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口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口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口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口算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口算;灵活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从数的认识开始的,而认识数,又是从形象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的。要使学生能很好地学好数学,必须要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起数与数之间的概念。如果“数”的要领在学生的脑海里显得模糊,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可能会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小学生对“数”的要领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就可能事半功倍。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还要注意方法。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水平,从而学好数学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小学生学好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数”本身的意义(一般指数量),

如“2”通常指2个、2条等;二是指“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主要涉及到加、减、乘、除几种运算方式,如“1”、“2”、“3”的关系用加减法来表示,就是“2+1=3”或“3-2=1”的关系等。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学生认识“数”的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他们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如数手指、数苹果等。他们对“数”既好奇又陌生,特别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加陌生,如两只手的手指总数是“10”,学生会数得出来,但如果直接问他们“5加5”(即两只手的手指数)是多少,他们可能答不出来,因为他们对“5+5”这种运算感到陌生,对“5”与“5”之间的关系很陌生。

又如,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3个,学生会容易得出,但如果直接问他们“5-2”是多少,他们会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对减法这种运算感到陌生。要使学生对加法与减法这两种“数”的关系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实物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减法训练,使学生对这两种运算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数”、特别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加法与减法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对数及其关系的认识,从而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供了保证。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要把口算看作是对加法与减法

的简单重复,仅靠上一两节课是收不到效果的。

到了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乘法运算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乘法运算也是以加法运算为基础,如果学生对加法运算较为熟练,他们在学习乘法运算时也会“迎刃而解”。但是,对于乘法口诀的来源与运用,学生初次接触时也会感到陌生,以至于不知所措,或者在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时会出现较多的差错以及运算速度慢等的情况。因为,“要战胜它,必须先了解它”,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口算训练,特别是对乘法口诀的熟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要学好除法,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学生熟练掌握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催化剂。

到了小学的中年级阶段,学生便逐步学习四则运算及简单的应用题了。四则运算不光要求学生对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要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而且还要求学生正确地掌握有关运算顺序。因此,四则运算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学生在运算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即在运算时考虑了加、减、乘、除的运算,往往忽略运算顺序,或者考虑了运算顺序,又经常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错误。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只有通过这种平时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一个

熟知的掌握,在学习文字题及简单的应用题时,才能水到渠成。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学生灵活运用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关键。

小学的高年级开始学习小数、分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这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口算训练更加重要,如小数与分数的互化等。对小学生而言,脑的灵活程度有时可以用口算能力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口算能力很差的学生在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时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相反,一位口算能力很强的学生,在理解一些复杂应用题时,往往会比较灵活,从而显得得心应手。

因此,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某一角度上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用脑的灵活性,而灵活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要)

提高口算能力小方法 学生计算的问题令人苦恼。每次考试都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因为计算失分呀,你们不能犯低级错误呀!但是每次阅完卷后发现出错的原因85%以上都是因为计算出了问题。计算,是小学数学的灵魂和根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我先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开始!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口算错误,笔算、估算及简便计算必然出错误。《课标》指出,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口算,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时我觉得以下几小方法可行: 一、加强算理教学,掌握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讲解,只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事。实际上,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做口算题,往往用的是笔算法则,他们往往都是在脑子里列算式,最后口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误以为口算没有笔算快速、准确,就对口算训练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讨厌口算。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算理的教学,督促学生按口算法则进行练习,养成口算的习惯。如口算13×2,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的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2=20,3×2=6,20+6=26,即2个13就是2个10和2个3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3×2是2个13连加,即13+13=26,或是13×2,先用3×2=6,10×2=20,然后合起来就得26。虽然他们的结果都相同,但却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虽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合理,但只要敢想,就要鼓励。至于如何口算更合理,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进而明确口算特点。一句话,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二、加强思维训练,掌握技巧 口算内容遍布整个小学阶段,从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至六年级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的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因此,我认人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每节课都安排3至5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同时,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好胜心强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变换口算的练习方式方法。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4×2、40×2、400×2,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里不同,能否根据第一个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出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如新内容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必答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口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采用便捷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算练习中,培养出“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算得又对又快,并不断提高口算能力,最终达到脱口而出。 三、口算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就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下面是我经常用的几种口算训练方法。 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口算卡片。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要力求使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 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

