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自21世纪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欧盟指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8个领域)

我国也于2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提出将研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进一步形成可操作性、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体系。而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

界上自我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

如守恒的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

途的思维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科学知识层面

1.了解和运用基本的化学术语

2.能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知道它的性能和如何使用

3.能把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起来

4.知道化学学科的主要的成就

5.了解物质分类的多个视角,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6.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原理以及常见的单质和一些重要化合物的

知识

7.必须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

8.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世纪生产的方法

b.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层面

1.能够分析出化学的一系列问题之中各种量之间的欢喜,并且能进行简

单的化学计算

2.能够独立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控制实验的

过程,能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

3.能掌握一些化学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4.必须能够使用化学的语言来表达一些化学问题和化学反应

5.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测量,记录,条件控制,分类,类比,

假设,模型化,处理数据,归纳和对比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以及

一些简单的化学科学研究的特殊方法,比如,萃取的方法和配制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

c.科学态度、科学精神、STS层面

1.具有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2.既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3.具有尊重事实,积极探究和创新,重视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能够树立科学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5.具有探究的兴趣,虚心和恒心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6.能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自然、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谈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课标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简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了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要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

2、实验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③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⑤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可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文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4、自学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密

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1、化学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一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4、意志。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如设计一项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任务,让学生长期坚持去做。还可结合化学史教学,介绍有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为人类进步不畏艰险、奋勇登攀的优秀品质。

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哪些核心素养的人?

(2013-06-06 12:17:39)

转载▼

标签:

教育

【上午去华师参加教育部重大课题《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座谈会。我这个“专家”名额是焦建利教授力荐的。根据座谈会要求,我准备了一个发言提纲,围绕三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竹立附记】

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1.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2.哪些是核心素养

①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尤其要培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其中,写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关于这一思想,我今后将专门讨论)

②思维素养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应该培养年轻人三种主要的思维能力,一种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它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一种是形象思维能力,这是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其他还有直觉思维、灵感和顿悟等。这种思维能力虽然不像逻辑思维那样严谨,但容易激发创意。最后一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组合,一般在创意的萌芽阶段,多采用非逻辑思维;在创意的完善阶段,应采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

③人文素养

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而其中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尤为重要。此外还包括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

④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指人人都应该有一技之长,这是因应社会分工的需要,未来的社会分工只会越来越

细,因而也越来越强调分工与协作。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有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⑤身心素养

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尤为重要。

3.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

①小学

?信息素养无需特别要求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触到各种电子设备,故无需专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反而应该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非逻辑思维。因此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是需要的。

?平等合作意识

独生子女这方面比较薄弱

?相对系统的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学习的大都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

能,如读写算等

?保存活泼开朗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不是扭曲孩子,而是保持他们的自然天性。

②中学

?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

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创新意识

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

?民主意识、正义感

?为专业发展做准备

?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③大学

?在线学习与交流

?突出创新思维

?民主的规则、正义感

?发展自己的兴趣与专业

?由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向蛛网型知识结构转

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培养的是金字塔式的知识结

构,到了大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

爱好和需要建立蛛网式知识结构

?培养平和包容的心态

【开会时,我分在自然科学组。由于我坐在会议桌的一端,被主持人要求第一个发言。我发言后,其他八位专家依次发言。在听大家发言时,我有几点感受:一、专家们普遍对教育不满意。尽管主持方在会议开始时的主题报告中提醒大家不要把本次会议变成对教育炮轰的会议,而要围绕核心素养的构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但还是有不少专家在发言中痛批我国教育。说明教育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各行专家的共识。二、大家普遍强调思想道德方面的素养,而相对忽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素养。比如一位

