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章节全部习题(有答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海洋__、__陆地__、__大气__、__生物体__中,其中海洋水是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96.53%__,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__2.53%__,剩余的0.94%是__陆地咸水__。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__液体__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固体__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气体__的形式存在。

3.水循环

(1)水循环的环节: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蒸发__、__水汽输送__、__降水__、__下渗__、__地表径流__、__地下径流__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__三态变化__,水循环的外因是__地球的引力和太阳的辐射__。

(3)水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__水__、__大气__、__岩石__和__生物__发生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__更新__。

4.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1)__干旱缺水__较为严重,水资源贫乏。

(2)分布不均匀,南__多__北__少__,__东__多__西__少。

(3)夏多冬少,江河径流量年际__变化很大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下列关于陆地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陆地水都是淡水

B.冰川和地下水不属于陆地水

C.陆地水中最多的是河水

D.陆地水通过水循环运动,才能不断得到补充

6.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杯子。这时,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小明感到很羞愧,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D)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7.下列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B )

A .人体

B .水母

C .黄瓜

D .水稻

8.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人类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表塌陷、沿海海水倒灌

B .地球上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洋水

C .目前人类可以大量使用的水资源有湖泊水、河水、冰川等

D .冰川是淡水中储存水量最多的,很少分布在南北极地区

9.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是浙江实现“西水东调”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引衢州的乌溪江之水,解决金华、衢州两地干旱缺水问题。你认为这一引水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来实现的?( D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10.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A )

A .太阳

B .地球

C .海洋

D .生物

11.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B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内陆循环

D .海洋循环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大气水是地球上更新最快的水体,所以被污染了可以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太大危害

B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成年人体重的45

以上都是水 C .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循环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D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13.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水进行分类。

(1)根据水的状态分为:__固态水__、__液态水__、__气态水__。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为:__咸水__、__淡水__。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为:__海洋水__、__陆地水__、__大气水__。

14.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水环境,都有特殊结构和本领,下列哪项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引起的?( A )

A .白杨树冬天要落叶

B .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

C .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

D .芭蕉的叶片很大

15.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

B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 .水资源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D .陆地上的水都是淡水

16.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

A .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

B .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变

C .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 .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17.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以下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D )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③水通常以固、

液、气三态存在;④人体重的23

以上是水分。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1-1-1,完成下列各题。

图1-1-1

(1)填写框图1-1-1中字母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A__蒸发__、B__水汽输送__、C__陆地降水__、D__下渗__、E__地表径流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__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南水北调等__。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9.根据水循环的观念,试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字面含意的正确性为( B )

20.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1-1-2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下列问题:

图1-1-2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蒸发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液化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__淡水__(填“淡水”或“海水”)。

第2节水的组成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电解水的实验中:

(1)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气泡__,而且速度不同。

(2)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下降__,并且接在电源正极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得__少(慢)__,接在负极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得__多(快)__。

2.验证两种气体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并发出__淡蓝色__的火焰,这说明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氢__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另一支玻璃管,慢慢打开活塞,发现带火星的木条__复燃__,这说明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氧__气。

3.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在通直流电情况下,生成了__氢气__和__氧气__(说明这个变化是__化学变化__,因为生成了__新物质__)。

4.水由__水分子__构成,氧气由__氧分子__构成,氢气由__氢分子__构成。因为水分子是由__氧原子__和__氢原子__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__氢元素__和__氧元素__组成

的。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A.降温到0 ℃,水结成冰

B.加热到100 ℃,水变成水蒸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给水通电,会生成氧气和氢气

6.水的电解实验的主要目的是(D)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7.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B.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C.水受热时,水分子运动加快

D.水电解时,水分子发生改变

8.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A)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气的量

C.增加生成的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图1-2-1

9.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图1-2-1所示(○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10.电解水时,若得到4 L氢气,则得到氧气的体积为(A)

A.2 L B.4 L C.8 L D.16 L

11.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A)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12.如图1-2-2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的装置,据此回答:

图1-2-2

(1)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氢气__。

(2)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分子化学性质的模型可表示为__D__。

A.●B.○

C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3.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B)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4.图1-2-3(a)(b)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图1-2-3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5.有关电解水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阴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阳极产生的气体也可以燃烧

B.若用夹子把出气的橡皮管夹住,阳极的液面下降较快,阴极下降较慢

C.这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

D.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的电是我们生活中用的交流电,所以要注意安全

16.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图1-2-4

17.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a为电源的__阴__极,检验该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可用__燃着的木条检验__。

