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 复习

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 复习
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 复习

名解解释: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理论学科

采样:为进行检验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的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样品的过程

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微量待测成分的敏感程度

食品感官分析:是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硬度等做出评

判,并用语言、文字或数据进行记录,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结论。

物理检验法: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密度: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单位体积物质的量单位为g/cm3,或g/ml

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另一种参考物质的浓度的比值,参考物质常温为4℃的水

真密度: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密度与水在4℃时的密度的比值

视密度:物质在20摄氏度时的密度与水在20℃时的密度的比值

旋光法:利用专门的仪器测量偏振面向左或向右的旋转角度数,即可求出光化学活性物质的含量,这种测定方法叫做旋光法。

旋光现象:当偏振光经过旋光物质时,其偏振光的平面将被旋转,产生旋光现象偏振面旋转的角度叫作该旋光度

变旋光作用:一种糖刚配制成溶液后,旋光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最后达到一个常数不在改变,这个现象叫做变旋光作用

偏振光:自然光的光波在一切可能的平面上震动,当它透过尼克尔棱镜时,透过棱镜的光线只限制在一个平面上振动,这种光叫做

光学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中有不对称碳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度的物质。

比旋光度: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光源情况下,当溶液浓度为 1 g/ml,液层厚度为1分米时偏振光所旋转的角度。

变旋光作用:一种糖刚配成溶液后,旋光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最后达到一个常数后不再改变,这种现象叫变旋光作用。

有机物破坏法: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

湿法消化:是加入强氧化剂使样品消化而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保存在溶液中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分离为纯组分的方法

萃取:(提取)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组分完全或部分地分离

色层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矿物质元素:在食品所含有的几十种元素(60种以上)中,除去构成的水分和有机物的C、H、O外,其它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元素。

小题

1评价食品质量的指标:安全指标、营养指标、感官指标

2食品分析检测的内容:食品营养素分析、有毒有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感官检验

3食品分析方法:感官检验法、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法、酶分析法

4含量术语:常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1 %

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 0.1 %~1 %

痕量分析——样品中组分<0.1 %

超微量分析—样品中组分ppm(10 -6) 、ppb(10 -9)、ppt(10 -12 )

5溶液的浓度:物质的的量浓度mol/l 液体组分浓度(液体体积比)

体积百分比ml/100ml 质量百分比g/100ml

6试剂级别:优级纯GR绿色(标溶)分析纯AR红色(化学分析)

化学纯CP蓝色实验室试剂LR黄色

7采样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1)一般方法:随机取样和代表性取样

(2)具体方法:均匀固体物料,液体物料,组成不均匀的固体物料,小包装食品8罐头按生产班次取样(会计算):

1)取样数为1/3000,尾数超过1000灌者,增取一罐。但每班每个品种取样基数不得少于

3罐

2)某些产品生产量较大,则按班产量总罐数20000罐为基数,其取样数为1/3000,超过

20000罐以上罐数,其取样可按1/10000,尾数超过1000灌者,增取一罐

3)个别产品生产量过小,同品种,同规格者可合并班次取样,但并班总罐数不超过5000罐,每生产班次取样数不少于1罐,并班后取样基数不少于3罐。

4)按杀菌锅取样,每锅检取1罐,但每批每个品种不得少于3罐

9样品的保存原则: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10样品预处理方法

(1)有机物破坏法: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

---适用于无机成分的测定

①干法灰化--即灼烧法

原理:将样品在高温500~600℃下长时间加热,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而逸出的方法。

特点:优点--空白值低;可富集被测组分;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所需时间长;因温度高易造成挥发元素的损失;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提高结果准确度的措施:选择适宜的灰化温度;加入助灰化剂,防止被测组的挥发损失

和坩埚吸留。

②湿法消化:是加入强氧化剂使样品消化而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保存在溶液中

原理: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有机物氧化破坏的方法

常用消化方法:硫酸消化法(有机物含量多);硝酸-高氯酸消化法(果蔬类)硝酸硫酸消化法(有机物含量多)。

消化操作技术:1)敞口消化法2)回流消化法3)密封罐消化法4)微波消解法

特点:优点—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产生有害气体;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注意事项:①当样品中含有Sb和Sn时,不能用硝酸消化。

②当样品中含有碱金属时,不能用硫酸消化。

(2)蒸馏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进行蒸馏分离的方法

方式:常压蒸馏(适用于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减压蒸馏(适用于常压下受热分解或沸点太高)、水蒸气蒸馏(沸点较高,或被测组分在自身沸点下易分解并且具有

一定挥发度的组分的测定)。

(3)溶剂提取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溶剂的选择:按相似相容原则选择溶剂;选沸点在45~80℃之间的溶剂;选稳定性好的溶剂

萃取剂的选择:与原溶剂互不相容;对被测组分有最大的溶解度;萃取后分层快,并且不产生泡沫。

(4)化学分离法

a.磺化法和皂化法--目的是除油脂或含油脂样品高的方法

①磺化法:用浓硫酸处理样品,使样品中的油脂磺化,由憎水性转变为亲水性的反应。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②皂化法:是用强碱处理样品,使脂肪皂化,由憎水性转变为亲水性的反应。本法适用于对碱稳定的农药的提取液的净化

b.沉淀分离法: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使干扰组分沉淀,再对沉淀进行过滤、洗涤而得到分离。主要是除去蛋白质。

(5)色层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按分离原理的不同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按载体不同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

(6)浓缩法

a常压浓缩法

1)自然挥发法:室温下,使溶剂自然挥发

2)加热浓缩法:将待浓缩的溶液置于电炉上加热挥发溶剂。

3)吹气法:采用吹干燥空气或氮气,使溶剂挥发的浓缩方法。此法浓缩速度慢,对于易氧化、蒸汽压高的待测物,不能采用吹干燥空气的方法

b减压浓缩法

1)K—D浓缩器法(准确度高)

