会使被熨衣物的某个部位突然被凸起形成局部受力较大。2、上下烫板结构与构成材料不合理。3、蒸汽压力过强,且分布不均。4、烫面与衣物表面有直接的相对滑动。5、熨烫操作不合理。

二、“极光”现象的预防1、避免烫板表面起伏不规则,当采用熨斗、烫台进行熨烫时,为了防止烫台不平整应在烫台上垫上较厚的垫布并避免垫布发皱、起折。选用垫布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2、上下烫板结构设计要符合要求,垫层材料要合理,面布最好选择抗光泽织物。3、烫面不宜与衣物有直接的相对滑动,采用熨斗、烫台进行熨烫时,最好在衣物表面加一层垫布,对不熟练的熨烫操作者及防止熨烫疵点(包括极光、服装烫黄、烫焦)的产生。4、熨烫操作者是否合理熨烫是十分重要的,

有经验的操作者采用熨斗熨烫时,往往在口袋,门襟贴边上,领角下摆贴边、裤子褶裥、挺缝、省缝等厚部位采取轻熨、且避免在一处多磨,熨斗熨烫衣物均匀,且尽可能少作来回滑动。从而更

大程度地避免熨烫服装时极光的形成。第六节:总结服装熨烫是一种物理运动,要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就必须通过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的密切配合,再结合不同服装和服装不同部位的不同的熨烫技巧,即可以做出最好的熨烫的效果,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

[品质管理]服装品质管理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及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装

生产总量和出口总量跃居世界前列。至1997年底服装生产总量为96亿件,出口创汇达367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目前,服装企业约有六万多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与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等逐渐配套,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装工业体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1996年对14个企业抽查,男女西服的合格率为81.3%;1997年对童装和茄克衫产品进行了大面积抽查,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9.7%,茄克衫产品的合格率为82.35%。另据对涉及11个省市的96个生产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童装、茄克衫产品的缝制质量基本过关,工艺制定合理,缝制线迹整齐,外观平服,有些产品工艺制定相当科学,从面料、衬料的选择到拉链、钮扣及辅料的选用均采用优质材料,加上设计合理,使得产品达到一定档次。说明了企业在注重外观制作的同时,也普遍重视产品在质量,使得童装、茄克衫产品总体质量水理在逐年提高。总之,我国童装、茄克衫市场比较繁荣,高、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童装、茄克衫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性质决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调头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服装产品总体质量还不算高,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上与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偏低。世界先进国家的制衣设备已普遍采用微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并向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服装设备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来看仍很落后,尽管有些工序如布料的检验,纸样推档放码、排料、衣片裁剪等操作有些已由计算机控制,使工作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缝纫、整烫等工序还大量使用人工劳动。就服装CAD技术服务企业的普及率来说,现在还不到2%,“九五”期间,国家争取达到5%。服装工业加工手段的落