(2)电解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极都有气泡产生,且与阴极相连的电极多于阳极;两管液面均下降,且与阴极相连的电极快于阳极。

(3)某生用加了少量硫酸的水进行电解实验,测得了不同时间段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如下:

从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刚开始的前几分钟负正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你认为原因是__氧气部分溶于水__,从第__5__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化学实验中起重要作用。

(1)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图1-2-5所示实验(a)和实验(b)的本质区别是__水分子是否改变__。

②由实验(b)可以得出水是由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

实验(a):水的沸腾 实验(b):电解水

图1-2-5

(2)图1-2-5(b)是电解水装置,实验时会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这一过程可用表达式来表示:

__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__。

图1-2-6

19.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 g 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1-2-6所示的图像。请你观察此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__增大__,密度将__减小__。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__减小__,密度将__增大__。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_0__℃,较深河底的水温是__4__℃。

第3节水的浮力

第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__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__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竖直向上__,施力物体:__液(气)体__。

3.称重法测浮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该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F=G-F′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只与液体的__密度__和物体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有关,而与物体的__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__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__液(气)体__。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1-3-1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C)

A.F1B.F2C.F3D.F4

图1-3-1 图1-3-2

6.如图1-3-2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和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C)

A.a受到的浮力大

B.a和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和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7.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值相同,则两物体一定具有相同的(B)

A.密度B.体积C.质量D.重力

8.将重为6 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 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B)

A.6 N B.5 N C.1 N D.11 N

9.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D)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10.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1-3-3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D)

图1-3-3

11.一天,小高在某科技馆发现了一个大水管(如图1-3-4)。当小高向管内打气时,由于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从而使“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此时,“潜水员”受到的浮力将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3-4 图1-3-5

12.如图1-3-5所示,将一重27 N的金属块浸没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 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__10__N;现将它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则液体的密度为__1.2×103__kg/m3。(g取10 N/kg)

C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3.某物体重0.3 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水重0.2 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A)

A.可能为0.25 N

B.可能为0.1 N

C.一定为0.3 N

D.一定为0.2 N

图1-3-6

1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逐渐熔化。小明为了探究冰山熔化后海平面是否变化,就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液面位置如图1-3-6所示。冰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将比熔化前(B)

A.不变B.上升C.下降D.无法判断

15.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1∶2,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乙物体浸没在酒精(ρ=0.8×103 kg/m3)中,它们受到的浮力F甲和F乙之比为(C)

A.5∶4 B.1∶1

C.5∶2 D.5∶8

图1-3-7

16.如图1-3-7所示,重为G的木块A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F。若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C)

A.2F B.F+G

C.2F+G D.2F-G

17.小王在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规律时,做了如图1-3-8所示的实验。分析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无关__(填“有关”或“无关”),物体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2_N__,物体的体积为__2×10-4__m3。(g取10 N/kg)

图1-3-8

18.如图1-3-9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p

甲__大于__p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等于__p′乙(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将乙容器中的绳子剪断后,金属块B沉底,则金属块B所受的浮力将__不变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变小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图1-3-9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9.一张总体积为0.3 m 3,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塑料泡沫床垫,将其放入水中时,床垫有15

体积浸入水中,若g 取10 N/kg ,求: (1)此时床垫受到的浮力多大?

(2)床垫的重力多大?

(3)若在水中用该床垫载人,设人的平均质量为50 kg ,要保证安全(人的身体不浸入水中),该床垫上一次最多能承载多少个人?

解:(1)F 浮=G ,F 浮=ρgV 排=600 N 。

(2)因为物体处在漂浮状态,浮力F =G 床垫的重力为600 N 。

(3)设床垫上一次能承载n 人,则床垫还能承载的人的重力F ′=原来露出水面部分浸没在

水中产生的浮力,即n mg =ρ[(45

)V]g , n ×50 kg ×10 N/kg =(1000 kg/m 3)×???

?????1-15×0.3m 3×10 N/kg , 能承载的人数n =4.8,

要保证安全,该床垫上一次最多能承载4个人。

20.如图1-3-10所示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引起液体密度变化,导致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化而运动。小球运动会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链条长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小球重新悬浮在液体的某一深度,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

图1-3-10

(1)该温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__小__。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的体积为3×10-

3m 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8×103kg/m 3,则此时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g 取10 N/kg)

(3)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用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液体,或选用弹性更好更细的轻质弹簧 。

解:(2)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与小球的体积相等,即,

则F 浮=ρ液V 排g =0.8×103 kg/m 3×10 N/kg ×3×10-3 m 3=24 N

悬浮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为24 N。

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

A聚焦教材课前预习)