在美国生活二三十年的海归教授说,大家以为美国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实是错的,美国比我国更重视。只是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时事政治教育,而是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是做人基本道德教育。因此,多位专家认为德育应该是核心素养,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还有人主张要加强青少年的抗压教育、挫折教育。一位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的教授认为,连数学和计算机能力都不重要,关键是思想品德价值观。我个人以为,各位教授的观点都很正确、很深刻,但道德品质方面的素养只是基本素养,而不能等同于核心素养。基本素养可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三、对于我把信息素养提到一个如此的高度,个别专家有点不以为然。如一位院长说,核心素养应该具有普遍性,现在农村学校连电脑和网络都没有,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更加证实把教育信息化重心放到农村和落后地区、落后学校去的重要性。否则,连将信息素养作为我国学生普遍要求的核心素养都提不出来。----竹立补记】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周业虹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 方面要求的综合体。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它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论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化学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强调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教学内容, 要整体性认识化学学科的各种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体认识 文章编号: 1005 –6629 ( 2016 )8–0036 –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4 年 4 月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中指出,“从现行课程 标准来看,为培养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公民,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 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素养的内涵界定,建立系统化的素养结构体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加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和横向整合,更加注重培养跨学科的、与社会适应相关的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 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 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

初级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 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 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 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 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 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贾维兵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高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就不能也直接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那么,什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弄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成尚荣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2015)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把握,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三个重要的基于:(1)基于学科特质。(2)基于学科核心任务。(3)基于学科的实施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

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物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素养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5个方面立足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上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节选自2017年版课程标准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 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

(完整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扩展资料: 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

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2],为培育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人而提出的关键素养。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认真分析化学核心素养五个要素的内涵,可以发现具有如下特点: 1.凸显化学本质特征 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化学在原子、分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4],从微观层次上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化学符号或模型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要素,强调从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根据物质微观结构预测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运用多种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使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等,很好地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 2.反映化学基本问题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5]。这一问题的解决,强调运用实验、假说、模型、分类等方法,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开展物质及其变化的研究,并从元素的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从粒子的微观层面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因此,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及其应建立的基本认识,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3.揭示化学学科思维 化学是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建立起它们间联系的。因此化学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以实验为手段获取宏观现象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其本质,或对基于微观或模型分析推理的结果通过实验手段进行证实或证伪,从而得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或相关理论。因此,化学学习需要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很好地揭示化学学科思维。 4.体现课程育人价值 作为科学课程的高中化学,由于注重在人类文化背景下建构课程体系[6],内隐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均具重要价值。体现在:高中化学课程有利于丰富并完善化学认识,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核心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59707

一、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共同学习的必要素养。笔者认为,核心素养应指:每个人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具备的关键的、重要的、不能缺失的品质、知识、技能、才干、精神风貌等的集合。 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什么?我们认为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思想品德素养、各学科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双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人文素养即内在的精神品质(包括文史政法哲艺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跨学科跨情境的综合能力及实践素养、语言素养(包括人际交往、合作交流、学科用语、国际理解教育等)、道德素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正义感、诚信、礼仪等)和身心素养(良好的体质、积极和平衡的心态等)。 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三、高中化学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化学知识为导向,注重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化学创新能力培养(即化学核心素养)强调不足,使知识本位强于能力本位。 突出特点是,重化学理论,轻化学实践探究;重化学知识的纵向拓展,轻化学知识跨学科的横向综合。因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化学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造成化学知识理论性强、抽象,教学内容陷入理论的情境中,常常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抽象的化学知识,经常无法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如日用沐浴露中的主要成分高达20多种,为什么会这么多?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合成吗?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太少了,始终缺乏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缺乏创造性思维、原创能力等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中,缺乏对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即质量标准) 我们提出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各项指标体系中。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必须要检测是否到达了基本能力水平了。目前还缺乏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评价的质量标准。(三)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培养不足,缺乏“动态”的逻辑思

化学核心素养

自21世纪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欧盟指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8个领域) 我国也于2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提出将研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进一步形成可操作性、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体系。而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析等)、 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科学知识层面 1. 了解和运用基本的化学术语 2. 能了解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知道它的性能和如何使用 3. 能把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起来 4. 知道化学学科的主要的成就 5. 了解物质分类的多个视角,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6.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原理以及常见的单质和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知识 7. 必须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 8. 了解化学原理应用于世纪生产的方法 b. 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层面 1. 能够分析出化学的一系列问题之中各种量之间的欢喜,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 能够独立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控制实验的过程,能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