服装品质管理

服装品质管理 服装企业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服装企业在生产加工服装成品时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工序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如果没有管理工作或没有完善的管理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服装的质量。本文概述了服装企业生产的各项工艺流程中的管理应针对的具体工作,通过对每一个工艺环节品质的控制、把关,从而保证最终服装成品的质量。 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容服装生产流程管理的内容涉及到服装企业在生产加工服装成品时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其内容包括:服装生产前的准备、裁剪工艺、粘合工艺、缝制工艺、熨烫工艺、服装后整理工艺和服装产品的包装等。这其中的每一项生产工作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使后序的环节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如果没有管理工作或没有完善的管理都会影响到最终成品服装的质量,降低效率,提高生产成本。 服装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意志,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内 外贸易的需要,对生产技术活动进行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协调和控制、教 育和鼓励、挖潜和创新等各项工作,其目的是确保生产秩序正常进行,使企业在 同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以谋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服装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新产品开发,生产前技术准备,生产过程技术控制三 大阶段。新产品开发是在接单的前期阶段进行款式设计、产品定样,签订合同, 材料采购等。生产前技术准备主要包括标准准备、材料准备、工艺准备、样板准备、定额准备等。过程技术控制主要包括标准鉴定、材料使用、定额控制、工艺 管理等。总之技术管理工作范畴就是利用技术控制整个服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活动,代表着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专业化水平,如裁剪工艺、粘合工艺、缝制工艺、熨烫工艺,这些工艺流程中所完成产品的质量会对最终产品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裁剪工艺品质控制裁剪工艺的主要任务是把整匹的服装面料,按照所要投产的服装样板,裁剪成各种服装衣片,以供缝制车间缝制成衣。其主要的管理工作是裁剪方案的制定、排料、铺料及裁剪。裁剪工艺是服装投入正式生产的第一步,是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如果裁剪的质量有问题,影响的不只是一两件服装,而是成批的服装衣片,致使生产质量及进度受到影Ⅱ向,因此,裁剪工艺流程的管理应严格控制质量,避免出现问题。另外,裁剪部门的管理工作还决定着面料的消耗问题,即关系到服装成本的高低。 粘合工艺品质控制要保证粘合工艺所加工的产品质量首先就要对粘合工艺所使用的基本材料粘合衬进行检验,在粘合衬入库时,对其进行数量、剥离强度、缩水率、热缩率、耐洗性、渗胶性等检验,保证了粘合衬的质量,粘合出的衣片质量才会有保证;其次,还应选择好粘合工艺参数,因为粘合衬、面料、粘合设备都影响粘合工艺参数的设定,所以应在批量生产之前,通过小样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粘合完成后还要做好粘合质量的检验:检验粘合后面料是否起泡起皱、面料表面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论述题_题库完整

论述题 1、某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缺陷的项目及其频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排列图,并指出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 缺陷项目统计表 项目断裂擦伤污染弯曲裂纹砂眼其他 频数10 42 6 90 18 20 14 解: 由图表可知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A类因素)是:弯曲、擦伤、砂眼 2、某厂生产电路板元件,其中一关键电阻生产过程的计量数据如下:(抽样数据每五个为一组)0.5 0.8 1.0

1.6 0.9 ; 0.4 0.7 1.0 1.1 0.8 ; 0.7 1.3 1.0 0.6 1.5 ; 0.9 0.8 0.9 1.3 1.1作X -R 均值极差控制图,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n 4 0.729 2.266 0 2.282 5 0.577 2.089 0 2.114 解: 由上述图表可知X =0.945,R =0.8 每组大小n=5 由题目表中可知,n=5时,2A =0.577,4D =2.114 平均值X 控制图:CL=X =0.945 UCL=X +2A R =0.945+0.8*0.577=1.4066 LCL=X -2A R =0.945-0.8*0.577=0.4834 R 控制图:CL=R =0.8 UCL=4D R =2.114*0.8=1.6912 LCL=3D R (n ≤6,忽略)

由上图可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3、某厂建筑型材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其结果如下:磕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请画出排列图,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解:

由图表可知,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痕、弯曲。 4、已知某问题的发生原因,作排列图 问题原因累计频数 原因1 106 106 原因2 46 152 原因3 18 170 原因4 12 182 原因5 10 192 原因6 6 198

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1)

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 ******* XDFZ/GS02-2011 管理手册 编制: 审批: 版本:第二版 受控状态: 分发号: 2011-03-18 发布 2011-04-01实施 ************* 发布 目录 第一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类文件 第一节服装厂组织机构图 (5) 第二节部门和人员职责、权限 (6)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一节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16)

第二节文件管理制度 (17) 第三节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 第四节生产管理制度 (22) 第五节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第六节工艺装备(样板)管理制度………………………… 第七节采购控制制度………………………………………… 第八节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第九节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34) 第十节进货检验和验证管理制度………………………… 第十一节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第十二节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第十三节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十四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 第十五节仓库管理制度 (55) 第十六节售后服务制度 (56) 第三章技术文件 第一节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57) 第二节检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62) 第三节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规程 (66) 第四节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流程图 (74) 第五节原材料检验规程 (75) 第六节半成品的检验规程 (76)

第七节成品的检验规程 (77) 第四章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81) 第二节安全工作制度 (82) 第三节安全生产职责 (83) 第四节安全管理措施 (86) 第五节安全文明生产规定 (88) 第六节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 (90) 第七节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 (92) 第八节安全检查与处罚管理规定 (93) 颁布令 本公司依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要求编制完成了《管理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管理手册是公司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保证的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严格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服装品质管理手册

