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手血压不同往往预示着危险讲解

左右手血压不同往往预示着危险讲解
左右手血压不同往往预示着危险讲解

左右手血压不同往往预示着危险

(记者姜峰)山东青岛市的王大爷自测血压时,偶然发现左手高,右手低,感到很奇怪,没想到一周后突然发生了脑中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王冲博士解释说,左右手血压不一样的情况在临床很常见,往往预示着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风险。此外,如果手与脚的血压不一样,以及晚上血压比白天高,都可能是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心脑血栓等的先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日前,记者采访王冲博士时了解到,血压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健康指标.人体不同部位血压的差值过大,往往是疾病的先兆。一般人左手与右手的血压有细微的差别.但不应超过2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右手的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左手的动脉来自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分支.如果两者差距过大,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颈椎病、动脉硬化、甲亢等疾病,也会造成人体不同部位血压异常差值。

王冲博士说,老人(尤其是三高老人)随着心血管功能减退,容易出现不同部位血压差的变化。血压差值增大,首先会对动脉产生破坏,动脉开始出现增厚,并变得狭窄,导致缺血症状。头部缺血就会出现头痛、耳鸣、眼前发黑、记忆力下降等:心脏缺血会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心绞痛等:而肾脏缺血则容易出现尿频、尿不尽等症状。血压差越大,动脉的破坏程度越重,甚至逐渐失去弹性、变硬,造成动脉壁上的斑块破裂、脱落.导致动脉堵塞.引起下肢动脉闭塞、中风、心肌梗死等,十分危险。其次,血压差值变化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导致老年斑、肥胖、耳鸣、失眠、肌萎缩等。

王博士提醒,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测量前坐在靠背椅上休息5分钟.连续测3

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因为在家比较安静,血压标准可降低5毫米汞柱.即高限以135/85毫米汞柱为标准。在测下肢血压时,应俯卧,放松下肢,露出小腿下三分之一.血

压计袖带的下缘距离内踝上2厘米左右,松紧以伸进一指为宜。我们可根据血压差值的变化,以及身体出现的其他症状来判断疾病,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左右手压差超过20老年人往往预示着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锁骨下动脉狭窄(窃血综合征).中青年则多为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左手与右手的血压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说明供应上肢血液的锁骨下动脉壁增厚、狭窄,血流不畅。此时,上肢会因为缺血出现乏力、苍白、麻木、疼痛脉弱或无脉症状。堵塞的动脉还会通过虹吸作用,利用侧支血管从附近的椎动脉中“盗血”.从而导致大脑缺血.出现眩晕、看东西重影、复视、手活动不协调、走路不稳等,有时还会突然晕倒。发现左右手压差超过20毫米汞柱,需及时到医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动脉造影检查。

脚手压差小于4预示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性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增。由于脚部的血管(股动脉)要比手部(肱动脉)粗,血流量多,而且脚部离心脏更远,一般情况下,下肢的血压要比同侧上肢高4毫米汞柱以上。但如果下肢的股动脉发生硬化,甚至闭塞,下肢的血压就会出现下降,与上肢血压接近。早期会出现下肢麻木、发凉等症状,随着手与脚血压差进一步缩小,还会出现走一段路后,腿部就会疲劳、酸痛,只能被迫休息。有的人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腿部疼痛,尤其在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此时,要及时到医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

晚上血压比白天高预示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心瓣膜病、心脑血栓的危险增加。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内会呈现“双峰一谷”的变化曲线.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上升趋势.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15-18时达到第二次高峰:夜晚血压再次降低。而有的人血压却没有这种规律.反而夜间的血压比白天还高,晨起后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并伴有咳嗽、咳痰、夜尿增多、疲乏无力等症状,临床上将其称为非勺

型高血压。出现此症状最好到心血管内科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如果服用降压药物.最好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降压效果更好。

脉压差超过60预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的老人测血压时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低于70毫米汞柱.脉压差大于60毫米汞柱。这主要因为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减退,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所致。此外,甲亢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直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增高,使脉压差增大。发现脉压差大后,最好先到心血管内科检查,如果是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在降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舒张压不低于70毫米汞柱.尤其不能低于60毫米汞柱。