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1.学科核心素养

1.学科核心素养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要 ●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化学课程的主体。化学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和系列,这些主题、模块和系列都依托化学基础知识将其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必修“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的学习,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意识;在选修“物质结构与物质”模块的学习中,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对官能团的认识中,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 化学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根据《2017 年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三点七条”的要求,可以将化学学科能力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发展化学核心素养5个要素的基础,推理论证能力的高低决定“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水平,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层次决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与学科价值的基本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思想方法极为丰富,主要包括:物质运动思想,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分类思想,即树状分类、交叉分类;物质守恒思想,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能量守恒;动态平衡思想,即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唯物辩证思想,即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一般与特殊;绿色化学思想,即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质就落实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宏观——微观——符号”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 认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是探索物质世界的前提;基于证据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是学习、研究化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并运用化学符号模型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认知方式;掌握物质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运用逻辑思维对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是认识、创造新物质的基础和途径;在研究、利用、创造新物质的

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1问题提出 核心素养的定义应该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教育部正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并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由此可见,国家课程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学科课堂将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深刻懂得:重构课堂教学,对“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重构策略初探 2.1重构化学课堂教学的“三观” 信念是模式最本质的内涵,而知识观则是实现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转变的不仅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观念。所以化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重构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要素。 2.1.1树立从“仅局限传递知识”走向“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化学的老师,观念上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转型,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

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8:06.5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作者:王俊卿王韬 [导读]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048000 摘要:化学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只有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让知识融于社会,服务于生活,就必须掌握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服务于生活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的灵魂,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化学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只有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让知识融于社会,服务于生活,就必须掌握其核心素养。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要让学生理解化学核心素养是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个方面,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 一、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化学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和同学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让其从多重感官上认识、理解相关知识点。课堂的组织、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又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利用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在必修1中采用物质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质的共同性质的认识,并在后面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不断发展和深化。又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之后,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用化学思维进行归纳和推理。周期律就是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具体认识的一种化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是一个热点问题,凸显了化学素养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内涵,并从微观角度辩证地认识化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素养。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开放地进行设计适合课外进行的实验,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社会资源,形成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在组织过程中,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态度、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后,让学生在家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番茄等制作原电池。在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之前,让学生先在家做铁钉生锈实验,自己先分析生锈原理、生锈条件、防锈方法。学生自己探究,兴趣浓厚,与同学讨论,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联系社会生活,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社会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核心素养是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展示高炉炼铁、工业制硫酸、发射火箭、钢铁腐蚀、食物腐坏过程,使学生体会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辨证地介绍了有的氧化还原反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当人类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之后,就有可能做到趋利避害,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 五、利用化学人文历史,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的历史,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炼丹和冶金促进化学、医药化学的发展。介绍我国炼丹时的重大发明--火药;学习合金时,介绍司母戊鼎是最早的青铜制品;学习硅及其化合物,介绍景德镇瓷器;学习电解池时,介绍侯德榜的事迹—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教学中融入化学人文历史,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科素养之一“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我们应该也必须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化学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化学的核心价值观在于终身学习和科学求实。可以说: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已经融于现代技术、社会和环境之中,这正是化学的核心素养在社会发展中折射出来的巨大魅力,这种化学的核心素养不容忽视、无可替代。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完整word版)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 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 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 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 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深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学科核心理念的认识.化学在理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重视.目前,很多的化学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并且存在很多的技能无法透过理论去很好地理解,化学学科主要从实验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理论的推理与认识.因此,通过实验教学研究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至关重要. 一、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化学是在九年级才出现的新课程,基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需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保障之后才能开设.所以,对于化学学科来讲,很多理论概念性知识需要明确,适当的实验教学研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明确实验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演示实验能够最直接、最形象地展示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规范操作并展示相关实验,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其次,教师

的操作要规范化,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操作中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后的结束工作等.教师的规范化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进行严谨的操作培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深度挖掘、整理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不断整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之后进行充分的实践.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实验过程以及缺乏自主思考的动态过程,使得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材相关内容,做足、做全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使得教学在相应的时间内规范完成.沪教版的化学教学实验需要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核心思想,揣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究化学实验的原理、技能等.例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学习金属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寻找金属自身具备的各种特殊性,同时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信息的互换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后总结出金属可发生的反应有:①相互置换反应;②与氧气反应;③活??金属能与酸反应.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实验以及结论探讨,相互交流小组结论. 2.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主探究能力.课本实验包含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