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险峰:从金融压抑看利率双规

戴险峰:从金融压抑看利率双规
戴险峰:从金融压抑看利率双规

戴险峰:从“金融压抑”看利率双轨

本文来源于《财经》杂志2011年12月16日

金融压抑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必须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双轨制以及与其伴生的资源错配和寻租行为将随之消失

温州等地的金融风波,令中国官方信贷利率与民间借贷利息之间的巨大反差暴露无遗。有关中国金融价格双轨制的讨论不绝于耳,在我看来,这些讨论首先要回到价格双轨的本源。

今天我们所说的价格双轨制,通常指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在生产资料市场形成的计划内垄断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价格。中国当时存在严重的资源约束,价格双轨制既成为价格改革的过渡,也为寻租活动提供了巨大空间。

如今,这种价格双轨制现象,在中国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市场都存在。而中国对金融领域(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利率)的管制尤为严格,因此中国信贷市场的价格双轨制,也即利率双轨制尤为突出。

“金融压抑”由来

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中国利率双轨制的形成及影响,不妨引入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提出的“金融压抑”(FinancialRepression)概念。

最初,金融压抑是用来解释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控制金融体系来获取廉价金融资源。而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同样对金融体系有着严格控制。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经济学家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从1945年到1980年之间,实际上使用金融压抑的方式去减除了约70%的国债负担。

不过,在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中,市场避险情绪大增,并没有将通胀视为问题,美国国债利率因此不升反降。但是,金融压抑并不是一个对波动极大的市场进行预测的概念和工具,它只是一个理论框架,用来解释金融领域里存在的一些制度现象与关系。

有关金融压抑的讨论,基本围绕着负的实际利率来说明储蓄和投资被“压抑”,从而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并最终造成经济增长缓慢。

在其理论体系中,金融压抑的体制普遍有一些特征:1.政府对利率直接或间接控制;2.政府对国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并对金融市场采取限入政策;3.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等来迫使国内机构持有政府债券;4.限制债券及股票市场的发展;5.通过资本控制来限制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

仅从金融压抑的机制来看,其本质是一种变相的税收,以强制的方式将社会资金以低成本集中起来。资金的低成本并不一定意味着负利率,只要是低于市场配置的均衡利率,都可以视为是金融压抑。至于集中起来的资金如何分配,则与各国具体的体制有关。

中国存在“金融压抑”

尽管在名称上好像隐含着“故意”的行为,但是实际上金融压抑只是用来描述一种金融体系,可运用于任何被政府严格管制的领域,其本身并没有价值取向。

而运用以上框架来分析,中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强烈的金融压抑特征。

首先,中国的利率由政府严格控制。央行对利率的调整,不是像美联储那样调整基准利率,而是直接干预信贷市场,从银行存贷款利率着手,调整整个利率曲线。央行通过对存贷款利率的同步调整,控制银行所得利差,从而控制银行赢利水平。

其次,政府对主要金融机构拥有绝对控制权,并对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实行严格准入制度。中国本土的金融机构拥有绝对市场份额,尤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地位最为突出。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银行贷款是市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国的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结构性问题,具有强烈投机性,受政策引导严重。债券市场发展更是受到政府严格控制,基本以发行中央政府债券为主。地方政府发债在2009年才获得原则性批准,真正发行则是从今年在上海、浙江、广东及深圳试点时才开始。公司债的发行则受到国家发改委的严格控制,占公司资本结构比例极小。

还有,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次宏观调控也是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主,在12次上调后,目前已达21.5%的历史高位,在主要国家中也位居首位。而欧洲很多国家没有强制性的准备金制度。英国实际上的准备金率约为3%,欧盟约为2%。美国为大型银行(交易性账户资金额超过5900万美元)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最后,中国对资本流动进行严格控制。当然,这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都有密切关系。

从形成机制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各方面都具有金融压抑的特点。不过,金融压抑在中国产生的结果与传统模型的预测又有所不同。

利率双轨的必然性

传统意义上金融压抑产生的结果主要有:负利率(当然,这可被视为手段而非结果)、非正式信贷市场以及最终造成的经济减速。其中前两个在中国适用,最后一个则出现相反的结果。

先分析一下负利率及非正式信贷市场。在中国,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中占有垄断性地位,而政府对其他融资手段如股票、公司债及地方债等都有严格控制。因此市场融资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手段。

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存贷款利率则在政府严格控制之下,在很多时候都低于通胀,事实上是负利率。以1985年到2005年这21年间的数字为例,中国的实际年平均存款利率有8年为负,有16年低于3%。

在这期间,中国GDP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可是存款利率最高也就是1998年的5.88%。而在正常情况下,一国的实际利率与GDP增速有相关性,应该向其靠拢。如果将上述21年的年度数字简单平均,其总体结果为-0.26%,也即存款利率在这21年大体为负。

在自由市场上,价格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反过来,由价格出发,在利率被人为定在低位(甚至为负)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又怎样呢?