血压不稳定预示颈椎脱位、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骨质增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等。40—50岁年龄段的人,在测血压时会发现血压波动大,有时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高于14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时,伴有颈肩疼痛、头痛或头晕等颈椎病症状。这主要是因为颈椎曲度改变.压迫了经过此处的交感神经节,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反射性升高所致。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血压异常与颈椎的症状密切相关,出现头痛头晕时,血压升高,颈椎症状缓解后,血压随之降低,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到医院做X线、MRI等检查,经过正骨手法、牵引理疗等方法,可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陈海图)

这是有些专业护士也会存在的,例如,把听诊器头放进气囊下面,影响测量的数值最大;其次才是动脉硬化和微循环的差异,一般来说,这些差异不会产生80毫米汞柱的距离。测量血压一般要听两三次才比较准确,还要跟舒张压联系起来分释。

先查左锁骨下动脉血管情况,可做主动脉弓CTA,明确双侧血压不一致的原因。

现在医院做了右上肢动脉,左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波检查,

超声所见:双侧上肢动脉及分支扫查:双侧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内径正常范围,内一中膜增厚毛糙。CDFI未血流通畅,左侧上肢动脉频谱形态低平。左侧椎动脉内血流反向,其与锁骨下动脉交会处流速增高。超声提示: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考虑,左侧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狭窄可能,双侧上肢动脉硬化。

就诊的医院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少见,让我们求诊于上一级医院,靳大夫,这是一种什么症状的毛病?需做什么冶疗。?谢谢!

既然已经明确左侧椎动脉逆行,则完全可以明确左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当务之急是尽快到大医院就诊,首选介入开通左侧锁骨下动脉,恢复左侧上肢血供,并改善颅内供血。

因您在浙江,我们医院在北京,故路途遥远不太方便,您大可以就诊于省会杭州的几家大医院,如省医、浙大附院等,这不是什么疑难病,也不是什么太难的手术,常规治疗即可

若实在愿意来京就诊,也可安排,但离这么远,不划算。

靳大夫:你好,感谢你的及时的解答与帮忙,在你的提议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浙二医院

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检查结果说:我父亲的情况是比较特殊,他的主脉的血不通左手的,

是断的,左手的血是从脑上直接通上下来的,说这个是先天性的血管异常,所以才导致了二只手的血压严重不一样,右手的血压是有时180/100,左手就是:130/70,他们说这种情况不能装支架,也不能单纯的吃药,因为右手正常了,左手就会低很多,会导致左手坏死,而且引发很多后果.

现在医院的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少见,他们还需要待研究,我想,请求助一下靳大夫,像

我父亲这种情况该如何稳妥一些?我现在是在杭州的医院附件的网吧上咨询的.谢谢你

能在百忙之中指点迷津.

山东青岛市的王大爷自测血压时,偶然发现左手高,右手低,感到很奇怪,没想到一周后突然发生了脑中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王冲博士解释说,左右手血压不一样的情况在临床很常见,往往预示着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风险。此外,如果手与脚的血压不一样,以及晚上血压比白天高,都可能是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心脑血栓等的先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血压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健康指标,人体不同部位血压的差值过大,往往是疾病的先兆。一般人左手与右手的血压有细微的差别,但不应超过2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右手的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左手的动脉来自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分支,如果两者差距过大,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颈椎病、动脉硬化、甲亢等疾病,也会造成人体不同部位血压异常差值。

压差的变化。血压差值增大,首先会对动脉产生破坏,动脉开始出现增厚,并变得狭窄,导致缺血症状。头部缺血就会出现头痛、耳鸣、眼前发黑、记忆力下降等;心脏缺血会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心绞痛等;而肾脏缺血则容易出现尿频、尿不尽等症状。血压差

