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员工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90后”员工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90后”员工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90后”员工心理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摘要:“90后”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与以往员工有着明显的差异,致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分析、研究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并创新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90后;心理;行为;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90后”开始大量走向工作岗位。“90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父辈不同的是,其生长环境更加优越,受教育水平更高。一方面他们性格活泼开朗,愿意与人交往,能够很快地融入到集体的生活,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天马行空,很多时候他们的创意能让人拍案叫绝;而另一方面,他们因为是独生子女,自私、冷漠、不愿与人分享并且急切地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和尊重自己,容易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总体看来,“90后”与以往员工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致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了解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并创新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开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90后”员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1.在职场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90后”员工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舒适自由,思维天马行空,希望能找到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这恰恰与目前的企业管理模式相矛盾,这就造成了“90后”员工的忠诚度不高,容易跳槽。复旦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进入职场的第一批“90后”离职率高达30.5%,离职理由包括食堂伙食太差、失恋、宿舍不能上网等各种被称为“不靠谱”的理由。

2.在企业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90后”人际交往的范围与前代人相比有明显的扩大,不只是局限于自身的生活场所和工作场所,还涉及到网络、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也不局限于同龄人,还有不同层次、不同辈份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90后”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同时,“90后”的人际交往具有选择性,与自己个性相同或志同道合者会成为他们交往对象的第一选择。

3.在时间管理中的表现

“90后”的员工热爱自由,追求个性和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时间管理方式多会表示不能接受。例如,北京某家公司规定上班不许迟到,迟到一次扣50块钱。结果有一次扣到一个“90后”女孩儿时,她当时就给公司领导一百元,说不用找了,领导问:“怎么回事儿,扣五十你给一百?”她说:“我觉得这周还是会迟到的,所以不用找了。”由此可见,“90后”员工对于企业严格的时间控

制抵触情绪很大。

4.在对待收入上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有超过七成的“90后”对自己的薪水不满,内心充满了抱怨。“90后”的一代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物质丰富的生活,微薄的薪水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频繁跳槽追求高工资便成为“90后”员工常见的现象。

二、企业在管理“90后”员工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90后”员工缺乏客观评价

现在的管理者谈起“90后”员工时普遍会发出感叹:现在的“90后”员工真难管,不守规矩不听话,把工作当儿戏动不动就辞职,对他们好也不行,不好也不是,做事不多要求却不少,真难驯服。而“90后”员工会说:为什么一定要按照你说的做,只要我把工作做好不就行了,领导太多事,真难伺候。管理者依旧用老方式管理“90后”员工,而“90后”员工是在新时代的特殊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个性鲜明,所以两者存在矛盾是必然的。

2.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有的管理者只重视企业文化的规划,忽视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90后”员工与企业中老员工相比在价值观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企业文化的认同上也有些差异。企业如果想让“90后”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其价

值,就必须让他们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员工与企业价值观相契合。

3.管理模式程序化

目前,“90后”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力军,但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忽视了“90后”员工个人需求及心理感受,没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是依赖程序化的管理手段,过度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忽视员工的个性需求。

4.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式简单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但是从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训只是对员工进行所在岗位的技能培训,没有进行法律知识、企业文化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只能培养出一个个活的生产机器,而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新时代员工。

5.激励机制不适合“90后”

目前我国的企业对“90后”员工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片面注重薪酬的激励作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90后”员工具有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他们对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求很高,而管理者并没有考虑“90后”员工个人价值实现、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三、针对“90后”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应采取的管理对策

1.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随着“90后”员工涌入社会,企业管理方法也就需要随之改进,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办法,确实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点,才能管理好“90后”员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重要性,尊重“90后”员工的群体特征,围绕新生代员工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和管理,使企业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90后”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2.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

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合理的薪酬等级制度。众所周知,所有人的工作薪酬都相同的话,员工就会对工作缺乏热情,“90后”的员工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如果将员工的工资与业绩挂钩,薪酬因业绩形成等级,员工的工作热情无疑会有极大的提高,就会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其次用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励“90后”员工。榜样的力量不可轻视,无形之中会对年轻人的争强好胜产生正确的引导。再次建立程序公正的制度化管理,提高“90后”员工参与度,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融为一体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3.试行开放式管理

“90后”的员工热爱自由,希望能自己安排时间,所以,在不硬性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规定任务,非常受“90后”员工们的欢迎。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实行的是弹性工作制:员工

不需要朝九晚五地按时间点上下班,也没有按迟到时间扣奖金之类的硬性惩罚措施,只是要求员工在不延误公司运转的条件下完成上级交给的软件开发任务即可。这种灵活、轻松的工作方式更适合“90后”员工,也能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4.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理念

一个企业就相当于一个团队,“90后”不喜欢等级制度,所以领导如果想让自己的企业充满凝聚力,必须做到的就是淡化等级,增强团队意识。强调大家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为每一位员工找到其适合的工作,这个企业将会充满生命力。

5.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晋升机制

“90后”对于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并不是特别看重,更注重的是自己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采用对“70后”“60后”工作人群的提拔方式,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增加其离职率并且降低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如果想增加“90后”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要在提拔过程中采用让大部分员工认可的标准,在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晋升机制中充分发挥“90后”每一个人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伟龙,李蓓,郭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基于思想行为学视角[J].成人教育,2011,(2).