需求方的反应很简单:负利率必然带来对资金的旺盛需求。这对企业如此,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时期。前几年很多央企就是凭借对资金的垄断性优势,获取大量低成本贷款,转而投入高回报的房地产行业。负利率对地方政府也有强大的吸引力。在GDP业绩考核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一直表现出强烈的投资冲动,相对于企业来说,它们对低成本资金的需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资金供给方面并没有因为负利率而出现枯竭,中国居民的存款没有表现出利率弹性。由于社会保障的缺乏等原因,中国的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因此造成高储蓄。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又不完善,造成居民的储蓄资金缺乏有效投资渠道。

在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无非就是股票与房地产市场。其中股票市场有自身结构性问题,融资者与投资者都存在短期行为倾向,一直都没有成为长期投资的渠道。而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主要的投资渠道。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成为投资手段,一方面恰恰是因为银行体系长期的负利率,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高速经济发展产生出了一批高收入者,他们积极进入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房价已经高居不下,对大部分人来说,以房地产作为投资渠道并不现实。这种体系下,大部分居民的储蓄资金只能流向银行。

但是,这样的供需机制,由于价格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必定导致供需失衡,迫使信贷资源的配置采取配给的方式。垄断企业就可以极低成本获取资金,从而加强盈利能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9年,在国民储蓄构成中,居民储蓄从60%降到40%,而企业储蓄从20%

升到40%。这里,成本优势,包括低成本资金,是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赚取高额利润的重要因素。低利率可以看做类似于让利行为,而负利率就是直接的财富转移。

金融压抑产生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非正式信贷市场及利率的双轨制。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对银行资金拥有垄断性优势的另一面,就是中小企业在资金市场的弱势。

研究表明,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只有不到20%的银行正式贷款流入非国有部门。当然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全球的普遍问题,这与中小企业本身缺乏信用资质等因素有关。但是,在金融压抑下,由于信贷的分配制度,这个现象就更为突出,甚至发展成地下资金市场。

这样,一方面存在着资金的垄断市场,其利率低于均衡市场利率,信贷采取配给制度,主要流向大型国企及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存在着非正式信贷市场(包括地下信贷市场),利率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这也就形成了信贷市场的价格(利率)双轨制。

非正式信贷市场利率水平远远高于垄断市场中的利率水平,反映出其资金供给紧张。温州的地下信贷市场年化利率经常是高于100%,甚至接近200%。如此高利,有各种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正在进行的宏观紧缩政策产生了效果,在资产及信贷供应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比如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回落)。一些过度投机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迫切需要过渡性资金。

但这也反映出中国信贷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银行资金被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垄断,从而造成流向小企业的资金匮乏(哪怕这些小企业进行了过度的投机)。其结果就是非正式信贷市场的利率畸高,吸引各种力量对这种超额利润积极追逐,造成资金掮客和“担保公司”之类的金融媒介大量出现。而本应着眼于实体经济投资的企业也开始利用其对低成本贷款资源的占有,参与虚拟经济。

国有经济受益金融压抑

为什么表现出强烈金融压抑特征的中国经济,却长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似乎违背了一般的经济规律。不过中国有其特殊情况。

尤其是改革初期的中国,经济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这就使资源错配的负面影响得到了“最小化”,国有经济的所有主体都是该体制的受益者。

也正因为此,该体制下的低利率就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正面影响。中国的利率长期处于极低水平,而居民的储蓄资金无处可投,只能流向银行,成为低成本资金来源。而负利率的结果就是直接的财富转移,将财富从广大低收入阶层转入国有大型企业及地方政府。这种体制的结果就是影响了消费,增加了投资,以举国之力,发展经济。只要企业及地方政府仍然是积极推动GDP的,那么整体经济增长就会受益。

在某种意义上,这就类似于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零成本无限供给的概念。这里,只要将生产要素由劳动力替换为资本,将二元经济中的农业部门替换为大量的低收入阶层(由于农村人口占低收入阶层的多数,所以其实还是农村),我们就完全可以将刘易斯对劳动力供给的模型发展为金融压抑下资金的供给模型,从而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

不过,随着经济和改革的发展,非国有经济占比应该最终会增大。这时,资源错配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直至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金融压抑对经济的影响就会再次回到传统理论的预测之中。

直面金融压抑的影响

金融压抑体制除以上所述正面及负面影响,还有一系列其他影响。

市场化的利率的缺乏,还不利于其他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利率是一切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定价要素。一个金融体系如果缺乏由市场定价的利率,则很难产生出基于利率的其他金融工具,包括各种金融衍生品。

从效率来看,利率双轨制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首先,银行受到保护,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处于垄断性地位。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一方面保证了银行的利差收益,另一方面