服装品质手册 服装制作常规要求?(注:若客户有特殊要求的,则以客户要求为准。)? 一、总体要求 1、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确认或得到权威认证机构的检验报告;?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6、包装美观、配比正确、纸箱大小适合、适于长途运输。?二、面料 1、若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我司要求货品至少达到的色牢度为: (1)水洗色牢度: A、单洗牢度(Colour change)3-3.5级? B、粘色牢度(Colourstain)3-3.5级?(2)磨擦色牢度:?A、干擦(Dry)3-3.5级 B、湿擦(Wet)2.5-3级?(3)光照色牢度:4级 2、对色准确,大货布的颜色和确认色的色差至少应在3.5级之内,并需经客户确认。 3、面布与里布同色的、色差不低于3.5级。? 4、面料要求成份配比准确,纱支密度均匀,梭织面料要达到客人要求的密度,针织面料要求克重误差范围在±5%以内。 5、尺寸变化,若无具体规定,要求所有面料应控制在:5次普洗后,每一方向最大误差在3%以内;?3次干洗后,每一方向最大误差在2%以内。?6、阻燃性,对于纯人造纤维面料可以免测,动植物纤维面料必须进行测试;用16微米火焰接触2*6英寸的面料1秒,计算燃烧时间,超过7秒不延燃可以接受,少于7秒则不合格。 7、出口定单的材料均要求不含偶氮染料,应对工厂根据定单要求进行逐笔或阶段性测试。??三、辅料?1、金属扣及鸡眼不得用铁质,所有金属配件不含镍,塑料类配件不含镉。?2、织唛、提花织带类,要求图案清晰、切边整齐、不抽纱。?3、印刷品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4、喷漆制品喷漆牢固、无破损。? 5、松紧带、弹力绳弹性良好。? 四、款式?严格根据客户的样衣或款式图查看所有细节(此工作由业务员在产前样检验时完成),各业务员应要求技术部或工厂在大货生产之前把所有色组的产前样交给我司批办后方可生产。 五、外观要求??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绊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提花织带、提花背带,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里。? 13、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服装业品质管理体系标准(doc 45页)

一、品质管理的观念与标准 1、关于品质管理的观念 品质管理是一个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有效运作,从而对“过程”加以控制,使供货方的质量、品种、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能满足客户需求。 我国服装业品质管理模式的常见问题: (1)很多工厂声称有所谓的100%最终成品检验,但事实是这些检验员同时从事剪线头、扣纽扣、拉拉链等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检验工作。 (2)无面辅料的产前检查制度,常常在最终检验才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3)无品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培训检验员,导致检验员在不懂品质标准和检验方式的情况下工作,甚至有些工厂的检验员是临时雇佣不能从事其它服装工作的闲散人员。(4)不配备生产线检验员,不作工序检验,不作中期检验,也不测量尺寸规格。往往在最后检验是才发现车缝上、尺寸上以及整烫上的严重缺陷。 (5)检验区域照明不良,很难达到检验的实际效果。

(6)检验员的工资水平是最低的,很难发挥检验员的积极性。 客户不会相信这样的供货商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这些缺乏品质管理体系的工厂认为品质管理就是检验,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果在成品检验时,发现了无法改正的病疵,管理曾也只能不了了之。对于这些品质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有些工厂仍然没有去追究自身管理上的缺陷,而是归咎于客户要求过高。 2.关于服务的观念 品质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整体表现。 对于服装生产,从样品制作的成品装运,其中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供货方的良好配合,意识各项工作能顺利的进行。 3.关于价格的观念 同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是一种市场行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价格降低的原因是供货商加强了内部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次品率等原因所致。而并非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服装质检部标准化检验流程.

服装质检部标准化检验流程.