[2] 丰岩.“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略[J].经济导刊,2011,(11).

[3] 李智.基于心理契约的90后员工管理探析――对“闪辞”现象的思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2).

[4] 吴国锋.90后员工的行为特征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6).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新版)

浅议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感知规律、动机激励及个性差异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应做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从设备、工艺、培训、管理等方面找原因,还要分析矿工们的心理、生理或精神状态方面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煤矿发生的事故,多数情况下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也必须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矿工们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感知规律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人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近年来出版了很多与组织行为学有关并以此命名的书籍。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具体表现在: (1)研究的目的相同。即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的对象一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把行为与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当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 不涉及人的行为。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架基本相同,如都包括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激励问题、领导问题、组织文化与变革问 题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

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 《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管理心理学》1-4次作业正确答案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整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的满足度),(新知识的获得与积累),(个人在团体中的关系)以及(人格特征)。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答: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心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简述需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1>需要的对象性,任何需要都要在追求一定类别的对象中求得满足;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个体在生存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和需要特点; 3>需要的共同性与个别的差异性; 4>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复杂化、多样化。 3、动机有哪些主要功能?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动机主要有三种功能:始发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 影响人的动机的因素主要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1、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2个体的本能要求;3、个体的需要。外在因素包括:1、目标价值的大小;2奖惩的刺激度。 4、请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需要、动机与行为具有这样的逻辑关系: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人行为的心里动机是在人产生了需要,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又产生了满足需要的动机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动机实际上是人的需要的动力形式,或是需要的具体表现,表现为兴趣、意图、信念等。动机对行为的推动是否有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1.作为行为动机的基础的需要是否强烈;2.人的动机被意识的程度。 5、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有哪些有益的启发?赫茨伯格通过调查,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叫做保健因素;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管理实践的启发主要有以下三点: 1.该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以后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满意,更不等于劳动生产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适才适用,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起更大的激励作用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6、简述公平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答:公平理论亦称社会比较理论,这个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人们对自己在组织中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十分敏感,在认为是合理的、公平时就会心里平衡,心情舒畅,工作能力。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心里失衡。公平理论在显示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机理,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工作者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但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方而的失误,产生了人员、物质、环境和信息中的一项或数项的缺陷,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掌握管理手段的管理者,人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违章行为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错误的结果,由错误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并强化了错误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个错误的行为。在众多的错误中,作业者的心理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工作态度、群体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领导威信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1人性假说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是把员工看成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还是看成社会生产劳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制定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措施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由于受煤矿职工自身的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为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的享受而生存,只要能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观点,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发号施令,使被管理者服从,让其满足安全工作的要求,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度和制定具体的安全规范,职工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至于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只是管理者的事情,与职工无关。在安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职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对抗、违章违纪者采用严厉的经济惩罚措施,即在安全管理上对职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这种思想在我国煤炭行业相当普遍,特别是一些地方煤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的国有煤矿中,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电逐渐地暴露出来,它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用职权严密地控制职工,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起来,排斥工人参与管理,否认了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可能激发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同样也重视社会需要。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尽可能改善安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效果更好。在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是复杂的,不仅人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一、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知觉规律,通过对事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预防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人们的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统计资料表明,在工业企业内所发生的大量事故中, 70%~75%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而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又同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应用安全心理学研究操作人员在作业现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等方面,简述如下: 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全部品质和经历的总和。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形成,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性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较迅速;有的人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

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 2.注意。人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注意”,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而避开其余事故。 就操作人员来说,“注意”可分为两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它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奇的外形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还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作业时,多检查设备、操纵机器、观察各种显示器和周围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注意”。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人们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并且要控制无意的“注意”,不为某些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身体疲倦了,还要强迫自己“注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3.需要与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人们从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行为全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是试图揭示需要规律如图所示。他把需要分为5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物质向精神发展。在某一特定时记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 冯阳阳 200910044308 安全B093班 摘要 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人,而心理活动是影响人行为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将安全心理学很好的运用其中。因此本论文就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实际应用,以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并应用安全心理学,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其次又重点谈论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常见的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应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不安全心理产生的一些方法,以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重要作用实际应用 1安全心理学 1.1安全心理学定义 安全心理学(safety psychology),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1]。 1.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作用 1.2.1安全心理学研究内容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意外事故的人的因素的分析,如疲劳、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②工伤事故肇事者的特性研究,如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与事故发生率的关系的研究。