1.上浮的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即__F浮>G物__,

则物体就会上浮。物体露出液面后,浮力开始减小,当浮力减小到等于重力时,即F浮=G物,物体就静止下来,处于漂浮状态。

2.下沉的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即__F浮

3.悬浮: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即__F浮=G物__,此时

二力平衡,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B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4.如图1-3-11所示,冰漂浮在水面上,沉于酒精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冰受到水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B.冰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C.冰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冰的重力大小

D.冰受到酒精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大小

图1-3-11

1-3-12

5.如图1-3-12所示,A、B、C是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现将它们用相同的弹簧连接于容器底部,然后在容器中注入水使A、B、C三物体浸没于水中,三物体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

A.A物体的密度最大B.B物体的密度最大

C.C物体的密度最大D.三物体密度相等

6.把体积为2×10-3 m3、重为12 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g取10 N/kg)(B)

A.漂浮,F浮=20 N B.漂浮,F浮=12 N

C.沉底,F浮=20 N D.沉底,F浮=12 N

7.在家庭实验室中,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1-3-13(a);向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1-3-13(b);再加盐鸡蛋漂浮如图1-3-13(c)。三种情况下,各

物理量间的关系正确的是(鸡蛋质量不变)(C)

图1-3-13

A.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m a=m b>m c

C.鸡蛋受到的浮力F a<F b=F c

D.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a=p b>p c

8.如图1-3-14所示,将一个小瓶的口朝下,使其漂浮在塑料瓶内的水面上,塑料瓶口密封,就做成了一个“浮沉子”。当用力压塑料瓶的侧面,可以看到小瓶缓慢下降,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1-3-14

A.小瓶下降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B.小瓶下降过程中,压强和浮力一直在增加

C.小瓶原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所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小瓶下降过程中,它所受到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9.密度为0.8×103 kg/m3的实心木块,轻放于足够深的水中,木块静止后,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木块体积之比为(A)

A.4∶5B.4∶1C.1∶4D.1∶1

图1-3-15

10.如图1-3-15所示,用手将一重为6 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10 N,台秤的示数为a,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0 N;放手后物体将__上浮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台秤的示数为b,两次示数的大小关系为a__大于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其密度分别为ρ甲=0.35 g/cm3,ρ乙=1.05 g/cm3,ρ丙=2.25 g/cm3。现将它们放在密度为1.05 g/cm3的未饱和的食盐水中,如图1-3-16所示是这三个物体在食盐水中的四个可能的位置。在这四个可能位置中,甲物体处于位置__4__,乙物体处

于位置__1、2、3__(请写全),丙物体处于位置__1__;若在食盐水中加些食盐,食盐均溶解后,三个物体中,浮力不变的物体有__甲、乙__。

图1-3-16

C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图1-3-17

12.如图1-3-17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

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

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 A>F B>F C

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13.烧杯中的一大块冰内含有一定量的沙子,冰块漂浮在水面,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且冰块上部高出杯口。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C)

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

B.水面始终与杯口相平

C.烧杯中水面会下降

D.水面先有下降,后有水溢出

14.如图1-3-18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 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 g,则:小球质量是__50__g,甲、

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4∶5(填“>”“=”或“<”)。

图1-3-18

15.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图1-3-19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1-3-19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重力(填“<”“=”或“>”)。

(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

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1-3-19乙),杯中液面将__仍在A处__(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16.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小敏同学从家中带来了一些物品,其中有①小铁钉;

②软木塞;③蜡烛;④苹果;⑤塑料块;⑥小石块。

(a)(b)(c)

图1-3-20

(1)请你猜想:以上物体浸没在水中后可能会下沉的是__①⑥__(只填序号),你的猜想主要是依据物体的__密度__(填“体积”“质量”或“密度”)。

(2)设计的实验方案之一:如图1-3-20所示,取一带盖的玻璃瓶装满水时重G1,放入水中,如图1-3-20(a),松手后瓶子沉入水底;如图1-3-20(b),将瓶内水倒去一部分,当瓶和水重为G2时,放入水中松手后它悬浮于水中;再将瓶中水倒空,瓶重为G3,放入水中松手后,瓶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如图1-3-20(c),则:

①图(a)中,因为__它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__,所以玻璃瓶沉入水底。

②图(b)中,因为__它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__,所以玻璃瓶悬浮在水中。

③图(c)中,因为瓶浸没在水中时__它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__,所以玻璃瓶上浮,最后漂

浮在水面。

(3)对比图(b)和图(c),不同点是它们排开水的体积不相等,相同点是__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__。