2)真空旋转蒸发法

11误差来源:

a偶然误差:是由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b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12食品的感官检验的作用:

(1)感官检验可对食品的可接受性作出判断;

(2)感官检验可判断食品的质量及其变化情况(了解判断)

13.实验时间的选择:宜在饭后2~3h内进行,避免过饱或饥饿状态。并要求评价员在试验前半小时内不得吸烟和吃刺激性强的食物。

14被检样品的要求:

(一)样品数量

(1)样品个数:一般控制在4~8个,对含有酒精和带有强刺激感官特性(如辣味)的样品样品数应控制在3~4个。

(2)样品量:每个样品的量应保证品评三次。

(二)样品温度:视该食品的饮食习惯而定。

(三)盛放样品的容器:应洁净无异味,器皿的颜色、大小一致。

(四)样品编号:应该以3位数字随机编号。

(五)样品的摆放顺序:坚持平衡的原则。

15.密度法仪器:

(1)密度瓶法比重瓶或者密度瓶.

(2)密度计法:普通密度计,锤度计,波美计,乳稠计.

16折光法主要用于油脂、乳品的分析及果汁、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阿贝折光仪是应用临界角原理测定物质折射率的仪器。

常用阿贝折光仪(读数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数和折光率)和手提式折光仪(读数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数)

17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注意事项

(1)用无CO2蒸馏水

(2)样液颜色深,可加等量蒸馏水或加吸附剂吸附色素后再滴定,也可用电位滴定法。(3)配制标准碱液时,必须进行标定

(4)测定结果是以样品中含量最多的酸表示

18旋光法测定的物质:必须含有手性碳,主要用于糖类的测定,及谷类淀粉的含量。

19.水分的测定

(1)常压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范围内,不含其他挥发性成分或含量极微且对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原理:在100摄氏度左右,将样品干燥至恒重,样品所损失的质量即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减压干燥法(真空干燥法):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如糖类、味精、蜂蜜、果酱及高脂食品等

原理:利用水的沸点随压强降低的原理。

(3)蒸馏法

原理:有机溶剂用苯、二甲苯

适用:适用于测定含较多挥发性物质的食品(香料)。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度明显高于干燥法

20常用水分活度测定法:水分活度测定仪法,溶剂萃取法,扩散法

21灰分:食品经高温(500~550℃)灼烧后的残留物

22灰分测定的内容

(1)总灰分

(2)水溶性灰分:反映钾、钠、钙、镁等的含量

(3)水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及碱金属和碱性磷酸盐

(4)酸不溶性灰分: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

23总灰分的测定

(1)原理: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所得的残留物即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2)注意事项

①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

②灼烧至灰分显白色或浅灰色并达到恒重为止

③加速灰化的方法:有加水溶解盐类法;加硝酸或双氧水等氧化剂法;加入碳酸铵法;添加惰性不熔物。

灰化温度的选择:一般为500~550℃,鱼类海产品谷类及其制品小于550℃,果蔬及其制品,砂糖及其制品,肉制品小于525℃,个别样品可达到600℃

灰化时间:2-5小时,至恒重

24酸度的分类(主要为前三种,大题时第四种不答)

(1)总酸度(可滴定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2)有效酸度(pH):指被测液中H+的浓度,准确地说应是溶液中H+的活度

(3)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

(4)牛乳酸度:外表酸度--固有酸度;真实酸度--发酵酸度(合为总酸)牛乳总酸度若大于0.2%则牛乳不新鲜。

25挥发酸的测定(看看就行):利用挥发酸的挥发性经水蒸气蒸馏,冷凝吸收,再用酸碱滴定,加少量磷酸,使挥发酸分离出来---加磷酸的目的

26脂类的测定

(一)乙醚:抽脂(游离态)能力最强,可饱和2%的水,提取游离态脂肪。

(二)石油醚:允许样品含微量的水分,提取游离态脂肪

(三)氯仿—甲醇:对脂蛋白、磷脂提取效率较高,可抽提结合态脂肪。

27脂肪测定中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原理:

(一)索氏提取法

(1)原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即为脂肪(又称粗脂肪)。

粗脂肪——残留物中除游离脂肪外,还含有色素、树脂、蜡状物、挥发油等。

(2)适用范围与特点: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结合态脂类含量少,样品应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

(3)仪器:索氏脂肪提取器、电热恒温水浴锅

(4)注意事项:

a样品必需干燥无水

b样品和醚浸出物在干燥箱中干燥的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

c乙醚易燃,加热提取时用水浴,实验室要通风

d提取的是粗脂肪

(二)酸水解法

(1)原理:将试样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埋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量提取物的质量即为脂肪含量。

(2)适用范围及特点:适用于经过加工的食品、易结块的食品及不易除去水分的样品,但不宜用于磷脂含量较高的食品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

(3)所用试剂及作用:

a盐酸:用于水解样品,使结合或包埋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

b 95%乙醇:蛋白质和多糖等其他物质在此条件下不能被提取

c乙醚:提取游离态脂肪

d石油醚:提取游离态脂肪

(三)碱性乙醚提取法

原理: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适用范围:适用各种液体乳,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激凌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四)氯仿—甲醇改良剂

原理:用极性甲醇和非极性氯仿作溶剂,可与样品中水分形成三元抽取体系,将样品中的结合脂质变成游离脂肪,同时也能将诸如磷脂类极性脂质提取出,然后挥发掉溶剂,称重定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结合态脂肪,特别是磷脂含量较高的样品。

(五)巴布科克氏法

原理:利用硫酸溶解乳中的蛋白质和乳糖,并能减少脂肪球附着力,同时还能增加液体

相对密度,使脂肪同时还能增加液体相对密度,使脂肪迅速而完全地分离出来,直接读取脂肪层,即可得脂肪含量。

(1)酸水解法即酸性乙醚提取法不适于测定磷脂含量高和含糖量高的食品,如海产品、禽肉、鸡蛋。测定海产品时结果偏低,因其中中磷脂含量高,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碱,提取时丢掉一个R基,所以使结果偏低。