③防止意外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如从业人员的选拔(即职业适宜性检查),机器的设计要符合工程心理学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及培养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等。 1.2.2安全心理学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1]。 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事故致因与安全管理 安全科学已经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中存在着的各种危险或隐患,通常归为三类:即人、物和管理的因素[2]。 人的因素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还可能形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隐患。 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它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随着物质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管理的因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根据对多年来发生的事故对比分析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是管理缺陷。 事故的原因可简要概括为下述模式[2]: 不安全状态(物)+管理缺陷=事故隐患 不安全行为(人)+事故隐患=事故 凡是具有物态和能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事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在管理工作中人为地造成事故隐患或者是激发了危险因素而造成事故的任何缺陷称为管理缺陷。危险因素和管理

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实用版

YF-ED-J2194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 制因素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 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生产、检维修操作也 具有复杂、多工种同时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 的特点,特别是直接作业环节容易发生事故。 从石化行业各类事故的特点来看,属于“三 违”事故的每年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三 违”事故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 影响。为了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 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 导,从而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石油化工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因素 1.事故成因与人的关系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控制的客体,既要靠人去管理,又要对人进行控制。所以,减少和杜绝“三违”事故就是要对人进行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事故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工作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熟练掌握了本单位、本岗位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明确了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醒地认识到了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安全心理学与事故预防 摘要:本文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对事故预防的意义,提出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心里学的角度研究人在安全管理和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事故有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以及事故关系,探讨事故发生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使人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克服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心里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预防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安全心理学;事故;防范;疲劳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事故,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有极大的关系,也与不重视人、不尊重人、不了解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但是,我们以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基本上不接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太了解运用这些知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因此,使得这些学生在日后的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难以很好地解决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以及隐患。而脱离了人的因素的安全管理由于存在巨大缺陷,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事故发生的原因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人的因素有疲劳、情绪波动、不注意、判断错误、人事关系等。物的因素如设备发生故障、仪器失灵以及工作条件不良等。物的因素之所以导致事故,又与人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良等有关。因此,在人和物这两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大量的。在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情况下,人的劳动由具体操作向感知判断转换,由技能向技术转换,由动向静转换,人的因素就更显得突出。据研究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人的因素在苏联约占60~90%;在日本要占70%。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90%是由人的差错造成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的事故也主要由操作人员的差错造成。 3事故与人的关系 对事故肇事者个人因素,包括智力、年龄、性别、工作经验、情绪状态、个性、身体条件等的研究表明,智力与事故的发生率并不呈负相关关系。智力高者在从事较为一般的工作时有时也会发生事故;而智力低者在从事智力要求较低的

组织行为管理重点

①组织的构成要素: 1、目标2、资源3、管理4、环境 ②组织诊断模型(四个标准): 1明确组织目标;2合理配置组织资源;3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4协调和控制好组织和环境的关系。 ③组织行为的种类: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也可分为微观(个体)、中观(群体)和宏观(组织)三个层次。 ④组织公民行为: 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的努力的行为。如不计报酬加班等。 ⑤组织行为学学科起源:独立标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霍桑研究。 ⑥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6)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工作效率 (7)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⑧有效组织的特征 1、战略导向 顾客第一;反应迅速(对机会和问题);重点明确(只做自己最擅长的)。 2、高层管理 领导有方:能指明方向和鼓舞员工 行动至上:管理者身体力行 强调核心价值观:高层经理决策时一贯遵循组织核心理念,并让员工共同奉行。 ⑨利益相关者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衡量。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组织绩效任一内外部组织、 群体或个人。如顾客、股东、员工、社区、银行等等。 ⑩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通常指智力)、特殊能力、创造力 ○11最早的智力测量-------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儿童智力量表 后来改称斯坦福—比纳量表,他首次使用智商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乘以100的结果。 ○12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展开思维与想象,产生独特、新颖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13创造力测验-------最著名的是南加州大学测验。 ○14人格的定义: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15人格概念的理解:(可简称为:心理性、结构性、稳定性、个体性或独特性。) ⑴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聪慧、乐观等;⑵人格是有结构的;整体大于部分。⑶稳定性。行为中偶然表 现出的心理特征不构成人格。⑷人格强调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类似于个性的概念。强调个体性。 ○16荣格的精神分析:荣格把整个人格叫做“心灵”。他认为,心灵包含一切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依次是由浅入深的关系。 ○17集体潜意识: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使人类据以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18动机:是推动、引导、个体行为的内部生理、心理因素的总和。P68 ○19、经典(早期的)动机理论 ㈠需要理论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模拟题