口算的重要性

口算的重要性 长丰县杨湾小学张勇最近,我们又一次学习了新课标,小学阶段的口算教学问题引起了我们较多的思考,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 1 口算,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对照《数学新课程标准》和2000年版的《数学教学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笔算内容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要求降低了,减少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杂性。降低了数的整除等一系列内容的要求,但唯独没有降低口算教学的要求。反而在第一、二学段都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为何如此重视口算?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口算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什么叫口算?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不能借助其它工具(纸、笔等),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也是会经常碰到和利用上的,比如,到商场购物、到菜市场买菜等等,谁都会碰到并用上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口算是“有价值的数学”,也是“必需的数学”。口算还有一个隐形的意义,那就是促进人大脑的开发。口算大都应用于一些急需的场合,要求快速地报出结果,计算者必须采取灵活的方法,在脑子里将多种信息进行合理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 既然新课标如此重视口算,口算又具有如此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好口算,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按新课标要求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 2、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回顾口算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觉得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算的速度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1~3年级学生一分钟内要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的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二是正确率不高。10道口算题,不少学生都要错上2~3道题;三是口算的方法不对。我们曾在口算测算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不少孩子虽然计算的结果正确,但他们运用的却是笔算的计算方法。例如一道42+36的口算题,孩子得出的结果是78,无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问他是怎样算的,他告诉我说,先用2+6=8,在个位上写8;再用4+3=7,在十位上写7,所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法通用版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步骤就是引导学生由直接感知实物逐步过渡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要多运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木棒,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几张图片或几根小木棒,学到哪个数字就让学生数出相应的图片和小木棒数量,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巩固学生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2-10”之间数字所对应的图片或小木棒进行分一分、拆一拆的直观操作活动,使他们掌握10以内的数字的组合和分解,并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认知,锻炼他们能够熟练地口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训练学生进位加分的口算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直观的操作,如“9+2”的结果,教师可以先摆出9根小木棒,旁边摆出2根小木棒,之后提问学生:“怎样摆放这些小木棒我们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了?”学生很快想出办法:“从两根小木棒中拿出一根,放入9根小木棒那一部分中,这样就变成了整数10根,10根加1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二、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实施方案

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实施方案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一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小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我将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乐此不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抢答口算题。 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通过快速的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 ⑵、笔录口算争奖章。 这种练习可以加大练习量和练习面,教师提前设计一种精美的?雏鹰神算子?奖章,备用。练习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或口述提前设计好的算式,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口算结果快速地写好,前几名上台互批,全对的当场奖一枚?神算子?奖章。 ⑶、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

这种练习,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小组出八人参赛,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只用一支粉笔,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哪组又快又对奖哪组优胜小红旗。 ⑷、数数传球。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发令开始数数,拿着皮球的同学开始按顺序传球,老师背对学生说停,球在谁的手里就算一道口算题。 ⑸、卡片辅助找朋友。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数字卡片,课堂上就运用这些卡片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找朋友游戏,每人拿一张,如果前二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7,看他俩的朋友是谁? ⑹、课堂擂台赛。练习时,大家推荐一名学生为擂主,手持十张20以内数的口算卡片。让全班学生轮流?打擂,?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对擂主出示的十张卡片上的题,就算打擂成功。而成为新的擂主,擂主再出示十张卡片上的题,其他同学攻擂,依次类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有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如:‘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跪’、‘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3、新旧知识对比练。

口算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要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其次,口算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不感单调、不乏味;再次,结合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二、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三、让学生理解口算算理 只有对算理的正确理解,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如用凑十法计算8+5,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8和2相加可组成10,先把5分成2和3,8和2相加得10,10再加3得13,这是计算8+5的具体过程。通过重复训练,找出规律后,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只要思考先把5分出2和8凑成10后,剩几就是十几。最后省略计算过程,直接算出8+5=13。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规律,口算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口算训练 口算是基本功,必须经常训练,才能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的渗透。比如:在每一节课前的两分钟,可以拿出来专门训练口算能力;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可以利用一些自习时间在班级内开展一些口算类小竞赛;平时注重对口算能力强的同学的表彰,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等等…… 五、注重对口算技巧的引导 有些计算题,虽不能直接口算,但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式题数据的特点、运算定律和运算符号,找到口算的简便途径,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总之,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打下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口算,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既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运用口算卡片,保持训练的连续性。 口算能力的培养中,技能训练的成份很大。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运用口算卡片,可以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视觉是感知过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学生目视口算卡片进行视算,注意力容易集中。一般可以利用刚上课的两三分钟集中训练。灵活多样利用口算卡片,既可以按一定程序进行系列题目口算训练,又可以任意抽取,进行随机训练。口算卡片在老师手中,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视算速度,坚持天天训练,有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整体提高。 二、利用练习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教材的练习一般具有典型性,是质量较高的口算材料,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巧填数、