(2)牛乳中脂肪以脂肪球形式存在,外包脂肪膜。可用碱性乙醚提取法(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脂肪)和巴布科克法(在牛乳中加入硫酸破坏牛乳胶质性和覆盖在脂肪球上的蛋白质外膜)

3.应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时如何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1)溶剂回收到残留物尚具有一定流动性,不能完全干涸,否则脂类难以溶于石油醚,使测定值偏低。因此最好在残留有适量水时停止蒸发

(2)无水硫酸钠必须在石油醚之后加入,以免影响石油醚对脂肪的溶解

(3)提取结束后,用玻璃过滤器过滤,用溶剂洗涤洗涤烧瓶,每次5ml洗三次,用30ml 溶液洗涤样品试样残渣及滤器,边用搅拌边洗涤

(4)从加入石油醚至用移管吸取至移液管吸取部分醚层的操作中,应注意避免石油醚挥发. 28蔗糖的测定步骤(水解条件)知道

吸取处理后样品溶液50ml各2份置于100ml容量瓶中,1份加入5ml 6mol/L盐酸溶液,在68~70℃水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加水至刻度,摇匀。另1份直接用水稀释至刻度。分别按直接滴定法或高锰酸钾法测定还原糖。

29果胶分类:原果胶、果胶酯酸、果胶酸。

30(用酸提取)总果胶;(用水提取)水溶性果胶;

(氢氧化钠)果胶酸钠(醋酸酸化)果胶酸(加入钙盐)果胶酸钙沉淀

氢氧化钠的作用:使残留的甲基全转化成钠盐

31脂溶性:ADEK;水溶性:B族,C。

32.V A和B胡萝卜素的提取:

(1)脂溶性维生素样品预处理:样品→皂化(加乙醇,使蛋白质溶解)→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浓缩

(2)比色法测V A(适用于V A含量高于5ug/g的样品)

原理: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作用生成蓝色络合物,在620nm处比色测定。(3)纸层析法测B-胡萝卜素

原理:以丙酮和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样品中含胡萝卜素的混合色素,浓缩、点样,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上层析,剪下含有胡萝卜素的层析斑,用石油醚洗脱后进行比色定量。

33.糖精的提取:

(1)汽水机饮料类,先除去CO2,加入少量盐酸,在用乙醚三次提取。

(2)酱油果汁和果酱:家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成微碱性,加入铁氰化钾和硫酸锌及水,加入少量盐酸,在用乙醚三次提取。

(3)酱菜等固体,放入组织搅碎机,加水,和少量盐酸酸化,加乙醚提取。

(4)糕点,饼干等,将样品搅碎均匀,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成糊状,透析过夜,加盐酸调至中性,加入少量盐酸,在用乙醚三次提取

34抗氧化剂分类:

(1)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VE、茶多酚、植酸、愈疮树脂、米糠素、甘草抗氧物、迷迭香提取物、栎精

(2)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

食酸丙酯PG、抗坏血酸等

35漂白剂种类:

还原型漂白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Na2S2O4)、焦亚硫酸钠(Na2S2O5)等。

氧化型的漂白剂:过氧化氢、漂白粉(次氯酸)等。

36发色剂的检测-----亚硝酸盐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法

原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 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注意事项:亚硝酸盐易被氧化为硝酸盐,样品处理时,加热时间与温度均需控制,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亚硝酸钠课长期保存在硅胶干燥器中,若有必要,可在80℃烘去水分后标量

37硝酸盐测定方法原理(填空):硝酸盐经过镉柱转化成亚硝酸盐,接着同亚硝酸盐。

38着色剂的测定

(1)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色素的提取

聚酰胺吸附法注意事项:(用于不含赤藓红的样品)

①样品在加入聚酰胺粉吸取色素之前,要用柠檬酸调至pH为4左右。

②样品液中的色素被聚酰胺粉吸附后,洗涤用水应偏酸性,以防吸附的色

素被洗脱下来,使测定结果偏低。

③在提纯的样品溶液进行蒸发浓缩时,要控制水浴温度在70℃~80℃,

使其缓慢蒸发,另外,要摇动蒸发皿,防止色素干结在蒸发皿的壁上。

④若样品浓度太高要用水稀释

(2)如何解吸聚酰胺吸附的色素(小):

用60℃pH=4的水洗涤3~5次,然后用甲醇—甲酸混合溶液洗涤3~5次(含赤藓红样品不能洗),再用水洗至中性,用乙醇—氨水—水混合溶液解吸3~5次,每次5mL,收集解吸液39矿物质元素分类:

从营养角度分

必需元素:Fe、Cu 、Zn、Mn、Co、Ni、Mo、I等

非必需元素:Al、B、Bi等

有毒元素:Hg、Cd、Pb、As等

从人体需要量分

常量元素:成人每日需要大于100mg

微量元素:成人每日需要小于100mg

有毒元素:如Hg、Cd、Pb、As等

40铁的测定:

(1)硫氰酸盐光度法: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作用,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铁离子浓度成正比。在485nm处比色测定

注意事项:

A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

B严格控制硫氰酸钾的用量

(2)邻菲罗啉光度法

原理:样品中的Fe3+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为Fe2+,然后与邻菲罗啉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

其颜色深浅与铁的含量成正比。载510nm处比色测定。

41钙的测定:

(1)火焰原子吸收法

原理:样品经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 的共振线,其吸光度与钙含量成正比,与比标准比较定量。

注意:与铁的测定不同之处是用25g/L的氧化镧溶液定容,目的是消除磷酸根对钙的干扰。

42碘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法)