又降低了银行对风险的承受,使银行“惜贷”,并在放款上偏向大型国企,不利于银行本身效率提高。而大型国企与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内是共生关系,共同享有对金融资源的垄断。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低成本的资金必然导致企业不断扩张,致使投资流向更多的低收益领域,造成整体投资的低回报,降低企业效率。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国企对资金市场的垄断,又造成非国有经济体资金相对匮乏,不利于整体效率提高。

利率的双轨制还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中国的利率水平远远低于市场配置下的均衡水平,有限的加息并不能使之重新达到均衡。相反,由于上述结构性问题,紧缩的结果是使非国有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更为短缺,造成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而在信贷资源上有垄断地位的大型国企则不受资金来源制约,不受利率水平制约(因为利率水平依然低于均衡),紧缩政策对它们无效。同样由于银行与企业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中国的货币政策本身就有对财政政策的依附性。因此,加息对经济产生的更多是结构性影响,并没有充分实现对经济总体的影响潜力。

最后,利率的双轨制,就像任何价格双轨制一样,必然刺激寻租行为,催生腐败。

综上所述,金融资源与生产资料市场一样,在中国改革初期,其价格双轨制提供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过渡,推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以市场为原则对资源进行配置将是最终趋势。政府的职能应该是监管,而不是直接参与配置。

金融压抑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完善,其负面效应将逐渐凸显,金融工具的发展也意味着金融压抑将削弱。为了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必将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双轨制及与其伴生的资源错配和寻租行为也将随之消失。■

戴险峰为美国芝加哥宏观策略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利率市场化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讲就是让资金的价格交由市场供需双方来决定。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基础性改革,其目标是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一、从传统上看:传统上的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发挥的作用非常间接。而利率调整实际上是实体经济部门融资价格的变化,每个金融消费者以及存款户通过其存款和利息的变化,均能直接感受到。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对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而且,一般来讲,利率市场化不论利率是升还是降,都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如今,不论你到哪家银行存钱,利率都是相同的。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差别化经营,不同的银行同一种币种和档期将会执行不同的利率,同一银行相同的币种、相同的档期可因存款金额的大小有几种存款利率档次。如此,实力强、信用度高、服务优及电子化程度高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略低一些,因为这些银行大多经营管理严谨科学,风险低,存款的安全系数高。而实力较弱的商业银行则可能用高利率吸引储户,这样才能吸收到存款。普通市民既可以选择高利率银行以期获得高息,也可为保险起见选择利息不高但有实力、风险小的银行。 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个人的消费贷款利率也将实行市场化。不同的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利息也将不同,个人信用程度记录将在消费信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银行完全按照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职业、学历等综合情况决定每个人的贷款利率,如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且学历较高、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不但可以轻易地从银行贷到款且利率可能很低,信用良好者将受到市场更多的青睐。从国外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提高,贷款利率则会下降,老百姓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利率市场化将对个人消费产生重要影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质特征,当市场利率在低位运行时,人们往往会加大即时消费的力度,从而有力地激活消费市场。而市场利率在高位运行时,一般会减少物质消费而加大投资力度,个人资金流向产业市场的可能性增大,以追求较高的利息收入和资金回报率。通过利率市场化,可以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企业和个人行为都将与利率的涨落更加紧密地相连。

金融市场与利率

金融市場與利率 一、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指各種金融工具的供給與需求者,共同決定其價格與交易的市場。 分類: 1、初級市場primary market;次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 2、貨幣市場money market;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衍生性產品市場derivatives market 3、直接金融市場direct market;間接金融市場indirect market 4、集中市場centralized market;店頭市場,櫃檯市場over-the-counter market,OTC 影響金融環境之因素:金融制度、國際市場、央行貨幣政策、政治因素、自然資源、投資人偏好…。 二、資金轉移方式

三、利率水準的決定 1、使用負債資金所須支付的價格,稱為利率。由資金市場之供需決定,當供給大 於需求時,資金寬鬆,利率下跌;當需求較供給大時,資金緊俏,利率將上升。 利率一詞為從資金需求者角度觀之,代表使用資金的成本;報酬率一詞為從資金供給者角度觀之,代表投資資金的收益。 2、利率的決定: A市場:政府公債B市場:公司債券 S為資金供給,D為資金需求。