1一概述 辅料检验的目的是了解到仓辅料的品质情况,判定是否符合订够要求,能否在大货中使用。 二工作内容 查验辅料的品质,数量等工作。 三检验方法及标准 按照AOL0。65进行抽样检验 AQL表格如下:

5 拉力测试 链牙啮合受力测试:完全完闭合拉链,在拉链中段垂直于链布,向相反方向各均衡施力45N、15秒. 拉锁强力测试:闭合拉链使拉链处于自锁状态,分开两带布,呈现60度角,向两边各施力45N、10秒. 下止强力测试:拉头拉至下止,完全分开拉链,拉链两边呈180度,分别向两边各均衡施力40N、15秒. 拉瓣强力测试:闭合拉瓣,拉头处于锁状,垂直于拉瓣均衡施力50N、10秒. 6 缩率测试 测试方法:取两条拉链,一条沾水浸湿后烘干后测量长度,另一条200度干烫后再测试长度计算出缩率 缩率接受范围:缩率不可超过2%. 7 验针 能顺利通过1.0MM验针卡的验针机。 8 耐腐蚀测试 测试方法:将拉链放于80度浓度3%的Nacl溶液中180秒.取出自然干燥,目测有无锈斑、蚀痕。洗水中会有其它腐蚀元素的要按大货洗水方法洗水测试。 9 其它要求 按客人要求竞用偶氮染料或其它元素如硫、铅、镍、镉等元素的得要委托第三方检测。 检验完成后出具报告表,并上报,判定是否达到订够要求,是否收货。 工字钮、撞钉的检验 检验范围: 型号尺寸、颜色、性能、表面质量、材质、有害物质 1 扣件的型号与尺寸:钮扣的型号(L)与钮扣直径的关系如下 钮扣直径(mm)=0.635L 测量方法:使用钮扣卡尺,或钮扣大小测量孔尺. 2 钮件的颜色 检验方法:对比确认样板的颜色. 3 扣件的性能 检验方法:主要是指装订好后拉力的承受。收到扣件后使用相应的模具按正确大货的位置正确装订后进行拉力测试.正确装订后固定扣件用拉力测试仪对测试扣件均衡作用90N拉力,并保持15秒.扣件的上下两部份(如扣帽和扣座)都要被测试到.如果扣件的任何部位松弛、脱落或面料破损,都视为扣件装订不合格。

服装厂管理流程83109

服装生产管理流程

服装生产管理流程 在服装生产管理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做好生产管理工 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计划:经过分析研究,确定管理目标,项目,拟定相应措 施。 二、实施:根据拟定的计划和措施,分头贯彻执行。 三、检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结果,考察取得的效果, 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处理:总结经验,并纳入相关标准,制度或规定,巩固成 绩,防止问题再度发生,同时对本次循环中遗留的问题, 查明原因,转入下一循环来解决。 以上四个阶段我认为是提高产量质量,进行质量管理的有 效手段,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问题不断产生,不断解决这 是质量管理唯一的运转方式。 做好生产管理应遵循一定得指导方针或准则,讲究经济效益。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生产,实施科学管理,组织均衡生产。我 认为(生产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工作的综合,是一个

内部相互关联的体系。主要有质量,产量,进度,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调度与控制等系统组成。 1. 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劳动组织。将生产要素以最佳方式结合起 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最短,时间最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及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效益最佳。 2. 服装工艺管理。在客户提供订单或新产品投产前,对产品进 行试样,并制定详尽的工艺指导书,使产品在高效的工艺方案指导下进行生产,更好的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 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建立起从产品研究,设计,试制,成批生产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4. 物料管理。对工厂所需各种原材料,辅料,填充料,动力等 物料进行有计划的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是工厂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物资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 认真贯彻,落实,做好7S 现场管理。 6. 生产管理达到的目标,保证生产管理的连续性,均衡性,有 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期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生产计划。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

说明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是根据服装生产流程制定的一份生产管理规范,它是从生产的计划阶段直到大货出运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系统和工艺进行实时检查,对于公司的每一份订单,都必须有最终的质量控制报告,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公司的质量控制人员会在生产期间定期到供货商处查看,监督并确保供货商严格执行了公司质量标准与要求。公司人员应当有权利在生产前、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后的任何时间都能随时检查所有服装和查阅所有记录。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检查出次品的百分率,而是要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在以后的生产中尽早纠正这些问题。服装生产质量管理控制规范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 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 (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 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 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三)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xx,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服装业品质管理(doc 20)

服装业品质管理(doc 20)