安全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及其表现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的认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因素。 4、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6、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其重要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 9、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 10、人的个性异常复杂,但其核心因素是性格因素。 11、指出下列语句所描述的是何种心理过程: (1)怒发冲冠(2)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明知山有虎,偏

向虎山行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二、判断题 1、所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 2、能力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因素。× 3、注意的分散也就是注意的分配。×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情感具有调节功能。√ 5、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但性格却有好坏之分。√ 6、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工作和劳动的成效。√ 7、煤矿安全管理心理学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门作为科学。√ 8、直接推动人们劳动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劳动动机。√ 9、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样,都是容易诱发事故的重要心理因素。 × 10员工的培训不仅包括技术、思想、身体等,心理的培训和辅导也应当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内容。√ 11、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12、“万绿丛中一点红”和“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三、选择 1、“小王家兄弟五个,都未婚,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把王妈妈也算在内,试问他们家有几个女人?”本题答案是“两个女人”,兄弟的数目是无关信息,但它却使多数人费了许多思考,这是由于影响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对策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生产、检维修操作也具有复杂、多工种同时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多的特点,特别是直接作业环节容易发生事故。从石化行业各类事故的特点来看,属于“三违”事故的每年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三违”事故的根源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为了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导,从而指导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石油化工事故成因中的人为因素 1.事故成因与人的关系 在事故成因的各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控制的客体,既要靠人去管理,又要对人进行控制。所以,减少和杜绝“三违”事故就是要对人进行管理。 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事故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工作状态,如果每个人都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熟练掌握了本单位、本岗位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明确了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清醒地认识到了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2.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同,所处的地位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等等,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从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等的安全控制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受消极被动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安全行为,同样基于人的心理作用,往往是在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达到控制火灾爆炸、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责任事故的目的。由于人受到主动积极因素的影响,使人产生安全需要,引起正确的动机,有了安全行为,从而去实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说明人的心理是可以预测的,人的行为也是可以引导的,从这点出发,在石油化工安全管理中强调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施加对人的主动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影响人不安全心理和行为的因素 人的心理状态与受到的影响密切相关。因为人不是独自存在的,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因此,任何社会现象都会在每个人的心理上得到反映。人有行动自由,所以人的活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的心理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受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劳动环境、劳动组织等方面,都容易对企业职工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高,劳动环境舒适,劳动组织合理,就会使职工对本岗位产生兴趣,激发职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从而增强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如果企业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并将其融入到全面的企业管理中,也会取得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石化企业,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

浅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浅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武芳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745000)摘要: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两门学科也随之发展起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人们对这两门学科的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讲解,有的人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组织行为学,而有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本文将从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从他们的字面意义、研究重心、与理论基础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一、问题的来源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改变,工业产业的发展,都是我们不得不重视人的力量,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的转变,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也正是人的力量,现代社会我们树立着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的作用对于社会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中西方有很多学科都是一人作为其研究主体,其中有很多学科颇有成就,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就是这众多学科中的两门学科,而这两门学科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议论。 现如今,许多高科院校的管理学院都会开设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引人深思的是许多学术论文以及各种资料称组织行为学就是管理心理学,这使读者管道很混乱而另一种说法却相反。下面将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两种说法进行介绍:一些学者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同等的,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是可以通用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蒙(H.A.Simon)教授在我国讲学时曾说:“在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可能别人认为不同,我没有看到有真正的差别。”①我国的心理学词典中提到“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一门应用心理学科。”②“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③这是我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见解,这些见解说明了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是有区别,比如中国人名大学组织行为学专家孙彤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两个学科还是略有区别的,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④,也有一些西方国家,他们把管理心理学在工商管理区域中称为组织行为学,也就说组织行为学只属于管理心理学中的工商领域,是管理心理学其中一部分构成,从数学角度来讲,两者是属于与被属于的关系。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俞文钊曾说过:“在西方,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是一致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从心理方面进行研究,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必然要以人的心理为基础。它们是一致的,但名字不同、侧重点不同、背景有差异。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达到同一个目的,可以殊途同归。应该是互相结合,不应该有门户之见。”⑤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存在着相似与相异之处,深入的了解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对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经济生活组织群体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解决社会问题,追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对推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就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探讨。 二、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之间的联系: 对于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用“感”与“赶”的结合进行阐述。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58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 样本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 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 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 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 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 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 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 的。因此,当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 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就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 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

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识、情感和意志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