利率% DD SS 債券 SS 為債券供給;DD為債券需求。 2、利率決定因素 預期利率意指,政府機構或公司在發行負債證券時所設定的利率,它主要由下列五個要素構成: K= K*+IP+DP+LP+MP (1)真實利率(K*,real interest rate),在預期通貨膨脹率等於零時,無風險證券的 均衡利率,它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 a、消費時間偏好:投資人抑制目前消費,用於投資所需給予的補償,一般而言,若投資人傾向即時享樂,則其消費時間偏好會較高。 b、實體資產報酬率 (2)通貨膨脹溢酬(IP,inflation premium),由於通貨膨脹會降低貨幣的實質購買力和投資的真實報酬率,故資金供給者會要求通貨膨脹溢酬作補償。在計算名目利率時,一般採用的是未來的預期通貨膨脹率,而非過去已發生的實際通貨膨脹率。 (3)違約風險溢酬(DP,default premium),當借款人未能按時支付貸款的利息或本金時,叫做違約,而投資人所必須承擔的此種風險稱為違約風險。

金融市场学第10章利率

利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利率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了解利率水平的确定 了解收益率曲线及其变动 了解利率期限结构的含义及其假说 本章框架 第一节利率概述 第二节利率水平的决定 第三节收益率曲线 第四节利率期限结构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利率总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对于个人而言,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人们消费支出和投资决策的意愿:如是把钱存入银行还是增加消费支出,是购买股票还是购买债券,是现在借钱购买住宅还是等将来赚够了钱再买等等。 对于企业或公司而言,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其融资成本,投资项目机会成本的变化对企业或公司的投资决策往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利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形势好坏、信用状况松紧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而且贴现率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被中央银行用来控制和调整货币供给量。 第一节利率概述 一、利率的含义 二、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三、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一、利率的含义 (一) 金融工具分类 1.简易贷款:工商信贷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2.年金(Annuity) :先付、后付、递延、永续 年金是指在一段固定时期内有规律地收入(或支付)固定金额的现金流。它是最常见的金融工具之一。 3.附息债券:中长期国库券和公司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 4.贴现债券:美国短期国库券、储蓄债券以及所谓的零息债券通常采用这种形式。这种金融工具的做法是:债券发行人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折扣价格)出售,在到期日按照债券面值偿付给债券持有人。 一、利率的含义 选择购买某一种金融工具,通常是以放弃购买其他金融工具的机会为代价的,即要付出机会成本。因此,金融工具的选择或机会成本、收益水平的比较必然涉及到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 现值、终值与货币的时间价值 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相联系的是现值(Present Value) 与终值(Future Value) 概念。 (二) 现值、终值与货币的时间价值(续)

[财政政策,中国,利率]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中国即将迎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纵观近20 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止目前,先后完成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管制也于2013 年7 月20 日起全面放开,目前仅剩下存款利率仍处于管制之中。2014 年11 月22 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 1 倍调整为1. 2 倍,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利率水平影响,盛朝晖( 2010) 研究表明,在名义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20 个国家中,有1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仅有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 在实际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18 个国家中,有17 个国家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只有1 个国家的实际利率因宽松型货币政策出现下降。[1]金中夏( 2013) 研究指出,随着均衡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2]但其研究框架未包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均衡存款利率上升其有效性会如何变化呢? 这一问题国内还鲜见研究。中国的市场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政府支出对居民福利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解决该问题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模型的构建,因利率市场化为政策性改革,引起联立方程组中具有经济意义的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卢卡斯批判,所以传统的计量模型很难解决该问题。二是对政府支出一般都是作外生化处理,很难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当政府购买作为内生变量处理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对政府购买的政策效应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拟将突破以上两个难点。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很好地避免卢卡斯批判问题,参考Tsung - wu Ho( 2001) [3]的分析框架将政府支出的目标定位于居民效用最大化,以此来内生化政府支出。故而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引入政府支出的居民效用函数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并解释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利率上升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部分模型构建; 第四部分对数据进行简单说明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与估计; 第五部分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脉冲响应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利率变动对经济结构及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政府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论。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文献较为鲜见,有关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方面的文献较多,下面从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叙述。 研究结论上,其中最有争议的是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一种观点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代表性成果有Burnside( 2004) [4]、McGrattan Ohanian( 2006) [5]、王明成和尤思梦( 2013) [6]、张延( 2010) [7]等。另一种观点则否认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甚至存在挤入效应,代表性成果有Linnemann Schabert( 2006) [8]、Gali et al. ( 2007) [9]、贾松明( 2002) [10]、李永友和丛树海( 2006) [11]、张龙和贾明德( 2008) [12]、王文甫和朱保华( 2010) [13]等。学者们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的主要理由有: ( 1)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货币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挤经济主体进入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 2) 大规模的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 特别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利率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利率行为 5.1 复习笔记 1.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资产是具有储藏价值的一种财产。要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某一种资产还是另外一种资产,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①财富,即个人持有的所有资源,包括所有资产。其他因素不变,财富的增长会提高资产需求量。 ②一种资产相对于其他可替代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即预期下个阶段的回报率)。某种资产预期回报率相对于其他资产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该资产的需求量上升。 ③一种资产相对于其他可替代资产的风险(与回报相关的不确定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风险上升,其需求量将会下降。 ④一种资产相对于其他可替代资产的流动性(某种资产变现的难易和快慢程度)。某种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流动性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越受欢迎,其需求量也就越大。 涵盖上述资产需求决定因素的理论即投资组合选择理论。 2.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需求曲线 债券需求曲线反映了在其他所有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以1年期贴现发行债券的需求为例进行分析,这种债券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i,即i =R e=(F-P)/P,其中,i为以到期收益率衡量的利率,R e为预期回报率,F为贴现发行债券的面值,P为贴现发行债券的最初购买价格。 根据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其需求数量也就越大。所以债券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下倾斜的。 (2)供给曲线 债券的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一样,是向上倾斜的,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债券价格的上升,供给数量也相应增加。 (3)市场均衡 在债券市场上,当债券的供给数量B s与债券的需求数量B d相等时,就实现了市场均衡。 在图5-1中,市场均衡出现在C点,此时,债券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该点代表的债券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同样,对应于该价格的利率被称为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