一、品质管理的观念与标准 1、关于品质管理的观念 品质管理是一个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有效运作,从而对“过程”加以控制,使供货方的质量、品种、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能满足客户需求。 我国服装业品质管理模式的常见问题: (1)很多工厂声称有所谓的100%最终成品检验,但事实是这些检验员同时从事剪线头、扣纽扣、拉拉链等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检验工作。 (2)无面辅料的产前检查制度,常常在最终检验才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3)无品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培训检验员,导致检验员在不懂品质标准和检验方式的情况下工作,甚至有些工厂的检验员是临时雇佣不能从事其它服装工作的闲散人员。 (4)不配备生产线检验员,不作工序检验,不作中期检验,也不测量尺寸规格。往往在最后检验是才发现车缝上、尺寸上以及整烫上的严重缺陷。 (5)检验区域照明不良,很难达到检验的实际效果。 (6)检验员的工资水平是最低的,很难发挥检验员的积极性。 客户不会相信这样的供货商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这些缺乏品质管理体系的工厂认为品质管理就是检验,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果在成品检验时,发现了无法改正的病疵,管理曾也只能不了了之。对于这些品质问题所产生的后果,有些工厂仍然没有去追究自身管理上的缺陷,而是归咎于客户要求过高。 2.关于服务的观念 品质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整体表现。 对于服装生产,从样品制作的成品装运,其中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供货方的良好配合,意识各项工作能顺利的进行。 3.关于价格的观念 同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是一种市场行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价格降低的原因是供货商加强了内部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次品率等原因所致。而并非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对于不同价格的、复杂的、简单的,品质的原则是一样的。价格高低的原因是生产原料成本和工时成本的差异。对于客户来说,他所能介绍的只是合格的产品。

服装品质控制流程

服装品质控制流程一 . 接获工作指令 1. 要集齐验货用的所有资料PO,尺寸表,生产批版,色版,测试报告(布料和成衣),辅 料版(主唛,洗水唛,挂牌,钮,拉链,价钱牌,衣架,胶袋,车线等客批OK之实版)及上次验货报告.如缺少的资料要及时通知跟单补回. 2. 详细研究集齐的资料,明确其内容. 3. 电话询问工厂生产进度,及时安排初期/中期/尾期验货. 4. 做好查货前的准备工作: a. 填好REPORT(验货报告).SHIPPING MARK(装箱分配). b.针对 不同的货品及工厂,制定检验重点及步骤细节. 二 . 中期检验: 1 公司POLICY(规定) a.货品数量在1200PCS以下者,可以只 检验尾期而不用安排中期检验,若因为该批货品容易产生问题或 生产厂家品质较差者,可以安排一次中期检验. b.由1201PCS到6000PCS之货品必须要有一个中期检验报告. c.数量由6001PCS 及以上数量的货品,必须要有两个中期报告. d.中期检验厂方必 须要有10%的成品可供量度尺寸(烫好.查好.未入胶袋) e.凡厂 方不能按期提供验货的,QC要向厂方了解下次中期的确切时间, 要求厂方另订验货日期,同时第一时间通知MR(跟单)及上司. 2. 检验重点及步骤: a.QC到厂后,首先要巡视一遍工厂以了解 工厂实际生产进度. b.以厂方实际烫好查好的大货数为LOT SIZE (批量尺码)据不同客人的AQL标准抽取SAMPLE SIZE.(样品 尺码) c根.据批版及PO的DEonSCRIPTION(种类)核对大货 有无错款. d.根据色版核对大货的颜色及手感.若大货为COTTON KNIT,(针织布)则需同时卡布磅布重并作记录.