浅议小学数学口算训练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数学口算训练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3-04-08T15:29:09.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2月总第76期供稿作者:◆苏丽 [导读]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分钟进行视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 ◆苏丽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友谊大街第二小学014000 摘要: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训练重要性 我的教学感受为例,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因为是刚刚接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如果熟练度不够,学生就不能在规定的10分钟之内做完100道题,随之而来的将是班级整体成绩下降。由于是新接触的计算知识,不可能达到口算、心算的程度,我先让学生抄口算题卡的题做,列竖式,掌握计算方法:让一位数与另一个多位数的第一位从最低位乘起,利用竖式的形象性加强学生对计算步骤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再撤掉竖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在学生口算准确性提高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速度要求,先是要求三分钟做36道题,接着再增加题量至50道题,最后达到10分钟能完成100道题。有了速度的要求,学生做起来很有节奏感,非常有兴趣。通过训练,学生的思路灵活了,而且做数学题的速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本学期后转来没有经过上学期口算训练的学生,相对从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上就差了很多。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因此,我想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他们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如数手指、数苹果等。他们对“数”既好奇又陌生,特别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加陌生。如,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3个,学生很容易得出,但如果直接问他们“5-2”是多少,他们会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对减法这种运算感到陌生。要使学生对加法与减法这两种“数”的关系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实物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减法训练,使学生对这两种运算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数”特别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对数及其关系的认识,从而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供了保证。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注重每堂数学课课前三分钟的口算训练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分钟进行视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定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二、送给学生“拐杖”,帮助学生找“盲点”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用到“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其中的“十”就是一根“拐杖”,10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又可以凑成10,只要你快速地准确地掌握好了10的分解和组成,便会让你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做得又对又快。还有小学三年级中的25×4=100、125×8=1000,这也是乘法中的“拐杖”,我把这两组数叫做“黄金搭档”。让学生记住了,很多简便运算都会用到这两组数,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和125×8=1000的形式。同时我会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对口算的兴趣。 视力有盲点,同样学生的计算也有“盲点”。比如我班朱浩然,我发现他的“盲点”就是老犯以下错误:4+7=10,3+6=8,3×6=12,4×7=24。找到错误了,就叫他以后遇到时慢点儿算。如果这些基础的不过关,会直接导致中年级的多位数加减和多位数乘除算错,还会导致高年级的小数计算、分数约分等一系列的错误。当然,找“盲点”不一定都要教师找,可以叫学生自己找,或者家长找、同桌找。找到了就要很好地克服。 三、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速算比赛 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每个人为单位,还可以以男女同学各一个小组搞对抗赛。每小组的组长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看看谁用的时间少,就给谁加小五星,完了后互相检查,错一题扣一分,作好记录。一周比一次,看谁的小五星最多、谁扣的分最少,就是该组的“神算子”,再统一在班上每月评一次数学小“明星”,以激励学生。另外,我常常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谈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长怎样给孩子听算,要求每天能给孩子听算20道题,可以是和教材进度一致的听算内容,也可以是学过的加、减、乘、除计算题各5道,要求每天把听算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家长可以掌握听算的难易程度,有时故意降低难度,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天一天用的时间变少了,错的题也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听算的兴趣,培养天天听算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一至六年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的口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答题效果,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 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 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 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 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 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 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保留出处。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 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浅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 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 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 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 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 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 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 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 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 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 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 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 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 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 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新城四小薛海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个阶段,但最基础的是低年级口算内容,即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只有低年级把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熟练,其他学段的口算速度才能提上去,也只有口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笔算速度才能加快,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年级口算能力的提高进行了探索。 一、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100以内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的加 法后,我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 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 & 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

数小2了……。在教学十几减几时主要用“破十减”,如在教学十几减九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把十几减九的减法题有序的罗列出来:11-9=2 , 12-9=3,13-9=4,14-9=5,15-9=6,16-9=7, 17-9=8,18-9=9。( 1)归纳算法,“破十减”。(2)引导学生找出“十几减九”题的规律:减数都是9,被减数越来越大,差也越来越大,差总比被减数个位数字多1。通过对十几减九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十几减& 7、6、5、4、3、2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破十减”,并且在归纳十几减8的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多2了……。表内乘法开始 学习时也让学生找口诀间的规律,这样学生用规律记口诀,记得速度很快,口算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学生记熟了口诀,用口诀求商便不再是难事。 二、练习形式多样,提高口算兴趣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没有漂亮的画面,比较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 (1) 抢答口算题 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通过让学生抢答,提高学生口算速度。 (2) 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 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几组算式,每组几道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导读:本文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在没有多媒体等先进的电化教学器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小球,外面2个小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方法

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8+3=?,9+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画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出示16-7=(),问:“16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9。”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7=16,所以16-7=9”,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我们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只有抓好口算,计算能力才能提高。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我们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口算教学提倡学生算法多样,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掌握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是指一个学习群体里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不是某一个学生身上的几种方法。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如: 我在教学“19+18=”这道口算时,我说:“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呢?把你的好方法和同桌说一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全班交流。生1、我是这样想的 10+10=20 9+8=17 20+17=37;生2、19+10=29 29+8=37;生3、20+18=38 38-1=37