金融市场学课程作业2

金融市场学课程作业2(4-6章) 一、名词解释 1.同业拆借市场 2.回购协议 3.利率预期假说 4.利率市场分割假说 5.收入资本化法 6、股票行市 7、银行票兑汇票 8、利率期限结构 9、普通股 10、债券现值 二、单项选择题 1.回购协议中所交易的证券主要是()。 A.银行债券B.企业债券C.政府债券D.金融债券2.()是四种存单中最重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由美国国内银行发行。A.国内存单B.欧洲美元存单C.扬基存单D.储蓄机构存单3.最早开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银行是()。

A.美洲银行B.花旗银行C.汇丰银行D.摩根银行 4.下列存单中,利率较高的是()。 A.国内存单B.欧洲美元存单C.扬基存单D.储蓄机构存单5.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较多采用的债券全额包销方式为()。 A.协议包销B.俱乐部包销C.银团包销D.委托包销6.决定债券内在价值(现值)的主要变量不包括()。 A.债券的期值B.债券的待偿期C.市场收益率D.债券的面值7.利率预期假说与市场分割假说的根本分歧在()。 A.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B.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C.期限不同的证券是否可以完全替代D.参与者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 8.债券投资者投资风险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是()。 A.利率风险B.购买力风险C.信用风险D.税收风险 9.按()的方式不同,股票流通市场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A.达成交易B.买卖双方决定价格C.交割期限D.交易者需求10.股票的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达成交易的市场称为() A.场内交易市场B.柜台市场C.第三市场D.第四市场11.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目前采用的股票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A.算术平均法B.加权平均法C.除数修正法D.基数修正法12.从股票的本质上讲,形成股票价格的基础是()。 A.所有者权益B.供求关系C.市场利率D.股息收益 13.下列哪项不是戈登模型的假定条件() A.股息的支付在时间上是永久性的B.股息的增长速度是一个常数C.模型中的贴现率大于股息增长率D.模型中的贴现率小于股息增长率 14.()对股价变动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A.利率B.汇率 C. 股息、红利 D. 物价 15.下列哪项不是市场风险的特征() A.由共同因素引起B.影响所有股票的收益C.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D.与股票投资收益相关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影响深远银行“紧吃”从变“吃紧”(1) 2012年8月9日 8点53分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刘萍字号:T|T [标签]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自同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是央行一个月内第二次非对称降息,利率市场化又被推进一步。 之前的6月7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还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和0.8倍。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重大进展的一步。 时隔一个月之后,记者采访了几家银行,银行普遍感到了利差再次收窄的压力。某银行人士表示:“按照存款利率上浮1.1倍和贷款利率下浮0.7倍计算,一年期存贷款最低利差已经降低到0.9。如果再考虑存贷比等政策限制,银行的一些贷款几乎无利可图了。” 各方因素共促利率市场化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高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而利息收入依然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说2011年银行对利差是“紧吃”,那2012年就是“吃紧”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中国银行业依赖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将受到重大冲击。 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表示:“中国银行业必须考虑利率市场化推进给银行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要提前为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问题做好准备。特别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更深的中小银行,一定不能忽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符文忠认为,有三大因素将促使中国要利率市场化:“首先,官方利率是非市场化的,会扭曲宏观经济,比如负利率导致资产价格如房价过高;其次,人为地压低存款利率,普通民众利益受损,加大了贫富差距,这与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相违背;第三,在利率管制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 1.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金融市场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转移的市场。金融市场履行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从那些由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人那里把资金引导到那些由于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人那里。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述 1.金融市场的种类划分 (1) 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按契约的性质) (2)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按在发行和交易中的地位) (3)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按交易的地点和场所) (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所交易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 2.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有哪些? 货币市场工具:(1)美国国库券(贴现发行)(2)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3)商业票据(4)回购