原理: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灰化,碘被有机物还原成I离子,I离子与碱金属生成碘化物,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作用,定量析出碘,当用氯仿萃取时,碘溶于氯仿中呈粉红色,颜色深浅与碘含量成正比,可在510nm处比色测定。

注意事项:

(1)灰化前,宜加入KOH溶液,烘干后再炭化、灰化,防止碘的挥发损失。

(2)样品灰化后要用热水分数次洗涤灰分并过滤,以避免碘的损失。

43砷的测定—银盐法(知道加什么试剂)

原理:样品经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比较定量。

44汞的样品处理(注意样品预处理):

(1)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样品经酸消化生成汞离子,加入SnCl2后,生成汞原子,用冷原子吸收测定。

(2)双硫腙比色法:样品经消化后,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二硫腙生成橙红色配合物,用三氯甲烷萃取,在490nm处比色测定,与标准比较定量。

45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类:生物性有害物质、化学性有害物质、物理性有害物质、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46.食品中有机磷农药中只有敌百虫溶于水

47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法测定:TLC法测定——酶抑制法(胆碱酯酶抑制剂法原理:许多动物组织中所含有的胆碱酯酶能水解酯类,而有机磷农药对此酶有抑制作用,故在用胆碱酯酶水解酯类时,通过检查有无酯类的分解产物即可确定有无有机磷农药的存在,并可同时确定其含量。

48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什么食品易被污染,国际标准用哪个?

答:烟熏食品。荧光法。

49.氰化物的测定(吡啶盐酸联苯胺光度法)的注意事项:

(1)酸化后至加入吡啶盐酸联苯胺前,须注意氰氢酸的挥发损失,因此加试剂时操作要迅速。

(2)溴一定要除净,否则加入吡啶盐酸联苯胺后,会形成蓝色化合物,影响测定。

(3)氰化物易分解,要及时分析。如来不及分析,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大于11,并存放于阴凉处。

(4)吡啶是有害气体,操作时要在通风橱内或在良好通风环境中进行。

50.感官检验对评价员的基本要求:

A分析型感官检验:评价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过挑选测试,人数至少10—25人。B偏爱型感官检验:人数越多越好,不少于100人。

51.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含量最多。

52.苯甲酸的测定—碱滴定法

原理:苯甲酸+NaOH→苯甲酸钠+水

注意事项:(1)用乙醚萃取时,要旋转分液漏斗,不要上下振荡,以免乳化。

(2)萃取后的乙醚层,要用水洗涤至不呈酸性为止。

53.总酸度测定的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2)配制标准碱液时,必须进行标定。

(3)测定结果以样品含量最多的酸表示:蔬菜—草酸,葡萄及其制品—酒石酸,柑橘及其制品—柠檬酸,苹果、核果类及其制品—苹果酸,乳、肉、蛋及其制品—乳酸(k=0.090),酒类、调味品—乙酸(k=0.060)

大题

1样品预处理的基本要求: a、试样要分解完全

b、完整地保留待测组分

c、试样分解的所用试剂及反应产物对后续测定无干扰

2组成不匀的固体物料取样:

(1)肉类、水产品:从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从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样品。

(2)果蔬类:体积小的,随机取若干个整体,切碎混匀;体积较大的,按成熟度及个体大小的组成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按生长轴纵剖4份或8份,取对角两份。

3分析方法的评价--三性三度

稳定性-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包括:相对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可靠性-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回收实验)相对误差或回收率表示。

回收试验是在实际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和样品于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用所得的结果计算回收率。。

适用性-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微量待测成分的敏感程度,用最低检出限表示

4如何提高分析结果得准确度即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①取样量适宜

②校正仪器、标定溶液

③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

④对照试验-减少

⑤做空白试验

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原理

①直接滴定法(费林试剂法)

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直接滴定已经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或者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以经除去蛋白质后的被测样品溶液,直接滴定已经标定过的费林试剂,样品中的还原糖与费林试液中的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再与试剂中的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到达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将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即为终点。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标定费林试剂是因为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注意事项即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a.滴定必须在沸腾的条件下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b.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

c.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要一致。

6.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 c含量原理及注意事项即如何提高本法的准确性

原理:染料2,6-二氯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其他蓝色),被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的量,与溶液中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注意事项①所有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

②样品采样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止VC的氧化损失.

③若样品滤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观察,可加入白陶土再过滤.白陶土使用前应测定回收率.

④滴定开始时2,6—二氯靛酚应迅速加入且至红色迅速消失,尽可能一滴加入并不断摇动,至粉红色15s内不消失为止.

⑤必须做试剂空白

消除杂质带来的误差:取10ml提取液两份,一份加入10%CuSO4溶液,在110摄氏度加热10min,冷却后用染料滴定,有铜存在时,抗坏血酸被完全破坏,以样品滴定中扣除校正值,即得抗坏血酸含量。

7元素的提取和分离(大题,如何提取,分离,会举例说明)

(一)元素的提取

①干法灰化:直接灰化法;Ca(OH)2法;NaOH法

直接灰化法:适用于含铁、铜、锌等非挥发性元素样品中的有机物破坏。

样品→用测定灰分的方法得到灰分→冷却→用稀酸或水溶解盐类→定容到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Ca(OH)2法:(含砷的样品)称5g样+5g Ca(OH)2→于蒸发皿→加少量水→

混匀→保温炭化→500℃马福炉→灰白色→冷却→加6mol/L HCL

溶解→定容50ml

NaOH法:(含锡、碘的样品)称一定量样品→加10% NaOH 溶液→水浴蒸干→500~600℃灰化为灰白色→用HCL(锡)或水(碘)溶解盐类→10ml水→移入50ml容量瓶→用1:1HCL定容

②湿法消化:HNO3-H2SO4 消化法适用于测定CU,ZN,AS等样品分析;H2SO4-H2O2消化法适用于测定FE及脂肪等样品分析;