越大,动脉的破坏程度越重,甚至逐渐失去弹性、变硬,造成动脉壁上的斑块破裂、脱落,导致动脉堵塞,引起下肢动脉闭塞、中风、心肌梗死等,十分危险。其次,血压差

肌萎缩等。

王博士提醒,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测量前坐在靠背椅上休息5分钟,连续测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因为在家比较安静,血压标准可降低5毫米汞柱,即高限以135/85毫米汞柱为标准。在测下肢血压时,应俯卧,放松下肢,露出小腿下三分之一,血压计袖带的下缘距离内踝上2厘米左右,松紧以伸进一指为宜。我们可根据血压差值的变化,以及身体出现的其他症状来判断疾病,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左右手压差超过20 老年人往往预示着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锁骨下动脉狭窄(窃血综合征),中青年则多为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左手与右手的血压相差20毫米汞柱以上,说明供应上肢血液的锁骨下动脉壁增厚、狭窄,血流不畅。此时,上肢会因为缺血出现乏力、苍白、麻木、疼痛、脉弱或无脉症状。堵塞的动脉还会通过虹吸作用,利用侧支血管从附近的椎动脉中“盗血”,从而导致大脑缺血,出现眩晕、看东西重影、复视、手活动不协调、走路不稳等,有时还会突然晕倒。发现左右手压差超过20毫米汞柱,需及时到医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动脉造影检查。

脚手压差小于4 预示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性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增。由于脚部的血管(股动脉)要比手部(肱动脉)粗,血流量多,而且脚部离心脏更远,一般情况下,下肢的血压要比同侧上肢高4毫米汞柱以上。但如果下肢的股动脉发生硬化,甚至闭塞,下肢的血压就会出现下降,与上肢血压接近。早期会出现下肢麻木、发凉等症状,随着

有的人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腿部疼痛,尤其在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此时,要及时到医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

晚上血压比白天高预示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心瓣膜病、心脑血栓的危险增加。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内会呈现“双峰一谷”的变化曲线,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上升

趋势,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15~18时达到第二次高峰;夜晚血压再次降低。而有的人血压却没有这种规律,反而夜间的血压比白天还高,晨起后出

非勺型高血压。出现此症状最好到心血管内科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如果服用降压药物,

脉压差超过60 预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的老人测血压时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低于70毫米汞柱,脉压差大于60毫米汞柱。这主要因为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减退,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所致。此外,甲亢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直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增高,使脉压差增大。发现脉压差大后,最好先到心血管内科检查,如果是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在降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舒张压不低于70毫米汞柱,尤其不能低于60毫米汞柱。

血压不稳定预示颈椎脱位、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骨质增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等。40~50岁年龄段的人,在测血压时会发现血压波动大,有时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高于14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时,伴有颈肩疼痛、头痛或头晕等颈椎病症状。这主要是因为颈椎曲度改变,压迫了经过此处的交感神经节,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反射性升高所致。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血压异常与颈椎的症状密切相关,出现头痛头晕时,血压升高,颈椎症状缓解后,血压随之降低,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到医院做X线、MRI等检查,经过正骨手法、牵引理疗等方法,可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如果左右手测量结果差异在10mmHg以内的话,属于正常的误差范围,并不能说明身体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左右手测量血压差异过大的话(超过10mmHg),就不能忽略不管了。上述原因中,无论是粥样硬化还是主动脉夹层,都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发现左右手血压差值过大,还是建议尽快至医院查明病因。

左右上肢血压是不同的可以差10-20.没有问题的。根据你的血压情况还是高的,平时注意休息饮食清淡不要紧张等。可以用降血压药物的。也可以用些改善脑供血的药物等。像银杏叶片等。

看看有没有血管畸形,狭窄或者大动脉炎等表现,需要做动脉功能检测及血管的超声检查.颈动脉彩超一般费用:100元左右,检查时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生的要求做准备,医生仔细操作。血管超声检查130

病例分析——高血压

第三章 病例分析 ——高血压病 一、概述 1.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症状,长期高血压更可以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或两者都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病因及危险因素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及基因因素 (2)环境因素 饮食中高盐、钾、钙摄入不足;体重超重、中度以上饮酒、胎儿营养不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4.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 危险度的分层可以血压水平结合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降压,还要考虑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及逆转。