协议(5)联邦基金 资本市场工具:(1)股票(2)抵押贷款(3)公司债券(4)美国政府债券(5)美国政府机构债券(6)州和地方政府债券 3.金融中介机构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金融中介机构是通过发行负债工具筹集资金,并且通过运用这些资金购买证券或者发放贷款来形成资产的金融机构。 (1)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 (2)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退休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资银行)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在直接融资中,借款人通过将证券卖给贷款人,直接从贷款人那里取得资金;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居于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帮助实现资金在二者之间的转移。 (2)直接融资的优点:短缺单位可以节约一定

金融市场复习资料

金融市场复习资料---------by Lisa 特别鸣谢: 感谢狐小甄、小扬子友情赞助。 金融市场导论 (1) 金融市场的含义: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 和。 (2) 金融市场的主体和客体 ① 主体: a ) 基于金融活动特点的分类:筹资者、投资者(投机者)、套利者、保值者、 监管者 b ) 】 c ) 基于主体自身特性的分类: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金融中介 ② 客体: a ) 即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交易标的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工具。 b ) 金融工具对于购买者(投资者/持有者)而言,就是金融资产。 (3) 金融市场的功能: ① 支付结算 ② 资金聚敛 ③ 资源配置 ④ 》 ⑤ 风险管理 ⑥ 经济调节 ⑦ 信息反映 (4) 金融市场的分类: ① 按交易的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抵押信贷市场、黄金 市场、衍生工具市场等。 ② 按交割时间划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③ 按金融中介的作用划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④ 按交易期限划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⑤ ; ⑥ 按交易程序划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⑦ 按交易场地划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⑧ 按定价机制划分:竞价市场和造市商市场 ⑨ 按地域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基础 (1) 利率的衡量 ① 到期收益率(YTM ):从债务工具中获得的现金流的现值等于当期价值的利率。 n YTM F P )1(+= → T P P F YTM 365?-= ② ' ③ 贴现收益率(discount yield):又称贴现基础收益率,英文叫做yield on a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山东财经大学本科学士论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要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利率也随之不断调整改革。市场化是我国利率改革的必然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利率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已成为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介绍我国利率发展变化的历史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应对利率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BSTRAC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in this context,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huge impact and challenge, and the manage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 preven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bank.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the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challenges for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commercial bank