HNO3-HCLO4消化法适用于测定PB,CD,ZN等样品分析;

H2SO4- HCLO4;HNO3-HCLO4-H2SO4;HNO3-H2O2。

(糖、蛋白质、脂肪含量高,HNO3-HCLO4比例为5:1;有机物含量少用HNO3-HCLO4;脂肪含量高用H2SO4- HCLO4)

③密封罐消化技术:主要有电烘箱加热—高压密封罐消解技术、微波加热—密封罐消解技术。其具有高效快速、试剂用量少、环境污染小、可避免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损失。

快速消解的原因:来自于微波对样液的直接加热和罐内迅速形成的高温高压。

(二)分离和浓缩:最主要的方法是金属螯合物溶剂萃取法。

常用螯合剂有:双硫腙(hdz),丁二酮肪。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

清除干扰离子:控制酸度;使用掩蔽剂。

常用的掩蔽剂有氰化物、EDTA、酒石酸盐、柠檬酸盐和草酸盐等。

8.铅的测定(重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样品经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波长283.3nm 的共振线,其吸光度与铅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样品消化即可用湿法消化也可用干法灰化,但灰化温度不宜超过500度

铅的测定,操作步骤:

A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湿法消化:精确称取样品5ml于消化管种,加入混合酸20ml,盖塞放置过夜,次日于消化器上逐渐升温加热。溶液变成棕红色,应注意防止炭化,如发现消化液颜色变深,再滴加浓硝酸,继续加热消化至冒白色烟雾,去下放冷后,加入约10ml水继续加热赶酸至冒白烟,放冷后用蒸馏水洗至50ml 容量瓶中定容,同时做试剂空白

样品干法灰化:称取准备好的样品2~5.0g至于瓷坩埚中,于电炉上小火炭化至无烟后移入马弗炉中,于500°C灰化约8小时后取出,放冷后再加入少量混合酸,小火加热至无炭粒,待坩埚稍凉,加入0.5ml/L 的硝酸,溶解残渣并移入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用时做试剂空白

B标准曲线制备:吸取0.00 0.50 1.00 2.50 5.2ml 铅标准使用液,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0.5mol/L硝酸稀释至刻度,混匀,次标准系列各含铅0.0 1.0 2.0 5.0 10.0μg/ml

C仪器条件:波长283.3nm 灯电流6mA狭缝0.5mm 空气流量5L/mm 乙炔流量2L/mm 灯头高度3mm

D样品测定:将铅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液和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分别导入火焰原子化器进行测定,记录其对应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9如何提取还原糖:

①提取剂:水(温度40~50℃,提取液中性,为了防止糖类被酶水解加入氯化汞HgCL2);乙醇溶液(70%~75%,蛋白质和多糖都不能被提取,淀粉,糊精形成沉淀,乙醇还可以降低酶的活性)所以选择75~85%的乙醇作为糖类的提取剂

铅过量时,可加入草酸钾(钠)或硫酸钠等除铅剂沉淀除去

预测的目的:a减少滴定误差

b样液中还原糖浓度与标准液中还原糖浓度是否相近

10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

(1)消化过程步骤:准确称取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10~20ml液体样品(约相当氮30~40mg),移入干燥的100ml或5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3g硫酸钾及20ml硫酸,稍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直至液体呈蓝绿色且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取下冷却,加20ml水,待完全冷却后,定溶至100ml,进行蒸馏,以盐酸标准滴定液吸收液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2)加入硫酸铜的作用:催化作用(加速有机物分解)、指示消化终点(蓝绿色)蒸馏时碱性反应完全指示即指示碱化终点(变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

(3)加入硫酸钾的作用:是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的分解

(4)0.05%盐酸标液

(5)40%氢氧化钾

11苯甲酸及其盐类的测定---碱滴定法(适于分析含苯甲酸0.1%以上的样品)

原理:从样品中分离出苯甲酸,用标准碱滴定。

●样品饱和NaCl提取(使蛋白质盐析)酸化(苯甲酸钠变为苯甲酸) 用乙醚萃取(三次)醚层用

蒸馏水反复洗致不呈酸性

●40℃水浴回收乙醚用中性乙醇溶解用酚酞作指剂用NaOH滴定

注意事项:①用乙醚萃取时要旋转分液漏斗,不要上下振荡,以免乳化

②萃取后的乙醚层,要用水洗涤至不呈酸性为止③最终用中性乙醇溶解

1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作用:

薄层分析点样法

第一点:10ul AFTB1标准使用液(0.04ug/ml)。

第二点:20ul样液。

第三点:20ul样液+10ul 0.04ug/ml AFTB1标准使用液。

第四点:20ul样液+10ul 0.2ug/ml AFTB1标准使用液。

作用:

第一点:看AFTB1最低检出量是否正常出现。

第二点:在与AFTB1标准点的相应位置上无蓝紫色荧光点,表示样品中AFTB1含量在5ug/kg以下;如在相应位置上有蓝紫色荧光点,则需进行确证试验。

第三点:用于检查在样液内AFTB1最低检出量是否正常出现。

第四点:中AFTB1为0.002ug,主要起定位作用,在此色谱条件下,AFTB1的Rf值约在

0.6左右。

13感观分析方法: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描述性检验(各方法的应用)

差别检验法:主要类型有成对比较检验法(发现两种样品在特性强度上是否存在差别或者是否其中之一更被消费者偏爱);三点检验(鉴别两个样品之间的细微差异,也可用于挑选与培训鉴评人员)。

标度和类别检验法:主要类型有排序检验法(用于进行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用于就某一性质对多个样品进行比较、做进一步精细感官分析的基础工作)。

分析或描述性检验:主要类型简单描述检验法(食品加工中质量控制,产品贮存期间质量变化,以及鉴评员培训);分类检验法(评价样品的好坏差别,得出样品的优劣和级别);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法(产品质量控制,判定产品差异性,新产品开发确定感官特性,通过描述分析获得产品性质和仪器测定得到化学、物理性质进行比较)。

14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的区别:

水分含量:食品所含水分的多少,决定食品的保质期

水分活度:同一条件下,溶液中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其反映食品与水的亲和能力程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低的A W能有效的控制质量。

值不同

15为什么称为粗灰分?