这些思路是每个同学不同思维能力的表现,面对学生存在着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五彩缤纷,富有个性了。 三、掌握口算方法,形成口算技巧。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算法,灵活运用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四、注意新旧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训练 低年级口算虽然不难,但是要使全体学生口算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很快,但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知识口算交叉练习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口算能力。课堂上先练习当堂的内容,当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时,又复习旧知识,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与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所以要靠我们不懈

(完整)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乔胜慧《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

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 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手脑并用起来。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在计算25+4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得出29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知5+4=9,就是将5根小棒和4根小 棒合起来,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等于9个一,再加20就是29。 因而总结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同理,减法也是如此。而在后面的一节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中“56+30”,通过拨计数器明白,3应拨在十位,进而得

浅谈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内容摘要口算练习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在儿童们做题时,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凭听觉对所说内容的领会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在增长。随着熟练技巧的不断提高,特别在练习阶段,可以对学生适当提高难度。更多地口述题目,以使学生受到听力训练,假如这些题目对学生掌握消化来说不是太困难的话,在进行运算技能的训练时,运用口算表是有益的。口算练习配合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创造一种条件,以促使学生各类活动——思维、语言、动作反应的积极开展。口算练习在这一总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口算练习思维技巧语言表达能力 口算练习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确口算练习的目的,有组织地在讲课内容中安排口算练习,将会保证教学活动形式更有效地进行。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口头活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教学中的口算练习及其意义: 1、口算练习的进行只限于问答形式,即全班学生同时做某些练习。 不要把别的东西和它混淆起来,像在教师口述下的笔头回答问题,随后全面核对。这正是所谓的数学听写,因为写下一个答案经常要说几遍,这就使题目变得容易多了,因而它不能带来必要的紧张思考,因此也就不再成其为口头形式的练习了。在进行数学听写时,讲话内容仅限于口头解题的某步骤,并不涉及我们所说的“口头练习”这一活动形式,而进行“口算练习”这项活动所获得的是口头解题的全部结果。形成口头活动的解题技能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这种能力只有在口算练习中才能练熟,而口算练习又是不能用其它形式的活动所代替的。 除此之外,口算练习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在儿童们作题时,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凭听觉对所说内容的领会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在增长。口算练习配合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创造一种条件,以促使学生各类活动——思维、语言、动作反应的积极开展。口算练习在 这一总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 2、巧妙地运用口算练习,对提高课堂效果方面能起相当大的作用。 把口算练习当作课堂活动中必要的有机组织成分,没有它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遇到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除了配合正课内容的基本联系之外还有用以温固而知新的大量习题。配备每个练习的目的都应当是明确的。口算练习要像其他练习一样,应遵守以下目的:巩固旧课启发新知,练习学过的技能技巧。因此适合口算练习的概念和技能技巧,其水平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口算练习可以用来复习和加深某些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也可以用来直接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解答应用题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本技能。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性。反之,口算不熟练,正确率不高,势必影响笔算的正确。如多位数加、减、乘、除以及四则混合运算,都要在脑中进行多个环节的连续口算,且需要环环相扣,只要有一环算错,则全题皆错。可见打好口算基础至关重要。因此,从一年级起就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必须天天练、可可练。而经常练习,就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方式单调,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更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式来进行。 1、试算 教师出示口算题,让第一个学生口算第一道题,随后第二、三……个学生分别计算教师出示的每一道题。这种形式的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但每一个学生只轮到一道题,轮不到的学生思想就不容易集中。为此,可作一些变动,随便叫一个学生口算后,教师一边出示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前左后右,有关学生听到指令随机口答,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下一道谁来口算,所以,大多数学生口算时注意力特别集中。 2、听算 教师口报习题,如:5×3、6×6、7×8等等,学生听题写得数,教师

口报习题的速度可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调节,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并提高计算速度。 3、抢答 教师出示口算题后,如:27+8,先让同桌两个同学口答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四人小组比赛,进而发展成擂台式的抢答,最后评选出数名“口算能手”。 4、用手势表示得数 教师出示口算题后,要每个学生举手表示得数,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题,另一方面,谁对谁错老师一目了然。 5、接力赛 36-4 ÷8×5 +32 -9 +17= 每组发一张同样的题纸,从每组的最后一个同学开始逐个向前传递填写,比一比哪一组正确率高速度快。这种形式的口算比赛,气氛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学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夺取第一。(中间有一人出错,后面同学就会跟着错,比赛中允许后者纠正前面同学的错误) 口算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进行不同类型的口算训练,让学生自编口算题,全班同学展开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运用投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以增强效果。只要深钻教材,把握重点,多动脑筋,精心设计是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形式的。在选取的形式上要注意搭配得当,动静结合,简便易行,讲究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并对口算产生兴趣,逐渐便“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