货币金融学作业及答案

第1章复习思考题 1、说明经济学家使用的货币定义与通货、财富和收入等概念的不同。 答:经济学家所定义的货币为:货币是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以及债务的偿付中被普遍接受以及认同的东西。如果把货币简单理解为通货则太为狭隘,因为货币不仅仅是指平时交易过程中所用于交换商品的现金、纸币,而除了通货(现金)以外,支票存款、储蓄等也可以发挥货币的作用;如果把货币等同于财富则过于广泛,因为财富不单止一个人的金钱,还指他所拥有的房子,车等资产;此外,如果把通货简单理解为收入,也是不行的。收入是指一个时间段的流量,而通货是指一特定时间点的存量,两者存在着区别。 2、举例说明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好处。为什么我们在研究货币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应该考虑交易成本?为什么货币充当交易媒介职能是将货币与债券、股票、房产等区别开来的关键? 答: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好处:如果我们需要购买一件衣服,如果有了货币充当交易媒介,我们就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把我们所拥有的商品与别人交换成为卖衣服的人所需要的东西,然后才去购买我们需要的衣服;我们可以直接拿货币去购买衣服,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以及提高了交易效率。 考虑交易成本的原因:在进行买卖的时候,交易成本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没有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这一角色,则买者必须经过多次的商品交换才能够换取到卖者所需要的东西,才能够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样就产生了很高的交易成本。如果有了货币充当交易媒介,交易成本则大大降低。所以,研究货币在社会中所扮演的交易媒介的角色时应当考虑交易成本。 关键:货币能够充当交易媒介则说明货币的流动性高,而货币区别于债券、股票、房产等资产的关键是其流动性是在众多中最高的。 3、为什么穴居者不需要货币? 答: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穴居者的生产力水平低下,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此外,货币的主要只能是商品流通(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以及储藏手段,而对于穴居者来说,他们的生活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来换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来年探索之路,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原因;影响;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完全或全部由市场决定,只不过是加大市场决定的比重而已。是中央银行仍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进行调控,并逐步形成各种利率的合理利差,构建起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读书笔记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读书笔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金融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事例得以体现的,可以学习如何方便、高效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利用工具对五花八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金融学思维,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认识和剖析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这本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加深了我们对实际金融体系的了解。米什金教授长期供职于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了如指掌,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金融风情画卷的同时,米什金教授还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米什金教授在最近几版中特别增加了对中国情况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1、导言 ●金融市场:资金从拥有闲置资金的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手中; ●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是由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财务 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所有金融机构都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2、金融体系概览 金融市场将资金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家庭、公司和政府那里,引导至因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经济主体那里。 金融中介机构种类有商业银行、契约性储蓄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和退休基金等;投资中介公司如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共同基金等。 3、货币是在商品、劳务支付和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与收入和财富是有区别的。 4、债务市场:利率、利率行为、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变量之一 利率的市场均衡:人们愿意购买债券的数量和人们愿意出售债券的数量相等,此时债券价格成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对应该价格的利率为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由于存在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市场总是趋于均衡状态。 ●利率的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无法或不愿意履行承诺的利息支 付或本金偿付;无违约风险债券是指国债这种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风险溢价是指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之间的利差。 ●利率的期限结构:到期期限是影响债券利率的另外一个因素。风险结构相同, 期限不同的债券的收益率连成一条线,即为收益率曲线,三种理论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计算方法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计算方法 说到某个特定市场的(市场)利率,指的是投资者在该市场投资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可能指的是“既往”的投资收益率,但更一般地,它指的是“潜在”的投资收益率。 由于不同投资期间的收益率不会相同,所以当我们提到市场利率的时候,它的时间限定语至关重要、不 可忽略。 在不同的市场,投资期间的计算规则不尽相同。例如在我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7〕200号)》,所谓第一个计息年度,指的是债券发行公告中标明的第一个起息日至次一年度对应的同月同日的时间间隔;至于自第二个计息年度起的其他计息年度,则依此类推。根据该通知,债券投资收益率的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实际天数”。也就是说,应计利息天数及付息区间天数均应按当期的实际天数计算,且算头不算尾。其中闰年的2月29日也应计算 利息。 我国债券市场的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全价交易。为与国际市场接轨,财政部等三部委于2001年发布《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入净价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于2001年7月开始实行净价交易,沪深交易所市场于2002年开始实行净价交易。2007年3月,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文,将净价交易适用范围扩展到贴现发行的国债,同时明确规定贴现国债应计利息计算的具体方法。至此,我国 的债券市场全面实行净价交易制度。 实际上,实施净价交易的主要好处就在于能够方便利息所得税与资本利得税的辨析与缴纳。但这在我国 目前并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简单地说,所谓全价,就是指在债券交易的报价当中包含有截止结算日的应计利息;所谓全价交易,就是指投资者以“全价”的形式来申报、委托交易。而所谓净价,则是指交易双方在债券交易的报价当中剔除了应计利息部分;所谓净价交易,就是要求投资者以“净价”的形式来申报、委托交易。因此,“全价”与“净价”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用“净价=全价-应计利息”的公式来表示。其中,应计利息的计算方法与债券的类型有 关。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流通着的债券主要包括零息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以及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几种类型。其中,所谓零息债券,指的是贴现发行,债券发行人在债券的存续期限内不支付任何利息,仅至到期兑付日按债券面值进行偿付的债券;所谓固定利率债券,指的是债券发行人按固定的票面利率定期支付既定利息的债券;所谓浮动利率债券,指的是债券发行人根据一定的规则定期确定下一个利息支付日所要支付的利率,然后据以定期支付利息的债券;所谓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指的是发行时规定有固定的票面利率,但在到期兑付日之前并不支付利息,直至到期兑付日才将本利和一并偿付的债券。 由此,我国债券市场各种债券的应计利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1. 固定利率债券或浮动利率债券每百元面值债券的应计利息额=(每百元面值债券当年度的应计利息额 /年付息频率)×(起息日或上一付息日至结算日的实际天数/当前付息周期的实际天数)。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2003]251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现就有关人民币贷款利率及计结息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人民币贷款计息和结息问题。人民币各项贷款(不合个人住房贷款)的计息和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二、关于在合同期内贷款利率的调整问题。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利率由原来的一年一定,改为由借贷双方按商业原则确定,可在合同期间按月、按季、按年调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 5年期以上档次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自主确定。 三、关于罚息利率问题。逾期贷款(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的借款)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五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50,-100,。 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四、对2004年1月1日(含2004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的贷款按本通知执行。对2004年1月1日以前发放的未到期贷款仍按原借款合同执行,但经借贷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也可执行本通知。