二、诊断依据 1.在不同时间测量三次血压,均高于正常。 2.除外症状性高血压。

3.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 4.重要脏器心、脑、肾功能估计。 5.有无合并可影响高血压病病情发展和治疗的情况,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三、鉴别诊断 1.慢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明显的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高血压。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价值。糖尿病肾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肾血管疾病 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特点为病程短,为进展性或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明显(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连续性或收缩期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两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可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动脉造影等以明确。 3.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典型病例常表现为血压的不稳定和阵发性发作。发作时除血压骤然升高外,还有头痛、心悸、恶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视力减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发作可由于情绪改变如兴奋、恐惧、发怒而诱发。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可乐定试验等药物试验有助于作出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①轻至中度高血压;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发作性肌无力或瘫痪、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凡高血压者合并上述3项临床表现,并有低钾血症、高血钠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 降低。 5.皮质醇增多症 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所致,表现为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血糖增高,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17羟或17酮类固醇增高,肾上腺超声可以有占位性病变。 6.主动脉缩窄 多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如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缩期杂音,应怀疑本症存在。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主动脉造影可

中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预防指南

中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预防指南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慢性病。尽管我国的高血压研究水准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於种种原因,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却仍处于“三高三低”的现状,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高血压知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 在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继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一半。 中老年人高血压预防的基本内容有: 一、高血压合理膳食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我国成年人每日需摄钙800mg,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入量為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钙约280mg,且较易吸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并有轻度降血胆固醇作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於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异。可少至150g,多至500g。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4份。这样相当於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食品相当於以下任意一种: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大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人体无蛋白仓库,过多蛋白食品不仅不能被贮存,对肠道、肾臟、代谢均有害无益。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营养素均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有明显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粗粮的纤维素有助於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过多甜食会促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盐过多不利健康。在烹调中可用醋或糖醋代盐。三四五顿指总量控制,少量多餐。有利防治糖尿病、减肥、降血脂。在每日摄入量不变情况下,早中餐所佔比例大,有利於降血脂,减体重。晚餐所佔比例大则相反。少量多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分泌幅度变化趋缓。 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新鲜蔬菜、水果除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外,业已证明尚有重要的防癌作用。 红指红葡萄酒。每日50~100ml红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绍兴酒可能效果稍差。啤酒不宜超过300ml,白酒不超过25ml。WHO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番茄。这类蔬菜和绿叶蔬菜富含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在儿童会因免疫力低而易发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在成人,可能与癌症发病有关。绿是指绿茶。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家族史; 2.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逐渐老化,血压也逐渐上升; 3.性格忧郁,精神紧张,性格急躁,容易激动; 4.食盐过量,高糖、高脂肪摄入过多,吸烟饮酒; 5.肥胖、缺乏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中风; 3.动脉粥样硬化; 4.冠心病; 5.高血压性心脏病 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 一乱:不规则用药。 二乱:随意停药。 三乱:频繁换药。 四乱:不愿联合用药。 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

糖尿病防治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的预防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冠心病的预防 ★不吸烟。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避免精神紧张。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避免做剧烈运动,防止肥胖,戒烟限酒,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 3.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 4.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 5.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8%,2002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3 6%。 卫生部最近颁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7 000多万人。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资料表明,年龄在40~70岁之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但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尤其

在35岁以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收缩压。 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庭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均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只有3%;双亲血压都高于正常的儿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45%;单卵双生兄弟(姐妹)的高血压相关系数可达55%。 ●可改变的因素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18.5~23.9 kg /m2,为正常体重;BMI为24~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2~6倍。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升高2~3mmHg,舒张压升高1~3mmHg。本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 1%,比1992年分别增加了39%和97%,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 00多万。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而且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当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通常以腰围/臀围比例来衡量)即常说的将军肚,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人体摄入的钠75%来自于饮食,人体对钠盐的生理需要量很低,成人摄盐1~2g/d足以满足生理需要。食入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抗高血压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 3 次以上收缩压≥14O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超过半数。老年高血压是指除了血压升高,还伴有心、脑、肾的损害,且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护理评估 1.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合理膳食的掌握情况。 2.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3.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体育锻炼、超重、中度以上饮酒、高盐饮食等。 (二)身体状况 老年高血压的表现与中青年有所不同,除头晕、头疼、耳鸣、失眠、乏力外具体见以下几方面: 1.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混合型的2倍。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舒张压降低或不变,导致脉压增大,脉压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血压波动性大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波动均明显增大。尤其是收缩压,一天内波动达40mmHg,约