服装品质管理计划

管理体系 文件版本:V1.0.1 撰写: 日期: 审核: 批准: 品质相关基础知识 品质:最大限度的满足客人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品质就是产品的质量,在同一类产品上优与劣的对比。 QC:着眼于检查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程序是否符合设计上的规格要求。通过检查可发现工厂内的品质状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采取必要措施。QC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全面,重责任,并有预见性的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宽容度:是指一件衣服每个部位的尺寸可以接受的最大和最小的限度。 严重疵点:影响成衣穿用寿命,外观和辅料的用法用量错误、做工做法不符合制单工艺要求。 决定性疵点:影响成衣品质安全及涉及客户品牌标志的疵点(如脱钮、钉钮脱线、拉力不够、脱主唛、衫内有金属及沙石等)三大疵点:手工、油污、尺寸。最难控制的疵点

是尺寸。 品质管理宗旨:认真且有效地使货品品质达到或超过客户的要求,令客户满意。 品质管理心态:围绕产品品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公私分明。 主唛:客人成衣品牌标识。 洗水唛:客人款式号码、布料成份、产地、客户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洗涤方法及温度、干燥方法、熨烫方法及温度。 成品品质的界定:产品的外观、物料成份、做工、产品尺寸。 包装:件数、衣架、贴纸、胶袋、主挂牌、价钱牌、颜色及尺码搭配比例、纸箱尺寸、箱唛、纸箱损坏。 裁床生产质量管理 1.排唛架:排唛架是技术部作出的裁床纸样在唛架纸上最省料、也便于电剪裁剪的图样, 对横间、对格、对花的一般在布上排,棉也不用排。 A先检查布、衬的门幅并实际度量。 B检查拉布的方式,合掌拉或单张向上。 C检查纸样,对照样办和制单逐一检查面料、里料、衬的纸样块数并弄清哪些裁片是通码的。 2.拉布:拉布要平齐一边布边拉,布面平整、无折叠、无拉紧现象。 A拉布前先根据唛架定好拉布长度,头尾长过唛架1CM。 B在检查布料是否是该款货品所用布料。 C看清唛架上注明的拉布方式。 D每匹布剩下的布头要注明款号、床数、层数,便于配片。 3.裁剪:电剪刀口须跟准唛架线,无公差,裁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品质

服装公司质量记录控制工作程序与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服装公司质量记录控制工 作程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1878服装公司质量记录控制工作程序Working procedures for quality record control in apparel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确保公司的质量活动留下记录并保持质量记录的真实性,监督和考核相关人员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有效运作,为管理评审和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相关的记录。 3.职责 3.1总经办文控员负责所有质量记录表格(正本)的编号和保存。 3.2各部门负责人或经上级指定的人员,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质量记录空白表单的编制

4.1.1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自行编制质量记录空白表单草案,由文控员依据《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编码。 4.2质量记录空白表单的审批 4.2.1工厂部质量记录表单草案,需由本部门主管初审,工厂部负责人中审,总经办终审; 4.2.2其他部门质量记录表单草案,需由本部门初审,总经办终审; 4.2.3终审后的质量记录表单,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通知文控员生效施行。 4.3质量记录空白表单的管理 4.3.1文控员应及时将新编之质量记录表单收录在"质量记录表单目录"内,并按《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做好发放和回收管理。 4.3.2质量记录表单的修改,按照《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4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4.4.1质量记录表单一律用质检科统一规定的书写笔填写,一般不准用铅笔及红字书写(入库单、出货单除外)。

服装品质管理计划

品质 管理体系 文件版本:V1.0.1 撰写: 日期: 审核: 批准: 品质相关基础知识 品质:最大限度的满足客人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品质就是产品的质量,在同一类产品上优与劣的对比。 QC:着眼于检查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程序是否符合设计上的规格要求。通过检查可发现工厂内的品质状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采取必要措施。QC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全面,重责任,并有预见性的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 宽容度:是指一件衣服每个部位的尺寸可以接受的最大和最小的限度。 严重疵点:影响成衣穿用寿命,外观和辅料的用法用量错误、做工做法不符合制单工艺要求。 决定性疵点:影响成衣品质安全及涉及客户品牌标志的疵点(如脱钮、钉钮脱线、拉力不够、脱主唛、衫内有金属及沙石等)