五、本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人民币贷款利率的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中国人民银行 二OO三年十二月十日 贷款罚息利率 按照2005年3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通知》规定:“个人住房贷款逾期(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执行商业性贷款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见下表)。这一政策将通过提高个人所缴纳的罚息数额,警示和抑制一些炒房者的恶意欠款行为。 同时,一些城市的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也依据该通知,发布了本市住房公积金的住房贷款逾期罚息利率。例如,《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办法》文件规定:“个人贷款逾期执行的罚息利率由现行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 50%。”。而上海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则没有对调整幅度进行统一规定,而是实行公积金罚息利率浮动政策,由各家银行参照央行文件,自行确定罚息方案。所以各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罚息利率政策是不一样的。过去,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住房公积金贷款,都执行罚息利率每日万分之二点一(0.021%),是固定的。而新的罚息利率开始与贷款利率挂钩,改变了以往的算法。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效果:由于商业贷款的利率明显高于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利率,所以新罚息利率发布后,不论是加收30%、还是加收50%计息,商业贷款的罚息利率升高,而住房公积金罚息利率反而降低。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 一、利率市场化内涵及其相关因素 (一)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第四,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改革的基础。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高低变化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一个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率市场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同业拆借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我国的资金市场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的规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第二,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主体的地位。从国外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的价格将随市场的供求而变动,而这种价格的确定及变动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存在密切的关系。如何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业务经营的创新,在利率风险增大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推行多元化经营,业务不断创新,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资产质量下降,不良债权增多,银行利润率普遍下滑,有的亏损还相当严重,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大,这将严重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 在通货膨胀严重存在的情况下,一旦放开处于极低水平甚至实际值为负的利率管制,必然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保持市场利率平稳,降低波动幅度,为利率市场化塑造良好的宏观氛围,避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可能发生错位,激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对利率市场化产生负面影响。 二、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对高房价有抑制作用 贷款利率上调,可以减少资金需求:贷款成本的增加,会减少那些可贷可不贷的贷款,降低贷款投资意愿,达到减少投资需求目的,调整过渡投资问题,抑制贷款发放和投资过快增长,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防止经济过热;同时存款利率不变,不会打击一般消费,有利于防止消费支出产生负面影响。 (二)稳定物价,抑制通胀 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这次银行上调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物价高幅运行。当前调整利率正当其时。从经济学上看,物价的上涨与经济过热有关。通货膨胀的威胁明显存在,这对经济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居民储蓄下降,急需通过利率政策加以调整。调息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当前宏观调控成果,为了抑制通胀。目前,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价格强烈反弹,国际石油价格短期内也会上涨,这些都将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扬,调整利率抑制通胀势在必行。 (三)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提高存款利率会直接提升人民币的收益,增加持有人民币的吸引力。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正处于强大升值压力的敏感时期,此次利率调整,只提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便,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利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地位的保持。 (四)利率调整中在发出信号 中央银行通过温和的政策告诉市场,通胀预期上升,资产价格泡沫增加,经济不稳定状况加剧,中央将适度调整,使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五)房贷、车贷月供略增 对利用消费贷款进行买房、买车的人们来说,银行上调银行利率将会略微增加他们月供还款的负担,不过幅度有限,不必过分担心。而且,房贷还款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调整,年内的还款额目前还不会调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这次上调利率应该不会对中高档楼盘产生太大影响,能够花近万元购买一个平方米的业主对利率的变动不是很敏感。提高利率,也难免引起股市、汇市等市场的反应,这也将影响老百姓的投资行为。一般而言,银行上调利率,容易引起股市下调。不过,由于股市先前已有预期,股市反应将不会太过度。萧灼基说,预计对股市影响不会太大,当前左右股市波动的主要因素还不是利率问题。 (六)对储蓄的影响 利率对储蓄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从储蓄总量来看,由于利息构成人们的储蓄收益,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利率上升时,随着储蓄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夏志艳 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未攻克的最后一块价格堡垒。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利率亦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 关键词:利率;改革;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005-01 收稿日期:2011-08-12 (下转第20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论文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资本市场中资金价格体系的革命,是我国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市场的必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整个金融部门乃至全社会经济达到均衡。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率自主权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新的冲击和更大的挑战。本文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出发,从息差、利率风险、利率定价和产品研发四个方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并得到了利率市场化将会增加风险控制难度和管理效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中国银行的持续、协调发展。 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从二战爆发以后,大部分的国家都经历了从利率的管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从发达的国家来看,利率的的市场化只要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原有的体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在加上一波又一波的景荣创新的浪潮在规避着传统的利率的管制,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对旧的利率管制的方式进行否定。从发展中的国家来看,他们为了追求经济的超常发展,实行了一系列的低利率的管制政策,然后通过强制储蓄的方式来将工业化的资金集中起来,长此以往下来,不仅降低了储蓄的积极性,还刺激了投资的需求,所以就会产生资金紧缺和资金低效使用并存的现象,这种金融的压抑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效率的发挥。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 (一)利率市场化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1.积极探索建立利率的调整机制 我国的利率调整在改革开放之前只有4次,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进行了20多次的调整。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对于利率调整政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强,而且利率的调整依据也从物价上涨的幅度转向了综合考虑物价上涨的幅度、储蓄存款的增长率和经济的增长率等等因素。 2.逐步实现部分资金定价的市场化 我国在1993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与《中共中央银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最先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基本设想进行了确定。1996年国债发行的市场化促进了市场化的国债发行的利率的形成;全国的银行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