D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图1-3-21

17.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一个金属块,把它们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图1-3-21所示。如果把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和气球(C) 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D.上下晃动

图1-3-22

18.在探究“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将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萝卜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1-3-22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小华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再次将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结果两只萝卜均沉入水底。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重力__的大小,从而使浮力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从他们探究的方法来看,__小明__(填“小明”或“小华”)的方法更合理,理由是小

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的同时浮力几乎不变(控制变量)。

第3课时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A 聚焦教材 课前预习)

1.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 F 浮=G 物 ,部分体积露出液面。上浮: F 浮> G 物 ,向上运动。悬浮: F 浮=G 物 ,在液体内部任意

位置。下沉: F 浮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

(2)潜水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3)气球和飞艇:利用气体的浮力来升空,靠改变气囊里气体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沉浮。

(4)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

B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3.在用盐水选种时,调好盐水,倒入稻种,发现大部分种子漂浮在液面上,少量沉入底部。若要使更多的种子沉入底部,则应( B )

A .加盐

B .加水

C .不必加盐或水

D .无法判断

图1-3-23

4.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1-3-23所示。则( B )

A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 .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 .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5.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24所示。其中标有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渡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图1-3-24

A .浮力增大,ρ1=ρ2

B .浮力减小,ρ1=ρ2

C .浮力不变,ρ1>ρ2

D .浮力不变,ρ1<ρ2

6.下列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一艘轮船在海里和河里航行时,在海里受到的浮力大

B .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浸入体积越小,所测液体密度越大

C .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不适用于气体

D .潜水艇像鱼一样是靠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的浮力,实现上浮下潜的

7.如图1-3-25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并不融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 g/cm 3)轻轻放入烧杯中,图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是( B )

图1-3-25

A B C D

8.甲、乙两同学分别用质量相同的铝板、铜板制作容积相同的两只模型船,它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甲__=__F 乙(填“>”“<”或“=”);它们能运载水的最大质量关系是m 甲__>__m 乙(填“>”“<”或“=”)。(ρ铝<ρ铜)

9.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小明对潜水艇的浮沉原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图1-3-26

(1)如图1-3-26甲所示,小明用塑料瓶、透明胶带、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了一只潜水艇模型,当小明从管里吸气时,潜水艇的重力将__增大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它在水中将__下沉__(填“上浮”或“下沉”)。

(2)同一艘潜水艇在同一海域三次执行任务的情况如图1-3-26乙中a 、b 、c 所示,a 漂浮,b 悬浮,c 沉入海底,则受到的浮力相同的是__b 、c__(填a 、b 、c 代号)。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3, V排取m3)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word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点汇总(2013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还有0.94%是陆地咸水。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水总量的2.53%,陆地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小循环 4、水的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 再生。 环节:蒸发(蒸腾升华)-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 (地下)径流 原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途径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6、径流=降水量-蒸发量 7、水资源的定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往往东南部的地区,水资源越丰富。 8、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 9、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10、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5、 水 循 环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产生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 (阳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负极 (阴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 气味无味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 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1.4~1.7知识点

1.4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糖、高锰酸钾、碘)。 2.溶剂:能溶解替他物质的物质,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汽油)。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二.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即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乳状液):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即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例题2】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例题3】让乳浊液静置许久,液体小颗粒一定会() A.下沉B.上浮C.均匀分散D.上浮或下沉 【例题4】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食盐水C.医用酒精D.蒸馏水 三.实验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粉末:①用药匙或纸槽取药(每次使用后都必须擦拭看尽); ②试管倾斜,把药匙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在底部;或试管水平放置,把纸槽送入底部,然后竖立起来。 (2)取块状固体: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盛在细口瓶中,取用时,瓶塞倒放桌上,一手拿试剂瓶(标签向手心,以免被药液腐蚀),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试管口,让液体缓缓流入试管内,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向外放。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首先选取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内,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眼睛平视液面下沿) 【例题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例题6】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5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①温度②溶剂的量③溶剂的种类 3.有的物质溶解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有点物质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液体温度降低; 氯化钠、蔗糖等: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4.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①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跟搅拌有关:搅拌加快溶解; ③跟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越快。二.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日前,我省嘉兴市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B.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则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4.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食盐C.菜油D.面粉5.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 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如图,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 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F 乙 ,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甲、ρ 乙 。则() A.F甲=F乙? 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 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 7.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和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B.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9.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10.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册科学_浙教版_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 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 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水>酒精 。  第4节 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 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 强为 。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新)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 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具体事例:(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就会有个向上的升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