粗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后遗留下来的无机物(有损失或增加CO2)

(1)食品在灰化时,某些易挥发元素损失。

(2)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多。使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称为粗灰分. 16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操作不卫生、杀菌不合要求或贮藏不当

(二)不当的使用农药、兽药

(三)来自特定的食品加工工艺

(四)来自包装材料

(五)来自环境污染

(六)来自食品原料本身

17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DDT、六六六)

(1)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提取:用丙酮、己烷、乙醚、石油醚等。

大多数有机氯农药为弱极性化合物,据相似相溶原理使用弱极性溶剂提取

①对于粮食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如动植物油脂等,用石油醚或环己烷直接提取

②对于蔬菜、水果及蛋与蛋制品:应先用亲水性溶剂丙酮提取,然后加Na2SO4溶液稀释,再用石油醚提取有机氯农药。

③对于乳及乳制品:先加入乙醇与K2C2O4振摇以破环脂肪球膜,然后用乙醚—石油醚提取。

④对于鱼、禽、肉类及其制品:可先加入无水Na2SO4研磨至干粉状以脱水,然后用己烷或石油醚提取。加入HClO4—冰醋酸(1+1)进行水浴处理,再用石油醚提取。

(2)净化—磺化法:具体操作是,向样品提取液中加入相当于提取液量1/10的浓硫酸,轻轻振摇并静止分层。

(3)最终检测--薄层色谱法:浓缩后的样液,点在硅胶或三氧化二铝薄层板

上,展开后,喷硝酸银显色剂经紫外线照

食品感官评定考点

1食品感官评定:利用人体内外感觉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方法来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分析的技术。2感觉:感觉神经传导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部位,再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的印象。 3知觉:感觉的综合产生的对物质的认识。 4感受器:人和动物身上专司感受各种刺激的特殊结构,通常是一些感觉神经末梢。 6感觉器官:部分外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7评价员的选择:实际上主要就是对候选评价员感觉敏感性的测定。针对不同试验,挑选不同评价员。 8感觉阈限: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9敏感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每种感觉既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11差别感觉阈限:当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强度发生微小的变化,人的主观感觉能否觉察到这种变化,就是差别敏感性的问题。 12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对比现象:两个刺激物同时或持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叫作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 14协同效应(相乘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5拮抗效应(相抵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 16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 17味觉: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官便产生味觉。 18味觉感受器:覆盖在舌面的味蕾。 19味蕾的结构:味毛,味孔,支持细胞,感受器,神经纤维。 20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茸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上。 21味觉的相互作用:(1)味的对比(2)味的消杀(3)味的转换(4)味的相乘作用 22四种基本味:甜、酸、咸、苦。 23我国一般分为七类:酸、咸、甜、苦、辣、鲜、涩。 24味觉适应:一种有味物质在口腔里维持一段时间后,引起感觉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 25食品滋味的评价:从食品滋味的正异、浓淡、持续长短来评价食品滋味的好坏。 26嗅觉: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并在中枢神经引起的感觉。 27嗅觉感受器:嗅粘膜。 28嗅觉的特性:(1)人的嗅觉相当敏锐;(2)人所能标识的气味物质种类相当多;(3)嗅觉强度的区分能力相当差; (4)不同人嗅觉差别很大,即使嗅觉敏锐的人也因气味而异;(5)嗅觉易于疲劳而处于不灵敏状态; (6)嗅觉阈值受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实际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尤为明显。 29嗅觉适应: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嗅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30嗅觉物的相互作用:当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气味呈现时,可引起下列几种类型的感知觉:(1)可以清楚地确认出来; (2)可以产生一个完全新的气味;(3)与某单一成分有相似之味,但却有不同; (4)一种气味可能占优势,而不易闻出其它气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5)气味彼此抵消以致无味,即中和作用。 31食品气味的评价:从食品香气的正异、强弱、持续长短等几个方面来评价食品香气的好坏。 32视觉:是眼球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后产生的感觉。 33视觉感受器:视觉感受器、视杆和视锥细胞位于视网膜中。 34视觉的特性:(1)明暗视觉:当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有杆状细胞(视杆细胞)起作用,人眼不能分辨光谱 中各种颜色,整个光谱带只反映为明暗不同的灰色条纹。 (2)彩色视觉:主要由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视锥细胞)完成,在明视觉产生。 视锥细胞类型: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感官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食安1201 学号 12015001xx 姓名 xxx 实验日期 2014.12.03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 1.描述性检验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程。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知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2.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方面。 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用描述性检验法来评价样品的感官特性以及每种特性的强度。 二、实验材料 1.材料: 长鼻王膨化夹心卷(蛋黄口味)420g(产地:浙江嘉兴); 伊达玉米味软糖(产地:广东省揭阳市); 金丝猴奶糖(原味)118g(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 小天使鲜米饼270g(产地:浙江杭州); 上好佳酸奶味硬糖(产地:上海市); 上好佳话梅糖(产地:上海市); 达利低糖海苔饼(产地:四川成都市); 达利香葱咸饼130g(产地:福建省泉州市); 饮用纯净水。 2. 检验容器:足量味碟或一次性水杯,要求清洁、干燥。 三、实验步骤 1.被检样品的制备 为评价员准备好所需容器及饮用纯净水,按样品种类分装样品,并呈送给评价员。 2、品评检验 (1)将按照准备表组合并标记好的样品连同问答表一起呈送给评价员。 (2)每个评价员品尝四组样品,品评后对样品各特性打分,并填好问答表。(后附问答表) 四、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回收得的32份问答表统计酸味类型及甜味类型的数据,即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的数据。数据汇总如下: 1、酸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得样品一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69; 气味=5.03 ;口感= 5.66;整体=5.66 ②JAR:味道=3.00 ; 气味=3.09 ;口感=2.97 ;整体=2.97 表2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人数统计数据 得样品二各项平均得分: ①喜好:味道=5.25 ; 气味=5.06 ;口感=5.25 ;整体= 5.28 ②JAR:味道=3.44 ; 气味=3.34 ;口感=3.38 ;整体= 3.34 2、甜味类型 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 表3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人数统计数据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1. 名词解释20 分 2. 判断10 分 3. 填空20 分 4. 简答30 分 5. 综合20 分 1. 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 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 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 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 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 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

