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讲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讲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知识讲解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西方教育学确立的名称与标志

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在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有什么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3、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什么是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5、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标准: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识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老师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它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方式叫做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7、加涅把学习的结果分为类型?p32

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

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是什么p64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不是每个学生单独在头脑中进行的活动,学习这也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的探究者,而是一个社会的人。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且有些时间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的,而是从他们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

9、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10、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哪三个基本原则

1:教师应该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

2:无条件积极关注,即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对方的某种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取舍、为依据

3:同理心,即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第三章学习动机

1、什么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P261

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课堂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2)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好;

(3)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结合图9-1理解记忆)

2、奥苏贝尔认为课堂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型?这几个类型的概念是什么?

答: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63

答:(1)人类的多种需要,可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各层需要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要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同时,这七层需要又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之为基本需要,较高的后三层称之为成长需要。

(3)成长需要一般与基本需要有交互作用:一方面,基本需要是成长需要的基础;各种基本需要未能获得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前,成长需要不会产生。另一方面,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处于顶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以下各层需要均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个体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结合图9-2理解记忆)

4、什么是成就动机?P26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哪两个部分?P266

答:(1)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2)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境,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哪两部分?P266

答: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

6、什么是自我效能感?P269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P270

答:(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主要因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7、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启示是什么?P268-269

答:(1)六项影响成败的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其他。

韦纳将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由于个人条件(内控),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程度及其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定;

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个人意愿决定。在此维度上,只有努力程度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2)教育启示:

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

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8、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它的表现有哪些?P269

答:避败型学生对应付困难缺乏信心,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把成功归因为运气或工作容

易,这样的归因倾向如果成为应付学业的一种习惯,那就可能演变至“习得无助”。

表现:动机降低、消极被动;认知障碍;情绪失调;

第四章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

1、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概念是什么?P74

答:现在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什么是学习策略?P116 策略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P117策略学习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P138

答:(1)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2)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那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3)答:

3、形式训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02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1)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够自动地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去。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一旦心的官能通过学科学习得到训练,就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使学生终身受用。学习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多,一种作业越深奥,其学习就越有效。

(2)答: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4、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哪些特性影响迁移?P209

答:(1)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

如果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包括概念、命题和具体例子等),学生就能够获得新知识,因此也就能产生迁移。反之,如果面对一种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相应的知识,就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2)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知识的可辨别性变量。

可辨别性变量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可区别程度,或者说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

(3)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的巩固性变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