1/3的患者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血压大的波动性使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症状少而并发症多在靶器官明显损害前,半数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而脏器老化、长期高血压加重了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其中冠心病、脑卒中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血压密切相关。 4.多种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压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增生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共存并相互影响,使其治疗变得更为复杂,致残、致死率增高。 (三)护理措施 治疗与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将血压调整至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延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收缩压目标150mmHg,鉴于舒张压过低对机体有害,其水平应保持在60-65mmHg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1.一般护理(1)环境舒适不良环境刺激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等,以利于老人充分休息。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尽量避免影响老人休息。(2)适当运动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分层确定活动量。极高危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高危组以休息为主,可根据身体耐受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病是怎么得的? ★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遗传因素,既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家族史。 ★体重超重或肥胖、有过咸的饮食习惯、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处于紧张心理情绪中、又不能进行自我调适,长期以静式生活方式为主,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与运动等因素都是造成人们罹患高血压的诱因。 ★年龄增长、长期从事紧张作业等也可构成罹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心、脑、肾、眼底等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比如引起脑中风、冠心病、眼底出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和进行复查。 ★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最好食用低纳盐。同时还要限制脂肪类食品的摄入,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和绿色蔬菜。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在住所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进行血压测量。有条件的家庭可自备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并有一名与患者同住的家庭成员接受过测血压技能培训,进行自我保健性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动态变化,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并呈持续状态时,应送患者及时就医。 ★保持适当的体重,特别是肥胖的患者,要经常进行体重的监测,衡量体重的标准多采用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正常值是在18~24之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饮高酒精度酒,可少量饮葡萄酒或啤酒),尽量不喝咖啡。★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进行快走、慢跑、爬山、太极拳、运动操等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学习绘画和书法等来陶冶情操;种花草、养宠物也可以使人获得良好的心态,缓解紧张的情绪。 重要提示 有的人患了高血压后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35岁以上的人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高血压患者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眼底、心电图和尿常规。

(完整)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瞿绍华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 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为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3.1. 高钠、低钾膳食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1.3. 2. 超重和肥胖 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 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腰围男性≥90cm 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1.3.3. 饮酒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1.3.4. 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作者:XXX 摘要首先分析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精神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现就本卫生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12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卫生院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12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卫生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 高血压病的基层预防办法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卫生院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基层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总8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庐江县庐城镇卫生服务中心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 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 现, 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 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

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为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 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 疗率低,不按规范服药;控制率低,不能规范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持续 增加,居高不下。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 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力。 3、人群分布特点:男性普遍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患病比老年人更加 明显,35-49岁人群高血压年增长率比其他年龄组都高。 4.地域特点: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但是近年来农村高血压患 者也普遍增多。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 1、年龄: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增 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 2、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3、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饮酒:饮酒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5、饮食:高盐饮食易引起高血压。 6、血脂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 压。 7、超重肥胖: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因素 8、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比血糖正常人的10倍以上。 9、缺少体力活动:脑力劳动都患病高于体力劳动者。 10、遗传性:家族史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 四、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有的表 现头晕头痛烦燥等。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和体重以及遗传等。近些年来,不少学者都积极的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因此,积极研究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标签: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高血压的出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1]。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的研究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本文即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1年龄年龄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人体的血压也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1.2性别统计发现,在发病率方面,在女性绝经之前,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在女性绝经之后,男性的发病率则与女性基本相当。即说明女性在绝经之后较易出现血压上升的危险。 1.3体重研究发现,血压会受到人体实际体重的较大影响,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是非肥胖者发病率的5倍左右。一般情况下,体重每增加10 Kg,机体的收缩压便会上升3 mmHg左右,舒张压则上升2 mmHg左右。因此,對余肥胖者,要注意通过减肥来调节血压。 1.4心理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多,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焦躁等状态,并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便极易出现高血压。 1.5饮食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群长期处于饮食不和的状态,极易导致高血压的出现。研究结果显示,人体摄入钠的总量的75%都源饮食摄入,但食用过量的钠盐会导致人体的血压上升。健康的成年人的钠盐需求量为5 g/d,如果超量摄入,每增加2 g,人体的收缩压便会上升 2.0 mmHg,舒张压会上升1.2 mmHg。而且,在日常饮食过程中,钾可以抵抗钠对血压的作用,因此,如果机体血钾过低,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出现。因此,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搭配饮食结构,积极膳预防高血压的出现。

