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三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三下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全单元包括《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单元重点:

(1)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古诗三首》分别写了元日、清明和重阳这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学习《纸的发明》时要注意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段落大意。《赵州桥》是围绕赵州桥设计的“精巧”和“美观”来分别描写的。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要格外注意第3自然段,整段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这句话来写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关键词句。

(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习俗,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交流过节的故事。

本单元教学建议:读懂寓言,明白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一、复习《元日》

1.读准音

屠(tú)苏(sū)

2.认清形

形声字结构:符=?+付,上窄下宽

3.看注释

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③[瞳]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④[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4.解诗意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

口酒,心里暖洋洋的。此时,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让生活充满了希望,人们都忙着把门上的旧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知诗人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

6.悟诗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时人们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的除旧迎新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节日气氛。

二、复习《清明》

1.读准音

魂(hún)酒(jiǔ)牧(mù)

2.看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3.解诗意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4.知诗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悟诗情

清明时节,理应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诗人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的感受和心情。

三、复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准音

兄(xiōnɡ)剥(bō)bèi

2.看注释

①[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②[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

③[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④[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3.知诗人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

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4.解诗意

诗人王维独自远离家乡,作客他乡,每逢佳节都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想到此时远方兄弟们身配茱萸登高,却发现了少了一个人。

5.悟诗情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表达了诗人独自离乡,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倍加思念远方、思念亲人之情。

四、课后习题

1.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春节时,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的欢快情景。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在街上行走的诗人悲伤苦闷,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

五、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清明》

板书:

9.古诗三首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重阳

教学后记: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创、携”等13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对应的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