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6. 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7. 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 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 用; 2. 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 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 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 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

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 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 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 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 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 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 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1. 分级 2. 品质保障 3. 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 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4. 产品开发 5. 市场开拓 10. 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 1. 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 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 3. 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的特 点; 4. 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基本生产工艺、基本技术参数、质量指标 等);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检验——感官检验试题

食品感官分析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设计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类型-分析研究型实验室 企业和研究机构用于对食品原料、 产品等的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并指导产品配方、 艺的确定或改进等。 丄办公讨论区B 品评试岭区(:试验准备区D 仪器分析区 1办公桌2会议桌』储物柜4品评小室5实脸台6逋风柜7冰箱8 仪器台 评定室的布局如图 区:品评人员进行品评试 验的场所,送样人员送上 样品后,品评人员进行品评和记录、 打分。C 样品准备区:样品预处理包括制备、分装、称量、编号等在样品准备区进行。 D 仪器分析区:理化和人工智能感官分析类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上功能区是 比较齐全的划分,公司可以根据实验室准备样品的不同适当删减。 企业里的感官评定实 验室一般设在质量部, 与理化检验室同一层, 因此D 功能区可以省略。A 功能区也可以 省略。B 和C 是 必须的。 二、 实验室的要求 1、评定室的要求 评定室的总要求是能保证参加评定人员集中精力, 情绪稳定,不受或者尽量少受外来或 者内部的干扰,为了保持室内安静,位置宜避开较大的门厅、电梯口、主要楼道等,此 外可以制定一些制度保证感官评定室的安静状态。 有适当的照明和室内颜色,以免对色 j 0 JL L 卩 0 - 0 J. 0 0 1 0 0 水龙头、漱口池 LkMlmNI 灯 Ui'MM 3小臬 注:①照明灯(白色)②隔板 ③小桌 图2食品感官评定用分隔室外型 1。A 办公讨论区:品评人员进行讨论和训练的场所 B 品评试验

泽的判断失真,一般照明灯光采用白色,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建议采用灰色或毛面白色。 2、评定室的座位安排 一般企业安排15~20个座位(也可以更少,目前找到最少是5个座位的,对应品评室总面积16-20平方米),最理想的是建立永久性的分隔室,安排在靠墙一面,一边设为入口,一边设为出口,这样品评人员不会看到样品准备区。 3、评审用分隔室和小桌 分隔室大小的示意图如图2。工作台长最少为0.9m,宽0.6m,如果要添加其他设备时,工作台尺寸应相应加大。工作台上应配备漱口用的清水和吐液用的容器,如果条件许可(评 审实验室基本都有),最好每个座位上装有漱口池和水龙头。椅子一般采用可升降的圆椅,可旋转,不带轮子。分隔室应有自己的照明,用于观看样品,同时在评定有色样品,特别是在评定芳香、质地等时,可用一定的彩色光来掩盖由于样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而造成的误差。所以分隔室内应装有不同色彩的灯,并具有光调节器,以备应用时选用(非特殊样品的感官 评定可不做要求,仅准备日光灯或白炽灯即可,对于需要评定样品外观和色泽的试验,需要 增加实验区的光亮,使样品表面光亮达到1000IX为宜)。分隔室前面设置传送窗,可以是左 右或者上下推拉式的,方便样品递送。隔板的高度应至少超过工作台0.3m,也可以延伸至 天花板,但要保证空气流通。分隔室的壁均应用塑料面,抛光,颜色为灰色。隔墙采用木板, 不应具有挥发性气味,不应用涂有气味的清漆,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 4、评定室的气味及气候的控制 室内温湿度有一定要求,评定室一般设在朝北的房间,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20 ±2C,湿度一般60%-75%。为了控制评定室的气味,希望评定室有一定正压,使其气味能够及时排出。对于一些有挥发性气味的产品,需要有换气装置,换气速度为每半分钟左右置 换一次室内空气为宜。另外评定室的材料和设备要求无味、易清洗,要注意选用无气味的清 洁剂。 (除了上述比较理想的感官评定室布置外,有时也可以采用临时性的布置。这种情况下, 评定室没有专门的评定隔间,仅在圆桌或者方桌上放置临时的活动隔板将评定人员隔开。按 这种方式,普通实验室经过整理后也可以暂时作为感官评定室。) 以下是感官评定员的要求: 感官评定员的类型: 1、消费型:未经过品评训练的消费者 2、试验分析型:具有一定经验,甚至经过一定品评训练的人员 (1) 无经验型:未经过筛选和训练 (2) 经验型:经过筛选并具有一定差别分辨能力的感官品评试验人员 (3) 训练型:从经验型品评员中进一步筛选和训练后的感官品评试验人员。 (4) 专家型:专门从事产品质量评估和控制的人员。 感官评定员的要求: 1、兴趣:认识意义,理解重要性 2、健康:五官感觉正常,无过敏史,年龄一般20-50岁 3、语言表达能力:对自己的感觉和产品特性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4、准时出席:保证测试的时间性和试验的完整性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1.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 感官分析(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以人的感觉器 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 喜好。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7.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 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 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1.分级