三大疵点:手工、油污、尺寸。最难控制的疵点是尺寸。 品质管理宗旨:认真且有效地使货品品质达到或超过客户的要求,令客户满意。 品质管理心态:围绕产品品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公私分明。 主唛:客人成衣品牌标识。 洗水唛:客人款式号码、布料成份、产地、客户公司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洗涤方法及温度、干燥方法、熨烫方法及温度。 成品品质的界定:产品的外观、物料成份、做工、产品尺寸。 包装:件数、衣架、贴纸、胶袋、主挂牌、价钱牌、颜色及尺码搭配比例、纸箱尺寸、箱唛、纸箱损坏。 裁床生产质量管理 1.排唛架:排唛架是技术部作出的裁床纸样在唛架纸上最省料、也便于电剪裁剪的图样,对横间、对格、对花的一般在布上排,棉也不用排。 A先检查布、衬的门幅并实际度量。 B检查拉布的方式,合掌拉或单张向上。 C检查纸样,对照样办和制单逐一检查面料、里料、衬的纸样块数并弄清哪些裁片是通码的。 2.拉布:拉布要平齐一边布边拉,布面平整、无折叠、无拉紧现象。 A拉布前先根据唛架定好拉布长度,头尾长过唛架1CM。 B在检查布料是否是该款货品所用布料。 C看清唛架上注明的拉布方式。 D每匹布剩下的布头要注明款号、床数、层数,便于配片。 3.裁剪:电剪刀口须跟准唛架线,无公差,裁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品质。

服装质量控制及流程-6

服装质量控制及检验 一初样(确认版型工艺细节及号型,面辅料的搭配) 二齐色确认样(确认所有颜色、工艺细节及M码尺寸版型、面辅料配色) 三产前封样(供应商需要提供各款的全码尺寸样衣及服装工艺单面辅料样卡及面辅料测试报告) 四中期验货 五尾期验货(后整好好包装入箱百分之八十申请尾期验货) 前期的准备和控制要点 1、工艺技术资料:技术资料正确无误,特别对印绣花、商标、成分标、吊牌、价格牌、包装袋,纸箱上的文字、数字、图形、颜色、位置等应清楚地标示,使生产有一个可执行的标准。 2、检查产前样:检验面料、里料、辅料、缝合方法、尺寸规格、包装以及我司对确认样的意见。 3 .裁剪品质管理面料的开裁必须在收到测试报告和检验报告后进行。 a.完整的生产技术资料:例如款号、订单号、尺码/颜色搭配、数量、用料定额、缸差卡、面料贴样(正反面正确、经纬向正确)等。 b. 核对面料:面料的货号、门幅、颜色、花型、图案、以及数量。 c. 检查样板或纸样:是否破损、遗漏定位记号。 d. 铺料:卷筒面料及针织面

料的24小时松布,疵病标注。 e. 裁片检验:裁片检验、换片、打号、打包、编号。 中期质量控制 1.车缝品质管理车缝是服装最主要的加工工序,也是疵病发生频率最高的工序。每个管理者都应把车缝工序作为品质管理的重点。车缝品质管理的重点是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有效解决。 2.尺寸的度量对各部位尺寸按照工艺单上的尺码号型按照相应的度量法进行度量,以确认尺寸的正负误差是否在可接受至范围(如果成衣需要进行水洗需要对洗前洗后的尺寸进行度量加以控制)。 3.巡检车间的半成品和成品,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监督执行。并出具中期的质量检验报告有供应商负责人签字确认。 尾期的验货及注意要点 1.当所有的成衣包装结束,需对成品进行最终检验。在最终检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检验正确性 面辅料、尺寸、做工、熨烫、包装等符合确认样或者订单的要求。 功能要求的品质 如:最小领围、扣件牢度、拉链的功能、粘合衬的牢度等。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一)生产准备 面辅料进厂检验f技术准备f打版f试板样f封样f制定做工艺文件f裁剪f缝制f确认首件(水洗首缸)f锁眼钉扣f整烫f成衣检验f包装f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收到样品、原始资料,按工艺要求(参考客人的原样),制作合理的纸板,并做好各种技术工艺的记录,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 按照客户和厂部的规定的样品时间,安排好样衣的生产,并做好几率,遇到做样衣时,工艺单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向跟单提出或向厂长提出,让他们去同客户商讨,不能自作主张。 认真审核客供工艺单的资料,原样衣,明确了解客户的要求,尺寸,原辅料和配料等,在做给客人的批核样衣时,以便于车间的生产为原则,提示可以简化的车缝的工序。样衣完成后,对比原样品和工艺单,确认无误才可以寄出。 按照母板根据尺寸表、面料的缩水率调板。推出其它尺码的板,并做好样板审核工作,样板上的文字、丝绺、绣花、款号、反正、等加以注明。 如工厂前期未打过样品,须安排其速打出投产前样确认,并将检验结果书面通知工厂负责人 和工厂技术科。特殊情况下须交至公司或客户确认整改无误后方可投产。校对工厂裁剪样版

服装品质管理综述

. . .专业. .专注. 服装品质管理综述 -----------------------作者:-----------------------日期: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及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 .专业. .专注.