高血压病的三年级预防

高血压病的三年级预防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防治已刻不容缓。应预防在先,防大于治,防患于未然。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高血压并未发生时某些危险因素已经存在,如肥胖,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工作等。应教会居民做好以下几点: ?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我的血压我知道”活动帮助居民定期测量血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是创造健康的最佳良策;重视养生细节,积极调理身体,调整情绪,保持乐观。 ?②改善日常饮食,减少脂肪摄入,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发放盐勺控制每天食盐总量,健康成人不超过6g。 ?③改善工作环境。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致使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形成。疏导压力的关键在于调整心态,慢生活是现代社会最应提倡的新健康生活模式,让人们身心放松远离疾病。__ ?二级预防也称“三早”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作为一级预防的健康体检能帮助人们早期发现疾病,提高疗效。 ?一旦发现高血压应积极治疗,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未获得有效控制患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值: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 ?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 ?目的是防止因疾病而致残,恢复生活与劳动能力达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健康。借助适当的治疗,防治疾病继续恶化,提供良好的设备限制残疾的升级和减少病人死亡,不致形成永久性残疾。 ?促进康复是使遭受永久性残疾的病人能恢复相对独立生活能力,如脑出血后的肌力训练等。在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中,一、二级预防是关键,非药物治疗措施:戒烟限酒、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多吃水果素菜、低脂饮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教学提纲

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给社区居民的一封信 尊敬的居民: 您好,我们是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如果您上了年纪,如果您体重超标,如果您的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如果您有吸烟,嗜酒的不良生活习惯……那你一定要小心了,高血压可能正在瞄准您呢?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本社区高血压的情况和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做好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工作,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您关于高血压相关的情况,您的回答对我们很重要,请您如实回答每个问题,您的信息会保存在社区健康档案中给予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该社区服务中心

填表说明 1.问卷上所有调查问题由调查员边询问边同步将调查结果填写在问卷上的方格内。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右边方框里,或在横线上填写所要求的内容。 3.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4. 问答题请被调查者在题目下面写出自己的建议。 编号____调查日期_____ 一、基本情况 (1)您的姓名:(2)您的家庭住址: (3)您的联系电话: (4)您的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 (5)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6)您的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 ⑤大专及以上 (7)您的身高: cm 体重: kg (8)您目前血压是 / mmHg (9)您的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吗? □①有②没有③不知道 二、高血压知识 □(1)您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多少吗? ① 140/90mmHg ② 160/95mmHg ③145/95mmHg ④不知道 □(2)您知道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吗? ①知道②不知道