2.品质保障 3.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4.产品开发 5.市场开拓 10.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 1.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 3.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 的特点; 4.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基本生产工艺、基本技术参数、质量指 标等); 5.熟悉评价员的筛选、管理和培训手段; 6.表达能力强; 11.感官评价员类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消费者型:未经过评价训练的消费者。 (2)实验分析型:具有一定经验,甚至经过一定评价训练的人员。 1)无经验型:未经过筛选和训练; 2)经验型:经过筛选并具有一定差别分辨能力的感官评价人员。 3)训练型:从经验型评价员中进一步筛选和训练后的感官评价试验人员。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内容

实验一阈值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味酸、甜、咸的代表性成分;掌握基本味识别、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方法;掌握标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种基本味的代表性成分的认识;三种基本味的识别;基本味觉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标度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每位学生品尝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人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氯化钠、柠檬酸、蔗糖; (2)样品制备 储备液:蔗糖32g/L、氯化钠3g/L、柠檬酸0.5g/L,分别配制各种溶液,于室温下保存; 样品液:三种基本味每种配制三个浓度梯度。蔗糖0.4、0.8、1.6g/100mL;氯化钠0.08、0.16、0.32g/100mL;柠檬酸0.02、0.04、0.08g/100mL。 (3)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1-1与表1-2中。 表1-1 味觉测定 姓名地点 样品编号未知样酸味咸味甜味

表1-2 阈值测定 姓名地点未知甜味酸味咸味样品编号 记录 注:○无味;×察觉阈;××识别阈; ×××识别不同浓度,随识别浓度递增,增加×数。 五、思考题 1.实验环境对品评实验有何种影响? 2.影响个人嗅觉和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评价员不要相互商量评价结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实验二感官差别检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方法,熟悉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制定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实验方案; 2.通过实验比较所给定三个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的甜度,并排序; 3.使用标度,估定三个样品的甜度; 4.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实验前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每个人分别记录品尝结果,将样品按照甜度强度排列顺序;按照12人/组分组,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2)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2-1与表2-2中。 表2-1 三种饼干甜度评定 姓名班级学号 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样品编号783 931 657 甜度顺序 估定甜度

级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授课教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授课教案 (实验课) 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定实验 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授课班级:2011级本1、2班 授课教师:王加华郭孝辉 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名称:食品感官评定实验.自编讲义

实验一四种基本味觉试验 实验地点:感官分析实验室学时数:3学时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试液的品尝,学会判别基本味觉(甜、酸、咸、苦)。 实验材料: 蔗糖(甜); 柠檬酸(酸); 硫酸奎宁(苦); 氯化钠(咸)。 样品配置: 1、母液的配制 2、蔗糖溶液(母液A)配制为浓度200g/L的溶液,NaCL溶液(母液B) 配制为浓度100g/L的溶液,柠檬酸溶液(母液C)配置为浓度10g/L的溶液,硫酸奎宁溶液(母液D)配制为浓度0.2g/L的溶液。硫酸奎宁溶液配制时先加入一部分水,在70~80℃水浴中加热至固体完全溶解后加水至刻度。 3、试液配制 4、蔗糖试液,取母液A 20mL和30mL分别稀释至1000mL,配成4g/L和 6g/L浓度。 5、NaCL试液,取母液B 8mL和15mL分别稀释至1000mL,配成0.8g/L和 1.5g/L浓度。 6、柠檬酸试液,取母液C 20mL,30mL和40mL分别稀释至1000mL,配成 0.2g/L,0.3g/L,和0.4g/L浓度。 7、硫酸奎宁试液,取母液D 2.5mL,10mL,20mL和40mL分别稀释至 1000mL,配成0.5mg/L,2 mg/L,4 mg/L和8 mg/L浓度。 8、每个试液杯都随机取一个三位数编号,并以随机顺序提供样品。 9、溶液配制的水质非常重要,须用“无味中性”水。品尝试液应有一定顺 序(如从左至右), 10、在品尝每个试液前一定要漱口。 实验内容: 用温度约40℃的清水洗漱口腔,再喝一小口试液含于口中(请勿咽下)。由于各种味觉敏感区域在舌上不同部位,因此应该做口腔运动使试液接触于全部舌头。辨别味道后吐去试液,记下结果。当试液的味道低于你的分辨能力时以“0”表示,当对试液的味觉判别犹豫不决时以“?”表示,在肯定你

食品感官鉴别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食品感官检测复习重点

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测量: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解释: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 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 3、三类感官评价方法 4、人作为仪器的特点 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有不同反应; 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 易受干扰;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 (1)项目目标的确定;(2)实验目标的确定;(3)样品的筛选;(4)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5)实验实

施;(6)分析数据;(7)解释结果。 6、感官因素:(一)外观(二)气味/ 香气/ 香味(三)均匀性和质地(四)风味(五)声音 7、外观通常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CQ)情况。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包括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等 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感受;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8、味觉的产生: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的特性:①适应性:在持续刺激的条件下反应的降低;②部分抑制或相互掩盖:不同味道的混合抑制作用;③增强效应或相乘效应:混合后的味觉强度的增强;④抑制解除作用:混合物的相互影响与味觉适应相结合时的现象。嗅觉的产生,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时在中枢神经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9、嗅觉的功能特性: ①敏感性: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人类最敏感的苦味物质与最敏感的嗅感物质在质量上相差数万倍某些嗅感物质即使在极低的浓度范围内也会被感知到; ②嗅觉的性质辨别能力相当强,但强度辨别能力却相当有限;③嗅觉的适应和疲劳现象;④混合物具有相互掩盖和抑制现象;⑤混合抑制消除现象。 10、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 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11、影响感觉的因素: 感觉疲劳,心理作用,温度,介质,年龄、身体状态、生理等。 12、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①对比增强现象。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