关于服装品质管理

关于服装品质管理?一,品质管理得观念与标准?1、关于品质管理得观念?品质管理就是一个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得有效运作,从而对“过程"加以控制,使供货方得质量、品种、价格、交货期与服务能满足客户需求。 1)很多工厂声称有所谓得100%最终成品检我国服装业品质管理模式得常见问题:?( 验,但事实就是这些检验员同时从事剪线头、扣纽扣、拉拉链等工作,这就就是所谓得检验工作。(2) 无面辅料得产前检查制度,常常在最终检验才发现有这样那样得问题。 (3)无品质管理得规章制度,不培训检验员,导致检验员在不懂品质标准与检验方式得情况下工作,甚至有些工厂得检验员就是临时雇佣不能从事其它服装工作得闲散人员。 (4) 不配备生产线检验员,不作工序检验,不作中期检验,也不测量尺寸规格。往往在最后检验就是才发现车缝上、尺寸上以及整烫上得严重缺陷。 6)检验员得工资水平就是(5) 检验区域照明不良,很难达到检验得实际效果.?( 最低得,很难发挥检验员得积极性。客户不会相信这样得供货商能生产出合格得产品。 这些缺乏品质管理体系得工厂认为品质管理就就是检验,而实际得情况就是如果在成品检验时,发现了无法改正得病疵,管理曾也只能不了了之.对于这些品质问题所产生得后果,有些工厂仍然没有去追究自身管理上得缺陷,而就是归咎于客户要求过高. 2、关于服务得观念 品质就是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得整体表现。对于服装生产,从样品制作得成品装运,其中有一系 3、关于价格得观念 列得程序需要供货方得良好配合,意识各项工作能顺利得进行。? 同一种商品,价格得高低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就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得手段.价格降低得原因就是供货商加强了内部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次品率等原因所致。而并非以牺牲品质为代价。 对于不同价格得、复杂得、简单得,品质得原则就是一样得.价格高低得原因就是生产原料成本与工时成本得差异。对于客户来说,她所能介绍得只就是合格得产品。 事实上,产品质量水平越低,产品成本越高。因为这意味着生产过程种产生得次品多,单位产品得成本相应提高。另外产生退货、索赔得可能越大. 当然并不否认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有一定得关系。为了活得好得质量水平,需要投入一定得管理费用、培训费用、试验费用等。但当产品质量稳定在一定得水平后,可以降低次品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二、服装业品质管理得标准化体系? 1)面辅料供应商得评 1产前品质管理?( 估;?(2) 产前面辅料得品质管理; 2产中品质管理?(1)生产中各个工序得品质(3)样板、排料等得品质管理;? 管理,包括裁剪、车缝、整烫、包装以及绣花等附加工序。 (2) 抽查与复核,通过抽查来发现问题,通过复核来考察抽查得问题就是否得到纠正。 3最终品质管理?(1) 每批货物从包装开始到出运得品质管理,保证每批货物达到既定得品质要求. (2) 认真填写每批货物得综合质量报告。 三、基本得客户品质管理体系 1选择并评估供货方?评估得主要内容就是供货方遵守法律、保障人权、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及最终结果. 2确认样品及面料?(1)确认样品这一阶段得出色工作可以体现供应商得专业水准与理解能力,体现了供应商得服务水准与办事效率.如果客户对样品有不合理或不合适得要求,工厂要努力与其沟通。对样品细节得处理,也应考虑到大货生产得可能性与合理性。 (2) 确认颜色样?(3) 确认大货面料并测试大货面料需要客户确认并通过客户认可得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测试。供货方应保证大货面料得花型、颜色、手感、质地、密度、克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