健康教育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情况影响的意义研究

健康教育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情况影响的意义 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临床有效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情况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均为三门峡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三门峡市中医院联合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共计6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次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是否能够按时服药、是否能够检测血压、是否坚持合理饮食、是否有效控制血压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本文研究患者中能够按时服药、能够检测血压、坚持合理饮食、有效控制血压患者的比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三门峡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三门峡市中医院联合对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提出的健康教育措施和方法可以显著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健康教育;中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均为三门峡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三门峡市中医院联合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共计6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65~88岁。 1.2健康教育措施①控制体重:食物限制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及低脂的奶制品,強调少吃多餐[1];②限Na,多食Ca、Mg、Fe、K限盐,控制在6g/d以内;③戒烟限酒;④适合做中等量运动,30~45min/d的快步走即可;⑤实施药物依从性管理[2]。 1.3观察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次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是否能够按时服药、是否能够检测血压、是否坚持合理饮食、是否有效控制血压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3]。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结果如下:全部患者中能够按时服药、能够检测血压、坚持合理饮食、有效控制血压患者的比例值,干预前较干预后显著提升,且干预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级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级 2011-10-19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了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见下表),这是根据1997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Ⅵ)而定的。不同的是JNCⅥ用的是1、2、3期,WHO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ISH用的是1、2、3级,分别相当于轻、中、重度。 一、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 <90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90 <9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水平外,还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这就意味着只有全面考虑到上述各方面情况,才能够较准确的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等级。为了便于将危险性分层,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的结果,将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危险因素概括如下影响预后的因素: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靶器官受损情况、3,并存的临床情况

二、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 级)2,男性> 55 岁、女性>65 岁3,吸烟4,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5,糖尿病6,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7,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葡萄糖耐量减低、肥胖、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60-177μ mol/L(1.2-2.0 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浓度>177μ mol/L或2.0 mg/dl)、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存在上述情况时,其危险性则相应增加。 为便于临床实际应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我国的新指南中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进行了量化,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列危险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 注意:在达到高危组的患者要立即开始用药治疗。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危险分层1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2、男性>55岁女性>65岁 3、吸烟

高血压病干预措施

高血压病干预措施高血压在我辖区内患病率最高占慢病的37% ,成为影响我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为。为最大可能性的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高血压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提出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1. 健康教育: 高血压危险因素目前大多知晓,许多危险因素通过干预可以控制和消除。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消除危险因素,在高血压防治中至关重要。健康教育高血压一级预防的主要方式,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能够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2、高血压的生活指导 减重:建议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应控 制在24 小时以下。首次减重最好能减轻5kg ,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合理膳食 a、减少钠盐,每日食盐不超过6g。 b、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的摄入,增加摄入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力求使蛋白质占总热量约15%左右,动物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20%。注意补钾和钙。中国习惯饮食中低钾的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增加绿叶菜、鲜奶、豆 c、

制品等。 d、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下降。 e、限制饮酒和戒烟。饮酒可减低降压药物的药效,尼古丁也影响 降压药的疗效。因此提倡戒烟戒酒,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 心病。 增加体力活动:应选择适应自己身体状况的体力运动。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精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要做心理疏导,使他们得到心理平衡。 3、建立35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为尽可能发生高血压患者,对辖区35 岁居民建立每诊测血压制度,对确诊血压者纳入高血压病管理中,对疑诊者动态观察。 4、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对现有高血压病人实行分级动态管理。控制高血压的血压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损害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5、对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进行行为、环境等综合干预在社区中营造支持性环境,并且以“不吸烟、少饮酒、低盐低脂控体重;长锻炼,防意外,心情愉快保健康”来倡导社区生活方式,创造良好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氛围。 三八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相关表[1]

评估危险因素 1、体重超重、肥胖,或单纯腹部肥胖 体重指数≥24kg/平方米为超重,≥28kg/平方米为肥胖。超重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腹部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次界限者的3.5倍。 饮酒: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计算。 男性持续4年饮酒者比不饮酒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约40% 膳食高钠盐: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显著相关。 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吸烟: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高1倍,癌症死亡危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 吸烟是公认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BMI,腰臀围比例,血压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者 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心血管病的许多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如高甘油三酯,低HDL-C,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病史: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患者本人有心血管病史(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或肾脏疾病史者,均可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 缺少体力活动: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 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因素相关表

注:其他危险因素指的是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总胆固醇>5.72mmol/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 靶器官损害指的是:左心室肥厚(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来判定);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60~177μmol/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狭窄。 并发症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外周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